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管理实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管理实践范文1
关键词:精细管理;护理质量;临床意义
精细管理是企业管理方法经推广后应用于医学卫生管理中的一种管理方式,在护理管理基础上,增加应用细节管理模式,降低护理错误和失误事件的发生[1]。由于护理人员从业资格高低不一致,新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临床经验缺乏,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本文研究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精细管理,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以及2013年1月~2015年1月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我院于2012年1月起调查、统计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以及不足之处,制定并引用有精细管理的护理质量管理新方案,于2013年1月起正式实施。本文进行回顾性分析。外科在职护理人员34名,其中女性33人,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3.5±4.5)岁,工作年限:1~10年,平均工作年限:(5.2±1.8)年,学历:中专8人、专科16人、本科10人、期间内外科护理人员不进行岗位调动和人事调整。
1.2 方法
1.2.1护理管理 经调查常规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部分护理人员护理技术不熟练,临床经验缺乏;缺乏针对性、个体化护理服务。
1.2.2精细管理 建立护理部主任-护士长-质控组长护理人员三级护理质控网,护理部每月一次抽查,每季度进行一次护士长交叉大检查,护士长按照周质控计划完成每天质控。对检查中问题及时反馈并落实整改。针对护理工作积极性整改,护士长检查科室交接班工作、危重症患者抢救情况、病房消毒工作以及不良事件及时上报是否落实到位。规范晨会交接流程,明确护士长工作重点,实行护士长一日四查房,力争30 min内与患者见面,抓好重点环节管理;在病区管理中引用五常规法管理,保持病房环境卫生和消毒管理。针对缺乏个性化护理方案进行整改,加强对住院患压疮、坠床/跌倒、管道滑脱等风险评估,落实好防范措施,作好各项宣教和告知风险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主动配合,病房内放置警示标语,对高风险隐患患者患者和家属进行个性护理,避免患者坠床、滑倒、导管滑脱等,指导或辅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功能训练。针对护理人员临床经验和操作技术进行整改,护理人员交接班时,做好危重患者、大手术患者、新入院患者及特殊检查患者交接班,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对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总结并报告。定期进行临床护理内容学习和考核。根据护士能力,学历等情况合理排班、工作经验缺乏的护理人员值班时,必须同时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一同值班,保证应对突发事件。
1.3护理质量评价[2] 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危重一级护理质量、护理病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病房消毒隔离管理,护理安全与管理每项满分100分,按照各分项护理质量评分加权除以检查项目数之后得出护理总质量评分,护理总质量评分满分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使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7.0处理文中所有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记录,进行T检验。统计学结果中P
2 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1月护理质量总评分为(86.33±0.19)分,2013年1月~2015年1月护理质量总评分为(97.17±0.25)分。实施精细管理后,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提高,各个护理质量分项评分均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差异具有临床指导意义(P
3 讨论
护理工作直接面对患者,患者病情变化需护士及时观察并做汇报[3]。由于护理人员工作队伍年轻化,刚进入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临床经验、护理技术有待提高和熟练,护理质量很难提高[4]。本次研究中发现,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责任心,护理技能水平差异太大、护理工作安排不合理等都是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院通过总结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精细管理模式,实验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可见,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精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龙红梅,谢水琴,王湘华.精细管理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0(23):69-70.
[2]苗春霞.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0):1852-1853.
[3]刘宝凤.基于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的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256-257.
