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卫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环卫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环卫建设方案

智慧环卫建设方案范文1

2017――垃圾分类的转折年

李震介绍,北京市于2008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工作,通过不断积累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2017年应该是垃圾分类的转折年。

在第十四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了六项关乎民生的重点工作,其中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北京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的重要讲话精神。郭金龙书记、蔡奇市长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在相关批示中指出要全面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水平。张建东副市长多次组织专题研究,广泛征求基层一线从业人员、企业代表、社区工作者的意见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垃圾分类的运行水平,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今年,首创智慧环卫在劲松地区建立了首创智慧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体系。回收体系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核心,以智能终端为载体,将最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垃圾分类工作中,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提高居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首创智慧环卫已经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为配合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宏观治理战略,北京首创环境投资有限公司联手中环创新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首创智慧环卫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智能环卫”、“垃圾大数据”、“互联网+”搭建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对垃圾进行全程计量和转移监控,促进垃圾分类收集和垃圾资源化线上统筹管理,提升垃圾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矿产产业升级。

“绿馨小屋”――垃圾分类的绿色家园

2016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2.38万吨。劲松中社区居住着1800户、5000多人,单是厨余垃圾每天就能收集近2吨。然而,记者在劲松中社区看到的却是整洁优美的环境。

记者注意到,在劲松中社区16栋楼中分布着2座“绿馨小屋”,4辆移动垃圾收集车在居民楼之间定时巡逻,居民投放垃圾招手即停。李震介绍,绿馨小屋和垃圾分类收集车有效解决了各家各户分类投放垃圾的难题。

在劲松中社区,除了厨余垃圾(居民分好类后投放到社区设立的分类垃圾桶里),只要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如易拉罐、废旧报纸、玻璃瓶等,都可以拿到绿馨小屋按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为了提高居民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首创智慧环卫开展了“分类换积分”活动。在劲松中社区,每户居民可以办一张“首创智慧绿卡”,建立“绿色档案”,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比如,张大妈把分好类的厨余垃圾交到绿馨小屋,回收人员称重后,张大妈在回收人员手中的终端设备上刷首创智慧绿卡,张大妈的姓名、住址等信息就会被调取出来。回收人员只需输入重量,系统即可自动换算积分并存档保存。李震介绍,1公斤的厨余垃圾积1分,1公斤的废旧报纸、废旧衣服、毛巾等积5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享受家政服务。为了提高居民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试点初期,200个积分折算15元,可兑换卫生纸、洗手液等生活用品和电影票,或是享受家政保洁、理发等服务。李震介绍,试点初期参与的居民比较少,后来通过搞活动、发材料,讲解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知识,参与的居民越来越多,兑换点居然排起了长队。“其实,居民们根本不缺这些生活用品。而是看到小区的环境卫生越来越好,受益的是大家,无形中提高了环保意识,自觉自愿地参与其中,大伙齐出力,共同维护社区美好的家园。”垃圾分类收集车每天分两个时段作业(6U30-8U30、17U30-19U30),在各自负责的区域巡逻,可视范围内每栋楼的居民都能看到。垃圾分类收集车也收集可再生垃圾和厨余垃圾,也能使用首创智慧绿卡积分,主要是方便年龄大的居民。此外,社区还设置了2处固定的回收站点,每天6U30-18U30回收可再生垃圾和厨余垃圾,作为移动收集车的补充。

抓好前端――源头分类促减量

劲松中社区可再生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回收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李震认为这要归功于北京市提出的“两网融合”方案。

“两网融合”方案提出之前,通常是把3个垃圾桶组合成为一个投放站点,用于分类收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同时还要与不同的运输车辆和收运作业队伍对接,如此才能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链条。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能卖钱”的垃圾早就被居民们分拣出去了。这是因为,居民们处理生活垃圾通常有两条途径,首先是把“能卖钱”的可回收垃圾分拣出来卖给商贩,卖不了钱的垃圾就直接扔进了垃圾桶。前者属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具有商业属性;后者属于生活垃圾回收系统,具有公益属性。面对“两条系统分支”的窘境,造成可回收物垃圾桶在很多小区派不上用场,加之厨余垃圾分出的比率不高,导致3个垃圾桶里装的大多是混合垃圾,再经过拾荒者的翻拣,收运人员只能“混装混运”。

按照“两网融合”方案,把再生资源回收和生活垃圾回收这两大系统进行“融合”,从源头上抓好分类,劲松中社区率先开展了“分类、分质、分时”收运试点,把再生资源回收和生活垃圾回收清运两套系统整合并轨,有效解决了混装混运这一难题。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市开展的垃圾分类达标试点的居住小区中,劲松中社区依托首创智慧环卫建立的“两网融合”平台(“两网融合”基于“环境卫生工作指挥中心”来实现,是一个互联网操作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源头分类和资源再利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作为“两网融合”的试点小区,首创智慧环卫既负责前端的垃圾分类收集工作,还要与环卫部门对接,负责清运和处置。李震介绍,厨余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统一运送到社区附近的垃圾楼里。垃圾楼设置了两个大型的垃圾箱。绿颜色的垃圾箱放厨余垃圾,灰颜色的垃圾箱放不可回收垃圾,北京市环卫集团负责统一收运处理,废旧报纸、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直接运送到资源利用再加工企业。

