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项目激励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项目激励办法范文1
关键词:科研经费 管理制度缺陷 创新
作者简介:郑继辉(1964―),男,安徽宿松人,安徽师范大学财务处高级会计师
一、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缺陷的分析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缺乏激励我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等国家级科研资助经费管理办法,都缺少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条款,前两项基金管理办法的支出范围包括劳务费,但同时规定劳务费是“用于直接参加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的劳务费用”,而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中没有规定允许任何劳务费支出。由于国家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如此规定,省、部级以下及单位中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大都参照国家有关办法制定,都不允许科研人员支付劳务费。目前为止,科研经费管理文件中都没有在职科研人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的激励条款。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是创造知识、加工知识、应用知识的劳动,科学研究的任务是探索未知,科学研究的根本特征是创造性,研究活动耗费的主要是人的精力与体力。许多科学研究的原创性成果不是物质资料物化的结果,而是科学研究人员潜心思索、执著钻研的成果;也不是市场利益驱动的效应,而是科学研究人员对科学观念、先进文化和学术思想的执著追求的成果,有些科研成果甚至是科研人员毕生理论思索和实践考证的生命结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不管从事何种活动,人的个人需要和满足都不能被忽视,科学研究活动也同样,这就需要相应的激励。根据公共选择理论,人是经济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满足人对物质的需求,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建立和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对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促进科研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缺乏公有产权保障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缺乏激励实质是对私有产权――科研人员劳动成果缺乏保障。不符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宪法规定;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也缺乏公有产权保障,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精神。以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为例,自然科学基金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经费管理办法中虽规定可以提取管理费,“用于项目依托单位为组织和支持项目研究而支出的费用,包括项目执行中公用仪器设备、房屋占用费等”、“管理费不得超过资助经费的5%”、“协作单位不得重复提取”。这一规定比例的管理费远不够弥补公用仪器设备、房屋占用的成本耗费,只能弥补科研人员在依托单位实验室或办公室进行科研活动耗费的日常办公用品费、电话费、水电费等,而目前项目依托单位提取5%的管理费几乎是项目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作“小金库”,而没有用于弥补单位公有财产的耗费。社会科学基金经费管理办法中规定“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分配管理费的比例可为3:2”,这成为项目依托单位相关部门有随意开支提取的管理费的借口,没有将提取的科研管理费用于弥补项目依托单位公有财产的耗损,国有资产就这样被减值、流失。
(三)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拨款模式单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都规定科研经费实行拨款制,即科研项目批准立项后,批准立项单位将项目资助经费拨至项目依托单位。比较合理的是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分期分批拨付,这主要是指经费资助额比较大的项目。而省级以下或金额较少的项目一般都是一次拨付。这种拨款制度的弊端是明显的,有学者指出,科研课题资金预拨制弊端是课题的选题有局限,评审机制不公正;不利于调动众多科研人员积极性;重申报、重虚名,轻实质内容、轻验收;巨额资金获得的仅是成果的可能性,而非实际成果。除此之外,还存在诸多弊端,如当项目经费资助较少时(省级以下资助金额不大的项目较多),采用拨款制会增加项目依托单位的管理成本(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有的科研人员为满足私欲,用与科研项目无关的票据来套取科研经费等。
(四)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本身难以解决监督、处罚问题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本身一般都有“监督管理”规定,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也有“处理措施”规定,但对于项目批准部门与被批准项目负责人、项目依托单位,这些监督处理规定意义不大。因为一是中央级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不可能直接监督、处罚到分散于全国各地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依托单位;二是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依托单位是利益共同体,有关部门希望项目依托单位来监管项目经费的合法使用,监管项目依托单位的科研负责人是难以实现的;三是科研经费是采用预拨制,如存在滥用、违法使用科研经费,项目批准单位查处起来也无法追回,因为科研经费已被使用完;四是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一般规定,严重违反制度者,停止其申报该类科研项目的年限,而并未禁止其申报其他类科研经费,因此一边违规一边仍在申报科研项目的不正常现象时有发生。缺少整体的监督、处罚制度与措施,违规者的违规成本几乎是零;五是历年来只有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数字,而很少看到处罚科研经费违规者,追回已拨的科研经费的案例,这就说明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监督处罚条款没有得到执行。
