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范文1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是整个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和重要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和精神支撑。一个企业能否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命运与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理论引进我国至今,我国许多企业形成了企业文化的知名品牌,进而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成绩可圈可点。在带来了自身管理绩效提升的同时,员工素质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文化巨大的软实力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并被视为企业管理成熟的标志。虽然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应看到,目前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偏差,特别是有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不重视文化建设。有的把企业理念当做企业文化的全部,忽视制度文化建设;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则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使我们传统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优势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有的把企业文化仅仅理解为华丽的宣传,做面子上的工程,认为挂牌子、插旗子就是企业文化;有的纯粹是老总文化和领导文化,不被员工所认同。所有这些弊端,使得企业文化失去了题中应有之意,也使相当一部分人对企业文化的作用产生了怀疑。为此,我们务必要澄清和克服这些错误的理念和做法,使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指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为我们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指出了一条正确道路,那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持续、可协调的发展观,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成为企业发展软实力的支撑和动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要立足于“以人为本”

众所周知,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它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动力,要求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中突出“人”的地位。它回答了我们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一切政策的依据和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同样也是人,人就是企业的员工,是整个企业发展的决定力量。离开了人,企业就失去了主体因素。而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灌输教育,通过制度文化的激励和约束,“不断识别、激励、培养能够通过自我发展的员工,让他们对组织管理的依赖性越来越低,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并成为企业管理制度提升的先行者和标杆”,使员工成为企业文化的推动者、实践者和发展者,成为企业发展的主体,最终成为企业发展成果的享受者。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的指导,指明了企业文化建设努力的方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炼企业理念,建设企业文化,都要自始至终关注企业员工的感受,把关爱员工、激励员工、塑造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注重发挥员工的能动性,把他们认同不认同、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作为建设企业文化的前提和根本,作为检验企业文化成功与否的标准。唯其如此,企业文化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拥护和支持;也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不断创新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企业文化本身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于这一点,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海尔17年来做的一件事就是创新。”他要求大家谨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原则,创新成了海尔造就“海尔文化”的关键。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也随之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战略等也要随之而变,而不是墨守陈规,停滞不前。另外,信息时代各种新的观念、理论和价值观层出不穷,不断影响着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员工思想动态化明显,一些年轻员工逐渐成为企业的主力,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思想更加多元化。如何让他们成为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倡导者、执行者和体现者,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一个极为现实的课题。所以,就要求作为统领企业精神和灵魂的企业文化也要顺时而变,不断吸收先进的思想和理念,让企业文化更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给员工以憧憬和力量,激发他们的奉献精神和能动创新的勇气与动力。这样,企业文化才会更有生命力。

四、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全面、持续、可协调的发展原则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要统筹兼顾,坚持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这对于企业文化同样适用,这也是由企业文化的内容所决定的。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物质文化,如厂容厂貌、产品等,这是最外层的,是能听得到、看得见的,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涉及制度文化,即我们的各种管理制度等,这是企业文化的内部约束体系,它是企业目标实现的组织保证。涉及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这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它是企业为达到总体目标而一贯倡导并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者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主要方面。一个企业要建设企业文化,就必须具有其核心和灵魂,即先要树立起精神文化;为了保证精神文化的影响力与渗透力,还需建设制度文化;而正是有了精神文化的核心,加之制度文化的保证,再有物质文化的显现,那么,这个企业就必然会产生影响力强大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要统筹兼顾,全面建设,不能偏废。同时,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认识角度,指明了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发展的路子和方向。为此,我们务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要求、核心、实质贯彻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把企业文化建设做实、做优、做强、做大,让它为企业的发展,最终为推动全社会的文化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范文2

一、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发展农村文化观念不强。一是有些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在认识上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只重视经济建设,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经济是文化的保障,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只有文化发展了,科技含量就越高,人的素质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越好。二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大文化”的理解不够,没有意识到文化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是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大范畴。

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支撑,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来说更是如此,当前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捉襟见肘,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有限;二是政府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总量偏少,严重制约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是农村文化建设氛围不浓,社会力量参与仍然缺位。

农民文化生活内容单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的思想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与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相比,农村文化生活发展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生活消费偏低;二是文化生活方式单一;三是文化生活品味不高。

