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策划思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闻策划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闻策划思路

新闻策划思路范文1

新闻策划的三个基准点

笔者认为新闻策划有三个基准点:事件、观点、参与。

基准点既是新闻策划思路开启的起点,也是在实施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及媒体运作方式,它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策划所要达到的效应预期。

第一个基准点应当说是新闻策划的本源所在。新闻最核心的内容即其“事件性”。没有事件不成新闻,新闻的深刻并不是来源于作者思想水平的深刻,而是源于事件本身的深刻。一个新闻策划必须具有相当深刻的内容深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事件”即第一基准点具有原则意义。

第二个基准点可以说是新闻策划主体即媒体的价值观所在。在新闻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新闻素材的同质化几难避免,那么,只有从关注角度、关注重心上去体现“独家视角”、“独家观点”。新闻策划应体现媒体的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观点”具有导向意义。

第三个基准点应当说是新闻策划的先进模式。在“酒好也怕巷子深”的注意力经济时代,因为媒体过多且媒体形式多样、信息海量存在,造成受众被迫采取具有较大盲点及视觉死角的选择性信息接受方式。从这种形式看,媒体进行新闻策划已不仅仅是将一题材做好的需求,而应成为一种信息或媒体形象输出的营销方式。近年来,媒体主动或被动地经历了从“站着俯视读者讲话”到“坐着讲给读者听”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发展到目前,就应该是“走到读者中间与读者进行交流”。这种变化体现了新闻策划模式从单向性到互动性的转化,较多地体现了“宣传性新闻”向“公共新闻(公众新闻)”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参与”具有前瞻意义。

三个基准点在发展中的重心转换

当然,这三个基准点在目前的新闻策划中都存在,都应是新闻策划的要素。只不过随着时代对于新闻及媒体要求的转变,其在策划中所处的地位有着重心转移的现象。

1.第一个基准点及其发展困境

应该讲,都市类媒体进入市场之初,作为争取读者的重要手段就是透露尽可能多的信息,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知望,把事件“做大做透”甚至做“凶猛新闻”。

将“事件”作为新闻策划的基准点,要求报道尽可能多地将事情发生的背景、细节、各方观点及后期效应详细地告诉读者,其立场多采取客观陈述、静观其变,而后通过舆论的力量,促成问题解决,这种“发现问题――关注问题――解决问题”的报道策划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其优势在于忠实地遵循媒体的旁观者角色,在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的优势话语权。

但不可否认,在社会大发展时期,问题的大量涌现与逐一解决之间存在着矛盾,新闻媒体所坚持的“政治家办报”的党性原则与一些事件性新闻策划的客观效应之间产生冲突,这些冲突客观上造成了报道壁垒及,于是敏感题材越来越多,“凶猛新闻”也只能做到浅尝辄止。“顺时而生、逆时而竭”,对于处于各种压力之下的媒体而言,这更是一条高压线。于是仅依靠第一基准点而生的新闻策划也就不得不面临题材越来越少、空间越来越小的发展困境。

当然,这并不是说因为客观环境的改变,事件性新闻策划就可以扬弃,无论任何新闻策划,事件始终应当是新闻策划的起点,是木之本、水之源。脱离了事件的新闻策划只是空洞的且没有生命力的。

2.“观点”顺势上扬及“参与”的必要

在上述情况之下,体现独家视角或独家特色的“观点”的地位上升,即成为顺势之作。

笔者认为一个媒体观点的形成与明确,是媒体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读者认同特色。然而,将这种价值取向转化成实实在在且鲜明有力的“观点”,其中关键的工作就是树立品牌。这个品牌不是一个名牌的概念,其要素除了对受众的认知有广度上的要求外,还要有深度。此外,这个品牌应当伴随着一个平台,使内容、角度不同的策划都能运行其中。

