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战略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经济战略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经济战略意义

数字经济战略意义范文1

铌化学符号Nb,原子序数41,是一种稀缺却具有战略意义的金属元素。

正是“稀缺”和“战略意义”这两个标签,让一则新闻在地球两端引发了截然不同的论调。媒体报道,中国几家大企业联合以19.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球铌矿最大生产商――巴西冶矿公司(CBMM)15%的股权。搜索百度,可以看到这样的文童――《中国钢企组团入股巴西铌矿,稀缺资源绑定最大靠山》。单看题目,不难看出国人对这一新闻事件的心态,但在谷歌巴西版中搜索,却会发现一方面是CBMM公司称,这次出售股权“对于本公司和中国企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是一些巴西网民抱怨政府不该卖掉稀缺资源,而且所获的利益也没有用之于民。

这些并不统一的声音,恰好可以反映出巴西这个位于发展快车道上的南美大国,面对不断涌入国门的外资、外国企业、外国人和外国产品的复杂心态。

“老外”在巴西

根据巴西《圣保罗州报》的报道,今年上半年,共有26545名外国人获得了巴西劳工部颁发的工作许可――在巴西合法工作的必须证件。这个数字比2010年上半年高了14.9%。在这近3万“老外”中,53%的人拥有高学历,甚至是常青藤院校毕业,很多人是石油和矿石开采、建筑和机械方面的工程师,短期来巴西安装设备或者培训当地员工。一些以前不太能见到外国人的偏僻小城,也开始有了他们的身影。

巴西能源、基建等重要领域内的大型投资和项目正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尤其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与欧洲,等地一些国家缺乏生机的面貌相比,充满活力的巴西变成了一个机会多多的“夺宝岛”。

早在人才之前,外国资本就已经大量地涌入了巴西。前几年是以进入股市或赚取利息差的热钱居多。由于在股市的获益渐渐减少近期外国资本的去向有所变化,进入巴西实业的直接投资增多。

巴西央行日前透露,外国公司在巴西的股票、债券、票据等的投资,今年1~7月累计达到15.951亿美元,少于去年同期的28.987亿美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今年1到7月巴西收到的外国直接投资为384.48亿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47.31亿美元。

这些外国直接投资,有八成用于收购企业或者入股。其中欧洲企业对巴西IT行业兴趣越来越大。今年第一季度,以法国、德国和英国为首的欧洲资本并购巴西IT企业创下了纪录。这些资本大多来自欧洲大型跨国公司。根据毕马威的数字,一季度外资在巴西的全部167笔并购中,有21笔属于啼业。

也许欧洲企业加大投资的初衷只是为了公司扩张,但是后来欧洲经济迟迟没有恢复景气,使他们越发重视巴西。这里的IT行业从业人员水平突出,国家的经济和政局稳定,让外国投资者乐于、敢于投资。

2010年,虽然表面上投资额比较“低调”,但中国通过一些低税国家例如卢森堡、瑞士等向巴西投资超过200亿美元。

中国艰难淘金

不过,除了欧美传统投资国之外,看好巴西潜力的新兴经济体也逐渐加入到投资者的队伍中来。巴西媒体认为,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中国。根据美国Heritage Foudation的统计,在2010年,巴西已经成为能够和澳大利亚、美国比肩的中国主要投资目的地之一。根据巴西报纸DCI报道,2010年,虽然表面上投资额比较“低调”,但中国通过一些低税国家如卢森堡、瑞士等向巴西投资超过200亿美元。

能源和基建领域是中国资金的主要去向。9月3日,巴西媒体称有来自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的代表团到巴考察,有意投资100亿雷亚尔修建铁路。

意向归意向,最终能否签好协议、顺利完成项目并不简单。中国企业早已体验过这个艰辛的过程。

中国宝钢集团和巴西淡水河谷曾有有意在巴西共同投资50亿美元建设钢铁厂,据巴西媒体报道,其中中方的投资超过90%。项目先是在2005年选址在巴西东北部的马拉尼奥州,因为环保方面的原因又改在东南部的圣埃斯皮里图州,然而最终有些出人意料地在2008年底彻底流产,官方原因是项目不符合巴西环保法律,没有拿到环境许可证。

