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划生育带来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划生育带来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问题
一、流动人口
在中国户籍制度下,流动人口主要指离开户籍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但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人口迁徙的原因主要有生存需要、发展需要、战争及政策等因素。目前看来,我国多数的流动人口主要来源于农村及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其目的大多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薪资与更好的生活条件。流动人口包括了流入、流出两部分的人口,顾名思义,对于某个地区来说,进入这一地区的人口称为流入人口,相反则为流出人口。在户籍制度管理下,户籍与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分配是紧密链接的,而计划生育亦是如此,流动人口对这些政策实施与权益保证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主要致力于控制人口,通过生育控制增加生育间隔时间等方法,减轻人口压力与家庭的压力,为了有计划的控制人口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对于中国国情来说,计划生育对于人口的控制为整个社会减少了大量压力,为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家层面,人口的控制能够帮助国家将有限的资源更好的运用于对人口进行教育与培养,这为提高国家人口素质与国家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一个地区来说,计划生育主要通过对户籍的管理来进行人口控制,针对人口进行有计划的调节,能够帮助该地区更好的进行自身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家庭范围内,计划生育能够帮助家庭更好的为成员提供成长空间与资源,使其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由此可见,计划生育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地区或者是国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产生的影响
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在统计过程中,流动人口的不稳定性为人口统计带来了巨大难度。
(一)流动人口难以获取信息
流动人口由于流动性强,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由于流动人口一般缺少稳定的沟通渠道,故而在信息的流通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对于需要通过信息的获取来进行工作的计划生育来说,沟通渠道的不畅对于计划生育的统计工作的进行产生了巨大阻碍,加重了漏统情况的发生。
(二)流动人口权益难以保证
流动人口由于流动性强,很少能够长时间在固定地域生活,其基本权益由于与户籍制度挂钩而无法得到保证。在计划生育过程中,人口流入地并不能真正的对流入人口当做本地人口进行管理,故而无法对流入人口进行人口记录与生育控制等措施,而流入人口本身多数没有相关知识与意识,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并没有积极参与的意识。而流出地对于流出人口无法做到落实原有优惠政策,故而在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流动人口的相关问题被双方推诿,而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造成了恶劣影响。这些情况无异于加重了漏统情况的发生。
(三)流动人口管理问题
流动人口构成极为复杂、行为随意、流动频繁,计生部门难以对流动人口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难以及时准确掌控婚育动态,户籍制度下人口流入地的管理并不能满足流动人口的需要,很多政策并不能实施。计划生育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与其他机构协同合作,实际情况中,这些机构并不能协调合作,而计划生育作为以现有政策及机构作为运作基础的工作,无法在当下环境下更好的完成统计工作,而导致漏统情况的加剧。
(四)违法生育处罚实施受阻
流动人口由于流动性强的特点,并不能及时明确的对其做出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流动人口大多数支付能力差,对于罚款等无力承担故而影响处罚的实施。流动人口对于居住地与户籍地之间政策的差异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而通过迁移可以在这些政策漏洞中取得更大的利益故而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造成极大阻碍,尤其是对统计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进而导致漏统情况的人为增加。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
流动人口对于基于户籍制度统计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来说,有着难以忽视的负面影响,如何在计划生育工作过程中克服流动人口带来的困难,正确有效的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现状进行统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健全信息获取渠道
为确保更好的获得流动人口信息,需要迁入地与迁出地对流动人口的沟通渠道进行建立健全,通过对流动人口信息的收集可以更好的帮助计划生育工作的展开,从而减少漏统情况的发生。
(二)保证流动人口的权益
流动人口的权益需要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共同努力,计划生育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流动人口权益进行保证,为计划生育政策推行提供最大动力,减少漏统情况的故意增加。
(三)流动人口更好的管理
流动人口管理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合作,而计划生育由于这样各方参与的管理机制能够得以更好的实施,减少了机构间的沟通不畅,为漏统情况的减少奠定基础。(四)惩罚措施的落实对于计划生育来说,惩罚措施是不可缺少的,而在落实过程中,需要管理部门加大落实力度,确保惩罚措施更好的施行,因而大量减少漏统情况带来的惩罚措施的无法落实。
