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的好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战略管理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战略管理的好处

战略管理的好处范文1

关键词:中小企业 战略管理 优化策略

1、加强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背景和重要性分析

1.1、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日新月异。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以及新技术不断地改变着市场环境,另外客户需求的复杂化、多样化也加速了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动态化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就要做好一系列战略管理研究,积极调研市场环境与市场需求。

1.2、竞争模式的变化

市场经济体制直接形成了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格局,这就导致了市场竞争模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市场竞争直接导致了很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很多企业为了生存就会拓展业务,这样就会中小企业作出合理的战略定位,其次,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国内企业,因此,战略思维范围须更广,最后,当前的市场竞争是动态的竞争,竞争的频率也在不断加快,这也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3、战略管理对企业全局的重要性

除了上述两点原因以外,要加强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生存及发展的重要性,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战略管理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组织架构,它是将企业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和各个规划、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的枢纽;其次,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指导领导和员工完成各项任务的准则;最后,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盈利、保持长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2、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战略管理形式化,战略管理机制不健全

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战略定位的重要性,其成立和运行仅出于对地方资源的即时利用或短期出现的市场需求,缺乏长远的目标。另一部分企业则认为环境或市场变化太快,制定战略没有意义,不知道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面对未来的发展变化,缺乏应对措施。

2.2、战略管理缺乏弹性,环境适用性差

2.2.1、战略定位脱离实际,定位不准。许多中小企业在创业以及经营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仍无法明确自己的定位,处于被动的局面,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被竞争挤出局。有的企业虽制定了发展战略,但只是凭主观想象,结果其定位严重偏离企业自身的实际,难以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2.2.2、习惯于固有的思维定势。在企业遇到新问题时,常常用老办法去处理问题,存在着经验主义,战略管理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2.2.3、长期战略意识不足,目光不够长远。有的中小企业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盲目的认为前景大好,整日深陷于繁杂的事务工作中,而没有时间思考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市场定位等方针。

2.3、企业管理不健全,缺乏战略管理基础条件

2.3.1、自主研发能力有待提高。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对研发管理不够重视,即便有了研发的技术和专利,加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为淡漠,最终影响了企业的长足发展。

2.3.2、生产质量管理缺乏科学性。生产管理工作制度、程序、标准不健全。

2.3.3、财务管理存在缺陷。中小企业资本实力有限,信贷能力低,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资金筹措能力不强,导致企业资金短缺。

3、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优化策略探讨

3.1、做好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

综合分析企业情况,准确进行战略定位。一定要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从企业自身情况出发,制定适应企业资源、有利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在定位时应注意:一是应该选择垄断程度低或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在这种市场里单个企业控制市场能力几乎为零,适应中小企业的生存。二是选择市场范围直径小的企业,市场直径小的企业往往由于需求有限,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挥,因此,对于资金少、规模小的中小企业可以从中获得较多生存机会。

3.2、整理并优化企业的运作流程

流程对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将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系统地、深入地整合并优化流程,可望使企业的运作基础得到较大的改善。建立科学、高效的流程,建立适合流程运作的组织才能使组织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对此,就须建立新的组织观念,建立新型的组织。扁平化组织、矩阵化组织等,都是流程优化的一种相匹配的组织形式。

3.3、加强具体企业战略的研究

一是产品与市场战略。要开发有利于增强顾客关系和适应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以避免直接与大企业竞争。中小企业追求的产品与市场开发战略不仅要以职能战略为基础,而且要根据自己的竞争能力进行变化。

二是生产制造与经营战略。中小企业应把制造灵活性作为一个新的竞争战略。经营战略对制造灵活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制造灵活性间接地影响经营绩效。

三是技术创新战略。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人力、财力、物力诸方面大胆投资。同时要大力引进吸收新产品、新技术,夯实企业现实的生产力,促进企业发展。

3.4、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在战略流程和组织优化的基础上,必须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岗位分析,确定绩效指标体系,建立绩效信息反馈系统,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推动绩效改进管理等都是绩效管理必须认真作好的事项。

3.5、夯实自身的竞争优势

第一,集中企业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第二,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第三,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企业能否获得超额利润主要靠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除此之外,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企业带来长远的、根本性的好处

参考文献:

战略管理的好处范文2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战略管理”概念自从70年代末首次被提出以来,已成为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对战略管理的推崇引起了管理观念模式的深刻变革,作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会计也逐步向战略管理会计方向发展。尽管英国管家Simmonds在1981年就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但战略管理会计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其内涵的理解也还有分歧。Simmonds将战略管理会计描述为“提供并分析有关企业和其竞争者的管理会计数据以发展和监督企业战略”,强调注重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相对竞争者的位置和趋势,包括成本、价格、市场份额等,以实现战略目标;Bromwich和Bhimani在一份CIMA研究报告中将战略管理会计解释为“提供并分析有关公司产品市场和竞争者成本及成本结构的财务信息,监控一定期间内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战略”;而CIMA的正式术语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这样的一种管理会计形式,它不仅重视内部产生的信息,还重视非财务信息和与外部相关的信息”;Clarke将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因素归结为 “从战略角度提供有关公司市场和竞争者信息,同时也强调内部信息”。尽管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多种多样,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涉及到战略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要素,体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特征。