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创新拨款模式,改革目前单一科研经费预拨制首先,“拨改奖”。对于数额不大的科研项目经费,完成周期在一两年的科研项目实行以奖励代替拨款的方式,简称“拨改奖”。实行这种模式一是避免此类科研项目经费的“假账真算”,防止会计核算信息失真,也可避免项目负责人将小额科研项目经费挪作他用;二是节约项目依托单位的科研管理成本,节省项目依托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三是有利于激励科研人员早出成果。这种模式的操作也比较简单,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办法不变,要改变的是项目被批准下来后,不再将科研经费拨给项目依托单位,而是等项目完成提交经检查验收合格的成果后,再直接将科研经费以奖金的形式发给项目负责人。其次,“拨改购”。即改过去的科研经费拨款为购买科研成果,适用于应用性、金额大的科研项目。政府、企业或事业单位等所需科研项目名称、资助金额、购买时间等要求,等成果出来以后加以采购。这种模式的优点一是政府、企业或事业单位提供的科研经费购买的是所需的实质成果,而不是有“可能”的成果;二是通过采购办法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引导众多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实质的成果创新,而且更多的机构和人员参与创新研究,就可能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改变目前仅取得被支持者一家形成成果的局面;三是能加强评委责任制,保障科研成果的真实性。目前科研课题申报中标,评选的是出科研成果的可能性,评委几乎没有责任;采购制则为评委直接责任制,即评委必须对购买的科研成果负责,增强了评委的责任感,还可以避免腐败行为;四是形成良好的学术和创新风气。再次,“拨改贷”。即改拨款制为贷款制。适用一些金额较大的科研项目,对于一些科研经费数额较大项目,
国家可以通过运用金融手段加以管理,即项目负责人根据通过的项目批准书向国家委托的银行申请贷款。根据项目进程向银行申请所需数额,国家根据项目计划书提供进度贷款贴息,逾期利息由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依托单位共同承担,这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和效率,让项目负责人有出科研成果的紧迫感,也让项目负责人有违约(主要是不能按期完成科研任务)要承担经济损失的责任意识和后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决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单位和个人因缺少大额科研资金而难以开展科研工作的矛盾,并且国家对巨额科研资金运用金融手段运作也有助于科研资金的保值增值,防止科研资金在不同项目主管部门间流失。对于重大项目经费仍实行拨款制,但必须实行全成本核算,成立独立科研机构,科研项目完成后科研机构解散,科研人员回到原单位。由于此类项目较少,国家有关部门完全有能力和时间实行监管,国家审计机关也可以随时介入检查、监督,这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实施“抓大放小”战略,加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及经费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科研人员专心于专项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激励办法范文2
关键词:农业;横向;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2075
科技项目包括纵向科技项目和横向科技项目。横向科技项目指企事业单位、兄弟单位委托的各类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项目,以及政府部门非常规申报渠道下达的项目。相较于纵向科技项目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横向科技项目多是自由发展的,是立项单位根据实际生产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利用承担单位的技术和人才等优势寻找的解决方法。近年来,随着农业产学研合作的加强,农业横向科研项目逐渐引起了重视,本文仅针对农业科研院所等部门和单位的横向科研项目管理情况作相关讨论。
1 农业横向科技项目管理现状
1.1 存在认识误区
目前许多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对横向项目的定位是多数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对科研人员开展年度考核、职称评定以及学术评价等方面,均以纵向科研项目的承担情况作为首要的评价指标,而忽视了横向科研项目的存在。因此很多科研人员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纵向科研项目的争取和申报上,并对其产生的成果和论文等过分重视。而对横向项目缺乏足够的认识,把横向项目当作是“不务正业”的表现。管理单位和部门对横向项目宣传少,积极性不高,认为横向项目是凭自己的能力争取的,只须完成立项单位交付的任务即可。因此忽视了对横向项目的争取,这不利于产学研结合,也不利于单位和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
1.2 缺少必要的管理办法
不同于纵向项目的统筹计划,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模式,横向项目缺少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很多单位也没有出台相应的监管制度,因此很多项目出现拖期、延误,无法完成,经费使用混乱,随意支取等现象。另外,由于横向项目有一定的“自由性”,项目往往是生产实际中“随时产生”的结果,因此合同签订往往很随意,缺少严谨性,法律意识比较薄弱,有的甚至因为合同条款审核不严格,最后出现纠纷,对项目双方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1]。
1.3 重立项轻结题和过程
由于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对横向项目定位不准确,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也普遍存在“重立项轻结题和过程”的问题。科研院所和高校均鼓励横向项目立项,以增加科研经费总量,却不重视项目过程、结题和成果管理。因此导致多数横向项目成果“无疾而终”,或者中途“流产”,没有下一步的研究进展。项目结束后,对应用情况也不进行追踪,最后也不了了之,这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针对农业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现状,建议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审核加强科研人员承担资质,加强法律意识,明确知识产权归属等,可采取以下措施:
2 加强农业横向科研项目的措施
2.1 完善农业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思维,加强横向项目的管理。建立健全横向项目的管理模式,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应对横向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包括前期咨询、立项、执行、结题、后续成果和应用情况等。前期立项方面,应按照《合同法》的规定,事先确立双方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提高法律意识,规范合同文本,尽可能的维护科研人员的利益。重视过程管理,在关键点上严格管理;同时要灵活管理,不能死搬硬套,让科研人员有热情去从事横向项目研究[2]。对于项目经费较多的项目,科研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管理,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汇报,及时掌握项目执行进度。加强横向项目的成果管理。对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成果和重要进展,应积极鼓励继续研究。对于完成较好的项目,应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项目负责人进行成果验收和鉴定等评价活动[3]。项目结束后,还应建立包括前期立项、执行进展、成果等方面完善可查的科技档案,用于科研储备。制定激励机制,特别在科研人员考核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参考纵向项目的进行同等对待;建立物质激励机制,作为激励机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物质激励可以在管理方面流于一般的岗位责任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鼓励科研人员争取和完成横向项目。
