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管理实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管理实践范文1
1.实践教学体系不系统
由于我国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开展的时间较短,现在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仅在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手段等方面下功夫,而忽略了其他一些因素,如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措施,实践教学完成情况的评价考核方法等。
2.实验室建设投入高但利用率低,缺少双师型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强,这就使得很多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入了大量的资金用来购买软件和相关的硬件设备。但是,在课程设置方面,无论物流设施设备的操作性实训还是物流软件的实训往往都仅仅被设置为某一课程的附属实训,仅与这一门课程有关,这就导致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实验室仅仅是为特定学期、特定课程而服务,多数时间,这些设备和软件都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低。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物流行业起步晚,缺乏即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时间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教师都尚无物流实践的相关经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物流实践教学活动。
3.缺少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大多数是平时成绩和最终的报告两部分来评价学生的实训情况,其中平时成绩除了有出勤考核成绩之外,很大一部分就考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对于教师而言,这部分成绩的给予更多的是依靠平时的印象,这样不仅不够客观准确,同时也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实践情况。
二、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能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共建实训平台,引进和培养双管齐下
针对物流管理实验室前期建设资金投入大,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可以采取多校联合、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平台,共享实训资源的模式。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物流实验室的资金投入,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各高校之间的联系,分享物流实践教学的经验,共享先进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的提高各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与此同时,还应该从高校引进物流管理专业的硕士、博士来充实自身的教师队伍,定期安排教师到优秀的高校和企业参观学习、轮岗锻炼,提高物流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
2.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要有实践内容、实践的方法外,还应该有明确的实践目标定位,在目标的指导下确定丰富的实践内容和多样性的实践手段。此外,还应该有必要的实践管理、保障体系,如制度、师资力量、实践环境与设备等作为支持,灵活多样的反馈评价体系来检验实践的质量和结果,从而形成一个一体化、多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建立多种形式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
要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为考核主体,笔试和技能测试相结合的客观、公平的实训考核制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上机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口试中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确定成绩。对于团队合作的教学过程,可以按照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和团队项目实施的结果进行评分,此外,还可以融入学生互评、企业指导教师评价等评分制度。另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实训与国家职业证书制度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与社会相结合,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三、结论
物流管理实践范文2
关键词:物流管理;教学研究;教学实践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物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因此在高校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必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和改进。
一、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以及现状概述
(一)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过程
1994年,北京物资学院开设了我国高校第一个物流专业,随后由于各种原因停止招生,这个专业也被撤销,直到2001年才又开始设置这门课程。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来往越发频繁,货物流通量也随之不断加大,际间贸易的物流管理人才出现了巨大的空缺。在这个现实背景下,物流专业于九十年代初期在国内大部分高校纷纷被开设,物流管理方向的专业型人才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培养,从此这方面的专业及其教学方法在各大高校中得到了不断研究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上购物平台淘宝、京东和亚马逊等的发展以及网络电子设备在我国民众中的普及,网络购物成为一种新的买卖方式,并且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扩大优化,大宗货物通过铁路等运输方式在国内市场交换频繁,物流专业在我国也随之又成为了热门专业。各大高校近年来物流专业的招生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的形式下供不应求。
(二)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得到飞速发展,经济根基以及其他周边产业还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并且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因此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方面的体制以及教学方法都还没有及时地跟上物流业的发展步伐,尤其是高校对于物流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严重滞后于物流业的发展,虽然每年很多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结束学习走进社会,并且绝大多数都能找到工作岗位,但是专业型人才和高专业素质涵养的毕业生依然呈稀缺状态。
在这些走上物流相关专业岗位的应届毕业生中,大多数都只是做一些普通的物流记录以及与自己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相关性不大的工作,这些能很快被人掌握的工作技能的工作吸引了大量社会人员参与招聘。而对于物流管理高层人才,还都是从管理专业招聘或者国外高薪聘请,本科物流专业毕业的相关学生很难走上物流公司的管理阶层。
二、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体制不健全
物流管理相关企业公司急需的是理论知识熟练同时操作能力又强的复合型人才,而学生需要的是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训练,才能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熟悉。而目前的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学校仍然采用传统教育模式,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系统的传授,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忽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忽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提高,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通常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组成,而学校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训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有些学校安排实训课程过于随意,不主动安排学生实习,而是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实习,学生进行实训往往带有盲目性,很难得到合理的指导,导致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基地有限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少,不少院校甚至没有专门的供学生使用的物流实训基地,只购买了一些物流实训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空有形式,校内实训效果差,而学生在校内的实习机会又很少。缺乏实践教学基地,有的也只能满足于参观、见习的程度。学校不仅没有和企业联合制定学生实习的系统规划,而且也没有设计实训课程。许多企业对实践教学了解不够,不乐意与学校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物流实践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环节工作,熟悉各个环节的操作过程,而这是一般中小型企业难以实现的。
