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文化的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文化的要素范文1
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加强安全防护的基本手段,而且是主动促进安全的有力措施[1]。为提高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持续性、前瞻性,必须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目标和具体工作,加快促进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对员工产生持久精神激励[2]。
1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本质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是构建和谐的安全人文生态圈,使得企业人、机、料、法、环协调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对人的思维、意识、工作态度、行为作风等,从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物的不安全状态,以达到减少事故隐患、趋吉避凶的效果,具有优化企业人、机、环安全氛围的深远意义[3]。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以安全生产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安全承诺、安全愿望、安全心态、安全氛围,及其在企业规章制度和行为标准上的反映,它是塑造人为安全形象和规范员工安全行为的深层次因素[4]。建设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主要是实现目标导向、员工凝聚、管理规范等功能,必须系统性建设安全文化,保证在每个环节不发生事故,确保企业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使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1安全文化建设要素体系
根据我国首次出台的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标准,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2008)等相关文件[5-7]的要求,借鉴国际通用的安全文化要素,以安全文化理念为核心,提取安全领导力、员工、作业、设备四个关键因素,即安全文化一级要素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建立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相结合的安全文化二级要素,从而形成完整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要素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文化形态、一级要素、二级要素。
2.2安全文化建设六大要素建设
2.2.1领导力要素建设
为了提升领导层的安全管理技能、领导水平和影响力。“领导力”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建设,即安全承诺、领导行为、评估与改进及绩效与奖惩。安全承诺综合体现了企业安全愿景和安全使命,切合企业文化特性和实际情况,反映广大员工的共同愿望,并含义清晰、容易理解。领导行为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领导层必须通过一致的言行向员工传达一致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定、传递正确的信息、表达正确的愿景。每年都应该开展安全文化评估与改进工作,了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和阶段性任务,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安全绩效应该在个人整体绩效中占据应有的比例,并起到决定性作用。例如晋升、评优时,安全绩效差者实行一票否决制;相反,同等条件下,安全绩效优异者优先晋升或评优;
2.2.2员工要素建设改进
为调节员工的心理状态,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培养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建设,即心理状态、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及员工保障。员工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员工日常行为。员工心态良好是人身安全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企业应该重视员工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员工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直接影响其作业安全及风险认知、作业行为符合性以及应急反应的有效性。通过合理的引导、教育和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使员工具备必要的岗位安全知识和风险意识。通过正确的引导,改善广大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日常工作中,鼓励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事务,积极反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鼓励员工创新,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2.3作业要素建设改进
作业过程是事故事件风险的主要产生原因,有效控制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对提高安全绩效,促进安全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因此,要通过系统地方法和流程进行风险控制和作业管理,统一作业安全要求,规范员工行为。为精简各项安全作业流程与标准,有效控制作业风险,实现作业文件和数据的动态、信息化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即流程与标准、作业控制、文件与数据。安全流程与标准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程序、标准及业务指导书等,它规定了安全工作的方法。这些制度、程序、标准及业务指导书必须是书面的、切实可行的,便于员工参阅的、以及定期审阅修订的。安全流程与标准代表了企业领导层对保障安全生产的意志和要求,通过多渠道的宣贯和现场指导,让员工熟悉作业流程与标准,懂得如何执行;
2.2.4设备要素建设改进
煤矿设备是是员工的操作对象,煤矿企业各项作业的基础性硬件设施和安全文化的物质载体,体现着安全物态文化建设。煤矿设备的完整性、符合性和良好的运行状态是各项作业安全的基本前提。为通过加强培训和引导,严格执行设备的完整性管理要求,提升生产设备的可靠性,确保“本质安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即设备完整性、设备符合性、变更管理。设备的完整性是指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设备的采购、安装、验收、运行、维护、检修、报废等使用寿命的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设备管理除必须严格遵守完整性管理要求外,还应根据最新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公告,定期评审在用的设备设施,确保法规的符合性。
3结论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系统的过程,直接反映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论文在深入理解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本质的基础上,从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素体系中得出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蒋畅和,何明,赵云胜.基于控制理论的安全文化建设内涵剖析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38(07)11:68-70.
