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战略管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战略管理总结

战略管理总结范文1

一、战略管理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从早期的巴纳德(barbard,1938)、钱德勒(chandler,1962)、安德鲁斯(andrews,1971)、安索夫(ansoff,1976),到后来的奎因(quinn,1980)、波特(1980)、斯彭德(spender,1980)、大前研一(ohmae,1982)、波特(porter,1985)、坎贝尔(campbell,1987)、哈默尔(hamel,1990)、普拉哈拉德(prahalad,1990)、圣吉(senge,1990)、格伦迪(grundy,1992)、坎特(kanter,1994)、鲍曼(bowman,1995)、格兰特(grant,1997)、明茨伯格(mintzberg,1998)等著名战略管理学大师都从不同侧面或角度研究过战略管理问题。

安德鲁斯(1971)在其《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的战略思想问题,提出了制订与实施企业战略的两阶段战略管理模式;安索夫(1976)在出版的《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战略管理模式,并认为战略行为就是一个组织对其环境的交互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组织内部结构变化的过程。

波特(1985)认为,战略管理是一个扫描环境,确定和排列选择权、配置资源和实施,积极主动地创造环境,提高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并且在产业组织经济学“结构——行为——绩效”(s-c-p)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分析产业环境——选择具有吸引力的产业——制定战略——开发或获取实施战略的资源——实施战略——获得超额绩效”的战略管理模式。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1990)则从核本文由收集整理心能力角度,即从关心企业内部方面提出了“识别企业资源——确定企业能力——选择一个可利用其资源和能力且具有吸引力的产业——制定和实施战略——获得超额绩效”的战略管理模式。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对战略管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大多是在国外学术界流行的学派基础上,就某个侧面的延伸研究,多是静态的、总结性的和介绍性的,主要针对一般单体企业提出的。

徐二明(1998)通过对企业战略管理流派的分析和总结,强调了企业应该通过内部组织学习来提高核心竞争力;汪应洛(2000)侧重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机理从产业组织的角度进行研究;席酉民(2001)侧重主张建立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企业竞争战略观点,以及运用和谐管理理论提出了由环境、组织和领导三个要素构成的战略分析框架,但却没有进一步地对战略管理全过程的动态化进行研究;周三多(2002)研究了建立在信息化、知识化、人本化和全球化基础上的新经济形态下,企业战略范式的结构要素及战略范式的转型问题;张悦玫(2003)则从平衡计分卡角度研究了战略实施的基本框架;蓝海林等(2004)把战略管理的经典模式归纳为三个层次,三十几种模式。

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化分析

自我完善是推动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内在力量,而环境变化是促进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外在条件,二者构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动力。

(一)20世纪60-70年代

早期的战略管理思想具有集成、综合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学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规划学派。设计学派的安德鲁斯认为,企业战略是使组织自身的条件与所处环境的机会相适应;计划学派的安索夫主要以主张战略制定是一个有控制的、有意识的计划过程。安索夫和安德鲁斯进一步将战略概念规范化,明确提出竞争战略,强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企业管理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随后兴起的战略规划学派开始采用运筹学和改进的预测技术进行规划,制定战略规划的步骤包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战略制定、评估、选择与实施。

(二)20世纪70-80年代

这一时期,以环境变化分析为中心的战略理论(包括波特的产业组织理论)便占主导地位,开始出现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如价值链理论)的战略理论以及基于企业社会关系分析的战略理论(如网络优势理论)。这一时期战略管理理论的特点是强调战略适应环境,认为最适合的战略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

(三)20世纪90年代

以微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引起了经济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增加了经营因素如竞争强度、消费者力量的剧烈程度,也带来了一些与以前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权变因素如归核化经营、规模不经济等。因此,从动态角度研究战略管理问题虽然逐渐成为这一时期国内外战略管理学者的研究重点,如布朗和艾森哈特(brown&eisenhardt,1998)提出的“边缘竞争战略”、法杰恩(farjoun,2002)提出的“有机战略”观点等。

三、分析与述评

(一)战略管理研究静态、线性,缺乏系统性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研究演化,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已经取得非常丰硕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内容上,涵盖了社会责任、企业伦理、非营利组织、动态环境、全球竞争等领域,形成了设计、计划、定位等十大战略流派;在研究视角上,涉及管理、政治、经济、人类、生态、社会、历史、心理等众多学科,出现了从过程、产业、资源、能力、博弈、风险、环境、生态等角度考察企业的战略九论。