(三)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匮乏
物流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虽然近年来许多高职学院教师队伍的数量有所改善,但总体水平还是偏落后,一般都是物流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也有物流专业的研究生,但也有的是由管理、经济等其它专业转过来的,整体水平较低。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学科传授方式,忽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没有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的要求,没有让学生学会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上面去。仅具有理论知识的传授,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成为缺乏实践能力、缺乏具体实践经验的“双缺型”人才。
(四)物流管理专业设施不够完备
校内实训基地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校内实训所必需的设施,实训基地的有无会直接影响到物流专业的学生进行校内实训的最终效果。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短缺和师资力量的不足等原因,无法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设施的不齐全只能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难以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即使有校外实训基地也只能让学生简单参观见习,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物流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导致实践效果差。
三、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明确办学目标和培养人才的层次
高校教学中一个新兴专业的设立,必须要有自己的专业目标作为日常教学和培养人才的指向标,而物流专业的专业目标同样至关重要。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目标大都是培养物流公司大量需要的对专业知识熟悉的底层工作人员,而对于所有物流公司急缺的高层管理备选人才不予培养或者没有培养的意识,这就造成了物流专业好就业但是毕业生工作前景暗淡的普遍现象。所以,高校要针对这种情形,制定自己办学和培养人才的目标,在培养大量熟悉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的同时,也要集中培养具有高层管理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于各种人才的需求。
(二)安排实践课程,优化教学方法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网络优势,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校园内的物流实验基地进行实训。包括案例分析、项目实训及物流模拟实训,让学生真正熟悉物流的业务流程,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参加物流技能比赛,参加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在校内建立的校企合作的物流企业进行实训。
(三)建设校内外物流实践教学基地
要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学校应建设功能齐全,设备完整的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训练职业技能的平台。同时积极与物流、货运、港口等企业加强沟通,加强校企合作,打造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尽可能创造践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物流项目,切实学习和掌握物流专业技能,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四)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
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落后于时代潮流的教学模式,很多学校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形式单调枯燥,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可以借鉴国外实践教学的经验,应用现代电子技术进行教学,举一些经典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实例,通过模拟物流教学操作流程,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其中,熟悉物流业务,真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选择稳定优良的合作伙伴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完成要通过和企业合作,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解决高职学院资金不足导致的实训教学上的困难,又可以为企业提供专门的人才资源,降低企业培养人才的成本,做到互利互惠,实现双赢。而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首先要寻找稳定的合作伙伴,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打造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六)强化师资力量
为保证物流专业实践中教学的质量,高校应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培养具有丰富实际操作经验的人才。改善目前教师队伍结构,安排年轻教师到教学基地或合作企业进行学习和调研,获得前沿知识,或聘请来自不同物流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制定教学课程和任务,并且提供一些物流典型案列,弥补教师实践水平不足的缺陷。
(七)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校内实训以及校外实训是物流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两个方面,学生在校内建设的实训基地可以接受各种软硬件操作训练,熟练掌握物流的专业技能,而在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开展“实境训教”,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熟悉物流业务流程,毕业之后也可以优先进入企业工作。在校内模拟训练和校外实训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都要制定严格合理的实习评核制度,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记录,对于实习期间表现优异并且专业技能掌握较好的,可以推荐就业;对于在实习期间不认真学习实际操作的并且专业知识不熟悉的要延迟其毕业时间。这种评审制度上的保证可以使学生有压力有动力的去学习专业知识并进行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实训。
制定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对学生评价不再局限于笔试,以能力考核为主,通过技术笔试、口试、上机考试和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必须取得物流师资格证后才能毕业。企业在学生进行实训之后,对其实训期间的工作态度,事业素养,操作技能,业务水平,身心健康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开展学生互评,自评。同时对教师在实训期间的课程设计、课程准备、教学效果等也要进行严格评审。
物流管理实践范文3
一、物理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物流业所涉及的领域较多,比如仓储业、信息业、运输业等等。物流管理专业更加具有操作性、理论性、实践性等特点。目前我国各大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的本科专业,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都包括校外实训、校内物流实验等。但是对于我国高等物流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却是十分混乱,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实验室规模过于小,很多高校也没有建立起专用实验室。校内物流实验主要是操作物流软件模拟,同时教学方法过于简单,这样根本无法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目标。