护理管理实践范文2
【关键词】 综合管理;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实践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1.206
集中消毒供应室是进行医院各个科室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器具的清洗和消毒的科室, 其目的在于为院方各个科室提供无菌物品, 因此, 集中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对预防出现医院感染事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以本院集中消毒供应室实施综合管理前后的2个阶段进行对比, 探析综合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6月本院集中消毒供应室应用常规管理阶段作为对照组, 随机抽取12名集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和其他临床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以2015年7~12月应用综合管理阶段为观察组, 随机抽取12名集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和其他临床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1. 2 方法 2013年度本院集中消毒供应室应用常规管理。2014年度应用综合管理:①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明确小组成员的任务, 对集中消毒供应室的改革工作环节进行全方位监察, 采用全程监控的方式以便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并且对新入职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制度、服务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岗前培训;②环境管理, 针对集中消毒供应室的不同区域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案, 合理防治科室内的各类型设施、用物,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合作, 确保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质量;③物品管理, 遵循分类回收原则, 根据物品的性能等采取合理的清洗方式, 并做好记录工作。
1. 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科室满意度;②集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防范意识, 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其中科室满意度以科室人员对集中消毒供应室的服务质量、护理质量、收回供给及时度方面的评分进行评定, 临床科室满意度和集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防范意识指标均采用0~100分的计分制。
1. 4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科室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服务质量评分为(94.5±17.8)分、护理质量(91.5±15.8)分、收回供给及时度(96.5±16.7)分, 对照组的服务质量评分为(77.5±5.8)分、护理质量(74.3±6.1)分、收回供给及时度(80.2±6.7)分,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421、7.181、6.405, P
2. 2 两组服务意识、安全意识、防范意识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服务意识评分为(96.5±18.8)分、安全意识(93.5±15.6)分、防范意识(97.5±16.8)分, 对照组的服务意识评分为(67.5±4.6)分、安全意识(68.3±4.8)分、防范意识(67.2±4.3)分,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95、10.917、12.355, P
3 讨论
集中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医疗器械消毒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工作任务是确保医院的医疗器械卫生和安全, 由于医院的诊疗器械和相关物品需要重复使用, 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携带一些病菌, 集中消毒供应室需要对上述器具进行严格消毒, 为了避免出现院内感染, 在管理方面, 需要严格做好质量监控工作[1]。
常规的管理模式未重视就科室内不同的功能区进行相应的管理, 对科室的各个工作环节
监管工作力度不够, 也未充足的重视和采购科等相关科室之间的协调合作, 造成医护用品质量难以确保, 临床科室的满意度较低等现象, 本次研究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是从工作人员入岗位之初, 就对其进行专业的工作制度、服务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岗前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为其优质工作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并且通过成立管理小组, 切实的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并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处理问题, 针对集中消毒供应室的各个功能区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针对物品管理, 依据其性能做好消毒清洗, 从而达到为各个临床科室提供无菌的诊疗器械和相关物品的目的[2, 3]。
根据研究结果, 实施综合管理后, 观察组的临床科室满意度(包括科室人员对集中消毒供应室的服务质量、护理质量、收回供给及时度方面的评分)、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防范意识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综合管理, 能够有效的提高科室医务人员认可度, 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安全意识, 防范意识, 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金凤, 冯章伶, 洪锦兰, 等. 循证在消毒供应室集中式管理模式转变中的应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22): 5093-5095.
[2] 魏碧. 消毒供应室集中式管理对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促进.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11, 20(12): 981-982.
护理管理实践范文3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 实践 效果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是医院生存的根本。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及时、有效的控制[2]。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倒置”的出台,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与开展,以及卫生部颁发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近五年来,我院护理部注重护理安全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将方法及体会报导如下:
1 方法
1.1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控制网络。
1.1.1我院护理管理实行院长—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实行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设立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委员会,下设:病房管理小组、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消毒隔离管理小组、急救物品与技能管理小组、护理文件质量管理小组、护理服务品质管理小组。各质控小组按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月有侧重点的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每季度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跟踪落实。
1.1.2建立护理缺陷、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实行“重原因、轻结果”的原则。护理部每季度对全院护理缺陷汇总、分析、讨论,通过总结经验来共同分享,避免类似缺陷发生。
1.2注重护理管理者的培训,注重安全的管理,提升管理技能。
