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思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管理思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管理思想

经济管理思想范文1

【关键词】传统思想 经济管理 当代影响

一、概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

我国的经济管理思想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已经处于萌芽阶段,如姜尚就已经提出了“国富家余”的思想,管仲则强调要“富国安民”等,不过这些都是管理者所提出的一种经济目标而并非能够用于管理实践的具体方法。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经济管理思想最早是由老子提出的,即老子典型的“小国寡民”的治世思想,主要内容就是无为,不做改变,顺其自然,主张“领国相望,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却不现实,这是因为人的经济欲望无法压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可阻挡的。具备实践意义的经济管理思想在战国时代因商鞅“农战论”的提出而正式形成,他认为经济的发展首先应该从农业开始,继而才能为军事力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实现国家富强,这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军事化思想,后来的荀况则将这种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荀况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封建经济管理思想,即“富国之学”,认为农业才是国家富强、经济发展的根本,同时还提倡节约消费,作为实现经济总量增长的另外一条有效策略。此后,我国重农的思想一直在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持续到明末清初。后来又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有识之士又提出了工农商并重的经济管理思想,再后来直到在我国的不断传播,才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思想理论与方针。

二、我国传统经济管理对当代经济管理的重要影响

(一)对农业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因此我国注重农业发展的传统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纵观历史,我国从实现农业稳定生产入手进而实现社会稳定的思想一直存在,直到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社会一直倡导的是“重农抑商”的思想,农业管理成为经济管理的关键部分和重要方面,与国家经济发挥在那态势息息相关,此外又由于我国受中庸思想的影响也必要严重,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也都不敢在农业方面进行过为激烈的改革,从而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农业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这种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对今天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强烈,对我国当前重视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有着重要的保障与促进意义。

(二)对社会供求活动的影响

实际上,经济活动主要是基于供求关系产生的,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存在某种形式的供求需求。具体来说,经济管理就是对商品的生产、流通及消费等环节的管理,涉及了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概念。从经济管理的综合性可以看出如果仅仅对某一个方面进行管理显然会出现不良的后果,势必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失衡,进而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的整体性发展。因此,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要对商品的供求有一定的了解,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将经济管理思想应用其中。另外,在经济管理活动中也会出现一些政策性的内容及放任的情形,实际上这些管理方法也都是处于对具体环境背景的考量。因此,对今天的社会经济管理仍然适用,对社会供求关系的调节也有很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三)对社会货币金融的影响

就一般的经济活动而言,经济管理涉及了具体的货币和金融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货币金融和供求关系的管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传统社会中,对货币金融的管控通常是由政府来进行的,政府通过对价格的控制来实现对金融市场的管理,通过金融市场的稳定来实现一定的经济管理效果。而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往往都是使用谷物对价值进行衡量的,从而再确定规定的价格标准。在我国,自从秦统一货币之后,金融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具备了构建货币金融管理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成熟,相关的经济现象也随之产生,例如借贷及利息等,成为了货币金融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今天,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货币金融的影响仍然存在,并且其相关的经济现象仍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对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活动的影响

在我国的传统社会中,国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依据一般是量入为出,换句话说,国家进行的几乎所有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进行的,其中包括财政政策、军事政策及民生政策等。另外,在传统社会中,国家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赋税,国家的责任是对这些财富进行合理的二次分配,以实现促进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直到今天,传统社会的相关经济管理思想,对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活动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虽然存在很多不足和落后的地方,但是其中也不乏能够体现管理思想精髓的经济管理方法,对今天农业、社会货币金融及国家政治的发展等都产生着不小的影响。对这部分好的管理概念我们应继续发扬传承并加以有效的利用,使其符合我国现代化的管理的思想,促进我国的政治、文化、科学及农业等经济不断的发展,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天向.试析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5,24:52.

[2]刘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论,2016,Z1:61-64.

经济管理思想范文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其的需求,本文就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相关影响进行具体研究,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经济管理的相关发展。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当代经济管理实践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理念

所谓经济管理,其本身包含着多种概念与内容,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就是结合这一内容与当时社会各方面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经济管理思想。在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其主要分为社会资源管理与自然资源管理,两者存在着很强的互相影响关系。在具体的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其主要负责农业、企业、金融业的相关经济管理。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已经开始不能满足社会的相关需求,但由于当代的经济管理思想仍旧以农业、金融业以及企业等为主,这就使得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仍旧对我国经济管理实践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过,不同时应拥有不同的经济管理思想,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既然已经落后于时代,就该被时代所淘汰,但我们不能否认当下在我国经济管理实践中,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所发挥的效用。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影响

上文中我们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理念进行了具体论述,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地经济管理实践的影响进行具体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经济管理的相关发展。

(一)农业影响

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我国当下经济管理实践的影响中,其对农业产生的相关影响较为深远。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由此就可以预见农业在我国社会中占据的重要地位,而这一地位从古至今从未发生过改变,这也就代表着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在当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中仍旧有着一定价值,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其本身那已经腐朽的一部分经济管理思想。在这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指导下的当代农业经济管理,就很容易流露出落后于时代的种种气息,改革与发展的勇气不足,过于追求稳定,是我国当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受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影响的最突出表现。这种影响的产生源自于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的中庸理念与一切为了统治阶级服务的理念,这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指导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对于我国现代化农业的相关发展极为不利,值得引起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警惕。

