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范文1

关键词:校园安全;管理现状;预防

一、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校园安全管理,不仅包括保障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还包括保障学校公共设施、师生财产安全。校园安全管理在开展学校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极为重要,目前,不少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普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缺乏。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缺乏是大多数学校存在的一个现象。从近几年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当中,可以发现许多事故原本都是可以有效避免的,但往往由于师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未能及时感知到事故的发生,错过了杜绝事故发生的绝佳时机。安全防范意识的缺乏,降低了教师以及学生对危险的感知度,对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安全意识的缺乏,一方面,体现在师生在保护自身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方面,缺乏相应的防范意识,比如,在人流量大的食堂打饭时,将钱包放在显眼处,容易引起小偷的注意,而且方便小偷得手;另一方面,由于教师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的缺乏,导致班级安全防范措施的知识讲解较少,学生本身对于安全事故的了解不足,在生活中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比如,和同学在楼梯间打闹,这就是安全知R缺乏的表现。

2.学校重视度不够。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不少学校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足够的重视。学校重视度不够,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一方面,在建设学校设施的过程中,学校不注重其安全性,部分存在危险的设施仍旧放置于校园当中,对学生的人身安全产生一定的隐患;另一方面,重视度不够,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不注重安全防范知识的教育,导致教师与学生缺乏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与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

3.缺乏建立健全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一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需要一套良好的制度进行相应的指导。现阶段,不少学校并未建立健全相应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较为随意,没有形成较好的体系,导致学校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重视该重视的地方,工作重心没有放到位。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开展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制度的存在是指导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4.缺乏相应的安保设施及人员。在开展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安保设施及安保人员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目前,大部分学校缺乏足够的安保设施,在学校内部及周围,未安装足够的监控设施,不能及时做到有效监控校园环境;同时,在校园内部,灭火器等常规的灭火装置未能得到及时的检修,许多装置成为摆设。校园内安保人员的存在是保障校园安全的关键因素,一个有纪律有组织的安保队伍能够极其有效的对学校环境进行监督,及时排除危险因素,保障校园环境安全。

二、如何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时代的发展,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在知识和技术的支持下,有了极大的进步,校园安全事故虽很难杜绝其发生,但是在采取足够的防范措施之后,就能及时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切实保障校园环境安全,保障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为了更好的开展相应的防范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应大力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为了更好的开展安全防范工作,学校应大力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知识,同时,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学校不仅需要重视加强师生的安全知识教育,还要将具体的实施措施落实到位,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尽力促进目标的达成。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自身,应明确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将所学知识灵活加以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具备足够的防范心理,尤其是当自己处于一个人流量较大或者校园内较为偏僻的地方时,应具备足够的警惕心理。同时,学生自身在和同学交流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具备一颗宽容的心态,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学打架,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同学之间的情谊难能可贵,在和同学、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应时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2.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学校管理层应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认真学习相应的管理知识,同时,借鉴其他学校的管理制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适合学校发展、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的存在,主要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制定了一套相应的规范,规范的存在能够及时有效的指导工作的开展方向,同时,及时反馈工作效果,便于管理层及时了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状态,为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另一层保障。

3.建立一支强大的安保队伍。安保队伍是保障学校安全的中坚力量。学校应竭尽全力建立一支强大的安保队伍,在招聘、培训、管理等环节下足功夫,努力提升安保队伍的整体洞察能力以及面对突发事故的灵活应变能力。一支强大的安保队伍不仅讲究战斗力的大小,而且极为注重团队的凝聚力,因此,学校在管理安保队伍的过程中,应注重其凝聚力的培养,同时,给予安保队伍足够的物质和人身保障,为安保人员的工作提供足够的物质和精神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内学生之间的打架、公物遭到损坏等都是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的表现,一直以来,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校园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分析现阶段学校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的存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切实保障校园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绍让,朱成康,张伟锋.开放式校园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06):32-33.

[2]李世刚.基于B/S结构开发的校园安全管理系统[D].重庆大学,2007:21-23.

