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

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 战略管理 竞争情报 阶段 规律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也较为复杂,企业战略管理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进而企业竞争情报随之产生,并随之变化。竞争情报是在战略管理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研究战略管理理论演进和竞争情报发展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就有重要意义。

二、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内涵

(一)战略管理的基本定义

所谓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进而制定适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为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利用内部调节机制对企业发展中的变动性因素进行动态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战略分析阶段;第二阶段是企业战略选择阶段;第三阶段是企业战略评价阶段;第四阶段是企业战略实施阶段;第五阶段是企业战略调整阶段。此外,企业战略管理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艺术性和相对稳定性。[1]

(二)竞争情报的基本定义

竞争情报,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美国,情报的作用是减少人们在决策中的失误,进而辅助人们制定正确的决策。后来比较完善的竞争情报概念具体定义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对竞争对象以及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进行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和信息处理,进而科学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企业管理目标,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智能化、动态化的信息支持。竞争情报能够及时感知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而企业可根据变化的市场环境制定符合要求的战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竞争情报具有对抗性、及时性、增值性和机密性特点。[2]

三、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启发和萌芽阶段

在社会处于科学管理阶段,管理先驱法约尔和泰罗提出了企业内部的发展规划,虽然他们当时提出的计划具有片面性,但为企业战略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后期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后来,巴纳德和德鲁克所提出的观点促进了企业策略管理定义的产生。[3]

(二)兴盛阶段

战略管理处于兴盛阶段,是由于企业管理首次实现了与市场环境相联系,企业在符合外部发展环境的前提下,根据企业内外部的发展需要制定正确的组织结构,虽然兴盛阶段战略管理的内容不够充实,但仍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框架基础。

(三)热潮阶段

20世纪70年代,社会局势相对来说比较动荡,市场需求正处于复杂化、独特性的发展阶段,战略管理成为当时社会研究的重点。企业的战略思想于1971年被美国学者首次提出,企业的战略管理模式和战略管理观点于1979年被安索夫首次提出。由此可见,战略管理的热潮发生于

70年代。[4]

(四)回落阶段

战略管理在经历了热潮阶段后,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了回落阶段。由于此时社会的环境不断发展恶化,战略管理细分为三个流派,每种流派对企业战略管理都分别进行了具体的反思和分析,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管理的发展和完善。

(五)融合阶段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和内部管理模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战略管理回落阶段的三个流派的界线也渐趋模糊,并且彼此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此时的战略管理思想主张竞争与合作并存,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战略管理的系统性。

四、竞争情报的发展规律

(一)由外到内的发展规律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首先是在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企业外部环境的竞争态势,后来企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分析外部市场环境以及竞争对象上来。企业动态战略管理理论创新了以往对企业内部资源以及结构的归纳和整理,将竞争情报内外结合,进而有利于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与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机统一。

(二)由弱到强的发展规律

由于企业战略管理最初的竞争情报较弱,所以当时的企业竞争情报正处于发展初期。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外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争情报对抗性渐渐增强,在对抗性较强的竞争情报的影响下,企业开始向强强联合的方向发展,进而促使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延长了企业的生命力。

(三)由短期到长期的发展规律

企业战略管理处在发展的兴盛阶段,在此期间竞争情报时间较短、活跃度较低,企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在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中,为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竞争情报由短期发展转向长期,竞争情报由静态发展转向动态,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的创新型发展。

(四)由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规律

在以往传统的社会市场竞争中,企业外部的市场环境较稳定,进而在稳定市场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也较为被动。如今,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变化较大、竞争较激烈,竞争情报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发展规律,由被动的竞争情报发展为主动的竞争情报,企业主动对市场环境和竞争对象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加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了企业的竞争活力。

(五)由技术到人的智能性的发展规律

企业战略管理初期,竞争情报重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竞争情报重视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分析以及信息的处理。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点是发挥人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人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进而竞争情报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向战略管理学习,将人作为竞争情报的中心,充分发挥人在竞争情报中的重要地位。[5]

五、结语

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要想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就要对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以及竞争情报进行细致的研究,进而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提高竞争情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预防和解决,进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作者单位为沈阳工业大学)

[作者简介:钱鹏(1991―),男,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参考文献

[1] 曹如中,郭华,李丹.合作竞争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战略联盟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03):6-10.

[2] 姚伟.知识治理与竞争情报协同的理论耦合研究[J].情报科学,2013(07):28-35.