(二)社会供求影响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除了会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实践带来影响外,还会对我国社会供求产生不小得影响,而这影响是我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够感受到的影响形式。我们知道,在经济活动中,供求活动是其最典型的特征之一,而其自身所涉及的方面也极为广泛,所以在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中,其认为有效的经济管理需要实现各个管理环节的均衡发展。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其本身由于理论性的落后,并不具备这种思想形式,这也使得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社会供求,很容易出现社会经济发展失衡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出现,这点同样需要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予以重视。

(三)货币、金融影响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经济管理思想本身包含着多种概念与内容,这就使得其在我国当代的经济管理实践中往往会产生诸多影响,货币与金融方面的影响自然也不例外。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货币与金融的经济管理实践影响中,其影响形式与上文中提到的对供求关系的影响形式呈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传统的社会中,货币、金融一般由政府进行具体调度,在这种环境下生成的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自然也带有较强的政府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国就很容易出现国家过度进行相关货币、金融管理的现象,这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较为不利。此外,由于货币、金融相关实践管理在我国当下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仍旧会长期对其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重视。

(四)政治经济管理活动影响

杜宇国家来说,政治经济管理活动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系着相关国家的财力与军事力量,这一点在我国也不例外。在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管理活动中,其主要局限在对人的相关管理中,这种情况的出现于我国传统社会的农业倾向有着很大关系,而国家也是通过这种管理进行自身经济的相关管理。此外,由于传统社会政府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这就使得国家需要在经济方面对农民进行再分配,这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在我国当下仍旧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三、结语

本文就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在当代经济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研究,详细论述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理念与其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具体影响,希望我国相关学界能够根据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我国当代的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相关创新,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皆染.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财经界(学术版),2011.

经济管理思想范文3

 

1.重视和加强农业的经济意义第一,重视和加强农业事关民众饥饱。《管子揆度》中说:“农有常业,女友常事。一农不耕,民有为之饥者;一女不织,民有为之寒者。饥寒冻饿,必起于粪土;故先王谨于其始。”《管子八观》还说,巡行一个国家的田野,观察它的耕耘情况,估计它的农业生产,就可以知道这个国家是饥还是饱。耕地不深,働草不勤,宜种的没有种,未开垦的地方杂草丛生,已耕的土地不肥沃,按照它的人口计算其田野,荒地多而耕地少,即使没有水旱之灾,也是饥国的田野。“故曰:行其田野,视其耕耘,计其农事,则饥饱之国可以知也。”

 

第二,重视和加强农业事关农民安心生产。《管子立政》认为,君主不喜欢农业,不重视农业,不加强农业,农民就不会安心从事农业;君主关心农业,重视农业,加强农业,农民才会安心农业生产。即所谓“好本事,务地利,重赋敛,则民怀其产”。

 

第三,重视和加强农业事关百姓富裕。在农业经济时代,百姓的富足取决于农业生产。因此,《管子五辅》强调,英明君主要想百姓富裕,首要的任务是强化农业,“明王之务,在于强本事,去无用,然后民可使富”。

 

第四,重视和加强农业事关国库充盈。《管子小问》记载,齐桓公曾问管仲怎样才能使国家富裕,管子回答说:“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就是说,努力耕种土地,合理安排农时,国家就必定富裕。《管子立政》指出:“桑麻植于野,五谷宜其地,国之富也;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具备,国之富也。”《管子八观》还说,巡视一个国家的山林湖泽,观察它的桑麻种植情况,估计它的六畜养育,就可以知道这个国家是贫穷还是富裕。如果虽有广阔的山泽,却不禁止乱伐草木;虽有肥沃的土地,种植桑麻却不得法;草料虽多,饲养六畜却要收税,这就堵塞了财货的大门。物产不充足,即使金银珠玉众多,也叫做贫国。“故曰:行其山泽,观其桑麻,计其六畜之产,而贫富之国可知也。”

 

2.重视和加强农业的政治意义

 

第一,重视和加强农业可以使百姓安居乐处。《管子轻重甲》中说:“地辟举则民留处。”意思是说,只有发展农业,土地充分垦辟才能使人民安心居处。《管子治国》也说,“上不利农则粟少,粟少则人贫,人贫则轻家,轻家则易去”。这是古代农业社会产生百姓流亡的根本原因。因此,《管子君臣下》中说:只有鼓励农业生产,使无所事事的游民有固定的职业,这样小民才可以有效治理。“劝农功,以职其无事,则小民治矣。”

 

第二,重视和加强农业可以使国家安定有序。首先,重视和加强农业有利于实现上下亲近和顺。《管子五行》认为,农夫辛勤耕作,草木茂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民用充足,国家富庶,才能达到上下亲近,诸侯和顺,即所谓“民足财,国富,上下亲,诸侯和”。另外,重视和加强农业有利于实现社会治理。《管子治国》中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第三,重视和加强农业可以使天下民众归附。《管子轻重甲》认为,国家财力充足就有远方人民前来投奔,所谓“国多财则远者来”,并以舜帝迁徙为例来说明重农可以使民众归附的观点:舜帝一次迁徙便建成小邑,两度迁徙便建成大都市,三番迁徙便建立国家。舜帝并没有申严刑罚注重禁令,而人民纷纷归附,就因为离开他有害,跟从他有利。舜帝善于为人民兴利除害,因此天下人民纷纷归附。所谓兴利,就是有利于农业生产;所谓除害,就是禁止扰害农业。

