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战略管理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战略管理的概念

战略管理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竞争战略战略管理竞争情报

strategicmanagementofenterprisesandcompetitiveintelligence

abstract:strategicmanagementisderivedfrommarketcompetition,petitiveintelligenceisoneofthemostimportantcompetitiontool,isfoundationofstrategicmanagement.basedontheconceptsandtraitsofstrategyandtactic,discussestheproblemsdealingwiththestrategicmanagementandcompetitiveintelligenceindetail.

keywords:competitivestrategystrategicmanagementcompetitiveintelligence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和制定关系着企业参与市场较量的成败,所以,关于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的现代管理模式——战略管理受到现代企业的关注。竞争战略的选择和制定是竞争情报研究的核心问题,竞争情报的研究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因此,企业竞争情报及研究就是以战略管理为目的的关于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活动。

1企业竞争战略和竞争战术及其特点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来源于军事术语的战略一词逐渐用于经济领域。70年代,以哈佛商学院为渊源的一股战略研究热潮风行美国,80年代,michaele.porter等学者的开拓性工作不仅推进了战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而且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迄今,战略及战略管理在理论界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厚,在实践界的认同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受到企业界的热烈反映。

在军事上,战争的胜利既有赖于战略又有赖于战术,良好的战略和高超的战术都是必要条件,仅有其中之一是不行的。在商业经济活动中,战略和战术同样是互不可缺的。但战略与战术是有区别的,为了更好地理解竞争战略情报研究的具体内容,我们将首先讨论两者的概念、区别和特点。

1.1竞争战略和竞争战术的概念和区别

在经济界关于战略和战术的概念有多种提法,如战略表示重要决策,战术表示次要决策;战略是长期的,战术是短期的。这些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两者的区别,但在实际操作上难于鉴别,因此,我们采用将军事上的概念移植到商业中的作法来界定竞争战略和竞争战术的概念。在军事上竞争战略是关于战役的地点、时间和条件的决策,而竞争战术是在战役过程中有关兵力的分组、行动的决策;或者说竞争战略指明的是在哪里(where)与敌人作战(竞争),竞争战术指明如何(how)去实施。那么,用在经济活动中,竞争战略就是关于企业在何处的选择,包括地域、产业和部门的选择的决策;竞争战术就是关于企业战略实施如何具体执行的决策,包括有关职能部门的各种事情:管理、科研、生产、营销、会计等等。例如:tcl欲进入新的产业——it产业的决策就是竞争战略决策。而进入后,在广告宣传上,是通过电视还是通过报纸进行产品推销的决策就是竞争战术决策。

竞争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如何凭借实力进入某地、某产业和某个部门并在其中确定自己的竞争目标与方针,以指导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竞争战术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如何在战略性竞争策略指引下,制定出能够捕获市场机会的能够发挥其竞争优势的一系列措施与计划,最终赢得竞争市场。

1.2竞争战略和竞争战术的特点

竞争战略的特点是:战略不仅受环境力量和资源可得性影响而且受战略的决策者价值观和期望的影响,作为企业的关键管理资源要素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并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战术的选择或制定。

竞争战术的特点是:战术可以是灵活而多样的,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通过战术的创新,不仅可以很好地使企业的竞争目标得以实现,而且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作为企业的动态管理资源要素,连接着企业的竞争目标与竞争市场,影响着战略实施的结果,而且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2战略管理

2.1战略管理的含义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复杂多变和竞争战略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的深入,出现了战略管理的概念,7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大公司着手重视战略管理,学术界也积极探索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战略管理的提出和运用,不仅使战略研究更加科学、全面、系统,而且标志着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对于来讲,战略管理则是研究企业高层管理者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效地制定、实施和评价企业竞争战略和战术,以使企业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会和避开外部威胁,达到企业竞争目标的动态过程。

2.2战略管理的阶段

战略管理过程(strategicmanagementprocess)包括三个阶段:战略制定、战术运用(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

战略制定——包括确定企业任务,分析企业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和企业内部优势与弱点,建立长期目标,制定可供选择的战略,以及选择特定的实施战略。战略制定过程所要决定的主要问题有:企业进入何种新产业?放弃何种产业?如何配置资源?是否进入新的地域?是否扩大市场范围?是否扩大经营或进行多元经营?是否进行合并或建立合资公司?如何防止被敌意接管?由于没有任何企业拥有无限的资源,战略制定者必须确定在可选择的战略中,哪一种能够使公司获得最大收益。战略决策将使公司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与特定的产品、市场、资源和技术相联系。

战术运用(战略实施)——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公司树立年度目标、制定政策、激励雇员和配置资源,各个职能部门制定具体的战术,以便使制定的战略得以贯彻执行,也就是战略实施阶段。战术运用活动包括培育支持战略实施的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制定预算,建立和使用信息系统,制定各种行动。方案和具体计划措施。战术运用往往被称做是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实施意味着动员雇员和管理者将已制定的战略付诸行动。已经制定的战略无论多么好,但如未能实施,便不会有任何实际作用。战术运用活动受企业中的所有雇员及管理者的素质和行为的直接影响,往往被看作是战略管理过程中难度最大的阶段,因此,在该阶段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关键环节。为激励整个公司的管理者和雇员以自豪感和热情为实现已明确的目标而努力工作,要求每个分公司或部门在战术运用阶段都必须回答诸如这样的问题:“为实施企业战略中属于我们责任的部分,我们必须做什么?”以及“我们能将工作做得多好?”