2.2 规范农业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横向科研项目不同纵向科研项目的统筹管理,具有一套明确的管理模式,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过松或过紧都会影响项目的实施和执行[4]。因此在横向科研项目管理方面,要首先明确管理部门科研经费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单位(部门)、课题组、负责人3级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明确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和权限,既不能疏于管理,造成经费套取、挪用、侵占,也不能等同于“洪水猛兽”,过严管理,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不能完全套用纵向科研项目的管理模式和要求,影响项目的发挥。在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要充分考虑项目的特点,建立健全适用于横向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模式,简介费用管理,明确绩效计提方式;建立鼓励创新、体现科研实绩的管理机制,给予科研人员一定的支配权利,同时要规范经费使用,严禁违规违纪。
3 结束语
农业横向科研项目作为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牢抓科研质量,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完善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强化经费使用监督和管理;才能高质量的完成横向项目,从而实现横向科研项目质的飞跃和量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张莉.关于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市场,2012(2):150-151.
[2]郑雪宜,刘长威,全峰,等.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发展形势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319-320.
[3]全锋,吕建秋,陈菁,等.农业高校完善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3(16):107-109.
科研项目激励办法范文3
近年来,在研制项目增多、研制周期短和技术难度增大的情况下,*按照未来高科技战略发展要求,把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创新的重点和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资源,采用多种渠道引进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开展了自主、联合等形式的创新活动。与集团公司和其他相关企业共同投资组建了3个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并抓住国家加大对重点型号、技术基础、大型研发平台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工程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立足高起点,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保障条件建设,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工艺、检测和试验设备,建成了高水平的实验室,使科研保障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符合专业化发展要求的、成体系的整体研发能力显著提高,设计、集成、试制、试验、检测和评价手段不断完善,为“十一五”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研发平台和研制手段,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按照三大总体技术和相关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对专业研究室和科研管理机构进行了整合,强化了技术部的专业技术支撑能力,成立了以重点专业为主线,由行业内外专家组成的各部专业技术委员会,对部内承担的所有科研项目和重大技术方案进行严格把关,使科研项目研制与专业技术协调发展、互为支撑。在各部内设立了二级行政指挥,负责研制任务的组织与分工,落实重大技术措施,协调解决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技术安全等问题,保证设计师系统技术决策的实现与科研任务的按期完成。并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项目研制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构建了适应现实任务需要的科研开发和质量保证科研体系。
为了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研制周期产业化进程,*按照"小核心、大协作"的研制生产模式,在初样机研制阶段,就要求科研人员与生产厂家进行技术协作,在工程设计和工艺生产之间进行协调。一方面促进了设计中工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减少了浪费,缩短了研制周期,便于批量生产,尽快使产品转入产业化阶段。五年来,科研项目在设计定型后顺利完成了产业化进程,在20多个厂、所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带动和促进了生产厂家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研项目激励办法范文4
【关键词】 高等学校科研处 科研项目 科研管理 作用
1. 科研项目管理的含义和任务
科研项目全过程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中期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部过程[1]。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达到最优化,通过以科研工作者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组织协调活动,使科研项目在实施前期、中期及后期的过程中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 其目的是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科研项目包括国际合作课题,国家、省、市、区科技部门立项及中标课题,上级下达的科研项目和研究任务,学校立项、研究所自选的课题,合作课题(有经费支持)以及其他项目或课题。