其一,战略管理会计重视外部环境,重视市场,将管理会计视角从企业内部扩展到外部环境。从价值链角度来讲,成本动因可能价值链各个环节,包括公司外部环节。也就是说,对于某个因素的变化,由传统管理角度即公司内部角度往往并不能看出它的好处,但它可能在价值链的前端或后端创造价值。战略管理会计是“面向市场”甚至是“市场驱动”的会计,因为市场是企业创造利润、与对手面对面竞争的场所,战略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视野拓展,以有助于直接面对新的市场挑战。在此思想下,必然涉及到有关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竞争者、顾客和产品。战略管理会计要尽量获取有关这三方面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如成本、价格等)和非财务信息(如产品青睐度或品牌忠诚度等),这些信息与企业内部收集的信息一样,都是为了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

其二,战略管理会计注重整体性。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估跨部门决策的循环过程,要从整体上把握其过程,既要合理制定战略目标,又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密切合作,以保证目标实现。企业管理是由不同部门完成的,必须以企业管理的整体目标为最高目标,协调各部门运作,减少内部职能失调。相应地,战略管理会计应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

其三,战略管理会计体现了动态性、应变性以及的灵活性。任何战略决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以保持企业战略决策与环境相适应。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战略管理会计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方法体系,不仅要联系竞争对手进行“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和“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而且采取了一些新方法,如产品生命周期法、经验曲线和价值链分析等。

二、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之间的差异

(一)从管理会计研究对象的范围上看,传统管理会计是内向型的财务信息系统,而战略管理会计是外向型的综合信息系统。

传统管理会计是建立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的,注重本企业内部的决策、计划及控制执行,只对本企业的成本管理、决策及责任会计负责。在市场竞争不是很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只需在其内部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便可生存。但是在迅猛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光从本企业考虑,忽视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只知己而不知彼,已不能满足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的信息需求,它所提供的信息与企业的战略决策缺乏相关性。

战略管理会计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面对竞争对手,分析企业自身所处地位,以企业取得竞争优势作为主要目标。外向型的战略管理会计不仅仅要收集、分析企业内部的数据信息,更要走出企业为本企业提供外部市场环境及竞争者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战略管理会计通过收集、分析、比较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信息,了解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从而保持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可见,战略管理会计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缺陷,它拓展了管理会计对象的范围,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以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

(二)从管理会计的主体及目标上看,传统管理会计注重本企业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战略管理会计注重企业的长远目标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传统管理会计所注重的只是单个企业在有限的期间内的发展,它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经营决策及经营管理发挥作用。传统管理会计注重营运资本的控制,它对投资方案的评价仅限于从财务效益的角度展开,企业经营业绩也只表现在当期的利润上,只注重追求企业短期利润的最大化。而实际上,当企业间的竞争上升为全局性的战略竞争时,追求长远目标、抢占市场份额已成为企业刻不容缓的奋斗目标。战略管理会计注重企业长远发展,重视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及新产品定位等。它主要服务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计划,追求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立足长远目标,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长远利益角度来分析、评价企业资本投资。站在战略的高度,企业投资开始倾向于以智力投资为主,在人力资源、科技开发、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多投入资金,以求保持企业长久的竞争力。这样,在战略管理会计中,对企业投资方案的评价不再仅局限于财务效益指标,而必须同时考虑非财务效益方面的指标,如引进人才的未来效益、引进高新技术的未来效益及新产品的市场份额等;投资决策不仅要采用定量分析法,还要辅之以定性分析法。战略管理会计于企业集团作战,则注重全局利益,它的信息分析完全基于整体利益考虑。为了长远利益,它会考虑放弃短期利益;为了顾全整体利益,它甚至会放弃某个成员企业的利益。企业的经营成果不仅要反映在利润指标上,还要反映在企业价值的增加上。相比之下,战略管理会计注重长远性、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以及具有超前性等特征。

(三)从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上看,传统管理会计研究的是单一的财务信息,而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则是与战略管理相关的多样化信息。

传统管理会计研究的是财务信息,而忽视了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然而,外界环境及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变化会带来对管理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首先,企业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市场竞争、经营战略、信息加工技术变化等,会引发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化。而这又必然导致管理会计研究对象及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一方面,财务信息的种类将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非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将大幅上升,如产品更新换代信息、知识产权、市场竞争信息及市场战略规划等。

战略管理会计根据外界环境及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从企业内外广泛收集、加工、运用各种相关信息,将信息范围扩展到与企业战略决策相关的所有信息,其中包括财务的与非财务的,数量的与质量的,的与非经济的,物质层面的与非物质层面的,以至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源于企业内部的财务、市场、技术、人事等部门,有的则来自企业以外的政府机关、机构及大众媒体等。

传统管理会计由于其研究的只是财务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故它是不完整的、不充分的。尤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市场中,传统管理会计所运用的信息很容易使企业在决策中失误,丧失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充分收集、分析、运用了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所有信息,而不再局限于财务信息,从而使得企业能充分做到知己知彼,最终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对保持甚至增强市场竞争力大有益处。

(四)从管理会计应用的方法来看,传统管理会计的方法是非常有限的,仅限于对财务指标的,而战略管理会计则是在此基础上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其应用方法是多元化的。

传统管理会计是建立在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基础上的,其目的是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其内向型的管理及信息来源、种类的单一性又决定了传统管理会计应用方法的单一。传统管理会计的应用方法主要是对财务指标的计算,具体应用更多地体现在它的基本职能中,如预测分析、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控制、业绩评价及考核方法等。

