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题研究奖励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题研究奖励办法范文1
一、奖励原则:版权所有
绩效挂钩的原则。认真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坚决克服平均主义,按绩效计奖。
公平竞争的原则。科技人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在科研攻关、课题研究、新品开发、新技术新项目引进等工作中,人人平等,允许自由组合,择优招标竞争,以鼓励我院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二、奖励项目
科技进步奖:主要奖励在科研创新中成绩显著并获各级科技进步奖。
①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奖励万元;万
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奖励万元;
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奖励万元;
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四等奖:奖励万元;
②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奖励万元;万
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奖励万元;万
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奖励万元;万
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四等奖:奖励万元;取消
③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奖励万元;万
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奖励万元;万
获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奖励万元;万
获市级科技进步四等奖:奖励万元。万
奖励项目组主要成员奖金额度不低于奖金总的,项目第一责任人的额度不低于奖金总额的。
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奖:是对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的先进医疗技术,促进医院科学技术进步,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且填补国家、省、市、院空白,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①获省卫生厅新技术新项目引进一等奖:奖励万元;万
获省卫生厅新技术新项目引进二等奖:奖励万元;万
②获市卫生局新技术新项目引进一等奖:奖励万元;万
获市卫生局新技术新项目引进二等奖:奖励万元;万
③获医院新技术新项目一等奖:奖励万元;
获医院新技术新项目二等奖:奖励万元;
获医院新技术新项目三等奖:奖励万元。
创建重点科室奖:创建活动中成绩显著,通过各级重点专科验收。
市级:科室奖励万元(其中科主任不低于);
省级:科室奖励万元(其中科主任不低于);
国家级:科室奖励万元(其中科主任不低于)。
奖:
()报销:
中华级系列和核心期刊:按实报销
国家级:限额元
省级:限额元
市级:元
()奖励:
收录的期刊:每篇奖励元;
中华医学系列期刊(核心期刊):每篇奖励元;
中华医学系列期刊:每篇奖励元;
国家级(核心期刊):每篇奖励元;
国家级(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每篇奖励元;
国家级:每篇奖励元;
省级(核心期刊):每篇奖励元;
省级(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每篇奖励元;版权所有
省级:每篇奖励元。
港澳出版刊物不列入奖励范围(以出版刊号为准)
收录的期刊:每篇奖励元;
专著:每本元;
中华医学系列期刊:每篇奖励元;
国家级:每篇奖励元;
省级:每篇奖励元;
核心期刊:每篇奖励元;
统计源期刊:每篇奖励元;
论著:每篇奖励元;
奖励范围仅限于正规出版刊物。
科技成果转让奖励:凡职务技术成果转让给企业的,可从转让费中获得不低于的奖励。
.教育奖励:专业对口,在职读书获大专以上学历的,一次性奖励元。
三、奖励办法:
凡申报医院科技奖励的,必须详细填写申请书并附详细资料,每年年底评审一次,由医院专家委员会评审后执行,上述各项奖励均记入各有关人员的技术档案。
四、奖励说明:
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奖和科研成果奖的奖金为整个课题组拥有,但课题组负责人所得奖金不低于奖金总额的。
奖的奖金主要奖给第一作者。
获得专利权的奖励只奖励第一发明人。
课题研究奖励办法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课题;过程控制;实践性
课题研究水平和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科研实力和教师队伍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准,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表现,也是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整体科研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所承担的科研课题数量也不断增多,但随之带来的科研课题管理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具体表现为:课题立项后不按计划开展研究;高职称、科研能力强的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只作摆设,不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者参与课题研究的精力与时间不够,对课题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初始阶段等等。这些都将严重地影响到课题研究的按期按质完成,致使科研成果质量下降,课题研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提高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水平已成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课题全过程控制的对象
ISO9000/2000认为过程控制就是对过程进行策划,并对整个过程实施控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其指导思想是: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通过过程控制来确保过程的结果符合规定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过程一般都包括:课题立项前的管理、课题实施阶段的管理和课题结题后的管理[1]等环节,因此,对科研课题实施的全过程控制主要就是对课题申报立项、课题实施阶段、科研课题成果鉴定、课题文件资料归档等全过程要素进行必要的控制,确保科研课题质量符合预期效果。
二、教育科研课题全过程控制的内容及措施
1.教育科研课题申报立项控制
