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医疗健康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范文1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个性化健康管理;社区高血压;行为模式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5(b)-0151-03
Influence of treat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on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behavior patter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YANG Wei-dong LI Yang-chun RONG Jian-qing
Heshuiko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ming New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on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behavior patter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our community from June 2011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60) and control group (n=60) by drawing lots method.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whil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dividu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behavior pattern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observation group (86.6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56.67%) (P
[Key words]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Individualized healthy management; Community hypertension;Behavior pattern
我国目前高血压患病率约为18.8%,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6亿[1],与其高发病率和较广的患者群体相比,患者自身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低,控制能力较差。高血压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可能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等高致死、致残率的疾病,对我国社区群众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2],因此,寻求正确的治疗方法及管理措施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个性化健康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行为模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2011年6月~2014年5月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52~84岁,平均(70.6±11.5)岁,病程3~21年,平均(11.2±5.6)年,除高血压外无其他严重脏器障碍或疾病。以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包括以下两方面。①饮食指导:多摄入瓜果、菜叶、根茎等降压植物,鼓励患者食用益于控制血压的食物;②自我保健穴位按摩,肝阳上亢证患者取太冲、合谷,辅以曲池、内关、太溪;心肝两虚患者取内关、太溪,辅以合谷、太冲、曲池,以大拇指指肚或借助旋转揉动并向下按压,力度由轻到重,自我感觉轻度刺激为宜,1~3 min/穴,5~15 min/次,1~2次/d。西医治疗: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阿司匹林肠溶片、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健康管理:①定期在社区内开展“高血压健康知识问答赛”或“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小品比赛”等活动,以趣味性吸引患者前来观看,并由社区医生上台宣讲高血压日常防治注意事项,加强与高血压患者的互动,由典型案例患者分享治疗经验;②定期在社区内设点监测血压,对于血压偏高患者,医师应与其面对面沟通,强调血压监测、长期用药、平稳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对于部分行动不便的患者,社区医师应上门服务,进行监测血压和其他生命体征的相关服务,防止并发症发生;③由医师带头引导患者开展多样化的运动,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稳定血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参照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诊断标准,评定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良好、一般、不良3个水平。良好:血压处于正常水平(SBP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13.297,*P
2.2 两组行为模式的比较
干预后,两组行为模式各项指标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诱导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高血压和其并发症对心、脑、肾等多器官有损害作用,严重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4-5]。另外,高血压治疗周期长,故患者接受治疗过程的行为模式对病情好转有重要影响[6]。健康管理是基于人性化理念的现代化社区管理理念,其本质是让医生走入社区,与患者零距离接触,完成对患者生活的全方位指导[7-8]。本研究中观察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健康管理,结果显示,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治疗依从性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社区是高血压防治的重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基层医院中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9]。目前社区以基础干预为基础治疗方式,中医应用较少[10],而本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饮食及穴位治疗,血压控制效果良好,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中西医药物的治疗优点各不相同,西药起效快,而中医药性缓和,联合使用可强化降压效果,同时中医侧重机体各方面的调节,可实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11-12]。
社区高血压常用药物以钙离子拮抗剂居多,其他包括如复方降压药、ACEI等药物使用率同处于较高水平,而联合用药现象普遍存在,缺少有效的健康管理,导致用药紊乱、重复用药等情况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采取个性化用药指导,使高血压患者用药更加规范[14-1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健康管理,消除了社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隔阂,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提高社区医生在高血压群体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发挥社区医生在高血压防治第一线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社区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健康管理干预方式,从而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覆盖面与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个性化健康管理可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稳定性和治疗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小华,顾东风,张欢,等.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药物治疗和直接医疗费用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 45(8):732-736.
[2] 李虹,张洁,陈贤梓,等.高校社区高血压患者个性化健康管理效果评价[J].广东医学,2009,30(12):1905-1907.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 陆峰,杨传华,范晓艳,等.山东省县级社区高血压与正常高值血压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179-184.