战略管理是经营战略的产物,为适应外界环境及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化,其较传统管理会计有很大变化。第一,由于信息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的比重较高,企业资产的核算开始逐步将重点转移到无形资产;第二,随着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开始对原有成本方法及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引进作业成本法,并实行作业管理;第三,为比较、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采用价值链分析法,或其他的分析方法,如对手分析法、矩阵定位分析法、环境分析法等;第四,为更好地适应企业分权管理模式,实行目标成本管理、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及分层激励机制等;第五,战略管理会计还要结合生命周期分析法、动因分析法、产品组合矩阵法等多种方法,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全面、充分的信息。

战略管理会计在处理信息方法上的多元化,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在更广泛、更深刻的层面上掌握信息,从而可以综合、全面分析,做出正确的战略性决策。

三、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之间的联系

战略管理会计是在当今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性市场竞争空前广泛激烈的情况下,为满足传统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特定信息需要而建立的新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战略服务的战略管理会计,它之所以产生并得到相应,既是当今技术突飞猛进和迅速发展而导致企业管理(尤其是战略管理)和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产物,也是原有管理会计自身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产物。

(一)战略管理会计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发展

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了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产生的,但这并非意味着传统管理会计没有存在的必要,战略管理会计只是传统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传统管理会计注重内部管理,并从战术角度深入到企业内部的作业水平,致力于“知己”。而战略管理会计则站在全球高度,从战略角度扩展到宏观层面,寻求企业整体竞争优势,致力于“知彼”。两者相辅相成,“这种微观深入与宏观扩展的结合是传统管理会计为适应复杂多变客观环境的必然发展趋势”。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系统的性质并未发生改变,信息支持和控制仍是其两大基本职能。战略管理会计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是管理会计在新的条件下取得的新发展。

(二)战略管理会计对传统会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战略管理会计对传统管理会计的突破,不仅是管理会计本身的重大变革,对传统财务会计也发生着深远的。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对整个传统会计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战略管理会计是传统管理会计的一次重大变革

传统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历史上,管理会计之所以取代成本会计是因为成本会计的理论对经营决策缺乏相关性,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近年来,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竞争压力的增强,使战略管理登上历史舞台。传统管理会计难以提供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则从更高的起点重新界定了管理会计的内涵,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寻找方向、把握契机。因此,正如管理会计是对成本会计的重大突破一样,战略管理会计不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而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一次重大变革。传统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方法引向界、商业界和学术界,而战略管理会计则是将工业界、商业界和学术界带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

2.战略管理会计必将对传统财务会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财务会计是旨在为投资者或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的会计。从表面上看,管理会计是各企业自主进行、没有统一标准的,而财务会计是依据一定标准、在公允的原则下建立的。但实质上,管理会计的从未停止向财务会计的转化。例如,现金流量表原先是一些企业内部管理层为了能更直接、更清晰地了解企业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情况而自行编制的,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当人们发现现金流量表更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弥补财务会计报表中信息披露的不足时,现金流量表开始在各企业中推广,最终以规定的方法和统一的格式确定下来,并被要求公开披露,于是现金流量表在财务会计领域中确立。正因为存在着这种转化,所以管理会计领域的任何重大变动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引起财务会计的变动。就像现金流量表从企业管理会计范围转变为财务会计范围一样,战略管理会计一旦在管理会计领域确立,它的信息很可能会因被要求公开披露而转化为财务会计信息。随着企业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会不断要求更多的企业内部信息公开,从而加速了管理会计信息向财务会计信息的转化。不难想象,在未来的对外会计报表中有可能出现诸如人力资本价值、市场份额比率、生命周期分析、经济环境评估、竞争优势比较等原本属于战略管理会计的相关信息及其分析结论。

(三)、战略管理会计对传统管理会计提出挑战

战略管理会计对传统管理会计提出了挑战,迫切要求传统管理会计观念更新,尤其是对战略决策信息的提供,要求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为广泛、更有用的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信息,不仅包括内部信息和财务信息,更重要的是诸如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外部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具体说来,战略管理要求传统管理会计在以下方面克服其轻战略重战术的不足:其一,改变传统管理会计只顾内部而忽略环境变化的影响、用静态目光看待的缺点,站在战略高度,从全球范围来看待企业的目标和行为,时刻关注跟企业息息相关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例如:从成本观念来讲,传统管理会计讲究降低劳务成本、缺勤率等,但对于处于衰落期的行业或因技术落后而落伍的企业,仅对一些不重要细节的边际调整并不能改变它的根本命运。最重要的是企业具有有效获取、分配、使用资源以充分利用环境机遇和防止环境威胁的能力。成本观念要根本变革。从综合角度来看,成本既有经营性的又有战略性的,既包括有形的又包括无形的。其二,克服传统管理会计只重短期利益的缺陷,注重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传统管理会计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风险”,容易造成行为的短期化,如为了一时的利益而降低质量标准,但这最终将损害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乃至长远利益。从战略角度来说,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跟企业目标一样也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以获得一种持久的竞争优势。相应地,对企业业绩评价的尺度应采用战略业绩评价。

战略管理会计对传统会计强有力的挑战,未来的会计可能不再是企业内部货币信息的代名词,而是意味着综合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使用和披露。