大桶和小桶――垃圾分类向精细化转变

对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垃圾桶的布局也发生了改变。“我不赞成把垃圾桶摆放在楼门口方便居民们投放的做法,因为这容易造成小区环境脏乱差。”李震介绍,为配合垃圾分类回收,劲松中社区将尝试“小桶换大桶”。即:把社区里原有的垃圾桶全部取消,在社区外的主干道上设8组大桶(每组4个),用于收集不可回收的垃圾。“比如,有居民没有把垃圾分好类,产生的不可回收垃圾多,那就只能拎着很重的垃圾袋走一段路,投放到主干道设立的大桶里。这也是一个引导居民们做好垃圾分类的举措,同时还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分质、分时”收运的目的。

两年前,本刊记者针对垃圾分类问题采访过李震。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李震总结了两年来的发展变化。他f:“基层永远是垃圾分类的主流区域。要从实践出发,在基层完善垃圾分类的体系建设。下一步,首创智慧环卫将向专业咨询环卫运营服务商发展,通过物联网精细化管理手段,提升基层垃圾分类和管理水平,向专业化、协同化发展,把劲松中社区垃圾分类的管理模式推向全国。比如,厨余垃圾直运模式;定时、定点收运,有效提升厨余垃圾的收集率;‘互联网+’和APP积分奖励模式,引导居民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推行垃圾分类二次分拣社会化服务模式,实行垃圾分类社会化服务。”

采访手记

最近读了一本美国演讲家博恩・崔西的书,其中的一段印象极为深刻:只要你能在一个特定领域,投入7300个小时就能成为专家;投入14600个小时就能成为权威。而投入21900个小时,就可以成为世界顶尖。

智慧环卫建设方案范文2

创新三项工作机制

增强城镇管理活力

建立城镇管护机制。局直城管局以创新机制为手段,努力实现城镇管护工作全覆盖、无死角。一是建立了360°的全方位城镇管理作业机制,无论是重要路段与非重要路段、重要街道与非重要街道、重要地区与非重要地区,城镇管护职能实现了全覆盖。二是建立了365天全日制城镇管理作业机制,做好白天与夜晚、上班时段与休息时段、节假日与非节假日的工作安排和交接,实现城镇综合管理和服务无断档。三是建立了以局直城管局为主体、社区为依托、路段为单元、有关单位和部门协助的“四位一体”工作网络,层层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做到创建无死角。

完善城镇执法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城镇管理快速反应机制。以城管监察中队为主体、社区为基础,快速应答居民诉求,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建设和市容违章行为,有效遏制违法建设和有损市容违章行为的滋生和蔓延。二是强化城镇执法考核。实行定时、定员、定岗、定职责、定奖惩的五定考核制度,推行路段分类管理,强化检查巡查,加大重点区域的执法力度,确保工作职责落到实处。三是倡导执法管理“人性化”。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行首次违章提示,合理设置疏导点,分别在科研路、中兴路设置早市点和夜市点,有效解决了城镇管理和居民需求之间的矛盾。

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城镇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作,需要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担负起城镇管理责任,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实现源头防控。通过召开联席会议,把握动向,形成共管合力。通过集中整治,使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城镇形象、品位、美誉度显著提升。

推行三个模式

提升城镇管理效能

严格标准,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的必然要求。局直城管局以作风建设增强精细化意识,在职工中开展了争做“城管先锋”活动,以制度建设强化精细化效果,制定和完善了环境卫生检查督导制度、环卫设施管理维护制度、作业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和环卫工人、绿化工人、单体楼保洁员、环卫车队司机的“星级”考核方案,将城镇长效综合管理内容细化成6类16个方面,量化成63项具体指标,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作业标准。

转变方式,推进智慧化城镇管理模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拓展城市管理工作范围,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在红兴隆管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投入资金378万元,积极推进数字化城管试点工作,打造集数据管理、动态监控、行动指挥、信息、投诉受理、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精准、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推进城镇管理、监督与服务一体化。

强化引导,构建全民化管理模式。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是保持良好市容市貌的重要举措。他们以创建“文明城镇”为契机,以新市民教育为载体,通过标语、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城镇管理、全民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了“文明家庭”、“文明楼道”、“文明楼院”创建活动;举办了“树文明新风、创美好家园”、“和谐花开歌飞扬”、“五十佳”表彰等各类晚会20多场次。

树立“三高”目标

塑造城镇管理新形象

高标准推进城镇净化。局直城管局环卫工作在“净”字上下工夫、求实效。两年来,投资326.5万元,新购置环卫、清雪车辆6台,环卫清扫工作实现了人工为主向机械为主、人机结合的转变;主次干道每天保洁时间14小时,实施“六净五无”保洁标准,年清运垃圾4万立方米,城区保洁率达100%;对暂时不具备进驻物业公司条件的小区,实施“单体楼”保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到100%。