[2]王善文,刘功智,任智刚等.国内外优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11):126-131.
[3]郑浩.电力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与评价[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
[4]田水承,裴拙勤.论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8,15(04):81-83.
[5]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办介绍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情况[EB/OL].(2012-8-24)[2013-6-15].
[6]AQ/T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S].2008
安全文化的要素范文2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事故
煤矿企业是高危行业,时刻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灾害的威胁,实现安全生产的难度是其他行业不能相比的。大量的研究表明,事故的高发,不但与装备、管理、技术有关,而且还与人的安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有关。安全文化就是在现代安全管理的基础上,侧重于人的观念意识、行为习惯等方面建设的安全管理新思维。
一、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
“安全文化”一词最早应用于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航空航天界。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就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进行了分析,在总结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安全文化”概念,认为核安全设施的安全问题绝不仅仅是技术安全问题,而是管理、体制、机制、人员素质问题,也就是严格而全面的管理体系中最活跃的作为核心的是人和人群(集体)的安全素养和意识,是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1986年,美国国际航空航天局把安全文化应用到航空航天的管理中。此后,越来越多的机构和组织开始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安全管理的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安全生产界把这一高技术领域的思想于引入到传统产业,把核安全文化深化到一般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领域。1994年12月,原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在《安全生产报》创刊号上发表了题为《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把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的文章,标志着安全文化建设在我国正式开展。2005年2月2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上任之处,在总局干部大会上首度提出“安全生产五要素”之说,其中“安全文化”居五要素之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2000多家企业开始采用安全文化这一手段来加强安全管理。
二、安全文化的涵义
1991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对安全文化作了这样的解释:“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向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料、生产资料活动中,为维护自身免受意外伤害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体现着一定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是人类以保护自身安全健康、珍惜生命、追求人的生命价值为核心的一种文化。
三、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突出以人为本,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
煤矿安全涉及人、机物、环境诸多要素,但人的本质安全相对于其他方面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基础性地位。安全文化建设要把以人为本、规范人的安全思想和行为作为首要任务。安全文化的实质就是安全人化,即人的本质安全化。实践证明,一个严重事故的暴露,必定有大量的不安全行为隐藏其后。统计煤矿所发生的许多事故,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为的原因所导致。这表明,不按照生产规程作业,不出事是偶然的,出事是必然的。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抓住人的行为控制这一重点要素,把责任分配给每一个人,使人人都对自己的安全和工作区域内所有的安全负责,在心理上消除侥幸麻痹、图省事的思想。另外,要积极培育职工认同度强的安全价值观,实现安全行为由自在向自觉转变,使人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使每一名职工从精神素养到行为举止实现本质安全。
(二)推广安全科学技术,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另一根源。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依靠安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要积极利用科技进步和成果来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环境 。用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的采掘技术和设备,提高安全系数,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用低毒、无毒材料代替高毒材料,使职工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生产。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也是工具,它改变了生产对象和生产关系,也保护了生产力、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这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煤矿作为高危险和劳动强度大的行业,推广安全科学技术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力
