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方法

小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方法范文1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小学生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深远,对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大脑思维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小学阶段也是最容易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作为小学教学的基础内容,为其他学科的教育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另外,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一生的体育锻炼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体育活动可能与一般人理解的有所不同,并不是所有的锻炼身体的活动都称之为体育活动,而体育活动并不是都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所以,要利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才能取得理想的锻炼效果。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锻炼方法进行锻炼,将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传授给学生。比如,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人体的身体结构、系统器官功能以及卫生常识等,了解其体育锻炼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理论依据。然后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的生理符合方案以及锻炼内容,进而通过自身的生理反应调节活动内容等。另外,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年龄以及层级,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

二、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习惯的养成需要人的坚持和毅力,通过严格的遵守、反复的训练以及努力的实践过程,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也就是说,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就必须不停地训练、练习,以达到目的。体育教师要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结合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特征等,结合教学大纲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使得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快速提高。教师要分析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本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多项的原则,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练习的要领,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

综上所述,小学生普遍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欲极强,乐于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需求开展教学活动。也为了迎合新课改的标准,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人,引导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合格型人才。

小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方法范文2

笔者从本校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四个班随机抽出100名独生子女,与部分家长进行了座谈。调查结果表明:由于独生子女大多在家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反映在体育课上有的表现为以我为中心,有的自制力差,不遵守纪律;有的任性,缺乏责任感;有的依赖性强,怕苦怕累,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有的“不合群”,胆子小,躲在一边不活动。他们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的教育也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百依百顺;有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家长在某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忽视了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

目前,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被家长和学校所重视。笔者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针对儿童的个性特征,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重视思想教育,抓好课堂常规

学生学习体育和锻炼身体的兴趣是需要培养的,这方面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要发挥体育教学的教育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体育教学应结合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明确思想教育内容,如纪律、意志品质、团结互助、文明礼貌、集体主义等教育。要力戒空洞说教,要把思想教育寓于教学之中,通过某种教材,利用某个环节或采用某种措施进行教育。例如,课始根据教学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动员;讲评时,要注意表扬好人好事,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端正学习态度,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进行竞赛与游戏时,要教育学生遵守规则,讲秩序,要有集体荣誉感;在进行队列与队形调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优良作风,行动迅速、准确、协调一致,养成服从集体,遵守纪律的习惯。

2.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简单责备、呵斥,有害无益。注意与兴趣是密切相关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集中、越稳定,因此,体育教学必须依据大纲,结合场地器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教材,做到既有系统性,又有趣味性。例如,教学耐久跑时,不是每次课都围绕跑道跑,而是采用跑走交替、计时跑、游戏跑、以及自然地形跑等多种形式,在作业条件更新的情况下,不觉疲劳地完成耐久跑的教学任务。课中的准备活动要多样化,克服那种“慢跑一圈一套操”的老一套。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自编多种徒手操、行进操、音乐伴奏的韵律操等等,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练习的积极性也就较高。课上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练、生动、形象,力求语言儿童化。实践证明,只要体育教学内容新颖、多样,就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意志训练

学习是一种有任务的复杂活动,学习活动要求学生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而自觉行动。在课上学生不但要学习有兴趣的东西,而且要学习虽没兴趣但必须学习的东西,以达到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自觉地克服困难,作出意志努力。体育课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使体育课成为“愉快的课”。要改进教法,通过有效的教法去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如“比比看,谁投得最远?谁跳得最高?谁先完成?”等等。这些方法都可激励学生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去争上游,实现学习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小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方法范文3

