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的难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战略管理的难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战略管理的难点

战略管理的难点范文1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该课程在教授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重点不突出、内容晦涩难懂、课程设置的情景嵌入不到位等问题。本论文在明确《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定位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1)课程教学中,突出重点;2)课程教授时,要通俗易懂;3)课程情景嵌入恰当”的具有一定科学性及可行性的教改方案。

关键词:

企业战略管理;难点重点;情景嵌入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情景嵌入式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做出一系列相应的战略选择。在这一系列的决策过程中,学生应该形成从战略高度将各门专业课程的相关理论整合起来去解决企业宏观和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安排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最后阶段,学习效果会更好。

一、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学。而目前,企业战略管理教程内容逻辑不清晰,缺乏现实意义。课程教授内容所嵌入的情景与现实相差较大,教授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现实情景,甚至采用的实例和案例与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相距甚远。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在理解课程内容时,存在结构性的理解困难。国内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授内容难以理解,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学重点不突出

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突破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程教授得好坏,取决于该课的基本内容是否被讲透,重点与难点是否有被突破。对于接受课程内容的学生来说。是否真正理解教材基本理论和掌握了教案的难、重点,并把所学能应用到现实生企业管理中,是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授成功的关键。在企业战略管理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教材内容累赘,重点和难点不突出,担心某个知识点没阐述完整,让学生理解不透彻,总是反复强调,反复叙述,让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低下。究其原因,就是教材在编写时,没注意区分难、重点。

2.内容晦涩难懂

目前,企业战略管教案编撰的内容在言语的叙述上不够通俗易懂,这给学生的学习、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内的教材很大部分内容是从国外文献和教材直接或简介翻译过来的,因受语言习惯、地域文化等影响,以至于这类教材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不能得到充分地诠释;二是教材内容脱使用过多的学术语言,脱离现实,缺乏实践价值;三是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编者没从“使用对象”的角度上思考教材的可读性。

3.课程设置的情景嵌入不到位

企业战略管理教材引用的情景个案设置不合理,大多没切合教学需求,偏离教案中心内容,以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题不明确、讨论重点脱离教材核心内容,分析结论缺乏依据,使学生“不知所云”。这类的情景嵌入教学,尽管带来一定的课堂活跃气氛,但与课程的教学主题背道而驰,不但达不到想要的教学目标,还误导了学生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应用。

三、科学设置具有可行性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

1.教学中,突出重点

帮助学生抓住课程重点,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能帮助学生抓住学习该课程的重点,应采取以下方法:

1)“学习目的”,每次授课之初,明确告诉同学们本章学习的重点;

2)“本章要点”,课程结束后,总结该次课的主要知识点;

3)“思考题”,围绕课程重点内容,设计思考题,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掌握课程重点内容;

4.“能力拓展”,能力拓展项目的开设,是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活动,把握课程的重点知识。

2.课程教授时,要通俗易懂

讲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时,在注重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学艺术的创新,要研究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避免语言的隐晦,尽可能地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力求做到言简意赅,有针对性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3.课程情景嵌入恰当

战略管理的难点范文2

关键词:高校;战略管理;战略理念;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

一、战略理念――只有“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战略理念作为高校推行战略管理的源头,只有紧紧抓住,才能引来源源不断的战略管理之水。

(一)战略管理的定义及高校战略管理的含义

“战略”一词源于孙子、拿破仑等军事家的军事思想,本意是指实现战争胜利的目标。后来被引入管理领域,工商业界利用这一军事概念发展出了自己的战略观。

战略管理是由战略计划发展而来的,是通过制定、实施和评估,使组织达到预定目标的一门科学或艺术。高校战略管理是对高校的教育活动实行的总体性管理,其基本点是使学校自身条件与环境相适应,以求得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将战略管理应用于学校,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向。

(二)高校战略管理的特点

1、未来长远性。战略管理是站在明天来谋划学校的今天,是立足于学校的长远利益。为学校的未来发展设立远景,规划蓝图,并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有机整合。通过战略管理,使学校成员的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行为与学校的价值观、使命和目标联系起来。