课题申报立项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开始步骤。控制内容主要有:课题选题立项控制、课题设计论证控制两个方面。
(1)课题选题立项控制。教育科研课题选题是课题申报的第一步,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性一步,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题的主攻方向、目标和内容,对科研课题研究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控制重点为:课题选题的针对性、创新性、独特性、前瞻性。对此,学院科研处每年都会根据各项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时间提前着手组织申报准备工作,确保课题申报质量,增加课题的立项率。具体措施有:积极主动与上级立项单位加强联系,及时了解课题申报信息、课题选题信息、近期的热点题目信息等信息;通过校园网、宣传栏、公示、电话通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聘请国家、省部级著名职教专家来院进行科研课题申报知识和填报技巧讲座;用科研经费购买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专业书籍,配发给每个系部组织学习,使申报者对科研课题申报所需要求、内容、审批程序有所较详细的了解,确保课题选题的针对性、创新性、独特性、前瞻性。
(2)课题设计论证控制。课题设计论证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确保教育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专家评审课题时最为关注的重点。控制重点是:课题论证设计的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可行性、特色性和创新性;立项依据的客观充分;目标表述的准确、具体、简明;研究内容的切题、具体、完整,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方法是否科学、路线是否合理、先进可行,措施是否具体明确,组成人员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完成条件是否实事求是;预期结果是否明确等。学院制定了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评审审查机制,确保申报课题的高起点。所有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必须先通过本系部专业教师的初审,再由科研处组织学院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会议评审论证,用投票表决的方式评出主题鲜明、优势突出、逻辑严紧、思路清晰、论述流畅的高质量优秀课题推荐申报。
2.教育科研课题实施阶段控制
课题实施阶段是指课题立项后到课题完成鉴定的全过程,是整个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控制内容主要有:开题论证控制、中期实施阶段检查控制、课题结题鉴定控制、课题经费控制四个方面。
(1)课题开题论证控制。课题开题论证是课题申报立项后对课题研究的再认识,再深化过程,它是课题研究的前提,是顺利完成研究任务的基本保障,是保证课题研究质量的需要。控制重点:课题名称主题确切、特色鲜明;研究综述全面客观;课题研究界定准确;课题研究预期目标定位具体;课题研究内容突出主题和紧扣研究目标;课题研究方法有针对性;课题研究实施步骤、措施可操作。学院科研处对教育科研课题开题论证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即科研课题开题论证首先应在课题组范围内进行,让课题组全体成员全面了解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和具体做法;然后再聘请有关专家、权威开题论证,对课题研究方案提出进一步全面的系统的研讨与审议,就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修改意见和建设,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然后要求课题组根据专家组的修改建设,认真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按修改后的论证方案组织实施,以此提高课题整体研究层次。
(2)课题中期实施阶段检查控制。课题中期检查是课题研究管理的关键环节。其检查方法原则上是按《课题开题论证书》所设计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等逐条进行检查考核。控制重点是:课题研究是否偏离研究方案目标;课题研究是否按计划的内容与进度进行;课题研究过程的资料是否完整齐全等。对此,学院制定有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对课题中期实施阶段各因素加以控制,确保课题有计划、有步骤、按质按量地进行。如学院科研处从课题立项开始,就安排有专人联系对接课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跟踪、督促,并于每年9月份定期组织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对立项科研课题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对提前或按进度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未按进度完成的课题则进行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及时调整实际操作与计划的偏差,对于无故不能按期完成或进度缓慢者给予警告批评,直至终止课题研究,撤消课题经费,且课题主持人两年内不得再申报教育科研课题,以此来保持课题成果的高质量。
(3)课题结题鉴定控制。课题结题验收是课题研究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的总结和评价。控制的重点:课题研究内容、最终成果是否按原计划完成;课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创新性、理论性;课题研究的依据、思路、操作、方法是否科学。学院出台了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对成果质量进行控制,如科研课题完成后,课题主持人要及时向科研处提出结题申请,并提供结题鉴定所需的有关材料及社会影响和效果的证明材料,在完成系部初审的基础上,科研处会同有关专家对照其开题论证书的要求进行课题完成情况评审,给出书面结论。对评审合格的课题,学院根据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有关规定给予结题奖,同时作为课题资料公开发表的论文、获奖的课题成果等,还根据不同级别另行给予奖励,确保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率和优秀率。
3.课题文件资料归档控制