[5] 常佩芬,王燕宁,周涛,等.知己健康管理对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7):868-870.
[6] 马春红,马鹏涛,韩晶颖,等.饮食及运动量化行为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9-21.
[7] 黄宝华,钱金霞.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107.
[8] 王蒙,叶凌佳,李永旗,等.上海市某社区高血压患者第四医学行为干预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47(4):571-572.
[9] 田爱红.知已健康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677-1678.
[10] 宋艳,耿桂灵,卢海霞,等.基于信息平台的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J].江苏医药,2012,38(12):1483-1484.
[11] 许津,周正n,周菊芬,等.探讨综合防治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效果[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5(5):284-287.
[12] 梁俊.喀什市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基线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15-116.
[13] 王燕宁.“知己健康管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8):708-710.
[14] 李美婷,黄志钢,叶慧玲,等.社区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2):117-118.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范文2
一、社区预防保健门诊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现实情况。
社区预防保健门诊对居民的医疗档案管理已实施多年,很多应用软件得到了开发利用。但是,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的社区预防保健门诊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只是通过病人就医时输入的数据来反映现有该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虽然也开发了数据库系统,但是相对封闭,只根据患者的病例以及再次就医的数据进行存储,无法通过网络即时更新,患者无法与其医疗档案管理者进行沟通,不能随时对病情进行交流,社区住户由于无法得到有价值的医疗信息和基本的医疗服务,而对社区预防保健门诊信任不大。
2.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预防保健门诊对社区住户医疗档案的管理存在着如下问题:首先,由于医疗档案信息十分烦琐复杂,加之医疗机构的采集方式单一,信息采集难度很大,使得社区预防保健门诊工作效率不高。其次,医疗档案数据庞大,误差频频出现。最后,动态管理只是样子工程,社区预防保健门诊的档案管理系统无法与医院的大型信息管理系统相连接,有效信息不能共享。这些问题的存在给社区预防保健门诊的档案管理带来了困难。
二、解决措施对策
1.医疗保健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难、管理不灵活、数据难共享,是社区预防保健门诊档案管理的主要障碍。因此不及时深入社区,就无法及时获取居民健康方面的最新信息。只有保证实时共享区域所有居民的医疗信息,才是社区预防保健门诊信息采集的意义所在。为此,社区预防保健门诊的全体医护人员要行动起来。一方面要在社区居民委的协助下,深入社区进行居民健康信息采集,采集的过程一定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信息采集结束后,还要经常与信息采集人保持联系,实时更新信息采集记录。对高发人群和特殊病症等,要分别建立数据库。进行分别建档、分段管理,按季度或按月定期调查,随时更新数据,真正在预防保健中发挥档案的作用。
2.档案动态管理。
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是社区预防保健门诊的医师与社区居民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纽带,社区预防保健门诊工作人员,应该在社区的协助下,定期举办医疗知识讲座,或是对社区居民进行基本的体检。对存在问题和有疑问的居民给予详细的解答。针对存在健康隐患的居民要进行病情调查,并将其记录归入档案。同时居民对身体健康情况要及时进行反馈,这样有利于社区预防保健医疗档案的信息采集。
3.医疗资源共享。
社区预防保健门诊服务中心可对自身结构进行调整,根据社区实际设医疗服务站,并派遣医护人员到站点上门服务,方便患者及时就医。采取门诊、医疗服务站和家庭三点式服务,初步达到社区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社区预防保健门诊还应该利用网络,与大型医疗机构联网,达到信息资源共享。要做到数据及时更新,便于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切实为社区居民健康做好服务工作。
4.提高认识。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范文3
关键词:社区医疗服务;病历管理;健康档案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在我国的许多城市中,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的增加、疾病谱的改变、医疗制度的改革、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医学模式的转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越来越迫切需要大量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来提供经济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1]。目前,全国98%的地级以上城市、93%市辖区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约2.3万个,拥有全科医师26万人,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城市医疗卫生改革的突破口,作为加强公共卫生事业,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
社区医疗服务在整个医疗体系中起着基础保障的作用,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水平对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又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医疗服务过程高度依赖于信息,医生对病人诊断治疗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不断获取信息的过程,并利用信息和医学领域的知识进行决策和执行。而医疗服务中心的各部门之间,通过患者信息的共享、传递和协同完成医疗工作。因此,搞好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做到信息和数据高效便捷的管理及共享,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更加有利于对医疗服务中心资源的管理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决策分析。低成本、高效地推广和展开相应的服务,提高社区医疗部门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缓解我国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3]。