因此,科研项目管理的任务是采用行政管理手段和管理技巧,组织和协调科技力量去完成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任务。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求管理者掌握国家对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并在项目实施中贯彻执行;要求了解有关的技术和经济法律法规,使科技管理工作规范化;要求了解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动态,提出具有先进水平的研究目标,引导项目(或课题)的研究方向;要求具有较强的行政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求懂得科技研究的自身规律和特点,使科研项目管理符合科技发展的自身规律;要求了解与项目有关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政策,以利于科研成果的实施和转化[2]。
2. 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科研项目管理具有创新性、风险性和明确指向性的特点。创新性不仅仅指项目的阶段或可交付成果具有创新性,还包括对科研项目管理的创新。任何一个项目的管理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方法可供参考,必须寻求一种新的项目管理思路,通过管理创新去实现对于具体项目的有效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的另一个显着的特点是科技项目具有风险性。科研项目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贯穿于科研项目的各个阶段,比如变更研究内容、人员、技术方法等。当一项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时,—是会加大科研的工作量和难度,二是会增加失败的可能,同时也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风险。科研项目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内容是具体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而不是宽泛的。项目的明确指向性贯串于论证、立项及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旨在解决某个具体的技术问题或是解决某个行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问题,从而有效实现科技项目预设的经济、社会效益。
3. 高校科研处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3.1规划指导作用
高等学校的科研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关系到学校的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等一系列大问题。科研处对于科研项目从开始申报、立项,到项目的过程管理、结题鉴定、申报奖励、科研成果档案归档、科研成果转化等一系列的管理,指导功能是不容忽视的[3]。在科研项目申请时,科研处有责任给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宣传有关政策,组织他们认真阅读课题指南,指导他们填写申请书,要对申请人从研究内容,课题论证,研究计划,成员组成等各个方面给予指导以提高课题的命中率。在科研奖励申报时,科研处要指导申报者填写推荐书,对于科研成果主要内容的介绍,发现、发明创新点的提炼,经济效益的计算,应用证明的提供,附件材料的排列等等,都要加以科学的指导,提高奖励的中标率。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科研经费的使用也离不开科研处的指导作用。
3.2组织协调作用
科研处从组织申报课题、中标立项到项目研究完成结题鉴定、推广、报奖,其组织作用一直贯穿始终,不可或缺。科研管理人员必须采取公告、短信、电子邮件、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鼓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申报课题,并引导帮助承担各级各类课题,向各级项目主管部门推荐、介绍申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先进性、实用性,介绍本校的学科优势、研究人员的科研经历、前期研究成果,课题将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争取获得他们的资助。科研项目被批准立项后,科研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课题组负责人学习有关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课题负责人的责任。科研处的协调作用是项目管理的剂,是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的可靠保障。科研处要具备与课题组的融洽关系,协调研究进行过程中,人员、经费、时间和实验条件、资料等的关系,协调课题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之间、课题组之间、课题组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诸多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内耗”,保障科研项目正常进行。
3.3监督激励作用
科研处对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的监督作用是与组织作用同时进行的,要按照每个课题的计划任务书,监督项目的进展情况;按照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条例,严格监督经费的运用情况,对项目进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上,保证研究工作按计划进行。科研处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勉励未承担科研项目人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来。科研处可也设立校内科研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为申报上级主管部门的纵向课题做好前期准备;也可以支持获得科研项目立项但科研经费没有及时到位的课题组,按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科研处也可以制定科研奖励政策,对承担科研课题的负责人、获得的科研奖励项目的负责人、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作者、国家发明专利的获得者给予重奖的同时,要进行大力宣传,激发起荣誉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鼓励大家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做出贡献。
因此,科研处在整个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各种作用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只有发挥好这些作用,为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服务,才能真正达到科研管理的目的,保证高等学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项目(HGJXHC110796)
参考文献:
[1] 张华,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过程管理中的职能与角色定位[J],交通企业管理[J],2011(12).