2、全局整体性。战略管理是关于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纲领性的规划,涉及或关注学校的总体格局,以学校的整体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是对学校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普遍权威性的指导意义的总谋划。

3、现实可行性。战略管理是为实现学校的价值,不是为了摆设。因此,它不是虚空幻想,而要切实可行。战略管理不仅要确定学校发展的方向,还要明确实施方案,而且各个环节应是相互关联的,体现出战略管理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性。

二、战略分析――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战略分析是指对特定战略时期学校内外条件的综合调查、评价和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的分析可以让学校了解其外部环境的状况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变化情况,从而找出学校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宏观环境的分析包括考虑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法律等因素的个别或共同的影响。毋庸置疑,学校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增加效益,但学校可同时增加各个与学校运作有关群体的利益。因此,了解学校外部环境的需要尤为重要。

(二)内部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的分析主要探讨学校内部运作的优势和劣势,分析的重点是人、财、物和文化。对人的分析要从教职工的学历、能力、职称、专业、年龄等方面着手,这些方面的情况可以反映出师资力量的强弱。分析财与物的资源侧重于种类、质量、数量、流通等方面。内部环境分析的难点在于文化。在这里,文化指学校成员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的集合,颇为复杂。学校必须充分了解自身具有的优势,创造出一些合适的能力,才能够掌握外部环境出现的机遇或对抗外部环境的威胁。

(三)平衡分析

平衡分析即内外环境分析统一起来的双向分析,也叫SWOT分析。这种分析是以同类学校之间的竞争为参照,从内外环境的结合上确认学校应该支持的战略方向。由于平衡分析避免了以上两种分析的“单一性”,因而更容易使人清楚学校的概况。

三、战略选择――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战略选择即在形成战略并评价战略的基础上抉择优化战略的过程。主要包括:

(一)形成选项

一个战略选择的完成,首先要形成多种供学校选择的战略,这些战略又称为选项。学校发展战略的模式有多种,在这里仅介绍几种值得参考的战略模式:

1、多元化战略。对学校而言,多元化战略就指学校不只是在单一的教学科研上经营,而是同时在高等教学科研之外的其他行业也开展业务。从学科角度讲,学校办各种教育培训,创办非高等教育校企合一、学校医院等后勤服务系统都是多元化战略。

2、水平一体化战略。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学校为了教育资源共享,获得办学规模效益,增强整体实力,促进学科结构优化,通过兼并或者控制其他学校以促进自身实现更高程度的规模经济和迅速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这一战略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曾在我国盛行,众多重点大学都通过这种模式以图实现快速发展,其中也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大学。

3、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是学校利用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使自己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区别于竞争对手,使自己在高等教育的某一个细分市场保持领先优势的战略。实施差异化战略,需要学校在这一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具有领先的声望。对于高校而言,差异化战略可为高校在同行业竞争中形成一个隔离地带,避免竞争对手的侵害。同时,高校可以集中力量致力于该领域的发展,为学生和社会提供该领域的高素质实用人才,使高校在某一领域长期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也为消费者创造了该行业的教育背景优势资源。专业性高校一般可以运用差异化战略。比如,在电信系统,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评价选项

评价选项是对各种选项进行分析比较并确定其价值与必要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常要坚持三个标准:一是适应性,二是可行性,三是可接受性。

(三)战略择优

即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将评价过的优化选项确定下来的过程。

四、战略实施――既要“做正确的事”,又要“正确地做事”

战略实施是将战略转化成具体行动并达到目标的过程。它一方面检验战略分析与战略选择,另一方面又为新的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提供信息。战略转化成具体行动有三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