1 系统分析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更加注重医疗条件和医疗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行就诊,这就要求服务中心要有更雄厚的医疗团队和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拥有一个基于B/S模式的管理系统,以便广大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利用网络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实现和患者之间的交流与信息反馈,并不断增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开发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管理系统,旨在促进社区居民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交流,为广大社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快捷、人性化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平台,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管理系统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为对象,按照一般医疗体系内部管理流程进行设计,满足大多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基本管理需求,可以实现数据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功能,为服务中心领导提供数据支持,方便服务中心内部管理,提供迅速、高效的服务,减免手工处理的繁琐与误差,及时、准确地反映服务中心内部的相关信息,使医生和患者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自己所需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提高医疗服务中心的运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在社会竞争中良性发展。
2 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系统管理模块、基础信息管理模块、病历管理模块、健康档案管理模块和统计分析模块五个部分。其中,系统管理主要是对用户权限的管理。基础信息管理模块主要用来管理服务中心各部门的基本信息、行医人员的基本信息、药品信息以及检查项目信息。病历管理模块主要用来管理患者每次就诊的门诊记录信息、处方明细信息、检查明细信息以及患者的基本信息。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主要是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可以通过调用的方式把健康档案与患者信息相结合,做到更人性化的服务。统计分析模块主要是为统计工作提供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统计区间内医疗中心各部门、相关行医人员的工作业绩,或者是针对某一种疾病的抽样分析,对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提供有力的依据。
系统各模块的具体功能如下:
1.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1)部门基本信息管理
根据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具体情况录入相关部门的信息,比如部门编号、名称、联系电话、办公地点还有相关负责人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对部门信息的添加、修改及查询等操作。
(2)行医人员基本信息管理
当医疗中心聘用行医人员后,根据行医人员的具体情况录入、修改及查询相应的信息,如人员编号、人员姓名、行医资格证编号、联系电话、住址、所属部门等相关信息。
(3)药品基本信息管理
对医疗中心的药品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查询操作,如药品编号、药品名称、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药品单价、计量单位等等。
(4)检查项目信息管理
针对医疗中心里面种类繁多的检查项目相关信息进行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如检查项目编号、检查项目名称、收费标准等。
2.病历管理模块
(1)患者就诊记录信息管理
对患者每次就医的就诊记录信息进行管理,如就诊编号、诊断时间、病历号、所就诊科室、主治大夫、就诊类别、是否用药、是否检查、就诊记录等。
(2)患者处方明细信息管理
对患者就医所用药物明细进行管理,如门诊编号、用药序列、药品编号、用量用法、药品相应收费信息等。
(3)患者检查明细信息管理
对患者就医所进行的检查项目进行管理,如门诊编号、检查序列、检查项目编码、检查项目名称、收费信息等。
(4)患者基本信息管理
患者来医疗服务中心进行就诊,就要为患者建立电子账户,记录患者的相关自然信息,可根据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关联。比如患者病历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血型、有无医保等。
3.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模块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对于该社区居民提供的一项人性化服务,可以让居民们随时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当有该社区居民前来医疗服务中心就诊时,首先要从数据库中调用该居民的健康档案,使医生快速了解该患者的身体情况,以便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该模块体现了在医疗服务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也更加注重对于患者的人性化服务。
4.统计分析模块
(1)部门信息统计
利用统计分析模块可以针对某一部门在一段时间内接纳患者的总数和平均值进行抽样调查,以便制定下一阶段该部门的发展计划,更加合理的分配时间和人员,为患者更好地提供医疗服务。
(2)医生信息统计
针对某一个医生进行考核,可以横向和纵向地考察该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患者满意程度,对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生医疗水平的提高起到监督的作用。
(3)病历统计
