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案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案范文1

HSE管理体系集各国同行业管理经验之大成,是一种先进、系统和科学的管理模式,突出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1],强调人员的健康、安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对安全生产具有很??的指导作用。在石油系统内推广实施该管理模式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化学实验室的性质与石油石化企业内的实验室存在相似性,因此化学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可以借鉴HSE管理体系的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合理、规范的制度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高校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全面制定、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做到让师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校要按照化学实验室的不同类别制定危险化学品、放射源、生物、剧毒物品、设备设施等的安全管理制度。各院系应根据本专业实验室特点制定院系级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或使用注意事项,实现层级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

2.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院系主管领导、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的安全管理责任,明确职责。做到“凡事有人负责”,杜绝“谁都管,谁都不管”或者“根本没人管”的现象出现。

3.做好风险识别评价,提供安全防控依据

风险识别是一切安全管理的基础。安全管理部门每年应当至少定期组织一次实验室风险识别评价工作,辨识化学实验室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制定目标指标、编制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措施、监视测量等。最后将各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培训、通知、文件下发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让师生和有关人员做到提前预防,心中有数。

4.制定安全管理方案,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方向

要针对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存放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场所缺少必要的警示标记、缺少火灾报警系统及存在的其他问题,制定预防措施或管理方案。对需要整改的安全隐患按照“5W1H”的原则采取措施,即应在管理方案中指出为了达到实验室安全要求要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明确为什么(why)做、谁(who)来做、什么时间(when)做、在哪(where)做和怎么(how)做,做到方案有针对性、具体、清晰、可操作性强,对实验室的安全使用方案进行策划,避免发生事故。

5.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首先,高校要制订安全培训计划,为学生开设专门安全知识培训以及应急逃生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其次,把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学生的入实验室前和教职员工上岗前的必修课进行培训。最后,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校内论坛、校报、校园广播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普及安全和救护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实验室安全隐患。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案范文2

化学学科的发展促进了交叉性化学类重点实验室的建立。生命科学和化学的交叉融合为化学类国家实验室带来了生物安全的新问题。该文分析了现代化学类重点实验室化学和生物安全特点,并结合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经验,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化学类重点实验室的化学和生物安全,避免和减少对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危险,保证实验室的安全高效运行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对策;安全管理

化学主要是研究从原子、分子片、分子、超分子,到分子和原子的各种不同尺度和不同复杂程度的聚集态和组装态的合成和反应,分离和分析,结构和形态,物理性能和生物活性及其规律和应用的自然科学[1]。化学与多学科交叉渗透,已成为自然基础学科的核心学科。未来化学在解决食物短缺、能源、材料和环境等关系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起着重要作用[2]。鉴于化学学科的重要性,我国政府和各级机构加大了对化学学科和化学类重点实验室的建设。2009年参加科技部化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有25个,其中全国22个为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为部门重点实验室,参与评估的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2013年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验收,升格为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教育部对教育部属18所化学类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家会继续加大对化学类重点实验室的投入,越来越多的化学类重点实验室将被建立。化学类实验室比其他实验室如物理实验室、机电实验室、信息实验室等有所不同,它是一个相对高危的场所,实验室中有许多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性化学药品和试剂,有些化学实验需要在高温高压等苛刻条件下才能实现。同时,大量分析检测仪器和设备带来了高电压和强电磁辐射的危险,化学类实验室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加强化学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化学类重点实验室除了上述特殊性外,化学类重点实验室还面临科研任务大、学科交叉多、人员流动大等问题,这些都对重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挑战。在学科交叉发展方面,现代化学与生命科学紧密结合,化学学科通过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交叉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化学类重点实验室均有从事生命科学的研究并建立了生物学研究和实验模块。生命科学和化学的交叉融合为化学类国家实验室带来了生物安全的新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化学类重点实验室的化学和生物安全,避免和减少对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危险成为重点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以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开展的实验安全管理实践为例,提出高校重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可行建议。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立足于分析化学,定位于以生命物质为主要对象的分析化学方法学的基础研究,是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它的安全管理运行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1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硬件建设