战略评价——这是战略管理的最后阶段。由于外部及内部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有战略都将面临不断地调整与修改,所以管理者需要及时地了解哪一特定的战略管理阶段出了问题,而战略评价便是获得这一信息的主要方法。战略评价活动包括:重新审视外部与内部因素;度量业绩;采取纠正措施。战略评价是必要的,因为今天的成功并不保证明天的成功,成功总是和新的、不同的问题并存,自满的公司必然失败。

3战略管理与竞争情报

战略管理属企业高层管理活动,其核心是战略决策。战略决策必须根据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在对企业的内部优势和薄弱环节、外部威胁和市场机会进行系统化分析基础上制定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竞争情报。竞争情报一般指搜集、处理、分析和利用反映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各要素和事件的状态、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数据或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向企业的管理人员描绘出一个全面的、动态的竞争环境的图景,以使企业充分地准确地估计自身的竞争能力、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外部环境所蕴藏的各种机会和威胁,从而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竞争战略,创建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这一意义上说,竞争情报是战略管理的基础,无论是战略的制定,还是战略的实施和评价,都需要对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战略进行基于信息的搜集、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3.1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的目的是能够提供所需的信息和信息加工能力,使企业能够执行其所期望的在市场中取胜的战略。选择和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是竞争情报研究的最关键环节,是在竞争环境及竞争对手的情服研究基础上开展的,关系着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图1是竞争情报的过程和竞争战略管理的关系。

3.2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的主要问题

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是体现信息活动价值和效用的重要环节,是体现竞争情报“智力性”、“谋略性”的主要过程。竞争战略管理情报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的问题有:

(1)在特定的环境及竞争对手分析的情况下,企业能否进入新的或改变原有的地域、行业和部门?进入的标准有哪些?

(2)在企业现有的资源实力的基础上,企业在战略改变过程中如何定位?

(3)在战略制定过程中有哪些战略可以选择?

(4)在可选择的战略中企业能够和最期盼实施的战略是什么?

(5)在竞争策略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监测的环境及竞争对手的因素有哪些?

战略管理的概念范文2

在阐述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问题;改进

改革开放后,我国非政府组织(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开始 “复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战略管理作为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在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中得到极大重视。

1 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概述

“战略”一词最早用于军事学,指“在战争中使用的取胜的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战略的内涵随之丰富,即通常是筹划和指导全局性的高层次的重大问题。而战略管理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早应用于工商管理领域。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至今,学派林立,关于战略管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战略管理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确立和调整组织长期目标,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一系列决策活动。由此可见,战略管理不是简单的战略和管理相加。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一项有效的战略管理必须具备五项关键点:独特的价值取向、为客户精心设计的价值链、清晰的取舍、互动性、持久性。

国内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尚处在概念分析、案例研究和引进理论的阶段,因此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战略管理,不同学者认识的角度也不相同。美国学者波兹曼(Bozeman)和史陶斯曼(Straussman)认为,各种非营利组织必须进行战略管理,才能解决非营利组织中所发生的问题,提高非营利组织的效率。我国学者王名认为,非政府组织本身的使命决定了组织的业务相对稳定,而且非政府组织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回报董事,而是满足公共利益,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受到非营利性特征的约束,因此用战略管理的策略来推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显得格外重要。美国莱斯特M萨拉蒙教授认为非政府组织具有组织性、私有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等特征。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借鉴了不少企业战略管理的理念,然而,其自身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企业之处,这表现在:第一,非政府组织更重视组织使命与价值观,强调如何实现使命。使命在战略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由于非政府组织要面对更多的群体:受益者、捐赠者、志愿者、成员等,因此它的战略规划制定需要更高的参与度,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复杂。

2 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非政府组织自身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战略管理的具体需求也大相径庭,所以我国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中的问题表现形式也呈现多样化。从客观上讲,我国大部分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仅仅处于战略管理概念的引入阶段。以往对战略管理中的问题的分析大多是以发散的思路围绕着具体现象而展开的。

2.1 战略意识不强

一方面战略管理多用于企业管理中,另一方面受自身发展、所处行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非政府组织尤其是中小型的非政府组织对于战略管理缺乏认识,甚至一些非政府组织管理者不知道什么是战略管理,更别说运用了。笔者在湖南湘西调查,当问及战略管理时,部分非政府组织工作者知道战略管理,但认为战略管理是“大空话,没有具体的工作来的实在。”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另一种认识——不承认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他们专注于一般性常规事务沉迷于做一个“忙人”,而无暇顾及组织战略。这就造成管理者和普通工作人员都专注于处理日常事务,组织经营完全处于无战略状态的局面。

非政府组织缺乏使命感,从而也导致其战略意识不强。一些非政府组织之所以成立,不是为了实现组织的使命,而是出于其他的动机与目的,甚至打着非营利的旗号,为个人牟取私利。一个典型的表现是,有的非政府组织由于使命不清晰,只看哪个领域钱多,就做哪个,或者哪个领域时髦,就做哪块,结果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这个组织是做什么的,组织为什么要存在。更谈不上组织的战略规划与发展了。