智慧环卫建设方案范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捏脸蛋”为你整理了这篇城管局“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落实情况

(一)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实现质的突破。我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设施日益齐全,功能不断完善,共建成2座生活垃圾焚烧厂、1座生活垃圾填埋厂、1座厨余垃圾处理厂、1座有害垃圾处理厂,在建的还有1座生活垃圾焚烧厂、1座厨余垃圾处理厂,全市市县日平均处理生活垃圾2600吨,处理餐厨垃圾178吨。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规模化。坚持城乡统筹全面发展,通过户集、村收、县(镇)运、市处理模式,构建长效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管理,广泛动员群众,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配套、运行完好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51个涉农镇街、877个行政村均得到有效治理,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三)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资源化利用稳步推进,建成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程。推行新型环保建筑垃圾运输车制度,实现全市建筑垃圾运输车全部环保化,实行渣土运输法人化,对渣土运输企业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目前全市共有建筑垃圾运输企业26家。选择约100-200亩场地,作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厂建设使用,目前已完成设计方案,并与部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企业进行了初步对接,待市政府研究后稳步推进。我市2018年被列为省级试点城市,目前全市已有1587家党政机关、公共机构、736个各级各类学校、478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垃圾分类意识基本形成。2018年我市顺利通过国家餐厨废弃物试点城市验收工作,以市政府令出台《芜湖市市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现已基本建立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一体的管理体系,目前我市收运覆盖全市县区3452家餐饮单位,日平均收运178吨/日,实现项目稳定运行。

(四)大力推进城镇公厕整治提升行动,补齐影响生活品质短板。2017年我市启动城镇公厕整治提升行动,通过建设一批、改造一批、开放一批,共新建公厕263座、改造公厕238公厕,开放厕所277座,达到城市建成区5座/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和主城区 “10分钟如厕圈”工作要求。

(五)打造夜景亮化提升工程,打造城市新名片。“十三五”期间,围绕长江沿线、镜湖周边、青弋江沿线、扁担河周边区域等城市重要区域,完成了“十里江湾”夜景亮化工程、镜湖区城市亮化一体化工程、青弋江南侧楼宇亮化工程、扁担河沿线夜景亮化工程,体现芜湖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增加城市魅力,充分展现了芜湖的活力。

(六)加快综合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排涝能力。完成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完成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以上面积44.31平方公里,新建和改造管渠158.1公里,新建和改造排水泵站,新增规模42.2立方米/秒,新建和改造雨洪行泄通道18.8公里,有效提升城市排涝综合承载能力。

(七)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注重公园、街头绿地、特色大道、绿化小品、城市绿雕建设,提升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到2020年,新增绿地20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绿地率37%。十三五期间,我市城市新增绿地面积1441.53万平方米,绿化提升面积210.4万平方米,新建绿道249.59公里,绿地率将达到38.5%,绿化覆盖率43.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平方米,较“十二五”期间有了显著提高。

(八)有序推进白马山生态公园、青弋江生态公园、扁担河生态公园、龙窝湖生态公园、两湖生态公园、浴牛塘景观带、欧阳湖生态体育公园、政务文化中心绿轴景观一期、大阳垾湿地公园二期、滨江公园二三期、奥体公园二期、凤鸣湖公园、上新塘公园、天子港湿地公园、龙山公园、范罗山公园、城北公园、江北规划公园等美化亮化项目。浴牛塘公园已基本建成;政务文化中心绿轴景观一期(人民公园)、大阳垾湿地公园二期、滨江公园二三期、奥体公园二期、凤鸣湖公园、龙山公园等6个公园已建成;白马山生态公园、青弋江生态公园、扁担河生态公园、龙窝湖生态公园、两湖生态公园等5个公园均为生态公园,已例入《芜湖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的生态公园建设计划,其中扁担河生态公园市水务局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龙窝湖生态公园市规划局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欧阳湖公园、上新塘公园、天子港湿地公园、范罗山公园、城北公园、江北规划公园等6个公园均为区级公园,已例入《芜湖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建设计划。

???(九)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数字化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启动芜湖市智慧城管项目建设工作;建成并使用芜湖市餐厨垃圾监管信息系统(一期),对餐厨废弃收运车辆运行轨迹进行实时监控;建设芜湖市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系统,完成管线基础业务数据建库工作;建成智慧建筑垃圾管理平台,强化全市建筑垃圾运输监管;研发市政设施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对我市8座桥梁及2座高架桥安装传感器,检测挠度、位移、沉降、温度、索力等数据,污水管网安装了流量液位仪、COD检测站,监测管网内流量、液位和COD浓度。

