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研判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研判报告范文1
一、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引导机制的意义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观点、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具有直接性、多元性、突发性、隐匿性、扩散性等特点。企业、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消费者等服务对象在互联网中发表各类言论,提出许多问题,迫切需要与工商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反馈,但由于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未建立一套有效的互联网信息筛选分析机制,工商部门不能及时获取相关诉求,导致信息不共享、信息单边传递、信息不能及时反馈、无法建立信息交流等情况。建立一套有效的互联网信息筛选分析机制,并建立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及早收集网络舆情、及早研究网络舆情形成和发展规律、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对于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掌握工作主动权,促进工商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引导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快速有效的网络舆情收集机制。目前,工商部门建立的舆情收集手段大多只停留在人工收集筛选阶段,没有与网络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相匹配的技术手段。在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后,难以从互联网海量信息中及时有效地获取深层次、高质量的网络舆情信息,往往造成舆情危机事件引导处置工作的被动。由于网上信息量十分巨大,我们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与研判,从而得出精准的研判结论。
(二)缺乏快速有效的网络舆情研判分析机制。网络舆情的研判分析机制是对网络媒体上舆情的定性与定量给出的一种价值和趋向判断的过程。网络舆情的研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网络舆情进行日常性和持续性跟踪与搜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库;二是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某一特定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判工作,任务完成则舆情活动便随之结束。这就需要建立快速有效的研判分析机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科学采集、上报、归并、整理、汇总、分析和研判。
(三)缺乏预防和引导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由于网络舆情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再加之管理主体缺位等原因,导致网络舆情的产生、传播、处置、引导的全过程管理机制极不完善。而网络舆情则能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短时间内得到数以万计网民的共鸣,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集群效应。这就迫切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预防、引导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
(四)缺乏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引导专业人员。有些部门对网络舆情不够重视,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不注重专业人员的培训,不善于和新闻媒体沟通。特别是对各种网络舆情危机不能进行科学预测、研判和引导。
(五)缺乏网络舆情预案演练。从现有情况看,一些地方对工商网络舆情工作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没有编制网络舆情预案,更没有进行网络舆情预案演练,舆情发生时,往往措手不及。
三、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引导机制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作为一块正在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和“信息自由超市”,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工商机关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不断增强引导网络舆论的本领,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认识,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领导体系。一是精心构建网络舆情监督组织机构。根据网络舆情监督工作的需要,成立网络舆情领导组、网络舆情监测组、网络舆情调查组、网络舆情反馈组,开展涉及工商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政务和党务公开。凡是与工商职权相关而又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都应当公开。三是抓好工商门户网站建设。把工商门户网站建设成为征求意见、网上受理、在线交流、咨询问答、网上展览等多功能有序整合的统一平台,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的矛盾,理性合法表达诉求。四是抓好12315申诉举报处理反馈工作。把12315平台建成一个与广大消费者和人民群众信息互动的平台、畅通民意的平台、接受社会监督和听取群众意见的平台以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平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处理消费纠纷的能力,树立工商部门良好形象。