保护环境无可厚非。但拿到环境许可只是在巴西建厂要经历的众多步骤之一。即使只是外资公司在巴西建立一个分公司,就要耗去将近半年的时间。事实上,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7月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在87个国家。中,跨国企业在巴西开分公司的难度排在第四位。

在这份报告中,难度是以提交注册申请到公司真正开门所需要的天数来衡量的。在巴西,因为各种纷繁复杂的手续,这个过程需要166天,是87个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倍,效率低下程度仅仅次于安哥拉、海地和委内瑞拉。同样一件事情,在加拿大办成只需要不到一周。

巴西的疯狂房价

就像几百年前来巴西贩卖黑奴、淘金、做咖啡、橡胶生意的美国人和欧洲人要面临水土不服、语言障碍等等困难一样,现在巴西呈现给外来者的也并不是一幅完美的蓝图。在繁缛的手续之外,现在进入巴西的一些外国企业还不得不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汇率。巴西货币雷亚尔对美元居高不下,使得许多以美元结算的企业在巴西成本增大,也使一些企业重新考虑在巴西的投资计划。

丹尼埃尔是一家瑞士建筑公司Sika在巴西的负责人,他认为,雷亚尔的升值使公司运营成本增加,影响了他们在集团内部同其他子公司的竞争。而一家中资机构的雇员也表示,由于每月领取美元作为报酬,几年中虽然涨过几次工资,但换算成当地货币后薪水不升反降。

即使不从公司的角度来考量,作为个人,来到巴西还需要立即面对一个实际问题,那就是越来越高的房价。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里约热内卢。

根据巴西经济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数据,在过去的一年当中,里约的房价平均上涨了42%,而从2008年至今,里约的房价累计上涨了132%。里约市各个区之间的房价也不尽相同。其中莱布隆区的房价最高,平均每平方米约1.6万雷亚尔,折合成人民币相当于6.4万每平米,这还不包括高昂的物业费和地产税。租赁方面,房屋中介协会Creci的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里约房租平均增长40%左右,在某些地段涨了50%。

数字经济战略意义范文2

2009年1月,IBM公司提出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地球”的计划,并成功说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包括该计划,将物联网提升为美国国家战略。IBM还针对中国市场《智慧地球赢在中国》白皮书,描述了六大行业:智慧的电力、智慧的医疗、智慧的城市、智慧的交通、智慧的供应链(物流)、智慧的银行。虽然对此国内有很多说法,诸如把中国的蛋糕做大,造势,但其积极影响的一面我们也不能忽略。

日本 2009年8月i-japan 战略,强调电子政务和社会服务应用。

二、中国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

由于物联网行业是一个新型的产业,中国的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和世界发达国家几乎同步,中国的起步并不算晚。十七届五中全会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至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8%;至2020年,这一比例将力争提升至15%。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中国政府高层一系列的重要讲话、研讨、报告和相关政策措施表明: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中国今后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各级政府部门将会大力扶持物联网产业发展,一系列对物联网产业利好的政策措施也将在不久后出台。

数字经济战略意义范文3

突破

“海洋石油981”号在主要技术参数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长114米,宽79米,从船底到井架顶高度为137米,相当于45层楼高,自重达3万多吨,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它的下钻海水深度约1500米,国际上一般将在水深超过300米的海域钻探就定义为深水作业,能够掌握1500米超深水钻探油气技术的国家和企业屈指可数。实际上,1500米并非“海洋石油981”号的极限,它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挖掘深度最高可达10000米,可在3000米深海作业的钻井平台。中海油称,“981”号是世界上首次按南海恶劣海况设计的深水钻井平台,能抵御200年一遇的台风。

中海油的专家表示,就“981”号的技术水平而言,中国和西方国家已非常靠近。“981”号的电子和安全系统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比如,首次在船体关键部位系统地安装了传感器监测系统;首次采用了最先进的本质安全型水下防喷器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可自动关闭井口,能有效防止类似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发生。