2.2 组织结构滞后

非政府组织战略实施的主体是整个部门,这就要求战略管理者建立适应所选战略的组织结构,保证战略的有效实施。然而,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中存在诸多弊病,如专业人员缺乏、组织构架不合理、管理层级繁多等,无不影响着组织效率的提高。理论上,理事会应在非政府组织战略实施上发挥作用,但事实上我国多数非政府组织没有理事会,即使少数组织有,也是由行政管理机关任命,或由出资人一人承担。理事会对组织的影响力比较薄弱,没有发挥理事会应有的决策与监督功能。

从组织人员构成来看,许多非政府组织几乎没有固定的人才渠道,定员和编制极为有限,主要依靠志愿者开展活动。据2005年调查显示,非政府组织活动中,由政府或单位组织的志愿行为约占60%-70%。志愿者流动性大,这与战略管理的长期性产生矛盾,既影响决策者制定战略管理规划,也影响战略管理实施的持续性和连贯性。

2.3 战略实施刚性

战略管理是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但是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着,这就要求非政府组织的战略管理能够适时调整。但是一些非政府组织在战略规划之处就把它设计的过于抽象,以为把计划做得越大越有效,并不从自身所在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出发,盲目照搬套用,互相模仿流于形式,对在任何人类组织中起作用的社会——政治的动态现象缺乏考虑。正式的战略计划过程过于呆板,因此面对要求快速反应、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显得过于迟钝,很难把握各种有利于组织发展的机会。

2.4 评估机制缺失

一旦战略规划得以实施,组织就必须进行监督和评估。一些非政府组织虽然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战略、计划、目标等,但缺乏系统的实施战略的保障机制,缺乏有效的实施机制和纠偏机制,对自己制定的发展战略束之高阁。不少非政府组织习惯到年末,甚至是只有到发生重大问题时,才考虑进行战略评价。事实上战略评估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应该贯穿整个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而非发挥“亡羊补牢”的作用。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采取的评估目标大多比较宽泛、评估方法定性多于定量,或者单纯地关注财务指标而忽视质量指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 对非政府战略管理的建议

虽然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采用战略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非政府组织不能实现战略管理,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笔者以战略管理的过程为主线,提出相关建议。

3.1 战略规划

3.1.1 树立组织愿景

对非政府组织而言,组织愿景是组织发展的指向灯。相对于组织目标的多样性,组织愿景更能从宏观上表达非政府组织的意愿。在此基础上,组织管理者才会增强战略管理意识,建立战略管理思维,用战略管理思维方法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和挑战。正如布莱森所言,“任何战略规划过程只有在它能帮助关键的决策者以战略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行动时才有价值。战略本身不是目的,而仅仅是一组可帮助领导者制定重要决策,并采取重要行动的概念。”

3.1.2 进行全面的环境分析

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对组织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有充分的认识。由于非政府组织的独特地位和特殊发展阶段,它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目前管理界常用的环境分析工具是SWOT分析法(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tiesand Threats)。非政府组织可以借鉴这一方法,通过了解本组织的优势和弱点,抓住组织外部的机会,规避组织外部的威胁。如要了解即将出台的法规和国家的宏观政策对组织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组织内部沟通是否顺畅等。总之,战略规划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综合一个组织的内外因素,同时配合重大的宏观趋势。

3.2 战略实施

3.2.1 构建相应的组织框架

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完善的组织框架。组织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策的制定,对战略实施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决定资源的配置。具体而言,构建相应的组织框架应依据组织自身发展状况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组织结构富有弹性。战略管理随环境的变化而需不断调整,这就要求组织的未来结构模式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并尽可能设计一些应变方案。第二,合理安排职位。职位的确立应当根据工作任务的数量和任务来确定,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做到权责利有机结合。第三,完善理事会制度。理事会是非政府组织的最高权利机构,主要职能有决定组织宗旨和目标、预算和财务监督、筹款、人事管理等,只有完善理事会制度才能引导非政府组织不断发展完善。

3.2.2 建立弹性实施机制

制定战略管理计划后,如果在实施中只是静态地、机械地执行计划,可能导致巨大的错误和损失。依据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非政府组织可以引入滚动计划法,依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结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非政府组织也可引入诸如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法、组合网络法等网络技术。

3.3 战略控制

要克服非政府组织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不注重反馈和评估的做法,建立起符合组织特点的战略控制体系,确保战略计划沿着预定的目标前进。首先,要建立监控的标准,选择控制对象和控制重点。究竟成员态度、公共责任等一系列因素哪些是应该关注的重点。如何对资源配置才能达到最大效率?如何是组织活动最大程度符合战略实施?然后针对不同问题确立不同的标准化方法,包括定量法和定性法。其次,纠正偏差。在依据客观的标准对工作进行衡量后,对实际工作中战略的执行情况与监控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执行中的偏差。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

战略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过程。无论是组织的远景规划、具体战略,还是战略实施,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都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其本身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

参考文献

[1]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李菲漓.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6).