(二)分层管理,建立舆情收集监测引导机制。一是实行分层管理原则,按行政区划和管辖区域划分网络舆情收集、处置、引导级别,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纳入绩效考评,实行责任追究。二是落实网络舆情收集人员。负责每天对网络舆情开展日常监测和重点网站、重点论坛的网络巡查,对网络舆情进行汇总、登记和总结。三是建立网络舆情评论员机制。经常对网络舆情评论员进行网络舆情危机技巧的培训和训练,特别要加强如何对各种网络舆情危机进行科学预测、研判和引导的培训和训练。四是坚持对涉及工商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媒体关注焦点、舆情级别和程度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五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对工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工作偏差。对服务对象的抱怨、过激行为要及时处理化解。六是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收集一体化平台。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网络舆情自动收集系统,对重点网络进行适时监测,对海量信息进行自动筛选、过滤,缩短网络舆情收集时间,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三)科学分类,建立快速有效的网络舆情研判分析机制。一是网络舆情预测性分析研判。根据一定时期网络舆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召开网络舆情研判例会。查找网络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对网络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二是网络舆情提示性分析研判。采取日通报、周研判、月分析和重大事件专题研判等形式,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层级研判。三是网络舆情动态性分析研判。对一些影响面大、可能导致事件升级危机的舆情信息,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信息的第一时间获知掌控,及时准确地把握网络舆情事件的动态性发展。四是网络舆情反思性分析研判。组织召开网络舆情评析会,总结交流网络舆情研判决策的得失成败。五是定期进行网络舆情预案演练。既要有危机发生后应对遏制危机、消除危机、重建或恢复正常状态的多套行动方案,又要通过实战演练或计算机模拟演练,以提高领导者的指挥能力和职能部门的应变能力。
个人研判报告范文2
目前,重庆车管部门实行“市所、分所、县级车管所”三级管理模式,区县车管所系属地公安机关交巡警支(大)队管辖,业务工作由片区车管分所指导、监督和考核。车管所坚持个人找、互相查、科室审、班子定,突出重点岗位和风险人群,认真查找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环节、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发生不廉洁行为、责任事故的风险点,梳理出十一个风险点:(一)机动车查验岗为不符合规定的机动车通过查验违纪风险;(二)机动车登记审核岗违规发放机动车牌证违纪风险;(三)机动车档案管理岗违反档案管理相关规定违纪风险;(四)驾驶人受理岗违规核发驾驶证或录入体检信息违纪风险;(五)驾驶人考试岗考试民警自由裁量权大违纪风险;(六)驾驶人档案管理岗违反档案管理相关规定违纪风险;(七)系统管理岗违规授权或篡改系统参数违纪风险;(八)机动车远程查验监督岗违规远程审验机动车违纪风险;(九)资质备案审批岗私设门槛、权力寻租违纪风险;(十)科级领导干部岗以职务便利谋私违纪风险;(十一)辅助考试员岗权钱交易违纪风险。
二、风险防控对策
(一)狠抓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一是适时开展公安廉政文化进警营、进民警家庭活动,定期召开民警家属恳谈会,通过家人规劝、期盼等温情措施强化对民警8小时外监督。二是坚持对初任领导干部、新进民警和重点岗位民警轮岗交流进行集体或个别廉政谈话制度,对重点岗位民警进行常态化提醒谈话,针对特殊事项一事一谈,及时发现、纠正不良苗头和问题人员。三是固化每月一次廉政专题学习、每季度一次队伍状况分析、每半年一次队伍建设经验交流、每年一次队伍建设专题研讨制度。四是开展廉洁从警专题培训,将法纪教育作为培训必备内容,增强广大车管民警防腐拒变的意识和能力。五是丰富廉政教育形式,采取不定期召开廉政警示教育会、在辖区或周边监狱建立警示教育基地、签订《廉政承诺书》、印制《警示录》(全国车管系统及本部门车管民警违法违纪典型案例汇编)等措施,警醒民警坚守法律底线。六是坚持节假日向广大车管民警发送廉政短信和向社会车驾管行业发放廉政倡议书,在各级车管部门和社会车驾管行业倡导廉政新风。
(二)狠抓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一是开展查验员、辅助查验员、考试员、辅助考试员的车驾管业务、网络安全和服务礼仪等专业培训,强化部令规定规范和业务办理知识培训,提升车管民警和工作人员车驾管业务专业技能和服务群众能力。二是完善车驾管业务网上学习考试系统,每季度对全市车管民警网上学习进行抽考,每年组织一次集中考试。三是建立内网沟通平台,互动交流;在车管所主页建立“基层答疑”栏目,及时解决基层疑问;开辟学习专栏,车驾管业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四是修订完善车管所各业务岗位操作手册,固化岗位工作办理程序,明示可能产生腐败问题的关键节点,把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渗透到业务流程的各环节之中。