但是,现有研究成果很少系统、完整地研究过战略管理控制的全过程。有的侧重于战略的分析和形成,有的侧重于战略的评价和控制;有的从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入手,有的从内部资源、能力或核心能力的分析入手,有的则从产业竞争或产业结构的分析入手。

英国的约翰逊和斯科尔斯(johnson&scholes,1987)虽然较为全面地研究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战略管理过程,但是这种研究是静态的、线性的和单项的,而且他们对于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虽有研究但也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多是静态的、总结性的。

转贴于

(二)战略管理控制研究零散,尚处于起步阶段

国外最早对战略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70年代,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重视战略管理不过也只有十几年的历史,而将管理控制理论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更是近几年兴起的,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对这一领域的通用的观点,研究非常分散而零碎,研究成果也不多见。

有国外学者(具有代表性的是战略管理会计学派)从集团战略管理的视角研究企业集团的管理控制问题;此外,部分学者从企业集团内部的战略、组织与管理控制相互作用的关系角度进行研究,重点分析集团围绕战略实施进行管理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和更新等问题。但总体而言,国内外关于企业集团的战略管理控制研究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结合企业集团的实证研究较少,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仍处于研究起步阶段。

(三)侧重于单体企业战略管理研究,较少关注企业集团战略管控研究

现代企业集团的战略管控与传统单体企业的战略管理,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实践过程中都存在巨大差异,在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更侧重于传统单体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研究,而忽视现代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特殊而重要的企业形式,其母子公司战略管理控制系统的内在规律、运行机理和管控特征。

(四)传统单体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

传统单体企业的战略管理模式是在相对静态的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建立的,稳定的产业结构是其基本的假设前提,因此具有先天的局限性。从不同的维度分析,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战略环境

单体企业的外部环境影响要素相对简单和稳定,内部资源条件要素也因企业规模较小、结构层次单一、业务板块集中而更易管理和控制。

2.战略目标

单体企业的战略目标是静态的、一元化的,认为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惟一目标,因为这是企业获得利润的惟一来源,集中表现在与竞争对手抢拼市场份额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上。

3.战略思维

单体企业的战略思维呈静态、渐进和线性特征。奎因(1980)就认为,战略是点滴凑集,逐步演进的……,真正的战略是在企业内部的一系列决策和一系列外部事件中逐步得到发展,使最高管理班子中的主要成员有对行动的新的共同的看法后,才逐渐形成,表现为不能整合的、跳跃式和发散式的思考问题。

4.战略行为主体

单体企业的战略行为主体单一,认为战略管理是领导的事情,领导的战略思维决定了战略的形成,领导是战略的思维者、推动者和执行者。

5.战略层级

单体企业没有复杂的战略层次,在多事业部组织的企业中,有企业战略、事业战略、职能战略三个层次,但是无企业多层级或跨层级结构而引起的多层级战略系统。

6.战略制定与实施

单体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时相互分离、顺次推进的,认为战略管理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各环节界限分明,是一种从战略分析、选择,到实施、评价的顺次推进过程。表现在设计派学者忙于深思熟虑战略的制定,过程派学者则专注于应急型战略和组织要素,而很少考虑战略的实施问题。

7.战略监控与评价

单体企业的战略监控与评价通常是事后性和结果性的,认为战略评价是战略管理过程的终点、是对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价,寻求差异原因和纠正偏差是战略评价的主要任务。

战略管理总结范文2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海尔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

战略管理会计一词,由英国学者西蒙(Simmonds)在1981年首先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战略管理会计的思想被引入中国。国内外的学者们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都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协助企业高层领导制定竟争战略,实施战略规划,从而促使企业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为目的,能够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和思考,既提供顾客和竟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提供本企业与战略相关的内部信息,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会计分支。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发展,是战略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结合,对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三十多年来的应用中,产生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如海尔集团、联想集团、青岛啤酒等。下文将对较早采用战略管理会计,而且运用比较成功的海尔集团进行分析。

