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考试诚信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考试诚信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考试诚信教育

小学生考试诚信教育范文1

一、医学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分析

1. 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

从人性的角度而言, 每一个人都有懒惰心理, 即付出的少, 又想获得最大的成绩。医学院校的学习任务繁重,加之现在90后学生意志力普遍比较薄弱, 独生子女偏多, 从小缺乏意志力的锻炼, 加上对学习失去目标、学习动机不足, 怕吃苦者大有人在。懒得上课、懒得复习, 但又想考试过关, 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作弊。

2. 虚荣心理。

由于医学院校设有奖励制度及国家资助项目很多, 不仅发证书, 而且还发现金鼓励, 这对很多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有相当一部分同学, 尤其是对名利看得比较重的同学为了获取高分成绩, 不惜铤而走险而选择作弊这一捷径。

3. 只求过关心理。

这类医学生对考试要求不高, 只求及格万岁。他(她) 们平时不用功读书, 甚至有逃课的习惯, 由于害怕考试不及格无法向家长交代, 考试就只好临时抱佛脚或者作弊以求考试及格。

4.反感心理。

这是现代医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几十年的死记硬背式的闭卷考试使大部分学生产生了极度的反感心理, 早已不知道考试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对学习已经没有多大的兴趣, 一考试大脑就不好用, 只好作弊以求应付了事。[1]

5. 功利心理

有的医学生把帮助别人考试作弊当成社会交换的筹码,通过帮助别人作弊,达到获得别人尊重、情感或某些承诺甚至获得物质利益的一种方式,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心理表现。

6. 冒险心理

有些医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平时又不积极努力,几个学期下来,没有什么进步,这时面对各方面的压力,会自动产生作弊的冒险心理。[2]

7. 侥幸心理

医学生之所以作弊甚至反复作弊动因之一在于他们存有侥幸心理或者有侥幸“成功”的经历。自己作弊抱着侥幸心理,有机会便做,没机会便撤,即使被老师发现了也会高抬贵手。但不容忽视的另一个问题是同学是因为复习不好担心挂科所以作弊,可见绝大多数的作弊者是意图鲜明有意为之。但是,不管哪一种形式,侥幸心理都在作弊者的内心深处作祟。[3]

二、如何对医学院校大学生作弊现象进行诚信教育

诚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根本,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既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与时展的要求,因此高校要从多方面加强诚信教育。对于医学院校学生,将来面对的是身患疾病的弱势群体,进行诚信教育尤为重要

1.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自律意识。

高校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通过这些章程、规章、守则、公约,形成道德承诺制度,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承诺,加强自我约束。教育单靠简单的灌输和说教是难以触动学生心灵的,所以,诚信教育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积极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学会做诚信人,做诚信事。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厂矿企事业单位,体会诚信在社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自觉成为诚信的接受者、宣传者和捍卫者。

2. 不断强化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

走出考试作弊的心理误区所谓自我意识,简单的讲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作为学生个人,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这就需要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要学会悦纳自己、保护自己,既要重视身体健康,更应珍惜自己的品德和荣誉,以赢得别人的尊敬和友情,力求自身的发展和学习的进步;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只有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意识,树立乐观、成熟、诚实的品性,才能达到完美人格的塑造。

3. 塑造大学生的诚信人格

诚实和信用是做人的根本,是人格魅力的体现,是衡量品行的道德标准之一。不管是何种心理的考试作弊行为,都集中反映了考生不诚实的一面。德国诗人海涅就曾经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所以,学校应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并将诚信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整体教育工作之中,从杜绝考试作弊做起,共铸诚信校园。

4. 培养教师的诚信作风。

我们一方面呼吁学生要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明白考试的成绩仍旧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 也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一个检测。另一个方面教师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严守诚信, 不过分夸大考试成绩, 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关卡来划分学生的等级, 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学生对考试的科学性与公平性失去信心。

5. 优化社会诚信环境。

道德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在惩恶扬善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当诚实守信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时,守信才能成为人们的自觉的行为,失信才会受到公众的谴责,失信者将为之付出高额的道德和经济成本。我们既要吸收中外文化在诚信道德方面的合理因素,又要结合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把国家、集体的整体利益和个人的正当权益结合起来,竞争意识与协作精神兼顾。