科研课题文件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学院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和鉴定验收的重要依据,课题文件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是科研课题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学院科研课题档案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控制重点是: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学院制定有科研档案管理办法,确保课题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如把科研课题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纳入科研管理工作的程序中,列入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并针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不同阶段的工作特性,明确归档范围、工作目标及具体要求,把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资料完整地收集、积累、整理、预立卷。管理办法中规定:教育科研课题归档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负责日常科研文件的收集,科研处负责督促、指导科技人员作好文件材料的积累工作;科研档案归档的重点是我院承担的教育科研课题各个阶段形成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特别是教育科学研究阶段形成的作为研究结果依据的原始材料。如:课题申请报告(书)及批件,任务书、合同书及开题论证书,课题研究工作进展和总结,科研成果申请材料及证书,专利申请材料及证书,在专业刊物上发表的教育科研论文,编写出版的专著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科研材料等;科研档案实行教育科研工作和建档工作“四同步”管理。即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教研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鉴定成果与验收、鉴定档案材料同步;上报登记、评审科研成果与学院档案管理部门出具教育科研课题归档情况的证明材料同步等。
三、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全过程控制的成效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起对所有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全过程控制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率、结题率、优秀率稳步提高,学院科研工作显现出勃勃生机。至2011年8月,学院共获省部级以上教育科研类立项课题29项,省市级以上论文奖44项,省市级以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2项;在核心期刊或国家级期刊上公开349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19篇);公开出版专著5部,课题研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达到了预期效果。
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包括课题申报立项、课题实施阶段、科研课题成果鉴定、课题文件资料归档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对课题完成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全过程控制,有利于对课题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跟踪,有利于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协调,为确保科研课题按预定的目标保质保量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提高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课题研究奖励办法范文3
本学年我校以遵循教育局"抓质量,保安全,强素质,树形象"的总体思路为指导,以市教科所和学校工作目标为导向,以扎实的教研与管理工作为基础,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生长点,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用"学校教育网、实验小学教科研博客"做园地,用课题研究作指引,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努力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和优质高效的评价体系,以研究促改革,为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促使教育科研走向过程、走向实践、走向问题、走向合作,全面深化教育科研工作。
二、总体思路
2015年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思路:完善实验小学网站、实验小学教科研博客、小课题博客的管理与运行;充分发挥教科室、小课题主持人的管理与指导职能;做好小课题研究、校刊《实验小学教科研》的编印、规划课题研究、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实现出成果、出人才、出成绩的教科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健全教育科研专项工作制度
充分调动课题主持人、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专兼职研究员的引领、指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导处、教科室、小课题主持人的管理、督导职能,以点带面,推动我校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深化。不断完善《实验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实验小学课题研究实施程序》、《实验小学课题研究成果奖励制度》。严格执行《理论学习制度》、《单元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专题会议制度》、《教科研检查指导目标考核制度》。按照市教科所下发的《关于完善和规范教育科研专项档案的通知》要求,对档案管理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对档案资料的搜集,记录、打印、装订、归档等做出具体规定,明确专人管理,组织专项检查,切实规范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完善并实施学校课题研究奖励办法,以保护广大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和积极性。
完善如下的教科研管理网络:"高效课堂研究中心——教科室——学科组——教师"与"高效课堂研究中心——教导处——年级组——教师"两线并行的四级教研、科研工作管理网络,使我校拥有一支能领导教育科研、管理教育科研、从事教育科研的队伍。
完善和落实教科研工作量化评估细则。
首先,加大课题研究和发表、获奖论文的奖励力度;