二、企业的应用背景及具体情况

1984年10月,青岛电冰箱总厂和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签约引进当时亚洲第一条四星级电冰箱生产线。时隔两个月,海尔创始人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当时的冰箱厂亏空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张瑞敏到农村大队借钱,才使全厂工人过了一个年。1985年,张瑞敏分析了当时电冰箱市场品种繁多,竞争激烈的形势,提出了“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制定了海尔发展的“名牌战略”。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1.战略定位分析

从1984年开始,海尔不断战略定位,经过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网络化战略等五个阶段,并通过不断对市场进行分析,提出大品牌、大科研、大市场、资本活的“三大一活”战略定位,并不断采取行动以达到目标。为做到“大品牌”,海尔不断进行并购,进行资本扩张,进行产品出口,提升服务质量;为做到“大科技”,海尔鼓励科技创新,每年开发并投放市场的品种占同行业前列;为做到大市场,海尔注重家电下乡工程,开辟农村市场;为实现“资本活”,海尔制定与资本有关的经济指标考核体制,注重运营资本的管理,实现高效率、高效益、低风险的完美组合。

2.控制成本策略

海尔实行JIT(just in time)策略,将JIT采购、JIT生产、JIT配送相结合,节约了成本,有效的减少了库存,从而减少了产品库存资金的占用,更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另外,海尔成本管理的重点从孤立的降低成本转向成本与效益的最优组合,尽可能消除低投入回报率的作业,同时,对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尽可能提高其运作效率,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人力资源政策

人作为企业的一项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一因素所产生的成本比重也越来越大,如何达到人力资源的收益和成本相配比是企业解决的首要问题。一方面,海尔选择员工的条件是看其是否有发展潜力,并不断进行专业知识、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同时给员工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提出“斜坡球理论”,要求员工克服惰性,日事日清,提出员工的收入由市场决定策略,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每个人的利益都与市场挂钩,以此来激励员工。

4.注重增值服务

海尔公司非常重视产品销售中和售后的服务,先后提出“先卖信誉后卖产品,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信誉是企业的根本,产品合格不是标准,用户满意才是目的”,“真诚到永远”等服务观念。通过各种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保证服务质量。通过优质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创造顾客价值,使海尔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性。

5.价值链分析

海尔公司不但注重本身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提高,同时通过对客户价值链分析,海尔集团和客户建立起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拓展海尔品牌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同时增强了海尔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对行业价值链进行分析,海尔提出吃“休克鱼”的理念,与青岛红星电器、日本三洋公司等十余公司进行并购,走上以企业的低成本运作为基础进行资本扩张的道路。

四、企业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成果分析

通过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灵活运用,海尔集团发展迅速,集团规模不断扩大,职工素质越来越高,服务质量越来越好,产品成本越来越低,逐渐成为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在中国、亚洲、美洲、欧洲、澳洲拥有全球五大研发中心,在美国、欧洲、中东等地设立了21个工业园,在全球建立了61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名列2012年“亚洲上市公司50强”,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

综上所述,在信息全球化和管理现代化的今天,现代企业不仅需要科学精细的日常管理,更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想,为适应管理理念从“职能管理”向“战略管理”的转变,战略管理会计以其显著的战略性特点更加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并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因而,我国企业应结合现实情况,大力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认真总结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成功案例经验,加快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步伐,并使其随着经济管理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欣然:战略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商业文化,2011,12:76-77.

[2]陈小军:企业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现代经济信息,2011,4:111-112.

[3]周 航 武桂芳:现代商业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探索,商业会计,2011,5:59-60.

战略管理总结范文3

[关键词]企业竞争 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059-01

引言

所谓的企业战略管理就是指,企业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并且做出全面的、长远的发展对策。战略管理就是一个企业的发展策略。只有战略定位准确企业才能抓住机遇,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发展速度,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一、识时务者为俊杰,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

了解情况,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

由于战略管理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纳入了变化的环境之中,管理工作要以未来的环境变化趋势作为决策的基础,这就使企业管理者们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正确地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选择公司合适的经营领域或产品——市场领域,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增强企业经营活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从而使二者达成最佳的结合。

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对企业发展十分必要。

二、战略的分析、制定与实施

切忌纸上谈兵。

战略的分析与制定是战略实施的前期工作,为战略实施而服务。战略的实施作为其管理的一部分,这就使企业的战略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环境的变化对战略不断地评价和修改,战略的不断完善使得战略管理本身也得到完善。