关键词:儿童心理;小学数学;教育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结合心理学探讨教育的问题已成为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的关键所在。教育的理想在于培养健全的人,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理想,则要积极地、系统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并融入教学中,以此推动教育发展。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如何结合儿童独特的心理特点,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有效发展。以下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重视儿童心理特点,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儿童是人类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期,而教育对于此时期的影响巨大,可以说,它直接影响了儿童今后的发展。因此要重视儿童心理的特点,结合儿童独特的心理表现,积极发挥教育对儿童心智和行为的导向作用,引导儿童朝正面的人生道路发展。关于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问题,教育学家朱贤智认为教育到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提出了内在机制的流程,即通过反复实施教育,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并不断内化达到心理发展的目的。可见,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不断积累及升华的过程,同时教育要结合心理发展的内部要素,才能达到“以人为本”,最终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小学教育面对的都是儿童,而儿童有着独特的年龄特征,因此对其的教育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儿童具体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儿童是人类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极易学习和领会知识的敏感时期,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挥其引导性。另外,对于刚入小学的学生,即七岁左右的儿童而言,其情绪波动很大,很容易感到颓丧;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大约为12岁左右的儿童情绪冲动,常常会否定自我,并出现抗拒他人的逆反心理。因此在这两个危险阶段,教师应做好心理辅导,仔细观察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采取良好、正面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避免对学生造成的负面的制约作用。总之,要实现小学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必须系统掌握教育对象――儿童的心理特征。

二、结合儿童心理特点,转变、创新小学数学的教育方法

1.直观教学的灵活运用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强烈的直观感受,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灵活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这里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或采取游戏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以形象的物体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字运算,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加深对知识的领会。例如教授学习数数以及简单的数字加减法时,可以通过卡片、木棒等教小学生数数和十以内的算术。

2.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丰富和系统化

中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低年级阶段对数学的初步认识后,面临着大量的数学概念,并不断掌握数列、面积、体积等概念。这一阶段也是小学生学习的过渡期,而如何做好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系统化认识成为教师的关键任务。随着学生升入高年级,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概括、分析和总结能力的训练,从而促使学生数学概念的丰富性和系统性的形成。

三、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修养,做好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中担任着关键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系统地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首先,要注重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时刻注意的基本要点。其次,要有爱心和耐心,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校无疑是第二个家,他们对教师有着非常大的依赖性,希望从教师身上也感受到母亲或父亲给予自己的爱,因此作为小学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最后,小学数学是一个注重理性的科目,这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数学教师应细心观察授课对象的心理表现,及时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更要注重如何进行教授的工作。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尤其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系统地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将儿童心理特征与小学数学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教育领域中引入心理学已是不鲜的话题,但真正做到有效的运用并非是件易事,还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2]何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天津教育,1998(10).

[3]王仲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初探[J].教育探索,2001(5).

小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方法范文4

关键词:美育小学美术教育学心理学

小学阶段是人格个性得以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通过耳闻目染,更容易进行审美培养,树立正确的的审美观,起到好的美育效果。

美术对于小学生的美育作用首先是作为感性形象使其获得心理上的调节和平衡,美术教学使学生在绘画创作时注重树立自我意识,保护和激发个体创造力。美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个性,学生在美术课中得到个性的启迪和美的熏陶,得到美育的内化。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对于美育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河北省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育现状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现状是:首先局限于重“术”轻“美”,注重对技能的掌握,虽在不同程度上也激发孩子兴趣,但对于审美的精神领域启发不够。其次是美术教学中偏重从概念表层去理解美育,没有注意到美育的情感性和个性化特点,没有真正达到美育的目标。最后是对于美育中的审美心理方面缺乏重视与研究,忽略了小学生的直觉等感性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缺乏审美感知与情感体验。这些导致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欠缺。

二、河北省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深化的理论基础

小学美术教学中要进一步深化对美育理论研究。首先,美术教育学是小学美术与美育相关联的主要内容,建立在小学生视觉欣赏力与视觉创造力水平上,从小学生特点出发研究提升其审美能力的美术教学理论及方法。联想是创造力的前提,美术造型因素是传达特定联想信息的符号,美术教学可以充分运用这种在联想的特点来渗透美育,鼓励学生真诚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在自己联想时认识自己的过程就是他们发现和评价自我的过程,这对他们的个性及独创性的发展是有力的推动。