建设安全文化,需要在企业进行安全生产观念、职责、技术及安全规范、法制的教育,做到依法依章办事。建设好企业安全文化与管理人员的安全法治意识紧密相关:一方面,要健全企业内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真正得到落实;另一方面,要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管理机制,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刚性约束机制。
(四)准确定位,将安全文化融合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
安全文化是煤炭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不能把它看作是一件独立的工作,也没有必要成立单独的部门。在开展煤矿企业文化创建活动中,应该在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有机地融入安全文化方面的内容,做到虽然看不见听不到“安全文化”的词语,但在生产工作中时时、事事、处处体现安全文化,这才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质。
(五)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安全文化的要素范文3
1.1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境外人员安全素质的重要手段
探求安全事故的成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安全事故发生直接原因,经统计表明,其中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安全事故占据了事故总量的绝大部分,某些行业可能达到了80%左右,那么如何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一问题,从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人的不安全行为来自人的思想和行为,归根结底是安全素质的体现,而安全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在人员安全素质的提高上正好可以发挥文化的影响力、激励力、约束力和导向力,在依靠现有技术、管理和制度手段等常规方法还难以控制或消灭安全事故的前提下,必须从安全氛围和文化熏陶的角度展开对人员安全管理的更新和改造,以弥补常规方法的不足,预防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产。
1.2安全文化建设是建设“本质安全型”境外能源投资企业的主要措施
人是安全生产效益的创造者,是操作设备的劳动者,是制度的执行者,是本质安全“人、物、制度、环境”四要素中的最核心的要素,因此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系统中各种要素有机融合起来,实现思想无懈怠、制度无缺陷、设备无隐患、系统无死角、安全零事故,是境外能源投资企业建设成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必由之路。
1.3安全文化建设是“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
“走出去”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境外能源投资企业便肩负着国家“走出去”战略执行的义务,那么境外能源投资企业怎样才能平稳、顺利地“走出去”,关系到安全的两个层面:一是安全地“走出去”;二是让安全“走出去”。
1)所谓安全地“走出去”,是指境外能源投资企业要保证所承担项目的人员安全、资金安全、财产安全、设备安全、设施安全等,概括起来也就是人、财、物的安全,这是“走出去”战略的最基础的层面,只有保证了人、财、物的安全,才能保证境外能源投资企业平稳、顺利地“走出去”。试想,如果某一境外能源投资企业连自己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怎能在境外立足,更别说实现“走出去”战略了。
2)让安全“走出去”,则是指,国内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做出了经验,产生了较多较好的安全管理标准、安全技术规程,为了推广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加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决策权,特别是境外工程企业,有能力、有义务,在输出资本的同时,积极推广安全管理标准、技术规程,推行安全经验。
2境外能源投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应当将安全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单从安全文化方面来说,我们可以采用“纵横结合”的方法,先了解安全文化建设的形态与层次机构的内涵和联系,横向结构体系包含观念文化、管理与法制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纵向结构体系包含安全文化的形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方法。
2.1正确的安全观是安全观念文化建设的基础
安全观,即是对安全的作用、地位、价值等总的看法,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位对安全的作用、地位和价值的看法总是表现的千差万别,但安全观总有一个趋向性,那就是“安全第一”,即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看作是至关重要的大事,看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义。对境外能源投资企业来说,把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局势、地区动荡,把安全工作看作是企业“走出去”的必要前提,只有建立了“安全第一”的安全观,才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做好企业的安全工作,确保企业的平稳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
2.2明确的安全责任是安全管理文化建设的保障
境外能源投资企业都比较重视安全,也会经常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来时刻提醒自己,但对“责”在哪里,“责”与“责”的区别是什么确无从答起,实际工作中就会引起职责不清,相互推诿,使安全工作无人负责,无法进行,安全事故就会不断发生,这不是一个具有良好安全管理文化的境外能源投资企业所应有的局面。因此境外能源投资企业应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责任,建立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安全责任制,并确保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和分工合理。实践证明,凡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企业,各级领导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规以及项目所在国安全管理要求,在认真负责地组织生产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安全事故就会减少。