战略管理就是把战略分析做出的战略制定付诸行动,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参与战略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并提高协同效果。

三、重视战略的评价与更新,顺应时展潮流

战略管理也需要创新,要顺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以“计划是否继续有效”为指导重视战略的评价与更新,这就使企业管理者能不断地在新的起点上对外界环境和企业战略进行连续性探索,增强创新意识。

重视战略的评价与更新,顺应时展潮流,才能是企业稳步前进。

四、结语

战略管理就是企业的方向。

没有正确的战略管理,企业的发展是非常艰难也非常危险的,正确的战略管理就是企业的指南针。因此,对于想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建议必须重视战略管理。因为只有战略定位准确企业才能抓住机遇,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发展速度,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谢小兵,潘新华.浅谈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2]王子军,刘志永.论企业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J].科技资讯,2011(05).

[3]侯阳.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1(03).

[4]曹燕锋,杨存良.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09).

[5]于金龙.如何进行企业战略管理[J].广西电业,2011(03).

[6]任华.企业战略管理内容总结[J].科技信息,2011(05).

[7]陆生堂.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浅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1

(10).

[8]万慧杰.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浅析[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0(01).

[9]徐纪敏.《孙子兵法》和企业战略管理[J].学术问题研究,2008(02).

[10]王国顺,欧海燕.试论企业战略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06(01).

[11]席琦.企业战略管理问题探讨[J].山西科技,2011(01).

[12]王巾,阳杰,江锋.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进及其演变规律探索[J].商业研究,2006(20).

[13]黄抒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

[14]于萍.战略管理理论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7(26).

战略管理总结范文4

【关键词】企业资源 多项目管理 战略管理

一、企业多项目管理的组合管理模式与方法

(一)企业项目管理与多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通俗的说,就是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使用系统的观点以及方法理论,克服资源的限制,对目标涉及的项目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目前,多项目管理学是从项目管理学相关领域衍生的一个新课题,是以项目管理学为基础的。最早研究并应用多项目管理的是一些汽车制造企业,例如丰田汽车公司以及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二)企业多项目管理的模式及方法。

企业要实行多项目管理,就必须通过理论设计来实现多项目管理的目的。这就受着许多条件的制约:是否具有管理结构优化的需求、是否具有明确的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是否有稳定严格的管理组织层级、是否具有高级管理人才和生产管理流程。企业发展需要从长远考虑,必须要关注自身的建设实施规划以及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因此,多项目管理更加适用于有一定实力基础的大企业,中小型企业在选择时还需慎重考虑,对自身的实力要有符合实际的评估。

在实施上,多项目管理大概有这样几个步骤:用户组织管理、资源配置管理、项目计划管理、项目实施管理、经验总结管理。在项目的开始阶段,企业要建立整个管理系统,根据相关的业务特点,创建用户和组织,确定优化设置和项目组织结构,建立完整的内部上传下达体系。其次,要跟随建立的体系,分配项目所需的资源,区分资源类别,管理资源使用情况,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在项目的计划管理以及实施方面,需要负责人和实施人共同进行准备和管理,做好校对核查工作,确立项目的优先级,保证计划能够顺利开展并按照计划完成实际项目。最后,项目完成后,要及时做好项目的经验总结,并做好相关的备案和管理,形成资料库,在以后的工作中善加利用,做好扎实的理论保障工作。

二、新时期企业战略管理思路对策探讨

通常来说,我们对企业战略管理定义是,集合企业日常推行的业务决策与长期以来企业的计划策略所形成的管理业务。并且,对于企业战略管理还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来看,企业战略管理是指运用统领性的、全局性的谋略和方案对企业的各种事务进行经营和管理。从狭义上来看,是指根据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经营必要条件确定企业的目标,并对企业战略方案的制定、实施、掌握和修正等过程进行管理,以确保正确的实现未来的战略目标,进而优质地完成企业使命与目标。

我们可以将目前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成了四个阶段,即:早期战略思想阶段,传统战略理论阶段,竞争战略理论阶段和动态战略理论阶段。

