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理念范文1
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文化时期,一所办学思想鲜明的学校,其校园文化必然是在共性的基础上,彰显其独有的特质。基于这一认识,学校集全体教职工智慧,结合乡土文化,打造了以“柳公权的崇高品德和精湛书法”为主题的校园文化。
一、定位办学思路,形成办学理念
学校的办学思路: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办特色学校,发展学校内涵,创建标准化初中,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学校的办学理念: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服务一切”的服务理念;学校依靠教师的办学理念;“质量立校,教研兴校”的教学理念;实施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学校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像自己孩子一样看待,不要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让每一位孩子在自己的起跑线上都能跑出最快的速度。
二、提升德育水平,夯实文化建设基础
提升德育水平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学校在打造校园特色文化时,把提升德育水平放在首位。
首先,强化德育网络。实行支部书记、校长负总责的多层次德育管理模式,形成党支部、政教处、教务处、年级组、班主任、团支部等齐抓共管的德育氛围,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会管,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其次,坚持德育系列化。学校开发了适合校情的“四学会”德育教育校本教材,按照“低起点、小坡度、按阶段、分层次”的原则逐步实施,以“四化”教育系列化模式进行,即“养成教育常规化,主题教育系列化,节日教育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第三,净化德育社会环境。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易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为此学校加大对学生远离网吧,远离游戏厅、歌厅等场所的教育,提高认识,崇尚文明。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大提升,进一步夯实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基础。
三、实施精细管理,为建设校园特色文化服务
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常规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首先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学校以绩效工资为杠杆,坚持公平公正、优劳优酬的原则,细化教师常规管理,实施教师量化考核细则管理,落实教师创优评差制度,促进教师自主成长。二是加强学生管理。认真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制度,重思想、抓安全、抓学困、树榜样,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推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实践高效课堂,围绕探索师生教与学的有效途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扎实的教学管理,使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突显“柳公”精神,彰显文化特色
学校在不断提升德育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确立了以柳公权的品德和书法为背景的校园文化,提出了“心正则笔正”的教育方向,确立了“传承柳书经典,弘扬柳公正气,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优秀人才”的校园文化主题。
一是塑造校园物质文化。学校校门、教学楼文化设置以突显校训、校风、学风,校园周围设置以“柳公权”为代表的书法艺术长廊,为所有楼、路及部室都命上含义深刻、温馨和谐的名字及提示语。学校主路和广场边设置了标准化公示栏和阅报栏,校门醒目位置和广场中心分别建造了一尊“飞向未来”雕塑和“柳公权”雕像,校园主干路护墙做了14幅书法名家刻碑,在广场四周斜坡花草墙、办公楼、走廊分别设计了雕刻、名言警句、办学理念等文化墙。班级门前悬挂了个性化、人文性的班级名片。部室张贴了标语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及名家画像等,宿舍文化进行了个性化、特色化布置。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理念范文2
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将校园文化释义为: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达成共识的价值观、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是一所学校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学校文化包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不同层次: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内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近年来,我校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构建以“生命、生态、生活”为核心的特色文化,形成在核心文化引领下,由办学理念、校徽、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等构成的文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以物质文化为载体体现学校特色、制度文化为规范确定主导性原则,以行为文化为标志外化精神内核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构建特色文化体系,以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特色文化体系是以学校精神为核心,反映学校本质要求的一系列价值观念。黄陂小学在近十余年的办学中,明确自己的主导价值观念,形成以“生命、生态、生活”为核心的特色文化。
1.特色文化――“生命、生态、生活”
黄陂小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通过对众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并与上级领导和各级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将“生命、生态、生活”教育(以下简称“三生教育”)定位为学校特色文化的核心,并强调启智应贯穿于“三生教育”之全过程。
“生命”的内涵在于生命本身之伟大,足以让任何人产生敬畏之心。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类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启蒙阶段,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能促进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知,进而懂得人生的价值所在。