[2] 陈颖娇;何贤;王忠;林玲,借鉴现代项目管理理论 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10(24).
[3] 邢宗新、刘涛,科研基金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可靠保证[J],北方经贸,2012,12.
科研项目激励办法范文5
(一)政策性
来源于各级政府或部门的财政性资金拨款,资金使用需要遵从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政策要求,也需要遵守各拨款单位的具体经费管理规定。属于国家拨款支持的科研项目,必须严格遵守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管理办法,例如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政部、科技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政部关于印发《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办法》的通知等。国家拨款项目经费管理的违规行为将受到政府部门不同程度的惩戒,构成犯罪的还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因而体现了指令刚性、执行强制的政策性特征。
(二)综合性和长期性
一个大型研发项目,可以分解为多个子课题,需多单位、多部门、跨专业合作才能完成,甚至需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由于其项目研发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且基本无历史经验数据借鉴,因而更加复杂。大型研发项目的研发周期普遍超过一年以上,有的甚至持续数年。项目管理活动中,对成本归集的技术要求高,研发成果与研发成本配比难度大。
(三)盈利性与非盈利性并存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首先要以盈利为目标,科研企业也不例外,科研项目的立项需建立在研发成果的盈利性目的基础之上。科研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大多数不能够在短期内创造利润,研发支出资本化,研发成果将来为企业或其所属的集团带来长期效益。科研企业往往在同一时间内,一方面开展项目研发,是非盈利性业务;另一方面开展经营活动,以盈利为目标。因此无论从科研项目或是从企业角度来看,实施项目研发,盈利性与非盈利性并存。
(四)不确定性
科研项目创新性强、过程复杂、时间跨度大,因此研发投入的构成与投入量不确定,研发成果有可能会偏离预期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研发成果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项目研发不成功,研发支出费用化;研发成功,研发过程中,会形成固定资产、存货(产品、样机)和无形资产,但项目研发初期,难以准确对成果进行界定。
(五)经济技术复杂性
科研项目研发对象一般都是行业、领域和整个社会中具有前瞻性和尚未知晓的事物。科研项目实施的探索性,研发成果的不确定性,以及没有可以参照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技术水平缺乏等因素,可能导致研发项目在经济技术方面变得错综复杂,也使得科学合理地对科研项目进行评价更加困难。
二、管理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公司治理结构制约
要让管理会计发挥作用,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比如科研企业存在定位不准确、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问责机制等问题;决策层对管理会计的作用了解不足、认识不深,在管理实践中难以有效利用;企业管理者一般以完成利润指标为考核导向,追求短期利益。上述情况的存在,可能会直接导致研发项目决策不当,研发成本控制不严,研发成本核算范围扩大,研发费用资本化不当,造成潜亏挂账等问题。
(二)技术方法运用不系统
技术方法运用不系统主要表现是在运用上的自发性、偶然性、以及运用范围的局限性。首先,管理会计易受主观态度影响,导致管理会计优先满足公司内部管理者的主观需要,当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目标不一致,管理者有可能主观上倾向于回避于己不利的管理会计信息;其次,技术方法不成熟,缺乏相关规范,管理会计研究成果在理论上较多,应用技术方法较少;最后,管理会计运用尚无相关评价标准,在企业中运用也缺乏应有的法规制度依据,难以判断应用水平的高低、优劣。
(三)信息系统不健全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在公司一切财务会计及与其相关的信息系统,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评估与管控、绩效评价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迅速对财务数据及与管理相关的非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将其转化为满足管理决策需要的信息。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财会信息化建设阶段,部分建设完成了ERP信息系统的企业往往因为自身的管理系统流程整合任务未完成而形成信息孤岛。
(四)缺乏管理会计专业人才
管理会计师并非等同于普通会计师,管理会计师的专业要求更高,不仅需要具备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还要有更好的项目管理才能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储备。许多会计人员接触过管理会计知识和培训,但是这些知识主要是理论知识,并没有系统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另外,科研企业的管理会计比较特殊,有着很高的专业性和应用性,普通会计人员还不能很好地将管理会计知识与科研项目管理相结合。
三、促进管理会计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应用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1.建立授权管理制度
