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范文1
关键词:幼儿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在如今社会大背景的推动下显得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顺承了社会需求对人才选拔的趋势,也突出了基础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发展、优质发展,促进幼儿基本能力的提高,是幼儿园所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更是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幼儿园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它因其特殊性。它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也是全面教育的起点,下面我们就其“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与培养”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一、 注意沟通倾听,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咿咿学语到顺口成章这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与幼儿的沟通中,教师应多给幼儿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们注意听,鼓励他们主动提问,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不开心的事情等,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该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对一些自我封闭、心里有阴影或深受家庭影响的幼儿,教师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他们交谈,关注他们每天心理的波动变化,避开他们敏感的话题,敞开心扉,把他们真正地融入到集体中去。
二、 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与人如何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幼儿园生活也是一个个体不断融入集体的过程,各种性格、各种类型的幼儿融合在一起,正是因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才造就了集体的丰富多彩。幼儿之间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观察双方交往的语言、动作,更要留心的是幼儿之间情绪的变化和动作的发展。有些幼儿可能会因为某些同伴的一句话就与其起争执或动起手来,双方争执的焦点可能就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是教师此时的引导很重要,要让幼儿明白,理解并改变幼儿交往的方式,懂得在社会中和平相处,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们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对一些性格腼腆、性格孤僻的幼儿教师要多创造交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交往的乐趣。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要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不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顺承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也是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中最重要的课题。
三、 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想象、创造,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要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喜爱,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美在儿童的世界中没有固定的定义,正是因为他们好奇、他们童真,所以觉得好多东西都是美好的。一朵花放在耳边他们觉得美;一个蝴蝶结扎在头发上他们觉得美,自己的作品被教师评了一个大大的红花,他们觉得自信心十足……幼儿的世界被各种简单地美充斥着,他们觉得自己身在各种美的事物中自己也是十分美的,做事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对艺术领域中的美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在自己的想象中和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知道互相比“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与机会,例如,在美工课《秋天的色彩》这一课中,我鼓励孩子想象秋天的落叶怎样画会更美,秋天的天空怎样涂色会更加真实,幼儿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由自主地修改自己的作品,使画面变得更加真实、完美。所以,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社会实践中,教师要创造机会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想象、去创造,在自我发现与自我总结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带领幼儿亲近自然,贴近生活,让他们置身其中去领略美也有利于孩子们更加有深度地去挖掘美,感受艺术的魅力和精华。
总之,幼儿阶段是各种能力不断发展与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发展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趋势,而作为教育起点――幼儿教育,把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领域,新的层次已是势在必行,打造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和开放式教育将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幼儿园教育也会在这种全新的模式下开辟一方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 习惯 环境
一、注重教学环境的多元化,创设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学环境应该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和审美。而且学校也是一个大的家庭,家庭给人的感觉就应该是温馨、和谐、幸福的,因此学校环境的创设也应该更加多元化,温馨化,让幼儿有家的踏实感,从而更加安心地学习。
(一)走廊环境创设的原则
走廊是幼儿每天必须经过的地方,走廊上的设施和环境也更加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环境的创设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小小走廊的设计,让它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那么在走廊环境设计时,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呢?
