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面发展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面发展培养

全面发展培养范文1

关键词:儿童美术;意味;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234-01

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

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应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因此,通过绘画、手工操作指导幼儿如何思考远比知识技能的传授重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学画画要比学说话快的多,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感受,要比语言还要丰富。绘画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右脑。

那么,美术教育对于儿童全面发展有何作用?

1.美术教育是培养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

人的思维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智力发展只有两种思维均衡发展才是最好的。也就是说少儿学习必须促进智力平衡发展。但是如果孩子学到的是模仿老师传授的绘画技术,学到的是描摹对象的能力,这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不给小孩子机会去自由想象,他的想象力就不会因为学美术而获得提高,他的形象思维就不会因此获得发展。因此如果少儿学习美术仅限于所谓的基本功,也就是规范技术的掌握,那么他就会丢掉发展形象思维这个更宝贵的机会。这个机会每个人仅此一次,永不再来。

2.绘画是培养好奇心的有效途径。

喜欢绘画的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关注常人不屑于关注的事物,而且常常涉猎面很广,旅游、探险、考古、摄影、民俗、各门类艺术等等,从工作到生活各个方面。这些连带的丰富的兴趣爱好不但可以极大的丰富一个人的精神生活,而且同时也拓展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增强人的社会竞争力。因此,美术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一个切入点,以点带面,培养一个人广泛的兴趣。好奇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动力,一个人好奇心没有了,他的心就老了,他就不可能再有什么长进,他的言谈举止将俗不可耐。绘画无疑是培养儿童好奇心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持人的童心和青春活力的有效途径。

3.绘画对少儿具有娱乐功能。

娱乐是小孩子的天性,也是他的权利。没有足够的娱乐,小孩身心不可能健康发展。绘画是他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最安全、最经济、最高尚、对身心健康最有利的娱乐。

4.绘画可以增进人的记忆力发展。

通过绘画活动,人的大脑浮现一个个形象,一个个场景,一个个细节,这无疑有助于人的记忆力健康发展。

5.绘画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一个问题想出多个解决方法,而且是具有独创价值的方法,这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教育的目的。而美术能最简单有效的完成这个使命,一张纸、一支笔而已。

如何培养儿童学习美术?

1.在初级阶段时,当看到宝宝的“作品”乱七八糟、杂乱无章,有些父母会非常着急地教宝宝画太阳、画小草、画白云、画树林……或是对比其他同龄小朋友,然后很受挫折地认为自己的宝宝很笨。其实,小宝宝开始握笔,在一张白纸上乱戳,对于他就是非常大的进步,是一个质的飞跃。所以,大人对于宝宝涂鸦,应始终抱一种赞叹、惊喜、鼓励的态度,这种积极的态度会鼓舞宝宝用积极的心态去探索这个色彩斑斓的纸笔世界。如果这时妈妈、爸爸有一丝丝着急、失望,对于你身边的小小宝贝都是一种打击,敏感的宝宝也许因此会拒绝涂画游戏,甚至拒绝纸和笔,对学习行为产生反感,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2.父母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教孩子画点、线和圆圈,例如:下雨了,让孩子画线条、画点;又如:点蚊香、绕毛线球时,教孩子顺着一个方向画螺旋线,锻炼孩子的手腕肌肉。在孩子掌握了线、圆圈、点的画法的基础上,父母应启发孩子观察简单的物体,逐渐训练孩子能画出象征性的图形。由于孩子比较容易掌握画圆形,故一般在教孩子画简单的物体时,应该从圆形开始,如画苹果、糖葫芦等,再逐步过渡到方形、长方形,例如画手帕、窗户等。父母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孩子对物体色彩的注意,培养对颜色的兴趣,逐步认识3至6种颜色:红、绿、蓝、黄、黑和褐色,并喜欢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绘画。

3. 另一方面,要教给孩子画画的技能。许多家长会问:“如果不教孩子模仿画,他怎么能会画?”当然,画模仿画也是必要的,不过不要因画不像而抹杀孩子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同时对孩子还要进行智力技能训练,要告诉孩子颜色,并在孩子适应的范围内教十多种色或图形,重点教一些事物的形状,例如心形、柳叶形、豆形、雨点形、飞机的流体形。孩子掌握了这些内容,在认识新鲜事物时,就不会有干巴巴的感觉,它可以通过形和色认识事物,概括事物,通过画画来表现事物。

参考文献:

[1]刘骁纯.从动物到人的美感[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2]尹少淳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J].美术,2007(06).