作者简介:

如何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范文2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安全;安全保卫

G717

中等职业学校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因培养方向不同,学生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目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普遍年龄大约在15-18岁之间,心理及生理都还在完善过程中,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安全工作显得尤为特殊和重要。

一、 校园安全现状

(一)生源复杂化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颁布,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起来,一方面学校增设专业、增加实训场所,另一方面随着中职学校学费的惠民政策推出,导致中职学校的学生人数日渐增多。随着社会发展,劳动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在剧增,但其社会地位并没有相应的提高,中职学生在尚未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时期,往往认为自己的将来就是基层劳动者。此情况下中职学生思想不稳定,且各种思想的汇集、主流价值观的缺失都给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二)中职校园环境的特殊性

由于中职学校教授知识的特殊性,大部分教学需要通过实践的教学环节完成,其本身就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例如从事工地、机电等职业的学生,在实验、实训或实习过程中便存在因机器故障或个人原因导致意外的可能。因此这期间的个人安全问题尤为值得重视及关注。

另外校园周边环境普遍较为复杂,学校还需协调公安、卫生及城管等部门共同管理,避免因此发生的校园案件。

(三)中职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是介于小学与高中之间的初中生,此年龄段的学生体质与智力发展不协调,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例如在课间相互打闹、追逐,因一时高兴而无法把握正确的交往分寸,从而导致的校园安全事故;交通意识淡薄,随意横穿马路,不走人行道、高速骑车等;自我防护意识淡薄,体育活动随意,注意力不集中,体育器械使用不得要领;在实践教学中安全意识差,操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等。

另外中职学生缺乏应由的安全常识,尤其是自救自护能力较差,如遇到自然灾害时缺乏有效逃生能力,不注意食品卫生安全等。

(四)网络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新影响

现在的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网络游戏已经从网吧逐步转移入校内,且通过学生们对即时软件的广为使用,其获取信息渠道更快更多。而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年龄轻、阅历和知识结构不足,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弱,容易出现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不良问题,甚至导致等,作为校保卫部T因技术手段缺乏,很难解决落实。

(五)校园安全保卫设施设备不完备

大部分中职学校安全保卫设施设备不齐,尤其消防安防设备,有的是学校领导不重视,有的学校存在资金安排不合理,导致对于安全设备的资金投入不够,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排除。例如实训、实习的教学环境,常常会因为硬件问题产生各类安全问题,而这些地方也常常是监控死角或盲区。

二、校园安全应对策略

(一) 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具有成绩不高、管理难、接触社会多等特点,且心智及行为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误入歧途。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正确引导学生的“三观”。

1.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生往往认为自己前途渺茫,缺乏自信心,更不会规划自己的未来,在学校茫然度日,荒废学业甚至做出过火的行为。学校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展兴趣特长、帮助其规划职业发展道路,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思想教育。设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校园自杀事件发生。尤其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家校联动,齐治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2.运用创新教学方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大多中职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内容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兴趣,也不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容易造成学生知行脱节。采用真实案例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贴近现实生活,提高中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参与案例讨论,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非被灌输。

3.重视安全教育。针对当前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适时开展消防、交通、治安教育,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消防演习、安全讲座、观看安全教育视频等活动。在校园内有效利用公告栏、校园广播等方式宣传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现在社会犯罪科技化、网络化、复杂化的形式下,加强学生对网络安全的甄别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可忽视。

(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1.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狠抓落实。学校应根据实际制定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师生安全和校园文明规范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让校园安全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达到增强师生安全意识的目的。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尤为重要,学校应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考核工作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加强学校安全经费投入,完善安全硬件设备设施。学校应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健全校园保卫组织,加强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教育部门要求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监控设施,尤其是在学校重要场所和部位加装监控系统和报警设备,甚至有些地方要保证360度无死角。学校还应结合地理季节等特点设置防雷、防震、防火等安全设施建设,确保学校师生安全。另外对于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应进行及时的维修或更新,及时排除因硬件问题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3.加强校内监管,及时排查隐患。学校保卫部门应始终坚持“一般单位定期查、重点单位经常查,发现隐患跟踪查”的原则,有侧重点的加大对校园安全的管理和监控,做到从根源上排除安全隐患。例如学校应不定期检查学生寝室的违禁物品,及时对水电、各种设施设备、食品安全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督促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以实际行动保卫校园安全,争得各方面的支持和信任。