其次,围绕"高效课堂"这个主题,本学年举行一次校级优质课评选、优质教学设计评比、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一次论文评选,促使教师不断加强教育科研的研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三,学年度评选出一批教科研先进个人、先进课题组,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上的鼓励。
2、开展业务学习,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以课改为龙头,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努力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和优质高效的评价体系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以教师培训为保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努力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学校教科研质量再上个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1)督促教师开展业务学习。
本学年的教师业务学习要围绕课题研究这个中心:课题组的成员,要履行课题组的一切规章制度,努力提高科研能力,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知道采用哪些研究方法,解决什么问题,对研究成果运用何种方式展示出来等等;本学年要重点抓好几次比较大的教科研学习活动,通过听讲座、谈心得、写感受等形式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要求每位教师学年初制订个人业务学习计划、读书计划,鼓励教师写摘录卡、随笔,并纳入学年教科研考核之中,调动广大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本学年我们将继续组织实验小学每人一节优质课活动,定期举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示范课,单元集体备课,定期召开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让优质的教学课型带路。在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集中全组的智慧,体现课题的思想,促进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成长。
3、大力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推广优秀研究成果
认真指导好学校山东省和德州市级课题,特别是禹城市级小课题的研究工作,促进各课题组博客良好运行,及时积累研究资料和研究心得。召开课题研讨专题会议,交流研究经验,做好中期总结,明确深化方向,确保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往前推进。
继续做好2015年到期课题的结题鉴定申报工作,在课题研究理论、中期研究检查、结题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多方位指导,及时总结、提升本校典型教育科研经验,及时总结和推广优秀研究成果和先进教改经验。
以课题研究博客为依托,强化"课题研究"的规范化、过程化、网络化管理,丰厚教师教科研理论底蕴,深化学校教科研工作,进一步发挥"科研先导"作用,为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大力开展小课题研究,
(1)指导选题。要求课题主持人树立"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解决即成果"的观念,小课题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研究,为学校发展决策服务,为教师个人成长何提升学校品味服务。
(2)强化引领。加强培训和指导,坚持专家引领相结合,对课题方案设计、课题研究理论、中期研究检查、结题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多方位指导。
(3)优化服务。一是课题研究知识的指导服务。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向教师传授课题研究知识。二是指导教师利用课题博客进行交流研讨,对课题研究人员参与网络互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努力营造网上课题研究氛围。三是周密策划主题研究活动,召开"课题研究主持人培训班",组织研究人员到其它省、市进行实地学习考察,积极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4、探索校本课题研究
校本课题研究属于教育科研的范畴,无论在整体设计上,还是具体实施上,都比一般的校本研究要规范和有效得多。在这方面,本学期我校要做一些探索,他们把课堂改革当做课题来做,既有学校的整体目标(总课题),又有中目标和小目标(把总课题分解为子课题,再分解为小课题),进一步推动高效课堂建设。
5、做好禹城市教科所和学校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四、具体安排
1、元月
总结上学年工作,制定新学年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责任意识、明确研究方向、提高科研能力、创建优秀经验。
2、二月
召开各级课题主持人、研究成员会议,通报2014年课题研究的情况、课题研究博客运行情况。明确各级课题研究的进程、状态,制定各级课题研究的时间表。
3、三月
编辑印发《实验小学教科研》2015年第1期。召开"课题主持人座谈研讨会",总结交流新鲜经验。编印《小课题研究资料汇编(1)》;组织每人一节优质课
4、四月
组织每人一节优质课,教学设计评比,开展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
5、五月
完善《实验小学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小课题研究工作。争创"禹城市教育科研重点研究基地。"
6、六月
7、七月
召开校本课题研究培训会议,进一步推动高效课堂建设。迎接教育科研工作学年检查。
8、八月
和教导处一起,做好禹城市名教师和禹城百名优秀教师评选工作。对已到期的小课题组织结题鉴定。
9、九月
评选优秀小课题研究成果。指导各做好新一轮小课题立项申报工作。编辑印发《实验小学教科研》2015年第3期。
10、十月
召开新一轮小课题研究开题及培训会。总结和推广我校优秀小课题研究成果。迎接教育科研档案专项检查活动。
11、十一月
开展优秀小课题评选,教育科研工作先进级部、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12、十二月
指导到期的"德州市课题"主持人,整合结题鉴定申报材料,并装订成册,随时等待结题鉴定。
课题研究奖励办法范文4
一、完善一些制度,让教师有章可循
建立教科研常态培训制度,构建并实施三个层面的培训体系:对全园教师进行通识培训,发现教科研骨干:对骨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培养教科研骨干;对积极参与教科研的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培养教科研带头人。