在建造实验室前,化学和生物研究模块最好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联系。化学研究模块要注意对火灾爆炸事故、化学品腐蚀、有毒物和放射物扩散丢失和高电压渗水的潜在危险的防护和隔离;生物模块除了在要求到达化学模块的建设要求外,特别要注意致病微生物等生物安全的防护和预防。在设计建造阶段,首先应对建造实验室的目的、实验室的主要用途以及基本的性能指标等有足够的了解;要根据试验对象的危害性确定实验室的等级[3],由于级别越高,建造和运行费用也越高,不能盲目攀比建设,以免造成浪费。其次,选择国内有能力承接高级别实验室设计和施工任务的企业,特别是曾经建设和设计过高级别化学和生物安全实验室,对生物安全实验室非常了解,并且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然后,需要生物学、化学、建筑、空调净化、电气控制、结构抗震、给水排水、污物处理、气体供应、检测等多领域专家的协调合作。最后,生物安全实验室竣工后,必须首先经过国家授权的检测机构的检测,并由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投入使用。在设计建造中要引入绿色实验室理念,努力建设一个环保安全的实验室[4]。实验室建设要统一规划,既要考虑当前又要兼顾长远,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建设,不能盲目攀比建设,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并努力降低运行维护成本[5]。同时实验室建设安全配套设施,如消防设施,急救设施等[6-7]。在建造完成后,实验室要进行定期检查,确定是否配备了有效的安全防护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感应水龙头、紫外线灯、洗眼装置等),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维护。对于冰箱、培养箱这类常年开机的设备,若仪器比较老旧的,要做好仪器报废和重新申购工作。管理部门也应加快仪器的报废和重新采购的工作,如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存在,要及时排除隐患。对于在实验室进行的科研活动要尽心有效地日常监督,包括:1)做好内部或外部审核工作。内、外部审核是管理体系实施与维持的重要环节。实验室除日常的常规检查外还要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系统的安全检查,制订详细的审核计划,明确检查目的,对发现问题提出详细整改方案,认真整改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提交实验室管理层。通过定期的审核以证实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持续符合要求并不断完善。2)做好管理评审工作。管理评审是实验室管理层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全部活动进行评审,是对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的系统评价,包括对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订是否对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活动具有指导性作用进行审核评价,达到使管理体系更有效运行的目的。3)开展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维持管理体系良好运行的关键因素。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活动以及实验室间的比对、能力验证等外部质量控制活动,通过质量控制来评估实验室自身的工作质量,衡量实验室技术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追求技术进步的目标。4)做好记录的控制。记录是证明检测结果符合质量要求、为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提供的客观证据。记录并保管好所有与实验过程和各种质量活动有关的原始数据,对各种质量活动过程的技术和质量记录进行有效控制,使每次实验记录都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识别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也是实验活动可追溯性的依据,为管理体系有效运作和实验活动符合认可评审要求提供充分的证据,为实验活动的改进提供依据。实验室安全体系运行中,应做到每项工作均有程序,有程序必须执行,有执行必须有记录,养成工作中随时记录的好习惯。以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该重点实验室有12项运行管理规定,其中一大块是涉及安全管理的。并且在2011年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该实验室除了根据规定做了必须硬件建设外,还对每个实验室安装了监控和门禁系统,加强对人员的准入管理,实验的记录控制以及安全检查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详细的检查监督。

2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日常管理

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位是做好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8]。相关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为环境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也有利于形成一种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使安全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这些制度和规程应根据本实验室使用的化学品、生物实验标本类型和特性认真制订。例如: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的清洁、消毒、消防安全检查制度,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生物化学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事件、伤害、事故报告制度,生物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仪器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安全防护方面的制度,以及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实验生物安全制度的运行。如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求将各种废弃物分类处理,放置在规定的地方,每周进行集中回收报废试剂,并对涉及化学生物安全的设备和防护用品进行清洁、消毒检查。在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程。由于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的,因此在安全问题上,高校需要明确权责,把责任分级落实到二级学院和实验室,实行领导负责制、责任追究制,明确各级人员责任制(包括一线开展实验活动的所有人员),对实验室生物化学安全管理和使用采取奖惩并重的办法,决不放过任何违反生物安全管理的行为[9-10]。

