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管理决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管理决策范文1
然而今天,当我们从教育管理的“知识”中走出,用实践来检验学校管理实效的时候,依然会感受到前行路上脚下的羁绊:过多的制度刚性管理使校园到处充满“压抑”;教师、学生在这样的学校管理环境中得不到真正创造性的发展;过多的激励性管理,使得学校也呈现“耐药性”;一次次的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处于“亚健康”状态。那么,究竟如何在新时期使学校管理在三年发展规划的导航下科学民主规范地运行呢?
一、决策应有前瞻性
校长是一校之魂,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掌舵人。在新课改的盛行之下,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校长对“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管理进行超前思考,应创新思维,创新工作。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要看教学质量和参与各种活动的成绩的高低;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更多的是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最常见的就是看所教班级在学校组织的学科调研中,平均分位居年级组第几。殊不知,班级学生水平良莠不齐,一个教师能上好一堂课,如若课后不去补缺补差,让班中学困生赶上“大部队”,那么他班级的教学质量就是一句空话。再加上班上还有为数不多的“特殊学生”,所谓的智障生,在他身上花了再多的工夫也不见其效,班级平均分因此而位居后列,你难道能说该老师的教学水平低吗?那么,校领导在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中,如何创新思维呢?首先向通过各种平台的学习培训转变全体教师的“唯分数论”的质量观、课堂教学行为。强化教师的理论学习,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抓好教师的课前备课,拓展课堂教学的各种资源,切实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其次,将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立足学生发展的高度,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提倡少先队多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活跃学生身心,为施展学生的才能搭建平台。
二、决策应有现实性
校长要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和育人氛围。在学校经济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可以想方设法借助外力筹资谋求学校的发展。可以利用教师节、儿童节等邀请乡干部、村书记,以及一些企业的有识之士一起参加学校的庆典活动联谊活动,既增进学校与社会各界的感情,又提高了学校在当地的影响力,还可以使学校经济困难在某种意义上得到缓解,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再者,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是维系管理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如果有了违反制度的行为,就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但是,从人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又需要审视制度给管理对象带来的“伤害”,制度的刚性和管理的人性难免会有冲突。那如何解决过程中的矛盾呢?首先要从制定制度的目的考虑,制度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发展人”,而不是为了“管人”。因此,许多限制教师和学生能力发展、无视“人性”的制度都应该在摒弃之列,而是否有利于学生、教师的发展的制度应该是首选目标;其次,制度的建立过程很重要,尤其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教师参与制度的建设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对制度的认同和接受的起点,而且教师的参与,可以使制度更加适应校情,趋向科学,减少因制度执行而给教师所带来的伤害;最后,要特别重视“刚性”制度的补救措施,这种补救是为了使工作更加透明化。
我们学校针对教师的请假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迟到、早退、病假都要和奖金、月考核挂钩。制度颁布之后,迟到、早退的现象大为减少,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女教师刚生完孩子,每天都要回家喂奶,每天来来去去十分劳累,时间一长,人明显感到精力不足;有的教师病了也不请假,硬撑着。于是,我们对考勤制度进行了一些修改,对那些体弱多病,家有老人、幼儿,以及中考、高考孩子的教师区别对待。这样,虽然在考勤上“软”了,但在“人性”上却“硬”了,教师也工作得更努力了。
三、决策应注重引领
在学校管理中,或大或小的决策散落在师生员工的相互关系中,散见于学校教学活动中。
首先是感情的引领。我们一再强调要对学生倾注爱,但我们有时根本没有关心过教职工,“工作的冷漠”带来了“教育的冷漠”。于是,我们将对教职工的感情投入作为教师对学生付出“爱”的基石。每逢教师喜事临门,校领导亲自上门祝贺;教师病了,及时探望;生日到了,学校行政则为教师呈上一个精美的蛋糕以表祝贺;每逢传统节日,学校德育办组织每位学生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送给父母、送给教师等。这些不起眼的感情投入却给了教师极大的触动,让人性深处的情感进一步显现,他们对学生的爱也油然而生,学校的人文关怀意识进一步增强。
其次是文化内涵的引领。在学校管理中,要把简单的事做彻底,把平淡的事做经典。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第一要素是信念、价值,它像一条无形的思想河流,引导着师生的“行为之水”流向社会的“大海”。出类拔萃的学校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优秀的学校展现自身能力、品位和价值的,不是靠宣扬自己的成绩,而是靠具有感染力的教育细节。引领是一种示范,但不是一种追随。在学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在校园文化建构上,让师生共同参与,是使校园文化“与生活接触、与文明对话、与创造沟通、与细节相随”,实践也证明了它的可行性。
四、决策要蕴涵期望
传说古希腊雕塑家皮格马利翁爱上了一座少女雕像,在他热忱的期望下,塑像成了活人,并与之结为夫妻。对此心理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森也做了的著名心理学实验,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启迪我们:人只有在期待中,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动机,才能自加压力、敢于进取。
五、决策应有时效性
教育管理决策范文2
(一)对学生管理方面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但由于我国传统的办学模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中心,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视,表面上“叫得响”的学生管理工作,实际上却重视不足。由于教学科研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硬指标、硬规定,较容易量化,而学生管理工作效果不明显,难以量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往往将精力偏重于教学、科研,忽视了学生工作。很多学校将教师放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地位上,过多强调教师权威,忽略学生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片面强调服从与有序的规范,轻视了大学生主体的差异性,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追求步调一致,漠视学生在心理、生理、个性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不同需求,从而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效果不佳。
