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原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面发展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面发展原则

全面发展原则范文1

【关键词】总装部队教导队 发展性评价 学员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192-02

总装部队教导队学员评价是指根据总装部队教导队教学评价标准,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对学员个体的学习进行价值判断。学员评价既是教学评价的基础和重点,也是我们必须实际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的学员评价有利于促进学员提高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

一 学员评价的意义

学员评价的意义在于通过评价客观、公正、可靠地鉴别和评定学员的同时促进学员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促进学员全面发展。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通过学习前期的诊断性评价帮助学员查找自身在综合素质和学习上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促进学员发现自身在某一阶段学习过程中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在学业上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取得的成绩,并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和手段;通过学期中及学期末的终结性评价在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判定的同时促进学员从“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对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学习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为进一步学习、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员全面发展。

二 学员评价的基本原则

实施学员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在客观、公正、可靠地鉴别和评定学员的同时,促进学员诊断和发现自身存在的弱点并及时改进,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因此,实施学员评价应坚持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学员评价是依据总装部队教导队教学评价标准进行的价值判断。学员要获得理想的评价结果,就必然要了解评价的标准和方式,并倾向于依据标准来调整其发展状态,向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而教员通常也会采用此目标并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员全面发展。

2.发展性原则

学员评价是基于以促进学员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结果都应是为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服务。应坚持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员的日常行为表现,注意收录反应学员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的描述与实证材料,关注和体现学员的个体差异或特长,用发展的眼光全面评价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学业完成情况,实现实施评价的过程就是促进学员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3.公平性原则

要实现学员评价促进学员坚持全面发展的方向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就必须遵循公平的原则。要提前公布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以及相关人员和制度,提供学员、教员、学员队、机关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申诉制度,确保评价工作公平、公开、公正、透明地进行,对学员做出客观、公正、可靠的全面鉴别和评定的同时促进学员全面发展。

4.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实现公平性的保证。多样性包括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和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要改变以往学员评价内容只注重学业评价的片面性,要在学业评价的同时注重对学员综合素质的评价,实现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员更好地完成学业、以学业评价带动学员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员全面发展。要改变以往学员评价只是教员和管理者对学员进行的单向评价,要把作为教学主体的学员也纳入到评价主体中来,实行学员自评、学员互评、教员评价、学员队评价、机关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多方面、多渠道地收集有效信息,形成相对客观的综合评定,保证学员评价的公平性。

5.可行性原则

学员评价是对学员个体进行的整体性评价,全面性是其必然要求。但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很难也不必做到“面面俱到”,并且,有的项目可以量化,有的项目则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容易受评价者情绪和偏好的影响,或者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为了保证评价的公平性,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学员评价做到简便、直观,具有可操作性,力求评价结果的科学和公正。

导向性原则为学员评价指明方向,发展性原则保证评价促进学员发展功能的发挥,公平性原则是实现学员评价导向性和发展性的基础,多样性原则更好地保证了学员评价的公平性,可行性原则为实施学员评价提供保障。

三 学员评价的内容指标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基于总装部队教导队学员评价的意义和原则,学员评价的内容指标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评价两个方面。

全面发展原则范文2

一、全面性原则

社会的发展都是公平的、普遍的,不是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而是给每个人提供充分体现价值的机会,尽量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新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发展、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它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和谐地发展,并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全面发展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包含的全面性原则有以下几个含义:一是从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一角度,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例如: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二是从每个学生的角度考虑,新课程标准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课程体系的全面性。虽然,旧的课程标准很注意全面性,但人为地把课程分为主副,便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作了重大变革,不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而强调评价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功能。

二、整体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提倡“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体现了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新课程标准具有整体性。课程是学习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的中介。通过课程的实施,我们应当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所以,我们实施这一标准应当是完整的、全面的。二是新课程标准改革本身具有整体性。中学课程是一个由诸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而新课程标准则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协调了课程整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要素互相配合,有机协调,使教育具有整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努力探索课程标准的整体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教育内容,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使教育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并发挥整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原则对我们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使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过程。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受到身体、认知、行为、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制约的,是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培育学生整体发展的观念。二是使学生的认知是一个整体过程。知识的互相联系使它变成了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只有用整体的构思才能实现整体性的教育效果。三是要求我们发挥课程的综合作用。课程是由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及评价等要素构成的,我们不能只注重课程各部分的教育作用而忽视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要通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过程等发挥课程的综合作用。

