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经济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经济汇报范文1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六个主要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增速企稳回升。1-5月份,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其中2月份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3月份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4月份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5月份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预计6月份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2亿元,同比增长*;上半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亿元,同比增长*。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逐月回暖、总体向好的态势。
二是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1-5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原煤产量*万吨,增长*;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发电量175亿千瓦时,增长*。煤、电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拉动全市工业增长*个百分点。
三是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在发展煤、电、化的同时,进一步壮大装备制造业,积极打造我市第四大支柱产业,*煤机装备制造(*)基地内舜立机械、长壁煤机、凯盛重工、中矿国际新集化机、万泰电子等骨干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预计1-5月份,可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县区经济进一步加快,全市5区1县和*个实验区共完成工业增加值4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其中:潘集区、谢家集区、毛集实验区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增长*、*、*。
四是工业用电量保持平稳增长。全市总用电量*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其中大工业用电*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增长较为明显。根据用电量反映出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后劲。
五是技术改造投资稳步增长。1-5月份,全市技术改造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长*。煤炭行业技改投资增速较快,制造业强势增长。煤炭行业完成投资23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总投资的*,拉动全市投资*个百分点。制造业完成投资*亿元,同比增长*0*,占全市总投资的*,拉动全市投资*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完成*亿元,同比增长*;机械行业完成0*亿元,同比增长*,增势强劲。
六是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快。2009年我市列入省“百千工程”的*个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进展情况良好。1-5月份,*个5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亿元;*个1亿元--5亿元项目累计完成*亿元。矿业集团张集西风井工程、潘一东区改扩建项目、国投新集新集一矿安全工程、平圩发电公司#1汽轮机组改造项目、淮化股份有限公司流化床甲醇制丙稀(fmtp)中试装置项目、新集石油化机大型成套选煤机械设备生产线项目、长壁机械日产万吨大运距超重型高性能井下运输机械项目等有序推进。
二、存在问题比较突出,“三个下降”影响深远
一是电力机组负荷率下降。1—5月份,在凤台电厂新增两台机组的情况下,全市发电量完成175亿千瓦时,仅增长*。全市主力电厂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为2155小时,比去年同期2458小时下降*。电力行业是我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也非常明显。
二是产品价格下降。特别化工产品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较大,如浓硝酸今年前*个月平均价格是*元/吨,1-5月份平均价格是*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元/吨;尿素前*个月均价是*元/吨,1-5月份均价是*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元/吨,对我市化工企业效益的影响显而易见。
三是现金流量下降。全市重点监测的*户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及产存品存货占用资金较多。
1—4月份,累计应收帐款余额*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比前*个月*亿元应收账款余额增加*亿元,增长*。其中:平圩一电应收账款*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平圩二电应收账款*亿元,占总额的*;洛河电厂应收账款4亿元,占总额的*,就是说,电力企业的应收账款占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另外,淮化集团应收账款0*亿元,占总额的约*;凯盛重工应收账款0*亿元,占总额的*;长壁煤机应收账款0*亿元,占总额的*。
产存品存货*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比前*个月*亿元产成品存货增加*亿元,增长*。其中:因电力企业与供电公司结转问题形成*亿元、占总额*的产成品存货,另外,淮化集团产成品库存0*亿元,占总额的*;凯盛重工产成品存货0*亿元,占总额的*;长壁煤机产成品存货0*亿元,占总额的*;舜岳水泥产成品存货0*亿元,占总额的*;发强玻璃产成品存货0*亿元,占总额的*。
此外,我市还存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少,园区工业经济总量不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成本升高,产品销售受阻等问题,需要逐步加以改进和解决。