战略管理的概念范文3

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概述

对于财务战略管理的概念以及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把握,有助于企业在财务战略管理方面采取正确的路径。

1.财务战略管理概念。财务战略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对企业财务战略制定、执行、评价等内容进行的全局性以及长远性的一个谋划。从这一定义可知,财务战略管理本身属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因此财务战略管理一方面要考虑企业战略管理的总体要求,另外一方面还要考虑财务管理活动基本规律。

2.财务战略管理内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内容比较丰富,从财务战略管理流程来看,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包括环境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评价等,从具体工作来看,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包括投资战略、筹资战略、利润分配战略以及财务结构战略等。

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环境分析

财务战略管理环境分析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基础,本文从企业内外环境以及发展阶段三个方面进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环境的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外部环境分析涉及到宏观环境分析以及行业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主要涉及到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四个方面,从行业环境来看,企业的竞争对手、供应商以及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对手以及替代品等等。宏观环境的分析重点是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与企业经营联系最为紧密,行业环境分析的重点竞争对手,企业要根据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来进行财务战略管理。

2.内部环境分析。从企业的内部环境来看,主要考察的是企业产品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市场营销水平、企业规范管理、成本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与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息息相关,只有立足于企业内部环境,才能确保财务战略管理的恰当,如果企业内部环境良好,处于一个积极扩张的环境中,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强就可以实施激进的财务战略,反之则不。

3.成长阶段分析。美国学者葛瑞纳将生命周期引入到企业管理领域,认为企业从成立到成熟在到灭亡类似于有机体的生命历程,在企业创立、发展、成熟、衰退阶段,企业财务管理重心与内容是不尽相同的,对于企业来说明确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将企业的发展阶段作为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考量之一,这样可以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与企业发展阶段的匹配。

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具体路径

在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环境有一个基本分析以及把握前提下,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具体路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确定。明确财务战略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前提基础,只有明确了目标,财务战略管理后续工作才能逐步展开,毕竟战略目标统领引导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的确定首先是要对于企业发展战略有一个整体把握,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来进行财务战略目标的制定。然后就是财务管理战略总体目标的制定,一般来说财务战略管理整体目标有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及现金流量最大化等几种,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来进行目标的选择以及确定。最后就是财务战略管理各项具体工作目标的制定,围绕总体目标进行具体目标的分解,从具体的财务管理内容方面,包括筹资战略目标、投资战略目标、利润分红战略目标等。

2.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计划。在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确定以后,企业就要根据目标来制定财务战略管理计划,计划要具有可操作性,企业财务战略计划不能够停留在大而上的阶段,而是要更加具体,能够有效的被执行。在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计划的具体内容方面,就是要在不同的阶段,制定财务战略管理的具体目标,举例而言,在筹资战略目标方面,每一个阶段完成多少筹资额,具体筹资方式是什么,筹资资金成本控制在多少等等,只有对这些内容全部的明晰化,才能够更好的去执行计划。

战略管理的概念范文4

由于战略管理主要研究和解决的是企业长远性、全局性、动态性等企业可持续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理论和操作性,因此企业战略管理有别于市场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偏重于职能领域的管理特点,这使得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有别于其他管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企业战略管理具有高层性和抽象性

有不少学者和学生都认为企业战略管理属于企业家或高管团队的职责,而非中层管理者或一般员工的指责,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过多的讨论战略问题不助于企业绩效。这样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战略管理具有高层性,并不是说企业的其他员工和管理人员不能没有战略思维,只须执行;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中高层管理团队、一般员工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打造基于不同部门、不同管理团队之间有机结合提升企业的战略能力。战略管理的高层性指的是,企业高层或企业家在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基于整合价值和创造价值的视角制定企业的总战略,而不是全部的战略。中层管理者和一般员工要制定和执行相应的职能战略。企业战略管理同时也是一门抽象的课程,很多概念和理论都来自于国外,当然其中也有我国的战略思想。课程中的重要概念,如竞争优势、竞争战略、五力模型、竞争多态性、多元化、国际化等相关概念和理论,是相当抽象的。加上教科书中不少案例来自于国外,由于市场制度、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差距,国外的企业案例虽然能较好的解释书本理论,但是由于中国市场制度以及中国企业现阶段发展的特征,这对于大学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对国内外企业的了解和实务经历,要求学生短时间内结合理论与企业实际来深入理解企业战略管理过程和相关理论,是较难的,也是抽象的。

1.2企业战略管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很强

企业战略管理围绕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个核心,以企业内外部战略要素为起点,分别从企业的职能层、业务层、公司层三个层面进行企业的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以及战略变革。企业的三个层面和战略的三个过程,构成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知识体系,也是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框架体系。但这个分类需要之前对企业的职能管理理论有一定的理解和综合能力,才能更进一步理解这门课程知识的系统性。相对于传统教战略管理教科书的理论体系,现在比较盛行的教科书,如希尔、琼斯、周长辉编著的《战略管理》和希特、爱尔兰、霍斯基森编著的《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都逐步加入了战略领导力、组织结构与战略、公司治理、战略性创业等新知识,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强化了管理伦理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使得企业战略管理知识不断更新和完善,理论之间存在很强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如果学生对其中的理论理解不好,可能会对整体的战略管理理论的理解偏差。