1、李劲彪。《战略管理会计及其挑战》。《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1期

2、吴岚。《论战略管理会计对会计的突破》。《上海财会》。2001年第1期

战略管理的好处范文3

一、战略成本管理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从50年代起,世界进入了一个更新的时代(有人称为后工业时代或突变时代)。进入50年代后,顾客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与过去相比竞争更加激烈,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从而使企业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和许多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1)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基本消费品的需求已经达到饱和,社会已从对生活“数量”的需要转向对生活“质量”的需要,需求发生了多样化的转变。(2)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和加速了产品和制造工艺的发展,生产了许多属于“创造需要”性的产品,同时,也加强了企业间的竞争。(3)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资本输出、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既给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也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4)社会、政府和顾客等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和限制。由于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垄断行为、环境污染等,引起了社会、政府、顾客对企业的不满,从而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并提出了许多对企业的限制。(5)资源短缺,突发事件不断出现。这些特点,使企业外部成为一种特别庞大的、复杂的、不熟悉的、变化的、难以预料的环境,企业面临着许多生死攸关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界必须对环境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新的管理方式,谋求企业的?婧头⒄梗炕笠稻铰缘日铰怨芾硎圃诒匦小K孀殴芾砉勰畹谋浠矶嘈碌墓芾砑际醭鱿至耍缰柿砍杀竟芾恚饕党杀竟芾淼取?/P>

正是由于时代的变革导致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发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战略管理就应运而生。战略管理的核心是要寻求企业持之以恒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一切战略的核心,它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能够为客户创造的价值,这一价值要超过该企业创造它的成本。价值是客户愿意为其所需要的东西所付的价款。超额价值来自于以低于竞争厂商的价格而提供同等的受益,或提供的非同一般的受益足以抵消其高价而有余。竞争优势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成本领先和别具一格(标新立异)。一个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做出抉择,即企业要就争取哪一种优势和在什么范围内争取优势的问题做出选择。“万事都要领先,事事都要每人满意”的想法只会造成战略上的平庸和经济效益的低下,因为这往往意味着一个企业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可言。

企业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上述变化,对传统的成本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要求成本管理更新观念。变革技术。成本管理专家和学者必然面对这样的事实:(1)战略管理要求获得具有竞争优势的成本资料,如果成本管理者不能提供相关信息,则生产主管、营销经理就会去扩展自己获得的信息系统,如果这样,必将引起企业管理的混乱。一个组织只能有一个成本信息系统。(2)在新的管理环境下,传统成本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如管理观念、管理方法、管理对象等)显露无疑,要改变这些缺陷,必须寻求新的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为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将成本管理会计导入企业战略管理并与之相融合。另一方面,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StratehicCostManagement,SCM)。战略成本管理最早于80年代由英国学者提出,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两书中列专章探讨“成本优势”。成本优势是企业可能拥有的两种竞争优势之一。成本对于别具一格战略也极为重要,因为别具一格的企业必须保持与其竞争者近似的成本。除非由此而得的溢价超过别具一格的成本,否则别具一格者就不能取得出色的业绩。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了成本在竞争中的重要地位,许多战略计划都把建立“成本领先”(costleadership)或“成本削减”(costreduction)作为目标。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并保持全面的成本领先,那么,它只要能使价格相等或接近产业的平均价格水平,就会成为所在产业的佼佼者。当成本领先的企业的价格相当于或低于其竞争厂商时,它的成本地位就会转化为高收益。然而,一个在成本上领先地位的企业也不能忽视产品的别具一格,一旦成本领先的企业的产品在客户眼里不被看作是与其他厂商的产品不相上下或可被接受时,该企业就不得不削减价格,使其售价低于竞争者,以增加销售额。这就可能抵消了它有利的成本地位所带来的好处。在波特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学者于1993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J.K.shank等)的专著,使战略成本管理更加具体化。近年来,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战略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日本学者又进一步将战略成本管理推广到企业界(夏宽云,1998)。

不难看出,战略成本管理的产生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则企业传统成本管理体系自身缺陷、自身变革的需要。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战略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正如波特所讲的取得“成本优势”(Porter,1985)。成本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是要实现“降低成本”。不难看出,“降低成本”与“成本优势”是两个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分析比较传统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可以总结出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1.长期性。战略成本管理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便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则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而未从长远的持续地降低成本的策略上考虑,属于战术性的成本管理。比如企业进行人工成本管理,按“降低成本”,企业宜雇佣年龄相对较大、技术熟练程度高的员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以“成本优势”标准衡量,企业宜从长远出发雇佣对年轻、文化程度高的员工,利用学习曲线,以获得较长时期的成本优势。

2.全局性。战略成本管理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它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企业的价值链贯穿于企业内部自身价值创造作业和企业外部价值转移作业的二维空间,价值链不同于价值增值,它是更广阔的外在于企业的价值系统链,企业不过是整个价值创造作业全部链节中的一部分,一个链节。因此,战略成本管理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其成本管理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而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分析,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并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战略。而传统成本管理的“降低成本”则是站在某一企业的角度,加强成本管理使其成本最低,成本最低并不表明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如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代用材料,可能使产品质量有所下降。而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可能导致企业的成本略有上升,但同时可以使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最佳的成本效益比,从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成本领先。