三、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千方百计保增长、保企业。抓好企业帮扶,进一步加强按月、按季调度和分析,及时协调处理一些重大问题,对“224”帮扶工程涉及的*户骨干企业和*户中小企业开展进一步摸排,采取“一企一策”进行帮扶。加强运行监测预测和调度分析,加快建立覆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直报体系。针对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组织召开装备制造基地内企业的产品推介会,邀请重点煤炭企业参加,对装备制造业采掘、支护、电控、防爆等产品,向煤炭企业进行重点推介,在同质同价条件下,优先购买基地内企业产品。
(二)千方百计抓项目、抓投资。围绕今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的目标任务,保持较高强度的项目在建规模,按当年投产、在建等进行分类,分工负责,确保*个开工项目和*个新入库项目顺利推进,早投产、早建设、早见效。集中力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长壁煤机项目、淮化集团的年产*万吨尿素改造项目、舜岳水泥*万吨/年水泥粉磨站项目、新光神光纤的射频连接器稳相电缆组件产业化项目、淮河化工树脂锚杆生产车间技术改造项目等建设,力争淮化老系统改造项目上半年投产。加快《*市工业项目管理办法》出台。
工业经济汇报范文2
__镇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__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保增长、优环境、惠民生”为工作主线,以项目带动、园区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重点,解放思想,强化举措,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加快转调创步伐,不断增强镇域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
强化项目带动,做大做强发展引擎。有项目才有活力,有项目才有发展,该镇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增强镇域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来抓。完善项目跟踪协调服务机制,强化党政成员挂包责任制,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实行重点项目挂牌督办制度,健全水、电、路、气、土地等要素保障。按照“在建一批、审批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的工作思路,精心包装策划项目,积极引进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的大项目。2013年共策划4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46.76亿元。宏达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玻璃器皿自动化生产线及产品研发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及设备安装已完成,7月初实现正常运营;富源履带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精密铸造生产线项目,厂房建设已竣工;投资1.6亿元陈氏家私红木品鉴馆项目已正式开业,将依托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效应,努力打造成“鲁中体验式高端红木馆”。
强化园区引领,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的原则,把工业园区作为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加速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阵地。突出抓好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陶琉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三大园区建设,解决企业分散、协作配套不够合理等问题,实现耐火材料、铸造、陶玻等行业淘汰落后工艺、源头污染治理问题。实施“中小企业壮大工程”,重点抓好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该项目位于湖南路东顶段,规划设有生产、仓储、服务等功能分区,中小企业入园可享受多项优惠政策。目前该园区办公楼主体已完工,配备2名创业辅导师,建成后预计有40余家中小企业进驻。
强化创新驱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该镇把品牌战略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通过品牌效应迅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提升“__制造”的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形成名品带名企、名企促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目前已有福泰陶瓷、陈仕红木2个中国驰名商标,力争“十二五”末,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5个以上。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导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企业争取科技创新基金和各类优惠政策扶持,为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资金及政策保障,促进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编辑:杰作)
工业经济汇报范文3
“明确一个目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确保完成95亿元,增长34%,力争增长40%;工业增加值确保完成25.8亿元,增长35%,力争增长40%;销售收入确保完成96亿元,增长31%,力争增长35%;实现利税确保完成4.7亿元,增长35%,力争增长38%;工业技术改造投入确保完成25亿元,增长33%,力争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完成34亿元,增长15%,力争增长20%;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个,确保XX公司销售收入过12亿元,16处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确保XX公司利税突破5亿元,15处企业利税突破千万元。
“开好两个会”:一是开好经济专线工作会议,汇报会议精神,研究下一步工作思路。初步定于近期组织城市经济专线、经济管理部门及部分执法部门与乡镇党委书记去苏州、江阴、连云港等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讨论,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结构调整重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全县经济工作在上新台阶。二是召开全县经济工作半年总结会议,进一步落实全市会议精神,全面总结1—7月份的工作,分析形势,落实任务,量化指标,竭尽全力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抓好六项工作”:
一、加强园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工业园区是项目投资、结构调整的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下一步园区工作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搞好规划,合理布局。改变过去“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局面,积极引导各类项目向园区聚集。大力实施乡镇、经济主管部门千万元项目入园工程,集中开展项目攻坚月活动。二是完善机制,搞好服务。近一步完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园区污水处理等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增加园区承载力,同时要搞好园区服务,对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使入园企业享受到零收费管理、零距离接触、零差距办事、零障碍发展的优质服务。对入园项目审批实行一条龙服务,限时办结。通过完善机制和优化环境吸引更多更好的项目入园。三是引导园区企业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发展,在项目如园方面要有所取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即:对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不单独提供土地和厂房,可提供标准厂房,对违反产业导向特别是高污染、高效、低效益的企业不予提供土地。对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大企业、县外大型名优企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对行业发展起龙头带动作用的项目优先提供土地。 二、加快培植壮大“三个一批”,做大作强莒南工业。一是培植一批大公司、大集团,增强其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作用。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倾斜、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力争年底新增规模企业37个;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的企业3个,过亿元的16个;利税过亿元的3个,过1000万元的10个。重点培植XX公司、橡胶厂等16家利税过1000万元的骨干企业,形成强有力的骨干群体。培植一批支柱产业,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围绕生物发酵、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造纸、建材等重点行业,发展主导产品和配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特色企业群,加快产业集聚。三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十一五”期间,要着力实施名牌战略。本县现有省名牌产品六个,省著名商标五个,两个国家绿色食品和三个“全国免检产品”荣誉称号。今后要大力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品牌认定,争取到2010年,全县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名牌达到10个,省著名商标达到10个以上。
三、加快结构调整,全面推进技术进步。一是坚持大中小并举,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继续扶持四个集团化企业,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在“十一五”末XX公司年销售收入达30亿元,XX公司过20亿元;努力培植XXX公司、XX纸业公司、制约厂等利税过500万元的中等规模企业;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磨料磨具、泡化碱、石雕石刻、柳编加工等行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培植产业龙头,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规模企业群体。二是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发挥传统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实现集簇式发展,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围绕产品做文章,形成连片发展的局面。突出抓好生物发酵、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建材等主导产业链,加大投入,着力提升产业链中关键环节的生产技术水平,拉长做大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以生物技术及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经济主管部门要努力为产学研联合牵线搭桥,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联系渠道,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洽谈会,支持企业对关键技术、共性问题组织技术攻关。四是支持鼓励企业,建设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建立企业技术开发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开发的高新技术创新成果,给予税收优惠。围绕XX公司、XXXX公司等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培植一批高新技术支柱行业,企业和产品。版权所有
四、深化企业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是加快制药厂等未改制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步伐,实现产权多元化,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激发企业体制活力。二是继续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在完成印刷厂、塑料厂破产终结工作的基础上,年底力争实现化肥厂、水泥厂等几处企业的资产拍卖。三是积极推进XX公司、XX公司海外上市工作,同时选取2-3个企业作为下一步上市资源进行培育。四是推进企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系统化,改变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粗放式管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空间。五是认真细致的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企业改革,为我县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
工业经济汇报范文4