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加强对深海油气钻探技术的研究,进展神速。2006年5月,中国刚能建造水深122米的自升悬臂式钻井船。随即,2006年10月,“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的项目研究工作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正式启动,该项目还集中了国内这一领域的最强力量,并且吸收了国外厂商的先进技术。2010年2月26日,“981”号从上海外高桥造船厂移出。今年2月14日,通过了广东海事局和湛江海事局联合对其进行的船舶安全检查。5月9日,“981”号在南海开钻。

经济战略意义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油气资源作为主要的能源对于中国经济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2011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3%,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21.5%。南非标准银行去年在伦敦“国际石油周”会议公布的特别报告称,中国的需求量到2030年可能翻番,达到每天1700万桶,其主要原因是与运输相关需求的增长。但由于石油生产持续停滞,预测中国石油进口从2010年每天500万桶,增加到2030年每天1300万桶。

然而,中国并没有稳定可靠的石油进口渠道。中国的石油进口中有40%来自非洲,主要石油供应国有安哥拉、苏丹、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利亚等。尽管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开采领域有巨大的投资,但是非洲国家政局的动荡以及西方国家的有意为难使得这一海上进口渠道难言可靠。在陆上,中国与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贸易谈判旷日持久、一波三折。今年4月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海油)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之间关于进口天然气谈判遭遇了第十五次失败。双方的谈判已历时8年,前景依然未卜。

中国快速增长的油气需求和缺乏可靠的供应之间的矛盾,极大地凸显了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中国迫切需要发现新的油气资源来保证长期能源供应。

据有关统计,南海蕴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当于中国全部油气资源的三分之一,其中70%的油气资源都蕴藏在海面300米以下的深水区。此外,科考人员在南海北部圈定了11个“可燃冰”矿体,储量惊人。南海因此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表示,“南海是中国能源的未来,向海上要能源是未来中国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

中海油曾表示,将在未来20年投资2000亿元加大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的力度,到2020年末,在深海建成5000万吨的油气当量,相当于再建一个“海上大庆”。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预测,如果南海深海石油得到充分开发,加上中国页岩油气的开采,未来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有望降到35%。35%是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一个可以接受的数字。

不仅是中国,从全球来看,向深海要油气资源也是一个大趋势。2011年11月7日,美国政府对外公布了《2012—2017年外大陆架(OCS)油气租赁计划草案》,将深海油气开发重新提上日程,在新增加的15个深海开采租赁区块中,有12个区块位于墨西哥湾,3个位于靠近北极的阿拉斯加地区。美国内政部长肯?萨拉萨尔表示,扩大大陆架地区的油气生产是美国能源战略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将帮助美国继续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存度,在国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难度和风险

现在还远未到庆祝的时候。“981”号进驻南海仅意味着中国的南海能源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据统计,现今全球具备深海钻探能力的钻井平台总共不到40座,深海油气开采尽管前景光明,但是难度和风险极大,其经济成本能否达到合理的水平仍未可知。

就经济性而言,仅一座深水石油平台的造价就达10亿美元级别,比如“981”号平台总造价接近60亿元人民币(约9.5亿美元)。钻探一口深海油井的成本在1亿美元左右,是陆地同等产能油井成本的3~15倍,运营成本更是天文数字。钻探必须先确定油气储藏的精确位置。中国南海超过300米的深水区面积高达154万平方公里,几乎与新疆的面积相当,勘探起来非常复杂。如何将开采出来的深海石油运到陆地也是一个问题,无论是通过管道还是通过船运,成本都非常高。有研究显示,只有探明油田总储量超过2亿桶,深海石油勘探才能收回成本。

就安全性而言,深海油气开采挑战更大。在变幻莫测的深海区作业,面对台风和巨浪的冲击,作业平台必须保持稳定。据专家介绍,深海油田的压力是海平面压力的2000倍以上,导致深海油气温度超过200摄氏度,并充满硫化氢等腐蚀性物质,将石油从海底输送到海平面需要大量特殊管线,因此对深海钻井平台的要求非常高。深海石油勘探开采技术和平台目前主要被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挪威和荷兰等发达国家垄断,美国拥有的深海钻井装置总数占全球70%。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一架高技术标准的钻井平台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技术含量等综合实力的体现。