“生态”的内涵是指生态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地球上的全部生命体共同组成了这个生机盎然的世界。面对日渐恶化的生态环境,生态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知识,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让学生切身参与到保护生态的活动中去。通过物质影响、心理感受、精神引导等途径,对学生开展全面系统的生态体验教育。
“生活”的内涵在于,它是一种参与活动,是与人们最贴近的一层社会意义,也是人们最容易接触但又难以悟到的一个理念。通过生活教育,我们要让学生们真正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懂得生活中的和谐,学会享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寻找生活中的幸福感。
在确立“三生教育”的同时,我校又提出“让启智贯穿于生命、生态、生活教育之全过程”。对小学启蒙阶段的孩子而言,应该将深刻的道理蕴藏在简朴的生命、生态、生活实践与思考过程之中,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学校文化氛围,使之成为促进孩子增长智慧的动力源泉。
2.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微笑走路”
“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出自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在书中他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这样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由核心文化引领,黄陂小学确立了自己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微笑走路”,展现“自信、奋发、愉悦”的精神状态。
这一办学理念的具体内涵为:“每一个”――面向全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关注全面素质的发展;“抬起头来”――自信、坚毅,以校为荣,以己为荣,是内在能力的外在表现;“微笑”――谦和、友爱、开心、文明、有礼,充满阳光和希望;“走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迈步成长之路,是健康、生命、生活、学习、事业与智慧之路。
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微笑走路”(Let every child steps with a raising head and a warm smile)的办学理念,我校以童心培育童真,以成功体验成长,努力造就德义日新、学思日进的学子。
3.校训与校风、教风、学风
以“三生教育”为核心,学校秉持办学理念,延伸出相应的“一训三风”。学校校训为“立志树人、适应发展”;校风为“文明好学、团结进取”;教风为“爱生奉献、乐学善教”;学风为“诚实友爱、多思善问”。这种精神文化体系的建立,形成了一种以人为本的和谐人际关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建设校园环境,以物质文化凸显学校特色
物质文化建设既是推进特色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我校物质文化建设首先是对生态环境的打造,同时融入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充分体现“三生教育”的特色。
1.打造绿色生态校园环境
十多年前,我校还只是村级小学,学校环境脏乱差,运动场一度成为村民的放牛场,导致校园牛粪遍地,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为此,学校领导下决心整治,争取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萝岗区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和配合,推进校园改扩建工程和卫生环境改造,对校园进行全面绿化,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如今的校园,干净整洁,绿荫环绕,成为标准化绿色生态校园。
2.校园环境渗透特色文化
在建设绿色生态校园的基础上,我校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面墙,展示伟人的成功事迹、名言警句等,经常举办学生优秀成果、学校优秀毕业生及学校各种荣誉展等,让师生感受到学校厚重的历史和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学校还加强教室文化、餐厅文化等的建设,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些充满了成功、自信,催人向上的文化气息,激发了师生的热情和朝气,促进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3.打造特色标志
以“三生教育”核心精神为指引,我校在校徽设计、建筑命名等方面融入精神文化,打造出我校特有的文化标志。
我校的校徽是以校名“黄陂”拼音首字母“B”“H”缩写为主体,用艺术手法变形构成流畅具有现代风格的图案,以橙色、红色、绿色为主要色调,给人们带来蓬勃向上的现代感。“B”为橙色,代表健康、阳光、胜利,形状酷似书本,代表了知识,寓意学校师生在知识的海洋翱翔,学习不断进步;红色圆代表兴旺发达,吉祥如意,代表初升的太阳,蒸蒸日上,寓意黄陂小学在祖国的阳光沐浴下茁壮成长;绿色流线代表积极向上,代表生命、环保、绿色、宁静、力量。
我校注重建筑物的命名的系统性和文化内涵,为建筑物赋予文化的灵感。如教学楼――至真楼、至善楼,综合楼――至美楼,行政楼――德馨楼,食堂――稻香楼。这些楼名的寓意,充分表达了我校“三生教育”中蕴含的对生命本真的追求、对生态的敬重、对生活的热爱等内在精神。
三、贯彻特色管理理念,以制度文化确定主导性原则
制度文化是推进“三生教育”特色文化的强大保障。黄陂小学的管理理念简称为“八字十发展”,是我校建立管理制度伊始便确立并始终贯彻的理念。“八字”是指:公平、和谐、激励、创新;十发展是指:让参与促自己发展、让制度促公平发展、让宽容促友情发展、让能干促事业发展、让成绩促学校发展、让自律促形象发展、让幸福促家庭发展、让和谐促大家发展、让赏识促个性发展、让学习促持续发展。
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学校首先要求管理者率先示范,起带头作用。以前曾有村干部向校领导反映说:“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我从村委二楼时常看到学生还没有离校,有的教师却先走了,这哪能出成绩呀?” 校领导面对这些问题,积极进行整改,通过“以已律人,以彰导人”的模式,率先示范,早来迟走,每天早早站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到校(如今已成人人参与的制度),放学后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离校才走,同时表彰遵守考勤制度的教师。很快,迟来早走的现象消失了。
在这一点一滴的变化中,学校逐步完善了管理制度,形成了“八字十发展”的特色管理理念,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事事处处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现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四、抓好教育教学,以行为文化外化精神内核