 

3.加强和发展农业的军事意义

 

第一,加强和发展农业有利于保卫国家。《管子权修》指出,农业不发达,粮食不充足,百姓饥饿不堪,就不可能打仗,就无力守卫国土,城防就不巩固。也就是说,“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故地不辟则城不固”。《管子治国》还说,君主不发展农业则粮食缺少,致使君主有所令不一定能推行,有所禁不一定能制止,从而作战不一定胜利,防守不一定牢固,这正是“不利农少粟之害也”。

 

第二,加强和发展农业有利于开拓疆土。《管子治国》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意思是说,人民从事农业则田地开垦,粮食增多,国家富裕;国家富裕则军队强大,作战必胜,占地广阔。

 

4.加强和发展农业的文化意义

 

《管子牧民》论述了农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关系。认为重视农业生产就能实现经济发展,保证国库充实和百姓富足;国库充实和百姓富足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由此提出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著名观点。因此,从进行社会教化,养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角度来说,也需要重视和发展农业。

 

总之,《管子》认为农业事关国家的存亡兴衰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国家和百姓都应以农业为本。《管子权修》中说:“有地不务本事,君国不能壹民,而求宗庙社稷之无危,不可得也。”《管子治国》中说:“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生产粮食的国家要灭亡,生产粮食而吃光用尽的国家可以称霸,生产粮食而食用不完的国家可以称王。因为粮食是民众的归因,粮食是财富的归因,粮食是国土的归因。基于此,《管子治国〉>i人为农业生产是“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途,治国之道也”。粮食生产是成就王业的大事,是作为君主的当务之急,是保有人民的途径,是治理国家的门路。

 

二、农官管理

 

重视农业,发展农业需要通过组织管理来落实。为此,《管子》提出了一系列农业组织管理的思想。

 

1.君主亲农

 

既然农业是关系国家安危兴亡、百姓幸福安康的大事,也就是君主的大事,因此,君主,包括天子与诸侯,也不能不重视农业生产,不能不参与农业生产管理。《管子牧民》提出:“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管子立政》将种植桑麻生产五谷、词养六畜生产果菜列人君主必须努力去做的“五事”,主张对农业进行组织管理,应当自天子始。《管子五行》记载,至于戊子之日土行御时,天子政令,命左右司徒内侍,“农事为敬”,且天子走出国都,率领司徒等官员巡视百姓生产情况,“顺民之功力,以养五谷”。

 

2.设官理农

 

管理农业生产任务繁重,专业性强,因此,还需设置专门的农业管理机构和农业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管子立政》中提出要设置司空、司田、乡师等官吏具体管理各种农业事务。司空又作司工,主管水利建筑工程。文中的由田即司田,主管'农业生产。乡师为地方长官,当时齐国都城分为五乡,乡设乡师。司空、司田、乡师的具体分工是:“决水潦,通沟渎,修障防,安水藏,使时水虽过度,无害于五谷,岁虽凶旱,有所粉获,司空之事也;相高下,视肥硗,观地宜,明诏期,前后农夫以时钧修焉,使五谷桑麻皆安其处,由田之事也;行乡里,视宫室,观树艺,简六畜,以时钧修焉,劝勉百姓,使力作毋偷,怀乐家室,重去乡里,乡师之事也。”司空、司田、乡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管理好农业生产。

 

三、农地管理

 

土地是农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土地是农业之母,因此,农业管理必然要涉及土地管理。《管子禁藏》认为:“民之所生,衣与食也;食之所生,水与土也……故善者必先知其田,乃知其人,田备然后民可足也。”《管子》的农地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

 

1.核正土地

 

《管子乘马》认为,土地是国家大政的根本,

 

调整土地就能调整政事。用土地调整政事的前提是要保证土地公平合理地使用。为了公平合理地使用土地,就要对土地的实际数目进行核正。土地的长短大小都要核正准确。土地没有核正准确,官府就无法管理,农事就无法安排,农作物产量就不能提高,即所谓“正地不正则官不理,官不理则事不治,事不治则货不多”。核正土地还要注意土地等次的差别,对不同等次的土地要进行折算。上等土地八十里就可以供应一个万户人口的城市和四个千户人口的城镇;中等土地则需要一百里才能供应一个万户人口的城市和四个千户人口的城镇;下等土地却需要一百二十里才能实现这一点。所以,八十里的上等土地和一百二十里的下等土地,与一百里中等土地是相当的。

 

2.均地分力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已经腐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已经开始萌生,齐鲁大地则处于这种社会经济制度剧烈变革的前哨。土地制度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变革在《管子》中也有明确地体现。《管子》主张实行授田制和均田制,把土地均分给农民,让农民自主地进行耕作,收入由国家和农民分成。这在当时是非常杰出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实行的,与这一思想也极其相似。《管子乘马》指出把农地分给农民的好处是:可以使农民抓紧农时,使农民关心时令的早晚、光阴的紧迫和饥寒的威胁,夙兴夜寐,父子兄弟齐心关怀生产劳动,不知疲倦,不怕劳苦。即所谓“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而不把农地分给农民的害处是:地利不能充分利用,民力不能充分发挥。不告知农时,人们就不去关心了解;不督促农事,人们就不去积极肯干。即所谓“故不均之为恶也,地力不可竭,民力不可殚。不告知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