全面发展培养范文2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优化改革

进入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进入素质教育时代,各门课程教师都在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做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是一个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改革是学校体育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改变受传统的体育课棠教学模式,构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体育课堂充满探究气息,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主动获得者。体育教学作为一门提升学生体能的实践性课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得到学校及相关部门的重视,有的学校体育课就成了自由课,学生聚集在树下、栏杆边聊天的现象经常存在。因此,重视并改进初中体育教学是必要而且迫切的。

一、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及运动教学。所以从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个学生而言,应该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1.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康复能力和对疲劳的抵抗力;2.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3.掌握科学的健身知识,提高智力素质;4.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习惯。

二、初中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当今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已经大大提高,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溺爱迁就,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无微不至的关怀。长期如此,孩子会变得自私、狭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严重缺乏集体主义观念。不懂得顾大局,凡事只想到自己,不顾班级同学之间团结,时常引起同学的不满,从而变得不合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的教学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自觉的集体意识。

三、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学生身体迅速成长,骨骼肌肉发育很快,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都有较大发展,神经兴奋过程占优势,反应快易激动,但心脏发育稍滞后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运动持续能力差,易疲劳,尤其是性机能的迅速发展,体态上出现了新的变化,男女生差别更明显,男生声音变粗,喉结突出,出现胡须,体形纵向发展,生理方面的这些变化,引起心理、行为的变化。第一,由于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精力充沛、充满朝气、活泼好动,喜欢通过体育运动及竞赛表现自己;第二,由于身体发育不均衡,加之中枢神经调节能力差,所以容易头晕和疲劳,干事情往往容易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第三,由于性机能开始成熟,性意识觉醒,开始注意异性,产生好奇心,并爱表现自己吸引异性;第四,成人感产生,并逐渐对身体形态产生意识,开始评价别人和自我评价。同时,心理矛盾更激烈,如自尊与自卑感矛盾;反抗性与屈从性矛盾;理想与挫折的矛盾。这些矛盾使他们表现出偏激或叛逆的反心理,所以应在教学上利用其特点加以正面的教育引导,不可打击其自尊挫伤其积极性。

四、教师素质的提升

当前,体育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并意识到了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性。不仅要在业务和技能上有所提升,在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也要有所提升,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不仅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而且要有爱心及宽容、包容之心,更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体育教学是学校锻炼和提升学生体能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体育教师既是学校体育思想的贯彻者,更肩负着提升学生体能的重要职责。二是强健体魄,提升心理素质,具有广博知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体育教师不仅要在自己所修的项目上技存所专,而且要在体育设计的其他项目上有专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更要对不同的学生特点有所了解,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步骤。另外,体育教师还要具备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保健学、美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等相关知识,这对于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体育教师不仅是体力劳动者,而且是脑力劳动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体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教师有着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本身有强健的体魄,给学生做出完美的直观示范,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高体育课的美感和教学质量。

五、初中体育教学能铸就学生坚韧的性格

全面发展培养范文3

1、以个人或者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

2、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以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要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美术这一文化现象,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回到情境中去,回到历史中去,回到文化中去,因而美术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学习。

3、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到研究性学习之中。学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获得零碎的、没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运用知识、创造生成新的知识。课程走向综合,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它有利于整合和完善学校教育职能,改变教育功能的现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的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由此看来,高中美术教育的四维度是紧密联系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实际,针对社会更新发展、人的终身发展而制定的,它对我们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经过三年高中美术教育的学生真能达到以上的目标吗?

我们应该能看到现在社会的的一些年轻人总是打着个性的旗帜,穿着稀奇古怪的服饰、议论着低俗书籍影视,审美观念完全与学校里面的美术教学内容背道而驰,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美术教育究竟出了哪些问题。

误区一:重显性,轻隐性的功利主义。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往往觉得别人对本身的评价十分重要,特别是学校教育工作者,上级领导和社会对本身的评价主要依据是一种显性价值―升学率。“搞素质教育,连升学率都上不去,还有什么素质可谈?”于是,作为学校领导考虑学校的生存问题自然要把升学率放在首位。教育者如果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问题,只考虑到今年,明年将要发生的事情,那么不管你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口号喊得多么响亮,都是徒然。一个教育者,如果随时想到的都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又怎么会任美术欣赏这么重要的人文学科课程虚设呢?而且,当前的高中生,从早上5点多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1点,睡前有谁不希望来轻松的艺术享受?长此循环往复,我们的大学招收的又是一些什么样的学生?是全面发展的吗?是人格健全的吗?是懂得中国优秀文化的吗?是对各国文化了解并能包容的吗?美术文化会很好的延续吗?一个没有艺术气息的民族又会是怎样的呢?这些隐性的问题,答案不可能是肯定的,有的大学生,穿衣打扮连基本的配色知识都没有,有的大学生连中国画是什么都不懂……这不能不说是美术教育的失败?因此,笔者认为,轻视高中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甚至将其变为虚设,而只重视少数美术专业学生的升学,这是只注重显性的升学率价值而忽视隐性的人的培养的功利主义思想。