基层文化队伍匮乏不齐。乡镇文化干部队伍薄弱,大多数村级没有文化管理员,文化工作没有“脚”,各项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受到制约,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造成乡镇文化站人才紧缺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文化站社会地位低,个人待遇低,导致专业人才跳槽改行;二是“先天不足”,一些地方和单位把文化岗位作为闲职看待,进人比较随意,不考虑学历和专业特长,在职时长期得不到培训学习,致使有的文化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能力,文化活动难以组织开展;三是管理体制不顺,“文”、“广”、“电”等条块难以协同,缺乏合力。

二、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1.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科学认识。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到一定阶段必将影响和阻碍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首先是通过确立和实施“大文化”理念,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繁荣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推动农村经济持久发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提高农村群众整体素质、树立新世纪农民形象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执政为民,强化发展意识;其次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使全社会都参与到新农村文化工作中来。

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范文3

1 会计文化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

(1)会计文化、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会计文化是会计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它起源于会计又渗透在社会文化之中具体包括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行为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多角度的会计文化体系。会计职业道德指的是从业会计人员在进行相关业务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修养以及行为规范等。它是衡量会计行为规范的标准,直接对会计工作着的工作水准予以评判。集中反映出供给工作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相关的责任义务与,明晰了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承当所应承担的,不做有损道德的行为事宜。这些道德标准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这是财会法律法规所不能取代的。

(2)会计文化、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

全社会对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在对于解决会计失真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学者着力于从会计主体进行外部的综合治理,采取了包括行政管制、道德教化、法律管制以及提高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等相关措施,但是对于文化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因素有所疏忽。一方面、会计文化是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确定的主导因素之一,必然会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另一方面、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文化、会计意识形态的构成要素,不可能超越主流文化而独立存在。例如会计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诚信,会影响和引导会计人员的行为取向,形成“职业道德诚信”。

2 会计文化视角下医院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1)会计人员诚信缺失。

一些会计人员对于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毫不在意,毫无意识,非常的淡薄,从事一些违规行为,对会计信息予以造假。如果单位负责人对于会计人员所提供的虚假信息予以授意的时候,会计人员通过一些相关技术予以巧妙实施。

(2)法制意识淡薄。

一些会计工作人员不能准确理解会计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等,久而久之法制观念日益淡化,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现象严重,致使在会计工作中时常发生贪污、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现象。

(3)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现象严重。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他们自身所具备的业务素质不足以胜任自己的职业,导致工作质量大打折扣,有损职业道德建设要求。例如医院的会计岗位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收费工作,这一基础的工作并不涉及到一些高深的专业技能或者知识,但是依旧存在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例如多收钱,找错钱,处方的单子出错等,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追究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会计文化的移位和缺失。

(4)服务水平偏低。

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精神文化水准也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一些会计人员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候,例如挂号,住院出院手续等,态度极其的傲慢或者冷淡,不厌其烦,甚至爆粗口,这对于医院的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

3 会计文化视角下加强医院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举措

(1)加强会计精神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会计行为环境。

医院会计人员同样隶属于社会大环境,社会环境决定其自身理念的形成。当代会计泰斗潘序伦说:“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会计行为环境,这不单单是某一部门、某一行业的工作,这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全方位加强会计诚信文化教育,传播良好的诚信理念。使得会计人员树立起自我约束与道德自律意识,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树立诚信责任意识,形成整个社会“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和诚信环境。

(2)完善会计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医院内外部控制制度。

会计制度文化的完善,将有效的对会计人员行为进行规范,最大限度的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一方面,内部控制制度在于其事先预防,建立起一系列的制度和程度,对于错误和违规予以遏制。另一方面,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不仅要靠会计人员自律,还有加强外部监管,一旦发现违规违法行为,必须给予应有的处罚,情节严重地,将依法追求其刑事责任,严惩不贷。

(3)加强会计物质文化的建设,激发会计人员的活力和凝聚力。

建设会计物质文化,有助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文化的激励功能。第一,提高会计的设施,科学和技术手段,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院的会计核算率。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及生活条件,为会计人员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各种形式的先进会计文化的应用,促使会计人员以主人翁的责任感投入到工作当中。医院的利益高于自身利益,医院的利益就是大家的利益,培养质量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4)加强会计行为文化建设,提高人性化服务理念及服务水平。