(一)战略操作化

利用年度目标、部门政策与沟通等手段使战略最大限度地变成可以操作的具体事务。

(二)战略制度化

通过学校的组织机构、资源分配等使战略的要求变成具体制度,落实到日常教育与教学活动中。

(三)战略控制化

主要措施是建立控制系统,并通过它监控战略实施情况,同时监督其本身的运行情况。当然,战略实施过程是学校各个方面统一运行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学校的战略、结构和体制三个“硬因素”,同时涉及学校的作风、人员、技能和共同价值观四个“软因素”。只有这七个因素相互沟通并协调一致,战略实施才能获得成功。

五、学校战略管理的价值

学校战略管理是对学校的教育活动实施的总体性活动,对学校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一)明确了战略性发展方向

战略管理集中于学校本身的能力与外部环境,对于学校未来发展的远景提供了战略性的、前瞻性的思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正确的战略方向。

(二)掌握了配置资源的优先顺序

任何学校都是在资源稀缺情况下进行运转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运用于发展的关键领域是管理者进行的困难选择。通过战略管理,学校可以掌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战略性、关键性的发展领域。

(三)提高了学校工作成效

其主要理由有:第一,战略管理强调战略分析尤其是预测,未雨绸缪,周密计划,能有效的减少由盲目性造成的工作失误和短期行为导致的损失。第二,战略管理要求学校敏锐地察觉环境的各种变化,据以对自身的战略进行必要的调整以至更改,保证在外部环境有利于发展时,学校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利用;而当环境出现不利因素时,学校能灵活地采取对策,趋利避害。

参考文献:

1、曹现强,王佃利.公共管理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王义高.战略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战略管理的难点范文3

关键词:网络;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对策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在工作内容和管理形式等方面有了巨大的改变。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较为缓慢,其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问题在网络时代人们的视线下逐步的暴露出来。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们只有通过寻找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而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才能够迎接来自于网络时代的新的挑战,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网络时代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面对的挑战和问题

1.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面临着工作内容增加的挑战

传统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范畴仅仅是企业的内部,包括企业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人员的招聘和管理、员工的培训以及工资发放等方面,做的都是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可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也在逐步发展,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要求也在增加,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内容已经涉及到了渲染企业文化、协调工作关系以及制定员工发展计划等方面,所管理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大。不仅包括对企业内的工作,甚至有的人资工作还包括了企业外公司的网站内容管理和形象宣传等方面的内容,管理范围的扩大为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难以避免企业的人才缺失

在近几年,人员招聘的渠道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在招聘人才上的竞争力也越来越低。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保障,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重点。中小企业从过去以来就有难以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现象,这是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在经济和影响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人才只把中小企业当作“跳板”。人力资源在原有问题一直存在的情况下又面临着社会人才竞争的加剧,这样的情况无疑是雪上加霜。人才的流失和难以聘用是网络时代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一大难点。

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人员培训工作难做

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对内部员工培训时常常得不到员工的配合以及培训的预期效果。一方面传统人事培训只根据企业当前的需要针对某些人员进行培训。正所谓“一口吃不成胖子”,员工的培训效果很难达到培训的目的。另一方面,员工在面对培训时普遍有浪费自己工作时间的想法。因为人资在面对中小企业培训资源和设备短缺的情况下,只能将人员集中到某一地点,请老师进行集体培训。这样在时间上就要求员工进行妥协,占用了员工的工作时间不说,常常会阻碍员工的工作进度,引起员工反感的同时得不到员工的配合。与此同时,这样的培训消耗的资金较大,中小企业一般很少进行。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人员的培训也是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遇到的困难。

4.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有着沟通上的困难

现今社会,人与人的面对面沟通越加困难。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上下级沟通的桥梁,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公司内部消息的传达。现在人员较过去来说更有自己的思想,上下级在沟通时为了避免尴尬,常常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能靠对方的猜测,在传达消息的时候很难确保不会产生消息误传的现象。另外,在与员工谈心的情况下,一些员工比较抵触面对面的谈话方式,根本不愿意和人力资源部门人员进行沟通。这样的人员沟通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完成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沟通工作。沟通的方式方法是否被员工所接受,直接会影响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工作的进行。

