安全文化的起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文化的起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文化的起源

安全文化的起源范文1

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家扶持的朝阳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壮大,形成了具有电力能源特点的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安全文化。本文以黄河水电公司新能源分公司为例,通过阐述安全文化建设在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重要作用,进一步分析了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安全文化特点,从而提出多晶硅生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安全文化;思考

青海黄河水电公司新能源分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26日,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东川工业园区的最东边,目前主要从事多晶硅生产与技术研究。已成功地系统引进了国外发展成熟的改良西门子法电子级多晶硅生产工艺路线,完全实现了多晶硅生产工艺的闭路循环,节能降耗、安全环保。2011年12月,新能源分公司顺利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的现场测评,并正式入选为第一批符合《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成为全国已投产多晶硅企业中唯一一家能够生产半导体级一等品多晶硅的企业,成功填补了国内半导体应用材料的空白。6年来,新能源分公司历任领导班子根据分公司内外安全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从多晶硅建设、生产、运营及管理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了企业安全生产理念——风险无处不在、可控就是安全。伴随这一安全理念形成的企业安全文化已经成为是分公司全体职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为实现多晶硅生产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多年的安全管理实践告诉我们,众多的规章制度仍然无法杜绝事故的发生。面对新形势,只有超越传统安全监督管理的局限,用文化去塑造每一位职工,让职工从内心认同企业安全文化的价值观,激发职工“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本能意识,才能实现根本的安全。

一、安全文化在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介质大多属于易燃、有毒、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故使得多晶硅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极易酿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企业安全管理应该是在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工程技术基础之上,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制度、规程等,约束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使员工学会安全的行为,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二、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安全文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安全文化是对传统安全管理的一种升华,它呈现了如下特点。第一,它是一种无形管理。企业管理层与员工的区别消失,有利于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人为的磨擦,提高了安全生产的管理绩效。第二,这种管理方式是一种全面管理,以文化的无孔不人的方式弥补以往管理的不足。第三,安全文化管理是灵活、能动的管理方式,是以精神,价值观为导向。因此这种方式能体现出现代的、科学管理的全部内涵。安全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分公司发展的力量源泉。

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安全文化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奖惩和管理制度约束.员工态度的改变主要是因为员工受到外部的压力,如胁迫或者诱惑的影响,从而采取的表面顺从行为,最终形成员工个体人格的一部分,不再轻易改变。因此,企业制定安全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标准通过约束员工的行为在企业创造在创造外部环境,以改变员工的态度。(2)榜样的力量。员工有时态度的改变也可能从不知不觉地模仿他人的态度开始。因此,在安全文化形式系统建设过程中,还应考虑到英雄模范对员工的影响作用。(3)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领导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推动者,领导在企业中充当说服者的角色。(4)沟通。领导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相互宽容,不仅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工作的开展,而且有利于个体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使员工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亲切感和认同感时,其态度容易与企业所倡导的安全态度!安全价值观保持一致。(5)员工参与。员工参与有利于员工以良好的心态接受企业所做出的决定,可以保持其良好的心情,有助于员工态度的改变。(6)对信息的掌握。这就不仅要求领导者对安全文化信息的宣传讲究策略,尽可能多的传递有,效的安全信息,而且需要员工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有能力认识事物,可以对事物做出正确评价。(7)员工素质的提高。员工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其掌握相关的安全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建设安全文化必须重视企业安全精神的培育和发扬,企业安全文化并非是一朝一夕自然形成的,而是在企业建设、生产、运营、管理等生产实践中精心培育起来的,各级领导应成为安全文化的直接体现者,这是倡导安全文化最有力的榜样作用,也是为安全文化树立鲜明的旗帜。

三、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途径及方法

安全文化可以补充安全管理的不足,就像安全管理可以补充安全技术的不足一样。因此,安全文化绝不应该是一种空中楼阁,而应该紧密结合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践活动。如何建设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的安全文化事业,成为我们探讨的新课题。