二、“十四五”期间工作安排

(一)提升功能品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1.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计划从2021年至2023年,全面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一是实施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实施中江大道(卡子口下穿-北京路)交通提升及长江北路改造提升等项目,全面清理、整治城市市政道路路面坑凹不平、碎裂、隆起、积水、破损现象,实施道路刚改柔,打通断头路,形成互通互联路网格局;二是建设芜湖通沟污泥处理工程,保证通沟污泥处理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通沟污泥资源化,减少通沟污泥对于环境影响;三是全面提升城市排涝能力,开展永安桥泵站二期项目新建,陡门巷泵站改建,弋江泵站、裕溪口泵站改造及排涝泵站双回路建设等泵站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提升城市排水防涝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2.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充分利用芜湖市山水滨江城市园林特点,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均衡社区公园、街旁绿地,加快公园建设,实施元亩塘等公园建设;提升道路绿化、老旧公园,实施轨道交通一、二号线景观绿化项目、中央公园景观提升、赭山公园景观提升改造等,做到“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真正满足城市居民休憩娱乐的需要;继续统筹谋划城市绿道建设,将城市绿道融入休闲旅游、体育运动、应急避难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提升城市绿道品质。结合“大绿化”任务,对新建园林工程,坚持“精建严管”的原则,按“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严格化监管”的理念,通过建设一批园林精品示范工程,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打造“山水相间精致繁华”的良好生态环境;开展芜湖市城市“大绿化”建设暨城镇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行动,完成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的绿化任务,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为老城区增绿添彩。

3.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一是创新垃圾分类管理方式。统一垃圾分类标准、标识,探索推行定时定点的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和智能垃圾分类等创新做法,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城乡一体化覆盖,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定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二是全面提高垃圾分类收运能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纳入各类主体工程配套建设,鼓励新建小区按每300-500户规划配建一个四分类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老旧小区按楼栋分布情况,合理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运作模式,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站点,引导建设规范站点。按照垃圾“四分类”需求配备专业收运车辆,严格实行不分类不收运制度。三是大力提高垃圾综合处置能力。按照统一规划管理,推进生活垃圾转运站以及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等处理项目建设,形成以焚烧为主,综合利用为补充的多元化垃圾综合处置格局。重点推进无为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大桥开发区餐厨(厨余)废弃物处置特许经营权BOO项目建成投产。

(二)规范管理行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1.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规范办案流程,健全行政处罚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采取文字、音像等方式对城市管理执法全过程进行记录,实现可回溯管理。加强城管执法队伍作风纪律建设,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执法公信力。

2.提升违法建设防控能力。积极开展“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活动,实行党员干部带头,有效推进违法建设联合惩戒机制建设,建立防违控违长效机制。

3.加强建筑垃圾处置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考核、退出机制,加大对建筑垃圾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力度,实施联合执法,规范建筑垃圾处置全过程监管。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坚持绿色发展,在“零排放、无污染、低能耗、百分百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垃圾利用“减量化、货源化”。坚持环保优先、规划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行业主管、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经营模式,引进业界领先的垃圾处理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消纳场建设,提升区域整体环境治理水平,构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体系,为推动建设“无废城市”奠定基础。

4.提升市容环卫管理水平。依法查处和拆除违法违规设置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设施。大力推进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加大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推进力度,规范设置公厕标识标志,落实“一厕一人、洁净无味”要求,推进城镇公厕建设,方便市民如厕。

(三)优化工作举措,强化管理服务能力

1.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建立《芜湖市城市管理网格化管理体系》,因地制宜、机动灵活、科学合理的划分市、县区、街道、社区管理网格单元,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真正把前端管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部署,发挥数字化城管和大数据等互联网平台作用,建立起“个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社会化统筹、多元化参与、协调化推进、高效化运转”的芜湖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体系。

2.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启动事部件普查工作,更新数字城管系统事部件数据。在现有工作标准的基础上,编制《芜湖市城市管理综合指导手册》,修订完善城市道路分级管理、城市容貌管理、市政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标准,增强标准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标尺和依据。

3.推进城市管理法治化。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推动《芜湖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芜湖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等符合精细化管理要求的法规文件的出台实施,力争做到法规体系完备配套,依法管理城市。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坚持依法办事,把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继续推行“721”工作法。

4.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基于现有的芜湖市数字化城管平台,构建适应芜湖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以打造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新模式为指引,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创新融合,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业务指导系统、指挥协调系统、行业应用系统、公众服务系统、数据汇聚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行业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和城市管理执法等业务系统。新建园林绿化管理系统和城市管理执法系统,整合地下管网地理综合信息系统、市政设施安全监测信息系统、餐厨垃圾监管信息系统、公厕导航管理系统、芜湖市建筑垃圾智慧管理平台、渣土管理系统,实现内部数据的全面汇聚和各系统业务的互联互通。建立公众服务平台,完善公众的建议、监督机制。打造智慧城管数据中心,扩大智慧城管区域、类别覆盖面,建设智慧城管标准规范、运行监管保障体系 ,夯实智慧城管智能感知、数据交换共享、大数据分析等平台,拓展市容秩序、市政设施运行监管、大数据决策、公共服务、行政执法等智能化应用系统。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构建“城市智慧排水”管理体系,通过对流量、液位、气体、水质等实时监测,实现对管网、井盖、泵站、出水口、渠道、污水处理厂等排水设施实现远程监控管理,努力打造智慧管理模式,为创建国家排水防涝示范城市夯实基础。