(二)管理方式方面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科层制行政管理模式,等级制度森严,组织分工明确,这种管理方式固然有其积极因素,但却也导致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学校领导忙于琐碎的行政事务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暇顾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这也导致教师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上下级之间存在明显的气息,比如教师职称的晋升方面,学术能力和水平的评价往往取决于学历、职称的高低,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评价缺乏定量的指标,因此造成选用管理人员过于强调学历和职称的高低,忽视了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强弱,而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走上管理岗位之后,又因为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有限而影响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又影响了专家和学者在学术上的造诣和发展,从而使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学术发展都受到了影响,长期以往,造成了管理和教育的脱节,管理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甚至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教育机会公平方面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扩大随之带来的就是入学机会的增多,这使高等教育逐渐惠及大众人群,高等教育也越来越普及,这也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求,对大众来说,教育公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从事实来看,高等教育机会并没有在不同区域和社会阶层完全得以公平实现,而是存在着一定差异。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05年,全国范围内高中升学率为76.25%,而宁夏则为最低:53.64%,最高的北京则达到216.84%,二者相差悬殊甚至达四倍之多。
(四)教育管理队伍素质方面
目前各高校基本上都制定了一系列教育管理制度,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高等教育管理队伍中,仍然有一些人员素质不高,专业化程度偏低,专业知识匮乏,缺少主动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的意识,工作节奏慢,工作效率低,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等,这些问题也极大地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法治建设方面
高校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高校法治建设不仅是适应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更是深化自身依法治校的需要,而由此所培育出的法治理念、精神关系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目前,我国高校的法治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校纪校规不够完善,与国家法律法规衔接不够,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高校法治文化氛围不浓厚等等,应该加快高等教育立法以及及时清理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等教育管理类法律、法规的步伐,及时解决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严重落后于时展需求的现状。
二、解决策略
(一)加强依法治校
1.加强法治理念教育高校在教育管理中应该树立法律至上、公平正义的基本理念。作为高校的教师和管理者应该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努力提高法律素养,努力做到依法教育,依法管理,依法决策,同时,还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学生的法治理念教育管理。要在高等教育基础课程中不断创新法律授课方式,在法律基础课中灌注法律内容,充分利用司法机关、社区和法治教育基地等资源,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参加社会法治实践中增强法治理念,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宣传载体对法治内容进行宣传和推广,开展一系列法制活动,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2.完善学校章程与制度不断地完善学校章程与制度,制定公平、合理,能最大程度维护本校师生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规章制度,强调树立以学生和教师权利为本位的立法思想。
3.建立健全校园民主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是推进依法治校的有力保障,要强化学校监督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纪检部门、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能,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监督热情,建立学校行政向教代会报告工作的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监督作用,同时实行校务公开,便于有效进行监督。
(二)高等教育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改革教育管理中的不公平现象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已经产生大量腐败或不公平的现象,如对于北京地区考生高考低分录取及保送等种种政策,这不仅使各地区学生不能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更会对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极为严重的制约,应大胆改革,革除目前存在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官僚和陈腐的积习,改变学生仅仅被视为受教育客体的落后观念,确定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学生看作是教育活动、管理活动的主体,发挥民主,充分发挥学生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使高等教育真正地实现民主自治。对于学术管理方面,应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确定学术的庄严地位,建立健全科学的学术评估机制。
