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评优奖励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评优奖励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评优奖励办法

小学生评优奖励办法范文1

首先,根据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对教学工作的意见,结合学校师资、生源、教学条件等拟定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教师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合理搭配好各年级及教研组的教学力量,按《课程计划》、学科特点及学生心理特征编排好课程表,安排好各项课程教学活动,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其次,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切实的质量标准,将教学的检查指导、督促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教师结合教学活动,学习教学理论,学纲,举行各种讲座,研究课堂教学管理与控制,指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采用“派出去,请进来”,就这一年教师派出去学习近30人次。先后分别邀请特级教师钱正权和贺诚来校讲学指导。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每周至少做两张读书卡片。

二、课堂教学,求实创新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师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实践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我校紧抓了课堂教学控制与管理的缰绳,进行“强化课堂教学改革,高扬学生主体地位”为主题的教改实验,强调课堂教学自主化。

1、抓教学目标

我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学习《纲要》,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掌握教学要求。要求各学科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体现时代特点。学校各个科室和每个教师办公室配有电脑,并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要求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2、抓教学结构优化

一是抓驾驭课堂,稳定课堂教学秩序,包括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提问,组织课堂练习,控制课堂内的时间分配。二是抓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注意教学程序的控制,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和教学诸因素的相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抓把课堂教学推向社会

近年来,我校大胆尝试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听课,参与指导教育教学,把课堂推向社会,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科研,常抓不懈

教育科研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手段,完善教学教研管理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我校采用各种方法和必要的制度,调动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激情,增强教研意识。为了使教学教研有目的性、针对性、实用性,我们采用纵向深入管理,横向突破的方法。

1、完善管理网络

我校推进了学校教导处、教研大组、备课组、个人四、级研究网络,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奖》、《综合效益奖》等奖励办法,每学期各教研组拟定教研计划,制定专题研究实施方案。认真切实地开展规范教研组(备课组)评估达标活动。现在我校有一个国家级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子课题、有2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正在研究中,已出成果并将推广的有省、市级课题15个。

2、听课评课促教学

说课、听课、评课是进行教研、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方式,能起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作用。我校主要抓了五种课型。①示范课。教学经验丰富的市教坛新秀、省、市、县级名师培养对象及学校教学骨干上这类课,起了“传帮带”的作用;②表演课。外出学习的教师返回讲课,以传播教研教改信息,吸取新经验;③汇报课。新调进的教师和新任学科的教师上这类课,目的在于了解他们课堂教学情况;④研讨课。全体老师参与,围绕专题发挥各自教学特点,目的在于促进课堂结构优化;⑤随堂课。开放周学校内所有课堂向所有老师开放。坚持讲评结合,教研结合。要求老师每人至少要有一个校级课题,这样以教研促课题,课题促教研,基本实现了教师有特点,课堂有特色。

3、竞赛总结相结合

竞赛是教研管理的一种方法,研究总结是教研活动的深入。我校制定了《学生素质评价细则》、《优质课评定细则》、《教研成果奖励条例》等,这样教学上各项工作有了标准,教师有了努力的方向,学校就有了督查的依据。

首先抓好教师竞赛。优质课从校级入手,再到县、市参赛,这学年我校派出老师参加市优质课评比均获奖。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并给予奖励,作为评先评优条件。这一年我校教师撰写课题报告、论文、案例等在省、市、县各级评比中获奖的有70多篇,部分作品刊登在教育刊物上。

小学生评优奖励办法范文2

[P键词]机制创新;班主任;绩效工资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由此可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很多学校,多数教师不愿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折射着学校管理机制的问题,必定会制约学校的发展。

一、精准判断制约学校发展的真问题

学校的机制创新,既要大胆积极,又要稳妥务实。而机制创新的前提是找准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辩证的、客观的分析。正确归因,才能使机制创新取得实效。

2015年6月,江苏省无锡市侨谊中学在学年结束前按惯例进行下学年工作意向调查,结果在全校近百名专任教师中有超过90%的教师强烈表达不愿意担任班主任一职。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学校首先对教师畏惧班主任工作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一方面由德育处梳理班主任日常工作和一年中所有其他工作;另一方面广泛听取年级组长、班主任的意见,开展专题研讨。调查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管理难度增加。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个人素质提高,对学校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自特殊家庭或单亲家庭的学生比例升高,使学生思想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增加;有些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少数家长甚至过分维权,使班主任感到无奈和委屈;社会转型期的矛盾也会给学校教育带来影响,等等。二是班主任工作量增加。根据现有编制,教师是在教学工作量满额的情况下担任班主任工作,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很多班主任经常要利用业余时间与家长沟通,使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受到影响。三是班主任的工作标准提高。随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办学品质的提高,学校对全体教师包括班主任工作设定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教师对班主任工作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主要在于工作强度大和思想负担重。所以学校决定,先从为班主任减负着手,大胆进行机制创新,改善班主任生态环境,打消班主任工作顾虑,为班主任赢得和谐的家校生态链。

实践证明,学校科学改革与创新的前提,就是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多方面地发现和了解校情,对制约学校发展的真问题作出精准判断和客观、准确的归因,然后才能结合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对学校发展作出理性、科学的决策。否则,改革力度越大,其推动学校偏离发展轨道的可能越大。了解校情可通过以下途径。