但是深海勘测的风险是不可完全预估的,即使技术完善,一些潜在风险有时也无法避免。2001年巴西石油公司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大西洋沉没,最后查明原因只是因为一个阀门失效,导致爆炸后平台沉没。2010年,在著名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沿岸的一座英国石油公司(BP)的石油钻井平台爆炸起火,11人死亡,底部油井漏油量从每天5000桶,到后来达2.5万至3万桶,演变成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开发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南海的深水油气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最新的消息,据印度媒体5月13日报道,印度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的下属公司OVL将因“技术原因”从有争议的南海128号油气区块退出。该公司从2009年9月起在该地区试钻,虽已投入4600万美元,终因无法解决技术难题而退出。

数字经济战略意义范文4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对外依赖程度究竟如何?有研究显示:“金属矿产资源对外的依赖度将会在一个较长时期维持在40―60%,甚至会大大超过60%”。

这个推测正在对中国矿产资源的短缺现状敲响警钟。事实上,这可能还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数字。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更令人触目惊心:到2020年,如果不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不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届时,中国45种主要矿产中,将有19种矿产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上升到60%,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40%左右,铜和钾的对外依存度仍将保持在70%左右。

矿产资源在国家工业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源源不断的矿产资源对中国创造经济奇迹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以投资为重要支撑的经济速度也极大地刺激了矿产资源的旺盛需求。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煤炭、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量最大的国家,是全球石油消耗的第二大国。

高速的发展、急遽的投资、持续的需求已经决定中国矿产资源大量、快速消耗的态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国内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就如同“紧箍咒”,越发展就越紧张。在此背景下,以海外资源弥补国内短板成为必然之选。随之而来,世界从另一个角度发现了中国资源需求的利己价值。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攻守同盟,对中国钢铁企业施加拳脚,抬高价格,中国钢铁企业常常无奈受制于人。

今天,资源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器,还是威胁中国经济战略安全的定时炸弹。中国必须面对的艰难选择是:要保障国家经济战略安全就必须提高矿产资源的国内自给率,降低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

事实上,中国已探明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是世界矿产资源大国之一。中国已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有探明储量的159种、矿产地2万多处,铅锌、钨、锡、锑、稀土、菱镁矿、石膏、石墨、重晶石等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由于中国矿产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小矿、贫矿、共生矿、伴生矿居多,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中国矿产资源的开发。此外,先进技术的利用程度不高,尤其是大型机械设备较少,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导致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要改变这种现状,中国的资源企业必须面对的艰难选择是:坚定地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以中国国情论,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方略,中国经济社会将朝着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和谐社会进行重大转变。这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贯穿至各行业、各领域的行为准则。况且,生态破坏、安全隐患、能耗过大正是当前中国矿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气候变暖成为全球关注焦点时,西方国家已经把环保、安全的矿业技术作为制高点进行大力研发。此时,把高效、环保、安全、高效标准作为矿产资源技术研发的核心要素恰逢其时。这不仅是中国矿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点,也是中国矿业赶超世界的突破口。

中国坚持以高效、环保、安全、高效标准作为技术创新的准绳,其重大意义绝非解决国内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这般简单,而是为国际矿业资源技术研究打造了一种发展新趋势。

目光长宜放眼量,这也是中国走向海外寻求矿产资源更具有主动权和主导力。这也恰是中国需求转化为中国优势的突破口。

数字经济战略意义范文5

关键词:图书馆 电子化 数字化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7-0013-02

一、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演进创造了条件。数字图书馆就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言、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同时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等范畴。因此,准确地说,数字图书馆是超大规模的、可以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1]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较,数字图书馆有着明显的优势和现实意义,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图书文献资源保存、管理、传播、使用的传统方式和增值模式,强化我国图书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新模式阶段,即人们一般意识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鼓励创造新知识和在经济中传播新技术手段以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是计算机产业、通信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汇集物;数字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主要基础设施和必要条件。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科教兴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当务之急,也是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新经济增长点的内在要求。数字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主要基础设施和必要条件,它对于知识经济起到全方位架构的作用。