2.3遵章守纪是安全行为文化的良好表现
在我们重视安全的同时,也经常听到和看到一个个不安全的消息,在我们身边也时常有不安全的事故出现,追根究底,不难发现,很多事故的根源在于违章违纪,在于没有很好地落实规章制度,这一点可以从安全理论上加以证明。安全管理学认为: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不外乎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主要、直接的原因,这其中的主要表现就是不遵章守纪,可见遵章守纪的重要性。
2.4本质安全的构建是安全物态文化的全面提升
安全文化的要素范文4
关键词:患者安全;安全文化;护理安全管理
近年来,患者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医疗卫生行业的突出问题。患者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而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保健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根本宗旨。安全文化建设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差错及意外事件发生,建议医疗机构通过安全文化测评促进其现状的积极转变[1]。本研究对患者安全文化及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为我国护理安全管理提供新的视角。
1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一词是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调查中提出来的,随后在高风险行业的安全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由于其概念抽象且内涵复杂,目前学术界对安全文化的定义尚未达成统一。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个人和群体的价值、态度、观念、能力及行为方式的产物,决定了对组织的安全和健康管理的承诺,以及该组织的风格与熟练度。美国卫生文化和卫生安全专家凯泽教授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个人或机构行为的一种整体模式,以共同的信仰和价值为基础,不断努力,将服务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患者伤害降至最低[3]。安全文化是将文化的所有内涵向以安全为目的的方向推进的一种统一的组织行为,以及机构内所有人员对待安全的共同态度、信仰和价值取向[4]。不论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还是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都是根本。
2患者安全文化
2.1患者安全文化的概念
Singer[5]于2003年将安全文化引入医院管理中,提出患者安全这一概念,即医护人员或医疗机构以共同的信仰和价值为基础,将服务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患者伤害降到最低。其核心内涵可以理解为希波克拉底誓言:无损于患者为先(Firstdonoharm)。可以看出,安全文化就是将文化的所有内涵向以安全为目的推进的一种统一的组织行为[6]。
2.2患者安全文化提出的背景
美国医学研究院在1999年发表的“ToErrorIsHuman:buildingasaferhealthsystem”报告中指出:美国每年因可预防性医疗错误导致4.4万~9.8万人死亡,居死亡原因的第八位,国家医疗总成本损失达170亿~290亿美元[7]。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各国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2%~16.6%,全球约1/10的住院患者蒙受过因医疗不当而造成的不必要伤害,这种风险在发展中国家更高[8]。该报告引起了世界各国对患者安全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医疗差错的发生是系统问题,发展安全文化是加强患者安全的潜在战略[9]。卫生保健机构逐渐意识到通过改变组织文化来提高患者安全的重要性。
2.3患者安全文化的组成要素
目前,关于患者安全文化的构成要素仍存在争议,但有些要素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1)领导层重视患者安全,并采取积极行动。对于保障医疗安全而言,领导属于基本因素,所以建立安全文化的首要步骤是确保领导和整个组织都认识到关注患者安全的重要性[10]。(2)能及时报告错误,并对系统做出改变,而不是惩罚个人。美国医学研究所指出,构建更安全的卫生保健体系最大的挑战就在于改变惩罚性文化,把错误作为改进系统,从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机会[11]。(3)崇尚学习型组织,注重教育和培训。向管理者、医生、护士及其他员工提供安全科学的教育和培训[12]。(4)良好的团队合作以及有效的沟通交流。患者安全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是发展有效的团队,包括团队合作训练以及改善沟通与交流等。另外,协作和交流的范围还可以延伸至患者及其家属,鼓励他们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当中[13]。
2.4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
目前公开发表的用于患者安全文化测评的问卷有5个:(1)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HospitalSurveyonPatientSafetyCulture,HSOPS);(2)安全态度量表(SafetyAttitudesQuestionnaire,SAQ);(3)安全氛围刻度表(SafetyClimateScale,SCS);(4)斯坦福/患者安全咨询中心文化调查表(Stanford/PSCICultureSur-vey,Stanford/PSCI);(5)医院病室安全氛围调查表(TheHospitalUnitSafetyClimateMeasure,Husc)。其中SAQ、HSOPS是目前美国医疗机构中应用最广泛的两个问卷。国内关于患者安全文化测评的研究较晚,2008年,陈方蕾[14]在SAQ基础上汉化修订形成中文版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问卷(PatientSafetyCultureAssess-mentScale,PSCAS),Cronbach’sα系数为0.72~0.88,重测信度为0.70~0.90。2009年,李漓等[15]汉化HSOPS,形成中文版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总Cronbach’sa系数为0.89,内部一致性较高。虽然对于患者安全文化的测量已有数种量表,但现有量表的成熟度不一,应根据我国文化和国情研制本土化测评工具。