6. 营造浓厚的校园诚信氛围。

高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建立一个有诚信内涵的校园大环境,形成严谨、求实、创新的校园诚信文化,为大学生诚信理念形成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诚信教育不能只靠思想政治课上的口头说教,而应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网站等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宣传树立优秀典型,歌颂诚信的个人和事迹,在校园中营造出“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有益氛围。高校可以专门开设“诚信教育”课要求每位同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学习、锻炼,并把诚信行为纳入素质考核的内容之中,严格把关、落到实处。还可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有奖知识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促进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即以学生的各类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实践诚信。[4]

参考文献

[1] 刘郁《从诚信角度透视考试作弊现象》教学与管理, 2007(4)

[2] 魏素珍 赵国增《从考试作弊谈诚信教育的重要性》2006(12)

小学生考试诚信教育范文2

关键词:小学生;诚信问题;原因;对策

国无诚信不稳,人无诚信不立。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只有具有诚信的品格,才有可能走向成功。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与无形的财富,诚信连接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诚信教育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小学生所存在的诚信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小学生所存在的诚信问题

当前,素质教育越喊越烈,而作为素质教育的根本――诚信教育也随之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性的话题,但在社会利益至上等不良观念的影响下,小学生的诚信问题随着其教育的发展,而越来越凸显出来。

2.小学生所存在的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

小学生诚信问题所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小学生的诚信观念还很薄弱。由于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之间,他们还处于发育时期,其身体各方面的C能都处于发育过程中,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等还较低,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从客观方面来说,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家长自身品行影响,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家长的不当行为往往成为孩子学习的范本。其二,教师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上课迟到,下课拖堂,往往给学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其三,学校诚信教育的缺失,当前,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越来越响,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仍在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方式,重智育而轻德育,使学生知行脱节。其四,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这个“大染缸”,其所具有的不良观念,已经不同程度地渗透到了校园之中。

二、小学生诚信问题的教育对策

1.社会层面

小学生的诚信问题其根源在于我们的社会。相关政府部门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等教育观下,大力净化社会风气。此外,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善于运用正确的社会舆论,通过推出典型人物与事例,树立诚信榜样,从而在广大教育机构与教育场所中形成“讲诚信、守诚信”的舆论氛围。

2.学校层面

(1) 建立优良的校风、师风、学风。一所学校的校风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砥砺学生的品德,并将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学校要树立诚信的校风,开展以诚信教育为核心的活动,以净化学生心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要从自己做起,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育无小事,细微之处方显精神。优良的学风同样如此,在学习生活中,学校与教师对那些品行优秀的学生应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小学生的整体素养。

(2)逐步完善素质教育的内核。学校要完善素质教育,而不能将其仅仅停留在喊口号层面,应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学校与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非紧盯学生考试分数,在育人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3.家庭层面

(1)父母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对孩子做到言而有信。“曾子杀猪”的故事虽然是讲给孩子听,但作为父母,更应该明白其中的含义。父母要在言行上为孩子树立榜样,以优良的品格熏陶孩子。

(2)父母要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当前,很多家长认为“老实人吃亏”而教育孩子要圆滑处事,且不说“吃亏是福”,其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家长要利用诸多涉及诚信教育的小故事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孩子在听故事时,不断接受诚信教育。

(3)父母要营造良好的家风。上文提到,学校要营造好良好的校风、师风、学风,而家庭作为学生另一个受教育的场所,也要营造好良好的家风。家风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家庭各个成员通力合作,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在相互影响中,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小学生考试诚信教育范文3

1.学校道德建设观念薄弱

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学生不知道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另外,学校的许多做法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如学校由于应试制度的惯性,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难以付诸实践,给学生留下了对诚信的疑惑与矛盾;有的学校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考核,要求各班主任统一口径,反映出学校不诚信的一面。目前很多小学一星期只设置一两节品德课,没有其他的社会实践课和专题教育课等。课程内容简单、枯燥,学校只重视高分的学生,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有些学校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就也无法建立诚信的观念。

2.学生自身诚信素质的缺失

首先,小学生主要是7~13岁的青少年儿童,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于身体、心理不成熟期,情绪波动较大,也容易受周边环境和事物的影响。其次,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中,过度保护、过度溺爱,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心理脆弱,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差,大多存在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追求个人名利,极少考虑社会责任,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会为利而舍弃诚信。因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就格外重要,正确的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不良的行为习性会危害学生的一生。