1.3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都要求学生积极融入到团队讨论当中,并且根据任务要求做好相应的材料准备、小组讨论和发言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自己能够充分发挥,同时也要注重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学生在探讨战略管理案例过程中,学生将会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于其中,并不断提升自己和团队的自我学习、团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这些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普通高校本科阶段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同行交流,我们发现本科阶段企业战略管理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本科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因此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实际,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方案,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起来。然而,不少学校并没有明确《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过于陈旧,忽视了国际经济一体化、产业集聚发展和网络经济不断兴起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实践需要的战略人才需要具备战略思维、较强管理认知能力的前提,忽视了学生战略思维和管理认知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对理论应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整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水平。

2.2教学内容和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相脱节

从目前不少普通高校本科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设置时,过分强调教材内容和基础理论的讲授,忽视了教材内容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联系,例如竞争分析的五力模型和不断融合的产业发展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这都需要学生有直观的感觉才能有更深的理解;此外,真正走出学校、深入企业管理实践的课程教学很少,这一定程度上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割裂,不利于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毕业后的工作能力提升。

2.3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相对落后

普通高校受制于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观念和学校资源等条件,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教师主要还是采取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方法,多媒体教学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师生互动性不够,缺乏对学生战略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团队讨论等新型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得学生更多的依赖记忆来学习,而非通过有效的讨论、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来推动自我能力的提升;同时现在对课程考核方式更多的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团队合作方式完成战略相关问题的讨论和研究,转向以个人为主体、以记忆为主要方式的课程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团队合作等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2.4案例教学应用不够,切合中国实际的案例仍需开发

现有不少优秀教材的理论逻辑严谨,思路清晰,安排合理,但是不少教材里面的案例很多是来自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缺乏对我国企业的案例,特别是对本地区优秀企业和我国30多年来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研究。由于存在着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不少教材案例仅能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理解的程度,很难让学生根据他们对产业、企业发展的理解提出他们的创造性解决方案,使得学生将理论应用能力的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

3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和建议

结合本科阶段《企业战略管理》的课程特点、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教学质量。

3.1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要坚持要求学生掌握战略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战略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管理认知能力,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我们建议选择理论导向型课程体系为主的教材,如迈克尔•A•希特等著《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并配合实践导向型课程体系为主的教材,项保华著《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该门课程不能仅依靠一本教材,要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两本以及以上的教材。确定教学方式,理论讲授主要以三个层面、三个战略管理过程为基础框架进行战略理论的讲授,在基础上要充分引入企业案例,通过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发言,以期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讲授、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方式。在考核方面,加强学生平时课堂讨论、小组作业和案例研究的考核比重,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应试教育向能力提升转变。

3.2围绕课程重点,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本土案例研究

战略管理案例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大量的案例演练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领会和掌握战略分析方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但要做好案例的选择和开发,适当选择国外经典案例是我们现在大多数教师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逐渐增加中国企业的案例,特别是30多年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优秀企业,也要引入在这个过程中失败的企业,让学生从国内外企业、成功失败两面来思考战略问题,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纯理论分析化的战略案例讨论,引导学生从创新、战略创业、社会创业等角度思考这些案例可能给予的商业启示。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要加强本地化案例研究,选择本地区优秀企业进行深入的访谈和案例研究,形成国外经典案例、国内案例和本地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案例,使得学生既能够领略到国外企业战略管理的先进性,也学习到国内企业和身边企业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利用学校、学院和老师的社会关系,邀请企业家参与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特别是案例课程的讨论,通过学生与企业家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3.3与学生深入沟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战略管理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战略管理;创新

一、前言

近年来,不断变化的气候现象和问题都使得低碳问题成为了社会的焦点,如今的时代高能耗和高污染的已经是不符合时展要求的产物,人们寻求的是更加和谐的低碳生活。我国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力军,在全球都面临着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遇到了重重困境。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发展低碳的管理模式,要坚持战略管理创新,将低碳融入企业管理战略目标。

二、低碳的基本概念

(一)低碳的含义

低碳是指较低或者更低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就是说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的一种环境保护。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的人口和规模在逐渐的扩张中,人类生活的不节制也造成了各式各样的环境问题。全球的气候变暖成为了自然环境的突出问题,由此引起的各类极端自然现象频发,已经达到危害人类正常生活的高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低碳的概念运营而生,给解决全球人类的生存危机问题带来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低碳的核心价值内容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二)低碳济的基本内涵

从低碳的概念中可以衍生出来“碳足迹”、“碳主张”和“碳交易”等新的概念,所谓的低碳经济就是指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形态。其主要的特点就是通过实体经济的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途径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适应和减缓全球的气候变暖。总而言之,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1]。

三、低碳经济下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可行性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共识,我国的政府也随之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以便保证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众多的企业中也在从事着低碳经济的探索发展。我国企业经营整体战略还跟不上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必须进行战略管理的创新。

(一)政府大力支持低碳经济

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大力支持,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很多与其对应的政策。中央政府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等纲领性的文件。根据有效的数据统计可知,我国政府已经向联合国做出承诺,截止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百分之四十左右,情急能源的消耗量占总体消耗量的百分之十五。这些内容都给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指明了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企业低碳战略管理的实施,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低碳战略管理创新的环境。

(二)低碳技术体系的建立

政府在为企业战略管理创新指出方向和制定了政策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明确低碳技术定位和技术研发的帮助。相继成立了研究低碳技术的相关机构,与此同时,低碳技术研发的队伍也通过了培训、实践和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在低碳技术的发展中也在一定程度上的加强。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低碳技术的研发资金也得到了实质性的保障。现阶段,我国的低碳经济技术的研发已经形成了一体化的体系,企业不再是独自前行,国家的政策和体系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战略管理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低碳经济下的风险管理

