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范文1
一、知识经济的时代意义
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从我们所看到的不少资料表明:人们在强调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认为知识经济仅仅是区别于所谓的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其一,人类经济时代的划分有自然经济、工业经济,但没有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的提法。其二,一个经济时代的划分重要的不是生产什么而是用什么生产,这里包含一个重大的区别,即一定社会的主导生产工具及由此形成的产业,这显然不是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所能反映的。而知识经济不但从知识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主导经济增长的知识性产业已经形成。
因此OECD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是揭示了知识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并准确地反映了知识经济的现实。所以,我们从经济时代的角度来认识知识经济,才能切实地反映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历史性变化和人类社会已进入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一伟大现实。
二、知识经济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冲击
知识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冲击首先是基础理论。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必然要合理解释和反映这种社会经济生活的新本质,从而在更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基石上构建指导人类新的经济实践的经济学。事实证明,经济学的一些研究领域已经初步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这种新经济的冲击。这里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第一个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的财富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财富的增长?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集中地形成了经济学基础理论即价值理论以及增长理论。
我们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一定社会所追求的新的社会财富是什么,如何创造出来。不能不看到,新的社会财富的创造总是受制于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从古代社会的钱物积累表现出的社会财富,及与之相应的注重农牧和战争掠夺的财富增长形式,到威廉•配第实质性地揭示出农业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财富创造中“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里的劳动成果是直接地表现为社会所认可的社会财富。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萌芽的到来,重商主义坚定地认为商业贸易创造价值、增进社会财富。事实上商业贸易只是转移现实的社会财富,并不能在根本上创造新的社会财富。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第一次真正深入到人类经济的核心,揭示了生产创造价值这一人类社会财富增长的实质。新增加的社会财富完全是表现为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生活需要的商品,商品价值的大小及其得到社会认可的多少都直接地决定于生产它们所使用的技术的先进性。这使工业经济时代的劳动价值论典型地表现为价值的技术决定论。
当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反映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创造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新的生产方式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在现代化的企业生产中,人们认识到外在于劳动过程的知识性的管理也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学界也提出了管理是创造价值的第四个要素。而管理正是随着人们对企业自身性质认识不断深化所形成的知识和信息,管理人员正是运用这些知识和信息,服务于生产过程而现实地增加产品的价值。其次,在市场自由竞争中企业所投入非生产性领域的大量广告费、赞助费及各类社会投入,都不是用于直接生产领域,按劳动价值理论是不会创造价值的。现在恐怕没有企业界的朋友会否认这方面投入的丰厚回报,在这些非生产性领域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处于自由竞争市场中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知识和信息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对商品无论在价值大小以及实现多少上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第三,现在主要让我们来看使工业经济时代跃升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产业―――信息产业。美国人不无自豪地指出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新的经济增长源,约占近年美国经济增长的40%。如果你对这个数字还缺乏敏感的认识,那么你对这组数字肯定会感兴趣:一个发展才十几年但已拥有资产2600亿美元的微软电脑公司和已经发展一百多年才拥有400亿美元资产的通用汽车公司,后者曾是美国工业经济时代的象征之一。在这里已完全失去了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实现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财富已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这不但突破着旧的社会财富观,而且直接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新的社会财富。