医院窗口会计人员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好的医院,它必定有高水准的服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应该是一流的,这是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搞好收费窗口服务水平,体量患者,为医院着想,为人民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这对于医院的形象建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范文4

论文关键词:生态河道;生态系统;历史文化保护型河道;浙江省

浙江省濒临东海,水网密布,河道总长度为6万多km。独特的浙江水乡风貌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传统河道建设主要侧重于考虑工程的安全和人类需求,较少考虑河道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河道生态环境问题仍比较严重,河道环境质量现状仍不容乐观。笔者综合应用环境科学、生态水工学、美学等相关理论,试图研究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河道的构建体系,以指导浙江省历史文化型河道建设,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传承河道水文化。

1现状分析

抽取浙江省文化历史保护型河道进行调研,其中包括杭州余杭塘河、古新河、沿山河、古荡新河;嘉兴杭州塘、平湖塘、苏州塘、长水塘、老环城河、九里溪;宁波西塘河;温州温瑞塘河、石坦河;以及衢州、台州、丽水等22条河道,了解河道水域面积、水系分布、水生态状况、人文水景观资源、驳岸情况。

通过调查与分析,目前问题主要表现为:(1)人文水景观资源虽然丰富,但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的开发利用。以水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城镇大多时过境迁。如衢州的鹿溪渠,嘉兴的杭州塘,台州的始丰溪等,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体系,缺乏对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加以整合利用。(2)河道水域生物群落单一,缺乏生物多样性。按照《欧盟水框架指令》河流生态要素的标准“对以上河道进行生态评估,评优河道只有2条。(3)景观工程方面,传统方式造价高。在随机调查的22条河道中,有19条河道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中所用的材料为现浇混凝土、浆砌或干砌石块、抛石等硬质不透水材料,施工及养护成本较高。(4)缺少生态河道建设的相关规范。加强河道生态建设,制定一个在河道建设中加强生态保护的技术规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规范应涉及面广泛、内容全面,符合科学性、操作性、经济性要求,并且满足工程建设的地方标准。

2构建生态河道管理体系的措施

2.1保护性措施

由于城市发展、旅游开发等,大量河道被侵占,河渠硬化,其完整性和真实性不断遭到破坏。作为文化遗产的城镇河道不仅仅包括古城镇、古街巷、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应该包括历史上因河道发展而形成的船闸、河埠头、桥梁、堰等水利设施。对于这些已有的历史人文景观,应作为古代水文化的载体,通过综合整治加以维护与保护。

在设计时要注重对传统村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的保护,考虑具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尽量使用当地材料和物种,体现河道治理的地方特色。如美国圣安东尼奥河改造注重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将国家历史公园中的四个历史街区相互联系起来。在南段德埃斯帕达水坝附近,修复北美最古老的水渠,作为文化和教育场所。对于南部河段的4处建于18世纪的教会遗址,规划将教会遗址现有的道路系统与滨河步行道相连接,以避免局部过分突出。

2.2生物措施

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生物措施,通过生态工程与生态恢复方法,可以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促进整个河道生态系统的完善。主要措施有:(1)构建河道上中下游生境异质性。河流上中下游由多种异质性很强的生态因子描述的生境,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流域生境多样化条件,这种条件对于生物群落的性质、优势种和群落密度以及微生物的作用都产生重大影响。(2)营造水陆交错带的生物栖息地。在河道治理规划中,构建深潭和浅滩,营造多样性水域栖息地环境,使之具有不同的水深、流场和流速,适于不同生物发育和生长需求。(3)构建生态驳岸时,要考虑生物栖息地的要求,采用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或者采用新的结构型式,如石笼、鱼巢砖、生态砖等。岸坡砌护尽可能采用透气透水透孔的天然材料,使得植物生长,为鱼类、两栖类、昆虫、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的栖息提供从水域到陆地的连续空间。