建立授权管理制度是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手段,实现上级在向下级委派任务的同时授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实现权责对等。在科研企业授权管理制度建立应包含项目决策层面授权和日常项目管理层面授权:
(1)项目决策授权
为避免项目立项及决策风险,应依据科研企业特点建立科研项目决策授权制度,对科研项目申报立项、验收进行论证与审批。科研项目的立项和验收必须由专业人员依据专业知识与经验进行评估、论证,而不能由无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审核。重大项目,坚持专家评审和集体决策相结合。针对科研企业的特殊性,可设立由不同领域的技术专家及技经人员构成的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和验收进行多维度的评估和论证,提出项目执行风险点,提前审核把关,评审意见为项目审批决策的依据。
(2)项目管理授权
项目管理授权主要是日常工作授权,即公司管理权利与责任在公司内部和项目管理团队的分解与传递。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公司管理层、科技管理部门及财务部等职能管理部门人员、项目负责人及科研人员等在明确的授权范围内各行其责、相互牵制,切实履行在项目申请、组织实施、验收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职责。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依据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使用的相关政策,在科研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商务管理、物资管理、会计核算等实现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管理,加强过程监督管理,明确责任机制,避免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降低政策性风险。内审部门针对项目执行、进度管理、经费管理等风险点定期进行科研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对项目进度滞后、预算执行与项目进度不匹配、经费使用不合理、不合规等情况重点进行审查,提前预警。
3.进行统筹协调管理
科研企业是科研项目第一责任主体,项目课题组具体承担执行责任。企业应统筹协调科研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应从项目申报开始就介入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在项目预算申报、项目执行实施、项目验收结题过程中,加强对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指导与协调,及时纠偏。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可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课题组共同组成的“科研项目管理协调小组”,深入到科研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预算执行、经费使用及项目结题验收各环节,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实行“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通过建立“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保障企业战略实施,实现计划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企业财务预算与研发项目计划协同运转,以考核促进项目研发目标的实现。
1.明确科研企业的定位
科研企业的定位需予以明确,企业的核心任务之一应是完成研究开发任务,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动力,确立企业的发展目标。
2.明确科研项目的考核导向
对于科研企业的业务,按照技术成熟度划分为研发阶段和产业化阶段。对于研发阶段的业务,考核重点为科研成果,关注的重点应为科研任务的完成,只要完成课题就可以得到相应激励,不应与整个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由此,通过区分经营与研发考核指标设置,研发阶段的科研机构和人员可将工作重点放在科研上,而对于产业化的考核重点则向经济指标倾斜。
3.建立“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企业总体研发目标和战略焦点分解至各个项目部,“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形成以计划落实目标、以预算保障计划、以考核督促计划、以奖惩兑现绩效的管理机制。将战略性科研项目列为公司战略焦点,集全公司之力,集中突破,各部门、各承接单位层层承接与分解,将各项目成员绩效与项目进展完整地结合起来,各司其职,保证科研计划的有效执行。在此基础上绩效评价和激励深度一致,做到奖励与鞭策并行,激发创新精神。
(三)运用财务预算与项目预算相结合的管理方法
在“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下,将科研项目研发任务分解至各个年度,而相应的项目总预算也按照计划分解至各个年度,以确保项目计划得以顺利执行。
1.项目预算是基础
项目预算的编制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满足项目研发的合理需要。项目预算可依据经费来源细分为若干子项目,并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编制,以及对照项目研发计划,将项目预算分解至各年度,以确保项目计划与预算保障相匹配。
2.企业预算是统筹
项目预算分年度预算编制完成后,汇集成企业的年度财务预算。根据企业的年度战略计划,对各项目的预算之间进行平衡,统筹资源,保证完成企业战略目标所需的资源,保障项目计划执行所需的预算。
3.项目预算与企业财务预算相结合
在年度的预算执行中,每一笔项目支出既受年度财务预算控制,又受项目预算控制。项目预算把握研发进度,财务预算反映企业战略计划,两者相辅相成。
(四)建设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
科研项目管理离不开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这样的“硬件”来实施和控制,并且贯穿于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通过诸如SAP等ERP软件平台来实现。系统建设一般需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ERP实施阶段,二是优化项目阶段。