误区二:重眼前,轻未来的功利主义。

当前艺术专业院校或综合院校的艺术专业每年每生学费在1万元左右,且不断快速攀高,并没有考虑学生今后的出路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觉得考美术专业更容易。同时,此举迎合了高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心理,他们认为考美术专业是上大学的捷径―美术专业门槛低,文化课要求低,而专业课的打分在某些人看来也是弹性很大的。所以“双差生”都可以想方设法来试一把。高中的教育者认为,只要学生能上大学,升学率就起来了,奖金就拿定了。在这里,学校,家长,教师看来事三盈的事,那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这几年大量的美术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已经非常凸显,究竟是学校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

误区三:把美术想的过于高端,认为美术是一小群人的游戏

在笔者的教学中发现在对美术的认知当中,认为美术就是象毕加索、达芬奇那样的艺术家一样,站在画架前挥毫泼墨,作出旷世巨作。他们不明白其实美术是一种大众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处处充满了艺术。

这光光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吗?笔者倒是认为这不光是学校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对美术的一种错误的认识。包含笔者在和其他科目的老师接触中,做为高中教师的他们也都是有着这么一种认知。而这时候问题又转回到了学校,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有个对美术的正确而理性的认识,那么这个误区将永远的存在下去。

全面发展培养范文4

关键词:教育方法;因材施教;班主任;目标;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6-0022-01

教育工作需要每一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成长。如果班主任偏爱一些好的学生,很容易给其他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使他们心里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伤害,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要像一位名师所说的那样:“我们应该把爱更多的⑾蚰切邪叩愕穆桃丁!甭桃缎枰阳光,带斑点的绿叶更需要雨露的滋润和精心的呵护。要更好地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不仅要付出细腻的情感,还要有慎重的态度、恰当的方法,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注重自己的行为与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对学生的批评与表扬要有尺度、要分场合

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班主任要慎重,应根据当事人的错误和缺点,能不公开的就不公开,应该公开的必须公开。但公开之前一定要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从心理上让他想通,让他知道老师的用心良苦。例如,小W同学上课吃东西、说话,在班级影响很不好,如果班主任批评一下就不了了之,其他学生就会觉得没有力度或是认为老师在袒护他。所以,班主任利用周会课让学生们一起来讨论小W的违纪问题,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小W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向老师和同学们表示今后要痛改前非,向好学生看齐。最后,班主任进行总结,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就使学生们心服口服,感受到老师的公正和公平,不仅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的威信,而且能够使班级工作顺利开展。

二、对学生的优点要表扬,缺点也要批评

班主任表扬和批评学生,一定要讲究艺术性。如果表扬和批评得当,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表扬和批评不得当,就会起反作用。例如,上课时小J经常搞小动作,干扰同桌学习。当班主任发现这个问题时,先考虑的是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班主任叫起小J的同桌,问他:你为什么不和小J说话呢?小J的同桌说:“老师正给我们上课,大家都专心听讲,我和他说话,不但影响老师的讲课思路,而且还会影响大家的注意力。我不能做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大家的事。”说话间,同学们纷纷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于是班主任的话题一转,让学生们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们纷纷发言,谈了自己的看法,既教育了小J,又突显了小J的同桌的修养。最后,小J脸色通红,对着同学们说:“我知错了,对不起老师和同学们。”班主任总结:“大家用掌声鼓励小J。”下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既触动了小J,又教育了好犯错误的学生。

三、对学习好的学生应该给他设定更高的目标

对于学习好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给他设定更高的目标:不但要学习好,还要善于帮助同学、团结同学,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同时,班主任还要在思想上、学习上及其他方面对学习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能使他们不断努力,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取长补短。如班里有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社交能力、组织能力、自主能力和开拓精神是不如其他同学的,这也是他们的弱点,班主任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使他们不断完善自己,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合格人才。