二、规范和管理物流专业
高等教育委员会,需要根据我国各大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规范和管理物流专业,并且形成指导性的文件,明确规定好物流专业的办学条件以及专业教学实践体系,这样我国各大高等本科院校才会积极完善本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上所存在不足的地方,改革和创新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另外,认真研究和探索实践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操作性强的教学体系。
三、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物流虚拟实验室
我们所谓的虚拟现实,也就是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生成触觉一体化、逼真的虚拟环境,用户也可充分借助设备能够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积极互动,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如同置身于真实物理环境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建构出各类设备三维场景与物流设施,最后实现物流系统的直观互动漫游,这样可以设计虚拟仿真的供应链的各项环节内容。在有限的实验室空间中,展现出物流管理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不单单需要为学生提供出一个与实际环境相符合的虚拟环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于感性的认识,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所学习的知识,能够对物流系统展开规划设计和管理。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和建立科研项目
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结合
课程教学需要与专业实践环节相互结合,即使已经结束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也需要阶段性的安排好相应的软件模拟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且巩固自身所学习到的知识,如果耽搁时间过于长,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需要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建设,使产学密切结合。根据目前所存在的现状,社会需要物流管理人员不但要掌握好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2.课外科研项目的建立
在设计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能够早期介入到科学研究中,展开对于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各项计划,并且分组形成各个研究团队,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自选研究题目或者与导师研究课题相结合,在答辩合格之后,才能获取到相应的学分,这样学生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主动性,即能展示知识的运用又能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责任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各大高校可以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搭建与物流企业及物流专家相互交流和相互接触的平台,并且研究和分析企业中真实案例情况,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水平,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调整物流课程教学计划与建设师资队伍
1.结合实际调整教学计划
对于应用型人才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物流工程意识以及物流系统的管理观念培养,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管理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开发能力,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为将来从事物流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应该及时地结合学校以及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合的调整教学计划,实现实践与专业课程结合。建议能够在完成一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之后,能够及时地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实践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软件进行模拟操作。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的一个有效手段,可以有效地避免专业知识搁置时间过长而导致学生对学习兴趣降低的问题。
2.加大力度建设师资队伍
高校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分批以及分期的委派物流专业教师到当地各个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了解到社会上所需求的物流人才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以及具有怎样的实践能力,能够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著名的物流专家定期或者不定期到学校做讲座,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掌握好物流管理的最新进展情况。
六、结语
物流管理实践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实践教学
一、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大多数高校对该专业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校内的实训,一部分是企业实习。就以我校而言,校内实训就是根据专业方向不同建立了一些实训室,有一些基本的物流设备,有一些仿真实训软件,学生根据课程的需要做一些课程实训,能解决一些基本的业务流程和技能的实践学习。还有部分的学生因参加物流技能大赛的需要,还进行了业务流程的再现,也用上了RF、WMS等信息技术,基本上能重现主流的物流作业方式。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教师没有实际物流管理从业经历,大部分的教师是从高校直接到学校从教。自身没有现场工作经验,缺乏对物流作业的直观认知。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同时在现有的条件下也没有建立教师企业学习的渠道,导致教师实践能力难以提升。学校的实训教学设施设备更新慢,大多数的实训室只能满足最基本的业务流程操作。内容简单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我校而言,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人数较多,实训室的数量和工位也严重不足,这些客观条件的存在导致校内实训教学效果不佳。校企合作融入不够,校外实训基地挂牌的多,能实际安排学生作业的岗位少。对学生而言基本上是在企业业务繁忙需要更多的人力时才欢迎学生去工作,从事的也是一些简单的最基本的操作,也难以做到岗位轮换,对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意义不大。另一个融入不够的是对教师而言也很难长时间安排在核心岗位轮岗学习,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没有通过校企合作得到提升。这就导致校企合作大多流于形式。
三、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怎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革。
(一)教学模式的改变
专业课教学时多采用参与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选择合适实际业务案例,让学生去讨论,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环节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考核也以小组考核为主,这样也加强的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同时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穿插相关的理论,这样学生学习理论积极性会更高,理论和实践就能有机结合。学生在课堂案例分析后,还可以通过课程实训来验证结果,借助学校的实训室来进行业务重现。这样就解决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学生就能真正掌握到一定的技能,同时也找到了理论的支持。
(二)加强深度校企合作