2.不断更新教育管理思想,创新管理理念高等教育管理的过程是整体设计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分布实施,统一思想,强调重点,全面推进,将教育研究与办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我国教育管理不仅应该强调践行学术自由、共享管理,还应该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体,不断更新教育管理思想,创新管理观念。
(三)加强高等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1.高校管理队伍要不断学习管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教育管理工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重要,建立一支高效率、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管理队伍显得尤为关键。高校的教育管理队伍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应该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仅要学习和了解我国管理理论知识,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有所提高,还要重视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实际相结合,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定期召开工作思想交流会,互相学习,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定期组织开展管理队伍学习培训,如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管理知识技能培训,管理方法与技巧培训等,提高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水平,不局限于拿文凭走形式。
2.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育管理决策范文3
高职教师的在职培训是学校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中国高等教育法51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该为教师在职培训提供便利和条件”。中国建设和谐的学习社会,强调了学习的持续性和终身性,教师作为服务教育行业的先锋,更应该把在职学习作为自身成长的基本准则,教师的不断提高直接关系到中国教育行业的水平和发展。高职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教师在职学习的内容比其他教师更加复杂,更加具有紧迫性,国家重点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建设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特点的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旅游管理是高职学院开设普遍的专业,旅游行业是各地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职旅游管理教师师资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提高高职旅游管理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意义重大。
一、当前高职旅游管理教师在职教育的问题
(一)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不明确
很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参与学习的功利性较强,他们没有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参与培训的首要目的,很多教师为了拿到相关的培训证明和学时,因为全国各地的职称评审中,对在职培训做了一定的要求,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拿到了培训证书,职称评审完毕以后就不在积极的投入到在职学习。高职教育是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教育模式,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旅游管理专业也是根据经济转型不断发展,高职旅游管理教师不应该以为自己的学历和职称都达到了较高的标准而放弃了在职学习,这不仅是对自己,而且是对从事的职业不尊重的表现。
(二)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
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反映当前学校开展的在职的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直接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在职培训的效果,内容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师德和党的教育方面的培训过多、实践培训不足。师德教育是教师在职培训重要部分无可厚非,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的评判唯一标准,师德教育应该不能松懈,应该贯穿整个在职教育,但是很多学校的教师在职培训仅仅只有师德教育和党的教育,譬如党课、集体学习文件、集体讨论和外出参观学习,在职培训完全忽视了职业技能和专业。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和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培训,如旅游管理专业的专题讲座、高职旅游管理课程培训,这些培训虽然和专业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能力,但是培训的互动性不足,教师的参与性不足,旅游管理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实践能力提升不够,而实践能力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最需要的能力。
(三)在职教育评估不合理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在职培训必须要进行有效的评估,一方面可以提升在职培训的质量,对参与培训的教师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其次可以发现在职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对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一定的评估和反馈,对以后的培训提供有效的改进的依据。当前的培训仅仅是对出勤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没有低于规定的出勤率,就可以得到培训合格证书,没有监控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效果,教师不管学习的效果怎么样最终得到的证书也没有差异,这对于那些认真学习、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和与培训教师互动的教师是不公平的,高职学院必须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师培训评估体系。
(四)保障机制不健全
教师的在职教育应该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领导应该重视,很多高职学院不仅没有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而且在职培训这个工作任务还没有厘清,如有的学校教师在职培训根据培训的种类归口教务处、人事处和党办。教师培训的多头管理,直接影响了教师培训的效果,很多学校还没有出台教师在职培训的相关制度,在教师培训经费上也没有保障。
二、提升高职旅游管理教师在职教育效果的对策
(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全方位在职学习