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一段时间内该社区的常见疾病,统计出该种疾病的发病高峰期,易发人群。可以使医疗服务中心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并提醒该社区居民多加注意,做到防患于未然。与此同时,通过病历统计还可以计算出某一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就医次数、门诊记录、用药记录、检查项目记录以及消费信息等,为该患者提出下一阶段的就医建议和注意事项,为患者提供更好地服务。
3 结论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管理系统使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管理趋于规范化、合理化,为社区医疗服务工作者和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了便利。其中,系统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模块,将社区居民的基本身体状况与就诊的患者基本信息相互关联,当患者前来医疗服务中心就诊时,首先要调动该患者的健康档案,使医患双方可以更好地交流,也使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统计分析模块更是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方便工作人员快速准确地统计出所需的信息。系统的应用大大拉近了医疗服务中心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为对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依据,可以根据现阶段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此外,医疗中心对于该段时间的易发病也可以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系统权限设置尊重了患者隐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 张式富.面向社区的健康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华南理工大学,2014.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范文4
社区卫生服务的背景
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环节和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与预防保健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优化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9年3月新医改方案提出,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定位
社区卫生服务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面向全体居民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重点服务人群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农村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需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和急诊急救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突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及时掌握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计划地实施干预措施和预防保健服务;开展常见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传染病防治、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社区康复、精神卫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的综合性健康管理与服务。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系
为适应社区卫生事业发展和工作性质需要,北京市成立了市、区两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作为独立法人的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分别隶属于市、区县卫生局管理。
根据已实施的新社区卫生政策,北京市社区卫生业务管理体系分为四层,分别是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区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市及区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分别在市及区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工作,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各级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精神卫生等预防保健部门的业务指导并承担相关工作任务。对于社区卫生站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社区卫生站归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一种是直属区县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管理。当前,北京市的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采用第一种模式,只有极少数独立站直属区县社管中心管理。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
按照社区卫生业务管理的模式,社区卫生可以划分为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卫生管理两个层面。
社区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两部分。其中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转诊服务;康复医疗服务;以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免疫接种服务、传染病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精神病人管理、以及社区卫生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管理主要包括业务监管与绩效考核、统计分析应用、社区卫生财务核算与管理等。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即:收入全部上缴;全部支出由财政补助;药品全市统一配送,药品销售零差率;政府统一投入,设备标准化配置。