五、结束语
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控制对于计划生育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过程中的统计问题,对整个工作的进行具有极大影响,漏统问题的解决将为计划生育措施的推行提供极大动力。
作者:张建华 单位:青岛市黄岛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参考文献:
[1]刘小芳.浅谈计划生育统计报表存在的不足及其建议[J].现代商业.2013(31)
计划生育带来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体制转变;静态与动态管理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到21世纪初,这种挑战突显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里,我们仅就城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城市化进程中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市聚集,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流动性也越来越大。根据流动人口信息库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流动人口总育龄妇女的人数已经突破 1.2亿个。商品,资本,技术,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周转,促使人口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强,这种现象是一种历史进程,但也随之带来了人口管理的难度。流动人员没有固定的住所和工作单位,出现了人员难寻、工作难做、孕情难监控、措施难落实的局面,并且未婚同居,非婚生育,避孕措施难以真正落实,奖励扶持政策的相对薄弱,为躲避当地计生管理的违法生育的人员的流入,使得计划生育的管理难度加大。
(二)行政手段的惯性影响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使得计生部门的会服务和能服务的机制及条件和现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服务能力与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有些欠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育率的控制也并非同步。
另外,特别是企业单位抓计划生育工作的力度不够,法人计划生育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的领导只忙于抓经济效益,视计划生育工作为额外负担;有的企业为了精简人员,把计划生育机构撤并了;有的减掉了计划生育专职干部,对计划生育的投入就更谈不上了;还有一些独资企业、私营企业、破产企业更无人过问计划生育工作。
(三)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街道和居委会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服务的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居委会或是社区工作人员少,办公条件相对简陋,很难承担起日益繁重的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服务,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另外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计生队伍建设不到位,人口计生工作任务的加重,特别是工作方法的转变,对计生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挑战背后的成因
(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对计划生育工作所带来的影响。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它不能不引发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市建筑的巨大变化。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我国人口状况为“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庞大的人口总量对经济、社会、资源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对计划生育工作所带来的影响。现阶段,所有制的多元化格局所要求的多元动态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模式与传统单一的机关计生静态管理的模式之间的矛盾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计生管理模式必须进行适应性的改革。
(三)政府机构改革,职能的转变带来的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使政府作为独立的主体承担起自己的职责。改变过去沿用的行政手段,使其能够实行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如何实行计生工作的转变,如何梳理并强化城市计划生育的管理体制以适应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要求,是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解决的。此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成立了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涉及到公安、卫生、民政、教育等二三十个部门。理应有这么多的部门参与人口计生工作,共同履行在人口计生工作中的职责,可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单位实际上没有履行齐抓共管的工作职责。
三、解决方式
如何面对日益复杂的计划生育管理问题,使计划生育工作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以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主线,不断完善计划生育管理措施,进行了大胆有效的实践与探索。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要事,也是第一难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企业劳动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计划生育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结合实际,规范管理,文明服务,提高职工素质,切实把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