3安全教育及技术培训:系统的学习和培训

重点实验室应组织对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进行生物化学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把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工作[11]。通过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火灾处理、危险化学品泄露、检验技术、生物安全操作和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方法等培训,来提高学生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熟悉如何识别和控制实验室危害因素,了解如何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预防实验室事故。所有人员经严格考核后方能持证上岗。由于实验室管理都趋于信息化,使得实验室管理更易于细化[12-13]。电子门禁、仪器网络使用权限等都可以针对每个学生和操作者的实际使用情况、操作情况进行权限设置。如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门禁权限只下放给有研究需要并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的学生。安全设备的操作证也必须有使用权限的学生才能打开。上述措施的施行确保有需求的人员经过严格的考核才可以进入实验室,并对潜在危险进行有效排查。

4结束语

化学类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化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实验室设备复杂,学科交叉,科研任务大,保证化学类重点实验的安全运行是完成科研任务的前提,只有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前期认真调研,严格施工,在实验室运行过程中不断强化和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重视安全教育,才能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研究环境,为我国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庞洁 刘飞 单位: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常勇.化学学科的交融、更新、拓展与创新[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2005,22(4):110-113.

[2]王夔.未来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9.

[3]陆兵,李京京,程洪亮,等.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现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92-196.

[4]许术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公共管理策略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9(9):82-84.

[5]房川琳,李静,邹清.构建安全、绿色、科学的基础化学实验室[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6):340-342.

[6]王俊丽,崔长海,聂国兴,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427-429.

[7]牛焕双,张润杰,刘滨.以安全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99-202.

[8]束羽,丁寅,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215-218.

[9]于敏,皮之军,李建海.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及事故预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07-209.

[10]许业河,黄建榕,廖秀萍,等.浅谈高校化学生物类实验室安全的危机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165-167.

[11]由继红.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69-171.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案范文3

关键词:疾控中心 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 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9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33-0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同时保证实验活动的科学性及被试因子免受污染。作为基层疾控实验室,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认为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知的危险因子越来越多,要求我们实验室必须强化危险意识,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预防和控制。

1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1.1 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我国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按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4类,其中第四类危害程度最低,第一类危害程度最高,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将感染性微生物的危险程度分Ⅳ级,由Ⅳ级向Ⅰ级递减,即Ⅳ级危险程度最高,Ⅰ级危害程度最低。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1.2 基层疾控实验室的微生物:根据卫生部组织制订的《人间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内容,基层疾控实验室主要是病毒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和细菌的样本检测均须在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内操作。也就是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基层疾控所必须配建的。

2 目前基层生物安全实验室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实验室布局不合理。由于部分实验室修建时期较早,近年来所开展的检测项目又不断增加,导致各类实验共用一间实验室或者实验室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分等生物安全隐患的产生。

2.2 实验室内的硬件设施的缺乏,部分实验室没有配备生物安全柜,洗眼器和一些基本的消防设备。

2.3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各项制度规范缺失。

2.4 基层实验室人员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对实验室生物危害的认识程度不足,缺乏生物安全上岗培训或者安全培训仅限于理论,缺乏实践技能的操作考核。少数实验室人员不会正规操作仪器设备。实验室人员没有按照实验室的管理条例执行。没有建立好实验室个人档案。

2.5 缺乏安全管理小组的有效监督管理。

3 要建立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从2003年的SARS疫情到现在的甲型HINl流感,国内从专家到学者乃至百姓都认识到了我国疾控系统建设在生物安全领域的不足,特别是基层疾控机构病源微生物实验室的建立上,一定要按照统一的标准与相应的硬件设备要求,建立一个符合生物安全标准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这也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必备条件。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和条例等,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按照这些标准谈一下建设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

3.1 从资金上争取。由于基层疾控中心经费非常紧张,同时也不具备在P3实验室内进行操作的实验技术与业务内容,因此应以建设合理的P2和P1实验室为主。

3.2 实验区域要按生物安全的要求设计。实验室的地点应选择离开建筑物内的行走区,禁止能够随便进入实验室,进入通道后要经过两道门才能进入实验室,门可自动关闭,有发光标志。进入第一道门后为一个更衣室,有条件的可设一个喷淋室。工作人员可以在此更换防护服、戴手套,必要时要戴呼吸和面部保护措施,然后通过第二道门进入缓冲间(半污染区)。

3.3 实验区域按生物安全要求分区。按要求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进入半污染区,在此区域要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前处理、实验准备、实验消毒后废弃物的打包处理等工作,在此区域内应安装全自动洗手池,理化板实验台,高压消毒器和冰箱等。进入污染区后,在此区内将进行具有生物污染的实验操作,因此比较重要,最主要的是做好空气消毒与配备生物安全柜,低温冰箱、自动洗手池、排风管道等。此区内的常用实验用品不可以拿出此区与其它实验混合使用。