校园行为文化是特色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特色文化是通过学校里的个体行为显现的,包括学生的文明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等多个方面,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学风、教风、校风等。我校通过德育、特色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行为文化的养成。
1.积极开展德育工作
我校的德育理念为:“文明源于有礼,厚德修于常时。”这一理念体现了认真负责、积极修身的生活态度,最终升华为美好的生命体验,与我校“三生教育”的内在精神一致。
“文明源于有礼”出自《论语》:“不学礼,无以立。”是处事立身、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教育教学中的文明礼仪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素养和品格。“厚德修于常时”是指日积月累的善事就像滴水汇成江河湖海而升华为高尚的品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拥戴,恪守道德准则的人就会与时俱进,健康地发展。
我校将德育理念落实到德育工作中,取得了成效。如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儿童很难把握对方的年龄,称呼长辈时常出错,或者会因不了解来访领导的职务,而不知如何称呼。为此,学校根据儿童的年龄认知特征,传承中国交往礼仪的生活化特点,倡导文明用语,结合现代人(特别是在改革前沿的广州)生活中的言行细节而进行规范,对本校教师可称呼为“老师好!”(当然对认识的教师可前置姓氏或职务),对不认识的来宾一律称呼为“客人好!”这样使儿童既没有年龄认识上的模糊不清,又表现了中国“过门都是客”的礼仪修养,让人感受到黄陂校园家的生活氛围。更值得肯定的是,通过学校的培养,学生将这一习惯迁移到家庭生活中,他们对家庭来访者也会自然地称呼“客人好!”将来也会将这种礼仪带到工作和生活之中。
2.开展安塞腰鼓特色项目
结合本校的实际,我校确定以安塞腰鼓为特色项目。这一特色活动的主题和口号是“鼓雄身健,舞动生命,鼓舞生活”,该项目既有益于学生茁壮成长,又体现了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生命精神,与学校“三生教育”特色文化的内涵和外显交相辉映。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理念范文3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方案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件精神,根据《福州三十七中三年规划》,创建特色学校,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整合时代校园文化精华,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充实师生校园生活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
1、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发展背景: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各种文明成果均以文化来传递、延续。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它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将产生巨大的能量,成为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强劲动力。
2、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发展背景: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悦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
3、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历史背景: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曾被评为“福州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福州市初中教育示范校”等市区先进集体,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和较好的群众基础;已基本形成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朴实的校风,铸造了“团结务实,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精神。这是福州三十七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根基和现实基础。
三、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构建思路
我们讲的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师生为主体创建并共享的,以制度、环境、活动为载体,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交往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一种群体文化和精神氛围。为此我们构建的福州三十七中校园文化将着力形成以下特色:
1、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贯彻“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方针,整合学校管理思路、调整管理模式,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结合课程开发,以校园文化的视角设计活动项目,激活校园文化活动,开发“团结务实,和谐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净化、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环境文化中,感受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引导美的行为、得到美的升华,强化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功能。
2、校园文化建设的运行:以校园物质(环境)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以校园制度文化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以校园行为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和外在表现。
3、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民主型的制度文化、智能型的知识文化、素质型的心理文化、情感型的审美文化、开拓型的观念文化。以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健康周、校园网、各种专项比赛、演讲、文章、多媒体软件、各种大型活动以及艺术特色校等为平台,显现学校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及其特色成果。着力体现三个方面的教育功能:一是科技文化教育;二是思想行为教育;三是审美情趣教育。形成体现学校办学思路和特色的三大识别系统:一是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办学思路的思想识别系统;二是校训、校风、制度、行为指导语等行为识别系统;三是校园整体面貌、特色建筑和文化设施等形象识别系统。从而使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思路