新医改对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的要求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为落实新医改政策的要求,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北京市自2008年开始建设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目标是: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加强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和决策能力;以信息化的手段支持社区卫生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医疗、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支持实现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支持市、区社区卫生管理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所辖范围居民健康的信息管理;支持市、区社区卫生管理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人、财、物的综合管理。
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将覆盖市卫生局(市社管中心)、16个区县卫生局(区县社管中心)、351家社区卫生中心和2900多个社区卫生站。
据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晖介绍: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应该包括社区卫生业务系统、社区卫生财务系统、药品零差率采购系统,三个系统应该是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但因为药品零差率采购系统是独立建设的系统,因此,现在所说的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仅包括社区卫生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两部分。
北京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应用状况
社区卫生信息化将作为一种支撑社区卫生业务以及体制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一方面为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与体制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社区卫生服务到位、管理到位;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形成全市常住居民的健康医疗档案,使之真正成为评价老百姓健康水平的手段。
2010年6月,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试点项目验收, 并开始面向全市推广应用。截止2011年3月,该系统已在北京市的8个区县、6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稳定运行。原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城区基本完成实施推广,顺义、海淀、石景山等区县进展顺利。市级社区卫生平台建立了526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42.9%,超额完成了原计划2010年底20%的建档率任务指标。
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应用产生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和质量;整合了社区已有健康档案信息,建立了全市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中心;为慢病病人提供规范化的评估与慢病管理流程;实现了业务数据的汇总上传和基于业务明细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现了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部分绩效考核功能;实现了社区到医院的预约转诊,方便患者由社区转诊到大医院看病,促进居民合理有序就医。
2010年8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信息化专家,对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进行考察后表示:“北京市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创造性地建立了很好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工作很有特色,非常成功。世卫组织可以提供良好的平台,将中国北京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经验推介到其他国家”。
未来北京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前不久,北京市卫生局、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等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改革与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以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方便居民、有利于加强管理为目标,全面推广应用全市统一的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断完善功能。意见要求到2011年底,建立起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机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搭建完成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互联互通的网络。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范文5
关键词:社区;医疗;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农村社区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21日
一、农村社区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
从思想方面来说,一些观念阻碍了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其一,一些医务人员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中工作,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不能适合当前的医疗服务要求;其二,农村居民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以预防为主的医疗服务意识比较薄弱,“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观念还没有形成。其实,社区医院和大医院最大的不同就是社区医院除了看病之外,主要以预防为主,这样不仅居民可以及时预防疾病并且省下钱;其三,管理者缺乏社区医疗服务的经营管理和思想,不能使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事业并驾齐驱,通常医疗卫生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说,社区的医疗服务站点面积小,药房、诊疗室、生活区等没有分开设置,不符合要求。一般需要的医疗器械也很匮乏,影响医疗服务质量,进而导致无法开展有关工作。一些消毒器具不能很好地达到规格,有时也会导致疾病的传播。