(一)争取领导重视,求得工作支持
领导重视是关键。任何工作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计划生育这一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当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做好领导的工作,抓住时机并讲究一定的方法,把计划生育工作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及时向领导汇报,争取上级领导和主管业务领导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支持,促其在计划生育重大问题上给予拍板定夺。例如,结合本单位实际,出台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关规定,召开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把上级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及时向领导汇报,做好经常性宣传;有重要活动请领导参加,请领导讲话,做好形象化宣传等都起到了很好的开发宣传作用。
(二)坚持工作目标考核,落实各级工作人员责任
我们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了各单位经济承包责任制考核,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将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及精神文明建设评比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做到“两种生产一起抓”。每年年初,由党政领导亲自参加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并做出指导性讲话,部署全年工作,与各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年底对各单位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奖惩兑现。使考核结果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各单位实际工作水平,起到激励先进,督促后进的作用。同时,针对一些薄弱点,对新一年目标责任书内容指标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使其更有指导性,制约性和可操作性。各基层单位则根据公司责任书中的要求,层层分解任务,把各项指标落实到单位、车间、班组和个人,并加强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形成了人人关心计划生育,人人支持计划生育、人人遵守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良好局面。
(三)做好计生工作综合管理
加大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力度。我们单位属于水利施工单位,流动性大,全国各地都有我们的施工队伍,人员分散又不稳定,这就给我们计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所以,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大量扎实的基层基础管理工作,要靠计生干部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的计生干部队伍素质必须过硬。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下,计生干部队伍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各项待遇也得到落实,计生网络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各部门的职责确定后,各单位计生委成员具体抓好落实,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解决企业计生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格局。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大量人户分离人员、离职下岗人员和外来人员的出现,使我们的计生工作力所难及,只有加强各单位的配合,实行综合治理,才能真正把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针对流动人口等特殊人员管理难的现实,我们根据国家和省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坚持单位负责,以流动单位管理为主,“谁用工、谁管理,谁受益、谁负责,谁的地盘谁清理”的原则,定期走访,上门服务,真正做到了部门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基本上避免和堵塞了计划生育管理上的漏洞。
(四)切实转变观念,做到优质服务
计划生育带来的问题范文3
一、以人为本,全面完成市政府实事工程——市生殖健康服务中心的建设
作为今年我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正在计划中进行,预计在今年10月可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建成后的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将和五个乡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六个乡镇计划生育一般服务站以及137个(村)社区计生服务室构建起昆山四级计生技术服务体系,下半年在抓好建设的同时要在软环境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拓展计划生育服务的功能,优化计划生育服务的水平。要继续健全技术服务体系管理机制,要抓好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能力的培训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范化建设。
二、强化职能,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一要继续做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工作。今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失地农民所享受的农保将逐渐和社保接轨,这些由农保转向社保的农民将自动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中退出,不再享受这一奖励政策。同时,力争在8月上旬完成对全市2006年符合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的对象的调查摸底,做好2006年度的经费预算,确保每一位符合政策的农村老人都能按时领取奖励金;二要做好2005年度计划生育公益金的发放工作,切实做好救助对象及救助金额的摸底调查工作。