(一)第一阶段:早期的战略思想阶段。

这一时期,企业战略思想并不是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架构,但是却已经有了许多精彩的思想。在当时的早期战略思想阶段中,大致可概括出以下3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在二十世纪初期,经济学家法约尔在对企业自身的管理活动重新进行了整合,将企业日常活动分成了一共六大类,并且也提出了管理工作的五项功能。

第二种观点,1938年切斯特・巴纳德第一次将组织理论分离出来,并提出管理的重点应在于提高组织的效率。总体来说,即主张组织与自然环境相“匹配”,为现代战略分析奠定基础。

第三种观点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著名经济学家安德鲁斯提出来的,对于企业战略部署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定,并将其划分为四个构成部分。

(二)第二阶段:传统的战略理论阶段。

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是1965年安索夫出版的著作《企业战略》。在此之后,诸多学者都开始积极对企业战略理论进行研究,因此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多种企业理论学派。

1.设计学派。其代表为安德鲁斯及其同事。该学派认为,战略形成应由企业高层负责,且应当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过程,需要简洁、明了,且容易被理解。

2.计划学派。以安索夫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企业战略形成过程是被控制的,且具有规范化的。

3.定位学派。以迈克尔・波特等人为杰出代表人物。这一学派认为企业在制定战略过程中必须要对在其行业中的构成与地位深入分析。

4.创意学派。该学派认为企业形成战略的过程是一种直觉思维与寻找灵感的过程。

5.认知学派。这种认知学派将企业战略的形成看作是基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和建立概念的认知过程。并且后者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条件。

6.学习学派。该学派认为,企业战略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和自然的选择而形成。这也是它与以往学派不一样的地方。

除此之外,还有认为战略的制定还要需要考虑利益团体及权利共享等政治因素的权力学派;认为企业战略是汲取了企业文化及文化形成所需的价值观的文化学派;强调企业如何在其所在大环境中生存并发展的环境学派;将企业看成是一种由多重元素与行为所构成的架构,并且将企业战略制定看做由各学派观点整合而成体系的结构学派。

(三)第三阶段:竞争的战略理论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战略理论进入了以竞争为重点的新阶段,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欧美国家多将企业竞争的战略理论作为现代企业学术研究的前沿,这一举动大大推进了以竞争为重点的战略理论的发展。

行业结构学派由迈克尔・波特创立。波特将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的竞争战略理论实施了兼容。并构建了五种具有企业竞争力量的分析模型,并提出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三种最为基础的企业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集中一点战略。

核心能力学派源于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其后吸引了许多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核心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根本的能力,可以作用于其他的能力并影响它们的发挥及效果。该学派认为,现代的市场竞争是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的经营成功取决于企业对市场的行为反应能力。企业应当着重于开发其他企业所没有的产品设计,并建立起领导地位。

而战略资源学派则认为对于企业战略而言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怎样培育独特的战略资源,以及如何来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能力。

(四)第四阶段:动态竞争的战略理论阶段。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如今的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企业生存环境,因此竞争更加激烈,市场环境也随之更难以预测。基于新形势下的企业经营情况,部分管理学家提出了全新的战略理论:动态能力论与竞争动力学方法。

动态能力论在于强调了在原有的战略理论中长期被忽略的两个方面:动态和能力。动态指的是现代企业要使其竞争力与不断变化着的市场环境保持一致,而能力则强调战略管理为满足动态环境需要而去适当的实施、整合和再创造。

竞争动力学方法则主要回答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现代企业应如何制定、实施战略管理战略,进而确保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和保持竞争的优势。

三、企业战略管理对策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但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企业领导者素质较低,他们更多的重视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对于战略管理的理念淡薄,且缺乏了解;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刻板,没有创新性,我国虽已加入WTO,但仍有相当多的企业不能够与国际管理理念接轨;企业战略管理侧重部分,忽视整体,且各部分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整合。企业战略是全局性的,是对企业总体活动的管理,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率;企业战略管理缺乏特色,一味的模仿就意味着自杀,只有形成独特的、适合于企业自身的战略管理模式,才能让企业长青,在市场中屹立不倒。

对于如何完善我国企业战略管理,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 加强对企业领导者的培训。