当然,随着目标读者群的逐步明确、稳定,我们进行新闻策划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策划产生的社会效益来吸引读者,从而产生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我演你看”是一种方式,“想唱就唱、你我同台唱”可以说是更为先进的一种方式。所谓“公共新闻”的理论核心就是媒体参与到读者中去,请读者参与到策划中来,这样不仅可以更为灵活地展现报道、把握报道方向,也能更好地培育、影响读者,使其更加忠诚。

且随着新闻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仅一味强调事件性,新闻策划就始终处于一个被动局面,而参与因素的加入,则会加大媒体在策划中的主导力量,使其更易于掌控。

参与性新闻策划的几个要素

与侧重事件性的新闻策划相比,强调参与性的新闻策划对策划起点的要求会更高。因为是主动表演,吸引读者捧场,能否从策划思路上找准事件和情感以及社会需求的切入点就显得极为重要。否则,媒体只能落个“剃头挑子一头热”“自拉自唱”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以下四点在进行新闻策划时不容忽视:

1.政治正确,增强把握力。政治正确不是一句空话、套话,也不是仅在中国讲的。200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校长就因为说了一句“女生学文要比学理好”就被迫下台了,成为哈佛校史上任期最短的校长。在我们的环境里,政治正确指的就是要有大局观念,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符合,要有益于社会发展,媒体的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也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这样的党性原则。

再者,在目前的环境中做事,取得上下两方面的认可和支持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效益。有时,这种效益还能转化为强大的基础资源。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笔者认为在运作新闻策划时也要有这种意识。政治正确了,就会给整个策划甚至整个局面创造一个友好的外部环境。

2.策划要有创造性、有效益。创造性既指思路要创新,具前瞻性,也要求立意要高,要有境界,不能让受众产生“审美”或“审丑”疲劳。

策划是与对手在智商和情商两方面都要进行的较量。越是焦点题材,竞争双方正面交锋的火药味就越浓。在这里,能否大胆地进行尝试,为前人所不敢为,能否抓住读者的眼球甚至心灵都是非常重要的。

新闻策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笔者认为,一种真正有价值的效益应当是复合的,不能过于单纯,搞学术研究式的活动,应当慎重。

3.策划要注意资源的整合。这里的资源指媒体的内部报道资源和外部的社会资源。

目前,一些媒体在活动策划方面存在“多龙治水”、部门条块分割的情况,实际上形成了资源上的浪费,把一些常规活动串起来,将题材或观点相近的活动合并同类项是必要的。

再者,要学会借势,利用好外部的社会资源。从社会事务执行能力上来讲,新闻媒体的权能是非常单薄的,而很多社会单位本身也有开展工作、与媒体进行合作的需求,媒体要善于借势,把这些资源整合利用起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思路一旦确定下来就要坚持做下去。

新闻策划所需的制度创新

综上所述,目前新闻策划在新闻出发点、媒体效益需求、运作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归根结底,创意并执行策划的始终是人,处理好人的因素是策划活动成功的治本之道。

笔者认为,新闻策划越来越鲜明地带有其所属媒体的个性特征,那么,对策划实行更为扁平和个性化的项目制管理则更利于发挥策划执行者的创造力与主观能动性,也更能使策划保持长期的活力。

新闻策划思路范文2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主题策划;问题研究

一、媒介融合给新闻主题策划带来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现实社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在于其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提升了信息共享效率,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最大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多元化、多角度满足受众群体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需要。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影响最大的就是新闻行业,众多的新闻媒体都转向了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当中,力图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提升新闻的影响力。但是传统新闻媒体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传统新闻媒体并未完全放弃以传统纸质媒介、广播电视为主导的新闻传播,而是在保留传统新闻传播媒介的基础上注重对新闻媒介的挖掘,逐步促进传统媒介与互联网媒介的融合,打造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机制。在多元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新闻主题的策划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主要在于策划方式和策划思路的变化。传统媒介视域下的新闻主题策划只需要考虑单一媒介或双向媒介的信息交互性即可,按照正常的新闻策划流程创设相应的新闻主题和新闻情景就可满足新闻传播的需要。多元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主题策划不仅要考虑传统媒介的新闻传播特征,还要形成互联网思维,考虑新媒体等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交互性和共享性,要着重突出以特色为主导的新闻主题,依据新媒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确定具有信息价值、内容高度概括、通俗易懂、具备较强影响力的新闻主题来辅助新闻传播,要着重以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为基础融入网络流行文化设定新闻主题,以此来迎合多元媒介状态下的新闻传播要求。