1.2.1我院带教老师、副护士长、护士长岗位均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制,充分发挥了人的潜能及提高工作积极性。2004年起每年组织中层干部(包括护士长)至新加坡参加为期一周的高级行政管理培训,回院后书写心得体会,把新的管理理念与大家分享。护理部积极安排护士长参加苏州市及江苏省的护士长岗位培训。
1.2.2患者安全的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危重患者使用腕带;神志不清患者、老年患者、婴幼儿、危重患者使用床栏防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措施的教育;提供安全的环境,如呼叫铃、合适的床位高度、足够的照明,浴室厕所加上防滑地垫,执行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做好健康教育,告之患者不做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引起晕厥等症状而发生危险。教会患者一旦发生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按呼叫铃告知医护人员;防范与减少患者褥疮发生;认真实施有效的预防褥疮的具体措施,防范与减少护理并发症。执行褥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
1.2.3护士长在排班上实行弹性制排班,工作中严把重点人物(病人、护士)、重点时段(节假日有一日护士长负责)、重点环节(中夜班、交接班)的质量关,结合有效的时间管理,吸收新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管理技能。转贴于
1.3每年举办2-3次的全员性护理安全教育。由业务院长、护理部主任、医院法律顾问主讲,学习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我院或兄弟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发人深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来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
1.4严抓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1.4.1培训对象:新毕业来院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本科、专科毕业生(2004年至2010年共66人)。
1.4.2培训要求:大专学历3年、本科学历2年(在每个培训阶段内,病、产、事假超过3个月,延长培训时间1年)。
1.4.3培训时间、阶段设置:
培训分三个阶段:(具体时间安排)
通过对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使她们的护理技能在反复实践中得到提高,为护士队伍培养后备人才提供了较好的方法,有利于年轻护士的发展和成长,推动了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1.5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护理常规,规范操作流程。
护理部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考核的年计划,月重点,由护士长负责培训,科护士长抽查考核。在护理实践中不断完善、细化操作流程,使护士新手能更快适应护理工作。
1.6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护理部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公开奖惩考核内容。每月对各护理单元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奖罚分明。
2 存在问题
2.1临床护士人力资源的不足:我院临床床护之比达不到规定的1:0.4,护士超负荷工作,使护理质量下降,表现为沟通不到位,观察不全面,简化工作流程等。
2.2目前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在临床工作的护士多数年资较低,学历不高,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继续教育的机会。由于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护理业务知识欠缺,护理经验不足在护理工作中不能预见和发现问题。
3 体会
通过实施以上方法,实行护理安全管理以来,我院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明显提高[3],每月开展的“出院病人满意度服务调查”由2007年的96.24%上升至2010年的99.3%,每二月开展的“住院病人满意度服务调查”由2007年的95.31%上升至2010年的99.5%。护理缺陷积极上报,护理缺陷及护理服务投诉较前明显减少,护理部质控小组进行的护理质量考评充分显示综合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只有注重护理安全管理,才能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服务。 参 考 文 献
[1]阎成美,翁庐英,李 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
[2]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
护理管理实践范文4
关键词:查房管理;护理教学;思考;实践
一、护理教学查房管理优化的实践途径
1.制订实施管理的方案
(1)规范形式,明确目标。在护理教学查房中教师要充分合理地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的双向交流法,并且逐步实施分层教学。主要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问题式”的教学方式,其主要以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主要内容,查房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在临床护理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其次是“病历式”教学,主要以临床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查房的目的是帮助护生认识疾病治疗全过程;最后是“课题式”的教学模式,查房的目的是提升中级职称以上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熟悉程度。
(2)重点培养,责任到人。护理教学需要做到有目的地重点培养,同时将护理工作的责任下放到人。
(3)思路清晰,重点突破。 在进行护理教学优化实践中,教师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进而实现教学工作的重点突破。需要根据护理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查房教学计划以及内容的确定。
(4)奖罚分明,严格控制。在教学中制订考核制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必要措施,合格的考核制度以及和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奖惩制度能保证教学质量。
2.健全信息网络化管理
(1)强化信息意识。现阶段的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很大,其相关的数据十分庞大,因此需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来确保护理信息管理的质量和信息处理效率。在信息化管理建设中,首先就需要强化信息意识,面对目前护理模式的变化,新的护理难题也层出不穷,能否掌握以及利用目前的新兴技术开展护理工作,直接影响整个护理工作质量。
(2)理顺沟通渠道。医院护理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查房计划的安排,并且通过各种途径理顺学校和医院之间的沟通渠道。例如,查房者需要在查房的前一周将查房项目上报,并且根据病房的实际情况对查房内容进行梳理。
(3)创建信息网络化管理的系统。实现信息化的病房管理需要建立一个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依据教学查房管理的教学要点、难点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运用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及作横向和纵向对比,进而进行综合评价。及时且准确地提供全院教学查房的相关信息,并且切实了解各个科室的具体查房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指导和督查工作作用,对教学查房的主要形式予以规范,实现信息化、科学化以及标准化的信息管理。
二、关于护理教学查房管理优化实践的思考
1.提升整体素质,培养超前服务意识
在进行护理教学查房管理时,组织管理者的观念以及思想对整个教学查房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护理教学查房管理优化实践中也需要组织管理者不断扩充自身知识,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复杂的疾病问题进行合理的推断。准确找到最为合适的护理方式,进而保证教学护理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并且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查房的形式多样化,从而提高查房者的积极性。
2.充分利用信息提升护理质量