3患者安全文化感知的影响因素
在大多数卫生保健环境中,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是护士,有研究证明护士是可以阻止患者发生错误的人[16]。通过回顾文献,本研究总结归纳了个人及机构两方面可能影响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感知的因素。个人因素主要为护士一般资料,机构因素主要为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专业护理实践环境。
3.1护士一般资料
护士一般资料包括受教育程度、职称、职务、年龄、工作年限等,这些均被证实与患者安全感知有关。肖晶晶等[17]对武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9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工龄、不同职称护士对患者安全态度感知存在差异。李伦兰等[18]的调查显示,护士长安全文化量表条目同意率大多高于责任护士和主班护士,外科护士条目同意率大多高于其他科室护士,急诊科护士条目同意率最低。
3.2专业护理实践环境
Zelauskas和Howes将护理工作环境定义为:通过授权使护士拥有更多自主性、对工作的控制权和责任感的工作环境。研究中也经常使用专业实践环境或护理实践环境概念。专业护理实践环境是美国“磁性医院”的关键特征,能对护士的态度和专业护理实践行为产生显著影响[19]。Leiter等[20]研究发现,对护理工作支持度高的环境,可使护士有更多的工作投入,进而患者获得更安全的护理。田敏等[21]的研究显示,护士工作环境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组织因素。护士对工作环境的感知与对安全文化的感知显著正相关,护士工作环境感知是患者安全文化感知的预测因子[22]。因此,管理者应为护士提供更多支持,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提高患者安全文化感知,保障患者安全。
3.3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对于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患者安全意义重大,但护理不良事件高发生率与低报告率的矛盾也引起了各国重视[23]。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能促进不良事件报告行为[24]。周珺等[25]对安徽省内69家医院的217名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障碍的3个维度中,惩罚性文化维度得分最高,且惩罚性文化维度与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尹小兵等[26]对上海市3所三级医院65个科室766名临床护士的调查显示,护士不良事件认知总体正确率为84.2%,报告流程维度正确率最低为64.7%,无惩罚的医院安全文化与不良事件报告行为呈正相关。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和安全文化测评机制,有助于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营造积极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
4小结
患者安全文化的研究为我国护理安全管理和预防护理差错事故提供了全新视角。但目前该类研究多为描述性研究,且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测评工具都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因此,我们还需加快研制本土化测评工具的步伐,进一步揭示患者安全文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在实践中验证和推广患者安全文化理论。
作者:陈参参 胡艳丽 刘真亚 魏万红 单位:1.郑州大学护理学院 2.黄淮学院
参考文献:
[1]KohnLT,CorriganJM,DonaldsonMS.Toerrishuman:buildingasaferhealthsystem[D].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iesPress,2000.
[2]刘泰华.安全文化概念与应用研究[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5,15(4):11-14.
[3]HirschRR,NicoleLD,MarkAC,etal.Theroleofleadershipinin-stillingacultureofsafety:lessonsfromtheliterature[J].JournalofHealth-careManagement,2004,49(1):47-59.
[4]DeilkasET.Patientsafetyculture-opportunitiesforhealth-careman-agement[D].Oslo:UniversityofOslo,2010.
[5]SingerSJ,GabaDM,GeppertJJ,etal.Thecultureofsafety:resultsofanorganizationwidesurveyin15Califomiahospitals[J].QualityinHealthCare,2003(12):112-118.
[6]谭琳玲,李亚洁,李洪亮,等.构建医院安全文化保障患者安全[J].护理研究,2006,20(4):856-859.
[7]InstituteofMedicine.ToErrIsHuman:BuildingaSaferHealthSystem[M].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icsPress,1999.
[8]WorldHealthOrganization.10FactsonPatientSafety[EB/OL]..
[9]VogusTJ,SuteliffeKM.TheSafetyofganizingSeale: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abehavioralMeasureofsafetycultureinhospitalnursingu-nits[J].Med-Care,2007,45(1):46-54.
[10]韩光曙.医院的安全文化与医疗安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3):129-131.
[11]InstituteofMedicine.Crossingthequalitychasm:Anewhealthsystemforthe21stcentury[M].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yPress,2001.