四、对待学习成绩差、较为玩皮的学生应多一点付出

例如,小X同学上课说话、吃东西、经常有小动作、贪玩、学习成绩不好,班主任多次找他谈话,并指出他的不足,但效果都不好。班主任想,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和他交心。一次放学,班主任说:小X同学,帮点活吧!到了班主任家,他还有点小紧张。班主任说:这不是在学校,你放开点,咱俩在一起吃点饭。班主任倒了两杯饮料,说:咱俩喝点。他有点不自然,班主任说在家里没事,于是两个人边吃边聊。班主任说:我们能做个朋友吗?他高兴地说:能。班主任接着说:朋友之间有话我就直说了,你有些小毛病怎么改不掉呢?他脸红了,说:同学们都看不起我,各科老师对我印象也不好,我有点自暴自弃。班主任耐心地对他说:老师从来没有放弃你,你的优点很多,比如劳动积极,擅长体育,团结同学,为人正直,这不都是你的优点吗?如果你把这些小毛病改掉,首先我就表扬你。听了班主任的话,他的眼睛有点湿润了。他说:老师你对我真好,今后我一定听你的话。就这样,在回到班级以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认真听讲,认真学习,很少违纪,月考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结束语

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任重而道远,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对一般的学生,班主任要有爱心、耐心,不歧视他们,对他们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肯定,从思想上指导他们不断进步,使他们成为一名要求上进的好学生。对于优等生,班主任对他们的要求要高,管理要更严格,并以更高的目标和理想激励他们上进,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全面发展培养范文5

一、教育现象引发思考 教学内容亟需整合

世界上没有万能的东西,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教育也应是一分为二的。从本质上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传递经验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和现象。但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但作为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广义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教育是一种人为的、科学的,使入朝着真善美方向发展的活动。因此,多少家长都是抱着良好的愿望,憧憬着孩子经过学校的教育。朝着求真、向善、趋美的方向发展。可一系列残酷的事实,无情的证明:学校的教育,并非象实验室设计好的实验那样,科学、准确地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那样美好,而是出现了象半人、刘海洋式的单面人,还有孟懿式的单向半面人……,如此多的教育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不能不激发人们的思考,不能不让我们对现行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进行追问和反思。试想想马加爵、孟懿等学生的家长们在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的同时,他们该向谁讨还公平、正义、真理呢?该向谁讨还孩子的青春和生命呢?如果马加爵、孟懿不接受如此的教育,他们的青春和生命也不至于这样的花谢早凋,难道我们的教育就没有一点点责任吗?马加爵的杀人偿命罪有应得,但其在学校中杀人,不能说和我们的教育没有关系。如何杜绝学校教育中的天才而心理精神上的地才、学科知识相对不足、心理素质相对过差的情况,恐怕至少也是教育教学中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二、教育模式陈旧 导致半人残人单面人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可以一言以蔽之,即教育模式陈旧。由于教育模式的陈旧,其它诸如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问题,都由教育模式这一教育的内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整体标准样式呈现出来。而这一模式中内含的教育收费、招生不公,教育内容单调,教学方法陈旧……,从而导致只掌握科技知识,而无人文修养的刘海洋式的半人出现,导致象马加爵式的顺我者活,逆我者死的残人出现,导致象孟懿式的学习的巨人,心理的侏儒的单面人出现。近来报纸上、网上报道的多起大学生、研究生自杀事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不能不使人们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不能不对我们的教育价值观进行反思和思考。家长抱着美好的希望让孩子去上学,学生希望从教育中得到生存的技能和美好生活的条件,那么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呢?英格尔斯的研究表明,教育能够促进一个人的现代性的形成。具体说来,教育如何满足学生的期待与要求,或者说为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期望要做的能力应是两个方面:1.使学生达到基础性、发展性与创造性学力的统一。2.必要的价值观引导。要充分认识无导向价值教育的危害性。美国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老师来到学校,他就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说:“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们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这个案例很清楚的表明了道德教育需要价值导向,否则个体就会把个人的满足、自我实现置于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之上。而且个人的修养与文明也在“自由”之下消失殆尽,甚至对自己也不再负责任,让个人欲望的满足操纵控制自己的一切行为。现代社会的价值多元化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多元化,也意味着人们价值选择的多元化。如何进行选择,则是教育的价值引导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教育的引导必须使学生发展对事物价值的观察力、思考力以及明辨是非的批判能力,并最终形成其稳定而与个体发展、人类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价值观念体系。试想我们的教育如能真正的五育并举,自然、人文、科学、艺术结合、融合、并重、综合,培养出来的就不是半人残人单面人,而是完人全人创新人。

三、思索探索摸索实践 完人全人创新人可见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人才,一如现在各行各业用人单位都要求应聘者不光要有专业技能,而且还侧重于团队精神、合作态度一样,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更希望人才是专业技能强,团队精神好,且是一个完人(完善的人),全人(全面发展的人),创新人(为一件于公于私都有益的事情亲自用工具去做并达到目的的人)。