在进行教学查房时也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要能够合理、充分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渠道,从而扩大护理知识领域。并且要善于挖掘任何细微信息背后的价值,并且把这种能力应用于教学中,以提升教学查房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制订实施管理的方案,规范形式,明确目标,重点培养,责任到人,思路清晰,重点突破,奖罚分明,严格控制,健全信息网络化管理,强化信息意识,理顺沟通渠道,创建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等途径来实现教学的优化,同时在进行护理教学查房管理优化实践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提升护生整体素质,培养超前意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护理质量,切实提升护理科学的建设水平以及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护理管理实践范文5
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首要问题和最基本要求,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世界卫生大会早在2002年就提出“患者安全需要受到所有国家的重视”,并于2004年支持建立了患者安全世界联盟。2004年,我国再次启动的医院评审工作也提出了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并将医疗安全管理列为重点评审项目。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现将我院护理部在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与体会报道如下。
1 完善人员管理
1.1 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合理而充足的护理人力配备,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新的医院评审标准要求,护理人员配备应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护士与床位比应达到0.4:1,与新生儿室比应达到0.6:1.我院护理人员配备已达到此标准。然而在目前,许多医院护理人员配置不到位,无法满足临床工作需求。护理人员缺编,加上工作负荷增大、工作任务繁重,护士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最终导致产生差错的概率增加。因此,合理配备护理人力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
1.2 严格人员准入,依法执业。新的医院评审标准及医院管理年活动中都将“执业行为法制化”作为一条核心标准,并明确要求:医院必须按照《护士管理办法》规定,执行护理人员执业资格的准入制度,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士工作。为落实这一原则,我院护理部做出严格规定:(1)凡当年毕业、未参加注册考试的新护士,一律不准独立值班;(2)凡未通过执业护士注册考试的护士一律不予聘用(3)凡新进修护理人员或实习学生不得独立从事治疗护理工作。
1.3 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护理人员素质对临床护理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护理管理者要提高人员素质,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1)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人、健康、生命,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切工作行为都应体现“以人为本”,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2)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护士由于专业知识技能缺乏,观察病情不到位、采取措施不得当,常常导致医疗差错,因此定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为提高护理人员素质,近年来,我院护理部采取以下措施,效果显著:①严格新护士的岗前培训及准入管理。凡新毕业和新上岗的护士,须完成有关职业道德、规章制度、院感知识、爱婴医院知识的课程培训,方可上岗。②强化在职护士的专业水平的训练,为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护理部每季度举办一次护理业务学习,每年两次理论知识考核,一次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将考核的结果作为护士聘用、奖惩的依据。
2 强化制度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是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医院评审标准中要求:“医院各部门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与改进的相关制度。”在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只有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在从事日常各项医疗护理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医疗质量与安全得以保证。
在开展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我院护理部在原有“护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相继补充和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范、工作规范及考核标准,涉及安全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1)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登记及上报制度(2)重要护理操作前的告知程序(3)各种护理质量关键过程流程(如患者交接流程等)(4)临床各种不良事件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
3 讲求科学管理
在新的医疗形势下,要做好医疗安全管理,护理管理者除要完善对要素质量(即人员、制度等)的管理外,还应注意在管理活动中应用新的管理理念,使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科学有效。
护理管理实践范文6
普外科护理因抢救多、急症多、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对于护患关系的维系来说十分艰巨。同时,随着人民群众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从护理安全和风险隐患的规避上,护理管理者更应该从风险发生的规律和控制风险的措施上,进行探索和实践,准确地识别风险,科学地衡量风险,有效地控制风险,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护理风险带来的损失。为此,护理质量作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必须从护理风险管理实践中,消除各类护理风险带来的危害,有组织的实施护理防范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护理纠纷,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2]。德鲁克在论述管理效率中,提出了“人”作为利用效率最低的资源,只有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人力资源效益。
医学护理模式的发展,同样经历了传统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以物为本的管理窠臼,忽视了“人”的能动性、积极性,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管理模式,仍然对护士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3]。因此,在人本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将人的能动性作为首要任务,结合科学的管理方法来促进每个人,发挥其积极性和能力,从而实现人人参与、人人管理,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还能有效的完成组织的共同目标。“以护士为中心”的风险管理模式的探索,旨在从护士的参与管理中,将管理者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重心放在科学的人力、物力调节上,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4]。
同时,“以护士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也是柔性管理理念的一种体现,结合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在非强制性的前提下,激发人的自觉行为,从而实现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要素的综合管理,也将人作为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来进行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