二、媒介融合状态下的新闻策划要注重新闻信息的传媒性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主题策划机制的形成要突出考虑新闻信息的传媒性。因为以不同媒介为载体传播的新闻信息有着不同的价值属性,需要考虑不同受众群体的主观影响因素。例如,以无线广播电台为主的广播新闻,在主题策划时只需要考虑新闻内容的表达性、结构性及主题影响性即可,不需要考虑新闻情景的表达性和受众群体的差异性。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而形成的共享化新闻,在主题策划时不仅要考虑到新闻内容的表达性、受众性、价值持续性,还要考虑新闻主题的艺术表达性、受众群体的兴趣差异等。因此,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主题策划,要充分考虑媒体平台的价值属性和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及兴趣差异,要以不同受众群体的兴趣元素和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对不同信息媒介要传播的新闻信息进行不同形式的新闻主题策划,着重于新闻主题的文化价值和主观表达效果,能够有效吸引用户的兴趣,引起用户情感上的共鸣。

三、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主题策划要树立融合创新思维

在传播媒介融合的发展背景下,为了适应新闻信息传播所产生的变革,就要创新新闻主题策划机制,要能够有效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学会融合创新。首先,新闻策划者要清晰认识到媒介融合下新闻传播模式所产生的变化,要能根据不同新闻媒介平台的受众需求,充分挖掘新闻平台的潜在价值属性,能够针对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创新新闻主题策划机制,促进新闻主题策划能与媒体新闻采编保持在同向固定需求中。同时,在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下,新闻策划者要学会新闻资源的常态化利用,深入挖掘所发现的热点新闻素材和焦点性新闻事件,探究新闻事件背后的社会价值;新闻策划者要学会视角转换,对新闻事件相关的信息素材进行有效补充,持续关注新闻事件的事态发展,深层次表达新闻要阐明的社会意义,提升新闻信息的社会影响力。

四、媒介融合状态下要注重新闻主题策划的规范性

在传播媒介融合发展的环境下,要重视新闻主题策划的规范性,能够让新闻主题与新闻内容有机结合,让新闻主题表达新闻事件,形成新闻事件的切入口,让受众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新闻信息内容。这里所说的新闻主题策划机制的规范并不是按照原有的模式进行主题策划,而是要紧跟时代趋势,能够配合不同新闻的传播媒介,根据新闻媒介的特点和价值属性进行主题策划。一是要求新闻主题策划要能够有效表达新闻内容,能够第一时间将新闻事件报道出来,突出新闻信息的价值性和连续性,让社会公众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件。二是要注重深层次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社会意义,因为不同的新闻信息和新闻事件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事件过程,这就要求新闻主题策划者能够根据新闻信息有效挖掘新闻的内涵,突显新闻信息的价值属性和社会意义,给社会公众带来启示。三是新闻主题策划还要充分考虑社会文化背景和受众群体的文化认知差异,因为不同的区域环境下社会公众有着不同的文化认知特点,这就要求新闻主题策划者要根据流行性的网络文化和社会文化选择说明性较强的新闻主题来彰显新闻的价值属性,突出新闻主题策划的人性化和文化性,让新闻信息更具穿透力和社会影响力。

五、结语

媒介融合状态下的新闻主题策划要突出新闻信息的价值属性,要针对社会公众的兴趣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创新策划机制,按照不同媒介的价值属性和传媒性设定新闻主题,让其具有更强的说明性和影响性,从而有效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潘骥翔.关于电视新闻摄影的镜头表现力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7(04):3-5.