3.外延性。战略成本管理的着眼点是外部环境,将成本管理外延向前延伸到采购环节,乃至研究开发与设计环节,向后还必须考虑售后服务环节。既要重视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也应重视与下游客户和经销商的联结。总之,应把企业成本管理纳入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察。只有对企业所处环境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才能预测和控制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确定和实施正确适当的管理战略,把握机遇,主动积极地适应和驾驭外界环境,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最终实现预定的企业战略目标。而传统成本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

4.抗争性。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优势,是关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与竞争对手抗衡的基本竞争战略之一,同时也是企业针对来自各方面的许多冲击、压力、威胁和困难,迎接这些挑战的行动方案。它与传统的较少考虑竞争、挑战而单纯为了改善企业现状、增加经济效益的成本管理方法不同。只有当这些成本管理工作与强化企业竞争力量和迎接挑战直接相关、具有战略意义时,才能构成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正如前文所述,战略成本管理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就是因为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严峻的挑战,企业推行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为了实现成本领先,取得竞争优势,战胜对手,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现实意义

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质是寻求成本优势(或成本领先)。研究和推行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战略成本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必然结果。前文已述,近二十年来企业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不言而喻,成本是决定企业产品或劳务在竞争中能否取得份额以及占有多少份额的关键因素,而影响竞争成本的核心是企业的战略成本,而非传统的经营成本。在战略成本管理中,波特为我们提出了战略分析的方法:即首先分析企业的产品所处的市场生命周期和市场份额等,然后确定其应采取的战略。对于不同的产品应采取不同的市场战略,是以产品差异战略取胜(在成本差距不可能拉大的情况下生产比对手更优、更独特的产品以显示差异,吸引顾客),还是以成本领先战略取胜(在产品性能与质量不可能会有差别的情况下努力降低成本、降低售价来取得竞争优势)。采取产品差异战略可以通过培养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优良服务,产品设计等方法实现;而成本领先战略则可以通过大量生产、学习曲线效应,严格的成本控制等方法来实现。

2.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实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外已出版了许多著作,发表了许多研究文章。在实践中,许多大公司设立了诸如“研究开发部”“战略研究部”等企业战略研究机构,而在实际运用中更多的着眼于战略等经营战略管理方面,较少涉及战略成本管理。企业管理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战略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部分,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是我国会计管理值得深思的问题。

企业资产重组与并购是当前我国企业界的热门话题,我们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简要分析一下四川峨铁重组的价值链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和竞争优势。

川投集团通过电冶结合的方式整体兼并峨铁厂从而控制四川峨铁(现更名为“川投控股”)一举带动搞活了嘉阳电厂、嘉阳煤矿和峨铁三个国有企业,这样将几家劣势企业重组从而发挥出整体效应的办法,在我国资产重组中具有典型意义(见《四川金融投资报》1998年10月29日)。重组后对峨铁而言,占生产成本60%的电价将大幅降低,每年由此可节约成本几千万元,同时通过调整,峨铁的铁合金产量可以上一个台阶,实现规模经济,单位固定费用大为降低。对嘉阳电厂、煤矿而言也有一个稳定的销售市场,使其销售费用大为降低。同时川投集团还购并了长钢股份,也为峨铁的铁合金销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难发现,这一系列重组并购的内部价值链可以简化为:嘉阳煤矿——煤嘉阳电厂——电峨铁厂——铁合金长钢厂等,上述价值链中每一作业消耗资源,导致成本和产出效益。

3.是建立和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现代成本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结合的管理,是经济和技术结合的管理。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诸如生产关联、采购关联、技术关联、财务关联、竞争对手关联中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战略管理的好处范文4

关键词: 高校学生社团 战略管理思想 战略方案

高校学生社团是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也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阵地。战略管理起源于军事领域,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进入管理领域,成为管理学的一个研究范畴,60年代前后战略管理被应用到企业经营上,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用战略管理思想创新学生社团发展理念,对于高校学生组织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战略管理思想的内涵

战略管理是对组织战略过程进行的管理,决定企业长期业绩的管理决策和行动[1]。从产业层次看,战略是一种定位;从企业层次看,战略是一种观念;从竞争层面看,战略是一种计谋;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视角看,战略是一种计划;而从企业过去发展的历程来看,战略则是一种模式[2]。由此可见,战略管理思想是指对于全局性、复杂性、多层次性的重大问题的筹划与决策。规范的战略管理过程一般包括五个步骤(如图1):

图1战略管理过程

二、战略管理思想对学生社团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战略管理的实质是使组织能够适应、利用环境的变化,提高组织整体优化程度,注重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3]。学生社团虽然属于非营利组织,但是它同样强调充分地利用周围的环境,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使得社团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可见,战略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方法、一种理念,对于学生社团的管理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高校社团注重社团体制机制、忽略社团文化内涵已经成为阻碍高校学生社团深入发展的重要原因[4]。一个成功的战略管理的重要任务是形成竞争优势,促进社团长远发展。在社团建设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无疑指导了社团文化建设,提升了社团文化品位,使社团文化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青春与活力。而运用以柔性管理为主的组织文化管理既遵循了学生社团“灵活、自由、民主”的本质属性,更符合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在学生社团建设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符合学生社团的实际情况。