二、学生诚信重建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诚信教育需要社会大环境。也只有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风气,学生才会有诚信的理念和行为。所以,社会媒体应该抱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宣传诚信、守信之美德,批判背信忘义的行为,让诚信深入人心,让人人以诚信为荣。

(2)做诚信家长和诚信教师,言传身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要让学生有诚信,家长就要率先垂范,做到诚信守时,实践承诺。教师是学生崇拜的偶像,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时常会模仿教师的行为。教师应该在教书的同时,灌输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浓厚的诚信氛围中,建立团结、互助、坦诚的和谐人际关系,这样做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2.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

(1)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建立诚信档案不仅可以弥补目前教育体系中诚信档案方面的空缺,而且还可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便于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也是教师评价学生行为与表现的科学依据。建立诚信档案,使每一个学生在班级都有了一个信用记录,包括学习习惯上的诚信表现,如考试是否作弊、作业是否抄袭、有没有谎报学习表现等;行为习惯上的诚信表现,如不对同学老师撒谎、借阅图书及时归还、做错事情是否勇于承担责任等。持续不断地记录学生的言行和举止的表现,这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份宝贵资料,它使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努力做诚信的事,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

(2)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一是定期举办诚信讲座。学校或者班级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聘请品行高尚、在学生群体中有一定影响力的模范或专家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诚信教育。二是播放诚信音像资料。建立经典优秀的声像资源库,为广大师生提供高水平的鉴赏作品,来满足师生对于美的追求和自身高素质培养的需求,并可利用影像资料和场所、设备传播诚信,使学生受到直观的诚信教育。三是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或实践活动,如根据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可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相声小品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对自主教育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从小感受和体会诚信是做人之本。四是以广播、板报、墙报、宣传栏为阵地,广泛开展诚信教育。

(3)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正为范。中国古代教育中提倡为人师表,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教师各个方面都应该为学生作出表率,只有教师自己做好了,才能要求学生做好,才能教育学生做好。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品格,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其“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方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地为人师表。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助于诚信品德培养的书籍,指导学生经常阅读,让他们了解伟大人物诚信的表现和高尚品德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开阔他们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养成“诚信”品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外,班级制定的班规班纪,一定要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在班级内还可以建立适当的诚信奖惩机制,使诚信者因诚信得到益处,使失信者因失信而付出必要的代价。

3.家庭中父母要树立诚信的榜样

小学生考试诚信教育范文4

论文摘要: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在新的历史时期,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和修养,形成诚实守信的风气,对建设和谐校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当前高校诚信缺失的现状,探讨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提出全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校园基础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教育的大环境相结合,应和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相结合,应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应和建立合理的整体评价体系相结合。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 ,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运行基础;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一、高校诚信缺失的现状

1、言行缺乏诚信。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有些人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诚信随之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

2、信贷缺乏诚信。1999年,国家推行助学贷款,但是此项活动却遭遇了“诚信危机”的重棒。有媒体报道,各高校在5~10 年内的贷款平均归还率不超过80 %。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有29. 71 %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听说过“个人资信制度”,近两成的学生甚至没有考虑过还款的问题,7 %的学生表示“是否还款还很难说”。

3、考试缺乏诚信。各高校为严肃考场纪律,制定了严格的考场纪律。许多学校要求学生考试时必须凭三证:身份证、学生证、考试证参加考试。对监考老师学校也明确规定监考时严禁看书、玩手机。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笔者经过调查还发现,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一系列考试中存在严重的答案买卖和聘请“”等现象。

4、就业缺乏诚信。近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在就业中脱颖而出,部分学生利用各种手段“修饰”求职简历上,如修改成绩、制造虚假荣誉证书、虚构社会实践经历等。有用人单位很无奈的说,一场招聘会下来可以同时接触到同一学校几名校学生会主席。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

1、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现实要求。我国于2002年1月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必须成为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经济,即"法制经济"或"诚信经济"。经过多年的经贸合作,我们发现"诚信"便是赢得合作伙伴,赢得国际市场的重要条件。对即将入世的大学生来说,肩负着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制度的重任,他们的诚信品质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顺利推进。

2、诚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更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缺乏针对性的诚信教育,就可能导致人格缺陷或偏离,甚至可能使其误入歧途。近年来,犯罪的年轻化、高学历化从其根本上来探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接受良好系统的诚信教育。