[3] 孙红霞,生帆,马鸿佳.竞争情报研究现状评析和未来展望[J].情报杂志,2016

(07):117-121+131.

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企业资源 多项目管理 战略管理

一、企业多项目管理的组合管理模式与方法

(一)企业项目管理与多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通俗的说,就是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使用系统的观点以及方法理论,克服资源的限制,对目标涉及的项目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目前,多项目管理学是从项目管理学相关领域衍生的一个新课题,是以项目管理学为基础的。最早研究并应用多项目管理的是一些汽车制造企业,例如丰田汽车公司以及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二)企业多项目管理的模式及方法。

企业要实行多项目管理,就必须通过理论设计来实现多项目管理的目的。这就受着许多条件的制约:是否具有管理结构优化的需求、是否具有明确的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是否有稳定严格的管理组织层级、是否具有高级管理人才和生产管理流程。企业发展需要从长远考虑,必须要关注自身的建设实施规划以及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因此,多项目管理更加适用于有一定实力基础的大企业,中小型企业在选择时还需慎重考虑,对自身的实力要有符合实际的评估。

在实施上,多项目管理大概有这样几个步骤:用户组织管理、资源配置管理、项目计划管理、项目实施管理、经验总结管理。在项目的开始阶段,企业要建立整个管理系统,根据相关的业务特点,创建用户和组织,确定优化设置和项目组织结构,建立完整的内部上传下达体系。其次,要跟随建立的体系,分配项目所需的资源,区分资源类别,管理资源使用情况,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在项目的计划管理以及实施方面,需要负责人和实施人共同进行准备和管理,做好校对核查工作,确立项目的优先级,保证计划能够顺利开展并按照计划完成实际项目。最后,项目完成后,要及时做好项目的经验总结,并做好相关的备案和管理,形成资料库,在以后的工作中善加利用,做好扎实的理论保障工作。

二、新时期企业战略管理思路对策探讨

通常来说,我们对企业战略管理定义是,集合企业日常推行的业务决策与长期以来企业的计划策略所形成的管理业务。并且,对于企业战略管理还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来看,企业战略管理是指运用统领性的、全局性的谋略和方案对企业的各种事务进行经营和管理。从狭义上来看,是指根据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经营必要条件确定企业的目标,并对企业战略方案的制定、实施、掌握和修正等过程进行管理,以确保正确的实现未来的战略目标,进而优质地完成企业使命与目标。

我们可以将目前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成了四个阶段,即:早期战略思想阶段,传统战略理论阶段,竞争战略理论阶段和动态战略理论阶段。

(一)第一阶段:早期的战略思想阶段。

这一时期,企业战略思想并不是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架构,但是却已经有了许多精彩的思想。在当时的早期战略思想阶段中,大致可概括出以下3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在二十世纪初期,经济学家法约尔在对企业自身的管理活动重新进行了整合,将企业日常活动分成了一共六大类,并且也提出了管理工作的五项功能。

第二种观点,1938年切斯特・巴纳德第一次将组织理论分离出来,并提出管理的重点应在于提高组织的效率。总体来说,即主张组织与自然环境相“匹配”,为现代战略分析奠定基础。

第三种观点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著名经济学家安德鲁斯提出来的,对于企业战略部署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定,并将其划分为四个构成部分。

(二)第二阶段:传统的战略理论阶段。

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是1965年安索夫出版的著作《企业战略》。在此之后,诸多学者都开始积极对企业战略理论进行研究,因此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多种企业理论学派。

1.设计学派。其代表为安德鲁斯及其同事。该学派认为,战略形成应由企业高层负责,且应当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过程,需要简洁、明了,且容易被理解。

2.计划学派。以安索夫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企业战略形成过程是被控制的,且具有规范化的。

3.定位学派。以迈克尔・波特等人为杰出代表人物。这一学派认为企业在制定战略过程中必须要对在其行业中的构成与地位深入分析。

4.创意学派。该学派认为企业形成战略的过程是一种直觉思维与寻找灵感的过程。

5.认知学派。这种认知学派将企业战略的形成看作是基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和建立概念的认知过程。并且后者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条件。

6.学习学派。该学派认为,企业战略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和自然的选择而形成。这也是它与以往学派不一样的地方。