三、关注难点,继续探索和创新新形势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方式和途径
目前我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存在四大难点:一是执法难,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度大;二是兑现难,非公企业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兑现不到位依然是个突出问题;三是基础管理难,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大规模拆迁使村落集居的形式逐渐分散,人员分布广泛,育龄群众信息采集困难;四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难,一方面现居住地管理模式下的计划生育工作给广大计生干部带来了成倍的工作量,另一方面部分流动人员原户籍地计生部门在管理上不能够提供一定的配合,使得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显得力不从心。针对这些新形势下呈现出来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问题,下半年,将由各分管主任会同职能科室展开专项调研,力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解决难点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敢于实践,勇于突破。
四、加强指导,切实做好“十五”省人口与计生工作示范市下一步迎接和“十一五”规划
我市于今年6月顺利通过了省人口计生委对我市“十五”示范市创建工作的现场考核评估,在下一阶段,还将接受省人口计生委对我市部分育龄群众开展的信函问卷调查、电话问卷调查,以及对我市各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窗口的跟踪暗访。及对市级的最终考核,为此,要在上半年通过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检查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回头看,并继续抓好督导工作和委机关的迎检准备工作,确保省“十五”人口与计生示范市的最终全面通过。要充分利用《昆山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战略》课题的理论成果,为制订全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计划生育带来的问题范文4
一、以人为本,全面完成市政府实事工程——市生殖健康服务中心的建设
作为今年我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正在计划中进行,预计在今年10月可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建成后的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将和五个乡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六个乡镇计划生育一般服务站以及137个(村)社区计生服务室构建起昆山四级计生技术服务体系,下半年在抓好建设的同时要在软环境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拓展计划生育服务的功能,优化计划生育服务的水平。要继续健全技术服务体系管理机制,要抓好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能力的培训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范化建设。
二、强化职能,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一要继续做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工作。今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失地农民所享受的农保将逐渐和社保接轨,这些由农保转向社保的农民将自动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中退出,原创:不再享受这一奖励政策。同时,力争在8月上旬完成对全市2006年符合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的对象的调查摸底,做好2006年度的经费预算,确保每一位符合政策的农村老人都能按时领取奖励金;二要做好2005年度计划生育公益金的发放工作,切实做好救助对象及救助金额的摸底调查工作。
三、关注难点,继续探索和创新新形势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方式和途径
目前我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存在四大难点:一是执法难,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度大;二是兑现难,非公企业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兑现不到位依然是个突出问题;三是基础管理难,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大规模拆迁使村落集居的形式逐渐分散,人员分布广泛,育龄群众信息采集困难;四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难,一方面现居住地管理模式下的计划生育工作给广大计生干部带来了成倍的工作量,另一方面部分流动人员原户籍地计生部门在管理上不能够提供一定的配合,使得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显得力不从心。针对这些新形势下呈现出来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问题,下半年,将由各分管主任会同职能科室展开专项调研,力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解决难点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敢于实践,勇于突破。
四、加强指导,切实做好“十五”省人口与计生工作示范市下一步迎接和“十一五”规划