 

3.因地制宜

 

《管子》认为农业生产要根据土地情况来安排,要重视水土的特点。《管子地员》是专门论述土地和农作物关系的一部著作。《管子地员》在论述土壤和农作物的关系时说:“草土之道,各有谷造。”认为农作物与土壤的结合是有规律的,因而强调要因地制宜,农作物种植要和土壤特点相适合。《管子地员》把全国的土壤分成九十个种类,目卩“九州之土,为九十物”;指出每种土壤都有各自的特征,每种土壤的物产也各不相同,即“每州有常,而物有次”。《管子地员》还对这九十种土壤的特征及其与之相适合的三十六种作物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和说明,反映出《管子》对于土壤的研究、以及对农作物与土壤关系的研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四、农时管理

 

农业生产活动与季节密切相关,受季节影响较大。在农业科技不够发达的古代,季节对农业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不误农时安排农事至关重要。《管子》特别重视农时管理。

 

1.不误农时

 

《管子臣乘马》指出:“不夺民时,故五谷兴丰”。《管子小匡》指出.“无夺农时则百姓富”。《管子侈靡》中说如以予人财者,不如无夺时;如以予人食者,不如毋夺其事”。《管子四时》甚至强调“不知四时,乃失国之基”。

 

《管子臣乘马》中记载了管子给齐桓公算过的一笔帐,他说:冬至后七十五天后地下解冻才能种植稻谷,冬至一百天后就不能再种植稻谷了,所以春天耕种只有二十五天时间。如今君主修建扶台,东西南北中万方民众都来服役,过了春天还不停止,农民失去了春耕的二十五天,土地就都变了成一片废地。如果一个农民能种一百亩土地,征发一个人的徭役就使一百亩土地得不到耕种,十个人就是一千亩,百个人就是一万亩,千个人就是十万亩。夏天青苗生长时又征发徭役,耽误育苗。秋天庄稼收获时又无休止地征发徭役,这就使农业多次受到损失。

 

2.因时治事

 

《管子轻重乙》中记载了管仲对齐桓公所谈的因时治事问题:“夫岁有四秋,而分有四时。”农业生产即将开始,请和农民按什伍编制预售农具,这是春天的时机;夏天即将到来,是缫丝的季节,这是夏天的时机;大秋季节,粮食荟萃,这是秋天的时机;寒冬在居室做工,妇女绩麻纺线织衣,这是冬天的时机。所以一年有四个时机,分别在四季。

经济管理思想范文4

[关键词] 市场 运行机制 道家 法家 儒家

一、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构成要素看现代企业经营

从所周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有所谓“看不见的手”之说,即企业个体的自利行为却有如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对其进行引导,从而从“自利”动机出发达到“他利”的目的。

然而“看不见的手”效用的有效发挥,却有赖于另一要素――“守夜人”。所谓“守夜人”其实指的是要有强有力的宏观政府,以完备的法律以及公正的执法精神为手段进行企业自由竞争、平等交易等外部环境构建及维护,进而使得企业个体的自利行为,不至于出现有害于他人的倾向,而始终以效率为惟一目标。然而从市场经济运行的具体实践来看,完备的法律安排这一设想却过于理想。从本质上说,法律制度就是对各种行为主体的利益和责任进行界定和安排,而随着市场活动的多元化、变动性日趋加剧,法律的制定程序总是无法与交易的变化同步,如此就会导致“守夜”法律的不完备,从而使得行为主体的行为缺乏指导标准。此外即使法律是完备的,而其对于经济行为的裁决却要有冗长的程序过程:、取证、诉讼、判决以及执行,这导致其作为交易活动协调者的成本太过高昂,从而降低交易活动的效率,甚至会抑制交易活动的产生。

由此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除“看不见的手”与“守夜人”两个要素之外,我们还必须找到另外一种机制,以消除因法律不完备或协调高成本而带来的对市场交易活动的阻碍影响。事实上,这种机制就是完备、发达市场经济中较为常见的伦理经营机制,即依赖于对单纯法律外在调节副作用的清楚认知,各交易主体开始重视自身经营的道德和诚信,并逐渐形成内在的经营哲学和观念――一是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情,二是努力履行自己认为应尽的道德义务,本文将“不应该做的事”称为道德黄线,将“应该做的事”称为道德绿线,因此在市场经济运动机制中,各微观主体的活动已不再是仅有法律红线为底线的区域,而是应为包括法律红线,道德黄线和道德绿线的三线区域,即分别是“不能做的事”、“能做但不应该做的事”、“应该做的事”。一般而言各市场主体为降低交易成本和避免道德压力会在离触犯法律红线较远的道德黄线的水平上活动(不该做的),并且相当企业会逐渐向最上面的道德绿线方向进行经营活动(应该做的),以求满足内心道德原则。既然如此,那么市场经营活动中,法律协调的机会便大大减少,即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使得法律协调作用越来越体现为一种红线警戒功能。

综上所述,高效率的市场运动机制结构中有三个关键点:

其一是经营个体平等交易和自由竞争,宏观管理者不宜过于干涉。

其二是前者“看不见的手”效用的发挥必须有全面、完备的制度环境作为支撑。

其三是作为制度协调的补充,企业必须以道德和诚信为信条,进行经营行为的自律,从而避免制度他律而导致的低效率。

以上分析的视角是整个经济活动,然而从企业经营的微观环境看,企业内部运作也大体如此,首先是企业经营绩效有赖各级员工自觉地发挥其智慧,其二是要激发员工的自觉性则必须要有良好的内部制度安排,其三是为弥补制度的高成本缺陷,企业管理者必须依赖诸如“正身以正人”以及团体合作等伦理信念以在精神上激发员工的自觉意识和协作精神。

依赖他人自觉协作,重视各项制度建设及改造以及强化企业内在价值同盟和集体精神,这些能极大提升企业效率的经营思路均能从我国传统管理思想中汲取营养:这正是“道”家思想中的“为无为”, 法家思想“赏罚二柄派”以及儒家的“修、齐、治、平”等思想

二、我国相关传统管理思想介绍

1.道家管理思想。道家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起点,将“道”即客观规律作为万物周行不贻的根本,据此提出顺应客观规律道法自然的“无为”思想,也就是顺性而动,顺势而为,无为无不为的经营方略。同时道家还强调“离一切相,能生万法”,即只有不断摆脱纷扰的具体事物,才能超越“小我”达到整体思维、抽象思维的经营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家思想追求通过对现存事物之间外在联系的解构,以求得对其内在规律的全面、深入把握。

2.法家管理思想。与道家的“无为”以及解构思路不同,法家以“人必自利”为假设前提,并以“赏罚敬信”为原则,进行厚赏重罚,以图通过对被管理者的物质利益调整而引导其出现管理者期望的目标导向行为。同时,法家管理思想重视“明法,一法、常法”,也即制度必须开诚布公,必须执法严明,所谓“法不阿贵”以避免朝令夕改,使人无可适从。此外,法家思想也强调“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以及“因任而受官,循名以责实”等制度改良以应环境之变的思想。

3.儒家思想。如果说道家思想是试图解构现存事物的外在物联系而达“生万物法”,那么儒家思想则类似于法家思想――试图加强现存事物之间的联系以维护整体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儒、法两家在此点上,均是通过构建、加强事物联系作为管理目的,不同的是法家以自利为起点,以法律为手段,追求赏罚“赏罚二柄派”,而儒则以性善为起点,追求个体通过内省,以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律境界。儒家管理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行为规范,以“修己”为起点,达到“安人”的目的,即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推之及人,从而感化他人,使组织内人人从“自利”完成到“他利”的转变,从“他律”完成到“自律”的飞跃,并最终形成融洽的内部工作氛围。

三、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传统管理思想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启示

如前分析可知,我国传统管理思想中道家的“无为”,法家的“赏罚二柄派”以及儒家的“修齐治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我国企业经营均有相当的启示作用。无为应对“看不见的手”,而“赏罚二柄论”则应对企业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修己安人”则应对管理者与员工在经营哲学、价值观等方面的磨合和统一。由此可见从转统管理思想中汲取养分有助于企业的效率的提高,竞争力的增强。具体而言传统管理想具体应用思路如下:

1.道家“无为”思想的应用――企业经营哲学、经营境界的提升和提炼

道家“离一切相,生万物法”的思想,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种对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预测与把握更为透彻的经营哲学和经营境界,即从具体入微的企业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变化中超脱,牢牢抓住关系变化背后的原因,并将各方面变化的内在原因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抽象,以谋求对经营环境客观规律的全面把握,然后据此开展企业的经营活动。此外道家“为无为”的思想同样对于企业而言大有捭益:“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不强为,换而言之,它是指企业经营者首先必须深知其自身必定“有所不知”,即只有自己知其不知,才能放手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其下属各显其能,从而达到企业无所不能,这也就是所谓的“知不知,为无为”。事实上,企业管理的实质是通过依靠他人完成个人所不能完成的工作,即其中本来就包括了“无为而为”的道理。事实上,企业管理者通过氛围营造、机制安排和激励协调的确可以做到不但是“避己短,用人长”,而且是“避人短,用人长”,进而构建一个发挥每个下属长处、避免每人短处的新的巨型“木桶”,此“木桶”相比完全依赖自己,而自己各方面能力又必然是有长有短的传统单个“木桶”而言,其容量、创造力不言而喻。

以上观点,可以由老子的“治大国者,如烹小鲜”一言蔽之――知其不知,方能依赖他人为已不能为者。这种道家的经营境界还可以指导企业打破其固有边界,与其他相关企业协力抓住市场机会,共同应对市场竞争,这也和当前较为盛行的虚拟组织,供应链理论以及竞合观念不谋而合。

2.法家“赏罚敬信,一法,常法、变法”思想的应用――规范的企业制度建设。市场经济以交易实现价值,因而现代企业以逐利为其目的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不但如此,企业内部员工,也以“自利”为工作动机之一,这就使得在企业中贯彻法家思想有了自然前提,即以“明法,一法,常法”为手段,进行内部利益的科学、合理分配与调整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以合理的权、责分配,科学的工作流程以及巧妙的人员任用和权力制衡等诸如此类的制度安排与建设,来进行企业员工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导向。事实上,科学、合理的各项制度和机制的构建,也正是“无为”经营思想发挥作用的前提――只有因事设职,因才器用,权责利对等,下属才能为管理者所用,才能“无为而无不为”。同时,法家思想所倡导的“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的变革思想,也对企业制度的及时改造有重要影响。此外,用制度进行利益分配,权责委授,决策流程安排也可以使企业运作建立在理性、科学的基础上,从而避免经营行为的随意化,使得企业才可能达到长治久安。