(一)坚持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先进的安全文化方向

新能源分公司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组成部分,其发展的条件是新能源分公司对安全文化的高度重视,经过对安全文化的提炼,培养了新能源具有特色的安全文化与安全素养,拼弃陈旧的安全文化,从被动型、经验型的安全观转向效益型、系统型的安全观。新能源在坚持先进的安全文化方向的指导下,也应该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文化理论,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企业安全文化。

(二)着力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提高安全素养的氛围与环境

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倡导“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倡导把隐患和问题当作事故进行“四不放过”处理的管理思想。在管理层和执行层,不断强化“风险无处不在、可控就是安全”的安全理念,从而营造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特有的安全文化使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一是要不断强化班组及员工的安全文化建设,动用“多级教育”模式,培养全体员工的良好安全心态,不断强化全员安全意识,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提高员工安全技能,最终达到充分利用员工安全意识指导员工的安全行为,用安全行为有效控制安全生产事故的目的;二是加强企业决策层及管理层的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体系,实现全面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例会制度、领导值班带班制、将安全工作定期汇报制、定期检查制、促进企业决策层及管理层的安全意识与管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避免违章指挥,全面控制事故的发生;三是加强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利用生产现场随处可见的安全警示牌上言简意赅的提示和语重心长的叮咛,苦口婆心的嘱咐,引导员工“天天学习,日日反省,处处警戒”,营造了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提升企业形象,实现安全文明生产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四是加强人文环境的安全文化建设。采取张贴安全标语、悬挂安全标志、制作事故警示牌、安全生产信息公开、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竞赛活动、安全演讲比赛、安全知识抢答赛等传统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让每个员工真正体会到生命和健康的珍贵,规范每一个员工的个人行为,使员工牢固树立对企业和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努力实现企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让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向自主管理、团队管理的目标发展。因此,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要为员工持之以恒地创造一种“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光荣,违反安全行为规范可耻”的管理环境,使每一个员工将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不遵守安全行为规范的举动变得与群体格格不入并遭到排斥,令行为人感到由于自己的不安全行为被同事们轻视”的良好氛围,使企业员工整体的安全修养必将大大提高。

(三)充分发挥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党群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作用

企业党群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首先要研究宣传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切实增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一是会同人力资源部门要研究党员、干部的特点,强化“安全责任和政治使命”的造势,形成一支安全责任感强和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其次,在安全文化阵地建设中,企业党群部门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党群部门在安全文化阵地建设中应发挥总策划作用和核心领导作用,站在全局高度,从安全理论阵地、安全媒体阵地和安全文化设施阵地等三个不同层次和领域上进行总体组织和策划。通过各种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提炼出适合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在安全目标、安全主旨、安全理念、安全管理哲学、安全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理论引导,指导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三是党群部门应发挥监督保障作用。这种监督保障作用体现在扑下身子对每一名党员、干部、安全员、团员“安全绩效”的细致考核;对每一起安全隐患人的细致帮教和人因分析。只有始终把做好广大职工安全思想教育作为服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安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提高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的综合知识与技能

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将安全培训教育放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使之成为员工的自觉需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时代性’’为特征,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丰富传统的安全培训模式。将培训内容制作成集图、文、声、像于一身的多媒体课件,使每一个员工从感官上得到全方位的触动,实现安全知识传播的立体化;二是坚持以“互动性”为手段,以问题、启发式安全培训来进行。改变以往培训人员上面讲,下面员工听的方式,新能源改变形式僵化的培训方式,尽量压缩培训时间,增加培训过程中的思考时间;三是坚持以“针对性”为突破。在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共性知识教育培训外,重点加强与多晶硅高新技术行业特点密切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多晶硅行业安全事故的分析,用活生生的案例来唤醒新能源员工安全生产的重视态度;四是坚持以“系统性”为要求,制定完善的新能源个人培训档案,根据多晶硅行业的技术特点“量身”制培训计划,把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日常安全检查、事故应急演练、安全简报、事件通报、安健环管理体系、安全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并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反复循环开展培训;五是坚持以“全员性”为目标,将安全生产意识深入成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形成全员“生命至上、预防为主”的安全文化氛围。