五、2020年及“十三五”期间城管工作亮点

(一)园林绿化品质明显提升。新建的多项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如十里江湾人民公园、汀棠公园、人民公园、弋江路品质提升工程等都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升了江城市民的生活幸福感。其中十里江湾人民公园、汀棠公园、人民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最佳打卡圣地,弋江路品质提升工程彻底改变了弋江路周边常年尘土飞扬的状况,使弋江路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提升。我市城市新增绿地面积1441.53万平方米,绿化提升面积210.4万平方米,新建绿道249.59公里,绿地率将达到38.5%,绿化覆盖率43.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平方米,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市区排水防涝工作成效明显。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排涝工作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全覆盖养护、精细化管理,不断夯实城市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工作,市区多年未发生“看海现象”,特别是在2016年、2020年严峻汛情下,也没有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积水现象,皆能平稳、安全度汛。

(三)市管市政设施量大幅增加,品质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随着芜湖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市管市政设施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到2020年末,市管市政设施包括道路650万平方米、大型桥梁15座、城市立交22座、人行天桥13座、桥涵24座、地下人行通道2座、路灯及亮化灯具111312盏、雨水管网480公里、过路涵及盖板沟11.9万立方米、污水管网243公里、雨水排涝泵站25座(装机33797KW)、污水提升泵站20座(装机2999.5KW),市管市政设施量相对“十二五”期间有了大幅的增长。

(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进试点先行先试,积极打造示范片区,全市共有1587家党政机关、公共机构、736个各级各类学校、478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

(五)实现餐厨垃圾集中收运。构筑舌尖上的安全防线,基本建立餐厨垃圾收运体系,顺利通过国家试点城市验收。现每日收运餐饮单位3452家餐饮单位,日平均收运178吨/日,资源化产生沼气和油脂。

(六)全面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统筹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实现环卫作业市场化。全市现有环卫工人9204人,市场化公司54家,每年市场化经费投入4.7亿元。

智慧环卫建设方案范文4

为了认真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阶段的各项工作,根据学领1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拟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破难攻坚、建章立制、取得科学发展新成效”为抓手,加大工作整改力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敢于直面矛盾的勇气,下大气力解决一批影响和制约城市管理方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为城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工作任务

本阶段各项工作总体上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重点环节和方法步骤进行。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制定整改方案(7月中旬)。

1、研究制定整改方案。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分析透存在问题的实质,立足全局,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务必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措施,明确整改落实责任。具体是:

①制约城市管理科学发展的体制存在的问题。(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责任科室:局班子和办公室,时限为今后一个时期)

②加快城市管理一体化进程的问题。(理顺城区环卫保洁工作机制,探索全城一把扫帚归并管理模式。责任科室:环卫处,时限为年年底前)

③实施城市管理工程。(深化城乡清洁工程,解决城区“四乱”现象,责任科室:重点办、监察大队、综合科、渣土办、环卫处。时限为年年底前)

④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切实转变作风,打造一支人民满意的城市管理队伍。责任科室:局纪检监察室,时限为今后一个时期)

上述整改落实方案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公布,接受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集中落实整改方案(贯穿活动始终)

1、巩固前期破解难题活动成果。根据学领办11号《关于要求解决落实蹲点调研活动中企业、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的通知》、学领办16号《关于进一步深化落实双服务专项行动,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的通知》以及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群众意见建议交办单第1至6号梳理确定的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结合整改落实方案的起草,各科室(队)要认真开展一次破难攻坚工作“回头看”,从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注重拓展提升,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破解难题的成果,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2、开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难题”集中攻坚月活动。一是继续开展“五保六提升”专项工作落实活动,根据学领11号《关于成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项工作组的通知》要求,结合《县年重点工作责任分解表》,落实责任单位的职责,确保重点工作顺利推进,努力实现县党代会、县两会、县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二是继续按照县委办[]16号《关于调整县领导联系乡镇(街道)、重点企业、重点工业项目、工业行业、工业功能区、重点建设及重点旅游项目、重大前期项目、重点工业性投资等项目的通知》,由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全面配合县领导,分赴联系企业和工业功能区,开展以“送信心、送政策、送资金、送信息、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三是继续开展破难攻坚活动。结合我县城管工作实际,由班子负责人领衔1—2个重点难题攻坚破解。

3、不断深化“双服务”专项活动。以实施“工业平建设年”和“旅游产业推进年”为抓手,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保增长,鼓励、支持和帮助企业减负担、解难题,想方设法为企业营造高质量的发展环境。继续深化“联村联户连心”和“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开展“城乡手牵手、共建新农村”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联系村和结对户积极开展以送资金、送项目、送技术、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新农村活动,进一步做好解困、帮扶、服务等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4、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工程”活动。各科室(队)要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做好“年度十件为民实事”,结合城管工作实际,进一步强化日常监察管理措施,狠抓各项为民实事工程的落实,营造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确保市民群众对城管工作满意。

(三)扎实推进城管体制机制创新(贯穿始终)

要认真贯彻落实即将召开的县委全会精神,坚持改革创新,本着“要精、要管用”的原则,从实际需要和群众意愿出发,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法规和符合城市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解决制度缺失和制度障碍等问题,形成有利于城管事业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