首先要简单明了,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走廊中的一切内容都在随时随地地引导着幼儿,培养幼儿的各种素质和能力。走廊墙面上的一幅画、地面上地板的花纹、教师布置的主题或便于家长和教师共同学习的板块每时每秒都会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培养幼儿,我们要将其设计得更加富有教育意义,更加具有立体感,以便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走廊的墙壁上,我们用一些“教学的小贴士”或“教学在线”等小模块,让家长及时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教学活动,便于家长在课下能够更好地辅助教师教学,让幼儿快速、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中一些必不可少的设施和工具,将它们进行装饰和美化,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如走廊中的暖气管道,我们可以将它看做宝贵的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在竖直的暖气管道上,我们装饰上步步高升的竹子;在横向的暖气管道上,我们攀上五颜六色的牵牛花,以此来提示幼儿,我们要像竹子那样每天都有所进步,一步一步扎实地前进。而且我们的学习生活也要像牵牛花一样丰富多彩,朝气十足。还有那些必要的提示语,我们要设计得富有特点,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影响,让幼儿清晰地记住自己应该具有的正确的、礼貌的、规范的言行举止。
其次,走廊设计要融入幼儿的创意。走廊环境的设计不应该简单地停留在教师的设计上,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营造和设计。因此我们在设计走廊时,应该让幼儿也参与其中,融入他们的思想和创意,在走廊中能够展现幼儿自己的杰作。这样在日常的打理中幼儿也会倍加珍惜和爱护。而且走廊中知识的体现还要做到周到全面、分配均匀。在每个设计板块中都要具有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设计的环节。这样才能够让幼儿体验到主人翁的感觉,才能够让幼儿在学习时感觉到家的温暖,才能够把我们的环境设计落实到实处,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美化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
最后,环境设计要定时更换,根据具体的时期设计合理的环境。环境设计不要一成不变,如果幼儿总是处于相同的背景环境中,就会失去新鲜感,因此在环境布置中我们要在每一个学习阶段更换一次教育的主题,也就是要更换一些环境背景。我所说的更换环境不是将所有的装饰从头到尾全部都换掉,大的部分我们是不能够轻易换掉的,我们要从小的装饰和布局来增添幼儿的新鲜感。如我们可以更换一些美术作品,或更换一些小的陈列品,对我们的学习环境进行合理的布局,从而保持幼儿的新鲜感。
(二)室内教学环境设计要与文化活动内容相一致
教室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场所,是陪伴幼儿成长的重要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教室内部的育人环境的营造。我们要对每一个教学班级提出不同的装饰要求,让每个教室都能够以最鲜明的特色和情调来陶冶幼儿的情操。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一起来装饰我们的教室。根据平日里学习的知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一些能够装饰室内环境的物品。在我们这个呼吁低碳生活的时代,教师可以教幼儿学会保护环境,在制作的过程中利用废物进行改造,动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制作出比较出色的作品,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这样不但美化了我们的室内环境,给幼儿提供了更加适宜的学习条件,还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其乐于参与其中,开发自己的创造潜力,并且还能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三)户外环境要能够体现教学的特点,更好地辅助教学
至于户外环境就丰富多彩、各式各样了。但是我们在选择其类型和装饰资料时一定要本着最能够体现教学特点的原则,把那些物美价廉,又能够最好辅助我们教学的放在首要的位置。我们争取要做到把钱花在刀刃上,让每一分钱都物有所值。我们可以用一些零散的木头制成些弯弯曲曲的小桥,或是建造一些小的吊桥,锻炼幼儿的胆识以及协调平衡能力;或是用一些用过的易拉罐剪制成花朵、动物等事物来装饰我们校园的边边角角,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环境。
二、区域活动要鲜明、有特点,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
活动区域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为自己的幼儿设计的,能够充分发挥幼儿创造性和自主型学习的活动角落,能够最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的方式。而区域性活动也是学前教育实施个性化教学的主要体现,更是体现幼儿是学习主人的重要教学策略,是幼儿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学前教育阶段我们要真正落实好区域教学活动的设置。区域活动灵活多样,各班级的教师需要根据自己幼儿的特点制定一些符合的活动,突显自己班级的鲜明特点。如我们可以设置竞赛活动区域,让幼儿在这个区域内进行知识和胆识的较量;或设计益智区域,用一些有趣的题目或物件来开发幼儿的智力。我们要安排好幼儿在区域内的活动时间和内容,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用最和谐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争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区域环境设定之后教师要认真把握每次进行区域活动的内容,不但要充分发挥区域环境的教学设计,还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真正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更加贴心的亲情式的教育。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范文3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对大自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电视上、书本中、图片中。我曾经问孩子们:“大米是从哪儿来的?”孩子们的回答是:“超市里买的。”可见,孩子们对于粮食、对于植物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不可否认,神奇的植物王国、神秘的大自然对孩子是充满吸引力的。为满足孩子需求、打通幼儿与自然联系的通道,让教育回归自然,我园特别重视绿色教育实践活动,并且一直坚持进行绿色教育种植活动,全园各班四季如春。实践中我们坚持认为:“未接触泥土的童年不是快乐的童年,远离大自然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我们以环境创设为依托,积极开展绿色教育种植活动,使环境成为幼儿成长的“第三位教师”,潜移默化地发挥“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在幼儿园的整体思路下,我班也积极开展种植活动。孩子们在参与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明显提高。