[12]SummersK.Castingyournetwide:Aninnovativeprocessforclosingthelooponriskmanagementreporting[EB/OL].http:///Depart-ments/legalmed/jnrm2004/ummers.pdf.
[13]WeingartSN,PagovichOBA,SandsDZ,etal.Whatcanhospitalizedpatientstellusaboutadverseevents?Learningfrompatient-reportedinci-dents[J].JournalofGeneralInternalMedicine,2005,20(9):830-836.
[14]陈方蕾.医院护理人员病人安全文化评价的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8.[15]李漓,刘雪琴.护理人员对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评估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04-307.
[16]SorraJ,KhannaK,DyerN,etal.Exploringrelationshipsbetweenpa-tientsafetycultureandpatients’assessmentsofhospitalcare[J].JNursAdm,2014,44(10):45-53.
[17]肖晶晶,张青,杜丽.急诊科护理人员病人安全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51-54.
[18]李伦兰,胡少华,刘安琪,等.安徽省某“三甲”医院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7):740-744.
安全文化的要素范文5
“促进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大力倡导的新思想,在新的思想和发展理念下,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就是要求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生产质量,强调科学生产,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因此在企业生产中必须要规范生产的行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做到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出发,提高生产质量。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中必须要注意的五大要素有:1.安全责任:明确企业生产的责任制和问责制,将每个岗位的责任和义务划分清楚,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时,责任无人承担。明确责任,提高安全意识。2.安全文化:让人们在企业生产中有较高的安全生产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整体生产水平和综合素质。3.安全科技:科技是企业生产的根本保障,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加快企业生产,提高生产质量,同时为安全生产打下了基础。4.安全法治:完善安全法治,通过有效的法律和法规的手段来约束和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保证生产的安全化和规范化。5.安全投入:建立起政府、企业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机制,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在这五个要素中,安全文化是所有要素的核心思想,充斥在整个系统中,故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必须要从人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完善安全设施,提高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并要在企业生产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对危险事故的防范意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保证企业的顺利生产。
二、探索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一)提高人员的积极性,推进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1.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在企业生产中必须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等,同时要对生产中出现的新科技、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使用的规章和规程进行规范。例如:可以在企业中组织安全事故的应急救灾演习,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工作内容和环境情况,同时要提出安全要求,并制定出安全应对措施。通过企业的安全事故预演,丰富员工在生产中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经验,提高安全系数。加大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的调查,并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理。2.加大对班组的规章约束,科学的管理安全生产。针对施工班组需要制定《班组长安全管理条例》和《班组管理办法》等,制定具体的安全生产细则,实行积分考核制度,严格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保证班组的文明建设、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提高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3.实行市场化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形成一个将生产要素投入价值的市场,遵循结算和考核的市场规则,同时制定表转化的轻伤、重伤的考核制度。4.实行安全行为的激励和惩处。在企业生产中对每一季度中安全生产,并提高生产效率的班组和员工进行不同程度奖励,或者积分形式的奖励,或给予物资奖励等。同时对于违反规定或者疏忽大意造成安全事故的,不但要进行教育还需要进行严厉的处罚,杀一儆百。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科学发展的战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二)加大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安全生产中必须要投入一定量的维简费和安措费,以保证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的安全性。1.改革和创新生产技术,推动物质安全文化建设。处理好人、环境和机械三者的关系,避免生产活动中影响人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的因素出现,实行“科技兴安”的战略,科技支撑安全生产。2.通过技术的创新和改进来提高安全生产系数,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对矿井通风和巷道开挖支护等高难度技术必须要采取技术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的安全性。3.将安全管理的质量量化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和生产岗位,同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责任人身上。4.实行安全生产的网络化管理,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网络管理系统,实行安全生产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对生产人员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的行为管理,控制起来比较方便。
三、结束语
安全文化的要素范文6
安全生产五要素指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五要素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文化,即安全意思,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支配人们行为是否安全的思想;安全法制,即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执法;安全责任,是指安全生产的责任心;安全科技,是指安全生产科学与技术;安全投入,保证安全生产必须的经费。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