[2]闫玉科.关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7(05):1-3.

新闻策划思路范文3

传统电视新闻编辑方式单一,容易使受众群产生审美疲劳,在新媒体时代这一劣势更加突出。要打破固有思维模式,首先就要从编辑形式入手,突破原有的编辑习惯。具体工作中,编辑人员应抛弃单一直白的表达形式,提高受众体验度,可以通过文字艺术设计、图像背景烘托和声音渲染,结合数字动画技术,使新闻不再以严肃面貌示人。这种打破传统思维的审美追求,不仅不会影响新闻对事实的反映和对舆论的引导,还会对电视新闻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使电视新闻传播更趋人性化,获得更多受众的关注。思维创新还体现在对新闻内容的诠释方式上,为弥补电视新闻内容模式固化的缺陷,让新闻节目更生动,编辑人员应尽可能通过实地采访获取一手资料,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增加图片、视频等新的传播方式。融媒体为新闻传播多样化提供了条件,新闻信息不仅可以在报刊等传统媒体上刊登,还可通过网络、APP、微信公众号等“小屏幕”,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是电视台新闻节目创新的方向。虽然新媒体传播优势明显,但与传统媒体相比,内容准确度不高,电视新闻可以此为突破口,在新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提升权威性。《夜线》是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具有公信力、权威度的电视新闻节目,该节目追求真实、有底线,充分履行了引导正确舆论、凝聚正能量的传媒使命,吸引了一大批忠诚受众。

二、加强互动,精准有效贴近受众需求

电视节目要开通与观众沟通的渠道,通过与观众交流互动,编辑可以有效引导舆论,有目的地选择、加工新闻产品,打造更贴近观众需求的新闻节目。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不仅是挑战,也是发展机遇。借助新媒体,电视节目可以将新闻内容与受众的反馈结合起来,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为受众提供表达意见的平台。利用新媒体加强与受众互动、优化受众体验,是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重点。新闻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的过程中,编辑人员要及时与受众交流,根据受众的意见调整编辑方案。这一创新改变了编辑“幕后工作者”的角色,将编辑人员推到新闻传播的前台。Web2.0时代论坛、博客的兴盛,让受众有了更多表达意见的平台,进入Web3.0时代,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大量涌现,使新闻编辑的导向性得以拓展。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的《直播海南》《夜线》等节目,都搭建了与受众互动的平台,受众不仅可以及时了解节目的播出时间和内容,也可以通过平台提出意见建议,让编辑人员了解受众所思所想,针对受众需求调整节目风格、播出时间和具体内容。

新闻策划思路范文4

那么,对新闻报道策划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新闻报道策划遵循的原则

新闻传播中的“策划”本质上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而凭空产生,也不能摒弃报道主体的主观意识而运行。所以,对新闻报道的策划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

客观性原则。无论编辑如何策划,新闻报道都要实事求是、取信于受众。因为报道策划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增强报道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向受众提供新闻精品,使新闻报道更好地入耳入脑。“新闻报道的选题策划要以客观存在为依据,即使是策划社会活动与策划报道相结合,也要以客观存在的社会需要或社会问题为依据来操作,而非歪曲事实、强解民意。新闻报道方案设计也要以报道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为基准。”

创新性原则。“策划”的价值在于通过精心谋划和周密组织使报道取得不同凡响的传播效果,因此从报道选题到报道方案设计都要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在策划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创意、集思广益的智力碰撞、源源不断的创造灵感构成了策划的精彩内核,孕育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报道。如果失去了创新,策划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变通性原则。任何策划都是对未来行动的谋算和规划,新闻传播中的策划亦然。策划者总是在报道客体发展变化的某一点上谋划报道,但客体的这种发展变化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策划者未曾预计到的新情况新变动。因此,要把握传播的主动权,策划者就要善于审时度势,随时变通。策划报道时应尽可能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使方案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在报道实施过程中,要紧密注视各方面情况变化,随时对报道做出修正和调整。