三、发展性原则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各方面更科学、更全面、更持久地发展。新课程标准以发展性为原则,既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通过各方面的改革,实现课程本身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发展性原则体现在:首先,课程注意了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实质是使学生更科学、更全面、更持久地发展。因此,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普遍适应的、有无限张力和发展可能性的、可以持续地创造新知识的技能。其次,新课程本身具有发展性。课程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要求的必然反映,而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实际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成为有价值的课程。也就是说,课程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再次,学生本身具有发展性。不论是从生理方面还是从心理方面来看,学生本身都是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而新课程标准则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对课程内容计划的调整,通过对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选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发展性还包括学生学习方法的发展性。

另外,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显著特点,其目的是让学生“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以求学生潜能的发挥,促使学生有特色地发展,促使学生可持续地发展。

全面发展原则范文3

关键词: 职业中学体育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制定,初中体育考试制随之制定。体育老师如何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应受到足够重视,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教学课时不断被压缩,甚至出现取消课程、全力学习的现象。这导致近些年,我国中学生及大学生整体体质不断下降。为了扭转这种局势,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国家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而学校、家长和学生也逐渐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开始提高对体育教学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民对体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对体育教学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仍处在较低层面上。这主要表现在:

1.学校方面受制于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如:(1)资金短缺,场地不足,这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2)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没有消除,片面追求语数外等涉及升学率的学科,而忽视体育教学。(3)体育器材管理不善,闲置破损或遗失现象严重。除此之外,部分学校体育的教学场地存在诸多问题,如土质跑道、球场,一下雨,很多天都难以正常教学。(4)由于资金等问题,难以留住优秀老师,难以后继有人。

2.家长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习几乎成了孩子们的唯一出路,广大家长也都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未来的标准之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极为迫切。家长对学生的谆谆教导便是学好所谓的考试学科,对孩子参不参加体育活动并不重视。而家长的这些陈旧观念,也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改革,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致使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看重所谓的“分数第一”,而忽视“身体第一”。

3.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教学跟其他教学的区别点在于,体育教学可以使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可以放松身心,开发智力,更有磨炼意志力的功效。而其他学科大多数具有单一性,要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明白这个道理。但人们认为体育教学,就是跑跑步、打打球、做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等,难以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解决对策

1.提高学生和家长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要让学生和家长明白,通过体育教学和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磨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2.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思想认识。要通过各种学习,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全面贯彻我国新课改的教育方针,自觉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解决目前学校体育工作难题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1)定期举办年级和全校运动会,并积极参与市、县、等举行的运动比赛,通过连续性的运动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教师的工作水平。(2)关心体育教师的生活,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安心工作。

4.增加基础设施和场地的建设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场地,是教好体育课的前提之一。所以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让学生有良好的器材和场地去开展体育教学。

5.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新课改种一直强调素质教育,即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体育教学,则可以在这些方面综合平衡发展。事实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和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学校应该根据新课标要求,大力推广体育教学,尤其是初中阶段,更应该加强体育教学。因为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是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奠定阶段,这个时候,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原则范文4

论文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实践。

目前,有相当多的人把在经济活动中奉行的追逐实利原则,推广到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中。这些人只注重眼前的物质利益,而忽视了对人本身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其结果是对人生的意义产生困惑,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产生偏差,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丧失信心。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在于偏离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要求,忽视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培养人的基本道德观念出发,提升人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要求个人必须不断地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一种全新的人,这种全新的人就是全部才能充分发挥的人。因此,越是到了高度发达的社会,就越需要个人全面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

21世纪生产力的发展是以知识作为关键要素,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而知识传承的载体是人,因此,知识经济的发展实际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从求诉于外的农业、工业经济发展转向求诉于内的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可以说,人类社会走向知识经济的过程,就是走向解放的过程,就是真正从自在走向自为、由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作为知识经济原动力的人,如果没有人的个性解放、没有人的个性发展,就不会有知识的创新,如果没有人的发展,就不会有知识经济的发展。伴随互联网的出现,为人的个性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和发展的空间。

2.生活的多样性要求人必须全面地发展自己。马克思说过:“一个人,他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范围的多样性活动和对世界的实际关系,因此是过着一个多方面的生活,这样一个人的思想也像他的生活的任何其它表现一样具有全面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96页)人应该全面地发展自己,包括才能、个性、情感,需要等诸方面。

3.人们有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愿望和权利。向往美好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权利。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当上一个目标实现时,马上就会产生新的愿望,人类正是在这种不断探索和追求中一步步走向完善的。