3.4 实验室装修及用品严格按生物安全要求执行。所有实验室内的墙面、地面、天花板表面应光滑防水,接缝密封完好无硬角、死角,材料耐各种化学试剂和消毒剂腐蚀且易于清洗消毒。实验台稳重,表面要用实心理化板。整体空间布局合理便于工作与清扫。污染区要设有物流窗口,而物流窗口所对应外面的物流通道与进入实验室的人流通道分开,实验标本取送可通过物流窗口进行。实验室设备要齐全符合P2级实验室的设备配备要求,主要包括生物安全柜,离心机、高压灭菌锅、低温冰箱、自动洗手池与感应水龙头,眼睛冲洗装置和一些常用的实验用品等都要齐全。

3.5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3.5.1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实施生物安全及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职责、过程和资源。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的目的是对所有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环节进行有效连续的控制。使所有人员在生物安全体系下明确责任,规范工作,防止生物安全意外事故的发生。

3.5.2 实验室消毒及废弃物处置是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实验室内仪器要定期清洁,在维护或修理实验设备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工作台和仪器表面用75%乙醇擦拭消毒。高危险的废弃物应高压灭菌后运送至医疗垃圾存放点,一次性手套、工作服经紫外线照射1小时后装入废弃物塑料袋中,运送至医疗垃圾存放点。实验室污水要经无害处理以后排放,实验室运送出的废弃物塑料袋外要有安全警示标志,废物转运、交接记录要保存三年。废物运送人员要有防护用品。

3.6 实验人员要具备熟练的安全操作技术。实验人员要经过严格的个人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所有工作人员要熟悉工作环境,熟悉所处理的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实验中的主要危害来自感染性物质经气溶胶途径传播和皮肤黏膜沾染感染物质,所以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对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护至关重要。实验人员要了解生物安全知识,掌握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相关处理程序。要制定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并且定期进行演习,开展定期培训。人为意外事故或违规操作而造成的实验室感染事件,可以通过生物安全知识的掌握、防护技术的加强、安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标准的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减少,且对于防止基层实验室感染的发生十分有效。

4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制度保障

加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可以保障实验室的合理布局和硬件设施的齐全。但只有硬件设施是不够的,严格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与熟练的实验室安全操作技术同等重要。结合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内部管理,全体员工都要关注操作中的细微环节,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从而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5 加强业务人员生物安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有接触到生物危害因素的工作人员都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做到真正了解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的生长传染特性,传播途径与传播方式等,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与业务分工分组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安全培训,以争取主动防御,使工作过程中有效防止病原体的扩散与自身感染。

5.1 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培训过程中,要加强生物安全理念的培养与灌输,引起上下的共同重视而逐渐的变成一种习惯,而在工作中始终将生物安全放在首位。注意选择合适的教材,以国家颁布的条例法规为主线,结合各种专业规范和安全手册,有计划的进行培训。

5.2 通过业务培训加强生物安全意识。通过加强业务学习,让专业人员更多的了解实验室内菌(毒)种的暴露对自己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威胁。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科班技术人员,工作作风严谨,事业心强,高级职称的老专家要经常培养年轻的、经验少的技术人员,新进人员要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方可独立工作。

5.2.1 对于意外事故要能够提供包括紧急救助或专业性保健治疗的措施,足以应付紧急情况。

5.2.2 实验室事故处理: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如针刺和切伤、皮肤污染、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和口鼻眼内、衣物污染、污染试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视事故类型等不同情况,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具体措施必须形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必须向有关专家和领导汇报,并详细记录事故经过和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度等,由专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

参考文献

[1]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册WHO2004

[2]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要求,GB19489-2008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案范文4

关键词:工厂;实验室;安全管理

近几年我国市场竞争的加剧,工厂更加重视产品的自主研发,工厂实验室的使用次数增加,使用人员也逐渐增多。相关科研活动的实验,加速了设备损坏的程度,激增了安全隐患问题,致使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增加。我国各大工厂应该针对此现象制定相关方案,提升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完善实验设备,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 我国工厂目前存有的多发实验室安全事件类型