4.优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校园文化。中职学校的安全管理部门并无执法权,因此要依靠社会各界力量,尤其要积极与学校周边的居民、城管、公安、社区街道、治安交通等部门保持经常的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才能有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从而确保校内的和谐安全。同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也能为教育培养学生提供安全稳定的良好氛围及深厚的文化土壤。

参考文献:

[1]江良才.如何做好中职学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7.

如何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范文3

关键词:高校后勤;安全文化;作用;建设路径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安全工作,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安全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做好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灵魂,在安全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人们往往更加注重投入情况,而忽视安全文化建设。笔者在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内涵、作用意义及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进而探讨了安全文化建设实现路径与措施,以期能够促进提升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水平。

一、高校后勤安全文化的内涵

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包括人们的安全价值观、态度、素养等精神要素,也包括人们的安全行为、蕴含安全文化的设施器材等物态要素。高校后勤安全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后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凝聚形成的安全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蕴涵贯穿于高校后勤整个安全管理工作之中。无论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安全制度建设都涵盖在内。高校后勤安全文化由安全理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构成。安全理念文化是在高校后勤人工作生活中被大家认可、接受并坚持而逐渐形成的,是高校后勤安全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的形成基础。安全制度文化体现出高校后勤的安全基本准则及观念,约束规范后勤员工的安全行为。安全物质文化是高校后勤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

二、高校后勤安全文化的功能作用和建设意义

(一)功能作用

1. 凝聚导向

在长期的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中,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在精神层面上将会形成后勤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使广大后勤员工拥有共同的安全愿景,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弘扬先进典型,树立学习的榜样,产生强大的凝聚导向力。

2. 教育引领

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系统的技能培训,能够教育引导广大后勤职工增强安全意识,增长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通过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后勤职工人人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提高后勤员工进行规范服务操作和参与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进而促进后勤员工安全素养的整体提升。

3. 规范约束

通过安全文化建设,特别是制度文化建设,对高校后勤员工行为进行规范约束。明确其安全责任、岗位要求、对服务操作制定标准规范,从而达到安全的目标。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来促进广大后勤员工养成自觉遵守安全制度的行为习惯。

(二)建设意义

1. 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

毋庸置疑,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功能。安全管理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发展为文化管理是历史的必然。人是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文化建设正是人本管理的体现。安全文化建设也是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2. 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后勤安全水平的内在动力

高校后勤进行安全文化建设可以统一后勤员工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思想认识,提高员工,特别是管理者的安全素养,引发对安全工作进一步思考和研究,使之更主动地去将一些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引入到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工作中,成为推动安全管理工作进步的重要的内源动力。

3. 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后勤形势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校进入到飞速发展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校对后勤服务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服务单位多元化,从业人员构成更加复杂。高校后勤形势发展迫切需要安全文化建设来提高后勤安全管理的软实力。

三、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随着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国家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地推动安全文化建设。高校也逐步在认识到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发挥本身优势,进行自身安全文化建设。对高校后勤而言,安全文化建设多处于低层次的初级起步阶段,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高校后勤日常事务繁杂、工作任务重,人们往往关注于如何完成上级交办的具体事务,时常忽略了安全问题。后勤管理者更加在意对安全的经费投入,以及物防、技防的情况,对如何发挥文化力量,提高高校后勤安全软实力认识不到位,缺乏深入系统的思考。

(二)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内涵缺乏、特色不鲜明

在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中,借鉴引用其它行业的多,与自身实际联系的少。没有根据学校后勤多年管理实践提炼出具有本校后勤安全管理特征的文化内涵。大家普遍认同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与安全愿景尚未形成。作为核心灵魂的学校后勤安全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挖掘、补充和完善。