1、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绿化、“绿色生态园”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的环境文化必须处处洋溢浓厚的育人氛围。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人们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观点来设计校园,这种“人化”了的校园物质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种种思想观念;同时,校园环境将对作为这种环境审美者的师生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使受教育者如入健康艺术之乡,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花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始至终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
校训、校徽;校园内各种提示牌;校园绿化地带;宣传栏、阅报栏、图书架;教学与研究宣传栏;信息广告栏和光荣榜;思想政治宣传栏;校务公开宣传栏;团队宣传栏;身心健康宣传栏;报刊信息宣传栏;座右铭、每周格言等;围墙上的校训“为成功人生奠基”和“公民道德基本要求”20个字等大幅固定标语等。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建筑物协调和谐;校园环境宁静优美,树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洁;校园内电线、电话线等各种管线统一规划,合理铺设,确保安全美观;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使师生员工沉浸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之中,呼吸清馨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
2、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内严谨规范的秩序、师生们积极向上的情绪,深深体会到科学的校本管理文化,是校园文化中其它各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剂,其潜在的功能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构建学校特色制度文化。岗位责任制、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校务公开制,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深化,整理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理顺层次、撤汰冗员、规范程序、行而有据,形成依法办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运行机制。同时建立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建立爱护公物制度、公共卫生和环境卫生“值周班”制度、绿化制度和校园养护责任制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讲,校园制度文化还包括校园行为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目标是整合他律,强化自律。校园行为文化指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两个方面,校园行为规范指学校对人的教育培养以及塑造人的规章制度(如:《后进生转化制度》)、细则(如《班主任、年段长工作绩效考核细则》等)、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还包括各项规划、计划、条例、要求、意见等等;行为模式包括学习、生活、工作的行为方式等;这些行为规范和模式构成了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管理内容。对于行为文化的设计,经过学校全体员工的反复讨论一致认同,以体现民主管理,倡导师生自勉自律,以达到全校师生员工共建校园行为文化,共造校风,共守校规的目的。
3、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
根据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及发展趋势,依据人本发展理论,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铸造“团结务实,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精神。
为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读书会、书友会;记者站、广播站、文学社;体育俱乐部、篮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象棋、围棋队;音乐俱乐部、合唱团、舞蹈队、“怡心小屋”等。
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民主恳谈会;青年读书会;教研沙龙;教师论坛;教学反思会;体育健身俱乐部(男子篮球队,女子排球队等);“工会活动室”教工之家等;
以展示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活动项目。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
特色文化活动的参与方法:尊重师生自由选择。根据项目特色,让师生自愿报名挑选,学校作好选择指导,达到全员参与,主动发展的目的。树立品牌意识。校园文化建设各项目的名称的取名,择优命名。名称要求既有时代特色,又有文化品位,让取名活动也成为一种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让师生自己设计项目特色标志,体味项目文化内涵。
校园特色文化活动成果展示:校园文化特色活动的成果展示通过6个平台来实现:校园展示平台,学校将定期开展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教育教学开放周、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校外展示平台,积极组织参加校外组织的各种对口比赛展示;资料展示平台,学校将通过资料信息中心对特色活动整体策划,通过录相、光盘、书面材料实物等组成特色系列资料;素质展示平台,通过特色活动,形成人人有爱好,个个有发展,使师生个体素质得到提升;交流展示平台,开展与友好学校和有关组织的“教育教学研讨会”等交流活动;氛围展示平台,通过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在校园中逐步形成健康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健康和谐发展;网络展示平台,通过校园网展示我校特色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分三步走,首先初步形成特色项目;其次整合所有特色项目,形成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系列;再次融合福州三十七中制度特色、环境特色、活动特色,最终形成“团结务实,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整体特色。
五、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的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目标,又要有系统的理论观点和有序的探索。