20世纪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把人类社会带入到高科技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在大力发展知识经济过程中作出了努力,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在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已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不仅给图书馆业带来一场革命,而且也为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的电子时代的大门。[2]数字图书馆也是高科技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必要条件。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数字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类信息对于知识经济的整个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图书馆的数字化馆藏凭借高新信息技术,可以方便、经济、迅速地传播和为人们所利用,从而有效地实现图书馆馆藏的知识价值,不断地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推动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可以说,数字图书馆是今后经济和文化的载体和催化剂。

二、图书馆电子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分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全球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资料收集地藏有大量的各种信息,其中有不少信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类知识的瑰宝,如何更好的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让这些信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当前从事图书馆管理研究实践人员需要不断探究的重大课题。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各种资源有效利用的最重要的基础。但是它们又是更新极快的工具,只是这些工具还无法真正解决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寻找一种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技术架构。基于Internet互联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图书馆以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和知识环境的虚拟形态展示在世人面前。它通过集成和利用最新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数字内容,建成超大规模、可扩展的、可互操作的知识库群,将有效实现图书馆工程的技术构架。

信息时代的来临,催生了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及其发展,这将推动传统图书馆发根本性变革,因此,数字图书馆的产生是顺应时展潮流的,它产生的意义将是深远的。数字图书馆不仅仅是现有图书馆的数字化,而是人类所有信息知识文献数字化。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分布式的大型知识仓库。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建立在因特网之上最现代化的“图书信息库”,已经在我国取得较高水平建设的成就。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其核心与基础,通常表现为国家的、文化的、巨型数字化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因此,数字化信息资源是经过无数次的整合产生新的使用价值,可以方便的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而这个特点是传统文献资源所不具备的。所以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处理、传播与应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它将决定图书馆成为具有什么特色和内容价值的数字化图书馆,并以此占领因特网这个新兴意识形态阵地。因为,在因特网上每个数字图书馆都可能成为信息资源中心,而这个中心必须建立具备各自信息资源个性特征的对象数据库,这样才能体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价值,才能凸显数字化图书馆在网上重要地位。

我国图书馆数量多、分布广、资源丰富,许多馆都有自己的特色资源,但由于文献资源、资金、设备及技术力量分散,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加上不同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不同的文献整理深度,则难以保证数字化、信息化的质量,在资源共享时就会出现障碍。[3]那么要顺畅地实现馆藏资源的有效共享,进而实现其经济价值,就需构建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电子化体系。如景德镇市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陶瓷文献馆藏资源,为全国的陶瓷产业提供强大的文献保障服务和智力支持,使不断面世的各类陶瓷著作得以长久保存和流传,景德镇图书馆将在“十二五”期间为打造一所全国唯—的陶瓷特色图书馆而不懈努力。其中,面向读者免费开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这一举措受到普遍欢迎。在“以知识为本”的现代社会中,知识已经成为与人力、资本并重的战略性资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上的差异。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处理——传递——应用”这一完整过程进行引导约束,促进知识的生产和流动,使知识在生产中实现增值,从而达到提高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直接目标,并最终造就人才大国的持续优势。为此,景德镇市图书馆着力研究图书馆电子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客观分析,科学统筹,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完善的知识服务。

三、应对图书馆数字化、电子化发展趋势的对策

1.编制标准化、规范化的图书馆信息化标准

信息时代,图书馆管理方式方法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是顺应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图书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从图书馆学的角度看,要实现图书馆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需编制信息化专用标准,即机构代码标准(TTS/BZ-001)、书刊代码标准(TTS/BZ-002)、信息库标准(TTS/BZ-003)、地区标准(TTS/BZ-004)、统计代码标准(TTS/BZ-005)、信息主题分类标准(TTS/BZ-006)、借阅规则(TTS/BZ-007)、阅览须知(TTS/BZ-008)。在编制这些标准的时候,会感觉工作量大,但完成这项工作具有“一劳永逸”的效果,对未来图书馆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编制图书馆信息化专用程序