除此之外,还有认为战略的制定还要需要考虑利益团体及权利共享等政治因素的权力学派;认为企业战略是汲取了企业文化及文化形成所需的价值观的文化学派;强调企业如何在其所在大环境中生存并发展的环境学派;将企业看成是一种由多重元素与行为所构成的架构,并且将企业战略制定看做由各学派观点整合而成体系的结构学派。

(三)第三阶段:竞争的战略理论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战略理论进入了以竞争为重点的新阶段,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欧美国家多将企业竞争的战略理论作为现代企业学术研究的前沿,这一举动大大推进了以竞争为重点的战略理论的发展。

行业结构学派由迈克尔・波特创立。波特将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的竞争战略理论实施了兼容。并构建了五种具有企业竞争力量的分析模型,并提出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三种最为基础的企业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集中一点战略。

核心能力学派源于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其后吸引了许多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核心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根本的能力,可以作用于其他的能力并影响它们的发挥及效果。该学派认为,现代的市场竞争是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的经营成功取决于企业对市场的行为反应能力。企业应当着重于开发其他企业所没有的产品设计,并建立起领导地位。

而战略资源学派则认为对于企业战略而言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怎样培育独特的战略资源,以及如何来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能力。

(四)第四阶段:动态竞争的战略理论阶段。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如今的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企业生存环境,因此竞争更加激烈,市场环境也随之更难以预测。基于新形势下的企业经营情况,部分管理学家提出了全新的战略理论:动态能力论与竞争动力学方法。

动态能力论在于强调了在原有的战略理论中长期被忽略的两个方面:动态和能力。动态指的是现代企业要使其竞争力与不断变化着的市场环境保持一致,而能力则强调战略管理为满足动态环境需要而去适当的实施、整合和再创造。

竞争动力学方法则主要回答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现代企业应如何制定、实施战略管理战略,进而确保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和保持竞争的优势。

三、企业战略管理对策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但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企业领导者素质较低,他们更多的重视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对于战略管理的理念淡薄,且缺乏了解;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刻板,没有创新性,我国虽已加入WTO,但仍有相当多的企业不能够与国际管理理念接轨;企业战略管理侧重部分,忽视整体,且各部分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整合。企业战略是全局性的,是对企业总体活动的管理,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率;企业战略管理缺乏特色,一味的模仿就意味着自杀,只有形成独特的、适合于企业自身的战略管理模式,才能让企业长青,在市场中屹立不倒。

对于如何完善我国企业战略管理,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 加强对企业领导者的培训。

针对各企业的自身情况,对企业领导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成长培训。可以从各个高等学校聘请教授、专家来进行专业培训,也可以请经验丰富的其他企业家进行实践经验的教授。尽量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培训让企业的领导者了解企业战略管理,接受不断更新的企业战略管理理念。同时,对于各高校相关专业的学习,也应加强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知识的重视,让这些未来的企业领导者更早的去接触这一观念,才能更好的去应用于将来的企业。

(二) 建立高效的、准确的、灵活的、敏感的信息系统。

企业的成功,战略的制定及实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信息――如市场需求、技术开发、科研成果等的准确性程度和信息获得的及时性。企业若想获得第一手信息,应站在行业的高度,建立属于自己企业的关于整个行业的信息平台,搜集信息、积累资源,在平台上吸引更多的合作者,由市场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创造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这样,企业呆板的战略管理情况可以得到大大的改善。

除此之外,还有针对实际的管理情况建立合适的企业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以及促进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制度的建设等,都将为企业战略管理带来新的生机。战略管理则是企业项目选择的基础,关系到项目的资源分配和决策分析。因此,掌握多元化的管理方式是当前企业实施管理的重中之重。

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范文3

一、实施战略性管理的重要性

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对整个行业进行管理是广义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的实施、制定和控制能够达到企业目标的过程是狭义的战略管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般而言,企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因此,对于这类企业而言实施战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企业服务及产品的优势,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好市场需求并掌握好主动权。中小企业中,战略管理的实施有利于降低成本,还是得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中有聚集效应。此外,战略管理的实施,可节省广告费用,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扩张发展。全球经济发展下,中小企业的社会需求呈几何增长,因此,中小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有利于规模扩大,效益增加,实现最大价值。

二、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缺失现状

(一)战略思想缺失,存在短期行为

国内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在成长初期的企业,大多没有意识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运行,如何在应用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市场的需求,缺乏明晰的长远目标。此外,部分企业认为市场和环境变化较快,制定战略费时费力,毫无任何意义而言,可以说,短期行为现象严重。