2.3低成本景观工程性措施

提倡“低成本”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如何权衡短期投资和长期收益,如何不以牺牲形式美感、功能使用、自然生态为代价。在设计时尽量避免使用高耗能、高污染的钢筋、水泥等硬体传统材料,采用透水性好,施工养护成本低的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改善河道的生态条件。

2.4制定生态河道建设的相关规范

对于历史文化型河道,地方要加强立法,各地都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以建立新型长效的生态河道管理体系。

3整治案例

3.1项目概况

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处于仙霞岭腹地,由浔里、枫溪、花桥三个自然村构成。廿八都镇历史上是军事要冲,是商贸集镇,留有丰富的古建筑和多彩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穿镇而过的廿八都溪在境内流程10km,流域面积73km,承担沿河地区雨水排放以及地下水补充的功能(现状图见图l~3)。

3.2生态河道规划

组景序列是体现中国传统景观欣赏与表达模式的重要文化形式。本案延续“枫溪八景”这一文脉,借鉴传统中国画长卷做法,根据现状把枫溪沿河景观分成6部分:山光潭、珠波桥、百花涧、青溪坊、秋霞圃、枫影滩。分别以山、路、水、村居、田园、植物景观为名,构成全景山水长卷式的山水村居田园画卷,突出枫溪之美。具体措施如下:

3.2.1保护性措施廿八都古建筑种类多、数量大,其风格融浙、皖、闽、赣干一体,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如枫溪村的水安亭桥,原为木结构跨桥,清康熙五年毁于洪水,同治三年建成石拱桥,桥上原有亭阁18问,现尚存14间,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浔里村的清文昌阁,也是保留下来的重要古亭阁。除此之外,还有枫溪桥、河埠头等古建筑物,在枫溪河水道设计中都应给予保护,现对传统村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特色。另外,从依存古镇空问构成来分析,枫溪如腰带,其急缓开合的动态恰和古镇人文景观耦合,构成古镇景观意象(规划图见图4~6)。

3.2.2景观工程与生物措施结合(1)构建上中下游的生境异质性,上游有潭,主静,文昌阁高耸潭西。下游为滩,主动,关帝庙动峙滩头。中间两弯是村落居处,缓急适中。由此,营造出水陆交错带的生物栖息地,丰富水域生物多样性。(2)在中游清溪坊两湾处,保护当地条石砌石驳岸,加砌水下种植池,种植水生植物。在岸坡防护工程上,选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条石块石和当地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为植物生长及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殖创造条件。(3)在下游枫影滩处,利用具有透水性能的卵石、砾石等构成河床材料,为生物提供栖息地。

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范文5

关键词:水运勘察设计单位;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022-02

根据《2007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年报》[1]统计结果,全国共有工程勘察设计企业14 151个,行业从业人员117.52万人;全年营业收入4 684.33亿元,,利润总额436.83亿元。 勘察设计单位是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龙头,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一、大型水运勘察设计单位的历史沿革

中国的大型水运勘察设计单位包括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水规院)和中交第一、二、三、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分别简称一、二、三、四航院)。

水规院和一、二、三、四航院原为隶属于交通部的事业单位,现均隶属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各院的发展道路类似,均经过国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单位、上市公司等历史进程。

二、大型水运勘察设计单位改革的制度探索

为促进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成功转制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国家有关部委多次下发文件及指导意见。

1999年8月26日,建设部《关于推进大型工程设计单位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指导意见》[2],提出“推进一批有条件的大型工程设计单位,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创建成为具有设计、采购、建设(简称EPC)总承包能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国家控股、参股或国有独资的国际工程公司实行项目经理制,采用“矩阵式管理”, “要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拳头产品形成自己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

1999年1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建设部等部门联合的《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3],提出勘察设计单位改革的目标是“由现行的事业性质改为科技型企业”。 “勘察设计单位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自主选择管理体制改革方式。”

参考文献[4]、[5]和[6]对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改革的基本原则、改革方案、配套改革、组织领导,改革中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改革中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主要方式和推行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并提出指导意见。