综上所述,知识存在于当今源源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新的社会财富中,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的内涵及基本理论。正如我们分析的,一定经济时代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总是最深刻地反映着一定经济时代的社会生产的实质,并通过这个实质使一定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向更高级转化。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切都是财富,一切都不是财富,对新增社会财富的考察必须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主要指一定技术条件下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的大小体现出在劳动时间多少上的竞争,那么知识时代的商品价值则主要是指在无差别人类劳动中所蕴含的知识和信息,价值的大小体现在劳动中对知识和信息的竞争。我们创造的新财富是未知的,但我们通过当前的劳动却现实地改变着已经形成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在这个循环上升的怪圈里,由于人们在现实消费需求中所消耗的社会财富总是有限的,因此大量的社会财富是以数字指标表明社会生产的创造能力,由于形成新的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是唯一的,因此对一定生产方式下新形成价值的那种核心要素的竞争便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实质。而这种核心要素的分割、占有和积累,也就是对新增的社会财富的分割、占有和积累。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时代相适应建立起来的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亟待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说明知识经济是存在的,使知识经济有合理的理论基础,把我们看到的现实和我们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知识经济对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改变必然意味着传统经济学的增长理论、货币理论、周期理论及其他一些理论都必须重构
知识经济正以其在现实中的迅猛发展向我们展示出现代经济新的生产方式和增长形式,使传统经济学理论所揭示的内涵式增长、外延式增长、规模经济增长、投入产出等增长理论都表现出严重不足。首先,知识在现代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已彻底改变了传统人、财、物要素配置所带来的增长。其次,知识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它投入和参与生产的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要素,并形成新兴的主导产业。再次,同传统工业经济的规模相比较,依赖知识创造效益的增长正表现出同一产业的分散组合和不同行业间的技术融合,很难从规模化的投入和产出上进行分析。
最后,知识在当今社会新财富创造中的独特性和基础性,使我们对形成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并不能直接地从生产领域或某一产业中去寻求,增长的因素或动力也许是直接地存在于生产领域之外。知识经济条件下,也许真正导致增长的投入在一些非生产领域而并非生产领域。只有我们把上述问题研究清楚,我们才能找到知识经济条件下促进主导产业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作法。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曾明确指出主导产业对一个时代的经济起飞具有决定意义。曾因煤、铁为主导产业相互推动而促成战后经济奇迹的日本在这一方面更有心得,日本工业调查会总经理志村幸雄撰文指出:“信息通讯产业可以说是21世纪最典型的主导产业。如果说20世纪基本上是发动机和电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动力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通信、广播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的世纪’”。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样产业巨变的经济时代,最能代表知识经济特征的产业是主导产业但不可能是唯一的,甚至这一产业在根本上只是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其他产业提供生产手段。而各国在此基础上所可能形成的主导产业仍然是要和国际分工、本国经济现实相结合。
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范文2
[关键词] 音乐文化 创意产业 现状 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引领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音乐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蓬勃兴起和发展。我国在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扶持音乐创意产业的发展,全国性和地方性的音乐歌舞节会、歌手选拔比赛、录音产品、电视节目、音乐产品进出口贸易蓬勃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且创造了巨大的产业经济效益。
一、音乐创意产业的涵义
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实际上社会生产的和消费的全部是文化,人们的消费都是在文化价值的引导下所进行的一轮又一轮的新行为,社会经济的主流是文化经济,传统的产业要增加文化的价值,新兴的产业要突出文化产业,这就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源自于个人创意、技巧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形成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包括音乐、表演艺术、广告、电影、电视、出版、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产业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引领国家和地区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且还在以5%的速度递增,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每年产值达到960多亿元,占北京市GDP的14%以上,已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音乐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就是要将抽象的音乐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业,把音乐文化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实现音乐文化与高新科技、工商企业互相交融的经济模式,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提升经济领域的产品附加值。有关资料表明,英国音乐产业出口的净收益高于钢铁工业的收益,奥地利莫扎特故乡萨尔慈堡每年音乐文化活动、旅游和其他关联收入达到4亿多欧元。
二、音乐创意产业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
1.音乐文化产品和娱乐产品。如作词、作曲,音乐节目创作、制作与营销,录音产品的制造、分销与零售,书籍出版,期刊出版,报纸出版,数字内容出版等。
