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股票分析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股票分析报告范文1
最近,华纳音乐集团(WMG.NY)和“中远控股”(1919.HK)在IPO过程中,都发生了承销商分析师看淡发行人的现象。实际上,华尔街主要投行与纽约州总检察官2003年达成有关分析师独立性的庭外和解协议后,目前,华尔街分析师对其分析的公司给予“买入”或“坚决买入”的建议已由占其全部上市公司评级的77%下降至53.4%。分析师们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极力推崇其投行部门客户的股票。与华纳音乐集团相比较,“中远控股”上市案例暴露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外资投行贪恋业务而向发行人隐瞒负面报告的问题。
分析师看淡华纳,美林退出承销团
华纳音乐集团于5月11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募集资金5.56亿美元。其承销团成员包括高盛、摩根、雷曼兄弟、花旗、美洲银行、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UBS)、Bear Stearns等华尔街主要投行(其中高盛和摩根为主承销商),而美林集团却在之前主动退出承销团,没有和其他投行一道分享总计2600万美元的承销费。
据《纽约时报》报道,这其中的原因是美林的著名媒体产业分析师柯恩女士(Jessica Reif Cohen)在上市前对华纳音乐集团的研究报告较为负面,与华纳音乐集团、其他承销商、甚至美林投行部门所认可的投资和估值水平相距甚远;在此情况下,美林无法有效履行其对发行人的股票销售义务,不得不选择悄然退出承销团。华纳音乐集团当初之所以选择美林参加承销团的主要原因是希望借助柯恩女士在媒体投资界的影响力,美林在该项目中的一进一退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按照IPO的市场惯例,华纳音乐集团在3月份向承销团成员的分析师们作了一次管理层演示,分析师接下来将准备其研究报告以作为未来市场推介的基础。4月初,柯恩女士告知美林的投行部同事,她并不看好华纳音乐集团的业务发展前景,并认为华纳音乐集团的每股估值不超过17美元,这对于美林投行家们来讲无疑是一个噩耗,因为他们早已告诉其客户每股估值会在30美元左右,而且华纳音乐集团的控股股东(Thomas H.Lee Partners)及其他承销团成员都认为每股不应少于25美元。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2003年华尔街十家主要投行(其中包括美林)与纽约州总检察官斯皮策(Eliot Spitzer)达成有关分析师独立性的庭外和解协议之前,美林的投行家们会有足够的能力要求并迫使柯恩修改其分析报告的结论,以帮助投行部门推销其客户的股票。但是,根据2003年的庭外和解协议,华尔街已将投资银行和股票分析分开,投资银行部门不得对分析部门施加任何压力,分析师的报酬不再根据他们对投资银行业务的贡献来定,而取决于他们分析的质量;华尔街的分析师被要求出具独立的研究报告,投行部人员与分析师的任何交流必须以电话会议的方式进行,合规部的律师也必须在场以防止任何违反协议要求的问题出现。因此,美林投行部人员无法要求柯恩修改其意见;在华纳音乐集团为柯恩特别举行的第二次演示仍未能说服柯恩之后,美林就只好被迫选择退出承销团。
但美林可以聊以的是,最终资本市场的反应证实了柯恩的分析,投资者普遍认为华纳音乐集团每股22-24美元的招股价格区间偏高,承销团不得不将上市价降低到每股17美元,而华纳音乐集团上市后股价表现持续低迷,跌破了发行价,并基本上在16.0-16.5美元区间波动。
从华纳音乐集团上市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到,经过2003年和解协议后,华尔街分析师们的独立性确实得到了加强,投行部门对分析师的影响力被有效制约。根据华盛顿大学商学院最近一份研究报告,华尔街分析师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极力推崇其投行部门客户的股票。在和解协议前,分析师们对其分析的公司给予“买入”或“坚决买入”建议的占其全部上市公司评级的77%;而目前,该比重已下降到53.4%。
主承销商出负面报告,“中远控股”市场推介露败绩
“中远控股”6月30日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95.2亿港元(约合12.2亿美元),上市价格为4.25港元,是其招股价格区间4.25-5.75港元的下端。挂牌交易首日以3.7港元的低价开盘,最终报收于3.825港元,较上市价跌了10%。考虑到当日主承销商(包括汇丰、瑞士银行和摩根大通)已采用了稳定后市操作,该后市表现已属非常糟糕。
“中远控股”的市场推介活动在五月底展开,由于投资者普遍认为航运业周期性下降不可避免并将在2006年对航运公司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中远控股”所面临的资本市场环境非常不利。其中,具有戏剧性的一幕是在预路演前主承销商汇丰和瑞士银行的分析师分别发表了研究报告给有关的机构投资者,认为“中远控股”2006年净利润因受国际运费下降的影响将降低17-18%,引起市场哗然,不少投资者质疑为何主承销商在如此看淡发行人盈利前景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推出该上市项目。而更为奇怪的,根据香港有关媒体的报道,“中远控股”的管理层是从报纸上而非自己的主承销商处得知如此负面的分析报告的。