5.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绩效考核形式化

传统的中小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是由人力资源来进行管理的,员工最终只能通过人力资源获取自己的绩效考核成绩。因为绩效考核直接影响着员工的收益,人力资源不能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情况进行纸质公开,但是口头传达又会造成人员之间的尴尬。所以中小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往往是不透明的,起不到对员工工作总结的作用,更加无法对员工进行激励。由于员工在绩效考核上对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常常抱有怀疑态度,人力资源在绩效考核上的战略管理便处在了尴尬的位置,绩效考核在中小企业显得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网络时代中小企业人力战略管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1.网络时代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环境的变化

由于网络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在网络开始展现。在网络上每个企业的基本情况都得以在网页上体现,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对自己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有了与其它企业相比较机会。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已经影响到了企业形象的树立,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到了企业的效益。为了保证企业顺应时代的正常发展,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站在整个社会人力资源供给平衡的战略角度上,从企业的各个管理方面进行人力资源的协调,树立企业的形象,确保企业在网络上的竞争力。因此,由于网络时代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环境变化,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给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工作带了一定困难。

2.网络招聘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影响

在这个信息快速流通的时代,谁能让自己的招聘信息迅速传递到更多的人才的手中,谁就能拥有更大的人才竞争力。在一些大型企业早已进行网络招聘人才的时候,一些中小企业却仍然希望通过现场招工的方式扩充企业的人才库。现代网络的信息容纳量极大,很快就成为了企业和人才之间的沟通桥梁,传统的招工方式已经逐渐被新一代的打工者放弃。网络招聘可以让企业在办公室内进行全国范围内的人才搜索。企业既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人才信息对应聘人员进行筛选,也可以通过完善自己的企业信息来吸引更多的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招聘引起了企业间加剧的人才竞争,给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带来了一定影响。

3.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培训手段落后

在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员工的知识技能掌握决定着企业是否拥有竞争力。传统的人力资源人员培训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网络时代下人们的需求,中小企业人资的培训根据现有的企业需要进行培训,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长久发展。再者,对于员工来说,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培训也很重要,现在的网络技术非常发达,员工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知识的掌握。中小企业落后的培训方法影响了员工对企业的信赖度,培训的效果也受到了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相反,利用现在的网络进行员工培训不仅仅可以降低培训成本,还可以满足员工的需要,增加员工的企业忠诚度。因此,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落后的培训手段,造成了人力资源部门培训工作的难以进行。

4.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沟通渠道少

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策略管理上的沟通困难,正是因为人资部门仍然使用传统面对面沟通的方法。其实追究现代人排斥面对面沟通的原因,正是由于网络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沟通方式进行沟通,养成了不同人的不同沟通习惯。人们习惯了生活中的沟通方式,反而不习惯了在中小企业与人力资源的面对面沟通。其实利用网络进行沟通,往往减轻了个人的情绪化,有利于双方更理性地进行沟通。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由于受到中小企业网络化发展缓慢的限制,与员工沟通的渠道仍然比较少,不能满足员工的新需要。由此看来,想要消除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沟通困难,还需要从沟通渠道上找原因。

5.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的绩效管理不透明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在绩效管理方面之所以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正是由于绩效管理没有透明化,员工对自己的绩效情况都无法方便地查询,也就无从进行参考改进。而中小企业由于没有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人力资源也没有办法向员工单独公开自己的绩效情况,这就导致了员工对自己的绩效考核成绩并不信服。绩效直接影响员工的受益,所以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是员工为企业努力奉献自身力量的保障。所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在绩效管理方面的不透明导致了企业绩效管理的形式化。

三、网络时代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对策

1.建设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

要使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适应当前的网络化管理环境,处理更多的管理内容,就需要建设中小企业网络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然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网络化建设需要从改变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者的观念、完善企业的网络设备、提高人力资源的人员专业素质等多个方面来进行。