(三)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复杂艰巨

随着高校的扩招,后勤社会化程度提高,加大后勤安全管理难度。安全文化建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高校后勤社会化引入了社会力量。这些社会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如何将其融入到学校后勤安全文化之中形成一致的安全愿景,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后勤职工人员构成复杂,文化程度偏低、年龄老化,思想、价值观呈多元化,这些对统一高校后勤安全理念,提高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和自觉性都提出了挑战。

(四)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随意性强

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多为完成上级要求,临时开展一些活动,随意性强,没有系统性规划,未形成长效机制体系。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式手段单一,责任没有明确落实,没有长远建设目标,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缺乏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四、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路径

(一)加强理念倡导,强化领导责任

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工作理念和态度认知直接影响着高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后勤领导者,首先应切实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意义,树立正确的安全文化理念,肩负起安全文化建设的责任。在具体工作中,做安全文化的倡导者和实践先行者,教育引领后勤员工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推动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

(二)增强职工教育学习,提升安全素养

广大后勤职工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安全文化的实施对象和受益者。针对高校后勤特点,应积极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对后勤职工的教育学习,提高认知能力,将安全文化与后勤文化有机融合,让大家认识到抓安全与干好后勤服务是相互促进的,以此来统一思想认识,增加广大职工遵守安全制度的自觉性和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三)打造一支安全文化建设队伍,提供组织保障

在高校后勤内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安全文化建设管理队伍体系,为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人员组织保障。通过组织建设,做到人员落实、职责清晰、协调统一,联动高效。高校后勤要做到有机构、有人员去系统地对学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作出规划、进行统筹安排,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并负责进行督导检查。

(四)完善制度,建立常态化建设机制

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一个长期系统建设的工程,需要学校后勤管理者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因此,通过制定安全制度来体现学校后勤安全文化的理念内涵,让安全文化的功效在后勤日常服务中得到充分体现。

(五)贴近后勤实际,拓展、创新,灵活开展工作

在后勤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拓宽工作视野,与时俱进,贴近高校后勤现实开展工作。例如,在宣教工作中,在利用讲座、悬挂标语等传统方式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新兴媒体的作用,如网络平台、微信平台等。后勤工作点多面广,比较分散、行业涉及多。这就要求在文化建设中,特别是开展活动时,充分考虑不同单位的特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

(六)加大投入,夯实后勤安全文化物质基础

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体现与载体。可视化的安全文化物态措施更加适应于后勤职工。做好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投入。高校后勤应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无论是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还是开展宣教活动。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七)建立评价机制,促进持续改进提高

安全文化工作成效如何?安全文化是否为提高本学校后勤安全水平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建立一个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分析考量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工作评价分析考量,进而建立形成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以此为依据,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查找不足,持续改进,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李晓靖.浅谈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J].河南农业,2013(08).

[3]王建凤.关于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02).

[4]王春艳,王宏.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解析与探索[J].中国利技信息,2010(01).

[5]王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华立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知识经济,2010(02).

[6]吴媛媛,叶红学,杨念成.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效果评估研究[J].中国外资,2011(05).

如何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范文4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094-02

近年来,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通过近几年的扩招,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这也为高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据大学生安全教育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已经认识到安全问题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要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维护高校及社会的稳定,必须加强安全教育。

一、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教育活动达到预定目标的工作过程。它是对受教育者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能力、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等能力的教育。

(一)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治安问题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高度重视。把维护大学生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各级领导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特别是保卫部门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各高校已按照国家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了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

(二)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

大学生被人们称之为“天之骄子“,但大学生群体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可塑性大,易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而忽视社会公德和法律的约束。应该说,绝大多数同学能够珍惜在大学生活的美好时光,也能够在大学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但也有极少数人不珍惜进入大学的深造机会,当自己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对自己放松了要求,染上了不良习气:酗酒滋事、偷盗财物、参与传销、考试作弊等等。大量事实说明,一些大学生不学法、不守法,法律意识淡薄,社会公德缺乏。因此,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是适应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高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与社会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国外敌对势力和各种组织、非法传销组织和各种不健康文化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复杂,学校周围酒吧、网吧林立,不少违法分子混迹其间,伺机作案:而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吧、书刊、黄色网站而不能自拔,不求上进,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大学生对社会治安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使大学生自觉地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防范技能,从而预防和减少各种违法犯罪对大学生的不法侵害。