总之,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是对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的补充,是从更深的层次影响人的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和品行,提高人的安全素养,最终使人的自觉行为满足安全健康的要求。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就是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基础之上,着力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素养,并将安全文化融合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海峰.论安全文化及其建设.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安全文化论文集.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2]韦兆凡.浅淡员工素质与企业文化的关系[J].广西电业,2007(01)

[3]朱晓宏.提高经济效益与员工素质企业文化因素[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8(10)

安全文化的起源范文2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就是切合实际出发,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法规和制度来促进企业的生产基础,帮助企业科学合理的规范和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不断地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利于保障各个企业中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从而让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稳固发展。与此同时,安全标准化的建设对于安全管理部门的行为的标准化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维护自身的社会形象。安全生产建设体现了安全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安全管理来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通过管理来让人们避免危险和不安全的行文,从而是企业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安全生产。

2安全标准化与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关系

2.1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起源于安全文化

一个企业的生产方式跟企业中每个人的关系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一个企业需要有一个安全的文化理论文化来指导和规范企业中个人的行为活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把安全的文化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就产生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是人,关乎到每个人的思想和意识,它需要靠人的自觉性和高度的认知。要做到这一点,不能用简单的规章制度、奖励惩罚来解决,而是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有一个质的飞跃。每个员工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企业的培养,同时一个企业安全生产文化的建设也需要每个员工文化素质的提高。

2.2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体现安全文化

与社会文化不同,安全文化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用文化来引导人们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手段,他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安全文化强调规章制度的明确,要求安全基础管理要相对的扎实,如果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够齐全,原始记录不够明确,那样是不行的。其次,安全文化还强调现场的管理,例如,一个企业在工作中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注重工作现场,必须要创造一个拥有各种安全标志、标语、整洁以及安全通道畅通无阻,没有妨碍物品的现场环境。

2.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内容中看,进行这项工作的主要作用和目的是由于其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即其将企业中的员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核心,希望通过文化手段的运用来使企业中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被激发,认识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并自觉自愿的遵守企业的相关规定和规范,是一种极为科学合理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这不仅是一种涉及内容较为广泛的管理思想,而且其内容有十分具体,具有极佳的人文性与科学性,能够将人的行为与思想联系到一起,具有较好的时效性与操作性,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深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但是一种思想精神,更是一种企业文化。

3.结论

安全文化的起源范文3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安全文化;安全体系

土木工程和建筑行业的区别十分容易混淆,这是由于它们同样是作用于建筑的事实造成的,但土木工程更具有专业性,而建筑行业则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内容更多。

简单地说,土木工程主要关注的是建筑的结构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督等内容。在建筑修建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土木工程知识来保障坚固性和稳定性,所以大部分时间所接触的是内部构造框架,利用水泥、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合理配置,增加自然界地震、狂风、暴雨等侵害下的安全性;而从一般建筑行业施工本身所关注的内容来看,工作重点是建筑体的风格化、功能性要求,即该建筑体在外观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色,在居住中所达到的人文要求。

一、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理论概论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世界范围内安全文化的起源;199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交的评审报告中,定义了“安全文化”的概念;1993年,我国学者把核安全文化应用到了一般安全生产和生活领域,从而在我国形成了一般意义上的安全文化,其中土木工程作为安全生产的最大需求行业,成为民用安全文化的建设标杆。

但从事实角度出发,我国对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方面的系统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对建筑安全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文化的评价和安全文化的建设上。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市场快速发展、持续繁荣和建筑安全事故的频发,这一领域的研究也逐渐有了较大的发展。