高职旅游管理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经济发展,知识爆炸时代,尤其是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和课堂,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学生特点和试点要求,高职旅游管理教师应该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学历和职称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技能,教师作为专业技能型职业必须要不断学习和进步。高职旅游管理教师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更重要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丰富自己的实践技能,通过先进的高职教育手段和理念把技能通过有效的手段传递给学生,完成技能的过渡,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
(二)丰富旅游管理教师在职教育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职学习效果的重要制约因素就是教育内容的单一,为了个改变以师德为主线的在职教育,必须丰富在职教育的内容,在职教育内容可以分为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校内教育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举办以教学为主题的教育,如教学方法的讲座、微课教学讲座、科研申报讲座、旅游专家讲堂等等,除了教务处统一组织外,还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合作学习是教师共同进步的手段,如以老带新、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评课都是非常好的形式。校外教育主要有校际学习和实践学习,校际学习是到旅游专业建设较好的学习去参观学习,学习对方先进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实训室建设和毕业生就业的先进经验,很多学校在暑假开设了国家级旅游师资培训课程,该国家培训主要是以理论为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实践学习主要是真实岗位的学习,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假期或者固定的时间到企业去学习岗位技能、了解公司运作,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如旅游社的实践学习主要学习旅游社的客服、调度、导游业务、电子商务运作。在饭店实习主要是学习前台接待、客房服务、会议组织和大客户营销。在邮轮实践学习的目的是学习邮轮客源组织、邮轮服务员服务业务、邮轮线路的制定和营销等等。
(三)建立高职旅游管理教师培训评估
提升在职培训的目的除了改变教师在职培训的观念外,还要从政策上对旅游管理教师在职培训进行约束,譬如在教师年度考核上,把在职学习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为了达到良好、优秀等级,必须每年要有一定的在职教育的学时,在在职教育学时中还必须包括校外的实践学习,如果达不到学校规定的学时,直接影响职称申报和岗位的评聘。除了学时有硬性固定外,还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等级评判,改变过去只要参加培训就发合格证的历史,教师在职培训除了听课考勤外,还要增加作业、讨论和其他考核环节,只有全部过关才发给相应的培训合格的结业证书。
(四)学校多层面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培训
旅游行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很多地区把旅游行业作为发展和优化区域经济的重要产业,旅游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工科专业为主的高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经济管理专业,是对专业群的拓展,对均衡文理专业有着重要作用。高职学院应该要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在职培训,出台政策进行保障。如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在在职培训优秀倾斜、外出培训的费用报销制度等等。学校鼓励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积极与区域企业接轨,服务区域经济,如企业横向课题、教师外出企业培训等,在费用方面也可以向教师倾斜,出台更多的奖励机制。
三、结语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职培训和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高职学院应该重视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作用,联系教研室、学校教务处、区域教育部门,举各方合力,改变高职旅游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理念、改变课程、筹措经费来源和课程评价标准。
教育管理决策范文4
1.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颁布,国内教育水平获得明显提高,而当前高校留学生教育已成为国际化教育中所关注的问题,它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显示出文化的多元性。同时由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地位获得明显提升,致使各个高校留学生数量持续上涨,这使高校教育与管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文章就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提高高校教育与管理提供解决对策,这对加强、提高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具备显著意义。
2.当前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目前高校教育与管理不符合留学生教育的需求
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日渐激烈,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学生进行培养主要面向激烈的竞争市场,难以与国际市场、教育进行衔接,不能满足当前高校留学生的需求,同时还会影响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发展。教育期间,先要对各个学科与专业进行着手,而当前学校将各个学科与专业划分太过明细,与国际学校进行比对后存在明显区别。同时在设立课程方面,主修课程较多,选修科目较少,导致学生科目选择较少,较多课程不能和国际课程进行连接[1]。而在教中,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致使整个教学课堂显得枯燥、乏味,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部分学校是以教师为整个教学中心,忽略学生,未能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未能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中,致使整个教学课程无法吸引留学生,尤其是欧美学生。与此同时,教师授课语言基本以汉语为主,而学校多数教师不能使用多种语言进行授课,并且还缺少与留学生相符的外国教材,严重制约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
2.2高校对留学生教育不给予重视,缺乏科学性规划
我国刚开始引入学生时期,只将留学生当成一项政治工作,着重于其教育对我国社会、政治所造成的影响,并忽视了留学生对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的作用,对其教育工作不给予重视[2]。改革开放后,这一想法虽然获得明显改善,但还是只将留学生教育问题当成高校学校自身问题,并为未把提高其教育问题给予重视,缺乏科学性规划,忽略高校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