3、诚信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人才是有德之人,而高校培养人才必须以诚信这个做人的基本行为要求为准则。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校园基础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教育的大环境相结合。把“诚”和“信”作为学校行为的基本准则,通过开展校园基础文明建设,逐渐培养大学生文明意识和为人处事的道理。例如开展“说实话、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在校园内形成讲诚信的气氛,让大学生感觉任何事都可以也应该依赖诚信来办。另一方面,大学生应该走出校门,积极宣传和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使助人者受到表扬,受助者受到感染和鼓舞,形成一种明礼诚信、友爱互助的良好气氛,为形成一个守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而服务。

2、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相结合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形成具有很好的熏陶作用。华中理工大学的涂又光先生提出“泡菜理论”,他认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所浸泡的萝卜、白菜的味道。学校的文化氛围也影响熏陶着学生的品质。学校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的重要场所,利用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最后高校还应建设具有本校特点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建立合理的整体评价体系相结合。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包括曾获得荣誉和处分、学习成绩、助学贷款以及各类素质表现。部分学校也可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增加诚信教育的透明度和实效性。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大学生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将其纳入奖学金评定、升学考试、年度评优、助学贷款等相关评优推荐活动的重要指标,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暂缓贷款等措施,对诚信的先进典型进行通报表扬,真正起到制约作用,帮助大学生建立诚信意识。

总之,高校的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繁荣发展的大事。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运用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积极探索适合各大高校的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为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小学生考试诚信教育范文5

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但是不知何时起,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了假唱、盗版、论文抄袭、网络诈骗、食品安全问题,甚至出现路边老人跌倒,旁边无人搀扶的现象。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在带来物质文明、观念开放的同时,道德滑坡、精神污染、自私、冷漠等现象也与之俱来。这些缺乏诚信的现象也在影响着现在的小学生们,他们中不诚信的现象也令人担忧。

广州市在2007年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对6所小学的14个班级、600余名学生(五六年级学生占500余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98.7%的小学生承认自己说过谎话,89%的小学生都曾抄过别人的作业;而小学生坦言,47%的父母有过不诚信行为,38%的小学生表示无法与父母坦诚交流。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重视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学生的这种不诚信的状况难道不值得我们这些教师思考吗?

造成小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多,究其原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上缺乏诚信的现象层出不穷。比如社会诸多领域存在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之弊政,重形式、讲包装、中看不中用的种种“假货”,“假药不治病,假酒要人命”的损人利己的假伪欺诈等,这些都大大影响了社会诚信氛围的形成。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们所能感受到的社会诚信道德氛围,将直接影响到他们诚信观的形成。

第二,家庭教育忽略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家长重孩子的文化成绩,轻孩子的品德发展。另一方面,家长素质不高,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甚至对孩子的道德行为的建立起到反作用。如家长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第三,学校的道德建设观念薄弱,应试教育主导小学生的一切学习和生活,而且教师对学生养成诚信品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养成诚信品质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评价手段还存在着贴标签的现象,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建设诚信教育的阵地,进而以学生影响家长,为共创诚信社会发挥先导作用、示范作用。

第四,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于身体心理不成熟期,情绪波动较大,也容易受周边环境和事物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就格外重要。正确的道德教育有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不良的行为习性反而会危害孩子的一生。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习久成性,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

我认为,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从长远着眼,从细处着手: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诚信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老师是学生们最信任的人,一个讲诚信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讲诚信的学生。教师要做到诚信,并善于运用榜样的力量,去做好育人工作。教师每天都和学生在一起,教师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学习水平、工作作风……甚至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印在学生的心里。因此,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但要做到“教书有术尽心,育人有方耐心”,而且要时时处处谨慎行事,率先垂范。

二、开展多种德育活动,在活动中进行诚信教育

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在教学时,我们要针对学生在道德实践的模糊程度,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的道德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思考,亲身尝试中探索。另外,我们还要让他们在实际活动及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受到成功的鼓舞。我们把“以德治校,诚信育人”作为教育理念,在学生中开展“我与诚信有个承诺”签名活动,对社会、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对自己做出承诺: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不偷盗,不浪费粮食,节约水电,讲究卫生,爱护一草一木……我们还结合课文教学,进行“无人售水”、“无人免费借雨伞”的诚信实验,然后组织学生展开激烈的诚信辩论。旨在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学生透过现象,提高对诚信的认识,加深对诚信精神的理解,真正让诚信成为时时、事事、人人的行为准则。