其次是小学生心理学研究。尊重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培养小学生形成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通过审美发展促进小学生丰富、完整个性的形成。美术作品的优势是以最小限度的技术训练向学生们提供独立发展其自身心智的源泉。美术的基础是感知,美术教育是提高人的感知能力最强有力的手段。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感知能力。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推进策略

1. 小学美术教学中增强美育意识

小学美术教学中首先要突破重“术”轻“美”的局限,逐步融入审美意识与审美趣味,增强美术教学中的美育。从学习美术课程知识与技能的缺陷中解脱出来,课堂教学要保护学生最宝贵的 好奇心和想象力,具体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兴趣,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巧去限制学生的表现力;要启发、鼓励、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培养有美术修养的人,这样获得全面协调能力的人才。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对形成小学生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的全面重视。

2.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美育内容

以美育为主导的美术课内容是选择教什么和画什么等问题。在大量的美术作品中选择适合小学生接受的部分,并探索怎样去画、去理解,从中接受美的思维与方法,用孩子自己的头脑独立地将事物的感受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这样个性也就明显地流露出来,借机科学地引导发展孩子的个性,培养对事物独特的见解、眼光、思维,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育要充分关注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审美活动的展开不仅有赖于美的对象,还有赖于主体是否具有相应的接收条件,在以往美术教育中美育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脱节,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以美术教学为媒介,依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分析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并研究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美术内容。依据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和接受特点出发,来选择分配教学内容。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凭着感官直接感受的展开联想,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理解能力较差,不容易接受较复杂的审美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内容的直观性,让他们直观地接触美术作品。同时注重小学生审美情感体验,初期的智力水平决定小学生具有简单性和普遍性,从兴趣出发、观察表面现象是此阶段的特点,可据此安排适合的美术教学内容。小学生美育内容就要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这是美育中最重要的一项。

3.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方法

探索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生动活泼、寓教于乐、活学活用的美术教学方法,形象生动展示的美育内容,使小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滋润,良好的美育方法能激励小学生的情绪、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保持是一种平等、自由的关系,尊重小学生的趣味和天性,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小学生美术教学中的美育就要根据符合小学生追求趣味的特点,进行正确审美态度的引导,启发学生从自己的心灵出发与对象进行积极主动的对话、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身心感觉、想象和理解的共同作用,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培养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启发他们寻找艺术品所表现的题材、形式,他们就逐步理解并接受艺术品并从中得到美育的内化。

只有从美育的角度对美术教学进行研究、分析、整合,才能保护小学生初期所显现的创造力萌芽,使美术教学尽可能的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突出作用。把美育的过程当做激励和唤醒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美育在本质上是感性的教育,因而美术教学过程应当首先体现为能够唤起学生审美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的唤起远比理智的说教效果要好。美术课中的美育是素质教育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启发想象与创造力的重要方面,在对形成独特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

注释: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年

尹少淳 《美术及其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6年

小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方法范文5

叶圣陶说:“不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去找到这种办法并利用这种办法来找到别的办法,解决别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征挖掘他们的潜力,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有了方法,自然就会学、乐学。

1.1遵循儿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引导悟法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营造利于学生这一思维发展的氛围,引导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领悟方法。如在教学《九寨沟》第三自然段时,教师首先出示导读提示,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景物,找出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反复品读并想象描绘的画面;你最喜欢哪种景物,为什么,然后组内交流,全班展示成果。展示成果时随机出示九寨沟雪峰、湖泊、森林、瀑布等画面,最后指导朗读。有了直观、形象的画面,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此时,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程就很容易悟出这一段的学习方法:读、思、找、品、想、议、读。再把此方法迁移到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有了方法就能主动探究。