(三)狠抓制度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充实配齐科所领导和系统管理、监督指导、纪检监察等岗位民警,制订《车管所科级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和民警交流暂行规定》,分期分批轮换科室、主城分所、远近郊分所领导干部和民警,坚持考试岗民警每季度、查验岗每半年、普通岗每年轮岗一次,提前预防和化解因长期处于同一岗位可能导致权力失控的潜在风险。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业务数据月分析研判制度、机动车驾驶人考试误判管理规定、汽车类科目三人工评判考试规程及纪律规定、上门服务规定、机动车查验规范、业务受理规范和档案管理规范等,切实从制度上预防、遏制违法违纪问题。三是进一步简政放权,放开考试名额限制,全面推行网上自主预约考试;试点下放进口车、危化品运输车等登记业务,将汽车驾驶人科目一、二、三考试业务分级下放到区县等级车管所。四是建立网络舆情、投诉分析研判机制,采取短信、电话、评价器、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回访,建立市所、分所、区县所各有侧重的分析研判机制。五是在驾校、考场、检测站等单位入口、业务大厅、检测工位、教练车上等醒目位置公布行业主管部门监督举报电话;通过968888电话服务平台、网上车管所、车管微信微博等公布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在社行单位、服务对象、普通群众中布建兼职纪检员,对各级车管部门和车管民警依法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六是建立廉政问责追究机制,对不认真履行廉政风险管理责任和防控责任落实不力的,严格追究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同时,建立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倒查问责机制,全面倒查三年以内驾龄发生道路交通死亡事故负主要责任以上的驾驶人在发证、考试环节和考试质量等方面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四)狠抓科技应用,提升廉政防控水平。一是加快8个车管分所监管分中心和考试监管系统的建设应用,推进全市社会车驾管行业音视频监控系统的改建升级,最大限度实现对每一笔业务、每一个环节的办理情况和经办人实施全程监督,着力减少人为因素。二是建立机动车纸质档案电子影像和电子档案数据库,可以随时查询、核对,解决对违规落户走私车、盗抢车、无手续车、偷税漏税车等问题无法监管的难题。三是全市各级车管部门建立健全专门查验区、配备便携式智能查验终端(PDA)、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直接比对实车的参数、特征、图片等信息,全方位反映、记录查验区工作情况,确保查验公正透明。四是重点岗位民警全部使用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业务办理、查验、考试的过程,确定专人抽查执法记录仪使用情况和声像资料,每月通报抽查结果,每季度开展一次执法质量分析研判,及时发现问题、预警提示、立整立改。五是取消全市驾驶人体检站联网备案审批制度,只要具备部令规定条件的体检站都可联网,在偏远无县级及以上医院的乡镇,摩托车驾驶人可凭乡镇医院体检报告办理驾驶人业务。六是强化重点业务和异常业务监控、分析、研判,每笔异常业务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倒查在查验、受理、档案等岗位存在的违规行为,对异常数据做到“三不放过”(异常原因不明不放过、异常不消除不放过、造成异常数据的人或设备不处置不放过)。
个人研判报告范文3
摘要供电所、配电队是供电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末梢”。加强供电所、配电队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排查管理问题和突出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对提升供电企业反腐倡廉管理水平和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供电企业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排查措施研究
经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供电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受理的举报,供电所、配电队领域占比较大,且被反映问题查实率相对较高。供电所、配电队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必须引起供电企业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一、背景
从体制机制看,供电企业历经“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供电所专业化管理、乡镇供电所管理部撤销等变革,供电所、配电队的管理主体、管理模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与此同时,供电企业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外部环境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反腐重心有向基层转移的趋势。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发力“拍苍蝇”,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断加大典型问题、典型案例曝光力度,让腐败无处藏身。
从内部管理看,供电所、配电队仍是供电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在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业扩报装、供电服务等方面,长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度执行不严、管理不够规范、服务不够精准等问题,员工廉洁从业意识淡薄,拒腐防变能力不强,党风廉政面临较大压力。
二、供电所、配电队党风廉政问题排查