3.儒家“仁义礼信,修己安人”思想的应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制度作为权责利分配和协调的依据,虽然有助于解决公平和效率的难题,但是仅有制度的协调却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行为科学流派观点认为:人不但是“经济人”,而且还是“社会人”。这也就是说制度对物质利益的合理分配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但其作用却是有限的:仅重视员工的物质利益而忽视了其“社会人”欲望。其实后者也能迸发强大的激励作用,就其机理而言,可以认为员工“社会人”欲望的追求可构成企业进步的另一台发动机――企业文化力。和以经济利益为发动机不同,企业员工共同接受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以及在协作生产中形成的团队精神能使员工自觉团结,自觉互相补合,并以维护共同精神的物质载体――企业的存在及其进一步发展为工作的目标。于是企业的生命力更为旺盛,凝聚力、感召力更为强烈。而仅有物质利益的刺激则不同,一方面,企业为刺激员工动力,成本高昂;另一方面,过于强调条物质的刺激也有可能使得员工退化成“经济人”即唯利是图,从而加速企业价值同盟的瓦解。应用“仁义礼信”,以“修己”为始,达到“安人”目的,正是本着以对现存制度进行伦理分析和伦理改造为契机,谋求情法相融,并进而使员工自律遵循,从而降低制度外在调节必不可少的成本支出。

营造和谐经营氛围,凡事仁义礼信当先,形成基于共同信念的信仰同盟,诸如此类的儒家思想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恰恰是现代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作为企业制度作用的补充,同时也作为企业制度的伦理基础,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成员的柔性管理效用,在当代企业经营实践中体现的越来越突出。

四、结束语

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企业的经营活动必然受到市场规律的要求的影响。然而无论是“无为而为”、制度协调,还是团体自律,这些均可以在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汲取营养。由此也形成了市场环境下,中国式企业经营管理之道:“无为”以赖众人之智,“赏罚”以驱众人之力,“仁义”以聚众人之心。

参考文献:

[1]王方华 高 松:道家_儒家_法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J].上海管理科学,2004. 5

[2]顾文涛 李东红 王以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逻辑层次[J].经济管理 2008.7

[3]《老子》

经济管理思想范文5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首先,从二者本质及其目标来看,无论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社会主义伟大目标开展的,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时候,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其次,从工作方式这一方面来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即每一个环节的部署都事先考虑到员工的感受,并将员工的追求纳入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当中。对于员工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也要适当地做好协调,把和谐相处、公平竞争的理念带入到员工之间,从而使其能够齐心协力为企业整体利益服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以人这个主体为中心,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延续持久并常保自身优势所在。由此看来,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策略不仅要有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还要极大地考虑到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存在的优势,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

    2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2.1提升管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品质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从精神层面来感化人,它的存在给企业经济管理带来的影响就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不得不承认,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来说,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也是它的一项重要内容。譬如说,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员工的收入也会相应增加,在这个时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让员工再接再厉,避免骄傲自满的情绪出现;如果企业面临困难或者压力的时候,员工很容易就产生不满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会让员工重新振作起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存在还会时不时地提醒员工们齐心协力,拥有集体荣誉感。

    2.2优化企业内部文化

    企业文化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个是物质文化,另一个是精神文化。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一种强大的力量,它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员工的思想支撑,如果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不能够有凝聚力,那么这个企业的文化也是难以被人们接受的,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精神动力。而企业文化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因为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围绕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展开,而这些又是构成企业内部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因素。由此看来,思想政治工作在极大程度上优化了企业内部的文化,缺少了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经济文化建设将会成为无源之水。

    2.3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活的源泉,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创新包括的元素有很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我国企业来讲,在创新思路上要以汲取传统经营方式中的优秀成分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从传统的经济发展中提炼出来的,它能够为社会培养“四有”人才。

    2.4使得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尽管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不尽相同,但是二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趋于一致的,都是希望利用一定的手段让员工尽最大的努力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做出贡献。如果只给予员工物质奖励,而不给予精神鼓励,那么长此以往,员工就会把金钱看得很重要,甚至会为了一点点的物质奖励而不择手段;而如果只注重精神鼓励,而不给员工适当的物质奖励,就起不到激励员工的效果,使得人们看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体现在哪里。所以说,一定要把两者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企业管理者要让员工对本企业内部的运营情况和他们的生活水平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让他们清楚地看到,企业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关系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其次,企业还要有人性化的理念,对每一个职工的生活状况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了让员工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企业可以采用工资奖金和住房补贴的形式,为员工的日常生活提供一个实质性的保障。在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往往是缺乏物质性存在意义的,人们很难看到思想政治工作为其平时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改变这种现象,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够看到它的存在。

    3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影响力的途径

    3.1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

    在企业经济管理当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亟需进行的工作,主要目的就在于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在精神层面上的优势,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不将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就会出现思想政治工作无法落实的情况,也就体现不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实意义所在,甚至还会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不符合经济管理发展的要求,以至于二者在地位方面存在矛盾。