2.音乐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音乐会、音乐剧、歌剧、戏剧、舞蹈等内容的原创,表演制作,现场表演等。
3.音乐文化设备、用品及关联产品的设计、生产、分销与零售等。
4.音乐文化旅游和休闲服务。如音乐文化名人故居旅游,社区休闲音乐活动,音乐文化博物馆等。
5.音乐文化研究和学术交流。如音乐文化社会团体活动,学术会议,国际音乐文化交流等。
6.音乐外呢化关联的其他活动。如经纪,广告制作与促销,表演服装设计与制造,舞台美术设计与制作,摄影,灯光,电信服务,网络服务等。
三、音乐创意产业的特征
1.创新性;音乐创意活动是在一定的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创新活动,但不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才华,借助现代科技对创痛音乐文化的提升。
2.高科技性:音乐创意产品一般是以音乐文化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的特定物化表现,是音乐文化与信息技术、传媒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广泛应用的结晶。
3.强融合性:音乐创意产业是文化、技术、经济相互融合的产物,在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的同时,渗透到生产各个领域,辐射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高度的融合性、渗透性和广阔的辐射性。
4.高附加值性:音乐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通过对音乐创意产品的不断复制来不断获利,在音乐创意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
四、音乐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
音乐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本质在于“创新”。要实现折中创新多动的产业化发展,需要理念、人才、科技、营销等四大核心要素的支撑。
1.文化理念。 音乐创意产业源于文化又高于文化,是对音乐资源和文化理念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是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渗透力的拓展。音乐创意产业融入了文化历年,才有了品位、价值和竞争里力。如“梦想中国”歌手选拔赛,在推动音乐文化发展的同时,也是在传播中国式的文化历年、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时尚风格。
2.人才支持。音乐创意产业以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基本主体,是人的智慧、才华、灵感和创造力的结晶。音乐创意产业不仅要有音乐人才对主题的提炼,品位的提升,还要有科技人才用新科技、新技术改造音乐文化,开拓音乐文化领域,也要经济人才对音乐市场开发,打造开放式产业链。如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聚集著名音乐作曲家、歌唱家、评论专家等担任评委,吸纳传媒技术、网络技术等人才参与节目制作和传播。
3.科技支撑。音乐创意产业以现代科技为主要载体,是科技与音乐文化高度融合的产物,强调产业的价值源于文化积累和科技发展所激发的创意,重视数字技术、传媒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在音乐产品创作、生产、传播中的应用,提升音乐创意产业的内在张力和外在传播力。如数字音乐、网络音乐等,就是在数字技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商业模式。音乐创意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产品,运作模式也区别于传统模式,不是以生产制造为中心,而是以非凡的创意为基点,通过科技手段将创意理念转化为音乐产品,采取创意+科技+资本的运营模式,吸纳经纪、工商企业、传媒、广告、电信、网络等行业进入,形成一条完整的音乐产业链,提升音乐产业及关联产业盈利能力。如“超级女声”歌手选拔赛,就是这样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为音乐产业及关联产业创造收入达到90多亿元。
五、我国音乐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香港等地区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正在建设一批创意产业园区,培育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关资料表明,北京正在重点培育6个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每年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达到960多亿元,占北京市GDP的14%以上,上海市建成16个创意产业基地没,诶年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占GDP的7.5%以上。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音乐创意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北京、上海、深圳、长沙、哈尔滨等地区都把音乐作为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了“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梦想中国”、“超级女声”、“哈尔滨音乐会”等音乐创意品牌,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且创造了巨大的产业经济效益。2006年4月16日,中英音乐创意产业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标志着我国音乐创意产业开始走向国际化,必将推动音乐创意产业新的发展。但是,我国音乐创意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学校音乐教育与科技进步、文化产业发展脱节,在人才总量、结构、素质发明都还不能适应音乐创意产业发展的要求,缺乏既懂音乐又懂技术、经济的复合型音乐人才,特别缺乏音乐创意产业人才,制约了音乐创意产业的发展。
2.音乐创意主题需要提炼,品位亟待提升,盲目模仿复制,缺乏自主创新,高档品牌不多,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3.音乐与区域经济、创意产业的开发刚刚起步,特色还不明显,支柱产业不多,缺乏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还没有建成与市场经济接轨的营销模式。
4.我国还没有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法规,存在无序竞争,违规运作,侵害知识产权。
六、我国音乐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策