实效性原则。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使新闻报道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新闻传媒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当然,社会效益是直接的,经济效益是间接的,并且是由良好的传播效果转化而来的。策划追求实效,客观上要求编辑把策划作为手段,而非目的。而且,除非有意宣传媒介发起的社会公益性活动,策划手段越隐蔽,获得的传播效果往往越好。因为策划的成功的报道是那些能够让事实本身说话、让受众自由思考,最终达到传播者所期望效果的报道,而不是那些由策划者跳出来表现自己或者强加于人的报道。因此,报道策划要注重报道实效,而不是注重策划技巧的炫耀。

可行性原则。策划的成果最终要在新闻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设计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准确无误地指导新闻采编活动,而不流于纸上谈兵。在策划过程中,要注意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论证,使每一步骤的设计都切合实际,能够扬长避短,具有可行性。

新闻报道策划管理的实务环节

选题策划的要求及实施计划。新闻报道的策划工作千头万绪,选题策划是龙头,作为整个策划工程的起点,作用至关重要,抓住这个龙头,以选题策划带动其他策划活动,良好的计划等于成功的一半,纲举就目张了。

一般来说,新闻策划的选题有以下几个思路和注意事项:首先,新闻选题要围绕热点。看看我们的周围,热点很多,但报道热点却一定要审时度势,冷静观察,准确抓住时代的脉搏。热点报道“点”的选择要把握好两个原则:其一是新闻事业的历史使命,其二是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新闻选题要体现创新性原则,力求创新。不一定所有的新闻报道选题都是热点,有的新闻报道能从一件已经快被人们忘却的事件中挖出新意。只有通过精心的策划,以独特的视角报道出来的新闻,才能出奇制胜。再次,对新闻选题要有所取舍,权衡要与不要。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要目的明确,不要杂乱无章;要推出精品,不要小打小闹;要详细具体,不要虚作空泛;要合情合理,不要脱离本质;要高瞻远瞩,不要目光短浅;要不断创新,不要固步自封;要贴近经营,不要新闻本位;要找点准确,不要含糊不清等。

新闻报道组织结构设计与执行

新闻报道选题策划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下对选题策划组织结构的贯彻落实了。策划的组织执行实质上就是把新闻报道策划这种精神抽象化的东西变成物质具体化的东西。报道的组织结构设计是根据报道所要实现的目标来操作的,报道追求不断创新是报道的组织结构不断变化的动力。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新闻报道的组织设计要有利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题策划报道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是依据报道者对新闻事件和活动的理解与参与,形成一定的报道思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事实的一种社会实践。其次,明确相关执行人员的分工。每期的主题策划提出来以后,所有的方案必须详尽,必须有自己的说服力和执行进度计划。在主题策划这些版面上,相关的版面要安排专于此项的记者负责采访写作,按策划提出的问题、策划的要求去把稿件做深、做透,最好在稿件上有更多的新东西为好。而在策划的营销版面上,同样要安排专刊部分主持人、记者参与采访、广告促销等相关工作,相关版面的编辑工作,也要具体到人。这样在采、编、经营的任务量上和人力的分工上,都进行了有效的搭配,做好主题策划的文章不再是难事。在执行上也不至于造成推三阻四的情况出现,能有效保证新闻策划执行的效率和质量。