三、大型水运勘察设计单位改革中的主要争论

1.关于资产组织形式。勘察设计单位改革中,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资产组织形式。《关于推进大型工程设计单位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指导意见》[2]对资产组织形式提出较灵活的处理方案,实际改革过程中出现争论激烈的两方面代表意见:一是职工持股,以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职工持股,易造成国有资产尤其是品牌效应流失、贫富差距不合理拉大、成果质量难以保证。

2.关于收入分配方式。单位改革必然面临薪酬体制改革问题。无论采用哪种评价体系,职工更关心的是个人的收入高低与平均程度。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的重要优越性就在于贫富差距小,因此,不应该拉大现有的收入差距;另一种意见认为平均主义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应该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主要考虑职工的贡献、适当结合职工的资历与表现适当拉开收入差距。

3.关于项目组织管理模式。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是实行矩阵式管理、职能型管理、纯项目组织型管理还是混合型组织管理。笔者认为,应结合各单位资源情况及项目特点,决定组织管理模式,可采用循序渐进变革方式。

4.关于专业化与多元化问题。水运勘察设计单位是组建工程总承包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还是维持传统的设计单位,是维持原专业化设计院还是组建多元化设计院。笔者认为,多元化是发展之路,专业化是立足之本。

5.关于历史结余分配问题。多年来,广大职工收入一直较低,改制后收入大幅度提高,客观上造成了新、老职工的不公平,如何处理历史结余及补差问题,是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老职工为国家和单位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历史结余分配上应给予一定倾斜。

6.关于主辅分离问题。对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中的辅业如何处理,是维持在原单位中、适当独立,还是完全剥离。笔者认为,对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无重要意义的辅业应予以剥离,采用社会化方式解决。

四、大型水运勘察设计单位改制中的几点建议[7~8]

1.迅速实现服务观念与单位性质的“双转型”。水运勘察设计单位原为大型国有单位,且具有代各部委规划、设计、审查的职能,在改制后必须迅速转变观念,消除原有的优越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水运勘察设计单位原多承担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委派的设计任务,工作具有指令性、确定性等特点,改制后应主动承担更多的咨询任务,以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要实现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长久生存与良性发展,必须快速实现“双转型”。

2.突出战略管理,强化执行力。战略决定成败,执行决定成效。对于水运勘察设计单位,是承担更多的设计任务以完成各项经济考核指标还是承担更多的标准规范编制以提高行业影响力;是着重夯实技术、人才基础以放眼长远还是在实践中成长、着力技术创新以增强竞争力;是维持原有的专业设计领域还是承担多元化工作以做大做强并提高抗风险能力。只有明确战略,才能在面临抉择时不迷茫;只有强化执行力,才能使战略目标成为现实。在战略定位过程中,适当实现“范围经济”和行业内各单位的互利共赢,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3.尽快形成核心竞争力。到2007年,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加入世贸组织过渡保护期已经结束。应对国际大型勘察设计咨询公司的激烈竞争,除固守传统优势外,必须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市场份额不会被蚕食。除保持并开发水运设计行业的传统优势外,在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协调各专业技术力量,开发自己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形成自身独有的管理模式,不失为一种选择。除技术以外,高技术和高管理人才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保护与挽留。

4.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近年来,很多企业管理者均遇到“激励失效”的问题。用经济学的边际理论很容易解释小幅度提高收入对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作用逐渐降低的效果。笔者认为,职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休闲的要求更高,因此,均存在对收入增加敏感性降低的现象。在此情况下,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显得越发重要。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局限于简单的活动,而是侧重于为职工提供更加有效工作的精神动力。如为职工树立工作和企业发展的美好愿景、调动职工渴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增强职工的国家和集体责任感及工程建设荣誉感、量身定做为职工提供更多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通道等。

5.正确处理做大与做强的关系。水运勘察设计单位可结合行业实际,走高端发展路线。对于技术含量低、工程影响小、不关乎国家利益大局的任务,在质量把关的前提下可考虑采用劳务分包、设计分包、切块分包等形式,将低端工作外包,以实现勘察设计单位的真正做强。在发展过程中,可实现“多元化”发展,但目标应是回归“专业化”,以实现同时做大做强的目标。