低碳经济是新的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上也有着新的风险存在,所以在风险识别的这个方面,企业应通过风险列举和风险流程图识别风险,财务的风险部分可以在负债表、损益表和营业的报告书中分析。在低碳经济下风险预测,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估算和风险衡量,规避风险的方式有很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险种和采取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在风险处理的方面,企业都会有一系列的转让、出售等转移风险的方式方法。在经过长时间的风险管理的发展和实践后,不同的企业都会积累了大量的风险管理经验,在低碳经济所带来的风险管理中,积极创新管理方法,提高思想的认识,一些风险管理的措施都可以运用其中的。

四、低碳经济下企业战略管理的问题

(一)低碳经济意识不强烈

低碳经济有着很大的商业性的价值,是其发展的必然阶段,在全球的发展中处于良好上升的发展阶段,然而,在国内的发展进程并不是很顺利。许多企业仍然对低碳的战略管理如若无赌甚至强烈的抵制,更多的高层管理决策者,只看到了低碳经济的高风险和高投资,根本无视企业战略管理未来的发展前途,从而错过了低碳经济下企业战略管理的良好发展机遇。低碳经济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前景和发展市场还是十分广阔的,如果国内的企业能够尽早的看到这一点并且把握好这样的机会,那么一定能在市场经济中占得先机。

(二)低碳技术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有些还是过于的盲目,一心想要追求高端的低碳技术,将国外先进和发达的低碳技术作为对比和赶超的目标,这样的方法是不合理的,我国企业的低碳战略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将低碳技术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整体上,我国企业还是缺乏有组织有引导性的体系,并且没有对整个体系的实际操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逐步地脱离了企业的实际,与企业发展管理的战略背道而驰,为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的隐患。低碳经济技术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例如:沃尔玛要求大量的中国公司在内的供应商们接受其能耗的审计,两百多家的供应商要在年内达到百分之二十的节能目标,但是低碳新能源的技术是企业最大的瓶颈,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注重低成本、低排放的低碳技术的研发[2]。

(三)缺乏风险防范的意识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低碳经济也是一样的,低碳经济能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就会有一定的风险。在低碳经济下,企业就需要提供低碳化的产品与服务,然而这些产品在服务的过程中会存在诸多的不稳定性,这些都会危机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发展。例如,企业在对低碳技术进行研究时,前期是一定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技术的开发,人员的培训,如果技术研发失败,这些资金的投入就会发生损失。很多的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候,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生产上,无视低碳经济带来的风险,一旦出现问题时,企业将无法应对,不利于企业的战略管理发展。

五、低碳经济下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对策

尽管我国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大部分的企I依然没有从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角度给予低碳经济高度的重视,基于低碳经济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必须改变这样的现状,针对此情况必须将低碳经济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整体的体系中,从而更全面的进行战略的管理和创新。

(一)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发展战略的制定主要是观念上的转变,企业要正确审视时展的整体趋势,变换企业的发展方式,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促使企业向低能耗、无污染的低碳模式转化,尽可能地控制碳排放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可行性的低碳发展战略,从高层的领导者到员工,整个企业共同推行低碳经济的知识,共同促进低碳经济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发展低碳的经济是企业实现生产运营方式和产品服务市场战略的机遇,通过调整企业的资源管理和战略的投资,投资迅猛发展的低碳经济产业,可以使得企业分享到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果。在资本流动速度快,技术更新换代更快的时代下,我国的企业必须要抓准定位,坚持以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只有调研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努力细化市场上的客户资源,更加专业化地满足客户的特色化需求,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先关的技术咨询服务,这样在自身的收入来源的增加下,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3]。

(二)将低碳理念纳入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决定着企业的方向,其整体的目标是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所形成的,其中具体的内容包含企业的经营业务,发展方向、发展的规划和企业收益效益的标准等。把低碳经济融入到企业整体的目标体系中,就是要决定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从事低碳的业务,是基本的低碳技术的开发还是低碳技术提供的某种低碳产品和服务等。在选定好基本的业务后就需要确定未来发展的方向,明确和分析识别这些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发展规划,在整个的过程中都要十分的具体和细致,并随时根据企业发展的整个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企业把低碳环保的理念纳入到企业管理战略体系中,成为企业体现社会责任感、开展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这些鲜明的低碳环保理念都是推动企业管理战略创新的重要内容。

(三)确定低碳技术为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重点

从目前的低碳经济发展和整体的需求来看,只有掌握好低碳技术才能在低碳经济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对于低碳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未来,低碳技术就必然是企业未来竞争的焦点所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低碳技术的研发工作,把企业低碳技术的研发工作当作企业战略管理的重点工作来看待。换一种方式思考,企业要着眼于未来就一定要把企业低碳技术的研发工作摆在企业战略管理的重点上,掌握好低碳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准确定位低碳经济的时机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全面综合地审查企业的自身资源,创造性地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方式和方法,积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低碳化的经营。建立完善的战略管理体系,这方面的内容不仅是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还要协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在发展的初期,政府的方针政策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和正确的发展方向,企业在实施战略目标之前,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研发、资金、人员、生产、监督等,明确和规范的规章制度对后期的风险评估和应对体系有所保障。