供电企业实施供电所专业化管理,原先供电所一分为二,成立新的供电所和配电队。新成立的供电所主要担负农村0.4千伏配网运维检修、供电营销服务等工作,配电队主要担负农村10千伏线路及配电变压器运维工作,党风廉政建设主要依托党群、监察等部门监督管理。通过调查研究,党风廉政建设主要问题如下:
(一)存在管理问题
主体责任落实不够。主要表现在:供电企业党委落实主体责任不够,没能进一步细化分解、督促落实本单位各层级对供电所、配电队党风廉政建设管理的责任和任务,定期分析研判、认真研究解决供电所、配电队党风廉政问题方面,主动作为的少、被动作为的多;供电企业职能部门落实专业领域垂直管理主体责任不够,未能完全将供电所、配电队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导致供电所、配电队缺乏专业监督和指导;供电所、配电队不能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特别是供电所所长、配电队队长不能认真落实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履行“一岗双责”不到位现象较为严重。
廉政风险管控不够。受多种因素影响,供电所、配电队风险排查、分析、研判、防控不够,闭环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防控缺少提前量。部分干部员工风险意识不强,对供电所、配电队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做好提前预判,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二是廉政问题整改不到位。针对举报、协同监督等渠道发现的问题线索,举一反三排查整改落实不力,导致供电所、配电队有些问题屡改屡犯,不能得到根治。
执纪问责力度不够。管理人员存在怕得罪人、做老好人思想,对供电所、配电队违纪行为,不同程度地存在护短、遮掩现象,不能够严格对照制度标准进行惩处,形成震慑;监督执纪没能实践好“四种形态”,没有正确把握“常态、大多数、少数、极极少数”之间的关系,严格按标准、按程序采用不同的处置处理方式。
廉洁宣传教育不够。供电企业对供电所、配电队的管理,忙于业务工作较多,开展廉政教育活动较少,不能结合供电所、配电队员工廉洁从业意识不强、拒腐防变能力不强这一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多开展警示教育。
(二)存在廉政风险
一是违反廉洁纪律风险。供电所、配电队少数员工廉洁从业意识淡薄,拒腐防变能力不强,特别是个别专职电工受个人素质、收入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办理用电业务过程中吃拿卡要、收受贿赂,利用工作便利监守自盗、谋取私利,给企业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
二是违反工作纪律风险。供电所、配电队部分管理人员廉洁从业意识不强,工作中违反公司财务、营销等管理规定,谋取私利。个别供电所截留坐支工程施工M,收取的客户施工费、临时接电费不及时上交公司财务等,违反财经工作纪律;个别配电队队长、供电所所长涉嫌客户工程个人“三指定”,少数台区客户经理私揽“一户一表”、临时用电等业务,违反公司营销工作规定。
三是违反群众纪律风险。借城农网工程“表后线”改造违规搭车收费,用电业务办理违规收取费用;配电队工作人员故障抢修、停复电不及时;供电所营业厅窗口人员服务态度差,办理用电业务推诿、故意刁难客户。这些问题的存在,时常引发客户投诉,给公司行风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三、供电所、配电队党风廉政问题应对措施
(一)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个人研判报告范文4
除非你买入指数基金,否则你都面临选股方面问题。我们认为,一个称得上投资策略的股票投资方法应该至少包括如下元素:选股规则,交易规则,资金管理规则。
股票投资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概率事件。一个股票某一天的二级市场表现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很难和某个或者某些确定性条件挂钩。但是从大概率事件来看,个股的涨跌,个股的好坏,还是有规则可循的。这些规则有的是基本面方面的,有的是技术面的。
比如,某位投资者确立了如下选股规则:1.拥有特许经营权。2.净资产收益率持续在15%以上,20%以上最理想(3年以上,因为新上市或者刚进行融资的股票净资产收益率会快速下降,可以参考上市前或融资前的净资产收益率,以及之后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否快速回升)。3.稳定的经营史。4.较高的净利润率(10%以上,越高越好,当然不同行业要区别对待)。5.历史净利润增长率持续10%-50%以上(3年以上,若期间有大起伏可以研究是否与基本面有关,20%-30%是最理想的)。6.清晰的发展前景,将来至少5年以上的净利润增长10%以上。
这是一个根据基本面选股的例子,对很多普通投资者而言可能有一定难度。再举一个简单的技术选股的例子,只买入股价在60日均线上运行且60日均线向上的个股。股价按趋势运行,60日均线是重要牛熊指标,这个简单办法也可以排除很多选股风险。
原则上,选股规则比交易规则更重要,股价长期下行的个股,你有天大本事也很难从操作上获得盈利。交易规则是用来定义买卖时机的规则,其方法和理论很多,比如趋势理论,道氏理论,波浪理论,形态理论,均线理论,缺口理论,MACD指标,等等。但不是每一个流行或不流行的方法和理论都可以成为交易规则的。
可以作为交易规则的理论对买卖点的规定必须是客观、唯一而完整的。所谓客观性和唯一性是指某种信号要么不出现,只要出现,对它的解读是唯一的,要么买入要么卖出,不能似是而非。比如一个头肩底的出现,首先它像不像头肩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不客观,不唯一,而且出现后,什么时候买入不是非常确定。所谓完整性,即对交易的买入点、卖出点,再买入点、再卖出点都有明确规定,而且必须保证有买入信号出现,以后必然有卖出信号出现。比如我们知道底部突破跳空可以买入,衰竭跳空可以卖出,但是这个规则不完整,因为可能底部突破跳空上涨后,顶部没有出现衰竭跳空,且跌回原地跳空也可能不再出现。
均线理论可以作为交易规则。我们定义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为买入,短期均线下穿长期均线卖出。首先,上穿下穿的定义是明确的、唯一的,不存在好像上穿了又好像没有上穿的问题。第二,这个规则是完整的,上穿后,未来只要股价进入下跌周期,肯定会出现下穿的信号。