(1)网络时代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者的观念转变

中小企业建设网络化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离不开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者观念的转变。首先,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者要树立起全新的网络观念,明确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站在网络的角度,拥有将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考核等多方面进行网络化开发和管理的观念。其次,管理者需要重视企业的网络设备是否能满足企业的人力资源网络化管理的需求,有投入资金进行企业网络化建设的觉悟。最后,管理者还要有培训人力资源员工的观念,来确保人力资源的员工具有网络化管理的技术和专业素质,以便完成人力资源的网络化管理工作。只有确保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者的观念转变,才能确保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的网络化建设的完成。

(2)完善企业的网络设备

电脑是企业实行人力资源网络化管理的基础设备。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工作也越来越离不开电脑的使用,但是还达不到人手一台电脑的配备。想要进行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保证使用电脑的数量。再者,电脑及网络的软硬件管理也是影响企业网络使用的关键因素。只有完善企业的网络设备,才能在企业里全面开展网络化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3)提高人力资源员工专业素质

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往往习惯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既不懂如何使用网络进行人事管理,也不了解新增加的人事管理内容,根本不具备人力资源网络化管理的专业素质。所以,对人力资源员工要进行网络技术的培训,同时增加他们在管理上的认识,使得他们可以对新的人事工作内容通过网络进行处理。使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拥有使用网络化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基本专业素质,既可以提升员工自身的工作效率,也可以保证网络化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的建设。

2.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展开企业的网络招聘

中小企业想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具有与其他企业进行人才竞争的能力,不仅仅要靠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需要中小企业网络招聘上的完善。首先,需要一个实施网络招聘的平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建设自己公司的网站,设立自己的招聘网页。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完整地体现企业发展的情况,利用中小企业的自身文化进行人才的吸引。在中小企业的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与多个招聘网站的合作,进行企业招聘信息的宣传。其次,中小企业需要完善自己网络招聘的内容,清晰地罗列出自己需要的人才类型,减少不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到企业面试,从而节省人力资源的成本。再者,人力资源需要完善公司的基本信息和展示公司的发展优势,从而为公司吸引更多的人才。总之,只有完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在网络招聘方面的管理,才能帮助企业招揽更多的优秀人才。

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建立员工的网络化培训

网络化的员工培训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员工培训方面的困难。一方面网络化培训不受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可以方便员工随时随地的进行培训,有利于员工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增加员工对公司培训的满意度和配合度。员工自愿的进行培训,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完成培训的目标。另一方面,网络培训只需要人力资源进行培训教材的网络化制作和管理,大大降低了培训的成本,更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因此,网络化的培训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培养人才,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最好选择。

4.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增加与员工沟通的网络渠道

中小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的网络化建设后,就可以通过网络开展与员工的沟通。一方面在传达公司消息时,人力资源可以保证上下级消息的完整传达,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可以同时将一个消息传达给多个员工,保证了消息的及时性。再者,下级员工在向上级反映问题时,可以避免见面的尴尬,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可以使人力资源更好地解决员工的需求,使得员工更好地为公司工作。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企业与员工建立和谐的关系,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也为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带来了帮助。

5.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完善公司的绩效管理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公司绩效管理的完善。一方面绩效管理的网络化可以实现绩效考核的透明,利用绩效考核软件可以向员工开放自己的绩效考核情况,员工可以随时进行绩效考核的查询,并且只有员工的上级和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管理人可以看到全部员工的绩效考核情况,这个系统也可以保证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情况的保密。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绩效考核对员工才能起到激励作用,帮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对绩效考核的网络化管理更加公平,可以避免考核者的主观臆断。绩效考核项目的明确,也可以大大提高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效率。所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实行网络化的绩效考核,可以充分完善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绩效考核的管理。

四、结论

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给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各个层面寻找问题的形成原因。研究和制定相应的对策,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万丽.E时代南通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03(01):101-103.

[2]周冬冬.武汉市文化传媒类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

[3]刘娅.网络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读与写杂志,2011,10(08):77-104.