随着Internet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已从封闭的环境走向无限广阔的信息空间,读者也由直接“走入”图书馆,变为“链接”电子网络间接走入虚拟的信息空间,如何出色地完成向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工作是当前图书馆电子化、数字化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精心编制以下管理程序:期刊管理程序(TTS/CX-001)、图书管理程序(TTS/CX-002)、报纸管理程序(TTS/CX-003)、开架阅览管理程序(TTS/CX-004)、阅览室管理程序(TTS/CX-005)、采购程序(TTS/CX-006)、信息处理程序(TTS/CX-007)、信息检索程序(TTS/CX-008)、馆际互借程序(TTS/CX-009)、资源共享程序(TTS/CX-010)、图书馆安全管理程序(TTS/CX-011)、图书馆文件管理程序(TTS/CX-012)、图书馆民主管理程序(TTS/CX-013)、图书馆临时工管理程序(TTS/CX-011)。有了这些程序的导向作用,一切均能“循规蹈矩”,“照章办事”,自然能事半功倍。

3.强化图书馆管理职能

在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的基本前提下,图书馆管理工作是指在IT硬件、软件和网络条件等均具备的环境下,对图书馆书刊文献资料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存储、建库、联网、检索、分析、统计、再加工、咨询、借阅服务等信息化全过程的职能分工。在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需对各项职能进一步强化,如信息处理的分工部门须承担图书馆电子馆藏的信息分类、标引、著录、加工、编辑、编译、扫描、全文录入、信息文摘、图表、图片、图纸压缩、书刊典藏、专题书目等任务;负责建设和完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库、编写工作程序、总结经验、专题研究等。

四、结束语

在图书馆趋于数字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以适应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构筑图书馆事业发展新的平台,高起点实行现代化集成管理,引导图书馆向高效率、现代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对促进图书馆业务创新,加快我国图书馆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宿长海,马文萍. 试分析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J].社科纵横,2000,6.

[2]黄奇.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6).

数字经济战略意义范文6

关键词:3D打印产业;数字化制造;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1-0090-04

近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中,将3D打印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引发了世人的关注。作为新生事物,什么是3D打印技术?它与传统产品开发和生产制造有什么区别?发展的意义何在?我国发展现状如何?下一步应如何发展?

一、3D打印概况

(一)3D打印的概念

3D打印技术是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一项新兴技术,被称为“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运用该技术进行生产的主要流程是: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出立体的加工样式,然后通过特定的成型设备(俗称“3D打印机”),用液化、粉末化、丝化的固体材料逐层“打印”出产品。3D打印技术是“增材制造”的主要实现形式。“增材制造”的理念区别于传统的“去除型”制造。传统数控制造一般是在原材料基础上,使用切割、磨削、腐蚀、熔融等办法,去除多余部分,得到零部件,再以拼装、焊接等方法组合成最终产品。而“增材制造”与之不同,无需原胚和模具,就能直接根据计算机图形数据,通过增加材料的方法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简化产品的制造程序,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二)3D打印技术所依托的关键技术

3D打印技术需要依托多个学科领域的尖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信息技术,即要有先进的设计软件及数字化工具,辅助设计人员制作出产品的三维数字模型,并根据模型自动分析出打印的工序,自动控制打印器材的走向;精密机械,即3D打印技术以“每层的叠加”为加工方式,产品的生产要求高精度,必须对打印设备的精准程度、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材料科学,即用于3D打印的原材料较为特殊,必须能够液化、粉末化、丝化,在打印完成后又能重新结合起来,并具有合格的物理、化学性质。客观说,目前3D打印技术尚不成熟。作为一项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还需要在各相关领域投入较大的研发力量,才能掌握完整的核心技术。

(三)3D打印技术的应用领域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在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现代模型、模具和零部件制造的有效手段,在航空航天、汽车摩托车、家电、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一定应用,在工程和教学研究等领域也占有独特地位。