从人力资源方面来看,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预防保健意识不强,治疗一些常见疾病的办法和一些治疗经验有待提高。社区居民得不到专业细致的救治,责任心不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由于人员缺乏,导致在设岗定岗上,人员结构不合理,每天仅仅只能够应付就诊的病人,不能做到上门为居民提供医疗、康复、复诊等服务。由于农村医务人员的地位低,待遇差,严重挫伤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农村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岗位设置或者进修方面与上一级医院有很明显的差距,导致许多人员的流失。
从管理方面来看,存在严重不足。其一,在业务上,一些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超范围用药,不按规定使用和处理一次性药品;服务中心没有按要求对下属服务站进行合格的考核,流于形式,疏于管理;其二,一些服务站私下进药品,居民买药不要发票,导致集体资产受到严重的侵害;其三,在药品管理上更加不按规定进药,甚至从非法渠道进药,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健康权,对国家也很不利;其四,医生的收入是靠看病取得收入,看的多,奖金多,而防治工作没有工资可拿,所以医生的防治意识弱。
二、产生医疗服务问题的原因
农村社区医疗是由政府和社区组织共同服务于社区居民,因此问题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从两个方来分析:政府方面的原因和社区组织方面的原因。
1、政府方面的原因。其一,立法责任。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任何一部权威性的有关社区医疗服务方面有关的法律,而政府只是颁布一些决定或者条例来确保社区医疗服务的运行,正是立法的缺失,使得很多不法人员钻法律的空子,做一些不法的勾当;其二,财政责任。政府没有大批对农村医疗服务的财政投入,致使医疗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条件差,对医疗人员不公平的待遇,导致人员的流失。政府倾斜于经济建设,严重忽视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这也是农村医疗事业出现问题的最大原因;其三,政府监管。在医疗卫生方面,政府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现象,不属于政府的监管,政府伸手涉足,属于政府应该监管的部分,政府却不理不睬。由此,农村医疗事业便会出现很容易让人忽略的环节,没有依法监督社会民众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行为。
2、社区组织方面的原因。社区组织在农村医疗服务事业上有不可逃避的责任。第一,社区医疗体系不够完善,卫生资源分布很不合理,有的地方有多家医疗机构,而有的地方则需要走好多的路才可以见到一家卫生服务站;第二,社区资金短缺,卫生服务功能不完善,病人流向不合理。再加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足够的医务人员,导致社区的预防工作很薄弱;第三,居民的预防意识不到位,社区组织没有宣传全面合理的健康保健知识,使得医务人员挨家挨户走访,费时费力,效果也没有达到,导致预防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第四,社区组织也没有通过一些激励措施来吸引医务人才。另外,医疗机构收费不合理,社区组织也没有进行合理控制和调查。
三、完善医疗服务的措施
第一,从思想上着手。对于社区居民来说,要定期定时的为他们科普疾病的危害和预防的重要性,医务人员定期去社区居民家为居民检查身体,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耳濡目染,时间久了,居民就会接受这一方面的知识,并且会有一些基本的常识,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提升幸福感。对于医务人员来说,社区组织要发挥党的力量,教育医务人员要有服务人民,病人优先的奉献精神,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在利益上,把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无限的力量。
第二,从基础设施上着手。要想实现社区医疗服务的健康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加强农村社区医疗室的规范化,营造宽松的发展空间。农村社区的医疗室的硬件建设和管理上,要规范农村医疗室的执业许可证和门头标牌,购买一些好的医疗器械,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零件,保证可以安全地使用,并对居民无危害。强化医疗室的消毒管理,加强卫生药品管理,实行国家基本药物管理,确保广大居民的就医安全。
第三,从人力资源方面着手。要培训掌握农村社区全科医学的人才。开设相关课程,强化妇幼保健医学,加强急诊急救的教学与实践。制定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终身教育制度,强化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同时制定保障措施。采取聘任制,可以聘请一些大医院的离休医生和护士来开展工作。大型医院也应该定期派出医生和护士来医院坐诊,有效利用资源,增强社区医疗的人力资源。
第四,从管理方面着手。政府要提供较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区医疗服务的立法建设,制定一些与社区医疗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社区服务的有效运行。对社区的医疗服务资源和技术进行监督,建立监管制度,完善各种医疗服务资源的监管。实施专管部门和群众的动态监管,互相服务。而且政府要推动社区医疗服务向公益性转变,政府要加大投入,补贴社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居民生病先去社区医院,小病就治,一些治不了的大病,社区医疗站提供车,直接送往大医院,这样就会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也能及时保障生命安全。同时,社区医疗机构要建立居民档案,每一个去过医院的居民都要有档案,这样方便医务人员对病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可以快速了解居民的生病愿意以及及时查出病原。居民的健康指数提高以及对医生的信任度提高,有利于社区医疗服务更好地开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娄成武,郑红.社区医疗服务政府治理的期权模式[J].中国软科学,2010.6.
[2]王燕红,薛兴利.农村社区医疗服务问题研究现状及进展[J].卫生软科学,2014.6.