战略管理的难点范文4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

一、战略管理会计基本理论

(一)战略管理会计产生的现实条件

现代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历史上,管理会计之所以取代成本会计,是因为成本会计的理论对经营决策缺乏相关性,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竞争压力的增强,现代管理会计已难以提供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则从更高的起点重新界定了管理会计的内涵,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寻找方向、把握契机,使战略管理登上历史舞台。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源于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及企业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战略管理会计着眼于长远目标、注重整体性和全局利益。当企业间的竞争已上升到高层次的全局性战略竞争时,抢占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生存空间、追求长远的利益目标已成为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战略管理会计适应形势的要求,从多种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以最终利益目标作为企业战略成败的标准。战略管理会计放眼长期经济利益,以企业管理的整体目标为最高目标,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长期、持续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提供内外部综合信息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可包括:通过统计的、会计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涉及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数据和资料;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效的内外部信息以帮助企业做好战略决策工作。

(四)战略管理会计假设

战略管理会计假设分为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会计计量假设。会计分期和会计计量假设有其特殊性。在会计分期上,战略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不能将一个企业的全部经营期间人为地划分为一段段相等的较短期间。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获得长期的、持续的经济效益增长,战略管理会计分期的年限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5年或10年规划,这5年或10年的年限就可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会计期间。在会计计量上,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不能单纯地利用货币形式进行计量,还必须广泛使用实物量、相对量和其它计量形式,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效果进行记录和计算。

(五)战略管理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会计活动的科学规范,是对会计实践普遍规律的归纳和总结,也是会计工作的一般性指导规范或基本指导思想。相应地,在战略管理会计领域也应制定原则来规范和指导战略管理会计工作,战略管理会计原则应包括真实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性原则、横向协调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二、战略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不足

战略管理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多为政府部门及外资企业所使用。进入90年代后,国内企业才涉及运用战略管理,但大多数为一些经营规模较大、经营意识较先进的优秀企业,如长虹、海尔等。绝大多数国内企业的战略意识仍然是比较薄弱的,更不用说学习和掌握战略管理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了。经营目光的短浅、狭隘的经营意识也是导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的一个原因,资源的重复配置、资源的浪费在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比比皆是。在缺乏战略意识、战略思维的企业里开展战略管理会计,显然是比较困难的。

(二)缺乏战略管理会计的内部环境

目前,企业会计工作的重点仍在财务会计上。尽管传统的会计体系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但是在国内企业的会计工作中,仍然是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无论在会计机构的设置还是会计人员的聘用上,大多数企业仍是把会计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主要投向财务会计工作,而将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附属品。这种现状导致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缺乏实践的内部环境,人员得不到实践锻炼,战略管理会计很难开展。

(三)缺乏战略管理会计人才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企业对战略管理会计还没什么认识,缺乏超前意识,也就无法开展广泛的研究。开展战略管理会计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除会计学外,还要涉及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及企业文化等,这就对会计人员或其它要从事战略管理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依目前我国会计人员及其它管理人员的素质来看,还不能适应战略管理会计的要求,其素质还有待提高。

三、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设想

(一)树立战略管理会计观念

要建立战略管理会计,许多传统的会计观念必将受到挑战和冲击,一些传统的会计概念、原则、方法都要从新的角度加以认识。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分支,无论是其理论基础,还是其对象、内容和方法都与传统会计大相径庭。因此,研究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摆脱传统会计的旧框框,用全新的观点来看待新生事物。在建立战略管理会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力宣传战略管理会计的先进性、优越性,强调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这对明确它在会计的发展、企业行为的调整、会计的转轨变型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还必须在企业界广泛开展战略管理的学习和讨论,使企业经营者树立起战略管理意识。

(二)创设战略管理会计环境

要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理论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实践。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框架,而在实务中,在某些领域已涉及到了战略管理会计,这种理论研究滞后的状况将影响到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要改善这方面的工作,可以成立一些专门机构来负责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比如,可设想成立“战略管理会计专门委员会”,吸收会计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和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参加,对一些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逐步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