一、县域经济基本情况
2013年1-7月,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5.88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4亿元,增长5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1亿元,增长18.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45亿元,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85亿元,增长14%;进出口总额772万美元,其中,外贸出口694万美元。
二、工业经济基本情况
2013年1-7月,全县92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生产总值89.1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90%以上,同比增长18.9%;工业增加值23.41亿元,同比增长13.3%;主营业务收入86.52亿元,同比增长19.4%;利润总额0.25亿元,同比增长96.7;利税总额1.80亿元,同比增长25.5%,初步形成以“精细化工业”、“新材料产业”、“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和“食品加工业”四大产业为主,机械加工、包装印务和家俱等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产业体系。
全县工业实施技改项目35个,完成全社会技改投资额12.05亿元,同比增长37.6%;完成工业投资26.35亿元,同比增长79.6%,占成全年计划的6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1亿元,占目标任务的50%。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致力做强四大产业
年四届县委、县政府充分结合发展实际,科学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产业,打造四大产业,提出了建成400亿元级经济开发区的奋斗目标。
一是打造百亿氯碱化工产业。以金路树脂公司为龙头,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挖掘氯碱化工产品潜力,延伸产业链条,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开发氯化苯、氯乙酸、氯化亚矾等产品,投资60亿元建设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到2018年,建成2.5平方公里园区,力争实现工业年总产值100亿元。
二是打造百亿新材料产业。以川纤集团为依托,规划投资60亿元建设2平方公里新材料产业园,整合玻纤产业链,进行特种玻璃纤维的研究和推广,大力开发高端电子级玻纤布和工业用玻纤织物,引进玻纤材料关联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力争实现工业年总产值100亿元以上。
三是打造百亿电子材料及基础元器件产业。以帛汉公司为支撑,规划投资50亿元新建1.5平方公里的电子材料及基础元器件产业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引进电子元器件表面处理项目,支持企业加大投入,力争取得更大效益。
四是打造30亿元农产品深精加工产业。以传统产业、产品升级为重点,投资20亿元,新建2平方公里的花生产业园。同时,加大对帝宝酒业、格林芙特等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大力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新产品,提高我县农副产品转化率和附加值,力争实现工业年总产值50元。
(二)狠抓项目攻坚,夯实发展基础
为确保引进项目和技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我县建立了重点项目数据库,完善项目信息,强化项目动态监管。健全项目攻坚联席会议、专题会议、督查通报、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保证重点项目规范高效推进。采取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等方式扎实开展项目督查,切实保证项目进度。协调解决各单位之间的职能交叉问题,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并建立台账,落实责任单位深入施工现场,通过联席会议、专题会议和现场办公会的方式解决项目业主水、电、气等实际难题,营造项目建设良好环境。
(三)加强经济监测,扶持企业发展
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针对企业运行中的问题,完善措施,加大对企业的协调服务,切实解决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困难,为企业在资金、人员、电气煤等方面的有效供给提供保障,确保存量企业全面增产提速。为加大对竣工投产项目跟踪服务,我县安排专人对相关企业进行定向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从开工到投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力促开工企业早竣工、竣工企业早投产、投产企业早达效。全年预计竣工企业项目18个,规上企业将增至100户,实现工业增加值4.5亿元,拉动全县工业总产值增加20亿元,拉动增加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2.5%。
(四)实施全员招商、引进优势产业
深入开展“全员招商”。年初,县委、县政府将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每个部门,半年通报,年终逗硬奖惩考核。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全县新签约项目5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协议引资71.62亿元,累计已到位资金50亿元。成功引进清华同方3C产业园、宝耳酒业、恒锦仓储物流园等一批重大项目。
(五)大力发展园区产业
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经济开发区成立于年3月,并于年12月获得省政府批复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位于县金山镇,北距绵阳10公里,西距成都72公里、30公里,成绵高速、国道108线纵贯园区南北。园区总规划面积为21.23平方公里(其中:金山工业园12.16平方公里,城南工业园9.07平方公里),现总建成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其中:金山工业园5.5平方公里,城南工业园3平方公里)。自2008年开发建设以来,累计投资15.5亿元,新建道路30条共45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供、排水管网41公里;新建110KV变电站1座,10KV供电线路13.3公里;新建配气站2座,供气管网4.5公里,区内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基本完善。