1、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网络。成立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若干名,负责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的策划、规划、协调、管理、检查、考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校长室为主负责组织实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以总务处为主组织实施;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以德育处和团委会为主组织实施;活动文化教师项目由教育工会为主组织实施。活动文化各项目组设首席指导1名,负责各项目组活动管理、项目活动计划及执行;聘任指导教师若干名。
2、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基金。为了保障学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落实到位,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基金”。一方面由学校每年按一定比例拨出专项经费,确保基金基数;另一方面,向其它企事单位募捐,扩大基金基数;另外将各种合法回扣全部上交基金。专项经费由校园文化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统一管理使用。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理念范文4
本着《xx市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的“多样化、整体性、重内涵、重创建”的原则,按照市教委“精心准备、如期启动;加强宣传、创设氛围;搞好建设、加强基础;注重过程、面向全体”的工作要求,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xx中学“xx教育”特色建设思路,着力从“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 “课堂文化建设”五大方面推进我校“xx教育”特色创建工作。
二、总体目标
围绕学校核心价值理念,通过五大举措,在三年内基本达成校园环境幽雅,教师业卓止雅,学生识卓行雅,师生发展和谐的高质量的特色高中。
三、标志性成果
1.出版专著《xx教育》xx中学特色高中建设成果
2.出版《xx中学班主任专业论坛文集》
3.完成与该项目有关的国家级课题《高中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4.外显具有“xx教育”特色的xx中学学校文化
5.举办一次全市规模的特色高中建设成果展示活动
四、实施方案
(一)环境文化建设
【发展愿景】
围绕学校核心价值理念“xx教育”,在学校已有的校园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整体规划校园环境建设,本着“高品位、特色化,地域性,审美性”的原则,科学布局、整体构建,形成具有xx色、体现xx中学核心价值理念的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校园环境幽雅,书香气氛浓厚,和谐布局,旷达有序。 处处彰显“xx教育”这一学校核心价值理念。
【三年规划】
1.XX年3月—XX年12月,设计并完成走廊文化特色、楼道文化特色、班级文化特色、办公室文化特色等室内特色文化建设,其中班级文化特色及办公室文化特色采取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2. XX年1月—XX年12月,在征求全校师生及业内人士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包括学校植物园、办公区、教学区、校内庭院等室外特色文化建设,统一显著标示,命名要与“xx教育”紧密相连,充分体现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彰显学校环境育人功能。
3. XX年3月—XX年12月,筹资兴建xx中学艺术楼,为学生会、社团活动提供空间,也为学校的艺体教育提供保障,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展示特长的平台。艺术楼设专用教室:包括体操房、声乐室、琴房、画房、学生会等;增建杨连弟展室、改建校史馆。
【标示性成果】
1. xx中学艺术楼
2. 校园内及楼内与“xx教育”相关的各种标识、图片及激励性文字。
3. 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及办公室文化。
4. 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一训(校训)三风(校风、教风、学风)。
(二)制度文化建设
【发展愿景】
在制度建设方面,以时代精神为指导,充分体现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在教育教学方面,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自主管理,构建自主约束、自主规范、自主教育、自主提高的班级管理制度,实现学生“识卓行雅”的教育目标;在学校管理方面,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注重人本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主修炼、自主成长,实现教师“业卓止雅”的学校管理目标。
【三年规划】
1.XX年3月—XX年5月,对学校现有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完善、重建,从学校行政管理、德育工作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管理、后勤工作管理等分类建立和完善各项校本管理制度。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理念范文5
一、 用“绿色文化”引领物质环境建设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具有外显性和感观性,她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步入校园,你会发现这里的一切都洋溢着一种绿色和谐之美。我校的校门一边是一本打开的大书,一边是高高耸起的不锈钢的大笔。这样勾画出的大门造型,象征着我校“自强不息、和谐共进”的绿色办学思想。“展翅”不锈钢雕塑,曲径通幽的绿韵紫藤长廊,造型别致的蘑菇亭,融种植、养殖为一体的2500多平方米的“绿源生态园”实践基地,丰富了绿色文化,凸显了生机与活力。校园一年四季绿意盎然、鲜花朵朵、果实飘香,形成了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我们诠释、提炼与设计校园文化,如以“绿”字打头的楼名、“绿源生态园”、“绿源”回收站、“绿源”广播电视台、“绿”字打头的走廊,以及绿色环保类标志、世界珍稀动物主题长廊等,无处不透露出绿色文化的气息,充分体现了绿色文化所倡导的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理念,为学校推进绿色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用“绿色文化”拓展德育工作
“绿色文化”教育最终是塑造“人”的教育,融合了绿色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文等思想的一种现代德育观。它包涵了这样的德育理念:教育者从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人类的长远利益考虑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意识,形成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进而感悟到人与人之间文明交往、和谐协作、相互关爱的道德境界,使受教育者在思想上树立一种全新的人生观和发展观。