在一片看淡声中,尽管“中远控股”提高了派息率,并得到了和记黄埔、恒基和淡马锡等企业投资者4亿美元的拔刀相助,最终“中远控股”的国际配售部分仅得3倍的超额认购,而香港公开招股部分更只获得了香港散户一半的认购额,余额不得不回拨至国际配售部分。整个市场推介即使不是一场灾难,也不能不称为一次失败。
“中远控股”错失三次调整时机,其中包括解聘主承销商
从“中远控股”上市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到:一方面,华尔街分析师们在出具上市前研究报告时确实获得了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因此汇丰和瑞士银行的分析师们可以在预路演前发表对投行部门客户极为不利的研究报告,而其投行部门也无法阻止该类报告的出炉。但另一方面,“中远控股”的主承销商们末能及时将该负面报告的信息告知其客户,无疑是失职并损害了客户利益。按照目前的市场惯例,担任发行人主承销商的投行部人员(包括其资本市场部人员)事先完全了解其分析师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有关估值方面的核心内容,并应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其客户。尽管发行人及主承销商的投行部人员不能施加压力来影响有关的分析报告,但他们可以也应该根据有关研究报告的内容来共同确定市场推介(尤其是预路演阶段)的销售策略。
股票分析报告范文2
一、人才市场需求变化
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直接影响到培训市场需求的变化,各培训机构及时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调整培训业务结构,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据各有关媒体报道,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以下人才将更为走俏:
(一)工程技术研发类的人员一直是汀行业最热门的人才。
(二)汽车行业中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竞争焦点。比如精通外语的汽车设计人才、具备汽车技术背景的营销人才、具备汽车销售背景的IT类专业人才,以及汽车信贷、保险等金融人才2005年将更加走俏。
(三)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将进一步激活。近两年,由于金融行业不断调整和不断推出增值服务,金融业以保险、基金等行业为龙头,人才需求量大增,特别是在核心业务如证券、银行、保险以外的房地产贷款、个人理财、车险等都需要专业的金融人才的加入,以及新的金融服务机构逐渐成为吸纳金融人才的大户,使金融人才的需求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2004年6月,作为科锐金融人才网的拥有者――科锐咨询的CEO高勇在新闻会上透露:截至到今年3月份,有19个国家和地区6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195家金融机构,目前国内金融市场急缺八种金融人才:一是金融分析师(CFA);二是特许财富管理师;三是基金经理;四是精算师;五是证券经纪人;六是股票分析师;七是信息主管;八是投资管理人才。
(四)传媒业需要高级市场人才。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共有 5000多家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达55万人。然而,中国传媒培训市场却显得风平浪静,与传媒业巨大的人才需求显得极不相称。目前,急需培养三个层面的高素质、专业化传媒人才:一是传媒企业家或职业出版人,这是传媒业发展的领军力量,决定事业的成功与否;二是专业人才团队,包括资深采编人员、发行专家、营销专家、印务专家、传媒市场研究专家、信息管理和竞争情报专家等,传媒企业必须在采编、营销、广告、发行、印务、信息情报分析等方面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专业化队伍,才能在传媒各个环节中确保竞争优势,三是管理及服务人才队伍,包括HR专家、财务专家、行政管理等专家队伍。
(五)物流业通揽前后端人才。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和30多个地区中心城市制定了物流发展规划;全球50大零售商业跨国采购集团中,有75%已进入我国,采购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而与此不相称的是,中国物流人才缺口巨大,全国缺 60万人,其中北京缺20万,上海缺20万,深圳缺12万。物流人才已经成为目前最为紧缺的人才之一。
(六)数字电视成为新的人才需求热点。我国计划在2005年将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2008年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2015年停止模拟电视的播放,全面推行数字电视。而在数字电视的运营、制作、关键技术本地化应用等方面,人才缺乏。