截至目前,园区已与120家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协议引资160余亿元。入园企业达94家,其中投产企业55家,在建企业39家。园区协议投资上亿元的入园项目已达22家,清华同方、久信科技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陆续签约入驻,川纤、亚科智能、帛汉电子、迪弗电工等现有规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13年上半年,经开区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6.2亿元(上报数为57.6亿余元),税收5000余万元(上报数为8310万余元),解决近4000个劳动力就业。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复建县时间短,虽然县委、县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做了许多的工作,但仍然存在很多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产业多,关联度低,缺乏产业支撑
经过十余载发展,规上企业虽然数量和产业逐年增加,培养效果明显,但大企业和有效支撑少等问题仍然严重制约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全县92户规上工业企业除金路树脂和玻纤集团2家企业外,其余大多数企业业之间关联度小,技术水平较低,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另外,由于多数企业自我更新的能力低,技术改造和做大规模的原动力不够,市场竞争力弱,且小微企业占比过大,缺乏新的支撑产业,全县20%的企业可能面临停产和倒闭。
(二)产业层次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是从产业层次来看,我县60.87%的工业企业为初级产品的粗加工型企业,技术含量缺乏,深加工程度不够,导致产业链无法延伸,产业层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二是从产业结构来看,工业主导地位不够突出。县域内农产品加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占比过大,高新技术企业少,很难形成独有的工业品牌。
(三)企业融贷款难
据统计,全县规上企业需资金11.67亿元,通过融资仅解决了50%左右的资金,60%的已投产经营企业反映融资存在困难。55户规上企业以法人代表个人名义贷款,授信额度有限。15户规上企业没有获得土地使用证,其厂房及设施无法办证,不能抵押获得支持。客观上,由于部分新建企业未办土地和房产证,难以到银行抵押融资,严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和企业正常运转。主观上,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授信等级较低,难以获得所需贷款。
(四)供地指标很紧
由于国家对用地指标的控制很严和我县土地储备不足等原因,导致引进的项目落地和办理土地证困难,迟迟不能动工建设。部分建设进度缓慢,无法按招商协议投产见效。在建企业15户共计2000余亩无法办理土地证。签约落地项目土地指标差3000亩。
(五)园区建设资金缺口大
为打造省级经济开发区,我县已累计投入15.5亿元。对一个经济小县来说,我们背负的压力很大。为保障经开区的快速平稳发展,园区建设需大量资金投入,除基础设施建设费,还需兑付农民租地费、过渡安置费、企业停工及复耕补偿、“两补”费用、工程建设资金、线路迁改费、社保资金、拆迁补偿、统建安置小区物业管理费等,在财政投入有限和利用政府平台贷款困难的双重压力下,资金缺口较大。仅今年下半年,除基础设施建设费(达3亿余元)以外的资金缺口就达5000余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欠缺,承载力较弱,无法有效展示招商引资形象,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当前急需修建道路9条,全长8.7公里;迁改110KV高压线2.5千米(城南工业园内),35KV高压线1.68千米(金山工业园内);新架设红旗路延伸段10KV输电线路7.5千米;新建排洪沟渠、雨污管网约6公里;同时还需建设大量的配套设施,如安置房、酒店、休闲广场等。
五、下一步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全力打造“工业强县”
继续实施工业经济工作“一号工程”,做强“精细化工、新材料、电子基础元器件、农产品深加工”四大产业,力争在2018年实现丘区工业经济强县的目标。
(二)完善三项制度,切实优化政务服务
进一步深化《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工业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制度》、《工业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建设和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狠抓招商引资,努力做大工业总量
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强化全员招商引资工作。加强考核、逗硬奖惩,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时效。
工业经济汇报范文5
一、工业运行基本情况
(一)主要特点
1.工业总量迈上新台阶。2007年,我市实现全部工业应税销售309.80亿元,位居九县(市、区)第五位;2008年,实现全部工业应税销售423.49亿元,位居九县(市、区)第二位;2009年实现全部工业应税销售455.16亿元,2010年实现全部工业应税销售577.98亿元,2011年实现全部工业应税销售671.96亿元,2009、2010、2011连续三年应税销售总量位居九县(市、区)首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应税销售311.44亿元,位居九县(市、区)第二位,仅比经济开发区少5.24亿元(反馈数),在全省52个县(市)中位居第12位。通过数据比较发现,“十一五”以来,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去年应税销售数已是2007年全年总数的两倍多,今年上半年应税销售数已超过2007年全年的总数。
2.发展速度实现新提升。从工业应税销售增幅来看,近几年我市均保持一定增长,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同比增幅分别为36.70%、7.48%、26.98%、16.78%;从工业实缴税金增幅来看,也均实现较快增长,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同比增幅分别为39.02%、18.31%、30.38%、22.89%。2012年上半年工业应税销售同比增长8.42%,增幅比平均水平(3.99%)高4.4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0.27%)高8.15个百分点;剔除熔盛总量,上半年完成全部工业应税销售280.87亿元,同比增长10.71%,增幅高于平均水平6.7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44个百分点。