为什么要求交易规则具有客观性、唯一性、完整性呢?因为,股市中投资者最大的对手不是庄家,而是自己。因为贪婪,恐惧,冲动,从众等弱点,投资者往往很容易胡乱做出决策,或做出错误决策。遵循交易规则的客观性、唯一性、完整性,可以让我们最大限度的克服这些弱点,降低投资风险。
个人研判报告范文5
由于高检院的重视,“信息引导侦查”成为职务犯罪侦查领域近年来出现频率很高的专业术语。2012年11月高检院下发《关于检察机关反贪侦查工作贯彻实施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指导意见》第12条规定:实行信息技术密集型侦查。坚持以侦查信息化和装备现代化为切入点,牢固树立“信息引导侦查”的理念,提升侦查手段现代化的实战水平。至此,高检院明确把“信息引导侦查”作为今后一个发展方向。
侦查信息仅仅是潜在的资源,要让它为实战服务,就必须合理应用,信息引导侦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是实现信息引导侦查指挥决策。信息引导侦查最核心的价值是对侦查指挥决策的引导,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信息源和科学的信息分析研判机制及将研判后的信息转化为决策依据的科学的工作流程以和制度保障。信息引导指挥决策要求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汇总,提出信息研判报告,报告应包含线索的分析,信息的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数据统计分析,重点行业、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的专项情报分析等内容,使侦查指挥决策更加主动、专业和科学。
二是实现信息引导初查。在信息引导侦查工作模式下,案件线索的来源途径更加丰富,不仅有过去通过举报和纪委移送等途径,还应拓展网上查找线索的新途径,主动出击去发现线索,收集情报。此外,在重点部门、易发案单位、犯罪嫌疑人易涉足的高档消费娱乐场所安排特情信息员,提供职务犯罪侦查线索。通过信息数据的交叉比对、进行线索成案概率的分析和犯罪趋势分析,筛选线索、发现证据,从而引导初查。
三是实现信息引导审讯。根据初查阶段获取的发案领域的各种信息,合理配置讯问人员,以提高讯问成功率。侦查人员也能根据自己事先掌握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讯问谋略,在讯问中出其不意地向嫌疑人透露部分信息,以便突破案件。
四是实现信息引导追逃。追逃应该成为信息引导侦查机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信息引导追逃的工作中,可以通过三条途径进行追逃:一是以侦查指挥系统的踪迹信息库为基础,发挥专网的追逃功能;二是充分借用公安系统较为成熟的追逃信息平台及警力资源,包括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与公安机关的案件信息系统;三是充分利用各种社会管理和服务行业的信息平台,如旅店登记信息系统、租住人员信息系统、暂住人员登记信息系统及劳务、医疗、邮电、金融、房地产、旅游、航空、出入境等信息系统。
信息引导侦查机制的构建应从信息队伍建设、信息收集管理、信息运用等方面着手,做到“组建一支队伍、树立两种观念、健全四个数据库、利用六个平台”。
一是组建一支队伍。应在侦查部门成立侦查信息组,由侦查业务骨干和熟悉电脑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对侦查信息的收集、讨论、研判。这支队伍的具体职责为:
1.收集可能涉嫌职务犯罪的各种线索信息。通过自身建立的信息网络,广泛、系统的收集有关职务犯罪的线索信息,不断丰富和维护原有的案件线索,对定向情报来源持续跟踪,对于需要长期经营的案件线索进行维护并适时建议启动。
2.对所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可能成案的线索。对于通过自身信息网络所收集的信息,根据自身的研判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可能会立案的线索,并及时将此种信息进行汇报,以便深挖有用线索,提高案件线索的成案效率。
3.对本院所侦破的案件进行归纳总结。对易于发案的领域、发案规律、侦破方法等进行归纳和总结,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务犯罪的动向、特点和规律,确定侦查打击的重点,在分析判断案情、确定侦查方向、选择侦查途径等多方面,为个案提供丰富、具体的信息帮助。
二是树立两种观念。
1.树立信息引导侦查的侦查观念。侦查人员信息意识水平直接决定着信息收集和利用的效果,要切实落实信息引导侦查,要转换侦查人员的观念,切实改变以前陈旧“由供到证”、“由人到案”一系列陈旧落后的侦查观念,树立信息引导侦查的观念,强化信息在侦查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加强侦查人员对侦查信息的需求意识、质量意识、开发意识、主导意识。
2.树立新型的证据观念。在传统的证据观念中,口供具有及其重要的核心位置,尤其是在行受贿案件当中,口供的有无以及是否一致是定案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侦查人员不自觉会穷尽一切讯问手段来获取口供,这样以来不仅执法成本较高,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也会存在问题。发生在全国各地的一些办案安全事故,都是因为为获取口供而采取不规范的讯问手段。在信息引导侦查的模式中,侦查人员要改变以口供为主的证据观念,树立多方面多渠道获取信息,以信息为证据来定案的观念,加强信息在引导侦查决策中的作用。
三是健全四个数据库
1.线索资料库。按照案件性质将收集的线索分类录入电脑,包括已立案侦查和初查中发现的尚未进一步查证的线索。
2.案件资料库。建立初查案件、立案案件信息库。其内容包括立案侦查阶段的请示、强制措施、律师介入、侦查技术手段运用情况、通缉追捕、侦查协作、侦查终结、审查、判决执行等,为分析案件之间的内在关联、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规律、类案特点和犯罪趋势提供依据。
3.社会公共信息资料库。通过协调公安、工商、税务、房管等单位,通过开通绿色通道或定期拷贝更新的形式,将有关信息情况纳入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节约侦查资源,提高侦查效率。注意收集职务犯罪高发易发单位和行业动态信息,如工程建设、教育、医疗、农村基层组织等行业、部门的信息资料,包括这些行业的部门构架、业务权限和从业人员等,丰富信息内容,为侦查提供信息服务。