建立教科研过程监控制度,规范教科研档案管理,强化对课题申报、立项审批、过程评估和成果鉴定等管理,定期有针对性地对部分课题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检查和跟踪指导,以此进一步优化课题的研究过程,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
建立教科研考核激励机制。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沙龙、网上结对、姐妹园牵手等活动,鼓励教师针对保教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完善《高邮实验幼儿园教科研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爱研究的氛围。
二、开展一点活动,让教师增长智慧
开展安全自护活动。结合课题《幼儿学会生存与安全自护的研究》,我们邀请交警大队的警官来园做“交通安全专题讲座”,组织全园教师和幼儿参加“防火、防震疏散演习”,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增强了安全自护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开展师幼共读活动。结合课题《家园合作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研究》,我们开展了“让书香伴我成长”的系列活动――老师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念童谣、吟古诗、讲故事、编童话:园里为全体教职工每人购买了350元图书、为教师订阅了18种幼教杂志;为实现网络学习跨时空、跨领域及内容丰富多样的特性,我们组织开展“论文荐读”活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论文荐读心得交流,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开展邮驿寻源活动。我们将省级“十一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的子课题《邮文化启蒙》融入到一日活动和环境布置中,一楼的“邮海泛舟”,二楼的“邮驿寻源”、三楼的“邮都追梦”以一个“邮”字串起了家乡的特色文化,实现了环境与课程的有机融合。我们还组织幼儿参观古盂城驿,走进邮局听邮递员叔叔讲邮件的旅行,发动幼儿给宇航员叔叔写封信,“亲子共创邮票设计大赛”的作品更是异彩纷呈。
课题研究奖励办法范文5
1.领导重视,是开展QC活动的关键
企业领导应把QC小组活动作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要内容来抓,将其作为评价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人员业务水准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充分发挥公司员工聪明才智的重要园地。为此,企业要成立一支以公司总工程师为直接领导,公司工程处、质检处、子公司质量技术部、项目经理部专职质检员具体组织管理,党政工团积极参与、帮扶的全面QC活动管理体系。在开展QC小组活动中,紧密结合工程生产实际,围绕急需解决的质量问题、技术疑点难题问题、处于摸索状态的新工艺,确定攻关课题,组织针对性的QC活动。活动要打破传统的老模式,采取提倡活泼、鼓励创新的新形式,严格过程控制,加大抽查考核力度,促进QC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同时,尽量把QC小组活动与工资考核挂钩。这样,才能在公司范围内,形成层层抓、层层管、主管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共同管、工程现场积极参与、狠抓落实、积极上进的QC小组活动热潮。
2.大力普及QC活动知识教育、培养骨干,是开展QC小组活动的基础
QC活动知识教育和培训是提高QC活动的积极因素,也是QC小组活动能持之以恒、深入开展的必备条件。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应由总工程师直接领导,由工程处或其它主管科室具体组织,有针对性、分层次地进行QC小组知识专题培训,强化新老建筑质量标准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培训,不断提高QC小组的活动水平,使QC小组成员不仅学会如何运用PDCA循环和“三图一表”,而且能逐步掌握更多的工具和方法,能结合工程实际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使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QC小组活动培训中,要注重对领导干部的质量意识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对开展QC活动必要性的认识;加强QC小组骨干培训,重点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自学奉献精神,提高QC小组活动能力和活动质量;对其他人员培训,主要是普及QC小组活动知识,营造一个“愿意接受,乐于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来普遍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和参与QC活动的积极性,促进QC小组成员及参与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公司大范围QC小组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是开展QC小组活动的保证
为加强对QC小组活动的管理,企业应结合实际,制定诸如《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QC成果奖励办法》、《QC小组活动考核办法》等配套的规章制度,从小组注册、课题选择到成果、评审奖励,实施全过程的控制。其中,主要应从以下几点抓起:
3.1扩展QC小组活动范围,走出单纯从工程项目,尤其是土建施工着手的传统模式,大力普及到安装、空调、暖通、试验中心、砼搅拌站等生产部门,并积极倡导渗透到公司机关管理、经营等相关部门,形成一种集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多角度的QC小组活动格局,营造一种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QC小组活动氛围。
3.2选择课题突出一个“小”字。QC小组从眼前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入手,与企业经营机制、企业方针目标结合,按照“小、实、新、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避免“大、空、虚”,注重“小、实、新、活”,紧扣主题,针对性要强。
3.3加强过程控制。从QC小组注册成立,开展课题研究开始,就应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由工程处具体负责检查QC活动的开展落实情况,包括小组成员的分工,QC活动学习安排,QC活动过程统计数据、图表等;同时,对QC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助、帮助解决,使QC小组活动能健康有效的开展,防止形式主义的出现,以维护QC小组活动的科学性、严肃性。
4.讲求实效是开展QC小组活动的目标