我市于今年6月顺利通过了省人口计生委对我市“十五”示范市创建工作的现场考核评估,在下一阶段,还将接受省人口计生委对我市部分育龄群众开展的信函问卷调查、电话问卷调查,原创:以及对我市各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窗口的跟踪暗访。及对市级的最终考核,为此,要在上半年通过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检查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回头看,并继续抓好督导工作和委机关的迎检准备工作,确保省“十五”人口与计生示范市的最终全面通过。要充分利用《昆山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战略》课题的理论成果,为制订全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计划生育带来的问题范文5
同志们:
根据全县的工作安排,结合我镇的工作现状,镇委、政府决定今天召开一个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其在以解决当前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认真剖析内在原因,拿出扭转被动局面的有效措施,并集中精力彻底整改,以确保今年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的全面实现。根椐会议的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一、目前我镇计划生育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全县半年考核情况通报来看;我镇人口大堤已发生崩岸;考核结果综合排名倒数第四。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居全县之尾,仅27.78%,计生政策宣传、优生检测服务、基层基础建设、流动人口的跟踪管理等均未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特别是计划生育质量严重滑坡,符合政策生育率呈明显反弹趋势,构成了严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我梳理了一下,主要存在有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符合政策生育率明显下降,违法怀孕、生育现象在个别村突击暴发。高建村前8个月出生人口15人,计划内生育13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6.67%。低于责任指标11.33个百分点。近期处理了一个计外孕妇,仍有一个大月份计外孕妇在外(预计出生年今年度内),这样推算,今年该村的符合政策生育率仅为85%,创一个村计划外生育数的全县之最,全镇六年之最。
(二)、计外孕妇底数不清,补救不力,现在的计外孕妇要么不发现,一发现就是7.、8个月,稍有松懈,就造成计外生育,现全镇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仍有几例计外孕妇在孕,并且均已外出。
(三)、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流于形式。从帐表上看,一个村一个组外出了多少成年人口,都有登记,且办了流动人口证。重点对象也签了管理合同,可是到头来,证是证,合同是合同,怀的照样怀,怀了未发现的照样生,村班干部一脸的无奈,计生干部一脸的委曲。
(四)、长效节育措施落实不力。该上环的未上环,该结扎的未结扎,特别是计划生育的重点管理对象,没有及时督促其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给这些人处出超怀、超生于可乘之机。有个村有一位育龄妇女,还只有30多岁,大孩是男孩,按政策不能再生育了,可她没有落实长效节育措施,每年都要计外怀孕一次,今年刚补救还未满月,反复多次的怀孕,补救不仅组村里带来了工作上的、经济上的压力,更是对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摧残。
(五)优质服务本上功夫,性别比结构不合理。统计资料表明,我镇出生人口总性别比趋于合理,100:103,但分孩次性别比,特别是二孩性别比严重偏高,今年来,二孩出生性别比为100:128,“八必访”、“包保责任”、“倒三查”、“倒查”全部工作重心放在了档案资料的整理上,没有落到实处。
(六)、宣传教育不深入,致使育龄人群法制观念谈薄,生育行为随意性漫延。
(七)、村级计生专班不稳定,网络不健全,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个村没有计生专干。计划生育是一项特殊的工作,不配备专职女干部,计划生育问题的暴发是迟早的事。
(八)计外出生查处不彻底。一些困难家庭,生前躲着怀,生后泰然出生处之。还有特殊家庭,如计外一孩、重组家庭,我们的干部置计划生育法律不顾,赋予了过多的同情,实际上是在纵容。
(九)、优生检测以费代检,人口质量意识淡薄。
(十)、基层基础建设薄弱,资料信息不准确。
二、深刻剖析,认真查找存在的以上问题的症结所在
计划生育管理固然有国家政策调整,体制变革和社会进化而带来的一些矛盾,但终究还是因为我们干部的态度、工作责任和应对事物变化的能力造成的。我分析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认识上有偏差,有三种心态:
1、村主要干部认为:“天下第一难”已成为历史,群众生育观已转变,这根弦可以松一松了,不知道一松就跑调。2、计生干部认为:多生几个少生几个对本地影响不大,上官不紧、下官不忙,得过且过。3、育龄妇女观点:有钱大胆生(出钱),特困躲着生(耍赖),想生走出门(流动超生)。三个层面、三种心态演变成一个结果:生育秩序混乱。
(二)、作风不扎实,这是造成计划生育工作反弹的主要原因。
村级专干推一下动一下,安排一项做一项,做不做得到位不管结果。镇计生包村干部蜻蜓点水,下不得身,有些环节明知有隐患,仍报有侥幸心理。镇计生专班,包括我在内,深入基础不够,督办不力,掌握情况不准,错过了最佳处理时期。
(三)、责任不到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专干职责不明,出现问题找客观、推责任,这与镇每年没有认真与村结帐有关,往往是只讲不罚、只说不做。
(四)、措施不配套。随着的新的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实施和计划生育工作行为规范,计划生育的手段愈来愈弱化,出现问题,村朝镇看,镇要村干,看也好,干也好,只有一个法宝—“宣传教育”,这个法宝一旦失灵,便束手无策。
(五)、经费难保证。税费改革,配套改革,用于计划生育的经费相对减少,而工作难度加大,经费是必要的保证。有时处理一个计外孕女要花上万的钱,成本高得吓人。
以上主客观因素,制约了我镇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正视问题,痛下决心,彻底整改,确保2005年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的实现
镇委、镇政府决定:从七月十一日起,用一周的时间,对全镇计划生育工作被动局面进行突击整改。
整改目标:
(一)、提升符合政策生育率。这是一个核心的指标,要保证这个指标:所有的计外孕妇(发现的和摸底中发现的)一律补救。
(二)、对流出人口进行彻底的清理清查,做到四点。
1、底数清(逐户登记、分类),登记准确率100%。