新闻报道策划工作的科学领导与有效控制

新闻报道策划工作中领导的管理必须企业化。要从直接的“人管人”过渡到更加注重“制度管人,规章管事”,这样保证了管理的科学和严密,也就为新闻报道策划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新闻报道的特性,对于新闻报道的管理,领导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另外,新闻媒体单位还要注重建立优胜劣汰、竞聘上岗机制。对一些重大选题或创新创优的选题,新闻报道策划的领导要善于调兵遣将,根据记者的特长来安排任务。总之,新闻报道的领导艺术要遵循因人、因事、因时而异的管理原则。领导对新闻报道策划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应该有充分的把握,并且对防止新闻报道策划异化成新闻炒作甚至是假新闻负有重要的责任,当然,也是避免新闻炒作从而杜绝假新闻的重要环节。

新闻报道策划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新闻报道最终是要体现新闻价值的,并且获得社会效益。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新闻报道策划也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并不能自动地将新闻价值转化成社会效益,甚至稍有不慎会演变成新闻炒作而出现假新闻,因此,在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效管理的过程中,对新闻报道策划进行有效的控制是确保新闻报道策划获得预期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对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效控制进行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一,政府对新闻报道的控制。目前对媒介新闻报道的控制基本是两种方式:一是政府通过明确的法律规章制度对媒体进行控制,二是政府根据党政方针政策或纪律对媒体进行控制。“新闻”不仅是“受控者”,而且在社会这个特大系统中不可避免地要充当“控制者”的角色。它是媒介,是中介。在这个层次上,一般的新闻报道策划是不会触及的,并且重要的新闻报道策划也是由政府直接控制和支持的。第二,社会舆论的反馈控制。控制论中负反馈理论(即目的论)可以帮助加深对中央提出的“以正面报道为主”、“弘扬主旋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等方针的理解。总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向着这个总目标、沿着这条总路线行进中,必然有来自外部的和来自内部的各种干扰,对干扰有两种不同的反馈:一种是正反馈。正反馈总是利用或放大这些干扰,使系统离开原状态或原结构,直到最后发生质变。另一种则是负反馈。负反馈是抗干扰的,它不断检出偏差,纠正偏差。我们新闻传播系统执行中央提出的“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等方针,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正是一种不断选择适当地输出用来不断地校正误差使之不断减少而达到目标值的负反馈行为。第三,新闻机构的内部控制。这是保证新闻报道策划成功的关键,一切新闻报道策划最终都要落实到机构来组织实施,成功的新闻机构内部控制能避免新闻报道策划走向新闻炒作并杜绝假新闻。新闻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现在新闻报道策划有效管理的各个环节,新闻报道策划的前向控制在新闻报道计划、组织设计、领导管理中都要有所体现,新闻报道策划的后向控制也就是反馈控制应该在对新闻报道策划的效果进行合理评估后进行。通过有效的控制,保证新闻报道策划的选题、组织设计、领导管理各个环节都能体现新闻报道原则,对新闻报道策划效果的合理评估,把新闻报道策划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内,避免新闻报道策划走向新闻炒作并杜绝假新闻,从而最终体现新闻报道策划的价值,获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蔡雯:《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新华出版社,2001年。

2.邓利平:《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新华出版社,2001年。

3.刘宪义:《新闻策划论》,泰山出版社,1997年。

4.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开明出版社,1993年。

新闻策划思路范文5

【关键词】地方晚报 新闻报道 创新

新闻贵在“求新”,坚持创新的办报思路,搞好新闻策划,做好独家报道和深度报道,关注社情民生,将鲜活的新闻作品奉献给读者一直是《安庆晚报》地方新闻版的追求。近年来该报对于地方新闻的报道“亮点”频频。

一、挖掘安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安庆特色文化。

安庆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新闻源泉,而在现实中传承历史,让更多安庆人了解本地文化,是《安庆晚报》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此,该报在新闻报道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曾几何时,老安庆人总以“九头十三坡”勾画老宜城的地貌,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安庆老城在人们的记忆中愈加模糊,为了让老城活起来,该报推出“寻访‘九头十三坡’”的专题报道,分“现实”、“钩沉”、“回忆”、 “手记”四个部分,让读者从城区的变迁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类似的策划还有“探访安庆老字号”、“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的老店”等系列报道。这些报道一经推出,便好评如潮。