(七)咨询业人才需求呈新的热点。现在咨询业在中国绝对是个新兴行业,前后不到20年的历史,但发展迅速,据北京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地区注册登记的咨询机构已超过7000家,从业人员约为 30万人,其中规模较大、声誉较高的咨询公司服务范围几乎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涵盖了政策咨询、科技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法律咨询、财务咨询、综合咨询及专业认证等诸多领域。2004年6月11日,欧洲最大的咨询公司凯捷与中国第三大咨询公司远卓组成战略同盟,而国际著名的五大会计公司安达信、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更是早巳入主中国。近两年,各大国际咨询公司云集北京,国内咨询公司异军突起,使咨询人才大战一触即发。
(八)游戏人才链上需求多。调查显示,国内游戏产业真正起步始于本世纪初,2001年,全国游戏企业仅79家,游戏从业人员只有2969人,其中大部分是游戏销售人员,游戏技术开发人员(含美工)仅有1169人。但随着国内网络游戏用户的急剧增加,人才资源匮乏的矛盾很快突出出来。目前国内的游戏专业人才缺口高达60万人,游戏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游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据分析,目前,市场上主要需要以下5类紧缺游戏人才:一是游戏策划人才;二是游戏程序员;三是游戏美术工程师;四是游戏市场拓展员;五是游戏技术维护工程师:
(九)市场总监缺口较大。据2004年7月18日的《北京考试报》报道,市场总监已屡次被列入人才紧缺榜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至少紧缺30万名市场总监。全国现有6000万名营销人员,80%以上未被培训认证,其中60万名高级营销管理人才基本都未被培训认证。针对市场的需求,部分机构及教育单位已经推出市场总监的培训考试。其中,以中国市场学会主持的“中国市场总监资格认证”体系最为引人注目。由于该认证按照国际惯例引入了第三方考试方案,有美国ATA考试平台进行规范老师,突显出其公正性及严肃性,因此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认同。据有关方面提供的信息,上海市目前已有大约200多位市场总监通过了这个考试,并获得了珍贵的中国市场总监资格证书。
(十)医药业人才需求呈多样性趋势。北京人才市场经理郭卫东告诉记者,医药人才特别是医药销售人才一直是今年人才市场的招聘大户。而在网上人才市场,进入8月医药人才也表现不俗。中华英才网数据显示,与7月份相比,医药人才职位一直在稳步增长,8月共提供职位10551个,比7月增长 1612个,在热门行业的排行榜上也跃居第七位。其人才需求特点是:一是职位需求多样化,不再死守销售;二是高薪优势引才,海归竞争力凸显;三是外资医药企业销售代表首选毕业生:四是医药物流人才成为新热点;五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才需求增大。
(十一)海归人员急需培训。据教育部统计,从1978年到 2003年底,中国留学人员总数已经达到58万人,留学归国人员达1了万人。北京市有了万余人,成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数量最多的城市和地区。据北京市教委公布的信息,北京市目前有2万名留学者回国创业,已经成为“海归” 人员最多的地方。但海归人员不等于就是人才,而是潜在人才,是准人才。2003年,出现了一个现象,不少“海归”成了“海待”,回国等待工作机会。海归是越来越不值钱,这个现象在2004年继续上演。“海归”成“海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一是良莠不齐,个别人系出“克莱登”大学。德勤人力资源咨询专家黎化民表示,海归也分三六九等,美国的海归相对好一些。 90年代中期以后,很多人到外面速成一个学位甚至是博士,他们往往选择去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这些国家门槛低,周期短,这些人回来后,受到认可的程度自然就低。二是专业单一,不能胜任复杂工作。三是追求高薪,却不愿付出。四是单打独斗,不讲团队精神。五是文化差异,导致沟通不畅。六是定位局限,一窝蜂挤向沿海企业。随着留学门槛的进一步降低,海归人士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供过于求导致海归身价大幅下降。可海归们仍将就业目光盯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鲜有海归问津。如何使各类海归人员尽快了解中国国情,掌握有关就业劳动政策和创业技能技巧,由潜在人才转化为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叮的显性人才,成为培训界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影响培训市场需求的因素分析
(一)国际化和全球化