(三)培养战略管理会计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更加强调知识对其保持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并日益重视信息的价值,这在实务中表现为企业对软件(人、技术)和硬件(信息工具、网络)的管理和运用的不断加强。应培养战略管理会计人才,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变迁、管理思想的发展和管理方法的变革。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以外部性和长期性为核心特征的管理会计形式,是管理会计的发展,是在企业生存环境日益不确定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展望未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战略管理会计必将有长足的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理念将渗透到整个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信息,使企业获得持久的战略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战略管理的难点范文5

关键词:建筑企业;企业经营;信息化建设

引言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起着支柱性作用。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经营管理作为管理过程中的中枢环节,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新形势下建筑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研究新形势下的建筑企业经营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如何提高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一、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观念创新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观念创新,主要可以从实施企业的战略管理、加快企业市场化进程、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实施企业的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设计、选择、控制和实施规划长期的使命和目标,实施战略管理成为企业的客观需要。战略管理涉及企业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是必要的、十分紧迫的。新形势下的建筑企业要推进经营管理的观念创新,必须通过对企业战略的设计、选择、控制和实施来完成企业的战略管理。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分析企业面临的市场态势,正确评估企业的现实状况,时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策略,强化战略管理意识,提升建筑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

(二)加快企业市场化进程

当前建筑企业的制度创新力弱,资本市场化水平低,其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尚低,严重制约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新形势下,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要按照新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调整建筑企业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建立健全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劳务调配市场,加快技术进步,推进企业重组,扩大对外开放,牢固树立市场竞争是解决建筑企业责权分离、职能错位、效益不佳等问题的观念,进一步加快市场化进程,规范市场准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以实现建筑企业的最佳效益。

(三)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有效途径。在建筑企业中,加大各管理层的计算机配备与计算机网络建设投入,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使建筑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快,覆盖面大的优势,实现信息有效的流通和资源共享,可以提高企业的决策管理水平、指挥和执行、业务管理的效率。对建筑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可以逐步实现企业内外的电子商务活动,根据建筑企业的发展要求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建成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的有效沟通,实现企业内部各层次、部门间的业务信息连通,进而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的目的。

二、建筑企业经营及其影响要素

建筑企业经营就是将企业内部的经营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源、资本、质量等)与外部的经营环境相结合,并通过管理、生产和服务等活动,实现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建筑企业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以符合设计和满足用户要求为根本,从而达到或超过预定目标期望值的目的。而影响建筑经营的要素主要有企业内部的体制结构和外部市场环境,建筑经营投入的施工技术、人力等,以及产出建筑物的质量和获得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等三大类因素。因此,可以从这些经营要素的管理入手,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夯实质量要素的经营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必须时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夯实建筑企业的质量要素的经营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抓好培训教育、建立创新体系、应用现代技术,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以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

(一) 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

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好的管理组织将会极大的提高对企业经济的管理,节约各种行政支出,并能有效地对各个经济要素进行监督,最终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领导体制,是一个十分复杂又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一方面它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想联系,要与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规模相适应;另一方面又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与企业形式的制约。企业组织管理则体现了为实现企业共同的任务和目标,而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有效的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并能够正确地处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抓好培训教育

在新形势下,做好建筑企业员工培训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不仅仅是管理过程中的一项工作,更是企业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在建筑企业中,有计划、分类别、按层次对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建筑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通过优化职工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使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相协调,有助于加快建筑企业的发展。

(三)建立创新体系

新形势下的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应坚持以重难点工程建设项目和新产品开发为中心,推进企业创新,构建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建筑企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原动力。在建筑企业中,应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创新建筑企业相关资源和能力的组合,以降低工程成本和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技术优势为目标,加大科技的投入,便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建筑企业高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建筑企业发展后劲。