“黄梅戏”是安庆乃至安徽的名片,但一直以来,关于“黄梅戏”的起源问题一直在戏剧界有争论。该报推出的“黄梅戏探源”系列报道,从专家说法、史料记载、民间老艺人的回忆等入手,将黄梅戏的产生、发展、传承一一道出,极具史料价值,也让人们对黄梅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抓好独家新闻和突发性事件报道,充分利用新闻资源,做好连续报道。

立足本地优势,利用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做大做强本地新闻,扩大本地新闻的影响力,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其中对独家新闻和突发性新闻的报道更能反映一个媒体的竞争力。2006年12月,安徽首例五胞胎在安庆出生。该报第一时间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大幅新闻图片《哇!五胞龙凤胎平安降人间》,同时又在A8版刊发题为《五胞龙凤胎 平安降人间》的专题报道,现场采访的《我省首例五胞胎安庆诞生》《五胞胎已进入早产儿培养箱》《五胞胎的外公外婆是山东人》《急盼社会援助 委托本报征名》等动态消息,将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第一时间传播给读者。随后,记者跟踪采访,《热线征名热度不减》 《五胞胎有名字啦》《“超级妈妈”喜收大礼包》等有关五胞胎的报道陆续见诸报端,将这一独家新闻资源做深、做透,也引起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

2007年7月,在太湖县发生一幕惨剧,一名父亲为了复婚,竟泼汽油烧自己的亲生儿子,致使孩子生命垂危。该报以《恶魔父亲为复婚竟泼汽油烧亲子》为题率先予以报道。之后该报记者又对烧伤男孩的最新救治情况及社会对这一报道的反应进行跟进报道,分别写了《小伟杰身体奇迹般好转》《市佛教协会捐助小伟杰》《探视小伟杰 母亲泪涟涟》《小伟杰,让我们帮助你》等报道,在对恶魔父亲进行谴责,鞭挞丑恶的同时,也歌颂了真善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三、创新时政新闻的报道方式,使之更加贴近民生,满足百姓生活的需要。

晚报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大量的政务信息,准确的信息解读,有力促进政务公开化、透明化,促进执政为民理念的实现。然而,晚报又具有自身的“亲民”风格,如何将这些政务信息、时政新闻“软化”,让百姓爱看,是晚报对时政新闻进行报道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从读者出发,读者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都是我们报道的重点。本着这个宗旨,《安庆晚报》对时政新闻的报道方式和角度予以创新。去年安庆市“两会”召开。晚报开辟了“直通‘两会’专版”,围绕老百姓关注的话题,做足文章。刊发了《政府端上民生大餐》《370件提案替百姓捎话》《今年财政资金使用精打细算》《去年政府的钱花到何处?》等报道引起各方关注,提升了“两会”报道的影响力。

四、拓宽思路,扩大报道范围,反映时代新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媒体是时代的忠实记录者,没有理由不去反映这种变化。于是,我们推出了“关注现代安庆人”的系列报道,从娱乐方式、健康状况、就业观念、情感生活等方面,报道了现代安庆人的生活状态,让人们对现代安庆人特别是年轻人有所了解。同时,针对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适时推出“安庆网事”专版,通过这个窗口多角度折射出网络时代安庆人生活的新变化。

五、舆论监督采用全新的报道方式,使监督对象更容易接受。

《安庆晚报》“小胡说事”专栏一经推出,便取得很好的反响。“小胡说事”的写作方式别具一格,它采取第一人称的写法,反映的都是一些身边的小事。却能“以小见大”,反映城市管理方面的某些不足。由于它不像其它的批评性报道那样尖锐,因此更容易为相关部门所接受。