2.3教育管理资源配置缺乏科学性
高校实施教育管理是结合相应原理,通过一些合理方式、方法,对高校中事物、空间、人、信息、财等事项实行组织,对其进行控制、调节一项过程,主要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的达到目的。所以,无论是哪一种教育管理方式都可以在相应的资源管理中运行。但凡离开了管理资源,不管哪一种管理方式、方法也无法独自开展,两者是相互并存的,最终目的也无法实现。
目前我国正处社会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对国内教育的使用以及投入造成了直接影响。当前我国对非重点学校以及重点学校的资金投入极不平衡,从而出现了“211”等各个高校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资金的支撑,而对普通学校所实施的政策与资金明显比重点高校所投入的较少,从而导致高校内部留学生住宿环境较差、实验设备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图书资源缺乏、辅助设备过于陈旧等等[3]。并且由于国内西部、东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个地区经济存在明显偏差,更加突显出高校与高校之间资源、资金发展极其不平衡的特点,除此之外,由于多数高校任然实施扩招政策,导致校内教师、学生比例严重失衡,严重影响高校教育质量。
2.4生活习惯与语言给高校教育管理带来阻碍
①留学生远离他乡来到陌生地区学习,难免会对其心理造成影响,大部分学生是首次远离自己的人际关系、国家,来到陌生、不同语言的国家,会使其在生活过程中碰到较多问题,如未能及时获得解决会影响留学生的生活质量,并且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等。②高校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而其信仰的宗教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的会阻碍高校教育管理。高校进行日常管理期间,难免会遇到留学生因庆祝宗教节日出现旷课的现象,在不做违法事情的情况下,高校要怎样进行科学管理,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③我国教育模式差异带来的难题,留学生来自各个不同地区、国家,并且各个国家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存在较大区别,教学风格各有不同,而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也存在不同区别。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还在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依照不同专业、科目实施统一的教学方式,多数留学生会不适应我国教学方式,影响教学质量。
3.完善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解决措施
3.1重视留学生教育问题
高校要对留学生教育问题给予重视,并加强校内教育工作,结合学校、留学生的特点制定留学生教育体制以及发展策略,要将学生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确定高校教育教学目的,全面提高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质量。将留学生教育发展工作当成国家与各国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加强、完善高校留学生教育机构,为提高教育管理力度制定相关管理方案,并重视对留学生教育管理进行检查。同时还应构建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完善留学生招生制度,提高学生整体质量,保证留学生身心、体质等获得健康、快速、有效的发展,为构建我国与邻国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3.2合理调节教育资源,完善资源机制各个高校要对教育资料进行合理调节期间,应从资源机制着手,首先要构建、完善资源管理机制,此外,在构建资源机制过程中,要明确内部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利于帮助学校体节约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以及提高学校处理事情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应为各种有效资源进入高校构建一个良好平台,利于吸引更多科学、有效资源。如:根据校内饭堂环境问题,学校可根据这一特点,把校内饮食、饭堂经营权转让给企业去经营,然后在使用年限满后,再由企业将学校饭堂经营权转回学校手中,此时按校内饭堂环境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企业为从学生获得较好收益会不断完善饮食环境、改善学生饮食,这样不仅可以改企业增加收益,还可以改善学生饮食以及饮食环境。除此之外,资源获得合理分配后还需构建资源机制,加强校内资源管理,对学生、教师等进行合理监督,避免部分权力过于膨胀。
3.3提高高校教育管理人才队伍
随着我国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当前社会经济获得快速发展,高校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我国对高校教育管理人才的要求逐渐增多,主要为培养高素质、高涵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而就目前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现状来看,高等学校急切需要利于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人才。但与发达国家教育管理进行对比,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经验尚浅,因此需参考发达国家在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同时还应对其新的教育模式、方式、科学技术、理论进行探讨,并结合我国实际特点,树立符合目前高校发展的教育管理理论,为提高管理质量、加强管理机制提供科学理论。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可根据校内实际情况邀请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人员对校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向其传授教育管理经验,并结合留学生自身特点、当代经济变化形式等设置培训内容,利于提高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
3.4构建“学生为本”教育管理理念,注入人性化管理
高校教育管理构建“学生为本”教育管理理念,注入人性化管理,教育管理工作本身是围绕学生开展的,而不是让留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应在心理、学习、生活给予学生更多关心与支持,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首先要在教育管理中注入人性化管理,构建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教育与管理只有加强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在教育管理中注入人性化管理,并结合留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当代社会发展形式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体制,才能提高高校留学生整体教育管理质量,才能有效发展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冒大卫.浅析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与机制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1(01):120-135.