一、绿色教育实践活动在幼儿健康领域发展中的影响
进餐时观察孩子们,发现有很多孩子不爱吃菜,有的孩子一吃菜就愁眉苦脸,有的孩子将菜捡到一边,有的孩子悄悄把菜扔到桌子下面。通过开展种植蔬菜的活动,孩子们渐渐不挑食了。到了种植的生菜、香菜、油麦菜、西红柿收获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分享,有时每人分一点,带回家和家人分享,孩子们告诉我:“自己种的菜很好吃。”在种植活动中,还对孩子进行食物营养方面的引导。还可以用收获的种子进行体育游戏,如捡豆豆的游戏、缝制沙包、做种子迷宫等等。这些做法,对解决幼儿挑食问题、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有很大促进作用。
二、绿色教育实践活动在幼儿语言领域发展中的影响
种植活动中,孩子们会观察植物的变化,与老师、同伴进行交流,语言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同时,我们会在种植活动中提出一些问题,如:植物怎么吃饭和喝水?植物睡觉吗?为什么植物的根向下?……讨论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过程。结合种植活动,我们也开展一些故事、儿歌的学习,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有很大帮助。语言的发展更是伴随着种植活动的每一个过程。
三、绿色教育实践活动在幼儿社会领域发展中的影响
1.在幼儿责任意识形成中的作用
为了强化孩子们责任意识,坚持照顾植物,我们开展了“比比谁的小苗长得高”的活动。请小朋友每人认领一盆小苗,浇水、松土等照料工作,放手让孩子去做。每个孩子都期待自己的小苗长得最好。在照顾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了怎样照顾植物,认真给小苗浇水、除草,还做了种植观察记录,记下了童年成长的足迹。科学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孩子们心中。种植活动让孩子的责任心得以提高,每日的照料工作、观察记录,持之以恒才能做到,从小就有这样一份恒心,难能可贵! 种植过程提高了幼儿动手能力,在照顾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自己动手种植、浇水、松土,从而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2.渗透爱惜粮食的教育
通过种植活动,孩子们知道植物的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多心血。同时引导孩子们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小朋友知道因为有了农民的辛苦劳动,我们才有了各种食物,才能吃饱。因为有了自己的体验,孩子们才能理解农民的辛苦,爱惜粮食的教育贴近实际。
四、绿色教育实践活动在幼儿科学领域发展中的影响
1.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每一次孩子们自己动手播下种子的时候,也是播种希望的时候。种子埋进土里,孩子就迫不及待地问我:“老师,种子什么时候能发芽?”我告诉他们:“也许下个星期种子就能发芽了。”每天早晨一进教室,孩子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的种子有没有变化,有时浇点水,更多的时候是在专注的观察、热烈的讨论。一个星期过去了,每天都有孩子站在花盆前仔细寻找,看看是否有新的发现。终于等到种子发芽了,教室里绿意点点,孩子们看着种子的变化感到很神奇。看着小苗一点点长大,每一个变化都让孩子们兴奋不已。长出叶子了、叶子长大了、开花了、结果了。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观察的热情不断高涨,小苗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带给孩子们惊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们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他们就会热情、主动、持久地去观察去探索。
2.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种植活动拉近了孩子与自然的距离,让幼儿感受到了种子的勃勃生机,孩子们对植物的认知能力大大增加。了解了植物生长需要的因素,了解了哪些植物喜欢水,哪些植物喜欢干一点,了解了植物各部分名称,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在种植活动中,还会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生成很多活动,小苗的叶子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有的会开花,有的不会开花?植物能带给我们什么?在种植活动中,还学会了用尺子测量小苗的高度,从而学会使用尺子。让绿色教育实践活动追随孩子天性,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3.鼓励孩子提出关于植物的问题
提出问题对孩子来说,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引导孩子观察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孩子提出关于种植活动或者和植物相关的问题。回答问题时,孩子的思维会受老师的影响,但是提问的过程就不一样了,孩子在积极主动思考。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叶子上很小的线是什么?”“为什么麦子是黄色的,面粉是白色的?”“葫芦上弯弯曲曲的小丝有什么用?”……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先鼓励小朋友自己讨论解决,然后老师和小朋友通过看书、上网查阅、请教家长等方式,尽量给孩子一个准确的回答。这样的思考对孩子来说不仅激发了探索的欲望,更促进着思维的发展。
五、绿色教育实践活动在幼儿艺术领域发展中的影响
种植活动本身,能够起到绿化、美化环境的功能。我班种植了很多小葫芦,绿色的葫芦叶子顺着绳子爬上屋顶,犹如搭起一道绿色的窗帘,这样的布置会带给孩子美的享受。我们还将收获的小葫芦做成门帘,孩子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变成漂亮的门帘,非常有成就感。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范文4