1.深化音乐教育改革,培养音乐创意专业人才。创意产业的发展依托于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教育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基础。一是加大中小学音乐教育投入,提高音乐教育水平,增强国民音乐素质,培养音乐外呢化的基础人才;二是深化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把音乐教育与科技、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培养既懂音乐又懂技术、经济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加强社区音乐文化队伍培训,繁荣社区音乐文化事业,培养音乐文化的推广人才;四是开展国际音乐教育合作,搭建创意人员交流平台,培养音乐文化的创新人才。
2.提升音乐创意主题,打造音乐创意品牌。高雅时尚的主题,自主创新的品牌,是音乐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灵魂。一是主体内容要体现高雅文化,注重人文关怀,抵制媚俗之风,使观众真正得到美的享受;二是从创意策划到产品制作、生产,再到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等,要把握好市场动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三是要注意音乐创意品牌与科技、经济的融合,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提升音乐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四是发挥区域优势,发掘区域市场,注重音乐创意品牌的区域化,促进区域文化经济发展。
3.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音乐创意产业集群。聚集创新人才,创建产业集群,是音乐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一是建成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聚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创意人才;二是培育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孵化产业主体,主导产业发展;三是创建一批音乐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持续创新发展环境,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四是推行音乐文化品牌战略,打造音乐创意产业链,实现产业规模效益。
4.重视政策法规作用,推动音乐创意产业发展。产业政策是音乐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产业法规是音乐创意产业发展的保障。一是制定文化产业政策,确定文化创意产业规划,积极引导音乐创意产业发展;二是制定文化产业法规,明确投资、技术、人才、税收、进出口等优惠规定,为音乐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三是加大文化产业执法检查力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引导音乐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加大知识产权法规宣传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全面维护音乐创意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音乐的价值,不仅仅表现在文化艺术方面,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本身还具有巨大的产业价值。虽然我国音乐创意产业在人才培养、产业集群、营销模式、产业政策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只要逐步完善音乐创意产业政策,深化音乐教育改革,培育音乐创意产业集群,就能全面推动我国音乐创意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元浦:《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华尔街电讯》,2006.9.30
[2]叶超刘宝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策分析》,网络信息,2006.9.26
[3]黄汉华:《奥地利:音乐文化带动创意产业发展》,《东方企业家》,2006.9.16
[4]卢娟:《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发展》,网络信息,2006.10.10
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范文3
第一,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社会财富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使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并使消费者需求发生如下变化:
1、消费者需求趋于个性化。由于知识经济使消费者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获得普遍的提高,从而促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趋于个性化。同时由于知识经济带来科技与知识的创新、从而引导消费者消费的个性化。因而,要求企业一改工业经济时代那种单一的、大批量的营销方式、转向实行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营销方式。
2、消费者行为趋于理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能够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全面、迅速地搜集与购买决策有关的信息。例如消费者借助电脑咨询软件迅速收集有关产品信息,并拟定与评估不同的购买方案,从中选择最佳的购买决策。
3、消费者的需求从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向高层次需求转变,即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如消费者从原来的对衣食住行最低的生理需求向文化教育、娱乐等精神需求转变。
4、消费者面临更多的产品选择。知识经济促进因特网迅速发展,从而使国外市场冲破地区界限、行为界限和时间界限,购买者可以在任何地区、任何时间通过网络搜寻及选择理想的卖者,销售商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从而使购买者能够自由地选择国内外的卖者,消费者对产品越来越挑剔。
第二、对产品的影响:
一是知识经济使产品的外延与内涵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产品的外延看,知识经济时代不仅农产品、工业品成为商品,知识、服务、信息及技术都成为商品,即与知识相关的无形产品成为消费者主要的消费对象。从产品的内涵看,由于知识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要求产品中的知识含量提高了。因而,衡量产品价值的标准产生了变化,即由传统的以物质为基础转为以知识含量为基础进行衡量。二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囿于住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产品的设计、开发和使用周期日益缩短,因而,要求企业快速开发新产品,并迅速将新产品投入市场。