可喜的是全国已有多所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已有所改观,尤其是一些理工类大学已向文理结合,科艺并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新型育人模式转变,尽可能的使课程设置象人体营养元素需要一样均衡化、微量化。把课程设置的象21金维它一样科学合理化。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立了贾平凹文学研究硕士点,西安理工大学设立了实文学研究硕士点,还有第四军医大学开设的国学研究及众多的医学之外的选修课……。都从不同方面增强了学校的综合实力,从而为复合人才,完人全人创新人的培养奠定了教学的课程基础。相信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体系指引下,在教育资源及教育手段、教育技术的不断整合下,培育出完人全人创新人只是指日可待的时间问题而已。

四、整合教育资源教学手段培育完人全人创新人

叶圣陶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习做人。”真是规律,人在探求规律中学习,在探求规律中学习做人。而要使人成为人,就得学习,而且得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而教育中的学习,就必须是广泛到学习,既学习人类的一切知识,这就要求教育能够按照17世纪泛智论教育思想的提倡者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教育成果及当时教育改革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原则。

只有按照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原则施行教育,才能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教育目的。才能够使人的教育与人的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如何培养人的学问。教育学要真正搞清楚如何培养人,一个首要的前提是对人的全面的了解。正如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在《教育人类学》中指出的那样:“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关于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为教育学了解人、研究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开阔的理论视界,也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学科性的基础和前提。

全面发展培养范文6

一、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德育因素

(1)利用插图进行德育。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时,多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图画在蕴含数学教学信息的同时,也能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只要稍加点拨,便可取得一举双得的效果。比如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准备课”中,既有学生向老师问好的场景,又有同学间相互问好的场景等。这些素材的选择在引导学生“数一数”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帮互助。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会无形中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为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数字进行德育。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量在数学教材中可谓比比皆是。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数量关系的运算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数据对学生进行德育。比如六年级数学下册“节约用水”中写道:“我国水资源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在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我把上述的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一边呈现图片,一边读文字。读着这些数字,学生会有怎样的心理体验呢?也许学生没有经受过缺水的困扰,但这些数据折射出的严重问题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正是教育学生珍惜水、不要浪费水资源的好时机。同时,当学生们看到一些缺水城市的现状以及那些饱受无水之苦人们的生活状态,会激发起他们保护水资源的决心。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施德育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计划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审时度势,巧妙地渗透德育,让德育悄无声息地直抵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得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1)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习并非一件快乐的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有时候要完成教学目标也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渡过学习上的难关。如面对一道难题,是退避三舍还是用自己的努力战胜它;面对考试不及格,是灰心丧气还是再刻苦努力争取下次考好,等等。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学困生,即便是优秀生,也应该继续自我挑战,向数学的更高峰奋进。或许会遇到困难,或许会遭遇挫折,但这是学习前进必须经历的,只有不断地克服它、展示它,自己的意志品质才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才会凭借意志勇攀人生的高峰。

(2)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共赢的理念。未来的社会不是“单打独斗”的社会,而是“合作共赢”的社会。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落实合作共赢的最好途径。如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小组中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人分工明确,操作得当,最后通过合作共同解决了内角和的度数。这样,每个同学在合作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合作精神,必将延伸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延伸到今后的工作之中,实现人生的合作共赢。

(3)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认为,如果一个人形成了某种行为习惯后,即使没有人对他进行约束或提醒,他也能自然而然地去完成那种习惯动作。小学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后,对他今后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不能抢话,等同学发言后再进行补充发言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习惯,在今后的社会交往中也大有裨益。再比如课堂上专心致志听讲不仅是数学的事,在生活中也要专心致志地做事。

(4)教学中体会实践出真知的朴素真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朴素真理比比皆是。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原理、法则、公式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作为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实践出真知朴素真理。比如低年级“20以内的加法”,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进行验证。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自我探究、自我总结,通过实践操作,很清晰明了地得出了算式的结果,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再如教学“乘法运算定律”时,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等运算定律,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运算的方法得出结论的正确性,也能体现实践出真理的道理。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这一理念能在很多的案例中得到验证。

三、利用课外活动,实施德育

数学教学要打通课内课外的壁垒,实现有机的结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一种延伸,更是学生思想道德的一种教育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课外活动,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在学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后,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这样的原理,你能通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做哪些好事,帮助家长解决什么问题等。有的孩子想到可以修理椅子,可以固定板凳,可以加固黄瓜架等。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明确数学和生活联系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爱劳动、爱生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