    3.2搞好协调服务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一定要立足于企业经济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引导企业管理者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企业经济所带来的种种矛盾。企业经济带来的矛盾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干部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企业各个部门的领导者都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其本身就要树立优良的思想作风,进而才能以一个良好的姿态来指导员工进行工作。其次是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工作。在内部环境方面,主要强调的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在外部环境方面,要求企业和企业之间形成和谐竞争的局面,企业和政府之间也要做好沟通和交流,共同承担社会责任。

    3.3强化对员工的思想引导

    对员工的引导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企业成本是企业整体资金当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人事成本又是总成本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员工的工资只能出现增长的趋势,而不会出现降低的情况。如此一来,为了能够使得企业取得最大化效益,就得让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提升到一定层面上来,因此,要强化对员工的引导,让员工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2)树立创新意识。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工作经验,还需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未来走向。企业管理者要引导每一个员工,让他们能够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之上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3)岗位培训。思想工作应当始终围绕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企业经济管理又极大地需要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因此要强化岗位培训,为员工终身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在适当地时候,还可以开展相关的竞赛活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

    3.4做好舆论服务

    舆论对于企业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宣传企业的时候要着重强调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加强内部员工的凝聚力,也是为了达到吸纳人才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佳的方式把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告诉群众,让内部员工和社会群众都能够对企业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在舆论宣传的时候,还要强调企业所能给予员工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因为,物质条件是保障员工生活的最基础的要素,而精神条件则会满足员工对于职业目标的渴望和追求。

经济管理思想范文6

一、项目精细化管理目前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标准”不落地。一些单位和项目在落实标准化管理方面,特别是对“四个标准化”的理解认识与执行落实中存在差距,没有紧密结合各自实际,直接照搬照抄、简单套用,存在“拿来主义、囫囵吞枣”的现象,没有达到“取其精华、去其杂糅、为我所用”的目的。

2.“组织结构”不合身。在专业化公司与综合作业队的设置方面,一些单位没有充分盘活企业各方面资源,组织结构不能够很好满足专业化施工的需要,甚至很大程度停留在项目经理管项目的初级管理阶段,项目法施工与专业化施工之间缺乏有效对接,组织结构不能充分适应项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3.“集中管控”不给力。集约化管理是落实“规模经营”和“后台管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通过推进资金、物资、机械设备、劳务资源、商业保险等“五大集中”,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并取得较好效益,但是在推进方案集中评审、合同集中管理、索赔集中组织、债务集中管控、税务集中筹划等方面,还存在着认识不深、措施不强、推进不力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项目的集中掌控能力。

4.“劳务管理”不严格。从一些亏损项目的分析来看,劳务队伍管理已经成为项目管理中最为薄弱的一环,这主要是各项管理制度没有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落实,存在着“有法不依、虚假执行”和“执法不严、选择执行”等问题,必须加快健全完善劳务队伍的竞价准入、考核评价、优胜劣汰等刚性机制。

5.“经营激励”不配套。从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推进来看,最重要的就是把项目经营责任层层传递下去,要下决心解决目前经营考核存在的“机制不活、动力不足、奖惩不明”等突出问题,形成更加适用、更具操作性的经营考核机制,使经营责任与价值贡献、薪酬分配等紧密结合起来。

6.“监管协作”不到位。项目精细化管理最关键的要形成各个方面的整体推进合力,目前有的单位推进项目精细化还仅仅局限在项目部层面,各管理层级、各业务系统间缺乏整体联动和协作,必须强化全程监管、全程协作与全程对接。

二、深化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初步建议与措施

项目精细化管理是整个企业组织的前后台、全系统的管理升级,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1.推进项目管理标准化,形成严定严行的运行机制。推动项目管理标准化的有效运行,必须结合实际将“四个标准化”的理念与要求“落地生根”。一是制度管理标准化要重在解决制度建设的系统化。要按照“上下衔接,整体配套”的要求,处理好部门之间、系统之间、业务之间、层级之间的管理接口,本着“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持续微调完善项目管理制度,真正让制度能落地、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二是人员配备标准化要重点解决人员素质的配套化。项目部要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认真落实项目定员定编要求,合理设定项目岗位及人员编制标准,将懂技术、会管理、善协调的骨干人员配备到一线项目。对于富余人员要全部编入内部劳务中心,通过内部劳务的方式安排到生产一线岗位,不能随意安置到项目部滥竽充数。三是现场管理标准化要重在解决行为养成的固态化。公司在新开项目进场时就要对应做好营销交底、管理交底,提前到现场定方案、定要素、定成本、定创效目标、定经济责任;项目管理层要及时编制项目管理策划书,签订分包合同、建立健全日常的各项管理制度,时刻铭记创效创誉责任。四是过程控制标准化要重在解决工序管理的实名化。要大力推行责任互检验收制度,探索推行工序实名确认,每道关键工序都要开展自检、互检和抽检,确认合格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真正做到责任可传递、质量可追溯、问题可追究。