除此之外,晚报还将目光投向弱势群体,推出体验式报道“寒冬中,一群起早摸晚”、“走近民工”等,用记者亲身感受来反映这些人的生存状态以及其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针对去年底,部分农民工遭遇拖欠工资的现象,晚报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策划了 “追薪热线”栏目,帮助农民工解决欠薪难题。■

新闻策划思路范文6

在收视率和新闻资源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通过策划,可以挖掘出更加有价值的观点,了解到更多的新闻事实,也有利于记者在实际采访过程中对整个新闻节目的编排和把握,使报道更加具有观赏性和思想性。

从近年来的新闻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策划,综合运用多种电视独特的表现手法,从而达到创新和出精品的效果,是电视新闻人非常可行和十分必要的手段。

综观当前荧屏上具有广泛影响力且经久不衰的节目和栏目,比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等等,可以说,这些节目在前期采访过程中无一不是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完成的。如对新闻背景的分析研究,对人物访谈内容的精心准备,以及在现场采访时的机位、景别的灵活选择等等,都体现出策划之功。

笔者认为,策划不仅体现在围绕一定时期重点宣传思路和重要活动所作的报道计划上,也体现在日常新闻的采访之中。众所周知,电视新闻是一项声画结合的艺术,新闻现场的采访过程对于一件电视新闻作品的成败得失至关重要。而要在现场把握好每一个关键环节,不漏掉每一个关键镜头,就需要记者在采访之前对事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事件的进行过程以及如何拍摄做到心中有数。笔者在多年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实践中,对电视新闻策划有以下几点认识。

1.前期准备要用心,策划手法要创新

做好电视新闻节目,创新是关键所在。一位新闻工作者曾言,“在今天,‘独家新闻’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独家新闻’已不仅仅意味着抢到了第一落脚和第一时间,它还意味着独家观点、独家视角和独家方法。要力争对同一新闻事件,挖掘出比别人更深入的新闻事实,阐发出新的观点。通过对报道内容和方式的谋划,目的是提高新闻质量,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从中可以看出,策划就是通过多方论证,对既定报道主题进行方法、时机、角度等方面的谋划,产生一套能够生动表现主题的方案。电视新闻策划应当提早进行,精心准备,其主要内容有收集相关资料,联系采访对象,制订采访具体计划,包括场景的选择、提问的设计、镜头拍摄设计等。另外,对于报道体裁、报道角度乃至主题的提炼、叙述结构等都要综合考虑,精心筹划。策划开始于采访之前,贯穿于采访始终,由于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策划可以分为事先策划和随机策划,并可以随时调整,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了然于胸。

2.结合电视特点做策划

看报纸一般是一人独自看,而电视可以大家一起看,观众的情绪还可以互相感染,使现场气氛更热烈。我们的策划完全可以结合电视的这些特点来制定。在今天,纪实性和现场感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电视新闻工作者所注重和应用,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电视新闻本质的回归。许多新闻事件和现场不可能再现,因此,根据事件的发生、发展动向捕捉瞬间即逝的场景,有的放矢地实现采访意图,才能达到电视新闻采访的最佳效果。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记者遇到新闻事件仓促上阵,开机就拍,递上话筒就问,很难拍出打动观众的好作品来。

3.策划的执行:用真情做好新闻

对各类新闻节目的策划,目的在于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于打动观众、引起共鸣,归根结底就是要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从方案的提出到具体的实施,并不是某个编辑记者个人的行为,而是媒体多个部门采编人员的共同参与、协同作战的结果。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参与者要分工明确,用心做事。尤其要能从各种新闻线索中寻找出有价值的新闻报道题材,选择好最佳角度,通过对新闻素材的消化吸收和重组合成,运用电视独特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情节,充分地表现主题,以感染观众,引导舆论,最大程度地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同时,也应当认识到,新闻策划不同于新闻炒作,它是一种挖掘最大新闻价值的有效手段,这也就需要编辑记者始终坚持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及客观公正的原则,防止走入误区,出现新闻炒作、恶意策划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