针对各企业的自身情况,对企业领导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成长培训。可以从各个高等学校聘请教授、专家来进行专业培训,也可以请经验丰富的其他企业家进行实践经验的教授。尽量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培训让企业的领导者了解企业战略管理,接受不断更新的企业战略管理理念。同时,对于各高校相关专业的学习,也应加强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知识的重视,让这些未来的企业领导者更早的去接触这一观念,才能更好的去应用于将来的企业。

(二) 建立高效的、准确的、灵活的、敏感的信息系统。

企业的成功,战略的制定及实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信息――如市场需求、技术开发、科研成果等的准确性程度和信息获得的及时性。企业若想获得第一手信息,应站在行业的高度,建立属于自己企业的关于整个行业的信息平台,搜集信息、积累资源,在平台上吸引更多的合作者,由市场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创造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这样,企业呆板的战略管理情况可以得到大大的改善。

除此之外,还有针对实际的管理情况建立合适的企业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以及促进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制度的建设等,都将为企业战略管理带来新的生机。战略管理则是企业项目选择的基础,关系到项目的资源分配和决策分析。因此,掌握多元化的管理方式是当前企业实施管理的重中之重。

战略管理总结范文5

关键词:翻转课堂;企业战略管理;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2.082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如何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其和教书育人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高等教育新的研究内容。“翻转课堂”模式是将信息化融入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是指教师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视频、音频以及电子材料等学习资源,学生课前自学后在课堂上与老师通过作业答疑、练习以及研讨等活动掌握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的责任不再是讲授知识,而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学生也不再单纯地通过课程讲授掌握知识,而是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主动学习,获得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

1翻转课堂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应用的意义

《企业战略管理》是经管类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战略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战略管理的实质,能够从事基本的战略管理工作。从理论上讲,大量学者Α镀笠嫡铰怨芾怼方萄Ю砟睢⒔萄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但是对信息技术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较少,研究翻转课堂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将信息化引入该研究领域,丰富《企业战略管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内涵。

在实践层面,经过多年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信息化技术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使用的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效果不尽人意,并没有真正的融入课堂教学中。信息化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丰富了教学资源,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同时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将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改革有重大意义,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长足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2翻转课堂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关理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翻转课堂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如下。

2.1《企业战略管理》“学习任务单”是翻转课堂课前自主学习的关键

“学习任务单”包括授课目的、重点难点以及具体内容,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单的内容在课前通过电脑和手机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并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讨论和分析。教师需要对大纲、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在对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非常清楚的基础上,理清《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框架结构及内部逻辑关系,设计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2.2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是重点和核心

教学设计主要从三个方面完成翻转课堂,即课前知识自学,课内知识吸收内化,课后知识应用。第一阶段课前知识自学是最关键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单,制作微视频设计,录制要学习的理论教学视频,或者提供网络上专家录制好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学习,将所有材料上传到网络课堂平台,引导学生课前自学。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独立分析学习任务单中布置的问题,然后线上线下学习小组(4-6人)讨论,最后达成小组观点,并且可以在网络课程讨论区向教师反馈学习盲点和难点。第二阶段课内知识吸收内化,主要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运用理论讨论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三阶段是课后知识应用,主要使用了任务驱动型学习方式,要求学习小组以3万元启动资金,创立经营的公司,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知识撰写发展企业战略策划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知识和工具,同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氛围。

以企业战略管理中的竞争战略理论为例,做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第一阶段课前知识自学,设计学习任务清单,确定重点难点、学习方法、问题设计和学习任务。学习重点: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竞争战略理论,理解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内涵和关联性。培养学生的学生知识思考力与整合、探索能力。学习方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问题设计: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在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中只能选择一种竞争战略,否则就会处于被“夹在中间”的尴尬地位。但是目前很多成功的公司,例如案例中的苹果公司都在同时使用两种战略,请思考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之间的关系?学习任务:学生在网络课程平台下载苹果公司竞争战略案例,参阅教师提供相关视频和文本资料,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仔细阅读案例,确定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运用相关理论综合分析得出建议方案,学习小组集中谈论,通过交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确定方案。

第二阶段课内知识吸收内化,教师请各学习小组代表发言,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教师组织同学们对每组的解决方案进行自由讨论,并由学生做总结发言,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上互动和积极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更好地吸收知识,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阶段课后知识应用,要求学生运用理论对创业公司进行竞争战略设计。要求:作为公司的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公司的远景和目标,请运用竞争战略理论设计企业竞争战略方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后任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管理知识进行全面的应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翻转课堂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评价