(四)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安全问题不仅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也是毕业后走向社会经常碰到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学习并掌握一些安全知识,不仅能使其在学习期间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集体的力量、组织的力量、法律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安全渡过大学生活,而且可以使其在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终身受用,确保一生平安。

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一)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定型,导致他们的思想道德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可能会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采取紧贴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紧贴专业领域、紧贴大学生思想实际,以思想的科学性、哲理性、知识性来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帮助大学生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学生学会怎样做人。

(二)法制观念与法律知识教育

缺乏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淡薄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以致违法后,还并不认为是违法:有的学生以为受到伤害后可以“私了”,不愿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有的学生受到不法伤害后不知如何寻求法律救助:更有一些学生知法犯法、以身试法。因此,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法律知识教育,让大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自觉地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三)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教育

随着校园日趋社会化,高校由过去相对独立、封闭的状态走向全方位的开放,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和广泛,当代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自立意识,但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安全意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更加必耍,大学生通过学习安全知识,可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掌握安全防范技能,有效保护自己和帮助他人。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

安全,是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职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最基本的条件和最起码的需要。如何开展安全教育,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是这项工作的重心。

(一)明确责任,遂级落实

高校领导把安全教育当做一件大事来抓。亲自部署,在全院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把安全教育工作同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真正把安全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高校领导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正确处理安全与教学科研的关系,把“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及“安全不能说明一切但能否定一切”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工作是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堵塞犯罪漏洞、减少治安问题,建立良好秩序的重要手段。加强对高校师生员工的安全管理,这不仅是保卫部门的工作,更需要高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组织高校各级党政领导和师生员工进一步学习国家关于高校安全稳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对高校内部进行隐患排查治理与自查自纠,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三)加强保卫部门的职能作用

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保卫部门作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安全教育中要为高校领导当好参谋,对安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授课内容、运行途径和方法拿出规划,提出主导意见,供领导决策后在全院实施,真正起到保卫部门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

(四)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学科建议

1.走在立法前列,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让大学生安全教育

进入课堂,作为学科建设,形成高校独特的教育制度。

2.从国家利益和高校利益出发,建立一个适应高校实际的、高智能的、有战斗力的保卫组织,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3.吸收相关院校安全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在实践中摸索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新方法、新途径,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五)建立适应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学体系

1.完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的安排。法律教育应作为安全教育课程的首要内容之一,耍用基本的法律知识来武装大学生头脑。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法律基础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讲授法律知识,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根据不同年级、专业,分层次、分阶段地开设《宪法》、《法律基础》、《合同法》、《劳动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课程,使大学生自觉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2.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大学生安全知识手册》课程,开展“三防”教育,讲授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性事故知识,宣讲法律法规等,教授大学生安全常识,提高防范意识,掌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一,充分利用高校教学资源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一是必须依靠其他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工作者及学生组织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如把安全教育纳入入学教育内容。二是在课堂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实施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如在计算机课程中,讲授有关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在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讲授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内容。三是发挥高校校园局域网的优势,利用高校校园网安全教育信息,分析典型案例,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第二,创造有利条件,适时组织开展大学生模拟法庭,学法用法;定期组织公安、法院及其他法律工作者来校开展讲座,以生动、直观的案例教育大学生引以为戒。

第三,抓住有利时机,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和对老生进行毕业就要时,安排时间进行安全教育。在重大活动前、重要事件后,利用安全教育月、“11.9”、“12.4”等消防及法制宣传日,结合高校实际,开展知识竞赛、组织演练、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等,在大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如何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范文5

[关键词]实验实训教学;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8-0171-02

1 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1 高职教育对实验室管理的特殊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扩容,我国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前教育部长周济曾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因此,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室肩负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职责。实验室的管理也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何搞好实验室管理,使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验教学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管好、用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工作的关键,也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反映出实验人员的责任感与事业心以及业务水平、组织才能的高低。