当前,纵观全国大多数口碑好、特色鲜明的社团,均已引入或不自觉地接触到了战略管理思想的部分元素,如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社团标兵”称号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生科学考察探险协会坚持“科考・探险・环保”的活动宗旨,成功组织了多次大型野外科学考察探险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样获得此殊荣的西安交通大学学生电视台本着“走进学生生活,反映学生思想,关注学生生存状况”的理念,充分发挥音频节目传播、视频节目传播等多种传播资源的综合优势,不仅承担交大电视台部分栏目的制作任务,而且积极地打造自己的品牌栏目,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资讯,展现交大校园生活,传递多彩而丰富的交大文化。虽然这些学生社团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战略观,但这些接触并运用战略管理元素的社团却是发展势头最好、组织凝聚力较强、活动影响力比较大的优秀学生社团,这为我们在学生社团建设中大规模导入和推广战略管理思想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实证。

三、战略管理思想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应用

学生社团的战略管理是一项程序性很强的工作(如图2)。

图2学生社团战略管理实施过程

(一)明确社团的愿景

愿景是对组织未来可能的和人们所希望达到的状态、愿意看到的景象的一种设想,是对未来乐观而又充满希望的表述。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能产生精神上的凝聚力和传动力,让个体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5]。明确社团的愿景有利于社团干部明确活动策划的范围而不致于走入“想到什么活动就办什么活动、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的误区。学生社团愿景的构建必须从学生在社团工作中的需求出发,一方面要确立学校文化繁荣的总体愿景和社团的集体愿景,另一方面要引导干部和会员通过学校愿景和社团愿景的实现,实现个人的愿景,让每个社团中的成员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6]。

(二)社团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H.Weihrich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被广泛地应用于战略管理领域,SWOT模式是管理者在管理中进行客观分析、科学判断的一种有效工具,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综合考虑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战略的方法。[8]运用SWOT分析法,就需要社团干部将对社团的活动,以及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社团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且按照一定的次序按照矩阵形式罗列(如图3):

图3SWOT矩阵

SWOT分析法中的S指的是英文单词Strength(优势),指社团本身的长处;W是Weakness(劣势),指社团自身存在的缺点、劣势;O是Opportunity(机遇),指外部环境中有利于社团发展的因素;T是Threat(威胁),指环境中不利于社团发展的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对社团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把对社团发展产生重要、直接、久远的因素优先排列,而把那些次要、间接、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在后面或者省略。

(三)确定战略思想

通过SWOT分析,学社社团可以找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知道外部环境中会带来哪些机遇和威胁,通过SWOT矩阵提供的框架,将这四类的战略要素进行组合,就可以产生四种可以选择的战略(如图4):

图4SWOT矩阵框架

1.增长型战略(SO战略)启发学生社团应该利用好外部环境中的机会,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2.扭转型战略(WO战略)则是通过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机会来克服社团自己不足的战略。

3.多种经营战略(ST战略)是利用社团自身的优势,克服或者回避外部环境中威胁、不利因素的战略。

4.防御型战略(WT战略)则告诉学生社团通过各种手段来克服自己的缺点,同时也应该注意外部环境中对社团不利的因素。

(四)确定战略方案

学生社团的地位与影响取决于社团开展活动的数量、质量,以及其所联系的同学的数量。因此,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的活动是社团成长与发展的灵魂,各个社团都务必将活动作为其生命线,作为社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要务[8]。社团的营销方案涉及两个方面:对已有活动的分析、策划新的活动。

1.已有的活动的分析

笔者认为,学生社团应对已有的活动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与社团愿景的符合程度以及活动的效率。其中,活动的效率是活动的收益与活动的代价的比值,活动的收益是通过社团活动为社团带来的荣誉、口碑上的价值增长的总和,而活动的代价是耗费在活动上的人力、物力、金钱,以及时间价值的总和。借助于管理方格图的理论分析框架,社团负责人应该对上述两个指标进行评估,给出等级分值。然后以此为基础,把分值标注在两个维度坐标界面上,并在这两个维度坐标轴上分别划出9个等级。根据评估的结果,一个社团活动就落在下面的81个方格之一。虽然有81种不同的结果,但我们仅对其中的四种类型重点说明(如图5):

图5社团活动分析框架

(9.9)型活动(明星活动):这类社团活动既十分符合社团的愿景,又有很高的效率,所以这种类型的活动学生社团应该积极地发扬和继承。

(1.9)型活动:这类社团活动虽然十分符合社团的愿景,但是相比于活动取得的收益,所付出的代价过高,所以学生社团应该认真考虑这种情况的活动,要么对活动方案等进行修改、创新,要么放弃这类活动。

(1.1)型活动:这类活动既不符合社团的愿景,花费的代价又相对较大,因此应该舍弃举办这种类型的活动。

(9.1)型活动,虽然活动效率较高,但是不符合社团的宗旨和愿景,所以对于这类活动应该认真地考虑。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个学生社团都应该举办一定数量的公益活动,即使举办的公益活动与社团愿景的符合程度不高。因为这有助于社团形成良好的组织形象,从长远来看,对社团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2.策划新活动

通过SWOT矩阵,得到了四种可供选择的战略,其中,SO战略往往为学生社团活动的策划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思想,而其他三种类型的战略则告诉学生社团在活动的策划,以及举办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社团可以策划新的活动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需要社团干部良好的感受力,以及创新的能力,同时应该时时刻刻有“为目标受众群着想”的想法。