(二)计划等同战略,盲目扩张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有明确的发展计划,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企业发展战略。因此,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将计划等同战略,盲目进行扩张。事实上,战略与计划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一概而论,计划安排的是未来的活动,战略则体现出的是一种观念,能够促使企业认清现状进行思考,还能够对今后未来的行业进行探索,计划是对于未来活动的安排。此外,企业战略失败中更深层次原因则是战略严重缺乏基础,盲目扩张,阻碍了企业发展。

(三)缺乏战略管理人才

企业管理中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十的召开提出了人才强国传略,不少中小企业将人才战略的发展纳入企业发展体系,但管理人才仍旧匮乏,人才管理没有充分地引起重视,人才管理机制漏洞多、人才流失严重成为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掣肘。中小企业因资金少,没有能力引进专业化强、综合素质高、具有战略性管理的人才,多数企业采用管理形式灌输给企业员工和管理层。此外,中小企业中,战略管理人才的匮乏,将直接导致中小企业战略意识和管理缺失。

三、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对策

(一)更新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

理念属于意识指导着行动,具有先导性的作用,不同的理念支配会产生不同的行动和结果。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必须创新加强企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将企业战略管理看作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发展理念”。具体而言,战略管理上,将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改变成本节约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完善的控制和预算体系,树立全心的成本战略管理理念,力求最大限度抓好企业的控制和成本管理。

(二)准确定位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中小企业应当从当今现状出发,制定远景发展战略的同时需要具备足够的市场空间和成长空间,使得企业能够根据业务的发展而发展。首先,中小企业应当考察市场,寻找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商品,进而借助自身发展现状产生适合社会需求的产品。总的来说,准确定位发展战略,需要树立目标积极进取、改善内部管理、关注环境变化。

(三)经营战略分析要全面、客观

中小企业中,战略分析的评估前需要选定好参照物,以数据为准。此外,还需要对市场做一次全面的调查和总结,避免战略分析成了无本之木。此外,企业还需要结合相应地调查结合、行业分析及数据信息,并且对当前经济发展方向及政策进行分析。

(四)培养战略管理人才

人才是一切经济资源的上游,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首先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提高对人才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中小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及时发现人才的特长及专业,尽量将人才的专业与工作需求结合;其次,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机制,企业发展中,好的福利待遇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措施。中小企业因资金有限,本身效益不高,提高福利待遇处于劣势,因此,及时把握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和人才市场价位,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制度和福利制度,尽量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热情。此外,做好沟通,让员工明白企业的关心和关怀;最后,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单头考核原则、结果公开原则、奖惩结合原则、反馈原则。

四、结语

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范文4

论文摘 要: 《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本文介绍了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重点课程《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目的和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并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建设思路,力求通过课程建设增强教学效果。

《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课程主要从企业全局角度分析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企业战略管理以经济管理理论为基础,突破以往的管理理论发展中只反映企业某一职能管理的局限性,充分反映企业全面的和方向性的整合管理,并形成一套规范的战略分析方法和模型,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系统、准确的战略管理知识体系。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高水平的教学工作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的教育教学基本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为了实现本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教学的示范课程率先开展教学改革,进行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提升师资队伍等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有利于对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系统研究与综合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特色人才。

一、教学目的

《企业战略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是学生学过管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与运作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先修课程之后开设的,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应该以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的学生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人才培养层次和毕业就业去向为依托,以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实用人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导向,明确课程目标和定位。从教学实践中看,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在教给学生企业战略管理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与战略意识,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大量的主动式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意识及学习研究能力。

二、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发展为指导思想和根本出发点。一方面着力于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着力于课程基础建设,向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的方向努力,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并通过课程建设,力争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

三、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重点课程建设的有力保证。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一要具有开放的视野,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条途径,合理谋划和不断改善教学团队的基本结构,包括职称和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等。二是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内部教学和科研活动,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在整个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团队中创造知识、经验共享的氛围和渠道,改善学习、研究的效率和效果,强化教师自身的团队精神,从而快速和持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科研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法,鼓励教师利用各种机会与校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同行和企业管理实践者进行广泛交流和学习,开阔视野,广交朋友,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四是建立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管理实践的长效机制,解决师资队伍本身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鼓励教师开展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为教师到企业兼职提供条件;也可以直接聘请管理实践者、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有效解决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教学师资不足的困难。