三、营造诚信的班级氛围

建立班级学生的诚信档案。建立诚信档案,使每一个孩子在班级都有了一个信用记录,包括学习习惯上的诚信表现(如考试是否作弊;作业是否抄袭;有没有谎报学习表现等)和行为习惯上的诚信表现(如不与同学、老师撒谎;班级图书及时、完整归还;做错事情是否勇于承担责任等)。同时对于不诚信的行为要是非分明、奖罚分明。如可在班级中协商决定:做错了事,只要诚实地说出来,就可以减免处罚,否则要加倍惩罚,因为错而隐瞒,便是错上加错。让孩子意识到:犯了错误只有主动承认并纠正,才是最聪明的做法,这样不仅不会受罚,还会因为诚实而受到表扬。这除了要求老师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外,还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体谅孩子的苦衷。面对他们的错误,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一通了事,而要使他们既明辨是非,愉快地改正错误,又能摆脱苦恼。这样,孩子自然会乐于将所犯的全部错误诚实地告诉大人。

小学生考试诚信教育范文6

诚信教育不仅仅是当前的迫切需要,而且从长远来说,诚信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为“诚信”。有人赞扬,有人质疑。质疑者问;在当今急功近利的环境里,“诚信”能值几个钱?――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美国存在一种“企业非道德性神话”,认为“伦理与企业经营根本就是两码事”,即商业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与“诚信”无关。教育能把“非道德性”的东西转化为“道德性”的东西吗?

市场经济运行中,不断地有假冒伪劣商品投入市场,有人提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规律,通过教育就能让人“诚信”吗?还有人认为,当前是社会转型期,许多价值观改变了,人们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人们会选择“诚信”吗?

这些说法不同,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在社会转型、市场经济、价值多元的条件下,还要不要讲“诚信”?“诚信”教育到底有没有效果?对此,笔者谈几点看法。

第一,企业的“非道德性”是不能成立的。人们的任何社会行为都可从道德的维度审视,经济行为也是如此。而诚信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前提条件,“越是讲道德的社会,经济越容易发展”。因为“企业与道德之间事实上存在着更深刻的关系,经济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相似,必须在行为前预先设定一个道德背景,这一点是不可或缺的”。用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的话来说:“商业活动中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是信誉和诚实。”

第二,为了认识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现代市场经济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看到市场上出现的一些伪冒假劣商品,或者遭遇过受骗上当,加之只看到经商是要赚钱的一面,于是总认为诚信与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但有经济学家认为,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厉以宁认为信用是对交易合法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刘善壁阐明了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平等互利,竞争法则要求公平竞争,经济竞争的复杂性要求市场主体尊重契约合同。可见,市场经济要求公平、平等、讲信用,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第三,不应把义与利绝对对立起来。在一些情况下,义和利是对立的,也确实存在着见利忘义的现象。但两者也可统一。我国自古就有人十张见利思义,义利统一。不要认为市场上都是一片漆黑,其实光明的方面是存在的,讲究信任、公平的人是很多的。如南京老山药业公司的产品多年来一直畅销,并进入国际市场,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诚实做人,诚心做事”。这表明,义利是可以得到很好的统一的。

第四,出现“信任危机”并不能否认市场经济需要诚信。当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确表现出了“信任贫困”和“信任危机”,然而这并不表明市场经济不需要诚信,也不能证明诚信教育是没有用的。相反,这恰恰表明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正因为诚信缺失使得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还可能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这些更加表明大力倡导诚信、努力健全法制,对整治市场秩序,逐步走向规范极其重要!