3.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当前,我市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已形成船舶海工及配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及精细化工三大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医药三大新兴产业,机械冶金、纺织服装、新型建材、食品加工四大传统产业。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为37.3%,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新兴产业累计完成应税销售95.9亿元,同比增长21.2%,占规模工业应税销售比重为15.9%。今年1-6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应税销售72.2亿元,同比增长9.91%,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88个百分点。
4.骨干企业培育取得新突破。我市坚持实施大产业、大企业培育战略,加大政策、资源、服务倾斜力度,通过市镇两级共同推进,骨干企业培育逐年取得突破。截止2011年底,全市应税销售超2000万元规模企业已达435家,比2010年净增101家,比2009年净增134家;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已达91家,比2010年净增18家,比2009年净增33家;实缴税金超1000万元企业已达46家,比2010年净增8家,比2009年净增24家。今年1-6月份,我市前百强企业累计实现应税销售190.18亿元,同比增长11.65%,高于全市规模企业平均增幅5.09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的74.69%,拉动全市增幅2.68个百分点;前百强企业中,超10亿元企业3家,超5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企业40家,其中保持正增长的63家,增长面为63%;前百强企业累计净增应税销售19.85亿元,占全市全部工业应税销售增量的82.5%。
(二)存在问题
1.主要指标增长趋缓。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2009年时,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实现了新的突破,应税销售总量(455.16亿元)、增速(7.48%)、占比(14.37%)均位居九县(市、区)第一。但到2010年时,我市应税销售增幅只有26.98%,低于平均水平3.72个百分点,位列第七,占比重下滑到13.96%。2011年,我市增幅下降到16.78%,低于平均水平3.55个百分点,位列第八,占比重又下滑到13.36%。今年6月份,我市总量和占比双重第一的位次被经济技术开发区取代,总量少于开发区5.24亿元,占比重更是下滑到12.73%,低于开发区0.21个百分点。总的看来,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总量虽然不断扩大,但在兄弟县市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下,我市与兄弟县市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领先位次在被赶超(海安县2009年时应税销售比我市少107.07亿元,今年6月份时仅比我市少19.49亿元),应税销售总量、增幅、占比等整体呈现趋缓态势。
2.产业结构仍需完善。尽管我市十大产业的格局基本形成,但产业集聚集约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够完整,本地配套程度不高。有些产业虽有行业龙头支撑,但缺少相应的配套企业;有的产业虽有较好的配套能力,但缺少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与此同时,我市支柱产业发展放缓。2008年至2011年期间,船舶海工产业增长速度分别为348.15%、69.44%、24.89%、11.45%,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速度分别为45.77%、-6.04%、14.32%、5.29%,两大主导产业的趋缓一定程度上对全市经济的增长带来不利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不快。从近几年数据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应税销售占全市比重基本上在20%左右,比重虽然逐年有所提升,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较低。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新兴产业虽发展相对较快,但在我市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速度平稳,又受欧债危机等国际因素影响,光伏、风电等行业较为低迷。
3.梯队形的企业结构尚未形成。亿元企业作为我市重点骨干企业,对全市工业经济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仔细分析,我市亿元企业队伍除熔盛一家独大外,梯队形的企业结构尚未形成。截至2011年年底,我市共有超百亿企业1家,超20亿元企业2家,10-20亿元企业2家,5-10亿元企业9家,1-5亿元企业79家。对比海安县,该县虽然缺乏像熔盛这样的超大企业,但却拥有超20亿元企业2家,10-20亿元企业3家,5-10亿元企业8家,1-5亿元企业99家,其中1-5亿元层次的企业个数明显超过我市。
4.本土企业贡献率偏低。从对全市应税销售2000万元以上的本土企业和外来企业2008年至2012年期间相关数据的调查情况来看,我市本土企业相比外来企业,存在贡献份额偏低、单体规模偏小等问题。以2011年为例,我市2000万元以上企业共435家,其中本土企业256家完成应税销售237.86亿元,占规模应税销售的43.84%,实缴税金10.32亿元,占规模工业税金的41.95%;外来企业139家完成应税销售304.74亿元,占规模应税销售的56.16%,实缴税金14.28亿元,占规模工业税金的58.05%。由此可见,我市本土企业虽然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平均单体规模小于外来企业,而且在应税销售和实缴税金等方面总体贡献率不如外来企业。相比海安县本土经济占全县规模工业总量高达80%的比例来说,我市本土企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更显偏小。
5.企业效益提升较慢。虽然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但企业效益提升相对较慢。我市近5年工业税金率平均值约为4.4,虽然逐年在提高,但与苏南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落后于发达地区的5%-6%的平均水平。尤其是今年,工业实缴税金出现了负增长,税金率只有4.02%,低于前5年的平均水平,这充分说明了我市企业经济效益还不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仍有较大空间。
二、项目投入基本情况
(一)主要特点
1.项目投入逐年稳步增长。2009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入153.35亿元(反馈数,下同),同比增长23.5%;2010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入183.34亿元,同比增长19.6%;2011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入196.05亿元,同比增长11.7%;2012年1-6月份,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入107.3亿元,同比增长14.4%。2009年完成固定资产抵扣税1.44亿元,2010年完成1.58亿元,同比增长23.62%,2011年完成2.93亿元,同比增长56.1%。2009-2012年6月完成新增装机容量98.85万千伏安,位居六县(市)第一。无论是从规模工业投入完成情况,还是新增固定资产抵扣税以及新增装机容量看,我市项目投入逐年稳步增长。