教育管理决策范文5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教育管理 时效性
[作者简介]雷鸣(1982- ),男,陕西西安人,陕西科技大学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管理。(陕西 西安 710021)周玫(1980- ),女,广西北流人,钦州学院中文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西方美学、网络美学和海洋美学。(广西 钦州 53509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037-02
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环节,是高校科学全面可协调发展的基础工作之一。随着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制观念不断深入人心,高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也不断增强。这些都要求高校选择合适的管理时机,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使高校培养的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1.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要求加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部门,教育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关键。但是,新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选择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在他们当中出现了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状况。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使教育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形成最大合力,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
2.构建和谐校园要求加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实现长期发展、全面发展和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的基本要求。构建和谐校园要求高校各部门系统和各种教育要素实现协调运转。大学生教育管理要围绕学生教育这一中心,统筹管理高校有关物资设备,协调人与各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要大力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效率,使有限的高校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协调高校内部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促进高校教育的生态平衡,营造和谐校园。
3.维护学生权利要求加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逐渐增强,维护学生权利是学生的基本诉求。高校大学生不仅享有包括宪法、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法律规定的权利即实体性权利,还享有教育服务契约上的权利即程序性权利。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认知、理解他人的权利与义务,形成较强的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行使自己的权利及履行自己的义务。
二、影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时效性的主要因素
1.教育教学资源的不合理调配会影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是一项由管理者开展的系统性极强的活动,包括事前的决策与计划,事中的组织、指挥、协调、监控与激励,以及事后管理。这是一个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调配的过程。教育教学资源的不合理调配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事前决策,阻碍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协调、监控与激励,使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事后管理缺乏物质支撑。教育教学资源的不合理调配还容易导致人、财、物和信息等不能及时投入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失去教育管理的最佳时机和管理工作的主动权,不得不放弃事前管理而选择事中管理或者事后管理,导致管理工作紊乱,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效能。
2.教育管理新变化的把握不准确会影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和科技化逐渐把现代社会变为“抽象社会”。人告别传统的社群形式,焦虑感、孤独感和漂泊感明显,生活的想象空间被压缩,归属感逐渐淡化,人们在彻底理性化的社会秩序面前产生了空前的无力感。大学生也同样受到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和科技化的影响,这必然带来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系统各要素的新变化。对这些新变化把握不准确将难以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与策略,影响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迷失方向,降低教育管理的时效性。
3.相关信息掌握的不全面会影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交流媒介,网络空间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世界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认识自我和重构世界模式的方式,沉浸在网络空间里的人们陷入了网络媒介和散布于网络媒介的各种信息的体验中。这就使得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不仅要面对网络空间涌现的海量信息,还要面对沉浸于网络空间中的大学生所呈现出来的心理、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对这些信息掌握不全面,就难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趋向,使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方式方法与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一致,影响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全面性、及时性和普遍性,进而影响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4.对学生权利的忽视会影响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大学生教育管理不能忽视学生权利。这不仅是因为学生权利由法律授予并受之保护,还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一切教育活动及其行为准则都应当关心人、尊重人,有利于培养健全平等的人格和人文精神。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时刻与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发生联系,忽视学生权利而过多地以学生的义务为本位,容易导致高校权力的任意扩张,就脱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损害了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民主化、透明化和双向性,甚至损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进而激化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影响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