具体应用领域包括:工业制造。可应用于产品概念设计、原型制作、产品评审、功能验证。制作模具原型或直接打印模具,直接打印产品:3D打印技术制造的小型无人飞机、小型汽车等概念产品已问世,家用器具模型也被用于企业的宣传、营销活动中;文化创意和数码娱乐:可作为形状和结构复杂、材料特殊的艺术表达载体。科幻类电影《阿凡达》运用3D打印技术塑造了部分角色和道具,3D打印技术制造的小提琴接近了手工艺的水平;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可对形状复杂、尺寸微细、性能特殊的零部件、机构进行直接制造;生物医疗:可应用于人造骨骼、牙齿、助听器、假肢等的制作;消费品:可应用于珠宝、服饰、鞋类、玩具、创意DIY作品的设计和制造;建筑工程:可应用于建筑模型风动实验和效果展示,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模拟;教育:可应用于模型验证科学假设,用于不同学科实验、教学。在北美的一些中学、普通高校和军事院校,3D打印机已经被用于教学和科研;个性化定制:可提供基于网络的数据下载、电子商务的个性化打印定制服务。

从市场应用份额看,3D打印技术应用在汽车及零配件领域占37%,在消费品领域占18.2%,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占13.7%,在商业机器领域占11.2%,在医疗领域占8.8%,在科研方面占8.6%。

二、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3D打印技术的研发,初步取得成效。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在3D打印设备制造技术、3D打印材料技术、3D设计与成型软件开发、3D打印工业应用研究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已有部分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激光直接加工金属技术发展较快,已基本满足特种零部件的机械性能要求,有望率先应用于航天、航空装备制造;生物细胞3D打印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已可以制造立体的模拟生物组织,为我国生物、医学领域尖端科学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目前,依托高校的研究成果,对3D打印设备进行产业化运作的公司实体主要有:北京殷华(依托于清华大学)、陕西恒通智能机器(依托西安交通大学)、湖北滨湖机电(依托华中科技大学)。这些企业都已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化,部分企业生产的便携式桌面3D打印机的价格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成功进入欧美市场。

一些中小企业成为国外3D打印设备的商,经销全套打印设备、成型软件和特种材料。还有一些中小企业购买了国内外各类3D打印设备,专门为相关企业的研发、生产提供服务。其中,广东省工业设计中心、杭州先临快速成型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设立了3D打印服务中心,发挥科技人才密集的优势,向国内外客户提供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家用电器、汽车配件、通信技术、航天、军工等领域,3D打印技术被越来越多应用到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在医疗领域,国内高水平的医院使用3D打印技术,为患者提供定制的牙齿和骨骼替代物以及具有仿生性能的体内植入物。在教育领域,我国有很多高校购买了3D打印设备,开展多个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3D打印设备拥有国。

3D打印产业正成为投资热点。不少原来从事数字化技术、材料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的企业纷纷考虑投资开发3D打印设备生产和服务。

资料来源:《3D打印技术将掀起“第三次工业革命”?》,载自《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2012年10月1日。

目前,我国3D打印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系列影响3D打印产业快速发展的问题。

第一,缺乏宏观规划和引导。3D打印产业上游包括材料技术、控制技术、光机电技术、软件技术,中游是立足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平台,下游涉及国防科工、航空航天、汽车摩配、家电电子、医疗卫生、文化创意等行业,其发展将会深刻影响先进制造业、工业设计业、生产业、文化创意业、电子商务业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但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智能制造业的相关规划中,对3D打印产业的总体规划与重视不够。

第二,对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我国虽已有几家企业能自主制造3D打印设备,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研发力量不足。在加工流程稳定性、工件支撑材料生成和处理、部分特种材料的制备技术等诸多环节,存在较大缺陷,难以完全满足产品制造的需求。而占据3D打印产业主导地位的一些美国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目前,欧美一些3D打印企业依托其技术优势,正加紧谋划拓展我国市场。我国对3D打印技术的研发投入与美国有较大差距,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很少。