全面发展原则范文5

关键词:体育教学 优化教学内容

在现实初中体育考试制改革下,新教师如何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如何改变自已,对新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作为新教师如何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改革,重视和加强创新学习,是摆在新教师面前的难题,也是我们新教师必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家长及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

1、学校体育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

(3)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

(4)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2、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 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忽视了“身体第一”。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训练和作用。

3、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要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人们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耍,而没有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体育教学的认识,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

2、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1)动员鼓励中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

(2) 积极组织或参加市、县、乡运动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与体育教师工作水平。

(3)关心广大体育教师生活,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三、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学校应大力推广体育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中,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在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努力做到德、智、体有机结合、全面发展。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从单向教学目标向多项目标转化;从单调体育向愉快体育转化(以游戏性方式);从微观的体育教学管理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向转化,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主体性原则。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过去的“放羊式“教学转化为愉快的开放性、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

3.普遍性与指导性原则。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要符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所获得的效果要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所以在选择方法与手段上,要有针对性,实效性,简单易学,锻炼效果好,课堂练习密度合理,运动量适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全面发展原则范文6

关键词:全面;发展;参与;辐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游戏为基本活动。”原色教育的理念,正是基于《纲要》之“幼儿中心,游戏精神”的特点。原色教育的理念指导下的活动体验课程设置,为“幼儿中心,游戏精神”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秋之思”科技节,是我园原色教育中活动体验课程构建的四大品牌活动之一。我园小班的科技节活动,构建了以《海洋世界》为主题的活动体验课程。“秋之思”科技节活动体验课程形式多样:有教学,有幼儿生活,有亲子制作……幼儿在多种不同的活动中获得不同的科技活动体验。纵观小班科技节活动,原色教育下的活动体验课程的构建应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一、全面发展性原则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活动体验性课程设置,根据纲要精神,提出以活动为先,体验为本,围绕主题开展的活动丰富多样,避免了传统课程设置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现象。主题教学,让幼儿在课堂获得相关的知识。每日一问,丰富幼儿知识,拓宽幼儿的生活经验;我的问题树,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技现象,对周围事物引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亲子制作活动“船”,幼儿与父母一起动手设计制作自己心目中最美丽的船,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调动了幼儿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全园大型科技小游戏游园活动,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科学的秘密,让幼儿体验了科技的奇妙。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等原则让幼儿在多种不同的活动中体验科技活动,愉快地去观察、探索和发现世界,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和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整体素质和个性的主动和谐发展。

二、全面参与性原则

《纲要》明确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原色教育下的幼儿活动体验课程的设置应该遵循人人参与的原则,让每个幼儿都成为活动的主体,让每个幼儿成为积极的探索者。

科技节,我们为小班幼儿每人制作了一本小本子“我的小问号”,让幼儿把心里的疑惑告诉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记录下来,然后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解决。针对小班的活动主题“海洋世界”,我们设计了许多适合小班幼儿的问题。亲子制作活动“船”,每个幼儿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幼儿园为幼儿准备了展台,让每个家庭的作品一一呈现。

原色教育下的活动课程,不是个别幼儿的舞台,而是所有幼儿欢乐的海洋。

三、全面辐射性原则

“独木不成林。”《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课程设置如果得不到家庭社会的配合和认同,只能是风雨雷电一般瞬息闪逝。原色教育下的活动体验课程的开发,应该像阳光一样,由幼儿园向家庭,由幼儿向家长,由园区向社区形成辐射,照亮每一个角落,形成一种氛围。

如,“亲子小制作”活动中,星期五先发家长通知让幼儿带回家,让家长利用双休日和幼儿一起完成,再发“家校路路通”说明。星期一又发信息友情提醒。如,当桐桐的爸爸制作的造型完善、制作精致的超级大轮船送到幼儿园时,我们把这只超级大轮船放在教室的门口,让每个进教室的家长都能看见,既是示范,也是激励。

在全园“科技节”闭幕式上,我们每个班为幼儿准备了两个科技小游戏,给幼儿和家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虽然无法感受每个活动室的活动情形,但是我能感受到那儿的快乐。相信这一天,实验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被欢乐包围着。我更相信,这种快乐会延续,从幼儿园到家庭、到社会。科技之“火”同样会以幼儿园为中心,以幼儿为主力不断地向四处伸展辐射。

总之,原色教育在的活动体验课程设置,应该共同让每个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活动能调动家长、社会参与,发挥幼儿园的中心作用,让教育成果和教育理念全面向处围辐射,以促进教育取得更大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