QC小组真实活动是出成果的关键。“小、实、新、活”是目前QC小组活动的发展方向。在QC小组活动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4.1加强对QC小组活动的管理。按照《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由工程处负责牵头,质检处、政工等部门,采取听、看、问、评等方法,抽查部分QC小组的活动,掌握QC小组计划实施情况,帮助解决QC小组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4.2在选择“小”课题的同时,要求QC小组活动“求真、务实、扎实”,力求符合客观实际,以真正发挥QC小组全体成员的聪明才智,而不是一两个骨干去总结和撰写。
4.3抓好中间环节检查指导。按照《QC小组活动考核办法》,在总工程师的指导下,公司每年都组织相关人员对QC小组活动按照考核办法的要求,进行中间检查,针对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有的放失地进行帮促,指导并将检查结果在公司范围内张榜通报。这样,对于规范QC小组活动,正确运用QC工具等方面有重要作用,QC小组活动水平和成果档次会不断提高。
4.4在成果评审的基础上,认真搞好讲评和经验交流。每年成果发表后,总工程师应根据活动情况,组织相关人员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能大大促进QC小组活动质量不断提高,成果材料不断规范。4.5建立激励机制。公司应按照《QC成果奖励办法》,对评出的优秀成果给予表彰奖励,以激励先进,鼓励后进,带动公司小组活动的积极开展。
课题研究奖励办法范文6
中图分类号:C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63-01
摘 要 中职学校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及科研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因此,中职学校的科研工作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 中职; 示范学校;科研;管理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中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近年来得迅速发展,现已进入加强内涵、提高质量的新阶段。2010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启动中职学校示范性建设工程,明确了全国建设276所示范性中职学校的建设方案,要求示范性学校建设应当做到五个领先和三项建设重点,应当成为发展的、改革的、管理的示范,为中职学校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
四川水电高级技工学校在成为进入全国第一批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项目建设单位之后,已经站在了一个较高的发展起点上,形势非常有利。但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在建设期内,完成示范学校建设的领先任务,使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都能上一个新的台阶,带动并辐射四川省内各中职学校,实现中职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转变。
目前,我校科研工作底子较薄,经验少、层次低、管理弱等劣势。现在,学校抓住全力建设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的有利时机,大胆进行科研工作探索和研究,紧紧围绕示范学校建设任务制定科研工作规划,确定选题指南;注重国家、四川省、学校三级纵向应用性课题的申报和研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及行业需求,与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合作进行技术研发类课题的研究和推广,尤其针对“9+3”藏区学生的教育教学及管理进行研究。因此,科研工作需要在管理模式和机制上不断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科研工作。
1 定位准确,充分发挥科研工作的研究、服务功能
中职学校的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相连,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生产一线应用性人才,在管理政策上应引导中职教师从事科学技术的应用研究,针对岗位的基础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对工艺过程的研究,这样才能加深教师对技能本质的认识,才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岗位技能的能力。
因此,中职科研管理工作的定位应是以技术应用和操作技能研究为主线,引导教师从事(岗位、岗位群)实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应用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实用技术开发和业务能力的要求,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上提高社会贡献率。
2 强化科研管理创新
2.1 学校制定科研发展规划,部门确定年度科研工作计划:
科研规划是学校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是对科研工作管理、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科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依据。学校依据行业的发展需要和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为中心制定科研工作规划,为科研工作指明方向,有计划地推进科研工作的整体进程。各部门确定年度科研工作目标和具体实施措施,做到有计划、有思路、有措施、有保障、有结果。
2.2 强化科研工作队伍管理与建设
2.2.1 教师科研量化管理,提高整体教师科研意识。学校在《教师激励办法》和《教师工作量考核实施办法》中,应将科研工作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体系中,对教师科研工作进行量化管理。科研量化管理的政策机制,不仅是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更重要的是激励教师从事知识应技术应用和工艺过程研究,培养教师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应用创新能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适应人才培养需要。可以针对行业、地方企业(包括岗位、岗位群、技术领域)的实用技术(基础能力、核心能力)以及即将应用的新技术、应用创新成果(论文、课题研究),依据水平高低、经费多少,折合成科研工作量,这样做也有利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和考核教师。