1.2遵循小学生竞争心理特征——鼓励探法大多数小学生都争强好胜,不甘示弱。我们应遵循这一心理特征,合理运用竞赛与表扬,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比一比谁的办法多。他们有的在思考,有的绘画,有的在比划,有的和同学讨论……许多学生为了得到同学的赞赏、老师的表扬主动参与学习。然后小组交流,再让他们当小老师教一教。教师因势利导,学生归纳出:①复杂的字可以拆成几部分来记;②相似的形声字可以编儿歌记;③象形字可以想一想、画一画;④合体字可以分析字形结构记;⑤有的字可以编故事、编顺口溜、编字谜来记;⑥有的字利用熟字加、减、换偏旁来记;⑦有的字采用联想或想象的方法……教师适当引导总结,触类旁通,并迁移到以后的学习中,就能让学生形成终生受用的学习能力。又如教学《荷花》第二段时,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有的学生用甜美的声音大声朗读着,有的讨论,有的绘画,有的表演……大家兴趣盎然,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由此可见,教师只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放手让他们去合作探究,他们的思维就会发出碰撞的火花。

2遵循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体验成功

心理学家认为,反复失败会使学生形成对失败的恐惧感,具有失败恐惧的学生不敢大胆尝试,学习就很被动。反之,成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教学中,要扬长避短,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的舞台;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不要一味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对于回答错的学生,多鼓励多引导,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由于智力与能力的差异,难免有一些学生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甚至表现较差。对于这部分学生,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基础、能力以及心理准备,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要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他们天天有进步,处处有成功,让点滴的进步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小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方法范文6

关键词:汉语拼音 农村小学生现状 儿歌化 生活化 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33-01

一、农村小学的现状

(一)农村学生的特点

农村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学生相比往往会显得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羞于说话,上课不主动,胆小怕事,但听话懂事,崇拜老师。

(二)农村的教育现状

1.农村的教育手段落后于城市,在农村小学中都存在使用传统的汉语教学方法的情况,而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汉语。2.缺乏学习汉语的环境氛围。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缺乏用普通话交流的环境,几乎可以说没有。3.家庭教育与环境的负面影响,家长们或许都意识到了学习汉语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学习汉语是件简单的事。

二、课堂教学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场所。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发言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贯穿课堂,此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将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有很强模仿能力的小学生来说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所以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能力,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

(一)教材的选择

1.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应贴近生活,能充分反映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学的内容能应用到他们熟悉的生活中去,如实反映他们的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2.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如韵律诗、儿歌游戏会话表演等,可满足小学生的表演欲,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和谐的课堂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1.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2.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运用综合的教学策略。

(三)无论是蒙语授课的学生还是汉语授课的学生

汉语拼音都是他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它既是识字的基础,又是阅读、写作的前提,更是学好语文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一年级学生不仅要学汉语拼音,而且要掌握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拼音。

三、拼音字母儿歌化

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刚入学的学生在知觉、记忆方面还有很大的直觉性、形象性,抽象思维比较弱。儿童的思维容易被新鲜新颖刺激的东西吸引。因此,要想让学生们认识学习那些枯燥乏味的拼音字母,采用儿歌是较有效的方法。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转化为音乐智慧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恰好是对一年级学生的理解最为方便的方法,让他们在歌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四、让拼音字母生活化

拼音符号抽象枯燥,鉴于这一点,教师应该为刚入学的学生搭起一座在抽象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这样才能激发潜能,让他们在学习上更有信心。针对这一点,我觉得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活。比如,在教“ǎi”这个音节时,可以请一小朋友上台跟老师比身高,然后让其他同学把观察到的说出来,这样就能让学生们形象地了解拼音。

五、拼音教学的游戏化

儿童时期是游戏时期,他们主要思想集中在玩上。如果在课堂上单纯地教学生如何发音、如何书写拼音,就会过于枯燥乏味,适当地引入一些游戏,可以让学生们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

六、拼音教学色彩化

孩子对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明的色彩比较敏感,强烈的视觉刺激除了能引起视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在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用一种颜色的粉笔写韵母,用另一种颜色的粉笔写声母;或者将形近的字母写成一个颜色,将特殊字母写成一个颜色。这样不仅美化了教学,增强了视觉效果,还能达到吸引了注意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