(四)加强建筑企业质量要素的经营管理

建立全面的质量要素管理体系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要求运用多方法对全员、全过程、全企业进行经济质量管理。要实现全员的经济质量管理,必须做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工作,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包括各级部门和人员在内的质量责任制制度,已明确其职责与任务范围;有必要经常性的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以及主人公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到质量经济管理中去。要做好全过程的经济质量管理,必须坚持“为用户服务”和“预防为主”的思想,从市场调研、建筑设计、建筑施工,以及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经济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经济管理则是要求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都必须自觉履行各自的质量职能,并相互监督,使得全企业都处在质量经济管理之中。

(五)应用现代技术

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建筑企业中,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出发,引入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积极开发建筑企业应用新技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攻克建筑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问题,努力实现新技术的转化,增加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科技含量,可以创造建筑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结

总之,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管理,新形势的建筑企业经营与管理对建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建立与完善经营管理职能,不断改进经营管理理念、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夯实质量要素的经营管理。新形势下的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只有不断加强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探索,才能提高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君.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6).

战略管理的难点范文6

目标

企业每年召开战略会议,检讨使命,愿景,目标,有如给在海上航行的船舶核校方向,避免航线偏离终极目标。目标是方向的具体化,它有以下作用:

一、有方向,就有信心,就有底气,就能不东张西望,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有方向,才能抵制诱惑,克服近视,拒绝急功近利,追求并赢得长远的发展;

二、目标可以将有相同志向的人凝聚成一支力量。崇高的目标可以吸引志向高远的人,可以激励勇士,焕发出一往无前的精神;

三、目标决定战略。企业有时在战略问题上举棋不定,不是可供选择的战略太多,而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要去什么地方,要达到什么目标。麦当劳的目标非常明确,即给上班族做快餐,于是选择了它格式化、标准化、快速、卫生的经营模式,这就是它的基本战略。

四、方向和目标统领企业的一切计划和活动。企业的资源,如资金、人力、时间,是有限的。企业的方向决定了资源的配置,使其产生最大的效应。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2005年的一次电视采访中说,他现在的销售额是十二万辆,设定的目标是十年增长10倍,销售额达到120万辆,这时候,其它一切问题都是次要的,一切服从这个总目标。

企业的目标有两类:战略性目标和经营性目标。前者是企业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后者是日常管理的指挥棒和检验标准。确立怎样的目标,就可能获得怎样的成就。

企业的目标应该有以下这些特点:

1.目标必须崇高,应该可以成为组织全体成员一致的追求,产生激励作用;

2.设定应该设定的目标,而不是资源和能力允许的目标。先确定自己的愿景是什么,应该做什么才能实现愿景,然后才去调动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发展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能力。不要因为资源的短缺局限了自己的眼光和志向;

3.目标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实现的可能。从操作的层面看,这是制订目标最困难的地方。目标订得低,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等于没有目标,没有激励作用。如果订得太高,超出现实可能的范围, 同样没有意义,人们会认为领导者浮躁,也不产生激励作用。

确定目标是最高管理层的第一要务;实现目标是管理行为的全部意义所在。领导行为的正当性、感召的力量、跟从者的规模取决于目标的正确和被认同。

公司的目标要通过宣传、解释变为大家的共同目标,才能凝聚众人的心气,集中全体的力量。如果人们感到自己是一个伟大目标的一部分,他们会心甘情愿贡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战略

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在不同层次上,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均有各自的战略。

企业战略,在总公司或集团公司层面,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策略:即定位(高、中、低端),细分(特定客户群),焦点(份额、销售额、客户忠诚度),优势(技术、成本、品牌、服务)等;

2、业务策略:即产品结构、服务组合,供应链策略,战略联盟,合作伙伴等

3、发展战略:例如兼并、合并、上市、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等

4、竞争策略:例如销售战略,价格战略,区域战略,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品牌战略等职能部门的战略,指的是各职能部门的的计划,例如人力资源战略(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供应链策略(自制,外包,或外购等),融资策略(产权融资,债权融资,租赁融资等),销售策略(或分销,加盟或连锁,降价促销,搭配销售,商品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