翻转课堂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改革,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与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学生普遍反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战略管理问题的能力,加深了他们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课前的自学环节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通过《企业战略管理》“学习任务单”进行微视频学习,保证学生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主动自觉地学习各部分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在课堂上谈论,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2)课堂教学方法多元化。学生反映翻转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更多地使用讨论、启发、角色模拟、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优化了课堂质量。另外,通过完成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实战任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企业的运营中,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能力。

(3)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学习效果有所提升。学生普遍反映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科学、实用,学习小组提交的企业发展战略策划书达到了预期效果,能够学以致用,学生考试成绩比上一年提高了15%。通过问卷调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是93%,说明翻转课堂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使用,学习效果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高永惠,刘洁等.教学做合一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2]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20.

[3]刘莉芳.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2):9092.

战略管理总结范文6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way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course is empty and boring. Open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students'' class participation and efficiency of instruction due to its innovative, inclusive and flexible manner, so it is seen as a leading way of future teaching. This article, combining the character of 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 course, makes analysis and research from the necessity, route choice and problems of open teaching mode of strategy management, summarizes six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cheduling, examination way, the convergence of disciplines, as well as hardware equipment.

关键词:战略管理;开放式教学;情景模拟;考核方式

Key words: strategic management;open teaching;scenario simulation;assessment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223-02

0引言

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者提出“开放式教育”的主张,它通过实验、情景模拟、引入现场专家、分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多元化授课,锻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被认为是未来教学改革的主要模式。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理论繁多,多体现为理念和方法,传统的单项传输式教育模式常常给学生空洞、乏味、无趣的印象,大大降低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授课效果。

1战略管理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对于大中专院校来说,在校学生缺乏校外管理体会和实践,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从学科特点角度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在很大方面决定了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也决定了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改革战略管理课程的传统课堂灌输式教育模式,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空间等方面予以突破,形成一个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教学体系,是企业战略管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1.2 从学生要求角度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符合自己人生职业规划的工作是大学生普遍忧虑的问题。学生们对实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充满期待,希望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不仅获得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开放式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习了战略管理这一门课程的知识,更是一次走出象牙塔、体会社会工作环境、全面磨砺自己的好机会。因此,学生渴望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鉴于以上分析,战略管理课程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

2战略管理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

开放式教学要求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在授课时,改进传统授课模式,采用更为灵活、更丰富的方式。

2.1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简单直接、成本较低的授课方式之一。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合理穿插,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及时应用,并且在案例的分析中加深理解。战略管理案例教学要以学生自己分析为主,教师仅仅提供思路。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与分析,在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结果做好最后总结、澄清和升华。案例的选择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适时选择采用哈佛式的冗长而细节俱全的案例或者德鲁克所倡导的短小精悍的案例[1]。

2.2 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指通过特定的道具、剧情介绍、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让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感受企业经营实战中的冲突,并自觉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出现的问题。情景模拟可以借助于实验室的软件或沙盘,形成模拟对抗。也可以借助剧情介绍在课堂上让不同的小组(同学)模拟扮演某企业的CEO、财务、营销、人力等不同部门主管以及政府行政部门、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的竞争对手、顾客角色,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决策,并将决策结果作为信息传递给相关参与主体,以锻炼学生决策应变能力。

2.3 企业实习和实地调研企业实习是通过在企业里参与日常工作,让学生体会真实的企业运作,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实地调研是针对某一课题让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信息收集与整理,完成特定任务并形成调查报告或论文。企业战略的制定需要有足够的信息支持,这种信息不仅来自于课本,更多的是来自与企业内部各个经营管理部门、行业环境、竞争状态、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技术条件的变革等,学生通过假期的实习和实地调研可以更为真实的感受到企业战略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通过思考问题的解决对策,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沟通技巧、计划安排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4 网络学习和读书体悟 互联网上有大量关于战略管理的文字资料、影视视频,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教学资源,尤其是一些名家讲坛或高校精品课程,含金量很高,可以形成资料库,也可让学生直接浏览网络进行学习。此外,阅读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书,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书籍可以由教师提供书单,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学生阅读完成后,形成体会,与教师教授的内容进行融合,加深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