1、全面理清体制机制。各科室(队)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深入了解制度运行情况,做好效能评估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政策措施、意见办法、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清理,确定需要废止、修改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由办公室汇总上报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备案。

2、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围绕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对策措施,充分运用专题研讨、深入调研成果等,确定需要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从担负的职责任务出发,充分听证、反复论证。着力建立健全一批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效能,力争在活动期间取得一批制度成果。

(四)认真做好测评和总结工作(8月中下旬)

1、组织开展满意度测评。(8月10日左右)参加测评人员,要有本单位党员干部、基层群众、离退休干部职工代表以及各层面服务对象的代表。要合理确定测评方式,一般采取书面评议的方式进行。

2、认真搞好活动总结。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认真回顾总结,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出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努力方向和主要措施。

三、工作要求

1、要切实加强领导。各支部、各科室(队)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履行职责,集中精力抓整改落实。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整改落实的工作。

2、要突出实践特色。各支部、各科室(队)要坚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要抓紧解决那些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可以解决的问题和体制机制;对那些需要较长时间解决的,要通过建立跟踪督查、破难问责、解决销号等制度,狠抓工作落实,避免轻易许诺,失信于民。

智慧环卫建设方案范文5

打造三融合数字产城模式

今年3月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构想,拟在全国推进100个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建设,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迎来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支撑的2.0新时代。

启迪控股拥有22年的科技园区建设运营经验和先进的科技服务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超过百个节点的全球创新服务网络,并已在环保、新能源、大健康、教育、文化传媒、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占据优势地位。结合当前数字中国战略实施,启迪控股率先提出了“数字产城”新模式:即“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园区数字化”三融合模式。

清华控股总裁周立业在致辞中认为,智慧城市从不同层面上对产业发展和应用提出要求,今天启迪控股提出“数字产城”概念,组建启迪数字集团,牵头成立中国数字产城联盟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他相信启迪数字会在整个产城融合方面做出有一些有益的探索,会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注入一些新力量。

成立仪式上,启迪控股总裁王济武对启迪数字集团提出“五大”工作重点:以技术为核心,坚持科技服务;贯彻“三合一”模式,坚持集群式创新;坚持国际化,转向输出形式交流;坚持政、产、学、研、金、介、贸、媒联盟方式,共同推动数字产城发展;坚持务实精神,行胜于言。

“‘数字产城’模式就是要将城市政务数据、产业应用数据、园区创新数据打通,实现城市政务平台、产业应用平台以及创新服务平台的对接,在数据流、信息流、物流、人才流、管理流上实现互通共享,形成统一的大数据,打造跨区域、跨行业的城市级综合数字运营平台。”启迪控股副总裁、启迪数字集团董事长赵东强调,“数字产城”主要有三个参与主体――以政务为核心的城市、以应用为核心的产业,以创新为核心的园区服务平台,而在这三个主体中,产业的数字化应用部分是当前最需要提升的,也是启迪控股及中国数字产城联盟最具优势的部分。

启迪控股“数字产城”战略的实施主体,也就是在这次会上正式亮相的启迪数字集团,将作为启迪控股数字产业投资与运营平台,以“平台化、数字化、移动化”为发展方向,依托启迪控股全球集群式创新网络与核心科技产业实施能力,通过“孵化+投资+并购+联合”等手段搭建跨行业、跨区域的城市级综合数字运营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启迪数字集团在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下设立的“数字中国研究中心”现场揭牌成立,后续将在信息经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军民融合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为数字中国战略落地夯实基础。

共建中国数字产城联盟

出于对“数字产城”理念及创新模式的认同,启迪控股牵头,依托启迪全球创新网络,联合中兴通讯、紫光股份、世纪互联、软通动力、未来国际、同有科技、启迪国信灵通、国智恒北斗、启迪创投、力鼎资本、安益资本等业界龙头企业,和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等著名学术与研究组织共同发起,于此次峰会上共同签约成立“中国数字产城联盟”。中国数字产城联盟签约成立后,特邀IBM、霍尼韦尔为联盟顾问支持单位。

未来该联盟将秉持“共享共赢、协同发展”的理念,通过整合成员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在科技服务、环保环卫、新能源、大健康、教育、旅游、文化传媒、网络基础设施、存储、北斗等产业领域形成领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和解决方案,共同建设城市级综合数字运营服务平台,并通过丰富资本运作手段,有效推进中国数字产城创新生态圈建设。

为了从各层面支持数字产城计划的运作,启迪控股与IBM现场签署启迪数字产城业务平台顶层设计协议,启迪数字集团则分别与赛伯乐绿科投资集团、广西汇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拟设立10亿元移动互联网基金;分别与工商银行、北京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拟向启迪数字集团授信10亿元,拟设立50亿元数字产业基金;并与浦发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酝酿于一年前的北京银行―清华科技园一卡通也在现场揭牌。这张由北京银行联合清华科技园共同开发的京卡-清华科技园联名卡,不仅涵盖全部金融功能,全方位嵌入园区数字化应用,更为下一步数字产城计划预留了充分的开发空间和想象空间。