1.ERP实施阶段
建立ERP管理平台,同时集成工作流程。在核心系统中实现项目管理、采购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档管理等核心业务的对接。通过ERP管理平台的实施,对项目管理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为各级管理人员及时提供管理决策信息。
2.优化阶段
ERP系统的优化应用主要是通过内部工作审批流程的精简与优化、功能报表开发等手段,实现企业财务及相关数据的共享和分析,可以主要通过如下优化措施提升系统功能:
(1)项目进度管理与数据维护,建立项目结构、进度计划和进度监控,开发项目进度报表,对科研项目进度进行实时展现与跟踪。
(2)项目人工费与项目间接费用全范围分摊,企业制定一定的项目成本分摊原则,如以科研项目的各作业成本为基础,通过开发ERP系统报表来实现全范围成本自动分配至具体科研项目,尤其是科研项目中不便于直接统计的人工成本与间接性费用分摊,可以通过ERP系统开发来实现和优化。
(五)构建多层次、多维度、个性化财务数据体系
1.构建多层次、多维度财务数据体系
科研项目在计划审批、预算批复、合同签订、资金支付各阶段,均需将相关管理数据输入系统。系统中上、下游数据层层关联,上游环节,自动对下一环节实施控制,比如:预算指标不得超出项目计划指标。在资金支付、项目成本实际发生环节,如何将项目管理体系与会计核算体系充分融合,是数据输入的难点。项目预算与会计核算科目并不相同,尤其是国家拨款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科目开支范围具有法规强制性,不得随意列支。首先,将预算科目拆解,对预算科目的明细项目进行重新定义并与会计科目(成本要素)相关联,实现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的对应。以国拨经费预算中的燃料动力费科目为例,该预算科目拆解为电费、水费、气费等会计明细科目。将预算科目拆解为一般会计科目后,预算科目已与一般会计科目建立起对应关系,突破了项目预算与会计核算两套体系的障碍。其次,根据项目预算科目分解对应的会计核目(成本要素),创建WBS,对项目各层级成本要素进行结构化编码,形成WBS节点。最后,在日常预算管理中,对项目各WBS节点赋予预算指标值。合同签订或支付发生时,受此成本要素预算金额控制。会计核算时,从该成本要素中列支,财务数据同时归集至会计科目和科研项目节点,形成项目预算与会计核算相统一的数据管理体系。
2.财务数据的个性化
在数据输出方面,通过加强财务数据的多层级和多维度建设,可在系统中开发满足各级管理需要的报表,除生成普通会计报表外,还可以生成与预算科目相一致的科研项目进度分析报表、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合同执行情况报表和项目经费决算报表等,使项目报表个性化,以满足项目管理需求。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必须要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改善人员结构,建立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工作中,加大培训力度,进行岗位练兵,加强懂技术、会管理、掌握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人才队伍培养。
四、结束语
科研项目激励办法范文6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制度探析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学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科研工作者申报各类科研项目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申报的数量逐年提高,但项目的立项率却不尽人意。对于高校而言,申报项目的立项率,不仅可以体现出学校的整体研究实力,而且也反映了学校科研管理能力和水平。正因为如此,如何提高项目立项率是地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从管理、技术和制度以及加强高校科研项目各项管理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做出分析。
一、从管理角度提升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1、科研管理者真诚的服务意识对于项目立项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项目申报质量高不高,与学校科研管理者的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学校科研管理者对教师申报项目要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要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科研管理工作是为科研工作服务,身为科研管理人员,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以工作为中心,工作积极主动。事事以科研管理工作为先,处处为科研人员着想,不为名不为利的在工作岗位默默耕耘。
2、学校科研管理者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及综合能力,科研管理者面向整个高校的各个学科领域,必须对所有的学科领域有较全面的、综合的了解,有整体的宏观认识,而且还要在自己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这样才能对项目申报者的指导。如果没有比较深厚的科学研究的功底和能力很难实现对申报项目的指导,高校申报项目负责人,大多是某学科领域的学者、专家,科研管理者提出的修改意见如果缺乏科学性、学术性和实践性,很难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同。因此,科研管理者必须注重加强自身能力培养和素质的提高[1]。
3、提升高校科研管理者的执行力。有些高校科研管理者在执行上标准降低,进度缓慢,成效甚微。以提升执行力为目标,一是要科学的分工,明确界定科研管理不同岗位的管理权限和职责,避免重复执行、多头执行、无人执行的情况。二根据个人实际能力和水平把合适的人安排在适合的岗位上,实行面向校内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轮岗交流等形式,使能者上、庸者下,人人有压力,促其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强化素质、勤奋工作,争做优秀的管理者和执行者。