第三,产业链缺乏统筹发展。3D打印产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体系和市场平台。在供应商和服务商体系中,包含工业设计机构、3D数字化技术提供商、3D打印机及耗材提供商、3D打印设备经销商、3D打印服务商。市场平台包含第三方检测验证支持、金融支持、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支持。而目前国内的3D打印企业还处于“单打独斗”的初级发展阶段,产业整合度较低,主导的技术标准、开发平台尚未确立,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还处于无序状态。

第四,缺乏教育培训和社会推广。目前,我国多数制造企业尚未接受“数字化设计”、“批量个性化生产”等先进制造理念,对3D打印这一新兴技术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企业购置3D打印设备的数量非常有限,应用范围狭窄。在机械、材料、信息技术等工程学科的教学课程体系中,缺乏与3D打印技术相关的必修环节,还停留在部分学生的课外兴趣研究层面。

三、我国发展3D打印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数字化制造浪潮。发达国家为解决近年来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的难题,大力倡导“再工业化、再制造化”战略,提出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是实现数字化制造的关键技术,并希望通过这三大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突破,巩固和提升制造业的主导权。虽然3D打印等数字化制造的核心技术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还不成熟,但在产品设计、复杂和特殊产品生产、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已显示其独特优势。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智能制造、数字化制造对我国的深刻影响,加快3D打印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一)发展3D打印产业,可提升我国工业领域的产品开发水平,提高工业设计能力

传统的工业产品开发方法往往是先做模具,然后再做出样品,而运用3D打印技术,无需模具,就可以把制造时间降低为以前的1/10到l/5,费用降低到1/3以下。一些好的设计理念,无论其结构和工艺多么复杂,均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短时间内制造出来,从而极大地促进产品的创新设计,能够有效克服我国工业设计能力薄弱的问题。

(二)发展3D打印产业,可生产出复杂、特殊、个性化的产品,有助于攻克技术难关

3D打印技术可为基础科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在航天、航空、大型武器等装备制造业,零部件种类多、性能要求高,需要进行反复测试。运用3D打印技术,既在研制速度上具有优势,还可以直接加工出特殊、复杂的形状,简化装备的结构设计,化解技术难题,实现关键性能的赶超。在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中,3D打印以“细胞打印”、“仿生定制”等形式出现,把标准化、自动化的机械加工业生产方式,应用到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和临床医学等领域,已取得丰硕成果。以生物组织为原材料的制造业,有望成为高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3D打印技术,将促进我国在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试验、人体组织和器官再造等领域取得技术进步。

(三)发展3D打印产业,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就业

随着3D打印技术的普及,“大批量的个性化定制”将成为重要的生产模式。3D打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的紧密结合,将衍生出新的细分产业、新的商业模式,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自主创业者可通过购置或租赁低成本的3D打印设备(一些3D打印设备已低于1万元),利用电子商务等平台,为大量消费者定制生活用品、文体器具、工艺装饰品等各类中小产品,激发个性化需求,形成一个数百亿甚至数千亿元规模的文化创意制造产业,并增加社会就业。

四、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3D打印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其优先发展

建议将3D打印技术定位为生产业、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先进制造、电子商务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将该产业纳入优先发展产业及产品目录。在财税金融政策上,鼓励企业投资、研发、生产和应用3D打印技术,支持3D打印设备的进出口。

(二)加强3D打印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建设,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积极引导工业设计企业、3D数字化技术提供商、3D打印机及材料研发企业和机构、3D打印服务应用提供商组建产业联盟,利用有关学会、协会的平台加强研讨和交流,共同推动3D打印技术研发和行业标准制定。促进3D打印技术发展的市场建设,包括3D打印电子商务平台、3D打印数据安全和产权保护机制、3D打印技术及关联项目投融资机制等,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科技扶持力度,提升3D打印技术水平

设立3D打印产业专项基金,重点推进数字化技术、软件控制、打印装置、材料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在研发扶持中,要注意建立公平、公正的研发绩效评估体系,鼓励各研发主体探索不同的技术路径。加强对3D打印产学研合作的支持,特别对实施产业化的企业在市场销售、推广上给予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