关键词:音乐教育 优势 幼儿全面发展
在音乐的乐园里孩子是快乐幸福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触觉到音乐教育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必要途径。音乐就像每天的牛奶给予幼儿快乐健康幸福的甜美养分,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那么作为幼儿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做什么如何做才能发挥音乐的优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呐?那做好以下几条就是很有必要的问题。
一、认清音乐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很大帮助
音乐教育能够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和提升个人魅力,增强对阴阳顿挫的音律的感知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孩子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创造力作为衡量一个健康幼儿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创造力好的孩子能够为以后语言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具有开发创造力的作用,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重心,而音乐教育就注重发散思维的开发,开发幼儿的想象力,进而是大脑逐渐成熟,从而使幼儿的素质全面发展。
二、在生活学习中来发挥音乐教育的优势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音乐家,幼儿的音乐教育的好坏在以后是否在音乐方面有成就起到一定的作用。好的音乐教育应该是家长、老师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更是责任重大。父母的日常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以后的行为,这种效应是经过千百年证明的,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所以在音乐教育方面父母也要做榜样。
谈及具体对孩子的细节,如下:首先给孩子制造一个音乐氛围,给孩子放一些舒缓,轻柔的音乐,比如中国的古筝等古典音乐或者国外莫扎特、贝多芬等的乐曲。其次是在亲子游戏中添加音乐的元素,做一些声音游戏和孩子一起玩架子鼓、小喇叭、拨浪鼓、小锣鼓等玩具,及时回应幼儿发出的各种声音和动作,在声音中舞蹈是孩子最快乐的事情;还可以大声的朗读诗歌古诗等,韵律感、节奏感加上家长的感情使孩子感受另一种音乐美。最后是在平时的交流中交给孩子学习歌谣,当然父母会使前提。通过父母的反复重复孩子会咿咿呀呀逐渐感受其中的韵律。这一切的作为都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美好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发挥音乐教育优势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孩子是教育的主体
虽然说家长是音乐教育的传授者但是作为音乐教育的接受者的孩子才是主体。有部分家长认为只要是放音乐就可以达到音乐教育效果发挥音乐教育的优势,其实不然,不理睬幼儿爱不爱听,不关注孩子是否理解是否有正常的反应就随意拿出音乐放,还有部分家长不分场合不注意孩子的情绪,如孩子正在玩的高兴时你放昏昏欲睡的轻音乐,这如何培养音乐素质,还有个重要表现是父母不能坚持给孩子做音乐教育,家长情绪好不忙就放,不好就中断,这不仅不会达到陶冶孩子情操的效果反而带来反面影响。使幼儿对你和音乐都产生排斥的感情。正确的做法是把孩子当做音乐教育核心。
(二)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对于孩子的音乐教育也是如此。父母要学会用恰当的方法激励孩子的兴趣,让他有动力去接近音乐,享受音乐。要尊重孩子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声音,让他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进而也就有了兴趣和动力去慢慢靠近音乐并乐在其中。慢慢的他也就成为了音乐活动的参与者,一定水平的欣赏着。谨记不要硬邦邦的像小学生似的灌输音符,可以在生活中全家总动员,全家在闲暇时间哼哼小曲,唱唱小歌,慢慢的在这种大家庭都是歌唱家的环境中成长,那音乐细胞就会越来越多,兴趣也就越来越多。拥有热情就拥有力量,不要生气孩子偶尔的哭闹,仔细听他有自己的节律。在孩子发出声音时不要呵斥,要给与鼓励的回应,应为那是孩子自我热情的释放。拥有了兴趣和激情。音乐教育自然就会发挥优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 正确评价孩子的进步
有了鼓励就有动力。父母的赞美和鼓励是孩子最想拥有的资本,所以必须引起父母的重视。但是有部分家长总是对孩子某一方面大加赞赏而熟视无睹其他方面的优秀,这会给孩子带来发展不全面的失落感。对幼儿的评价父母不仅要看中音乐活动中的结果,还要看中他们在过程中改变和进展,一定要彰显诊断和促进的作用。关注孩子进展中的评价,我认为个人的纵向比较更值得推崇,这更能给他体验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四、结语
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发挥的优势是不可小觑的。音乐带来的节奏无论是威武雄壮还是轻妙悠扬都会给人以情感,爱祖国爱人民,这是德育的追求。音乐的跌宕起伏展现现实的摸样,给人爱自然爱生活的深情,这是智育的目标。音乐给人以力量和身体的柔软,这是体育和美育的向往。发挥音乐教育优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用行动培养一代又一代健康快乐全素质的孩子
参考文献:
[1]仲晓旭.音乐教育[M].小学科学·教师版,2011.
[2]刘霞.新理念下音乐教育作用再探[J].教苑参考,2011,(02).
[3]沈才用.浅谈幼儿早期音乐教育[J].科学时代,2011,(01).
[4].早期教育综述[J].幼儿教学研究,2013,(04).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范文5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主体性;改进策略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物质环境创设,轻精神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里所说的“环境”是广义上的环境,是指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切条件总和,既包括幼儿园内部的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大环境,如家庭、社会等;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然而,目前园领导和教师对幼儿园环境创设含义的理解存在偏差,片面地认为幼儿园环境只包括物理环境,如,院内环境、教师环境等。这种片面的理解导致人们在对幼儿园环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误区:(1)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片面地理解为伸手可见的物理环境创设,割裂了精神环境与物理环境的和谐性;(2)对物理环境的创设理解过于狭隘,认为对幼儿园空间的布置完美、设施设备的配置完善、安全的保卫就是做到物理环境创设。