四、战略管理思想在学生社团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导入战略管理思想之前,学生社团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进行广泛的调查分析、提出战略计划、制定战略实施方案等。社团必须慎重讨论“我们怎样导入战略会更加有效,导入战略后需要多长时间才会取得怎么样成效”等问题,这就要求社团的骨干们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掌握一些企业管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为计划的导入服务。

(二)选择恰当的导入时机

当一个社团刚刚成立时,就可运用战略管理塑造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即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许多新社团成立,更多类似的对手出现,导致自身的竞争地位发生变化时,社团需要导入战略管理使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当一个社团取得了长足发展,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时,需要战略管理塑造个性鲜明、强辐射性的社团文化;当一个社团所处的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以前的战略不再适合社团自身发展时,需要放弃原来的战略而重新制定新的战略;当社团由于运行发展不善而出现迅速的滑坡时,需要通过导入战略管理来帮助社团度过难关。

(三)注意战略的全局性

社团一旦制定好了自己的战略,就必须严格执行这些战略的支持计划,并且要把握住战略和社团组织结构、价值观、经营理念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战略才会对社团起到整体优化的作用。

(四)抓好制度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社团内部成员流动性强、自由度比较大。因此,要让社团长期持久地发展,必须同时相应地建立一套规章制度并且随着社团的发展不断地加以补充、完善和健全,逐渐形成长效机制[9]。如《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学生社团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等等。

(五)重视战略的目标化、控制化

在学生社团长期的战略规划中,必须同时明确每一个阶段社团发展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采用会员数量、精品活动数量、活动经费额、考评排名等具体的衡量指标。明确目标是为了便于社团建立必要的控制系统,并通过它来监控战略的实施情况,同时监督组织本身的运行情况[10]。

(六)注重战略思想的传承、完善和发展

战略主要涉及的是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范围,而战略管理过程是动态连续的,也就是说其中模型中任何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所以,学生社团应该充分地重视战略思想的传承工作,不断强化干部、会员对于社团战略认同,做好对新成员的战略观培训,同时应该加强与往届主要干部的沟通和联系,确保社团的战略规划可以代代相传。最后,战略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当组织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社团也应该对自己的战略进行调整、更新和丰富。

参考文献:

[1]王玉.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6.

[2]徐飞.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2.

[3]徐海涛,陶霁月.高校战略管理中的方法和技术[J].科技创业月刊,2008,21,(1):87-89.

[4]毛启蒙.高校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偏执与社团文化缺失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9,(29):58.

[5]陈巍.愿景理论对大学生社团建设的作用[J].当代青年研究,2007,(9):62-65.

[6]李莲.愿景:学生社团管理的新理念[J].孝感学院学报,2005,25,(5):120-122.

[7]张爱邦.SWOT分析法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6,2,(4):471-473.

[8]张国奎,梁兆光.浅析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0):220-221.

[9]宋元元,纪尚革.SWOT分析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18:188-189.

战略管理的好处范文5

摘 要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对现代企业成熟与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管理系统,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以其在企业经营中的独特功能及其达到的成效,表明在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战略管理的应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推行 全面预算管理 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而先进的管理办法。它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将决策目标所设计的经济资源的配置,以计划的形式具体地、系统地反映出来。它为企业的经营者、投资者和股东描述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蓝图。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人才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全面预算是以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体员工参与,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全部内容的预算体系。全面预算可以比做是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纲,纲举目张,它的功能如下:

1.明确目标

就是通过编制预算,明确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和各部门的具体目标,这个经营目标实际上是企业未来经营活动预期达到的成果。目标明确,有挑战性,完成目标有成就感,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积极性。

2.配置资源

编制预算的过程是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平衡,使企业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过程。预算被认为是使企业的资源获得最佳生产率和获利能力的一种方法。

3.考核标准

通过编制预算,将企业各项目标分解为各个部门的责任和指标,这细分的责任指标就成为衡量各部门工作业绩的具体标准。预算管理是绩效考核、薪酬制度的基础,没有预算管理的指标体系,绩效考核、薪酬制度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本。

4.控制依据

就是运用预算规定的各项具体指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分析原因,从而采取措施,使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地进行。

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确实非常重要,但是全面预算管理不是万能的。经过多年的实践运用,总结出一定经验,全面预算管理能达到以下目标就可以认为取得了成效:

1.统一思想行动

通过预算管理,使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统一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和行动准则。

2.规范生产经营管理

通过预算管理,使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按照预算规定的要求,有序地开展工作,有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有序性等于有效性,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有很大作用。

3.提高资金利用效果

通过预算管理,使企业在遵循资金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和使用资金,把企业有限的资金充分运用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资金是企业资源的集中体现,而企业经常感到缺钱,怎么把企业有限的资金运用好?预算是很重要的方法。

4.降低成本费用

通过预算管理,花钱之前先做预算,先算账后花钱,精打细算对控制成本和费用非常有好处。

5.较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通过预算管理,使企业各级管理者,认真分析研究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的变化趋势,使企业各级逐渐提高管理水平,形成一种预见性的工作能力,较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全面预算管理以其在企业经营中的独特功能及其达到的成效,表明在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战略管理的应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可以概括为:

一、提升战略管理能力

战略目标通过全面预算加以固化与量化,预算的执行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成为同一过程;对预算的有效监控,将确保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通过预算监控可以发现未能预知的机遇和挑战,这些信息通过预算汇报体系反映到决策机构,可以帮助企业动态地调整战略规划,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应变能力。