以下通过安全理念、安全环境和安全行为三个维度进行构建安全文化体系。

1.1 安全理念

安全理念是指个劳动者在心理层面的价值观、信仰、观念和对安全的认知。安全理念对是关系到生产过程中安全的基本信念问题,劳动者会分辨在土木工程进行中是否对自己造成伤害,内心形成对事物的本能警觉,它包括了通过个人看法、学习和经验来感知、识别和控制危害的水平。

1.2 安全环境

安全环境是指组织为确保安全操作所提供的硬件和软件。构成安全环境的要素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所提供的安全承诺,其次是安全组织的架构是否有效,能否被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价,再次是安全规程与规则,是指组织制定和实施所有与安全相关的法规、规则和标准的状态。

1.3 安全行为

安全行为是指个人和组织在安全实践中的行为。它包括了安全管理行为、安全操作行为、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信息交流、安全奖励与惩罚等内容,是在组织中建立相应的制度约束机制。

二、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建设

要建立基于土木工程的安全文化模型,首先要选定一种适合我国现状的安全文化定义,事实上,由于各国在建筑行业方面的管理方式、内容和体制存在差别,土木工程的安全文化定义也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中结合了ACSNI给出的定义:安全文化是个体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力以及行为模式的产物,它决定了组织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承诺、风格和效率。

通过该定义可以看出,安全文化兼具了心理因素与行为因素,其作用的主体是个体和组织,并通过个体和组织表现出来。同时,安全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价值观、态度、认知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有行为模式和胜任力。

按照这一定义的要求,论文中将土木工程的安全文化模型构建成三部分,分别是:劳动者、组织结构和土木工程环境。

2.1 劳动者层面

所谓安全文化,可以直观上理解为基于安全建设的工作态度产物。在这个体系中包括了行动和处理行动的因素,例如, 安全事故的发生最直接的原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了态度、性格、感知、学习以及动机等心理因素。在整个体系中有很多是安全文化的负面因素,其中安全态度差是导致事故的最重要的原因,许多工人、管理人员和监理只是做到了表面上的注重安全,但本质上对这种文化的理念认识是很少的,劳动者层面的教育需要特别加强。

2.2 组织结构层面

组织结构是联系劳动者和工作对象的平台,也是主要的安全文化集中地。一个优秀的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组织应该具备以下的特点。

首先,组织内要形成一种坚定的信念与价值观“事故与伤亡是可以避免的,并且是不可被接受的”;其次,管理者的承诺是建立一个组织安全文化的基础,只有管理者对安全文化重视并且向员工传达了自己的安全价值观,才能在组织内推行安全文化;再次,组织内应建立一个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汇报、审查及回顾安全表现,并且及时的更新通讯与程序;第四,组织内建立了清晰的受权制和安全问责制。

2.3 土木工程环境层面

土木工程环境层面的建设有两个部分,即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特殊环境层面会产生组织相关联的环境,如处于其供应链上的其他组织或者是其利益相关者,对于施工项目而言,包括了参与施工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及项目所处环境。一般环境即普遍的环境,对土木工程安全文化而言包括了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环境因素。

三、土木工程安全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一,施工单位应健全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确保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建立由项目经理或总工牵头,由安全员、施工员、技术员能组成多级教育和管理体系,根据不同人员的职责,制定有专业知识教育计划和安全施工、安全常识教育计划,并作为常规管理手段,加以落实和监督。同时,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融入风险管理的原理,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价、应对和日常监测。

第二,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对施工单位有负面的影响,针对此现象,施工单位应加强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比如与业主达成对安全事故后果的认识,与设计单位加强对图纸及现场地质问题的沟通,不对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督产生抵触情绪。各单位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协作可以减少不对称信息造成的安全事故,并且能及时发现和改善安全隐患。

第三,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对项目情况及自己工作认识不清晰,施工单位应加强对管理人员及工人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专业知识及安全知识。通过培训,教育管理人员和工人正确面对安全问题,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及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并确立安全事故可预防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和工人对于安全绩效的信念、价值、态度,以及工伤是可预防并不可接受的理念。

第四,监理人员的专业

安全知识不足,需要提高。监理单位应培养监理人员的安全管理业务素质,以增强监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使监理人员能够很好的履行自己的安全监督的职责,及时的发现并阻断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李宏男,高东伟,伊廷华.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状况与进展[J]. 力学进展,2008,02:151-166.