第三、对价格的影响: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使Internet广泛运用,从而要求企业同用户面对面进行定价。
第四、对分销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传统分销方式,即主要通过中间商向最终用户销售产品的方式发生巨大的冲击。而网上交易却逐渐频繁起来,企业必须尽早适应这种变化。
第五、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对原来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即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的约束,实行松散型的管理,不能不是巨大的挑战。
面对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对我国企业营销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要迎接挑战,必须进行营销创新。这主要包括营销观念、营销制度及营销管理的创新。
企业营销观念的创新。营销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创新的核心和前提。营销观念的创新,需要企业从满足顾客需求的传统营销观念转变为不仅满足顾客需求,还要创造顾客需求的新的营销观念。这缘于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新产品层出不穷,由此引起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这必然驱动企业经营哲学的不断更新。其次,要求企业从偏狭的国内营销观念转向全球营销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推进了经济全球的发展,使国内外市场连成一个整体。因而,企业必须树立全球营销观念,才能推进企业发展。
营销制度创新。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对各种要素的一种“新组合”,它包括引进新产品和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和新来源;实行企业组织新形式。
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组织创新,主要是从传统的等级制度转变为柔性的营销组织。从目前国际柔性组织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是建立起扁平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及全球化的组织。一是扁平化。指企业通过技术网络同广大员工发生直接联系,而且使企业同消费者、研究机构之间构筑一个互动的信息反馈机制。二是网络化。它是使企业领导与广大员工众传统的等级制度关系变成非正规的网络关系,从而提高员工的自信以及经营效益。三是智能化。这既要求职工不断提高个人知识和智慧以及不断的超越自我,又强调企业的系统思考和知识的整合力量,以不断再造企业的无限生机。四是虚拟化。是依靠信息技术而建立临时网络,是一种灵活机动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可以突破企业界限,在广阔范围内寻求各生产经营环节(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经营销售等)及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一种形式。企业一旦完成目标就自行解散。这种组织形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并节省费用。它要求管理者要具有很高的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及综合能力,要求企业组织形式及组织行为充分考虑这一时代特点,研究企业营销如何同国际惯例接轨,如何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及适应全球的竞争战略。
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范文4
关键词:知识经济 人力资源 管理 专家型人才
一、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一)分配模式,从按资分配转向按贡献分配
在知识经济时代,分配关系所赖以存在的资源占有关系和性质发生深刻地变化,其分配模式也将发生深刻变化。
1、资本的概念由内涵和外延上发生了变化资本不仅仅理解为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不仅仅理解为有形物质,而且还理解为知识是资源,是资本的财富,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于是无形的知识资源也成为资本,它是可以生产社会财富的。
2、知识存在人的大脑中,知识本身是通过人的智能活动来创造价值的,掌握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因此,知识资本与掌握知识的人是有内在统一性。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创造价值进一步表现为知识化劳动(脑力劳动)创造价值。
3、企业的参与者不再是看你投人了多少资本,而是看你投入了多少知识和技能,你的知识技能创造的大小。
4、由知识生产力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分配,显然是以投人的知识技能量作为分配的重要依据,而知识技能的量化形式只能以知识技能劳动产品果实的形式,即贡献大小。因此,按贡献大小分配应是知识经济时代分配的主体模式。人力资本管理就应着力于维护这种公平的分配形式。
(二)以无形生产要素为主要的管理对象
传统的管理主要是对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有形生产要素的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社会财富生产过程和结果科技含量的增大,科技知识等无形生产要素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从而对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与作用超过了资本价值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无形资产为主的管理对象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企业对全球知识信息的获取与利用体系的管理。
2、企业对员工知识素质的培训、教育,不断的提高和发掘员工的潜能。
3、对领导集体和专家队伍的知识和智慧的重视,特别是战略性决策,关系到
事业的成败。领导集团和专家队伍知识信息、能力和胆量的综合运用,是知识的创新。如何发挥集体智慧和专家队伍的作用,是开发知识资源最重要的方面,也是知识要素管理的焦点。
(三)以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为核心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价值链的管理,来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和增值。价值创造就是在理念上要肯定知识创新者和企业家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主导作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要遵循2:8规律,要关注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的人。这些人形成了企业的核心层,是企业的骨千。企业要通过价值评价体系及评价机制确定人才的贡献,使真正优秀的、为企业所需的人才脱颖而出,使企业形成凭能力和业绩,选拔任用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通过价值分配体系的建立,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有效的激励员工。这就需要提供多元的价值分配体系,包括职权、机会、能力、工资、奖金、福利、股权的分配等。