1.2 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根据以上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有专家指出,高职教育是“昂贵”的教育,在近年来的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投入巨资购置实验设备。比如,2009年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正式发文《关于确定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浙教高教〔2009〕53号)正式拉开了省级示范性高职建设的序幕。浙江省财政将投入2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二十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示范建设过程中,二十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纷纷加大对实验实训的投入,投资资金占整个学校示范建设资金总额的比重都比较高。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本人所负责的纺织实验室为例,2009年示范建设以来用于新设备的投入共83.7万元,共购置新设备110多台套,新增实验室面积近1000平方米。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及时更新知识,不断地摸索这些新设备的性能,然后才能很好地使用它们,很好地管理它们。这就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与时俱进。

2 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以下是笔者总结多年的实验室工作经验,结合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2.1 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孟子曰:“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有“规矩”之约束即是符合规范,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为了使实验室能够规范化管理发挥它的最大效能,结合本校实际这里主要谈实验室制度化管理中的三个重要方面。

(1)对教师:设置规范的管理流程。对于有实验实训教学需求的专任教师,本校规定在每个学期初的两周之内制定《实践教学计划表》,并经教研室和分院审批,下达给本专业的实验员。同时,有实验教学计划的老师根据实际需要申报实验实训耗材。实验员根据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购买的数量并报分管领导审批购买。这样就能确保本实验室的实验实训顺利开展。另外,有科研需求的教师和学生期初提出《实验室课外开放申请》,在保证计划内实验实训教学正常的开展的基础上实验室合理安排课外开放。实验员根据《实践教学计划表》和《实验室课外开放申请》排定本学期的《实验室使用安排表》。这样既能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又能规范化管理。

(2)对学生:要求遵守规章制度。对于首次进入实验室学习的同学,本实验室管理人员组织一次实验室制度学习,让他们能够明白每一位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应该对本实验的财产与安全负责。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开展,每一位同学都应该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没有经过实验指导人员的允许不能擅自操作实验设备仪器,注意实验室的用水用电安全,实验结束实验物品归位等。

(3)对实验物品:规范实验物品流转管理。本人管理的实验室涉及对化学药品的管理。2013年4月发生的复旦投毒案对实验室化学药品管理敲响了警钟。本人在实验室管理中,对于实验过程中涉及化学药品的,坚持由实验教师与实验员一起把控药品的用量与流向的操作规程,做到在药品使用完毕后立即存入药品库,此外,对于实验实训过程中实验耗材的领用课前由实验教师根据《实践教学计划表》来实验员处领取,并做好登记工作。同时,实验实训课程结束以后实验教师负责回收剩余的耗材并归还实验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建立相关考核机制,作为执行制度执行的保障。人人都遵守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实训教学井然有序的开展。可以通过建立考核机制来保障实验室管理制度得以执行。针对高职院校教学的特点,我院专门设置了实验考核环节。考核是为了教师、学生能够更好地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分院根据本教学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训考核制度。即对于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的老师由实验员对他们进行“规范化”考核,如有没有督促学生实验物品归位、有没有关闭水电、有没有做好实验仪器使用登记等。同时,老师又可以考核学生,对于没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学生联合学生辅导员提出批评教育或者酌情的扣除他们的操行分。

2.2 努力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

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这样就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如上所述,随着近几年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视加大了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投入,实验室引进了很多新设备新仪器,这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首先,学校要重视实验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根据笔者的工作体会,很多学校普遍存在“轻视”实验员队伍建设的现象,以致实验员的素质较教师队伍稍逊一筹。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实验员实验技能,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实验技能比武等活动,给予实验员一定的奖励。同时,实验员应经常性参加各类培训或脱产学习,精通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提高对本专业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技术的关注,及时完成专业知识的更新。