2.忽视环境创设中幼儿的主体性
《纲要》中向我们传递的思想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环境的创设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幼儿兴趣、幼儿需求等因素,然而,实际中在对幼儿园环境进行创设时,并没有让幼儿完全参与进来。为了应付学校或者单位的检查,个别教师为了完美室内布置,在具体布置的过程中全程亲自上阵、一手操作,以自己的审美眼光替代幼儿的眼光,完全忽略幼儿的感受,几乎不让他们参与,错过了利用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实践教育的大好时机。更有教师为了精心布置的环境不被幼儿“破坏”,硬性地要求教室的墙饰、摆设等等只能看不能动,完全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将环境创设变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装饰品。
3.环境创设追求新颖,更换频率过高
幼儿时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多问”,许多教师为了达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目的,喜欢经常性地更换环境设置。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极不妥当。首先,频繁更换室内布置不仅造成了铺张浪费,降低了材料使用和实用的价值,而且与现在“简约、节约型”社会的理念背道而驰。另外,频繁地更换环境,容易引起幼儿的不稳定、不安全的心性,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耐心性和坚持的习惯。
二、解决幼儿园环境创设问题的策略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许多幼儿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理论知识缺乏准确性的把握,对环境创设的理解不专业。因此,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转变他们对环境创设的理解,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应该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创设不仅在于良好物理环境的创设,还要注重良好精神环境的创设。同时,良好精神环境的创设需要注重为幼儿营造一种自由、积极的氛围,使幼儿轻松地参与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来,真正做到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
2.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
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环境的创设,并且在创设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教育。“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但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与幼儿共同商定确定环境创设的主题、材料,在鼓励幼儿与环境发生互动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且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步建立幼儿之间互助合作的伙伴关系。
3.创设有益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环境
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有高质量的幼儿园环境作为支撑。因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创设有益于激发幼儿多感官参与的环境,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幼儿时期是身体、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要全面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在布置班级环境时,应该充分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避免“唯美误区”“文字的误区”和“结构的误区”。例如,展示幼儿艺术作品时,应该注意与他们的视线水平保持一致,既方便幼儿观看,也有助于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图书角布置应该舒适温馨,适合幼儿阅读和休息;材料摆放位置贴有标签,方便幼儿取放等等。
总之,创设高质量的幼儿园环境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这需要广大的幼儿教师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使环境发挥真正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7):64-66.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范文6
【关键词】动手能力 幼儿教育 创造力 情境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26-02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躯体和双手动发展的最佳时期,手指、手腕等肌肉群的运动与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又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因此,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教育阶段具有重要地位。培养并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采用多种科学途径、利用多方资源培养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手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幼儿来说,通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意识。