(一)因实验设备的损坏或是老化发生的实验安全事件

实验设备的损坏主要多发于需要用电加热的实验活动中,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线路的突然短路造成停电现象致使运行中的设备遭受损坏;正在进行高速运动的实验设备因为实验人员的不严谨或是不合格的操作,致使设备受到激烈碰撞或是严重的挤压,这样会使实验设备受到损害。

(二)多发性最高的安全事故――火灾

实验室火灾事故的发生的原因有很多,这也是实验室多发性最高的事故。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实验操作结束后离开时忘记关掉电源,实验室内部的电线和设备因长时间的通电出现电着火现象;因为不规范的操作手段或是实验用品使用的错误致使易燃物质接触到火源造成火灾;线路老化承担不了电力的供输造成火灾。

(三)易燃和易爆物品会导致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

爆炸事故主要多发于存有易燃物品和易爆物品的实验室,由于操作的不规范致使此类物品的泄露,遭遇热源或是火源造成爆炸。爆炸事故的原因还可以是遇水自燃的实验物品在泄露的时候遇到水源造成爆炸。2010年,重庆一工业园区的工厂实验室发生亚硝酸钠泄漏并引发爆炸,幸运的是未出现人员伤亡现象。

2 我国工厂在实验室的安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漏洞

(一)工厂针对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达标

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我国工厂虽然会在新员工入职的时候进行安全教育,但是对实验室的使用安全管理上重视不高,没有制定严格的使用制度。大部分工厂关于实验室的使用都是自拟的,缺乏全面的科学管理。在实验室的管理上缺乏专门的专业人才管理,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大部分是走时关灯断电源,没有科学的安全检查工作。在实验室的使用上,员工们的实际操作水平不高,兴趣性大于安全性,对于一些需要特别重视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物品的管理不重视,这样的现象都是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二)实验后剩余的废弃物处理不科学

随着实验工作的增多和实验人员的增加,实验产生的废弃物也逐渐增加,各大工厂未高度重视废弃物处理问题,导致这些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科学,出现废弃物处理的随意化,这样会引发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大部分工厂在实验的安全管理投入甚少

随着职工的扩充,工厂对实验室建设加大了力度,但大部分停留在对实验室的使用面的扩充和实验设备的购买,在实验的安全管理的投入甚少。主要表现在没有设立专门的实验废弃物的回收箱和应急喷洒等设备以及没有设立科学合理的通风口和安全逃生通道。

3 我国各大工厂应加强实验室的科学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加强实验人员使用实验设备的规范性

避免工厂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实验人员使用实验设备的规范性,只有规范的实验室的使用制度,才能更好地规范实验人员的操作,使实验人员的使用设备更加科学,从而加强实验室的安全性。

工厂可以聘请相关技术领域的学者、教授、技术骨干组件成一支高水平的安全技术队伍,定期开展安全教育,进行安全技能及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方案的培训,根据实验的特点对进入实验室的是员工进行专业的安全知识培训[1]。

各大工厂可以在新员工入职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针对需要进行试验的员工单独进行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培训,用以往出现的工厂安全事故强化员工们的安全使用意识,让实验室使用的安全性从入职时期得到重视。

(二)工厂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具有科学性的安全管理标准

工厂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个关键是做好基础工作,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是大力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借鉴ISO质量体系多方面的进行实验室的安全标准化建设[2]。

根据工厂实验室使用的特点,工厂要制定符合本厂实际的具有科学性的安全管理标准,将实验室的钥匙、仪器设备和卫生清洁等相关安全管理的内容纳入职工考核体系中,实行实验的设备使用情况详和受损情况的详细化。同时针对设备损坏和恶意损坏的现象,进行纪律处分和现金处罚,减少设备的损坏。同时,工厂应该成立安全检查组,定期检查实验室的设备和线路老化问题,将安全标志和逃生通道的标志更加醒目,使安全防护的设施以及报警装置安全可靠,事故的抢救设施性能良好[3]。

4 结论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各大工厂的安全管理重点之一,为了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工厂应加大对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安全使用的重视度,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曹毅,翟圣国.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6:437-439.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案范文5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biology training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288-02

0 引言

本文根据三年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工作实践,结合我院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目前的现状、安全与环保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探析,旨在为改进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管理提供参考。