(四)加强企业战略对低碳风险的监管

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改变,其中包括:企业经营的理念、企业的生产方式和企业客户的需求等,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等也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此外,企业还会面临市场需要的不稳定性、资源供应的限制、低碳技术研究失败、筹集资金困难和盈利低等风险。这些风险对企业的危害都是巨大的,任何不妥善的战略管理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后果。所以。企业必须高度地重视低碳风险,从企业管理战略的高度具体分析风险的来源,确定风险的驱使因素,努力完善这些方向的企业战略管理,进行系统的预测和识别风险,最好能够有效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做好风险的管理。

(五)培养低碳企业文化

俗话说,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管理,一流的企业卖文化,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一部分,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实名的宣言,更是通过引导,员工们一天天的努力,通过时间不断的积累起来的。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企业用规章制度和标准来规范,企业低碳文化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需要厚积而薄发。

(六)促进低碳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升级主要指的就是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升,低碳的产业结构升级必须依靠低碳产业技术,产业结构的改善则是产业的协调发展和发展结构的提升。低碳经济给我过企业经济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以西部的甘肃地区为例,高耗能的工业支柱型的经济结构与低效的能源利用率,这些都迫使甘肃地区的企业加快转变企业战略管理的模式和方向,在产业中要切实考虑到行业发展的低碳效益与节能减排的成本,积极采用最新的低碳科技成果,探索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低碳能源产业升级,实现企业产业低碳可持续性的发展。促进产业模式升级的措施一共有四点,其一是严格的市场准入,提高能源消耗、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其二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的强化投资监管、把握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协调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严格依法和依据规定供地用地。其三是积极地开展信息的,加强整个行业产能和产能利率的统一性监控,及时地向社会和产业政策导向和产业规模、社会需求等信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的自律。其四是推进行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组织行业开展重大的科技攻关,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难题[4]。

(七)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根据相关的数据可得出,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三年,而日本的企业的平均寿命在三十年,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在四十到五十年之间。在低碳经济下,企业的战略管理就必须增强自身的能力。一是要加强内部的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推行精细化的管理政策,降低企I生产的经营成本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二是增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从而使企业具备低碳的理念,实现和谐持续的发展。三是加强自主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的行为。要在获得政府低碳经济的支持下,推动企业的精致强大发展。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层层深入,各类企业一定会随着主流一拥而上,这时企业的管理者就应该思路明确,认识一致,步调统一。投资方也要围绕着高碳改造、低碳升级和无碳替代这三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更是要考虑企业发展的自身情况,结合实际。

(八)加强科研的人才队伍建设

低碳的经济下,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遵循科技发展和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不断完善政策条件,加强条件保证,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加强科研人才队伍的核心建设。在科研创新的各个角度和环节,都要以发现、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第一要务。科研人才队伍的建设还需要良好的社会风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需要全社会树立和维护,要培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科学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科研复合型人才。在这样的条件下,科技管理人才素质明显有所改善,实现科技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企业要培养和储备专业型的人才,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技术的支持,基于低碳经济下企业的战略管理创新更是要加强科研人才的队伍建设。

六、结论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是我国目前重要的生产模式,基于低碳经济下企业的战略管理创新更加是重要任务,企业的未来必定是以低碳的形式实现的。影响低碳经济的并不只有经济这一个因素,还有更多领域的科学研究融合与碰撞。我国的企业必须根据国家的低碳经济政策,紧密结合内外部的环境变化,积极进行战略管理的创新,实现低耗能的节能目标是每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相信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约束下,我国的企业一定能实现战略管理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红卫,祁钢.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文化月刊,2011(11X):80-81.

[2]蒋娟.低碳经济背景下造纸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以金光集团为例[D].苏州大学,2012.

战略管理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 战略管理会计 企业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战略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针对当时企业经营风险和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西方管理学家对其进行了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安索夫的资源配置战略理论,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以及安德鲁斯的目标战略理论。首先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联系起来的是英国管理学家Simmonds,他在1981年于《战略管理会计》一文中最先提出“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SMA)”这一概念,他将SMA定义为:“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有关的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由此来发展与控制企业战路的会计。”这一定义强调了管理会计应关注企业竞争者的信息,以便于公司评估其相对竞争地位。1988年Bromwich在《管理会计的定义与范围:从管理角度的认识》中提出战略管理会计应是管理会计的发展而不失是分支,着重提出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Bromwich和Bhimani与1989和1994年合作发表了《管理会计:发展还是变革》和《管理会计:发展的道路》两篇论文,进一步推动了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在其中他们将其定义为“提供并分析企业产品在市场和竞争者方面的成本以及成本结构的财务信息,并在一定时期内监督企业竞争对手的战略”。

从西方学者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可以看出,传统管理会计是对企业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具有“内部聚焦性”,而现代战略会计战略主要为企业长远战略规划服务,其重点在于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信息,更加侧重于“竞争优势聚焦性”。在此,笔者对战略管理会计定义如下:企业为寻求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用以分析研究企业内外部环境,管理企业内部运营,并为企业战略制定提供有效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会计系统。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