(二)教学内容建设

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是课程教学的重点环节之一,它强调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在具备企业管理知识的基础上,站在企业全局高度进行企业长远战略谋划。学生毕业后,经过最初的基层专业技术岗位锻炼后,逐渐向上晋升,从基层员工到部门主管甚至企业高层领导,对于其战略性的综合管理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战略性思维及全局意识,应结合课程的实际课时安排,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本课程建设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

1.企业战略管理概论。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基础。内容重点涉及四个方面:(1)什么是战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战略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2)什么是企业战略?应突出对企业战略内涵、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及层次体系的讲解;(3)什么是企业战略管理?应突出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过程、本质特征的讲解;(4)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和发展是怎样的?应总体阐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不同发展阶段研究的内容和特点,并简要提及当前各种不同战略管理的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

2.战略分析。战略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并预测这些环境未来发展的趋势及这些趋势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及影响方向。此部分是战略管理过程中首要的基础阶段,内容重点应是对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的识别与分析,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设定。教学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1)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主要讲解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及分析模型的应用,目的是为了寻找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及可能存在的威胁,以便在制定战略时利用外部条件提供的机会避开对企业产生威胁的因素。(2)分析企业内部环境。主要以企业内部资源分析为基础,进而对企业内部各方面能力分析的总体介绍。目的是发现企业自身的优势或劣势,以便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时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3)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在遵循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的前提下,在企业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 转贴于

3.战略选择。战略选择实质上就是战略决策过程,即对战略进行探索、制定及选择。此部分是战略管理过程的核心阶段,内容重点应是识别及拟定备选战略方案,评价备选战略方案,以及选择制定满意的战略方案。教学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1)公司层战略分析。主要有稳定型战略、发展型战略和紧缩型战略,其中发展型战略中的几种主要子战略模式,如密集战略、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应重点介绍。(2)竞争战略分析。主要介绍迈克尔·波特总结出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三种基本竞争战略。(3)战略的评价与选择。主要介绍战略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几种常用的战略选择工具。

4.战略实施与控制。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就是将企业战略付诸实施及在实施过程中检查企业各项战略活动的进展情况,并进行及时调整控制的过程,这是企业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考虑到对学生现阶段学习的要求及课时的局限,此部分应总体简要介绍,从资源配置、组织结构、领导素质三个方面介绍如何与所执行的企业战略相匹配,推进一个战略的实施。

总之,教学内容是围绕着“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并在实施进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这样的一个定义而进行建设的。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1.应用开放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发问,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不受教材、观点、方法的局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氛围。结合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将教师平时通过进修深造、学术会议、异地考察等多渠道获得的信息、资料与案例在教学中与学生共享。把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身边企业的实际应用范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活学活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中汲取养分,关注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和兴趣热点。通过焦点问题和热门话题的插入,引导学生对问题实质进行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2.应用主动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求学生分组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在某个时期的战略或战略转型相关资料,结合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课堂上做宣讲;鼓励有条件的学生选择进入和退出壁垒低的行业自主创业,由他们自己经营管理,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吃苦精神,而且能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意识,获得成本控制、经营模式的切身体验,全面培养他们的能力。

3.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优化教学效果。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画面生动等特点吸引学生,但容易造成学生赶记笔记,不与老师交流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诸多优点的基础上,注意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与动静结合,突出教师的讲解过程,不断营造课堂教学的亮点,增强课堂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4.建设网络教学环境,通过课程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网络化。目前,已建成校园网内部的企业战略管理重点课程网站,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教学资源上网,不断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补充教学内容并拓展相关专业知识,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源,开阔学生视野;设计并完善网上师生互动答疑系统,为师生提供网上互动教学平台,以快捷灵活的方式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交流。

四、结语

近年来,我通过不断摸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使《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建设直接关系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应长期坚持不懈。今后,将针对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不断摸索和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战略眼光与思想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锡怀,王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雷银生.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范文5

1.战略性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评价,其任务就是对职工的表现进行评价,确保职工绩效和企业战略目标可以有效地结合,同时也可以激励员工。二是人力资源激励,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平时表现对员工进行奖励,利用加薪和假期的方式激励员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才能,为企业带来利益。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的核心是构造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包括人力资源专业队伍,人力资源组织环境,人力资源专业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基础建设。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更加有效的进行,使企业的目标更加有实现的可能。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