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奥运会、世界博览会等国际性会议、活动大量增加,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人才的培养,不可能都通过正规的学历学位教育来完成,大量的还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来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提升能力,以获得大批大批人才。另一方面,加入WTO后,教育服务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大量的国外、境外培训机构和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进入中国,既带来了先进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模式,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壮大了培训市场规模,同时,也加剧了培训市场的竞争,影响了培训市场需求变化趋势。
(二)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变化及改革方案出台
十六大后,我国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期,一系列政策将作调整,一系列改革举措将出台,市场经济程度进一步加深。在这改革创新、社会变革的时代,将出现许多新事物、新方式。为适应这个社会大变动的趋势,社会成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这就给以新颖、快速为特征的继续教育培训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增加了许多培训需求。
(三)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国家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新时期,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同时,珠三角、长三角进入了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的时期,对人才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近期,在珠三角出现的“民工荒”说明了这一点。继续教育培训如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节奏产生互动,及时分析发展带来的人才培训需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大问题。
(四)新职业、新职位催生新的培训需求
据上海《人才市场报》报道,2004年将诞生65个新职业。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管理类职业,如商务谈判师、客户服务管理师等;二是高科技产业中的技术类职业,如IT行业的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软件项目经理、计算机信息产品营销师等,IC集成电路行业的集成电路测试人员、集成电路芯片封装工艺员等;三是在城市重点发展领域中不断涌现的新职业,如汽车产业中,有二手车交易员、汽车综合经验与诊断技术、汽车营销员等新职业等。新职业的产生将催生新的培训需求。促使一些行业培训及其机构从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向专而精的方向发展。
(五)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对培训需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对于大多数职业人来说,入职、升职晋级、岗位转换、再就业等成为职业生涯中经常遇到的人生经历。在这些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必须及时地更新知识,增强素质,提高能力。这就不断产生新的培训需求。
三、培训市场热点分析
(一)根据零点集团的调查, IT培训、金融培训和法律培训是目前培训市场的中流砥柱。在未来几年,IT、金融和法律培训仍会继续走高,并且培训课程将与WTO知识密切相关,例如 WTO与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WTO与企业商务运作等等。而物流培训、会展培训极有可能“火”起来,国家对会展人才、物流人才的需求呈飙升趋势。据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的统计,2003年上海国际性会展达300多个,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使会展经济达到顶峰,会展运营、会展服务、公共关系、客户服务等等的市场需求使与此相配套的培训呼之欲出。同时,作为我国新兴的物流专业,正以每年30%~ 40%的速度递增。能够系统掌握物资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物流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的人才,除现有的大中专学生外比例很小,物流人才的培养速度远远落后于人才需求的增长速度。此外,企业高层管理者对项目管理、公共关系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以及风险投资等等也呈现出强势需求。