1 高职院校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现状

1.1 高职院校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生物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各单元实训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其安全与环保管理方案也需要在各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统一要求,以便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提高其实用效率。因为作为情境教学的平台,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可以使本专业的学生更加翔实形象的了解职场工作情景、工作流程、工作技能和工作目标;同时也是高职生理论与实践教学地点,更是引领学生进入职场的理想状态的演练场所。所以,高职院校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安全和环保管理至关重要。

1.2 高职院校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分析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此种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涉及很多实验材料,无论是哪一种有危害的实验材料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对操作者产生伤害,所以实训室的安全管理需要兼顾学生的实训、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师生的安全等因素进行多方面考虑,综合众多因素制定安全管理条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对高职院校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

1.3 高职院校生物实验室的环保管理分析 生物制药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是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场所,每天都有大批学生进行实验实训,且实训内容一般是不重复的,所用微生物菌种、生物材料以及化学试剂种类不同,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多,成分复杂。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人数的增加,会加速污染物的累积。目前生物教学实训所排放的污染物来源可粗略地分为:①学生实训作品。②回收溶剂和陈置试剂。③实训本身产生的三废。

2 规范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基础设施建设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基础设施是保障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的首要条件。自2005年以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安全与环保建设,在生物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验、实训室建设中投入大量经费,不仅配置了大量先进高端的仪器设备,而且按照专业要求,对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进行了改造。经过建设,生产车间和各专项实训室布局合理,功能较完善,使实训基地的安全与环保防范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3 完善各实训室安全、环保制度

3.1 建立健全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与环保制度 科学规范的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度建设是实训室实训基地内部用以调节和规范师生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各种规则,是各实训室正常、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此外该院根据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特点,制订完善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开放管理办法及各种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人员的岗位职责等29个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落实安全管理实施方案, 做到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环保管理有章可循。

3.2 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与环保管理环节多,部门职能交叉,安全意识薄弱。学校制定了各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师生并未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逐级建立安全责任制。并明确各级安全工作职责、执行标准及奖罚原则,实行不定期抽查和每月一次检查,半年和年终都有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3 建立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应急预案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是安全管理的要害部位,必须进行重点防范。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学校实行节假日专人值班制度,开启实训基地安全监控设备,认真做好节假日的防火、防盗、防爆炸、防事故和防突发事件的工作。同时构建反应迅速的应急机制,以防止和处置突发事件。

4 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创建实训基地安全文化

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实训室管理的关键,也是培养教育主体社会责任感的需要。目前实训基地已将安全文化渗入到每一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标准和要求当中,使师生形成共同的安全价

值观。

4.1 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教育包括:提示教育、警示教育和示范教育。提示教育是在实训现场布置一些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温馨提示或安全格言警句等宣传展板、图片、标识。警示教育是在实训中必须进行安全监督。示范教育是指教师以身作则。

4.2 规范操作,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规范的实训操作和安全防护措施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求所有学生在实训前必须熟悉所用器材、试剂的性能、危害性、安全性及安全使用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在各项实验中,教师都要将规范操作教育贯穿始终,提高学生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5 加强对实验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检修

实训基地各实训室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应定期检查和检修、及时发现和消除存在的危险隐患,重点检查仪器连接导线的导通性及破损情况,以及是否有仪器外壳带电等潜在不安全因素存在,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修。

6 加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日常管理

对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是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更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手段。安全检查项目包括压力容器、危险品、防盗、设备等,相关责任人每天检查这些项目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案范文6

关键词 医学实验室 安全管理 安全教育 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89

Safety Status of College Medical Labs and Improvement Suggestion

SHI Yuqin, FU Guoqing, ZHOU Ting, ZHANG Li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Medical Colleg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tus of safet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in college lab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developing laboratories' safety guide and 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 Method: A random sample of 60 undergraduates,80 masters in ordinary university and 60 masters in key university were surveyed by questionnaire to know the safety status in college labs. Result: No full-time workers responsible for the safety of labs were arranged in the two investigated universities, and most students feel little satisfied with safety supervision and execution of their labs. Only 17.4% students reflected they were often provided safety education or training, but 25% students never part in these exercises, moreover, most students thought current safety education or training were developed in monotonous form and were not effective in regular institutions, and most undergraduates had a little knowledge of exit passageway, safety, labs' rules and a few skills to deal with waste from laboratory and to use inflammables, explosion-prone objects even fire extinguisher. Conclusion: The deficiency of safety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in college labs lead to students' weak safety consciousness and skills on safety which increase the crisis of safety accidents in college medical labs.