共话“互联网+政务”

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落地中,“互联网+政务”是贴近民众需求的基础工作,也是给予企业发展提供便利的重要工作,是智慧城市中的特色服务,有助于推动新兴经济模式蓬勃发展。启迪数字集团未来将牵头中国数字产城联盟,以“互联网+政务”为切入点,嫁接企业资源与搭建为企业服务的创新服务平台,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活动现场,围绕“互联网+政务”主题,启迪数字集团邀请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孟庆国教授以《开放数据战略下的政府治理创新》为题,从互联网+、大数据和政府服务的创新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政府治理提供了新的发展和探索方向。

智慧环卫建设方案范文6

一、成绩与问题

自“六城联创”开展以来,我市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市区面貌焕然一新。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驾齐驱,羊山新区的路网、管网、电网已实现全覆盖,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城市高起点、高节奏发展夯实了基础。新区的建成为旧城区的改造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并成功实现了与旧城区的良好对接。旧城区改造以42条道路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探索出市委、政府主管领导为路长的创新管理机制,随着条条道路的整洁、亮化,整治成果向背街巷、内河、公厕、门店全面延伸。旧城改造的节节胜利又为新区的篷勃发展铺平了道路,积蓄了能量。新区建设与旧城区改造的联动迅速改变了××往昔城市规模小,市容脏乱差的形象,城市建设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城市功能全面提升。

目前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也反映出过去工作的不足,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保持清洁的头脑,继续加大克难攻坚力度,巩固并扩大城市建设开发与整治成果。通过调查研究,本人总结出制约城市建设的几方面不利因素,并拟定了解决措施,努力为实现××城市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尽到建委人的职责。本人认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1.基础设施老化;

2.城市交通不畅;

3.社区服务功能不全;

4.水资源、能源浪费严重;

5.城市缺乏长效保洁机制。

二、问题根源

基础设施老化问题主要表现在旧城区的自来水管网、低压电网方面。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城市的扩容,城市居民数量的增加自然引起水、电需求的增大。目前保障旧城区的部分自来水管网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铺设,一直未得到及时的改造。受当时城区需水较小的影响,干管直径一般不超过15厘米,支管不超过8厘米,均为铸铁管。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变迁,许多旧城区房地产开发现场挖出的自来水管外层已严重腐蚀、剥落,而且水管内径因水垢的堆积严重萎缩。个别地段开挖前旧水管还在不停地渗水,尤其是水管接头处渗水更严重。就此问题,我向长期负责该项工作的同志请教,了解到目前全市自来水的利用率不足70%,其中旧城年久失修的水管渗水量占总渗漏量的90%以上。具体的测算方式是通过对全市自来水管网中各干管阀门处的水压与水厂出口总阀门的水压比较,进行换算得出的,数据的可靠性较高。

城市电网的线路、设备老化主要集中在低压线路与旧式变压器两方面,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的工厂及旧城背街巷。近年来,由于国企、集体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下岗职工多,企业负担过重,根本无力更换已严重老化的低压电线,更无财力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变压器。背街巷由于地处偏僻,当地办事处、居委会同样资金不足,只能看着外皮开裂的电线而叹气,同时又为附近居民的安全时刻提心吊胆。据了解,旧式油式变压器的电损耗是新式干式变压器电损耗的5倍以上,而且对环境的污染更严重。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旧式变压器渗漏的氯氟烃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是二氧化碳影响的600倍。更新破旧电线,淘汰旧式变压器已迫在眉睫。

旧城区经过“六城联创”活动的开展,道路得到综合整治,市区交通堵塞现象明显改观,但仍有部分路口存在交通瓶颈现象。在上下班高峰期及重大节假日,××文化中心路口堵车较严重。由于××市区位于××区域的西部,东边八个县的车流基本从此处出入,交通繁忙。另外,该处是工区路与东方红大道的十字交叉口,东方红大道又是××旧城区一条路段最长,最繁华的主干道。再加上工区路与火车站相连,客流量大,车流量大,因此经常造成车辆拥堵。当时为了缓解交通堵塞,修建了转盘,但由于受四周建筑物影响,转盘功能并未得到很好发挥。因转盘自身占据了大量可使用面积,反而影响了车流的畅通。另一处堵塞较严重的路口是西关桥头,西关桥横跨师河之上,连接旧城与南岸行政区域。通往城内、城外的五条道路在此交汇,可路口面积不足900平方米。长期的车辆堵塞不仅加重了交警的负担,也积累了市民的埋怨。最近,在桥头又设置一半径5米小转盘,部分车辆被搞得晕头转向。规划车流的前提是使用空间与车流量相协调,路窄车多的情况下,路面交通怎么规划也解决不了堵塞的根本问题。诸如此类情况旧城区内还有几处,目前这些路口已经常堵车,今后××发展得更大,交通瓶颈难题如何解决?