4.特定人员信息库。定期更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年度经济建设功臣、纳税大户等有关信息,为确定侦查策略与采取侦查措施提供依据。
四是利用“六个平台”。
⒈利用公安信息查询平台。查询被调查对象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基本情况,以及其出外住宿、乘坐飞机和车辆购置等情况,为开展初查提供必要的基本信息。
2.利用银行账户、房产、基金和股票开户查询平台。查询被调查对象及其家属的资金(包括银行账户明细、股票、外汇、期货交易、保险、个人信用档案、个人委托理财、购买基金等)、房产(包括购房时间、价格、面积、地点、付款方式、房产销售商等)情况,掌握其资产状况以及不正常收入情况。
3.利用手机定位、车辆动向、公共视频查询平台。查询被调查对象行踪规律、活动范围,实现跟踪、查找被调查对象目的。
4.利用质监、工商、税务、招投标中心查询平台。查询被调查对象单位性质、管辖所在地、常规业务、单位决策机制、业务流程、财务制度、出资情况、股东构成、纳税、招投标等情况,掌握被调查对象单位经营状况。
个人研判报告范文6
近期我市部分学校出现流感样病例疫情,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发病形势严峻,为切实做好我市冬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处置流感和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防止暴发和流行,保护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部署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分析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传染病流行特点,精心安排,认真部署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要制订防治方案,明确责任,密切与教育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抓好重点人群冬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建立监督检查制度,明确检查内容和标准,组织开展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二、做好疫情监测与分析,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疾控机构要继续加强流感、手足口病的疫情监测报告与分析工作,不断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严格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年版)》、《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2年版)》等相关规范要求,做好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学检测,特别是聚集性病例及重症和死亡病例的病原学检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病原分布情况,尽可能准确分析研判疫情趋势,为科学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三、积极加强病例诊治
各医疗机构要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2年版)》、《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年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临床处置流程图(年版)》、《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年版)》等相关治疗规范要求,着力提高流感、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救治能力;充分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克服麻痹思想,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促检查,狠抓措施落实。各单位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认真做好病例的诊治工作。对于轻症病例采取居家隔离治疗,重症病例转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四、进一步落实重点场所防控措施,严防疫情蔓延
各镇(街办)卫生院要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卫生保健人员流感、手足口病防控业务的培训、指导和检查,督促辖区内中小学、托幼机构落实晨检制度,指导其做好缺勤登记、报告、消毒和健康教育工作,必要时根据相关规定采取停课、停托措施。各医疗机构要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重点做好门诊、急诊、发热门诊、手足口病病区、儿科、新生儿病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区域管理工作,切实落实消毒隔离等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五、进一步规范疫情报告
全市启动应急监测,各卫生院要加强辖区中小学校、托幼机构晨检情况的主动收集、汇总、分析,监测学生的发病情况,于每日上午10时前将监测情况通过办公系统报市疾控中心传防科汇总。各镇(街办)卫生院接到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报告传染病疫情或其它相关事件后,应及时组织公共卫生人员对报告事件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并将现场核实情况报告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根据相关工作方案要求,安排落实进一步的疫情处置措施,并及时将相关信息报告市卫生局。
六、加强健康宣传,做好风险沟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