二、从技术角度提升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
科研管理信息化,科研管理信息化不仅是提高校科研管理效率和促进科研管理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提高科研信息交换的快捷性和便利性,还可以简化工作程序和减少工作量,提高科研管理效率。高校是人才分布密集、知识高度集中、学科交叉的科研基地,越来越依赖信息。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高校突破传统科研管理模式,突破时间和空间对科研管理的制约。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共享性,促进科研管理专业化和自动化发展,提高科研管理效率。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广泛地运用于管理活动。转变传统的人工管理和定性的管理方式,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和定量的管理方式,真正实现日常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信息查询与、科技统计等的自动化、现代化,大大减少对信息进行人工查询和统计处理的时间。应用最新的网络技术,搜集与科研信息,提高科研信息的传播速度,从而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
三、完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1、完善管理制度。科学、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是科研管理者共同遵守的规则。完善科研管理部门管理制度,确立严格的制度保障,才能建立一个顺畅的内部沟通渠道,才能形成规范的、有章可循的的管理方式,才能增加内部管理的公平性,才能明确基层科研管理者的责、权、利,而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执行力。在科研管理中,要真正实现制度管人,应抓好两个环节:一是要建立合理的管理规则。科研管理部门领导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管理规则,能让每个基层管理者按照规则自我管理。管理规则要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二是要制定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标准。只有基层科研管理者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才谈得上真正抓工作落实,工作中才不会产生拖拉、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
2、建立激励制度。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激励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有效的激励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科研管理激励制度有四个方面的价值:一是能够吸引优秀的科研管理人才;二是开发科研人员的潜在能力;三是留住优秀的人才;四是造就良好的竞争环境,科学的激励制度包含了竞争精神,它能创造出良性的竞争环境。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 员就会受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因此,高校必须制定科学激励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是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效率最重要的因素。
四、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的各项管理
1、组织做好项目申报的指导,科研管理者要及时了解各类科研计划的申报动态,为项目负责人解读相关的政策、管理办法以及申报要求,分析研讨课题指南内涵,以协助申报人把握选题的方向和重点,引导项目负责人选择本校优势和特色领域重点突破,从申报项目的需求出发,为组建项目梯队做好参谋,认真的做好项目指导工作。
2、严格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科研项目经费[2]。
3、加强项目研究过程的监督管理,项目获批后,要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按时开题,并安排好专人负责联系工作,跟踪了解情况,经常提醒和督促项目负责人安排好项目研究进度。
4、定期或不定期采取与项目负责人或课题组成员座谈或召开项目汇报会等形式,调查、询问项目的进展情况。对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如人员调整、资金不足等,要帮助解决;而对不认真履行合同,敷衍了事者必须加以干预,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5、及时督促项目负责人如期结项,指导其填好结项表格,积极向主管部门申请成果鉴定和结项。对不能结项或要求延期结项的情况,项目负责人应说明原因,并报于主管部门。
6、横向项目由于委托方与项目负责人之间通常有明确的合同关系,学校科研部门容易疏忽,因此,对此类项目应重点抓目标管理,为学校收集成果。
7、后期管理阶段,科研管理部门组织撰写研究报告的重点应放在理论创新、学术创新、方法创新和突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上,观点要明确,数据要准确。
五、结语
总之,我国目前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从管理和技术上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从制度上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并不断加强高校科研项目各项管理,唯有这样,才能建立起高效、公正、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机制,进而提升高校科研的实力与竞争力,从而获取更多立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