1.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手工课堂上,借助于一些造型作品作示范,教师教小朋友们动手做,鼓励小朋友们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动手做一些小挂饰等。在做手工的程中,幼儿会通过对教师制作过程的观察、记忆和思考,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参与意识,而且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尽管幼儿在手工课堂上是模仿教师的制作过程来动手完成自己作品的,但是实际上很多幼儿在模仿教师的过程中增加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这部分东西就是幼儿的“创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在作品表达方面,会传达出自己的特色,包含着自己的想法与创意,从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的手工作品。在这种动手的过程中,实际上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3.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育学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未来的全面发展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其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则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幼儿在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使眼、脑与手等得到协调锻炼,而且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而幼儿在自己实际制作的过程中,会对老师的操作步骤进行回忆,对其制作过程进行模仿,并展开想象力,这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1.积极引导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双手”。也就是说,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更新观念,通过引导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学生在做手工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干预孩子,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即使幼儿做出的作品很简单、粗糙,也不能批评,而是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除了手工作品之外,老师可以鼓励幼儿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动手拿水果、整理书桌、收拾玩具等。对于一些复杂的难度较高的事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教师要告诉学生一定的方法与技能,指导幼儿进行反复练习,再动手实践。
2.创设情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呢?从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心理规律来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情景中进行观察、模仿、体验和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活幼儿的记忆,而且激发了幼儿的情感。例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准备一些工具与材料,包括橡皮泥、小瓶盖以及颜色鲜艳的纸张等,这些材料会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们动手制作的积极性。
3.组织活动
通过组织积极的活动,能够强化幼儿们的动手能力。为了提高活动的效果,可以在不同年龄的幼儿中组织开展不同的动手活动。例如,在幼儿小班中开展整理玩具、穿衣服比赛。在中班或者大班的幼儿中组织开展搭积木、叠衣服比赛等。通过组织活动或比赛,调动幼儿们的动手能力。为了激发幼儿们的参与意识,可以进行一定的奖励。例如,在组织的叠衣服比赛中,对获胜的幼儿就奖励一个纸星星等。通过小小的奖励,幼儿的兴趣就会有明显高涨,他们的动手能力就会显著提升。
4.家长参与
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组织,也需要家长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实际上,在现在社会中,有很多家长对孩子比较宠爱,觉得孩子还小,不应该动手劳动,甚至还有一些家长代替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手工作业,忽视动手能力培养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其实这种心理是完全错误的,幼儿虽小,可是完全可以这样就大大巩固了幼儿园里训练的成果,达到了家园统一,保持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因此,我们设置了“家园之窗”,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向家长进行宣传,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向家长介绍一些锻炼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方法与经验,要求家长鼓励幼儿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洗自己的小毛巾等。也可以鼓励家长一起参加亲子游戏或活动,与孩子一起完成一件手工作品等。
三、结语
培养动手能力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积极引导、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以及家长参与等方式,强化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幼儿的创造意识,为幼儿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莉萍. 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