选择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合作模式也要有所变化。从学生方面而言,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新生阶段可以安排学生去企业参观,对物流管理工作有一个感性的认知。知道了物流是做什么,了解了物流作业基本的现状。在大二时学生已学过一定的专业课程,在这个阶段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假期安排学生去物流公司专业实践学习,例如,学习了快递的实务后,如果再安排学生自己去物流公司送快递,那么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也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大三时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在顶岗时要同企业沟通让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作业,全面提升实践能力。从师资方面而言要派教师下企业顶岗,在企业工作半年或者一年,在不同岗位担任助理角色,这样能更多的接触企业实际业务,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知道了业务怎么处理,以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就会更贴合企业的要求。校企合作的形式也可以发生一些改变,可以双方共同成立物流学院。在这个学院是学校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授课,我们承担一些基础课程的教学,企业派业务骨干对实务课程进行教学,假期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提升实践能力,毕业时基本上就能胜任岗位的需求。还可以经常性的开一些讲座,请企业的资深专家来讲物流发展形势、企业文化、最新的物流技术等。这样让学生更了解这个企业,既能帮助学生就业,也解决了企业用工的需求。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的实践教学一定要跟得上形势,教学方法、内容要与时俱进。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实践范文5
一、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教学的现实困境
1.资源设备不足。实践环节需要学生去亲身进行实践活动,而不仅仅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过程。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必须有充足的设备。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实训基地、模拟软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只有少数的教学单位可以满足实践的要求,大部分教学单位没有足够的场地和设备。因此,解决设备不足问题是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面临的首要问题。2.实践教学只重视结果,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学会整个流程,但目前仍有许多学校只注重结果,忽视了实践的过程。无论是致力于培养技能型还是应用型人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通用理论就是要“工学结合,做中学”。物流专业为物流行业提供人才,应该进行实践训练,但实际情况却是:在教学环节,物流综合实践环节仍然十分封闭,没有体现出开放性原则,大多数学生仍处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层面,缺少实践操作。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操作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查找学生的不足,便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授课。3.教师自身原因。教师自身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实践技能不足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向教师学习得来的,教师实践技能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进行实践活动,影响着学生以后在工作方面的表现。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知识只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缺少实际的操作技能。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理论上的知识,在实际操作方面肯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教师缺少实践操作,就不能在学生操作时给予有效的指导,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甚至就不能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演示。4.学生个人原因。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方面的原因,学生学得好坏还要看学生的态度问题。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在学习方面以及实践方面就会积极参与,认真学习。
二、实践环节教学探讨
1.构建或引入综合实践资源平台。资源共享是开放性教育的一部分,资源的共享有助于人们实现开放学习。开放教育具体在物流管理方面,就是要构建系统内有偿共享的实训资源平台,此平台应包括模拟软件模块、硬件设备模块以及企业仿真运营模块这三大模块。在平台建设方面,首先应根据实际的实践环节适当购入一些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平台资源,其次要加强各学校之间物流管理专业的联系,共享实践的经验,彼此间相互借鉴。2.重视实训的过程。实训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只有真正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实际进行操作,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要借助实训室的设备,模拟物流流程,让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开展实训过程时,要进行五步教学法(见下图)。通过这五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实训的重要性,并做好实训之后的总结。由于物流实训教学的基本框架是认知体验感悟这一循环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因此,在五步教学法的过程之中,应重视体验的过程,不能只重结果,忽视过程。3.重视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鉴于一些教师缺少实际操作技能而导致不能在实训时做好示范这一现象,应更加重视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直接影响学生在实训时的表现。学校在重视物流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教学的时候应加强对教师实训技能的培训。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教师规范的操作下,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并根据教师所示范的内容进行操作,减少操作过程中的错误。4.重视学生思想和态度方面的培养。即使有再完备的教学设备,再充足的场地,经验再丰富的教师,如果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就不能真正地学好知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学生只有端正了学习的态度,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在实训的过程中重视操作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开放性教育下的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践环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教师主动关心学生的实训能力,学生在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主动向教师请教,才能更好地达到实训的目的,达到预期的目标,为社会提供物流方面的人才。目前,开放性的实践教学环节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实践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引进先进的设备,构建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创新能力。
作者:考立军 单位: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物流管理实践范文6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oblem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alents cultivation in Sanjiang Univers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the project-based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put forward and the teaching project and contents are expounded. The method of reform from the angle of teaching team and teaching system is presen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and personnel training in Sanjiang University.