第五,诚信是私人个体的基本品质。诚信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一般地说,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诚信的人。我对别人诚信,我也希望别人对我诚信。在人际交往中以诚信相待,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才是和谐、轻松、愉快的。试想,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互不信任、彼此猜疑、尔虞我诈的环境中,必将充满忧虑、提心吊胆,深怕受骗上当,这样的日子怎么过!?从做人来说,一个人要保持自己的基本品质,必须做到诚信。

第六,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六大特征之一。诚信教育不仅仅是当前的迫切需要,而且从长远来说,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加入WTO的需要,诚信是做人之本,兴业之本,立国之本;是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诚信是整个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各种良好的道德品质都离不开诚信这个基础。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进行诚信教育,把诚信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使现代市场经济成为真正的信用经济。经过长期的教育,用诚信把人们各方面的道德行为、经济运行、政治行为统一起来,使诚信成为大多数人认同和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

第七,重视对中小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是对公民在公共生活中道德行为的规范要求,是合格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当下的中小学生尚属未成年人,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说法,这是一个社会公民的诞生期,必须让他们受到各方面的教育才能成为合格的公民。中小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生活,但他们作为私人个体已经有人际交往,只要与人交往,就应当遵循诚信的规则。而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诚信品质教育和文明教育的训练,正是他们作为公民参与未来公民生活的准备。

二、诚信教育的要求

明礼诚信等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共同构成社会和谐的基础。而包括明礼诚信在内的公民美德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帮助中小学生确立正确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养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养成诚信的德性是根本

诚信是公共关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诚信”是“明礼”的升华。明礼是人的道德的外在表现。它可以是不同性质的行为,可能是内在德性的表现,也可能是道德形式主义。某生见老师,鞠躬问好,可能是内心尊重爱戴老师的表现,也可能是“例行公事”,当然也可能是必得遵守学校的规定,还可能是给老师留一个“好印象”,日后获得一个好评语,等等。因此,同一个行为,可能具有不同性质。

诚信不是理论的,而是实用的。诚信教育绝不能停留在一般的说教上,也不能满足于口头表白。布伯的实践表明,激烈反对说谎,能够充分论述说谎危害的人,也可能更是说谎的老手。诚信教育不能满足于学生的外在表现,而要重视内在德性的养成。这是一项踏实而艰巨的教育任务。

按照诚信的要求改进学校德育。我们的学校一贯重视德育,但学校德育的确存在着许多不符合德性的问题,从而造成一些负面效应。诚信教育必须防止形成表里不一、知行脱节的不良倾向。防止形成双重人格;在学校、在人面前时一种表现,回到家中,或者老师、同学不在场时又是一种表现。诚信教育,养成人的德性是根本。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我们需要“培养一种可以称作没有人在的个人诚实,就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实行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监督。这种监督是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做人做事都要讲诚信

首先,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品质,也是学生的基本品质。我国《中小学德育大纲(纲要)》规定:培养学

生诚信正值的品质,《小学生守则》提出了诚实勇敢的要求,《中学生守则》提出了“诚实谦虚”的要求。

学会诚信,做诚信的人。诚信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品质,是每个人完善自我的重要方面,为此应当培养学生多方面与诚信相关的品质:培养学生文明礼貌,懂得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使用文明用语;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包括自觉遵守各项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纪律,具有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做到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能真诚地理解和看待他人,善待他人,诚恳相待,信守诺言,自尊尊人,提高社会亲和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言行一致,学会负责,想的和说的,一致,说的和做的一致,做个负责任的人;帮助学生学习诚信立人,诚信立人是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确立诚信立人的意识,以诚信为做人准则,唤起自我意识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等等。

其次,学会做事也要讲诚信。诚实的肯定方面,相应于友邻之爱,可以表达为这样的道德准则:对你的邻人以诚相待。由于人们的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思想,真实的思想对于他的幸福就尤为重要。因此,友邻之爱的普遍义务,就包括着帮助自己的邻人摆脱虚假的思想并获得真实的思想的义务。

只有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能与人合作,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做好事情。路德在评论《圣经》中的诗篇时说:“我觉得在尘世中没有什么比分裂整个人类社会的谎言和背信弃义更为有害的恶行了。因为谎言和背信弃义先是分裂人们的心灵;当人心被分裂之后,它又会分裂人们的手,而当人们的合作之手也被分裂了的时候,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三)继承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

诚信教育要与继承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樊和平教授在《论中华传统美德》一文中,归纳了十项中华传统美德。它们是: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包括诚信知报在内的这些传统美德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是修身养性,把立德当做做人的根本。如《论语・学而》指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说明“立身处事,诚信为本”。陶行知先生也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明礼诚信等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共同构成社会和谐的基础。而包括明礼诚信在内的公民美德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帮助中小学生确立正确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养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三、有效地培育诚信品质的建议

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为我们的公民教育提供了许多极为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存在许多消极的影响因素。为了顺利实施公民道德教育,构建社会和谐社会,应当积极营造诚信务实的社会大环境。