Key words medical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afety education; safety consciousness

实验室安全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避免人身伤害、仪器设备损坏和环境破坏事件的发生,从而达到对人、财、物及环境的最大保护。①高校医学实验室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由于医学教育中开展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繁多,实验室集中了各种仪器设备、以及大量有毒有害的生物、化学试剂和微生物,是安全事故易发的地带。②③因此,发现实验室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对某普通高校的医学本科生和医学硕士研究生以及某重点高校的医学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从学生层面了解高校医学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从而为加强高校医学实验室的安全提供合理的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大学一至四年级是医学生理论和实验教学阶段,大学五年级是临床实习时间,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受了大学所有实验课程的学习,对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实验室更为了解,因此,本研究中的本科生选择大学五年级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普通高校本科生60人,医学硕士研究生80人和某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6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84份,其中普通高校本科生49份、研究生76份、重点高校研究生59份。回收率92%。

1.2 调查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国内高校实验室在各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然后用自行设计问卷《高校学生实验室安全情况调查问卷》调查了解高校学生实验室安全现状。

1.3 统计分析

利用EpiData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0.05作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两所高校共发放问卷200份,有184人配合调查,男女学生构成比在不同高校和不同学历的学生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不同高校研究生的年级构成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两所高校学生实验室都没有专职的安全负责人,由实验教师兼职;实验室都存放有大量的有机溶剂,且易燃易爆品没有分开存放;重点高校还有12%学生还反应,实验室过道有时会堆放过多的杂物不及时清理,影响消防通道的畅通;对于消防与医疗用品,两所高校中除了灭火器的覆盖面比较广以外,几乎没有配备其它安全设施;另外被调查的学生中普通高校和重点高校分别仅有11.8%和20.4%的学生对本校实验室的安全监督和执行度感到满意。

表1 男女构成比较

表2 不同高校研究生年级构成比较

2.3 高校医学安全教育培训现状

经调查发现学生的大部分安全知识来源于实验课老师讲解和自身常识,在安全教育方面,普通大学中仅有10%左右的学生表示经常培训,有30%左右的学生反映没有接受过培训,而在重点高校中有32.2%的学生经常接受培训,仅有13.6%左右的学生没有接受过培训,该差异在普通高校研究生和重点高校研究生中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1)。在接受过教育培训的学生中,普通高校94.2%的学生认为教育培训形式单一,且作用不大或没用,而重点高校中仅58.8%的学生认为教育形式单一,还有84.3%的学生认为教育培训是有用的,且不同高校间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 高校医学生安全意识现状

比较不同学历、不同学校的学生的安全意识发现,在普通高校的本科生中有75.5%不知道实验室安全通道、灭火器、以及水电总开关的位置,但近85%左右的研究生同学都熟悉相应设备、设施的存放地;普通高校本科生与研究生对实验室规章制度了解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普通高校和重点高校研究生对实验室规章制度了解情况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24);对于废弃物的排放处理情况,重点高校研究生比普通高校研究生的安全意识更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3),在个人防护方面,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在实验室穿工作服,实验结束洗手的意识,但是有更少的本科生在实验室穿拖鞋和披头发,见表4。