三、新时期下提升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时效性的途径
1.有效调配教育教学资源,提升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首先,合理调配教育教学的物质资源包括硬件设备和资金。要根据大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配置不同的硬件设备和资金。在大学生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和心理不成熟的状况下,要将硬件设备和资金向低年级学生倾斜,推进教育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其次,合理配置教育教学的信息资源。一方面,要将相关教育教学信息资源集中到教育管理决策部门,对教育管理进行科学的预测、计划,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预案。另一方面,要将相关信息资源集中到教育管理一线人员,为教育管理的实施、反馈和监督提供准确的信息来源,以便让他们明确工作的方向与原则,推进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最后,合理调配教育教学的人力资源。一方面,要将高校辅导员充实到教育管理工作队伍中,发挥他们与学生联系密切的优势;另一方面,要把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充实到教育管理工作队伍中,辅助相关教师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全面把握高校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愿望、学习困惑及各方面的利益诉求。
2.深刻把握教育管理规律,提升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首先,深刻把握大学生的成长规律。针对大学生心理、思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出现的新问题,要从高校教育管理的育人要求出发,深刻把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思想变化规律、学习需求变化规律、性格发展规律和交往规律,了解大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进而创设适合大学生成长的环境,改善教育管理决策和实施,提供教育管理的时效性。其次,深刻把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规律。一方面,要把握教育管理队伍的选拔和培养规律,建立一支知识全面、年龄结构合理、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解放思想的教育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把握教育管理队伍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律,使他们在具体的教育管理活动中逐渐成长为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助手与指导者,引导大学生从被动的受管理者转变为主动的受教育者。
3.深入学生,掌握信息,提升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时效性。首先,教育管理者要主动深入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认为的那样,交往主体必须以“爱和友谊”为交往基础,以独立自主的意志参与交往活动,通过主体间的互动,建立自信,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以服务者的姿态而不是以管理者的姿态走近学生,有利于消除学生对教育管理的恐惧、戒备和抵触等消极心理,从而及时和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信息,为教育管理决策和实施提供科学而客观的依据。其次,建立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话的无障碍机制,以对话增进了解,营造民主管理氛围。一方面,要拓展对话的内容范围,在教学计划制订、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学业评价和课堂管理等方面展开对话,让学生了解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创新对话形式,可以通过校园网站、电子邮件、校园论坛、微博和博客等展开对话,通过召集学生代表定期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增进双方的交流。有了无障碍对话机制,学生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权利诉求。教育管理者也可以全面了解学生信息,并对之进行收集、甄别、整理、分析、综合,从而形成科学的教育管理决策和有条不紊的教育管理工作秩序,进而提升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
4.尊重和维护学生权利,提升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首先,转变教育管理观念,逐渐从“教育道德化”和以学生义务为本位的传统管理中走出来,坚持以人为本,坚守人本精神,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增强教育管理的弹性。树立依法治校和依法管理的观念,认清高校和学生的法律地位,既要推进学校管理又要保障学生权利,充分认识学生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责。维护法律赋予学生的基本权利,满足学生合法的权利诉求,全面肯定学生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其次,完善法律法规,充分保障高校大学生的实体性权利与程序性权利。要从法律法规和制度设计上明确大学生权利,明确学生与高校的法律地位,提高相关法律条文的针对性和明确性,为学生维护自身权利提供确切的法律条文依据,消除学生实现权利的现实障碍,推动实现学生权利及其权利救济。最后,建立健全学生参与教育管理的机制。学生参与教育管理是尊重和维护学生权利的直接途径。要按照择优吸收、相对稳定和按需培养的原则,建立健全学生直接进入教育管理决策机构的机制,借助学生会组织、团委组织和学生社团等平台,吸收学生参与教育管理计划和方案的制订、实施和监督,实现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决策权,增强教育管理的民主性,为学生权利的实现和救济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剑.抽象社会中的现代性体验困境及其出路[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牛长海.“人本精神”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精神[J].教育与职业,2007(23).
[3]皮海兵.网络虚拟实践的本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田欣.高校应重视保护学生权利[J].教育与职业,2006(13).
[5]王赛赛,宋超女,管博.网络文明视域下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8).