[2]赵挺生,应玲丽,葛莉,仲景冰. 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安全工程课程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8:58-61.

安全文化的起源范文4

到目前为止,项目部实现了人身重伤及以上事故为零,重大机械、设备、火灾事故为零,负同等责任以上重大交通事故为零,人身轻伤事故率为零,使职工和业主们都非常满意。

业主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企业没有任何事情比业主的正当需求更为重要的了。这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根基和来源。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用以满足社会需求、既人民需求的。但如何去满足社会需求和人民群众需求呢?我们沁北工程项目部分别践行着一个特别吸引业主的口号:“真诚到永远”、“比业主的要求做得更好”。公司还在施工工艺上,坚持“以业主满意为宗旨”;“业主永远是对的”等。这实际上是要求企业,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成就精品亮点,还要满足业主省钱的需要、省时的需要、省事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等。仍至业主满意最大化,从这个角度而言,企业家不仅是经营企业,而且更重要的是经营甲方经营业主。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围绕着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即甲方需求、如何解决好企业与甲方的关系的问题等,来提升自己的经营观念,打造自身的经营文化,从而更好地“经营业主,完美自身”。

国外一些最有活力的企业有个共同之处,就是善于调动最根本的资源: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群体成就感,这些理论和实践都要求,企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包括领导层、(即决策层)施工层(一线)在内的企业全体职工视企业的主体,没有全体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的企业,就没有企业生存发展基础的凝聚内含。

因此,以人为本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又一个重要亮点。要紧紧围绕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和潜力去做工作,努力营造出一种平等待人的文化氛围。并创造性地落实人性化管理:职工的人格、安全、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职工既是被管理者,也是被服务者,同时又是管理者;为职工创造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搭建成才的平台,比赏钱赏物更有效;在企业决策层与职工之间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有风险、有成就、有奉献,就有相应的回报、相应的收入、相应的待遇,营造出这样一个人性环境和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建设就上了层次,就抓住了建设的根本,解决了问题的关键。

创新的重要性众人皆知。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创新能力的强弱。不创新,就死亡,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因此,创新激励无疑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再一个亮点,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起源。这就要通过加强“三强”教育思相工作等,增强职工学科学、用科学及勇于创新的意识;努力把企业办成一个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学习型企业;使职工在各项培训、管理和实践中,得到创新潜力、提高创新效果。只有营造出这样一个创新环境,企业文化底蕴才会增强,企业生存发展才有原动力。

安全文化的起源范文5

关键词:高校 历史档案 数字化 档案安全 实践

高校历史档案一般是指1949年以前形成的档案,它是一所学校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其独特的办学传统和优良学风得以形成、继承和发扬的物质载体。尤其是一些保存百年以上的珍贵档案更是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起源、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资料。我校档案馆现馆藏有近1万卷珍贵的历史档案,如1896年四川中西学堂和1910年华西协和大学创办资料,、郭沫若、江姐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在校求学档案,这些档案对研究近代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教育、宗教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有重要价值。但由于保存时间较长等诸多原因,这些宝贵的历史档案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特别是近年大量而频繁的查阅历史档案,更加剧了档案的损坏程度。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同时,也为了能给大家提供更安全、高效、及时和便捷的档案查阅服务,我校档案馆启动档案数字化示范工程,实施历史档案数字化、信息化项目,同时采用缩微胶片形式对数字档案实施异质备份,保证数字档案信息的有效性和长期保存,努力建立一套安全有效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长期保存体系。