学生是自己德性构建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品德的养成不是靠灌输,而是靠主体自己践行和体验。诚信品质不是“告诉”的结果,而是学生自主培育生成的。

(一)学校教育中有效地培育诚信品质的要求

1.成人诚信教育的表率作用。成人包括教师、家长。从学校教育言,主要是学校领导要起表率作用;教师忠于自己的职守,严守诚信原则。学校最能影响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不是德育课程。而是教育者的行为。教育者应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2.体验诚信是宝贵的品质。思考不会造就有德性的人,践行是培育德性的根本方式。诚信品质的养成。重在让学生自己在践行中体验诚信是宝贵的品质。例如要求学生认真踏实地对待学习,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对学生平时在他承担的社会工作中,在参加的社区公益活动中,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所做出的良好表现给予肯定赞扬,让他们体会到诚信待人和被人信任的愉快。也可以创造条件给学生以践行的机会。例如家长让孩子参与一定的理财活动。让孩子学习购物,学会记日常消费账目等。另外,也可引导学生体验不被信任、不被尊重甚至被欺骗等是多么痛苦。

3.诚信教育本身必须是诚信的。必须坚守学校教育的道德性。不搞形式主义,不弄虚作假,不做表面文章。不为上级检查评估、观摩活动而弄虚作假;更不能搞“领导、老师、学生三结合”,合伙说假话、做假事、搞欺骗。有效地培育诚信,靠的是诚信的行为。人无完人,教师自己也有不足之处,我们不能要求老师做完人,但却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必须是坦诚地面对自己的不足,这样的诚信教育才可能是道德的、有效的。

4.倡导真诚的人人关系。造就诚信品质,不是通过上道德课,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主动地学习,让他们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要帮助他们学会判断自身行为的道德性,学会选择符合诚信的道德行为,在践行中去感受、领悟、体验。师生间、同学间的交往,坚持以诚信相待、相互关心、相互沟通、开诚布公、坦诚相见。不背后打小报告,不背后说同学坏话。在班级中形成相互关爱、相互信任的文化―心理氛围。学生交往最重要的秘诀在“诚信”。

5.分析说谎的性质,区别对待。我们鼓励说真话,但生活中说谎现象仍时有发生。对于学生的说谎,特别需要谨慎细心地对待,分析说谎的原因与性质,不能一提说谎就定性为道德问题。说谎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如年幼者可能使想象与现实混淆,把想象当成现实告诉成人,被成人认为是说谎,受到了训斥。又如学生考试不及格,或因犯有错误,为避免成人的训斥和惩罚而说了谎。当然说谎也有可能是因为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即为了私利,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而说谎。对这类性质的说谎需要认真处理,但也需要防止判别错误;造成不良后果。某高校一名大学生因“恋物癖”犯错被当成道德问题被开除学籍,这一不合理的处罚改变了他的一生。有的说谎既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道德方面的原因,这就更需要认真、仔细地了解情况,谨慎对待。还要注意,当学生对自己说谎的错误已有认识并承认了错误时,可不再惩罚,避免迫使学生说谎。此外,相当多的情况是善意的“谎言”,对此更应允许并给予理解。

6.形成诚信的学校小环境。要使整个学校教育环境成为有利于培育诚信品质的小环境。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首先要做到诚实守信,按照教育政策和学校规章、学校计划办事,不违章,不失信,不毁约,不乱收费。提倡和发扬诚朴的校风、学风。发挥学校教育氛围和班级一文化氛围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重视营造诚信务实的社会环境

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为我们的公民教育提供了许多极为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存在许多消极的影响因素。为了顺利实施公民道德教育,构建社会和谐社会,应当积极营造诚信务实的社会大环境。

建立必要的有权威性的规则,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大众媒体、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特殊的渗透力与影响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法制是重要的保证,政策有直接的影响,规章制度也是保障。

“国家的基本义务就是:必须促使个人以一种道德的方式生活。”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取信于民”、营造诚信务实社会大环境的政治前提。“信”具有诚实无欺的意思,是进行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维系国家政权的前提和保证。子贡问政,孔子认为“食”“兵”“信”三者,“信”最重要,“民无信不立”。

建立信用体系。政府要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规范、监督、服务。信用制度建立不起来首先是没有明确的产权制度,其次是政策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