社区功能不全问题主要表现在社区居民出行、购物、上学、就医不便,休闲、健身、环卫设施缺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规划阶段不合理,在较大规模的居住区内或附近未考虑学校、医院、菜场等便民设施;另一方面是开发商唯利是图,不兑现承诺,取消休闲、健身、环卫设施,擅自超建住宅楼,从中非法谋利。形成目前许多小区居民每天必须步行到很远的菜市场购物,孩子上学每天要乘很远路程的车,打出租还要先步行一段路,家中有突发疾病的亲人因路途过远而错过最佳救治时间。社区内不能散步、健身,门前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社区管理杂乱,无人组织社区活动,维护社区卫生与治安,从而埋下许多社会问题隐患。

我国是水资源、矿产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矿产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一半,节水、节能是每位公民的职责。××人均水资源储量低于全国水平,属于弱富水区。长期以来受旧生活习惯的影响,市民形成××不缺水意识,养成浪费水的坏习惯。走在街上,时常会发现水管破裂,水流从马路边上涌出,一淌就是一天或几天。如果漏水发生在背街巷或城乡结合部,那就可能会淌上十几天无人问津。华豫、平桥两家火电厂的冷凝水直接向内河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热能损失。目前全国许多火电厂投入大量资金搞技改,推广余热、污水、废渣的循环利用,已收到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随便进入机关、宾馆、饭店等场所,不论春夏秋冬,空调、照明全天候工作的现象并非偶然,不仅造成大量宝贵能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加重了环境污染。另外,建筑节能在我市刚刚起步,既有建筑改造工作尚未开始。据国外的成功经验,实施节能的建筑冬暖夏凉,能够大幅度降低采暖与制冷的电力消耗。经专家测算与统计,目前我国建筑物能耗已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百分之三十,随着城乡一体进程的加快,建筑能耗呈逐年上升势头。因此,国家及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与《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大力倡导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

全市创卫已进入攻坚阶段,市民普遍反映城市更亮、更洁、更美了。全市各部门尤其是环卫部门为创卫工作付出了巨大投入,保洁工身穿黄马甲,昼夜在责任路段不停清扫。垃圾箱基本更换一新,并大量投放。但建筑工地车轮上的泥土,沿街早餐点扔的纸巾,马路市场的菜叶很快又污染了清洁的街道,随地吐痰与宠物粪便总是屡扫不绝。靠突击只能完成阶段性目标,要长久保洁,还得靠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逐渐形成全体市民讲卫生的良好风气。

三、解决方案

针对基础设施老化方面的问题,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对全市的自来水管网、低压电网进行一次普查,登记造册。对自来水的漏水点用专门设备探测,及时修缮。对老化、破损电线及时更换,落后变压器进行报废或淘汰处理。根据调查结果,组织召开供水、供电部门专项会议,对责任单位实施目标管理,将改造任务分解,纳入年度考核范畴,并向全市公布,利于社会监督。改造资金可考虑从三方面解决,一是政府财政投入;二是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的营运收益;三是用户分摊。改造应坚持高标准原则,低标准实际是投资浪费,高标准才是节约投资。总结我国城市建设的教训,许多城市扩、改建过程中出现部门协调不当,管线配套不全等问题。不仅影响了管网的使用功能,而且增加了工程造价,同时给城市居民带来诸多不便。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采用综合管沟解决城市管线安装与维修的问题最为经济,仅是一次性投入较大。因此,不管是旧城管网改造或是新区的管网建设,政府要下大决心,建设直径不小于两米的综合管沟,各类管线集中入沟,人可进入管沟内安装或检修。如果资金困难,可分区域或分阶段实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综合管沟方案是治理管线干扰与维护困难的最佳选择,是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管网建设与改造中的具体应用。

城市交通不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旧城区的几个繁华路口,建议政府职能部门结合城市规划与目前交通流量,组织专家对路通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可行性方案。同时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必要时召开听证会,集众人智慧解决交通堵塞难题,将便民、利民的好事办好。真正做到解决城市交通瓶颈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切勿随意大范围拆迁或经常改变交通组织形式,防止由此可能引发社会的不稳定与投资的浪费。在城市交通状况调查中,本人了解到前一段时间,政府已加大投入,将连接师河两岸彩虹桥与民权大桥与滨河大道实现了互通连接,琵琶桥与滨河路的连接正在紧张施工,年底有望竣工。通过打通桥头阻塞,引导进旧城区车辆分流来治理东方红大道、申城大道的拥堵确实起到了药到病除的功效。东八县车辆进入旧城区目前已可从羊山新区各条道路分流,文化中心路口的堵塞症状已得到明显改善。但随着火车站改造工程的实施,该处的交通量将继续增加,仍然要时刻关注路口的交通状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城市交通服务城市居民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解决社区功能不全的问题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现有社区规模进行调查,对各社区居民数量进行摸底,并对分布社区附近的医院、学校、菜市场的数量与规模进行了解,对它们容纳能力与辐射范围进行测算。同时可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进行民情调查,及时补充或增设公益事业设施,或扩充功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要求。二是合理布局新社区,在新社区的规划选址上,注重其配套工程的同步建设,或测算附近公益事业的承受能力,通过外部利用与内部补充的方式保证社区居民乘车、上学、就医、购物的便捷。以上两方面措施的有效实施,才能真正体现政府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