规范学生的绿色行为习惯。我校以“净”、“轻”、“律”、“礼”、“护”为行为规范突破口,积极开展“德积小学学生绿色行为规范”教育,通过班主任和教师例会,明确要求,达成共识。充分利用晨会课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利用绿源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形式加强宣传。同时,加强常规检查、评比,结合绿色之星、绿色班集体等评比,从一点一滴抓起,强化学生绿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内化学生的绿色道德品质。我们注重实践育人、体验育人,以校本课程《绿源》为蓝本,与其他学科进行渗透整合,带领学生走进“绿源生态园”综合实践基地,走向社会,开展“帮果树过冬”、“欢乐枇杷节”、给果树修剪、施肥、浇水等活动。同时,还把“绿源”实践活动与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相结合,教育学生要爱护果实。每到收获季节,基地中的梨、枣、橘子等果实挂满了枝头,散发出诱人的清香,这些果实不仅仅是基地之果,还是学生的劳动之果,也是学校绿色文化建设的特色之果,更是全体师生的道德之果。另外,还积极参与当地的绿化、环保教育宣传工作,使学校的影响向社会辐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净化学生的绿色心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我校以创建“苏州市合格心理咨询室”为契机,对我校心理咨询室进行重新设计。每一位小朋友走进我们的咨询室,都感到非常温馨。学校不断加大对心理工作的管理,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利用中午时间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学习困难学生和行为问题学生,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我校本着“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对这类学生给予了特别的关爱。重视品德与社会、班队课等德育课程教学,拓展校本德育课程。
构建绿色德育新机制。我们定期组织家长学校培训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组建家长委员会,召开家委会议,向家长反馈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和家长畅谈学校的办学思路,请家长对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等。每学年,我们都要带领学生走进元丰社区、学前社区,举办共建活动,学校、家庭、社区三块德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三、 用“绿色文化”推动教学改革
构建绿色生态课堂,落实有效教学。学校承担了全国“十一五”教科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的子课题“农村小学绿色生态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和苏州市规划课题“‘绿色’校本课程开发对课堂教学促进作用研究”,其中后者已经结题,并着手“十二五”课题“绿色理念下的小学文化品牌培育研究”的研究。学校在科研课题的引领下加强了“构建绿色生态课堂,落实和谐有效教学”为主题的“课前预学案―课堂教学案―课后拓展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制定了“三模”,即“绿色课堂评价标准的一般模式、绿色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预学案编写的一般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倡导“三进”,即预学案进课堂、练习进课堂、作业进课堂。通过系统的绿色教育理论学习和各学科备课组的研讨实践,“积极有效的绿色课堂”有了新突破。“绿色生态课堂”为实现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开展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我们严格按上级规定设置课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文体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活动。其中以室内“琴棋书画”、室外“跑跳投踢”、基地“种喂看护”为依托的德丰少年宫建设更具特色。2010年9月学校少年宫建设经验在张家港市第37次校长论坛上进行了交流。2011年9月,《光明日报》在宣传我市少年宫建设报道中专门列举了我校的做法。同月,在全国少年宫建设推进会上,我校作为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几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实施绿色生态评价,促进学生快乐发展。我们改变了原有三好学生和特长学生两个单一的评价体系,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立体绿色评价体系。既有平时学习之星、艺术之星、体育之星和文学之星的评比,也有在期末评选的三好学生、绿苗之星等。这样的考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获奖面,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应有的肯定与激励,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快乐地成长。
四、 用“绿色文化”促进教师发展
学校文化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文化的建设是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绿色文化的思想,能帮助教师抛弃陈旧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确立现代人才观、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当作是有感情、有灵气的人,进而巩固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在“厚德尚绿”的校训下,要求教师常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常思《教师“十不准”规定》,常念绿色文化之“经”,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对绿色文化理念下的“绿色和谐教育”的认识,并努力践行。如秉承绿色文化思想、绿叶精神,开展 “绿叶教师”和“绿色办公室”的评比,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养,并以此影响教师的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道德情感和精神风貌等。
加强教师学习培训活动,积极开展“绿源发展论坛”活动。我们利用每周一的教师工作例会时间,安排20分钟让3~4名教师上台交流上一周的所学、所思、所悟,以此为平台,促使教师认真准备,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大胆交流,促进成长。我们积极倡导教师投身于“绿色文化”课题研究,促进自身发展。各个备课组根据学校的“学校绿色文化建设管理研究”课题,分解成自己的子课题,把各教研组、备课组内部组织进行的一课三议、三课一评等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真正走上了教科研联动、科研促成长的良性轨道。
五、 用“绿色文化”推进行风建设