2、办好证,办证率达100%。
3、流向摸明白,每个成年育龄期内人口都要掌握,流出的详细地址、通讯联络方式、电话号码。
4、分类管理,对得点象:①、回家的要接受一次孕情、环情检查;②、未回来的要求寄回(每半年)一份孕检证明(每年最少要寄一份);③、用信息平台进行交换(村将摸底情况交计生办,由办公室完成);④、村计生办对发函、拨电话与流出地计生部门联系、控管;⑤、对所有的外出对象上门宣传计生政策,警钟长鸣、家属转告,入户率达100%。
(三)、落实长效节育措施。要求生育一孩、二孩3个月以上的妇女都要落实上环措施(除二孩要求结扎的外),除因医生检查身体不适的对象外,要求上环率达到100%。因受生理周期的影响,工作时间可延至一个月。
(四)、加强性别比控管,切实做好包保责任制。
(五)、加大优生检查宣传,减少新生婴儿出生缺陷。
(六)、对三年来计外出生对象来一次严肃的查处。
我们已与县执法大队联系,待以上五项工作落实后转入查处。
计划生育带来的问题范文6
人的生育行为取决于两个要素:生育收入和生育成本。生育收入包括金钱收入和非金钱收入(如天伦之乐),生育收入与父母、子女之间的代际产权合约安排相关,在农业经济下,盛行父母拥有对子女的产权和收入支配权;在工业经济下,就慢慢转向子女拥有自身产权、父母取得子女的一部分金钱收入(子女仍相当于投资品)的安排及父母只是把子女当成耐用消费品(父母享受天伦之乐)的安排这两种。生育成本包括生育、养育子女的直接费用及母亲为此放弃的职业机会。
1980年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不是Family Plan(家庭计划),而是Birth Control(生育管制),而且是严厉的生育率管制,全国大部分家庭只能生育一胎,少数符合特殊条件的家庭可以生育两胎,管制法例允许的生育率不会超过1.5(有学者估算为1.38)。这不是家庭选择如此,而是管制法例强制你如此、没得选。
在生育率管制法例之下,计生委对有“超生”行为的家庭,给予高额的罚款(现在改称“社会抚养费”,可“社会”何曾抚养这些超生的孩子?说占用了“社会资源”,哪一种稀缺资源这些超生的孩子可以白白的使用?),本质上是“生育税”。
生育率管制法例是由从中央到各省市一系列法律、规定、条例组成的。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1980年修改的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2002年,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各省市,均有具体的规定、条例或实施细则,规定各种奖惩措施。除了直接的生育率管制之外,还有一些间接的生育率管制,如提倡晚婚晚育;“稀生”,生育间隔要三四年等等。
其实,生育率管制会带来各种社会成本。
后果之一:
巨大的制度费用。为了执行生育率管制,需要庞大而复杂的法例,需要庞大的专门负责机构,需要庞大的人手,全国从事计生工作的人员保守估计有几十万,给他们支付的工资来源于税收,是制度费用(他们本来可以从事有产出的工作,现在放弃了,是社会成本,这一成本已包含在制度费用上)。
张五常1985年撰写的《没有兄弟姐妹的社会》讲到,血浓于水的亲情、家庭公司可以降低制度费用,计划生育导致的没有兄弟姐妹的社会比赫胥黎《Brave New World》中的景象还要可怕。
后果之二:
本来应该出生而没有出生的孩子导致的租值消散(Dissipation of Rent)。如果没有生育率管制,以农村为例,在父母对子女拥有产权因而拥有收入支配权的代际合约(这种代际合约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在加速解体;就是在农村,也不再是纯粹的农业经济,工业化也在进步)的局限下,生育子女是一项回报率很高的投资。现在管制了生育率,生育收入在边际上高于生育成本,本来还可以继续生育,使得生育收入在边际上与生育成本相当,这就意味着有租值(父母生育子女的投资收入)被消散掉了。
而本来应该出生而没有出生的子女也是资源,如果出生会给社会创造财富,他们不只是“人口”,要消费,也是“人手”,要生产,更多的人参与分工与合作会使得专业生产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程度进一步加深。
当然,会有人选择“超生”,“超生”的本质是减少租值消散的行为,最终消散的租值,总是相关的局限下最少的。
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中国“人口红利”,是说本来用于生育子女的费用现在可以用于消费和投资,问题是,计划生育相当于对某些消费和投资行为的管制,原来计划使用孩子这个耐用消费品的家庭现在只能消费其他物品,愿意出的最高价与实际出价的差额即消费者盈余(consumer's Surplus)因此减少了;原来计划通过生育子女取得更高投资回报率的家庭现在只好满足于较低的投资回报率,这是管制导致的租值消散!
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宣称,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仅仅因计划生育少生了4亿人,该数“不包括由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教育文化水平提高等因素而少生的”,这应该是高估了,有学者估计,截至2005年年底,1971以来的计划生育共减少2.3亿,1980年以来的“一胎化”计划生育减少1.3,仍是惊人的数字。
后果之三:
在干预人数数量之外,也会加剧出生性别选择的行为。正常情况下男女出生比例在102-107:100之间,中国的男女出生比例超过120:100(2005年1%人口抽样调差显示0-4岁出生比例为122.66:100)。这不仅意味着中国男性争夺配偶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还意味着中国的世代更替水平要比别的国家要高(发达国家的世代更替水平约为2.1),世代更替水平下的生育率确保下一代育龄妇女与上一代相当,因而确保下一代人口规模与上一代相当。
后果之四:
还会加剧老龄化。在超低的1.22的生育率下,出生的人和工作的人都越来越少,退休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将来谁来养活这些人?人口问题是慢性病,到了集中爆发的一天,老天爷也救不了。
有人会说有社会保障,问题是,社会保障仍是要拿下一代的钱(代表着其生产出来的物品)去养活上一代人,拿工作的人的钱去养活退休者,中间还要由于管理费用消耗掉一部分。社会保障并不能无中生有,总要去拿一部分人生产出来的物品去养活另一部分人,生产者越来越少、坐食者越来越多的财富转移和再分配制度是无法长久维持的。经济增长会帮上一些忙,但很有限,因为退休者的生活水平也是与经济增长挂钩的。
总而言之,生育管制是不能用来解决人口问题的,因为当时中国根本没有人口问题(“人口过剩”从来都不是现实);其本身就造成了真正的人口问题(超低生育率),拜生育率管制所赐,现在中国终于有人口问题需要解决了。这也正是发达国家目前的状况,这些国家的生育率远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但普遍比中国要高),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障制度因此面临的麻烦越来越大,为此他们千方百计的鼓励生育,但仍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