关键词: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制教学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talent training mode;project-based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201-02
0 引言
当前物流管理专业既是一个热门专业也是一个培养模式存在很多争议的专业。三江学院在2015年成功获批正式按照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招生。纵观江苏省内物流管理专业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本科院校培养模式缺乏特色性和针对性,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尽管三江学院目前还没有正式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但在2015年前该校是按照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方向来招生的,且有10届物流管理方向的毕业生,从对毕业生首次就业和当前工作现状的调查来看,该校物流管理方向学生的培养模式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如从知识理论上的掌握情况,不及211、985院校的本科生;从物流技能掌握上,又不及职业技能类的学生。结果导致既没有形成学校自己的专业特色,也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鉴于上述原因,同时也是响应学校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实现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号召,在对企业、高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现对三江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梳理,结合当前该校物流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项目制教学”的培养模式,从教学的思路,理念,内容,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期在以后的毕业生就业时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凸显该校毕业生的专业特色。
1 “项目制教学”培养模式的内涵
项目制教学最初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后来德国提出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经过漫长的实践和理论完善,现已被公认为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较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该模式具有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天然优势。所谓 “项目制教学”即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改变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按照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岗位所涉及到的项目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种模式。通过完成物流项目实现传授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核心的思想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已有少数本科和高职院校在“项目制教学”的培养模式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这为三江学院的“项目制教学”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 “项目制教学”下的教学项目与内容
根据三江学院培养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要根据长三角地区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对岗位需求特点,以物流涉及到的关键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设计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当前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的职业方向为:企业物流能力提升模块,国际物流服务能力提升模块。根据该校职业培养方向,可以把物流行业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分解到八个项目中,八个项目中基本包含了学生毕业后需要具备的基本工作知识和技能。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见表1。
在“项目制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从二年级到四年级上学期完成按照工作流程设计的若干个项目。“项目制教学”与以往不同老师上不同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有显著的差异,“项目制教学”要求老师只有熟悉整个工作流程和项目才能完成教学,工作流程与项目设计的科学与否是“项目制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2]。所以物流项目的设计要循序渐进,从简到难,既要能完成重要知识传授的目的,也要具有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的特性。从上述的项目中可以看出,除综合项目以外,其他项目间比较独立,这对整个物流的学习时不利的,所以最后一个综合项目的设计目的就是要把前面的内容整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 教学团队的改革
教学团队能否适应“项目制教学”,对“项目制教学”影响很大,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项目制教学”,三江学院拟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即“走出去、引进来”,“走出去”是指专职老师的外出培训,包括自我进行、挂职锻炼等形式。我院对外出培训和挂职锻炼的老师给予了很好的扶持力度,比如报销培训费,减免工作量等。“引进来”有两种手段,第一,不断引进企业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如已经引进了以前在江苏安吉零部件物流有限公司负责汽车零部件采购的一名专业老师,就具有较为丰富的物流采购经验。第二,聘请南京其他高校教师和企业的负责人先对我们专职教师面对面的经验传授。从而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3]。另外因为“项目制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的知识点,更要求老师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和拓展专业知识,并且熟悉全部的物流流程才能适应“项目制教学”的模式[4],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倒推作用,反过来又会促进“项目制教学”的顺利进行。
4 教学制度改革
项目制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规章制度的配合,当前三江学院和商学院均已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教学过程管理和评价制度,且制度具有全程性监控特点。但在评价方法中,需要在原有的教学评价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教学效果信息反馈系统,且评价主体不仅需要包含学生、同行,还需要涵盖企业技术专家以及用人单位,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管理和对人才培养结果进行评价[5],形成持续、有效、科学的评价体系。另外,为了确保项目制的顺利实施,破解当前师资不足,经验不足等问题,成立项目制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要包括专业专家、管理专家以及企业专家组成,委员会参照行业规范、企业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积极探索和实践项目制教学的考核方法,为具体的项目制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
5 预期效果
过去三江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是通过不同的专业课程来体现的,学生在入学的第二至第七个学期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项目制”培养模式实行的是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培养思路,从第三学期就开始接触到工作项目,并将学生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培养过程、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自身和工作会有更好的自信心,因为以后的核心工作内容已在学校掌握,所以毕业后也会比较容易适应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选芒,赵居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9).
[2]曹军,陈兴霞.谈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10(4).
[3]郑毅,刘存山,邹炽导.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