2.推进组织结构专业化,形成专业分工的生产体系。要全面推行以项目部为“主体”,以专业化分公司和作业队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项目组织模式。一是固定化的建制。项目部是相对稳定的临时机构,要实现与专业化分公司和作业队的紧密对接。专业化分公司要由子分公司组建、负责专业化经营管理的一级经营核算单位,是实现资产集中管理和内部市场化配置与服务的责任主体。自建型作业队是由子分公司组建且有固定番号的一级组织,是负责施工生产中安全、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等责任主体。劳务型作业队是与企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且在企业有良好评价的外部劳务队伍,它也是企业的一类组织,主要从事一般工程的施工任务。二是单元化的架构。目前专业化分公司主要有混凝土、机械、钢结构、试验检测、测量、物资分公司等。作业队分为综合作业队和专业作业队,主要由“管控层+作业班组”组成,作业班组主要分为自建型、混编型、劳务型三种。根据项目情况,公司可以从综合施工和专业施工两个角度,从作业队与班组两个层次,对作业层实行“集中式调遣、单元式管理、积木式组合”。三是规范化的作业。专业化分公司根据生产职能定位进行分工协作,比如机械设备分公司,负责隧道出碴、土石方施工等;混凝土分公司负责混凝土生产;钢结构分公司负责各种模板、预制构件的加工等,提高施工生产的规范化程度。作业队可以按工程、专业和工序,来组建成土石方、桥梁等专业作业队,充分满足专业化施工的要求,最终实现施工生产的规范化作业。四是多元化的成长。专业化队伍搭建了人员成长的平台,队长、技术人员不仅直接从事现场管理,对现场施工最有发言权,而且也将成为选拔项目管理骨干的第一梯队人选。同时,作业班组掌握着企业的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通过设计不同的成长方向,作业班组可以成长为作业队,作业队依托管控层和作业班组可以成长为项目部或专业化分公司,专业化分公司可以根据专业化发展方向成长为实体公司。

3.推进要素管控集约化,形成整体统筹的后台管控。要素管控集约化是落实“法人管项目”的具体要求,也是强化项目后台管控的重要手段。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集中管控:一是方案集中评审。项目部要本着“方案指导全程、全程优化方案”的原则,把方案优化贯穿施工全程,根据单项工程技术难度、规模、安全风险等级、工期等要素和技术规范要求编制方案,并报公司集中评审。公司业务部门要全面推行施组三级分解,强化方案的经济比选、评审、执行及优化,切实提高方案对各类风险的预控能力。二是合同集中管理。要加大对合同的深层次评估力度,切实履行好谈判、评审、签订、履行、变更索赔等关键环节,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防范因合同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经济纠纷、导致成本失控等问题的发生。三是索赔集中组织。要把索赔的集中组织作为企业创效的重要工作,从项目进场之初、施工图未出之前就要开始策划组织,把变更索赔作为项目创效的重要方向来抓,过程中要持续强化与业主单位的沟通协调,不断完善基础资料的积累,通过全面落实索赔责任,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的合理收益。要结合目前清概索赔和项目收尾的需要,对于完工但未完成索赔的项目,要强化工程档案的统一归档,对归档未涉及的相关资料在销毁前必须进行鉴定,防止有关重要资料的损毁。四是债务集中管控。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保函、承兑汇票、信用证等金融工具代替现金支付,切实通过债务集中管控来降低项目财务成本。在财务档案管理方面,要更加注重相关财务来往、资金拨付等资料的归档,对于各类财务台账都要统一纳入归档范围。五是税务集中筹划。要充分利用税法提供的优惠和差别待遇,优化选择纳税方案,减少或延缓税款的支付,特别是在办公设备采买、房屋租赁、业务招待、水电燃气油料费购买等方面都要严格招待增值税的规定,努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4.推进劳务管理刚性化,形成严格规范的履约监管。一是资格准入程序化。项目部要负责收集拟准入分包方“五证一照一书”,调查分包方业绩和信誉情况,对各方推荐的分包队伍要实行实名推荐备案制;公司负责审查有关证照,考察队伍综合实力,调查队伍业绩与信誉;集团公司负责准入申请的最终审批,建立合格分包方名录。二是队伍选用竞标化。项目部根据工程项目类型和专业特点,在项目管理策划书编制时,拟定分包方案,作为选用分包方的基础。三是星级评价常态化。要对分包方资源配置、工程进度、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现场文明施工等履约情况开展定期考核评价,确定劳务队伍星级评价等级,并定期通报“黑名单”名录。四是利益风险契约化。要通过合同约定等方式,将项目生产经营、安全质量的目标与风险向劳务队伍传递,劳务合同要采用“单价控制、总量包死”,不允许签订“敞口合同”。

5.推进经营承包责任化,形成分层分级的考核激励。要通过目标责任激励、经济杠杆撬动等方式,建立分层分级的责任考核机制。一是子分公司层面:全面建立落实以专业化分公司为主体的资产经营责任制,以项目部为主体的项目责任承包制,明确经营目标和管理要求,根据实际开展定期考核和期末考核。二是项目部层面:对专业化分公司实行内部承包责任制,其中:对服务型分公司实行业务管理承包制,对生产型分公司实行“工、料、机、现场经费”全费用承包制;对作业队实行责任成本承包制。三是专业化分公司层面:对下属的站、厂、室、队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实行不同的经济责任承包制,其所属站、厂、室、队对班组实行工费加材料费节超奖惩承包制。四是作业队层面:作业队对工班实行工费加材料费节超奖惩承包制。五是班组层面:班组对作业人员实行内部计件工时制。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化,关键是要体现考核标准的可执行和可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