二、专家型人才是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
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范文5
【关键词】形色要素;商业广告;插画课程
插画能够提高广告的被关注度和感染力,是现代广告设计中重要的视觉要素,有“一图胜万言”之说。形色要素是插画广告表现力的核心要素,探讨形色要素在插画广告及其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对高校培养“实用型、专业型、创新型”的优质商业广告插画人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插画广告的概念
插画在中国被俗称为插图,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形式,以其直观的形象性和美的感染力,广泛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游戏场景设计等现代设计的多个领域。按媒体的不同,插画可分为平面媒体插画与影视媒体插画两大类。平面媒体包括平面广告、报纸、杂志书籍、产品包装、企业形象宣传品等;影视媒体包括电影及电视、电脑等的电子显示屏。插画表现方法主要有摄影、手绘、电脑绘制和立体构成等类型。
商业插画广告,指根据广告主要求而设计,为企业或产品传递商品信息,集艺术与商业于一体的图像表现形式的广告。本文所论述的插画,主要是指平面媒体的商业广告插画。
二、形色要素对商业插画广告的重要意义
1.图形图像能为广告提供更直观、更具艺术感染力的视觉效果。
人类对图形图像的识别速度比声音和文字更快,在繁杂的广告信息中,图形图像能使广告受众更直观、更简单、更快速地感知信息,并形成深刻记忆;图形图像对商品的美化以及富有创意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广告更具美感和趣味性,赋予受众视觉美的享受;图形还可以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达到传神写意的视觉价值,增强情感号召力。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设计,图形的信息量丰富而直观,中国印、中国红、书法、舞动的“京”字等造型元素的巧妙融合,准确、写意地传递出北京奥运会的信息,既体现出运动会的特点,又展现了民族和地域特色。
2.色彩能为广告营造氛围、强化主题。
人类对于色彩有审美的情怀,对不同色彩赋予不同的情感因素,而不同国家、民族或地域的人们,对相同色彩也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插画广告需注重不同色彩搭配对于广告视觉效果的影响,充分利用人们对色彩的情感心理来牵动受众的情怀。所以,在商业插画广告中,色彩搭配往往能营造氛围、强化主题,以在受众心中树立良好品牌形象,促成消费行为。例如2015金罐加多宝的招贴广告,加多宝公司在广告中,着力宣传加多宝正宗凉茶的概念,塑造凉茶行业领导者的品牌形象,以象征喜庆和传统的红色作为背景,以象征高贵华丽的金黄色的商品插图体现加多宝的行业地位,与受众形成了有效的心理共鸣,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达到了广告宣传的目的。
3.形色要素在商业插画广告设计教育中具有核心意义。
图形图像的创作和色彩搭配的运用,在商业插画广告教育中是两大重要内容,这两方面的思考和表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计者的广告设计水平。著名的美国绘图艺术家本・沙恩曾说过:“诗人的思考必须是习惯性的带有音调和韵律的思考,而对于艺术家来说,他们的思考就是形状、色彩、图像的思考。”在插画广告创作中,表现与思考是不可分割的,灵感也不可能是无源之水。要在插画广告设计中准确体现广告诉求,增强广告艺术感染力,不仅要掌握形色要素的理论知识,更要在大量的实践练习中,不断积累创新思维技巧和表现经验。
三、形色要素在插画广告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图形要素在插画广告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1)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广告是为商品或企业信息服务的,广告插画必须能准确传达出广告的诉求信息。插画传达的信息还要体现特有的“亲和力”,让目标受众对商品、品牌和企业留下良好印象,进而激发需求欲望。
(2)个性特征的明确性。在广告的整合营销传播时代,广告往往要用“一个声音说话”,需要突出商品、品牌及企业有别于行业竞争者的个性化特征,给受众以独特印象。在广告设计中应力求使插画更具新意和视觉美感,使诉求信息表现出视觉个性,以在受众的消费需求中占据明确位置。
(3)造型元素理解的差异性。不同民族、国家、地域的广告受众有着不同的文化习惯,因而对同样的造型元素有可能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在广告插画设计中需考虑不同受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性需求特征。例如:西方基督教信徒非常忌讳“13”这个数字图案的出现,而中国民众则比较忌讳“4”之类谐音的数字。
2.色彩要素在插画广告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1)色彩搭配与广告内容的联系性。广告的色彩要与广告诉求对象有内在的联系,色彩的个性特征要与商品及广告主题相符合。例如,雪碧是面向年轻人的清爽型饮料,常使用象征青春活力、清新自然的绿色作为广告主色调;而巧克力和咖啡的广告中常常会使用红褐色这种“概念色”,让受众在商品与色彩之间产生联想。
(2)整体统一与局部活跃的规律性。在插画广告中,一般整体视觉要体现色调的统一感或某种秩序感,但是在局部细节上要形成对比的视觉冲击。商业平面广告的用色一般不超过三种色系,主色、辅助色、点缀色所占比重约为7:2:1。
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范文6
会上,东莞市质监局罗晓勤局长用生动的语言、翔实的数据、透彻的分析,对东莞市十二五期间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
罗晓勤: 标准化战略成为
区域经济核心要素
“说起标准的始源,我个人认为,应该追溯到秦朝时期,其“度同衡、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的四统一,为秦国实现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闻会上,罗晓勤局长富有文采的开场白,一下子吸引了全体参会人员的注意力。
罗晓勤局长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逐步由要素驱动快速向创新驱动转变,标准化战略已成为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核心要素。国际上,发达国家在不断刷新传统领域国际标准的同时,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信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国际标准的争夺。