1 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模式

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即所谓的“内包”模式和“外包”模式。“内包”模式是指档案管理单位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实施数字化,该模式通过自己实施数字化加工过程,实际也是一个熟悉信息化、数字化软硬件设备和流程管理的过程。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过程中,由于经常操作计算机、扫描仪,使用扫描软件和档案管理软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大家档案信息化知识水平,为适应档案信息化,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模式数字化成本相对较低,能培养和锻炼队伍,但在档案数量巨大时,自行实施加工工期相对较长。“外包”模式即业务外包加工服务模式,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增强以及数字化技术不断更新,社会上专门从事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加工的机构应运而生。通过选择专业化数字加工机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较大量的档案数字化加工任务。本次档案数字化也尝试引入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的社会机构,实行业务外包,选择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专业公司协助完成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2 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内容及要求

我校档案馆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历史纸质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扫描加工、扫描图像处理、档案目录著录、档案全文转录、数字化档案数据挂接以及采用缩微胶片实施异质备份等。

2.1 档案整理

档案整理是实施档案数字化的第一步,也是保证档案数字化质量的重要程序。因此,数字化之前应根据实施数字化档案的实际情况制定档案出库档案交接档案拆卷档案修复档案扫描、著录档案装卷档案入库等一套完整的方案,并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保证在数字化过程中档案不丢失,不二次损失,对破损严重或褶皱的档案实施技术修复和作压平或熨平等相应处理。

2.2 扫描加工及图像处理

采用最为可靠的扫描设备和扫描方式完成档案扫描,避免纸张褶皱、撕裂、破损等情况的发生。为更好地展现档案原貌,全部采用彩色单页.jpg的存储格式,扫描分辨率为300 dpi;对于案卷中字迹较小、较密集的档案,可将分辨率提高到600 dpi;照片档案分辨率应不小于600 dpi。根据纸张质地、底色、薄厚程度等因素,设置最佳的扫描明暗度、对比度,保证原始扫描图像效果与原件吻合,扫描后的原始图像需要进行优化处理,使成品图像清晰、端正,无图像歪斜、图像脏点、脏斑、字迹洇透、图像深浅不一等现象,图像拼接不能有明显的拼接痕迹。

2.3 档案著录

全文转录信息以Word文件存储,全文转录的文字识别率和全文转录的合格率应达到相应要求。目录著录信息以Excel文件存储。

2.4 异质备份

对数字化后的所有档案按16 mm缩微胶片实施异质备份。缩微胶片制作符合《数字档案信息输出到缩微胶片上的规定》(DA/T44-2009)的有关要求。按GB/T18444-2001标准的要求,提供必要的长期包装存储装具,包装存储装具标示明确,便于检索利用等。

2.5 成果提交要求

项目成果包括采用符合《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DA/T38-2008)规范要求的扫描图像、目录著录、全文转录的档案级光盘各一套和符合《数字档案信息输出到缩微胶片上的规定》(DA/T 44-2009)有关要求的缩微胶片一套。

3 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风险防范

由于采用外包模式实施档案数字化,因此,档案安全等风险防范措施也是档案数字化的重点工作。主要风险体现在:(1)外包服务公司的选择,历史档案数字化场所以及历史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外包服务公司的人员管理风险;(2)历史档案数字化的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以及历史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档案的安全风险;(3)历史档案数字化成果形式及其质量控制。要求在外包服务公司的选择上须事先做好充分调研,加强对外包服务公司的资质审查,选择有较强从业经验、有较强技术人员和历史、档案专业类团队的公司。同时,要求外包服务机构必须在指定的工作场地完成项目内容;档案数字化实施过程中,不得擅自安装使用存储介质,不得擅自复制或留存档案文件和数据;不得将档案原件、复制件、数字信息等带出工作场地;工作场地可以辅助安装监控等措施加强现场的管理。根据档案实际事先确定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并在实施工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与服务公司及时沟通,实时调整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严格质量控制,及时组织专家对工程质量和效果抽查,并反馈信息给外包服务公司,及时纠错或纠偏。由于历史档案多是竖排文字,古体文、繁体字且没有文件级题名,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实施历史档案全文转录便是此次数字化的难点,这不仅需要信息技术人员,更需要具有历史知识和档案知识的专业人员。