2.5 高校安全技能现状

普通高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重点高校研究生都对易燃易爆品、灭火器使用等技能的掌握程度不高,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的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安全管理上,首先实验室都没有专职安全员,在目前这种实验室工作人员多,教学工作量大,科研任务重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安全责任模糊,安全意识淡化,其次,督查机制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从而增加安全事故的风险,再者,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陈旧老化,排毒除尘的通风系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一些应进行处理方能排放的废水,因设施不完善只能随意排放,实验用房过度紧张,一些需要分开存放的物品不能完全做到分开存放,引发了安全隐患。在教育培训方面,第一,数量不够,安全教育的频率太低,达不到时刻提醒,警钟长鸣的效果,调查中发现普通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对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都不甚了解,可能与大部分实验室都是在学生第一次进实验室时宣读实验室规章制度,以后强调过少有关;第二,教育培训浮于形式,没有真正结合自身实验室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第三,教育培训形式过于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学生的安全意识很大程度上与安全督查的力度和教育培训开展情况有关,研究中发现,本科生在个人防护方面比研究生做的更好,这可能与大部分本科生在实验课时才进入实验室,老师要求需要穿工作服,不允许穿拖鞋、披头发,而研究生则长期在实验室自主工作,没有严格的督查机制,个人防护的安全意识逐渐淡化有关;另外由于本科生的安全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老师上课讲解,而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安全知识大部分是与本次课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而不会对实验安全进行系统的、全面的介绍。因此,很多学生不知道安全通道和安全设施的存放位置,有时还会将不经处理的废弃物直接排入环境中,研究生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更好些,尤其是重点高校研究生,这可能与重点高校安全教育培训以及更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优良废液处理系统;安全技能的获得更多的需要亲身实践和练习,调查中发现,重点高校比普通高校有更丰富的安全教育培训,学生也对实验室规章制度了解更为透彻,但是学生的安全技能却没有显著差异,实践教育缺乏可能是主要原因。

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是加强实验室安全的必要手段之一,但是耗时长。在高校现有的条件下,要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保证实验室教学和科研工作平稳进行,主要还得从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两方面进行改进,具体建议措施如下:(1)实验室管理:首先需要建立高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模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MIT)建立了“环境、健康和安全(Environment,Health,and Safety,EHS)”管理系统,④建立校级层面的实验室安全工作委员会,明确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管部门和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尤其是实验室专职安全管理员,建立切实有效的安全责任制。学校由主管校长全面负责全校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管理工作;学院由主管副院长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具体安全事务,实验室安全员专职负责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和检查督促工作,并详细记录安全运行情况,排查安全漏洞,及时消除安全隐患。⑤⑥建立“校长―副院长―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专职管理员―老师(导师)―学生”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责任制,并签订岗位安全责任书,明确界定安全责任范围和职责,加强责任心。其次,在实验室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必须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管理法规及政策,结合高校具体情况以及自身实验室运行的特点,认真制定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操作制度、实验室火灾消防制度和实验室化学试剂管理制度等一整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上墙或上台明示,保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所有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认真学习规章制度,并进行考核,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做到“严、细、实”,即“严”字当头,“细”处着手,求真务“实”,甚至要切实保证制度的约束性;另外,还有一些行为约束性的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具有强制性,从而发挥其潜在的督查作用;最后,还可以对参与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科研工作的老师建立完善可行的考核制度,⑦将安全和环境保护列入考核机制,在各级奖项评选中,安全与环保作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并占有一定的比例权重,将实验室安全和环保作为其中一项重要考核内容,⑧对学生也可将实验室安全作为实践成绩并计学分纳入考核范围,促进老师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和老师与学生的自律,强化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2)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根据高校目前保卫处负责消防和治安;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实验设备的申购,危险物品的申购及领用备案工作;实验室负责实验的开展,包括了仪器设备和试剂的使用以及存放和废旧试剂处理等工作这样的管理模式,不同部门应该结合各自负责的安全工作重点,通过播放安全教育片,举办专题讲座,进行现场演示或演习,利用网络、广播、校报、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多方位的组织教育培训工作。实验室安全专员可以根据理化实验室、生化实验室以及微生物实验室等不同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的特点,将实验室所处复杂环境,实验室存在的有毒有害试剂,以及运行时可能引起损害人体健康的设备介绍给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提高其对实验室安全的警惕性;保卫处可以加强对学生和实验工作人员安全技能的训练,定期进行消防演习、演练,请专业人员讲解消防知识、灭火常识和各类灭火器的应用场合和使用方法,并组织学生亲自实践,以切实掌握消防安全基本技能;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可以有针对性的讲解并演示废弃物排放前的处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同时还要加强意外情况处理方法的培训;实验室老师应加强电、水、气、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的培训,使学生和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实验等,增强学生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技能。

基金项目:武汉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2X87),湖北省教研项目(2012228),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210488041),武汉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3X088)

注释

① 罗一帆,汤又文,孙峰,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47-149.

② 冯建跃,阮俊,张银珠,等.关于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4-7.

③ 罗广福,苏英明,钟坚.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2):73-75,82.

④ MIT.Mit’s environment , health , and safety programs.2008.

⑤ 洪霞,陈秀云,张炜,等.开放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282-283.

⑥ 刘照同.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