[6]向玉乔,陈君丽.雅斯贝尔斯论交往的条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教育管理决策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教育管理;改进措施
在传统模式下,教育管理涉及到相对较窄的范畴。与之相比,新型教育管理更加关注实时性的互动,借助多样化的新媒体来延伸现有的管理范畴。因此可以得知,教育管理不能缺少大数据为其提供辅助,大数据应当融入教育管理的各项关键性环节。与此同时,新型教育管理也应当突显更高层次的实效性,确保符合最根本的管理宗旨与管理目标。
1大数据运用于教育管理的价值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教育管理呈现了全方位的转变趋势。受到大数据带来的强烈影响,针对教育管理亟待运用全新的模式加以改进。与传统模式相比,新型教育管理运用的大数据手段体现了更高层次的实效性,因而在根本上符合了新教改的根本目标。具体来讲,教育管理与大数据相互融合具备如下的价值:
首先是灵活运用多样化的管理措施。教育管理由于具备了大数据作为关键性的支撑,因此突显了灵活性的优势。教育管理最根本的宗旨在于提升教育水准,而与之相应的各项手段与管理措施都应当表现为前瞻性。近些年以来,大数据手段正在全面融入整个管理流程,因此在根本上转变了传统模式的教育管理。这是由于,管理者借助大数据的手段与措施,针对各项关键性的管理内容予以全方位的更新。运用大数据来辅助教育管理,此项举措有助于突显更强的灵活性。
其次是优化配置现有的资源。针对教育管理如果引进了大数据手段,那么针对现有的各类资源就能予以优化配置。与此同时,对于多种多样的管理对象来讲,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手段也是各异的。在网络化的状态下,学员能够密切结合兴趣倾向来选择自身喜爱的课程,因此突显了按需教学的宗旨。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偏僻地区也逐渐引入了网络化的全新管理模式,从根源入手突破狭窄的局限,拓宽了教育管理视野。在传播优质资源的全过程中,管理者有必要借助大数据来构建共享的平台。
第三是师生之间密切互动。从本质来讲,大数据拉近了师生在各个管理流程中的距离,密切了师生彼此的互动。这是因为,大数据本身具备便捷性的显著特征;如果将其适用于现阶段的课堂管理,那么有助于提升综合性的课堂实效。受到大数据的影响,师生可以借助多样化的途径来增进沟通,消除深层次的心理隔阂。师生在密切互动的前提下,针对日常教学涉及到的疑难点就能予以共同解决,分享彼此的心得。
2探求管理改革的途径
2.1健全现有的管理体系
从现状来看,建立于大数据之上的全新管理模式并没有真正获得完善。究其根源,就在于欠缺多层次的管理体系。因此可以得知,教育管理如果要体现全方位的变革,关键应当落实于健全体系。具体的措施为:有关部门应当致力于构建多层次的管理机制,将其分成各个管理模块,确保能够提供精确度更高的教育管理决策。与此同时,健全体系的举措在本质上符合了现阶段的管理目标,因此突显了教育管理的新优势。
2.2有序配置资源
教学资源本身可以分成较多类型,其中的各项资源都具备独特的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受到粗放管理带来的局限,很多珍贵的资源都无法获得有序配置,以至于表现为严重浪费。因此为了改进现状,针对现有的教育资源应当予以全方位的优化配置。在有序配置各项资源的前提下,就能获得更为显著的教育管理成效。通常情况下,教育管理涉及到培训资源、人才资源以及其他人力资源,针对上述各种类型资源都要致力于优化配置,提升综合性的管理实效。
2.3增进了解与沟通
大数据为师生创建了更为便捷的资源分享平台,师生可以据此实现全方位的信息互动或者资源分享。因此可见,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增进沟通。在新型的教育管理中,师生应当认识到大数据给其带来的便捷性,据此就能够搭建彼此沟通的新桥梁。与此同时,作为管理者也要致力于转变意识,确保自身能够意识到管理变革的重要价值。遇到关键性的管理决策时,管理者有必要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共同来解决难题。
经过综合分析可知,教育管理本身包含了较多的流程与环节,在这其中有必要渗透大数据的要素。这是由于,大数据为现阶段的教育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在此前提下突显了前瞻性与实时性的管理优势。截至目前,与教育管理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手段都在获得显著改进,但从整体来讲并没有真正实现完善。未来在实践中,有关部门及其技术人员还需不断摸索,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与措施来健全现有的管理机制。
參考文献
[1]薛莹.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模式变革刍议[J].艺术科技,2017,30(03):330+318+326.
[2]李晓龙.大数据时代的职业教育管理变革[J].电子测试,2015(19):155-15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