其次,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树立服务意识。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立足本职工作,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意识。不是被动地根据实验计划来准备实验,指导实验,而是要为了使实验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应该怎么做,我应该教学生怎么做。作为实验技术人员,应树立较强的为教学、师生和科研服务的正确意识,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做好一切辅助工作,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一切为教学着想,一切从教学出发,才能真正完成好实验教学工作。在疲于应付繁重的实践教学任务之际应该不断总结,从中得出一些更好的更适用于实际的管理经验。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该不定期的与本校其他实验室管理人员或者兄弟院校的同行开展经验交流工作,尽量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2.3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校园安全一直是教育部门十分重视的问题。实验室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安全是实验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本校实验室实行院、分院、实验室管理员三级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验室人员管理。有实验计划者方可进入实验室,无实验计划的闲杂人等一律不准进入实验室,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制度;二是配备消防设施。每间实验室根据实验室的性质配备合适的消防设施。安全员定期进行消防设施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维修或者更换消防设施;三是实验室环境的安全管理。加大实验室防火、防爆、防毒、防盗、防辐射等安全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实验室工作环境;四是安全教育。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或者参加必要的消防演习。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教师、学生应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时时刻刻把安全放在实验的首位。

2.4 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实验室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实验室的设备根据总类跟性质进行编号并输入学校的实验设备管理系统,这样进入系统就能查看设备的名称、生产厂家、出厂日期、购买日期等。同时,每个仪器的使用情况也可以显示,如在使用、申请报废、已报废等。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时地将使用情况发生变化的仪器设备信息进行更新,这样对即将开展的实验教学能很好地把控。

(2)建立实验室耗材电子账册。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据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电子账册,账册中包括耗材的名称、生产厂家、价格、数量。耗材情况及时更新,如实反映耗材的库存情况。这样既能及时地进行耗材采购,又能避免重复购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又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3)实验信息及时上传校园网。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前两周将即将开展的实验教学安排上传校园网。上传内容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班级、指导老师、实验内容以及实验的特殊要求或注意事项。这样既能方便老师了解实践教学进展,又能方便学生提前为实验做准备。

(4)增加网络上与学生的互动。新时代的大学生对网络有特别的喜好,我们与时俱进在校园网建立实践教学的讨论专区。学生在讨论专区可以将自己对于实验教学的想法要求与实验指导老师进行交流,老师也可以进行在线答疑。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让大家感觉很轻松。

21世纪是飞速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而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要顺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邱泽明.加强卫生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中国保健,2006(5):33-33.

[2]贺歆.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西北职教,2007(9):21-21.

[3]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52-156.

[4]徐家宁,侯文海,王英华,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II):71-73,116.

[5]周芬.浅谈纺织实验教学改革――以高职染整专业为例[J].管理观察,2008(24):83-84.

如何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范文6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199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此外,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也都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从法律层面将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安全状况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外交流机会增多,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不安全因素增多。据统计,2001年全国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3.45‰,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4.87‰;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02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特大规模高校保卫工作会议)。以我校为例,2000年至2005年,校园区共发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占全部发案总数的约30%。

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较多,客观方面:第一,高校与国际接轨,校园实行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进校经商的校外人员增多;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四,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走极端,导致事故发生。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二级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保卫部门或是认为安全教育是学院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或是因“无权管辖”而兴叹;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和相应的学分,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任务来了一阵风,任务走了都轻松”;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现实中,鲜有高校能够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无法开展,或不能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项工作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又该如何开展?

作者认为,“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形势,确保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各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理想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当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安全教育主体权责明确。高校保卫部门,有特有的人力资源和对本校及周边安全环境熟悉的优势,应当成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单位。同时,高校内部各相关部门,如学生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共同做好配合工作,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二,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政治素质、法律意识等一样,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被列入大学生基础课程中,并配给适当的学分。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尽量为安全教育课程安排固定的课时和教师。通过上述措施,建立起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

第三,安全教育应手段丰富,能够吸引年轻学生。由于安全本身的内涵与外延极广,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也应相对全面,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尽可能多的安全知识,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安全教育手段应当丰富多彩,利用前沿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以保证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在我校的保卫工作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了贴近学生的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和座谈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前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尚未适应社会生活,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也在加快进行。浩繁的法律条文,正在无声却有力的调整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法律知识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具有安全意识仍显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可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同“危险状况”下,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取及时措施,防范危险。此外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参考文献】

[1]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资讯,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