6.力求降低勘察设计单位风险。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是知识密集型、高风险单位,一般来说,对工程风险的经济赔偿能力较差。因此,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努力提高全体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加强成果全过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并适当投保工程保险。在业务范围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应注重加速培育精技术、通商务、懂外语、能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降低工程风险。

7.行业内良性竞争。出于各设计单位自身利益考虑,难免出现市场竞争局面。不过,这种竞争应该是良性竞争,是技术实力与综合服务的竞争,而不是简单的价格竞争。良性竞争有利于提高各单位竞争力,才能在与国外工程咨询单位的竞争过程中处于不败之地。

8.承担国家利益的把关任务。大型水运勘察设计单位承担国家众多大型、重点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并承担众多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工作;勘察设计是各项工程实现安全、环保、节能目标的关键环节;工程咨询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9.逐步扩大国际影响。中国的水运工程施工单位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勘察设计单位承担国外工程相对较少。改制后,应紧紧抓住国内大型水运设计单位均并入中交股份的契机,用好“CHEC”(中国港湾)和“CCCC”(中交股份)两个品牌,实现“借船出海”,创造最大化利益。

10.正确处理与国外咨询企业的竞争与融合问题。近年来,国外工程咨询单位进入水运行业的趋势日渐明显。提高自身竞争优势不是简单的排斥国外企业,应采用各种灵活方式如合作、并购等以实现我们的目标。

五、结语

近年来,国家各部委对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改革出台了多个指导文件,水运勘察设计单位也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结合水运行业特点,勇于探索,努力追赶并长期超越国际大型咨询公司,应成为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2007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年报[R].建设部,2008.

[2]关于推进大型工程设计单位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指导意见[R].建设部,1999.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R].国务院办公厅,1999.

[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中央所属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R].国务院办公厅,2000.

[5]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R].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2.

[6]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R].建设部,2003.

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范文6

一、学习实践活动宣传阵地规范化建设要求

(一)宣传阵地的内容要求

各单位宣传阵地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1、学习实践活动组织领导机构;2、主题和实践载体;3、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准备办的实事;4、党员干部心得体会文章;5、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调研报告。

第二部分内容:1、领导班子分析报告和民主生活会评议结果;2、服务承诺(应明确承诺的具体内容、承诺方式、完成时限、责任人)。

第三部分内容:1、落实整改工作责任制(应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限以及落实措施);2、解决重要问题情况。

第四部分内容:1、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和制度;2、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

各单位根据“突出特色”要求,可灵活掌握,适当增减栏目内容。

(二)宣传阵地内容的设计要求

1、宣传阵地要有一句或几句能够鲜明体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富有卫生行业特点的主题语。

2、宣传阵地整体板块内容、各部分栏目内容要统一设计,布局科学合理,能够体现三个阶段主要活动内容及效果,体现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3、在各部分栏目内容的设计上,不注明阶段划分的时间,应以活动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划分。

4、除本《指导意见》明确的四个部分活动内容外,各单位可设计具有本单位特色的活动载体内容,但一定要有机地、自然地融合到整个板块和各部分栏目之中,增强活动内容的统一感、整体感。

(三)宣传阵地形式的设计要求

1、宣传阵地要根据本单位活动室的实际情况,以墙壁悬挂的“板块、栏目式”的形式设计制作,设计上要美观、整洁、大方、庄重、醒目,避免华而不实、画蛇添足。

2、整个阵地版面字体和颜色要协调一致、统一。

二、学习实践活动氛围营造规范化建设要求

各单位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单位文化建设为载体,努力营造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浓厚氛围。

1、在单位进口、出口和单位院内,要结合卫生工作特点,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以长期性标语、宣传橱窗、宣传展牌等形式,充分展示本单位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情况。

2、在单位办公楼内的显著位置、走廊两侧、单位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要适当悬挂高标准、高质量的单位文化展示牌。展示牌在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本单位文化理念、工作特点、干部素质要求、工作作风要求等内容;在设计形式要美观大方、庄重醒目;在布局上要科学合理、数量适宜。

三、学习实践活动档案资料规范化建设要求

1、各单位要设立学习实践活动专门档案柜、档案盒,并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对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各环节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2、学习实践活动档案整理要符合档案工作规范化要求,并根据学习实践活动进展随时进行整理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