无论是国际挑战还是国内需求,都使得标准化工作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东莞市的经济发展起步于“三来一补”,形成了由外资企业为主的外源型经济的发展模式。虽然众多世界知名企业进驻促进了东莞的经济繁荣,但是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发生根本变化,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显现,一旦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升高,产业资本就会掉头而去另觅低处。在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东莞意识到,东莞起步于制造、发达于制造、扬名于制造,转型升级也必须立足于制造,以标准化的手段打造东莞的“优质制造”,从而全面提升东莞制造的竞争力和含金量,推动东莞制造在逆境中砥砺前行。
自2008年以来,东莞市两次出台了“推进制造业标准化工作实施办法”。尤其是2011年出台的“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作为标准化战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首次把标准化工作上升到战略规划层面,为全市标准化工作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进一步加速外源型经济向内源型经济并举发展转变,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
在组织领导上,通过引入考核机制,促进了镇街政府重视标准化工作。2010年6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东莞市镇街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实绩年度分类考核方案》,将涵盖标准制修订、采用国际标准和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技术标准指数纳入社会发展类指标当中,作为镇街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考核指标之一。这一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了镇街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有效促进镇街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同时,形成了政府牵头,职能部门联合,行业协会推动,企业主动参与的“标准化”工作大格局。
正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全市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出台的一系列高规格文件政策措施,使东莞质监局按照标准化战略规划要求,通过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兴产业等领域开展标准化战略活动,使全市的标准化工作从动力之变到理念之变,加速了标准化战略实施步伐;从观点之变到思路之变,提升了标准化战略综合效能。
2015东莞标准化工作五大成果
一是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继2010年主导制定2项国际标准后,再一次主导制定的1项IEC国际标准(IEC 61189-2-721)于2015年5月正式。打破了印制电路产品国际标准一直由欧、美、日三强垄断的局面,进一步提高了我国该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标志着东莞市在该领域高端技术产品科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信息传输线缆及云计算2个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今年9月落户东莞,标志着东莞市将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标准规划和制修订,增强产业游戏规则的“话语权”,引领着产业发展。
三是市质检中心主导制定的2项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与评价国家标准于今年5月正式,这也是国内首次电子商务平台国家标准,对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是一个利好消息。
四是东莞市特色产品“莞香”于今年8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仅实现了相关领域零的突破,而且将借助品牌优势,推动沉香产业向沉香文化并举发展,提高“莞香”的美誉度。
五是东莞市正式5项城市共同配送服务联盟标准,这是东莞市成为全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和承担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后的初步成果,并将进一步促进物流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和助力电子商务业发展。
这五项近期成果表明:自“十二五”以来,在打牢标准的基础上,东莞市标准化工作重点已经由传统制造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并举转变,将为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提升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的竞争力。
三组数字清晰反映十二五东莞标准化战略成效
首先是全市企事业单位承担的全国不间断电源分技术委员会、省印制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省造纸和纸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国家、省TC/SC/WG工作组和秘书处工作达58个,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引领着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是全市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分别达10、306、317、140项,不仅抢占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而且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再次是全市企事业单位在16个产业,制订联盟标准达125项,部分高于国家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标准,填补了部分国内外标准空白,助力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整体产品质量提升,并推动了这16个产业集群不断聚集壮大。
也就是说,东莞市逐步建立起了以支撑产业发展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为主体,联盟标准为补充的先进标准体系,不仅扩大了全市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标准领域的“话语权”,而且实现了东莞市由原来的外源型经济向内外源型经济并举发展的转变。
四大变化展现东莞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