4 结束语

档案数字化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资源整合、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的基础。选择基于外包模式的历史档案数字化,档案数字化场所的安全、外包服务公司的资质要求以及对纸质档案的安全保护和服务人员的有效管理等是档案数字化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而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保存和有效整合,保证作为档案价值的有效性以及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是实施档案数字化的根本目的。因此,提出一个保证档案安全和人员有效管理的档案数字化外包服务实施方案以及风险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机制和利用服务以及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档案价值的有效性进行探索是也档案数字化后续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小亚,王文娟.高校历史档案数字化发展与实践探讨[J].陕西档案,2008(4):9-11.

[2]史江,秦慧,赵德喜.历史档案数字化进程中的业务外包问题探索[J].档案学通讯,2010(1):37-40.

安全文化的起源范文6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辅导员;学生

一、人性化管理的理论内涵及实施的必要性

(一)人性化管理的内涵。人性化管理最早起源于企业,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相对,是管理学的概念范畴,指在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管理强调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等等。

人性化管理理论应用到学生工作方面,就是指一切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心和目的的管理概念和模式,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养成完善的人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自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辅导员工作中践行人性化管理理念,作为辅导员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一切工作中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教育,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日常的一切工作中。

(二)人性化管理实施必要性。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高校教育要研究的首要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和内外部形势的变化,高校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不断适应新形式的变化,高校也需要不断调整工作策略,改变传统的官本位和官僚化的工作体系为一切以学生为本位的工作体系,作为开展一线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老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创造一切条件满足学生发展,充分挖掘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变管理者为服务者,使自己更加符合学生的要求。开展人性化管理是时代对辅导员工作提出的要求,而人性化管理的开展也必将给辅导员学生工作开展带来勃勃的生机。

二、人性化管理运用到辅导员工作中的具体实施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从单调枯燥的说教变为尊重与理解。大学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教育责任落实到了辅导员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全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能顺利的进行,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涌入大学校园,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严峻,传统单一灌输式和制度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在新形势下,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包容学生,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关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常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遇到问题,换位思考,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思泰洛齐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学生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他们微笑而微笑。”大学生的心智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只有真正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彼此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学生组织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人性化管理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通过综合测评加分等激励性措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善于引导和利用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和完善以学生会、自律会、团委为主体的学生组织模式,同时鼓励同学们自发建立多种学术性、文体性社团组织,帮助同学们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变外部制度管理和约束为自发的内部管理,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宿舍管理方面,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生活空间。营造安全文明的寝室生活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的保障,也是辅导员重要的工作职责。辅导员通过对学生进行寝室走访,及时对学生进行督促和检查,是保障寝室安全文明整洁的有效基础手段,但是辅导员的精力毕竟有限,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也会发现,被动式的督促和检查对于寝室管理来说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探索学生寝室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手段是加强学生寝室管理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人性化管理理论对于加强学生寝室管理具有十分必要的借鉴意义。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们自主加入到宿舍管理中来,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一方面作为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示范作用,对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提高内务标准和要求,划分宿舍责任区,建立起辅导员、党员学生干部、寝室长、学生全员参与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举办以宿舍为单位参加的文体活动,像寝室设计大赛、寝室才艺大比拼等活动,增强寝室成员之间的感情和凝聚力,营造健康活泼向上的寝室文化,树立同学们的主人翁责任意识,让同学们主动做到护寝、爱寝,营造寝室管理有效和长效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2-18.

[2] 重庆交通学院课题组.对学生管理制度创新中几个重要问题的理性思考[J].探索,2004(5).

[3] 乔海彬.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