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应该与企业战略管理紧密结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制定战略管理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使命和宗旨的具体化和定量化,确定了企业发展的总体方向;竞争战略主要是安排企业在企业在既定市场上提供何种产品与服务;职能战略目标所要明确的是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应如何发挥作用以支撑企业的战略目标。协助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制定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首要任务。

2、建立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指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战略管理相关信息的软硬件体系。相比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战略管理会计信息提供的信息主要有以下特点:(1)重视外部信息的获取;(2)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并重;(3)注重可能会对企业战略相关的信息,如前瞻性信息;(4)强调相对指标的重要性。

3、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要关注企业在不同战略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如何让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过程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成本优势。成本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主要是指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相同的使用价值,或者以相似的成本提供超出对手的价值,进而产生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通过运用专业方法分析,企业可以更合理地构建和实施企业战略,从而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以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4、战略投融资管理。传统的投融资管理决策主要有两个缺点,一是部分成本收益因素无法量化,或者难以准确计量;二是未能充分考虑项目的风险以及其对企整体风险产生的影响。战略投资矩阵等新方法的使用,可以克服传统管理会计的不足。

5、战略业绩评估。业绩评估是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它既是连接战略目标与日常经营活动的桥梁,也是有关报酬激励机制的基础。实际操作中,战略评估一般分为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三个层次。事前评估,即战略分析评估,它是一种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评估,其目的是为了发现机遇;事中评估,即战略选择评估,它是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进行,是对战略执行情况与战略目标之间差异的获取与控制,是一种动态评估;事后评估,即战略绩效评估,它是在期末对战略目标完成情况的分析、评价。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

伴随着战略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方法也随之诞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其中比较典型方法有五力分析法,SWOT分析法,预警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平衡记分卡等。

1、五力分析法。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ichael E. Porter于1979年创立的用于行业分析和商业战略研究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在产业组织经济学基础上推导出决定行业竞争强度和市场吸引力的五种力量,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行业内竞争程度。该模型的优点是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2、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Weihrich提出。SWOT分析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识别,以寻找制定适合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以取得和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

3、预警分析法。预警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可能影响到企业竞争地位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因素,界定出一系列财务指标及相关因素的目标值、正常值和警戒值,并与竞争对手相同指标进行比较,以便管理者在风险来临前预先采取防御措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预警分析法可以分为外部预警分析和内部预警分析。外部预警分析主要分析行业状况、市场份额、竞争对手战略等。内部预警分析主要分析生产效率、员工流动性等。预警分析可以使企业迅速把握企业内外动向,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企业长期发展能力。

4、价值链分析法。Michael E. Porter于1985年提出价值链(Value Chain)的概念,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 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的实现价值,即“顾客价值”造成影响。一般价值链分析的步骤如下:(1)把整个价值链分解到“有价值的作业”中;(2)针对各项对价值链产生影响的作业,分析其形成作业成本形成及产生差异的原因;(3)基于分析结果,改进或重组价值链,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动因或产生更高的顾客价值,从而产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5、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是由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aplan与诺朗顿研究院(Nolan Norton Institute)的执行长David Norton提出的一种战略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核心的战略管理与执行的工具,是在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四个角度入手,设计适当指标,赋予相应权重。以形成一套完整的业绩评价体系,并能于行动方案有效地结合。它的主要目的是使企业行动适应于企业战略,以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四、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特征

(一)外向性。

战略管理会计会计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从战略的角度,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将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相协调。此外,战略管理会计重视竞争对手的信息,因而特别强调各类相对指标的分析。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关注,使管理者做到知己知彼,进而保持稳定的竞争优势。

(二)长期性。

传统的管理会计只着眼与有限的会计期间,以期间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而容易导致短期行为。而战略管理会计注重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位置和取得,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全面利益,甚至以牺牲短期利益来换取实现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三)全面性。

传统管理会计偏重于企业自身生产经营获得的管理,缺乏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而基于价值链的战略管理会计对整个价值链上的节点均予以关注。同时战略管理会计对各种可能的获得也给与关注,因此岂把握机会的能力以及规避风险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四)重视非财务信息。

在财务信息之外,非财务信息对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管理会计往往忽视了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主要的非财务信息包括以下四类:(1)经营业绩信息;(2)竞争对手信息;(3)前瞻性信息;(4)与战略制定相关的其他信息。

五、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

(一)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实施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的竞争愈发激烈。要想在市场上生存发展,企业战略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然而传统的管理会计缺乏与企业战略的相关性,无法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企业,例如海尔,联想开始逐步探索和使用战略管理会计,并带来了战略管理实践的宝贵经验。但是在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实施中,仍留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譬如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缺乏管理层足够的支持,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受到体质和制度的一些制约,战略管理会计缺乏高水平专业人员的支持等。

(二)我国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对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奠定了应用基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企业将目光投向于取得和保持稳定的竞争优势,为战略管理会计创造了良好的实践空间;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战略管理会计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下是发展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对策:

(1)构建一个适合战略管理会计发展的市场环境;

(2)进一步加强国内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3)在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战略管理会计理念;

(4)加速对战略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5)加强计算机技术与管理会计实务的融合。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0级本科生)

参考文献:

[1]朱晓棠.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1(10)

[2]王满,顾维维.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01)

[3]刘莉.战略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探讨[D].中国石油大学,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