(二)来自民营企业的订单越来越多,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企业培训的主要需求者。据上海一家培训公司介绍,早两年,来自外资企业的业务份额占其业务总量的70%,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占到20%和 10%。相比较而言,民营企业对于培训的需求非常急切。据专家分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很多民营企业走到了从小中型企业向大中型企业或是集团化转型的拐点,规模不断扩大,从雇员数额来说,现在外资企业的比例已经下降到50%,民营企业却上升到了40%。数量在迅速增加,管理水平也亟待提升,这些都构成了他们快速膨胀的培训需求。但相比而言,民企挑选培训产品仍不及外企理性,急于求成、图快图省事的思想非常普遍,培训需求分析往往不够深入,间接导致了培训的草草了事。
(三)高端培训转身咨询角色。一些高端培训公司开始在前期导入和后期跟踪上提供更多的服务,扮演起咨询顾问的角色。好的培训和劣质的培训的差别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在课堂以外的工作。有关人土由此推断:未来,真正适合企业培训需求的还是企业内训师,他们更了解企业,能够为企业度身定制课程,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管理培训热点
根据中国管理资讯网撰写的《2003中国管理培训市场年度分析报告》,2003年中国管理培训市场有六大热点;一是认证课程;二是总裁研修班;三是项目管理培训;四是MBA课程;五是拓展训练;六是人力资源培训。
(五)IT培训热点
1、IT营销人才培训
IT行业呼唤经过系统训练的高素质营销人才,但目前市场上几乎找不到专门针对IT行业的营销人员的培训,这种现状的最终形成,主要缘于以下营销人才培训的四大阻碍: 一是开设新课有风险。培训机构倾力开发一门新的课程,前期的开发成本暂且不说,学员能否接受一个新鲜的课程也有着太多的疑问,因此不少培训机构干脆选择那些经过市场检验的课程。二是与企业信息沟通不畅。虽然每家培训机构都不断从企业那凰获得一些有用的人才需求信息,但其传统信息来源主要集中在技术相关部门或者人力资源部,对于IT营销相关人才的需求情况很难把握准确。三是大学生就业观念。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往往因循着学什么干什么的惯性,殊不知学中文或英语的从事IT公关或者营销工作,往往有着其他专业背景的学生所不具备的优势。四是社会对于营销职业的误解。从事技术工作固然是令人向往的、稳定的、高薪的职业,但从长远看,汀技术人员始终无法回避年龄的尴尬,而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对IT营销人员来说则是一种难以替代的优势。
2、IT管理咨询人才培训
国资委信息中心2003年对全国3000家大型企业信息化状况的调查显示:大型企业信息化累计投入平均为6782.63万元/户,但与企业动辄上千万元的投入不成正比的是,只有 3.7%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成熟阶段。对此,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周明认为,企业内部汀管理咨询人才的严重缺乏已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业内人土分析,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IT管理咨询顾问作为企业信息化人才金字塔的中坚力量和信息化应用系统的神经中枢,其工作的复杂性较高,对其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为解决这个问题,2004年6月,由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推出的汀管理咨询系列技术资格培训与考核项目(1TMC)全面展开。该项目共分5个专业方向: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 (CRM)、供应链管理 (SCM)、产品数据管理 (PDM)、IT服务管理(ITSM)。
3、IT设计培训
IT培训市场一直是微软、思科等国际证书培训项目的“天下”,但2004年以来,设计类IT培训却异军突起:网页设汁培训、三维动画设计培训、广告设计培训等与设计有关的培训项目多达几十种,且招生情况异常火爆。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IT设计人才需求看涨。随着广告、房地产、家居装潢以及动漫业的发展,市场上对平面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等IT设计人才的需求激增。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动画设计人才的需求为15万人,而目前专业专业人才的“库存量”仅为1万名。一方面,人才需求旺盛带动IT设计培训热升温;另一方面,市场饱和导致微软等IT认证培训逐渐降温。在这种情况下,培训机构纷纷调头,将目光瞄向更具市场空间的IT设计培训。但IT设计培训虽是一匹“黑马”,从发展趋势来看,注重实际技能将成为汀培训业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