在一个企业中,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找到自己的客户,让客户满意自己的服务,把普通客户发展成为企业的固定客户,从而达到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终极目标,在培养客户的过程中,要表现出企业的优良产品和服务,尽可能地让客户满意,从而给企业带来利益。优良的产品和服务需要职工的努力来实现,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利益,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然而最终都要归结到人力资源管理上。因此,人力资源对整个企业战略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1.重视人力资源的战略作用。企业竞争的保证就是人力资源的充足,人力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作用,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充分地强调了人力资源在企业中起到的战略作用,在实践中证明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正确性。

2.适应变化的灵动性。灵动性是研究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灵活性指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环境之中,开发出能够很快适应变化的管理系统。

3.目标明确。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找出符合企业条件的员工,通过对员工进行培养、利用,为企业创造利益,有利于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一是利于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高层领导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及时地提供企业外部面临的危险或者是机遇,避免高层做出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二是利于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势和不足。在企业管理者制作企业战略时,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给管理者提供准确的企业内部的情况。

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范文6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process and business practi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对策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trategic management;proble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160-03

0 引言

企业战略管理,隶属现代企业管理范畴,是在企业运营中实施的高层次、高水平的管理方式,关乎企业的健康发展,关乎企业的前途命运。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他们有着管理费用较低,经营机动灵活等优势,但也存在抗风险能力差、集聚人才难、融资渠道窄等劣势。因此,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管理体系,逐渐成为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研究的重点和焦点。

1 中小企业战略演变过程

中小企业战略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从财务控制、长期战略计划、竞争战略与核心能力、知识发展的战略五个发展阶段。

1.1 财务控制战略阶段 财务控制处于战略管理演变过程的初级阶段,最早出现在某些西方国家,从二战结束后恢复重建过渡到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个阶段,公司致力于在高效的规模生产中加强风险控制,以促进竞争力的提高。另外,从技术上讲,这个阶段需要大规模的投资,使得大量的长期投资和财务预算的协调控制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说,财务控制战略是异常时期的财务预算控制为主要特征的战略管理。

1.2 长期战略计划阶段 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制约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由企业内部控制转向市场约束。企业的战略重点逐渐从内部财务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向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这时期的战略决策,主要的是针对企业外部问题,而不是内部的问题,比如产品的结组合和在哪个市场销售这些产品等。

1.3 竞争战略阶段 在20世纪80年代,竞争理论的代表迈克尔·波特提出了差异化战略、低成本战略和聚集战略的三种确立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并提出为实现以上三种竞争战略选择,企业应开发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价值链。

1.4 核心能力战略阶段 在竞争策略的基础上,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在他看来,企业要建立一个长期的竞争优势,不仅要考虑业务经营,以适应外部环境,同时也要重视企业的战略资源的占有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企业要拥有核心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核心竞争力战略成为这一时期企业增长理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1.5 知识发展战略阶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知识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催生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企业要实现知识发展战略,必须要实现知识共享,提高创新和管理。在这一时期,知识是提高生产力和实现经济增长驱动力,成为战略管理的普遍共识。

2 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问题分析

根据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的研究,本文结合中国企业发展实际,可以总结出我国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战略受危机驱动的影响较大 中小企业一般没有系统的战略,不像大型企业,有一个清晰的长期战略规划,大多数是突发事件发生以后,企业管理者采取应急措施,或者有可能设想一个长期战略的大概想法[1]。而在这种危机时刻进行的战略管理,往往是企业决策者被动的创造,也许能够帮助企业暂时脱离困境,但是不是涉及长远的战略规划。

2.2 企业战略受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影响较大 中小企业的战略,很大一部分是企业家个人的企业愿景,企业战略的制定、执行、控制评估都是主要创业者一个人完成,企业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就直接关系到一个战略的好坏。一个企业管理者,如果具备高度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市场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能够从平常中发现异常之处,从细微处认清方向,就能够帮助企业创造和利用更多的机会,把企业不断引向成功。但是有的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必要的管理能力和素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固步自封,只会将企业推向极为被动的境地。

2.3 企业战略模式是非正式的 中小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正式程度是远远低于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如果中小企业作出战略决策过于正式的话,它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结果。过分强调结构化的、书面化的计划将使中小企业面临呆板僵硬的发展格局,因为它降低了灵活性,这也是中小企业的生存最重要的法宝。