一是有效的课堂观察。教师是一个学校发展中最关键的因素,任何一所学校要得到发展,首先要在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上做文章,所以了解教师水平就至关重要。课堂是观察教师管理及专业水平的最佳场所。管理者要做到听课全覆盖,对教师个体而言,尽量能将随堂听课和教师有准备的课堂观察相结合。要使得课堂观察有效,教育管理者自己先要“备好课”,即要预先对本课的目标要求、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通过课堂观察对教师形成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二是有效的沟通和访谈。沟通可以拉近管理者与教师心灵之间的距离,心灵的距离越近,就越能相互理解与支持。课堂是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沟通时永不枯竭的话题,除了与教师讨论教育教学问题,也可以对教师进行个体访谈,还可以通过参与学科、年级集体活动,从中感受群体氛围、个体特点,听取学科、年级的问题反映。

三是有效的主题调研。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越尊重教师的意见,就越能激发教师关心学校发展的积极性。对学校阶段性重点工作或机制改革,往往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要积极发挥工会、教代会和理事会等机构的作用,也要广泛听取学校民主人士及不同群体对学校机制改革、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才能使决策更客观、更科学。

四是有效的常态巡视。这是直观地了解班级学生状态、各班班风和教师管理最直接的渠道,也可从中发现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亮点和不足,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和困难。经常巡视也有利于对偶然性问题或常态问题作出比较客观的判断。

五是有效的亲历教学。管理者可以有计划地选择不同班级和年级蹲点,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学问题和学生问题。尤其是遇到有“特殊”学生的班级,要主动选派管理者担任该班的教学工作,现场跟踪研究“特殊”学生的行为,用实际行动告诉教师“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共同努力”,让学校成为教师的坚强后盾。同时还可以为学校教学管理与改革决策获得第一手资料。

二、机制创新是助推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制约学校发展的共性问题的解决,只有依靠机制创新,才能使学校得到持续发展的动力。但创新的目的要切实符合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要有政策依据,要争取绝大多数教师的支持,合乎绝大多数教师认同的逻辑,要对问题进行整体思考作出系统解决方案等。

2015年,学校针对90%以上专任教师不愿做班主任的情况,制订了《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关于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学校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依据《教师法》《无锡市事业单位岗位说明书》、本校各级岗位工作职责及有关管理规定制订《意见》的。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营造全员育人氛围,减轻班主任负担和压力,更好地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并为教师职务聘任、岗位晋升、评优等创造条件。《意见》中将班主任工作与教师晋级、职称挂钩,增设副班主任,并明确了详细的岗位职责与奖励办法。《意见》还对学校德育处提出了要求,规定德育处要规范、完善德育常规管理、科学合理安排德育活动,全心全意为学生和班主任服务,真正为减轻班主任负担着想,阶段性工作突出重点、分解任务,整合活动;积极有效地调研班级管理中的难点、焦点问题,为班主任排忧解难,利用班主任半月谈等机会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和帮助,和班主任一样,要对副班主任进行定期指导培训。

在将《意见》提交教代会讨论之前,征求了不同年龄层班主任代表的意见。将《意见》提交教代会讨论时,教师代表提出了副班主任的人x能否自由选择、要明确副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等问题,于是,在《意见》中又增加了“副班主任人选在尊重班主任意愿的前提下安排”,以及“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等内容。考虑到有些班主任年富力强,无需配备副班主任的情况,还规定了奖励措施。

最终,教代会全票通过《意见》。2015年新学年开学后,所有班主任、副班主任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工作。2016年的教师工作意向调查显示,愿意做班主任的人数比例增加到85%以上,即使有暂不愿担任班主任的教师也都注明了原因,加以说明。全体教师呈现出积极向上、敬业爱生的精神面貌。

三、学校机制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机制创新与制度维护同步的原则。任何一项改革举措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学校每年要对改革举措征求意见,根据新情况对现有制度进行微调。如绩效工资制度,学校每年都会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微调意见,交由教代会讨论,以作出相应的调整或补充。

二是坚持追求结果与注重过程相结合的原则。任何一项改革都或多或少地会影响部分群体的利益,所以在改革举措推出之前,要广泛深入地做好沟通、协商工作。既要平衡绝大多数教师的诉求,又要使改革起到激励作用。通过广泛、耐心、细致、深入地做好沟通解释工作,以取得理解和谅解;通过恰当地做好宣传工作,以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正是通过采用这些策略,最终,学校的绩效工资制度,在不同岗位和工作成效之间拉开了明显的差距,并在教代会上得到全票通过。

三是坚持系统思维原则。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是相互联系或交叉的,所以对某一具体工作进行改革或调整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其关联进行整体思考;对教师某方面的工作提出规范意见时,要对其权、责、利同步思考。如班主任工作制度改革,既要思考班主任工作本身,又要对德育管理部门提出要求。不能只用单向思维解决问题,要多角度或换位思考,站在多方的立场体会机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是坚持刚性制度创新与人文关怀不可偏废的原则。刚性就是制度的严肃性,就是要有原则。在管理过程中,刚性管理是主旋律。如果在教育的法规、学校的理念、教学质量面前不能坚持原则,学校就难以立身,对敬业勤奋的教师也是一种伤害。但刚性不代表没有温度。机制改革一定会损失一部分人的利益,如果没有人文关怀作为基础,只依靠制度,也许会事与愿违。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尊重、信任、关爱教师,特别是在教师遇到挫折时,多点宽容,多点真诚的帮助。只有平时温暖教师,才能在学校发展大局中得到教师的理解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