学校行风建设也注入绿色文化的品质,既增强了依法治校意识,又渗透了人文关怀,学校干群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充分展示出了学校绿色文化建设的成果。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理念范文6
关键词 特色 文化 校园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校园文化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一笔财富,主要体现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个方面,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硬件建设形态、环境建设的理念、学校物质资源的配置方式等方面的建设,精神文化包括校风、校训、学风等方面的建设。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部分,是精神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物质文化的升华。
1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1.1发展过程中缺乏文化底蕴和自身特色
2000年以后,我国教育政策改变,有许多中专、大专和本科院校合并,组建为新的大学,这些学校多具有历史短、起步晚、底子薄的特点,教育资源相对短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普遍存在校园文化建设被忽略的情况。目前,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征地、建楼和扩招上,认为物质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投入在精神文化建设上力度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1.2缺乏相对应的文化建设人文环境
特别是理工类高校,重视学生的科学教育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许多高校一味地加强硬件设施,取得短时期效益的优势。在相互攀比的过程中,文化软实力丧失殆尽,学生大部分时间面对的是数字公式、实验设备,缺乏人文关怀,教育模式相对单调,生源构成复杂,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就业压力大等,造成了学校缺乏长远战略眼光,以校园文化相互借鉴导致文化培养趋同性。
1.3把文化建设等同于课余文化活动
高校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缺失,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不够,未能够体现专业人才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工会和团委,认为课余文化活动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偏离了文化建设的内涵,没有把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职业目标的大背景下实施,影响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1.4信息网络作用未能够得到足够重视
网络进入校园培养了学生们的技能,开阔了眼界,锤炼了品质,一台小小的电脑给身处象牙塔的学生提供了与世界交流的机会,也方便了校内不同院系间同学的交流,校园贴吧、BBS论坛都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然而,高校多注重文化建设中传统媒介的力量,却忽略了校园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影响力,信息网络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2构建校园特色文化的措施
2.1弘扬学校历史文化传统
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建校背景和发展历史,它们不仅代表着学校的过去,也铺垫着学校的未来。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资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本校传统相结合是营造文化厚重感的必要途径。因此,必须重视对学校历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要在尊重学校发展历史,传播先进发展文化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以形成古今融合的特色文化体系。
2.2突出学校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是所有高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具有排他性和不可撼动的优势。它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特征,也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特点和亮点。
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校园文化建设立足于这种特殊要求基上,能更好发掘学校内部的各种潜力。
2.3深入发掘地域文化资源
地域文化作为一个地方传统、生活历史和精神观念的结晶,是该地区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劳作以及社会历史的演进中形成的特有的人文积淀,具有悠久性、丰厚性和独特性。高校的大学校园文化根植于地域文化之中,其建立、建设发展必然受到地域文化熏陶影响的作用。坚持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是铸就高校校园文化特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挥高校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积极作用,有利于高校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2.4强化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是高校和谐文化吸引力、感召力和约束力之所在。为此,高校要确保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措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让师生员工安心乐教、安心乐学。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团学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畅通联系渠道,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化解,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3结束语
积极探索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内容、新举措,挖掘潜力,突出特色,大胆创新,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弘扬积极向上、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校园文化精神,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增长学识、锻炼能力、完善自我,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