二、有效的监控与考核

预算的编制过程向集团企业和子公司双方提供了设定合理业绩指标的全面信息,同时预算执行结果是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将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为经营者提供了有效的监控手段。

三、 高效使用企业资源

预算计划过程和预算指标数据直接体现了(集团公司)各子公司和各部门使用资源的效率以及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因此是调度与分配企业资源的起点。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和平衡,企业可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佳的安排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

四、有效管理经营风险

全面预算可以初步揭示企业下一年度的经营情况,使可能的问题提前暴露。参照预算结果,公司高级管理层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所在,并预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五、 收入提升及成本节约

全面预算管理和考核、奖惩制度共同作用,可以激励并约束相关主体追求尽量高的收入增长和尽量低的成本费用。预算执行的监控过程关注收入和成本这两个关键指标的实现和变化趋势,这迫使预算执行主体对市场变化和成本节约造成的影响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战略管理的好处范文6

关键词:中小型;连锁企业;战略管理模式

中小型连锁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规模小,资金少,经营品种单一,技术总体水平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中小型连锁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劣势及特点,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道路,才能生存发展。企业的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尽管选择具体战略管理的细节会相当复杂,但战略选择的基本逻辑并不复杂。中小型连锁企业战略管理选择必须确保如下几点:企业使命的实现;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利用企业优势,发展市场环境中的机会;消除企业在市场环境中面临的威胁,以及避免企业的劣势。如果同一个战略可以满足上述四个条件,并得到有效实施,那么它将很可能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本文就中小型连锁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做一些分析。

一、中小型企业战略管理中的连锁经营选择

中小型企业在设定好自已的企业使命、目标以及完成外部与内部分析后,就要做战略选择,选择自身的“竞争优势理论”,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中小型企业的连锁经营不是一种业态,但它与具体业态相结合,如超市连锁、便民连锁、仓储连锁、生产连锁、快餐连锁等,通过这种经营方式的选择,赋予中小型企业强大的生命力与竞争力。连锁经营是企业的一种行为方式,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连锁经营是企业结构重组和创新,包括批发改革、配送中心的建立,流通环节和网络的变化,带来了企业购、销、调、存的全面调整,是企业职能的重构和流通环节的重组。

连锁经营是机械化大生产在流通领域的创新与应用。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发展速度跟不上消费领域的发展速度时,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发展滞后成为生产领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化解对立的最佳入手点则是连接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的商业企业规模运作。人们依据生产领域的流水线生产方式,提炼出类似流水线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如服务流程、整理货品流程、收益流程等。连锁经营本质上是一种大流通,是生产、操作标准、管理和服务的建立以及拷贝与复制。

连锁经营是企业的一种组织结构设计,更是一种组织形式,它不属于商业层面,而属于经营层面。连锁经营是制度的创新,是企业从政策到观念、从经营到管理、从商流到物流、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调整和变革。经营方式可分为自愿连锁、加盟连锁(特许连锁)和直营连锁。自愿连锁店是在核心企业或集团公司的领导或控制下,由分散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零售企业,通过规范经营实现规模效益的经济联合体组织形式;直营连锁是以连锁店为核心,各自分散经营的企业,称为分店、分支店或成员店等,通过商品在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利润最大化,来为各经营者带来利益;加盟连锁(特许连锁)店,是联营的一种发展模式,企业为市场提供品牌、产品与服务,让合作伙伴加盟销售体系,这是一种强强联合的方式,让加盟商的网络优势来分担企业商品的销售风险和成本。

二、中小型连锁企业的业务层战略

业务层战略是指企业在单一市场或产业为获得竞争优势所采取的行动,包括成本领先战略模式和产品差异化战略模式。

(一)成本领先战略模式

连锁经营成本领先战略模式的最大特征就是化繁为简,谋取规模经济效益。在中国市场上建立连锁店,网络覆盖的规模是可以想见的:全国有30个省会城市,15个副省级城市,20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要覆盖这样的市场网络,没有上千的店面,很难建立起中国的连锁店。连锁店通过信息网络及物品调配体系来建立总部与分店的管理职能、专业职能,降低成本,达到益利。

华联和苏果超市都曾对特许经营模式寄予厚望,但现实结果却事与愿违。经过数年的调查、反思和总结,在彻底断定加盟体系弊远大于利的前提之下,华联和苏果超市不约而同地作出了大力度发展直营、收购或淘汰原有加盟店的战略性决策。这就是基于成本领先战略模式的考虑。发展直营,使连锁店实现标准化、简单化、专业化,降低运营成本,累积塑造连锁店的总体形象,充分享受利益均沾的好处,谋求长足发展。

1.成本领先战略的标准化特点。一是体现在工作作业上。即由总公司负责订货、采购,再统一分配到各分店之间,这种流程对于所有连锁经营体系下的分店均无例外。二是体现在企业整体形象的包装设计上,这种标准化使各连锁店均有统一形象对外获取形象利益。三是体现在物品调配及人员管理上,在总部货源、设备器材、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由总部向其他分店先行调度,互通性较大。

2.成本领先战略的简单化特点。连锁形式是最有可能从作业简单化上获取利益。如将整个连锁店的作业流程制作成简明扼要的操作手册,就能使所有的员工依照手册规定各司其职。连锁店由于体系庞大,不论在财务、货源控制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需要有一套特殊的运作系统,简化整个管理和作业程序,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手续,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