2.2.2 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激励其热衷科研。应建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方案和保障体系,“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经常开展学术交流,提高其科研能力,摒弃以学术论文为主要考核内容的思维模式。学校可以按照考核标准,采用竞聘的方式聘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考核。同时,对被聘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都提出相应的专业和课程建设、团队建设、专业技能研发等方面的科研任务,通过考核强化竞争,通过任务锻炼团队。
2.2.3 注重指导和培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中职教育研究所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科研培训,让教师了解科研的诸多程序,包括开题、结题的方法、技巧,科研方法的具体操作程序等等。在培训环节上,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和职教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同时发挥校内外专家和专业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切实通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2.3 健全科研管理制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规范管理
2.3.1 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在不断健全科研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学校可以从建章立制入手,不断规范管理。通过出台包括《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基金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规范科研项目申报、评审、结题、经费使用等程序,明确可以成果奖励和科研业绩考核等标准和办法。并制定相应的操作细则或做出明确、细致的解释说明,建立起适应学校科研工作发展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确保稳定运行。
2.3.2 加大科研创作奖励力度,建立激励机制。按照“级别有序、差距明显、总体提高、激励为本”的原则,应制定《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对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的成果、社会影响力大或应用性强的成果给予重奖;在科研结果量化的基础上,应重点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以激发广大教师的科研和创作热情。另外,在科研用人上,以科研能力作为评价的首要指标,以社会活动及其它能力作为第二指标;在其它岗位的用人上,也重视科研能力评价,因为任何工作缺乏理论的学习与指导,创新能力难于发挥,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2.3.3 采用自我评价,组织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结合评价机制。学校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和专家资格评审制度,增强科研评价的公平性,推动科研创新。省级及以上课题,根据其进度安排,进行阶段性自我和组织相结合的评价,并对研究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或指导,以保证研究的进度和质量。第三方评价的办法是通过聘请省级研究机构或中职学校的专家介入,和学术委员共同进行课题的期中检查、结题验收和成果评审。评价过程均应采用当事人回避的办法,以便保证科研评价的公正性。
2.4 逐步实现科研电子化管理:
学校应开展专项工作,大力推进科研档案电子化,完成学校教师科研档案盒科研成果电子档案库建设;学校科研网应初步实现科研管理信息网络化,及时、动态地各类科研和传媒信息;还应逐步实现教师科研工作量计算程序化,避免人工统计的繁琐和误差。
3 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实现产学教研一体化
3.1 坚持产学教研有机结合,促进科研新模式:
可以通过学校定期召开的产学研结合暨校企合作论坛大会,加强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产学教研一体化活动,及时部署和总结;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在组织上对产学研结合进行强化。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制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办法》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产学研合作管理办法。
3.2 加强地方行业企业联系,突出中职科研特色:
学校应依托与地方企业与行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分析跟踪地方企业、行业的岗位技术发展动态,使其成为技术应用性研发课题的研究基础和优势。在科研管理的政策导向上,相对加大实践性课题的奖励力度,不仅可以以兼职教师为纽带将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带到学校里来,共同解决问题,达到校、企双赢。有些企业技术问题,可以在完成可行性研究的前提下,在学校先立项,成功以后,再向企业推广应用,从而切实推动产学研结合。
3.3 促进实训基地建设与技术应用创新有机结合,做好“学”与“研”的对策:
学校完全可以以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打造集教学、科研、产业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也能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提供很好的实验场地。目前,社会企业独立核算,盈利为目的,但多数中职学校科研力量比较薄弱,缺乏实现校企之间全面合作的基本条件,进行专业岗位(群)的基础技能、核心能力的应用研究,培养队伍,增强内力,以达到校企合作的条件。同时,有很多既满足教学、实训,又适于应用的系统(设备)也正待研究开发。这样,既可以将学校投入的科研经费转变成学校实训基地的硬件,又可以培养一批技术应用型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业务水平。因此,推动实训基地建设与技术应用创新有机结合,可以做好“学”与“研”的对接工作,解决校企在产学研一体建设上的瓶颈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总之,科研是我校自我发展的内动力,是学校上水平、上质量、上品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所以,逐步树立科研兴校、可以强校的新理念,在科研定位、教师科研素质提高、科研管理等方面深入剖析,不断探索实践,中职学校科研工作一定会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从而有效推动我校示范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 大力推进科研管理创新,全面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