[3]唐仁斌,王玉兰.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人才[J].中国药管理杂志,2007.12.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范文6
截至2014年7月,共有456家医疗机构纳入招商信诺直付范围,其中包括公立医院118家。购买招商信诺的特定产品后,一旦被保人生病,即使在社区医院就诊,只要符合保险合同规定都能获得保险理赔。由此看出,国际化健康险企的布局已经不再以三甲医院为唯一的目标,当社区医院对于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和健康维护的作用日益突显之时,商业健康险企的合作对象将进一步扩大。
合作共赢是趋势,但目前险企落地社区医院却依旧困难重重。或许我们从国际化健康险企的经验中可以得出自己的经验。
如何连系社区医院与险企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社区医疗服务是以家庭医生、医院和商业保险为基础,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辅以对特殊群体的社会医疗救助与照顾,以弥补医疗服务市场化造成的社会不公平。
(一)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是美国社区医疗的主要力量。居民就医时一般先找家庭医生,如果需要专科服务则由家庭医生转诊。每个家庭在医疗保险公司的建议下可以自由选择一位他们信任的医生作为家庭医生。
(二)医院。除面向社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外,医院还向家庭医生出租诊室用以接诊患者。
(三)护理院。对于某些出院后仍需继续治疗的患者,可以进入社区的护理院。
(四)零售巨头和药房设立深入社区的快速诊所。如美国连锁药房巨头CVS旗下的Minute Clinic,以及沃尔玛超市里的The Clinic。这类快速诊所提供基础医疗服务,主要是看小病,比如过敏,感冒,轻度外伤处理等,还包括预防医疗如疫苗。快速诊所成本低,覆盖广,作为基础医疗守门人的一种形式,有助于控制医疗成本,方便就医。
以上的众多选择因其对象支付能力和病情不同,商业保险在其中占据的比例也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如果没有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其中,绝大多数社区居民都无法享受到很好的医疗条件和健康照护。
期待健全的法律和规范的市场
自从国家大力推进健康服务和商业保险,并为此做出许多努力和尝试后,如今的健康医疗险已经新增了不少新险种,例如护理险。根据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家庭护理作为医院治疗的有效补充,有利于提升护理效率,节约有限的医疗和社会保障资源。然而我国现行的医保体系偿付范围仅仅包含医疗机构的疾病治疗,家庭护理并不在偿付范围内。招商信诺为此开发的护理险种首次在国内实现了商业保险对家庭护理服务的覆盖,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而我们相信,未来的健康保险机构将为用户提供的将不仅仅是产品,更会涵盖后续的健康服务内容,而基础医疗必将是很重要的一块。
目前我国缺乏医疗服务的分流机制,无论大病小病都涌向三甲医院,导致看病难,服务效率和质量无法保证。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基础医疗服务类似“守门人”的角色。一方面方便用户快速便捷地就医,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承担预防、对慢性病管理和跟踪、术后病人随访和长期健康管理等职能。有助于控制健康风险,让患者尽快恢复,从而控制医疗支出,而国外的保险公司非常在意这些。未来中国保险公司也可能从这个方向发展,“产品+服务”将成为核心。
但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并非险企一己之力就可以做到――这是一个社会话题,更需要全社会一起关注,包括政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险金融市场更加多元成熟,社会居民更加理性。
(一)加快社区卫生立法。美国联邦政府与卫生保健相关的法律有几十部,涵盖内容较广,各州又有相应的卫生法律,为卫生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我们应当大力加强社区卫生立法,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加大人才培养和政策倾斜力度。据有关资料显示,所有病人中只有5%左右的患者需要专科医生诊治,而人群中90%以上的健康问题可通过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来解决。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定位方向明确,但是全科医师、公卫医师紧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社区医院医生普遍薪酬偏低没有竞争力。全科医学教育培训机制尚不能满足社区医疗市场的需求。应该扩大医学院校全科医学专业教育,加大医疗机构全科医师培训力度与继续教育力度。建立社区全科医师定期培训考核机制,从而提升社区医疗服务的内涵质量。
(三)整合医疗设施和人力资源。美国社区医师可以租用医院的诊疗设备,为病人服务,弥补社区医疗资源的不足。在我国有些社区医疗机构设施简单或陈旧,有些社区医疗机构又因区域内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借鉴国外一些做法,诸如在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建立合作机制,让社区医生合理使用上级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通过信息化建设将检查结果及时共享,将有效缓解社区医疗设施简单或陈旧、使用率不高的困境的问题。既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又加强社区医疗与上级医疗机构的沟通合作。
(四)目前社区医院的困境在于药品目录和三甲不同,很多药品尤其是慢性病药品社区医院没有,导致很多患者不得不去三甲医院就医。未来如何开放药品目录,让社区医院的实力增强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