2.4 企业战略的制定是非科学的 中小企业战略制定者一般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或利益相关者,很少采纳员工的建议,并考虑到他们的利益,这将有可能由此导致战略的片面性或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此外,中小企业战略决策者的信息来源比较狭窄,一般不太可能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因此,战略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基于战略决策者的直觉,而不是对于形势的科学、准确的研判[2]。

2.5 企业战略管理变化较大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一个问题是对于增长的管理,中小企业的增长速度往往超出创造者的预期,中小型企业的增长也意味着的决策者已经不能单独管理的所有活动[3]。中小型企业一般都是民营企业,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美国组织学家格雷纳(L·E·Greiner)经过研究发现,组织的成长过程大致经历了创业阶段、指导阶段、授权阶段、协调阶段和合作阶段这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成长动力不同,因此将会呈现出不同的管理问题,并随着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而继续改变。

3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对策研究

本章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战略管理理论知识与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希望为中小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过程中提供借鉴意义。

3.1 培养企业家的战略思维能力 笔者重点从理论学习、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加强实践三个方面入手,培养企业家的战略思维能力。

首先,加强战略思维理论学习。这里提到的理论学习区别于普遍意义上的理论学习,培养战略思维能力,要重点加强战略思维方面的理论学习,可以多看一些哲学方面的书籍、研究一下中国古代著名的兵法、学习中外经典战略思维方法等,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处理企业管理问题时,能够从大局着眼,辩证的看待、处理问题。

其次,善于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战略思维能力包含的内容广,深度大,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战略思维理论。当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或是对于一些重点决策企业家拿不定主意时,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积极寻求优秀企业家的帮助、求助咨询公司等,也可以逐步在企业建立智囊团,充分利用内部资源。一个优秀企业家的战略思维能力不仅包括自身储备必要的战略思维知识和掌握一定的战略思维能力,还包括在遇到自己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时,站在一定的高度,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资源,帮助解决企业出现的问题。

最后,加强实践,把战略思维理论运用到企业实际工作中。企业家学习战略思维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把战略管理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实践是检验企业家对于战略思维理论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同时在不断的企业实践中,可以进一步丰富企业家的战略思维,企业家与员工紧密接触,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有助于检验战略决策是否科学合理,也会促进战略决策的切实贯彻执行。

3.2 组建科学的战略管理决策体系 管理决策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对于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而言,更要保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为了确保企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必要组建科学的战略管理决策体系。

一方面是组建决策团队,并不断提高决策层的素质。中小企业的领导层不只有企业家一个人,要充分利用其他管理者的聪明才智,有意识的组建决策团队,团队成员的选择要科学合理,体现专业性、互补性、协调性等原则。同时还要对决策团队成员不断进行培训,给予他们提供更多的管理机会,为中小企业储备智囊人才,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是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法。决策方法种类很多,大体分为两类: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主要是管理者根据过去经验、知识积累等因素对企业战略管理做出决策;定量方法主要是运用数学工具,比如统计、可行性分析、概率等对企业战略管理做出决策。在实际运用中,通常将定性分析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中小企业管理者在决策方法的选取上既要做到科学合理、注重效率和质量又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实际情况。

3.3 建立战略管理绩效的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相当于战略中所讲的事前导向和事后控制,引导员工按照正确的方向努力工作,同时对于工作的效果给予一定的反馈[4]。绩效评价是企业实施战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中小企业要充分重视战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

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众所周知,绩效评价对员工行为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员工往往会参照绩效评价标准,朝着有利于自己绩效考核的方向努力。一旦,中小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出现问题,企业经营行为将会朝着不利方向发展并带有很大的惯性,企业事后要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调整。因此,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尤为重要。在建立绩效评价标准时,企业管理者要依据企业发展战略来制定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科学的赋予权重,如专家打分、因子分析等方法,充分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的大方向。

另一方面是要做到“动静结合”。绩效评价体系既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连贯性又要动态变化以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动静的度如何把握,考验着企业家的管理才能[5]。因此,在制定绩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每一个指标的可变程度以及权重变化的幅度,既保证绩效评价标准大方向不轻易变动又可微调来适应企业战略的需要。

4 结论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受到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多困难。本文从历史文献中总结了前人对于战略管理的理解和解释,分析了其主要构成要素及其特点,并结合我国市场发展现在以及对于中小企业的相关管理及规定,阐述了中小企业存在的理论基础,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现在出发,并结合国外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成功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吴满玲,程茂洲.中国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04(11).

[2]杨晓东.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2011(22).

[3]何春杰.对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的思考[J].税收与企业,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