2.项目投入结构有所优化。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和壮大,船舶海工及配套、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石油及精细化工材料产业已成为我市三大新的主导产业和主要经济增长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船舶海工及配套产业完成投入46.63亿元,占规模工业投入的25.4%,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完成投入6.5亿元,占规模工业投入的3.55%,石油及精细化工材料产业完成投入14.3亿元,占规模工业投入的7.8%;2011年船舶海工及配套、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两大产业完成投入58.5亿元,占规模工业投入的29.8%,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完成投入84.3亿元,占规模工业投入的42.9%。
3.重特大项目取得突破。近年来,我市在重特大项目引进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十一五”期间的熔盛重工、双钱轮胎、森松重工,“十二五”初的雅鹿TPA、陆地方舟等重特大项目顺利落户,这些重特大工业项目的投产运营,促进了全市经济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带动了我市经济位次在六县(市)中逐步前移,财政收入、经济运行、项目投入等关键指标已跃居前列。
4.骨干企业技改投入不断加大。熔盛重工、九鼎集团、力星钢球、锻压、华东液压、宏茂特钢、泰慕士、元升太阳能等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促进了企业发展,逐步成为行业的骨干,也成为我市经济贡献份额较大的主要企业。这些企业通过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在转型升级、资本运作、品牌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
(二)存在问题
1.新开工项目个数明显减少。从1000万元以上新开工工业项目看,2011年全市1000万元以上新开工工业项目242个,其中1-6月份新开工项目176个;2012年1-6月份,新开工项目143个,比去年同期减少33个。从亿元以上新开工工业项目看,2010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9个,2011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6个,2012年1-6月份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
2.项目集聚集约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近期对全市917家占地10亩以上工业项目的调查,全市10亩以上工业项目占地4.49万亩,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80.05亿元,投资强度为62.42万元/亩,应税销售589.3亿元,产出强度为131.36万元/亩,实缴税金24.82亿元,税收强度为5.53万元/亩。项目集聚集约发展水平与皋委发〔2011〕36号中《市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税收强度控制指标》(2011年修订)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3.投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近年来,虽然我市三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大多还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中高端的产业非常少。除液压和印刷机行业外,我市成套设备生产企业较少;服装行业大多是贴牌生产和代加工,缺少自有品牌。2012年1-6月份,1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中新兴产业项目9个,占全部新开工的5.1%,新兴产业项目个数偏少。
4.存量企业技改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强。今年,实施千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142个,占应税销售500万元以上1199家的11.8%,计划投资88.4亿元。应税销售2000万-亿元的企业数346个,有技改项目企业数59个,占17.05%;应税销售亿元以上企业数98个,有技改项目企业数31个,占31.63%,有技改项目企业数量占比偏低。2009年应税销售500万元以上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抵扣税1.44亿元,其中本地企业完成3333.66万元,占23.14%,外来企业完成11074.4万元,占76.86%;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抵扣税1.58亿元,其中本地企业完成6556.58万元占41.58%,外来企业完成9213.03万元,占58.42%;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抵扣税2.93亿元,其中本地企业完成10596.9万元,占36.16%,外来企业完成18710.16万元,占63.84%;2012年1-6月完成固定资产抵扣税1.48亿元,其中本地企业完成3980.36万元,占26.81,外来企业完成10866.32万元,占73.19%。
5.项目推进速度较慢,产能释放不快。一是在手项目转化慢,华电、拓中管庄、燃电燃气、瓦锡兰、华尚玻璃、金瑞铝业等项目受国际环境、市场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转化较慢,沙钢等一些项目虽然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和投入,仍然得不到转化;二是落地项目推进速度不快,雅鹿TPA、长天化等项目由于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的影响推进速度偏慢,优显电子、宝丽丝、望展太阳能等部分项目形成了半拉子工程;三是竣工项目未达产达效,江南德瑞斯、中铁山桥、其昌镍矿、海通海工、瑞泰船务、爱康太阳能、泰仓农化等项目由于市场、资金等因素未能及时达产达效。
三、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突出工业经济主体地位,强势推进重点工作
加快经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无论经济环境发生何种变化,工业经济仍然是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发动机。只有不断发展和壮大工业经济,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才能更快实现。现阶段要进一步强化“以工兴市第一方略、招商引资第一要事、项目投入第一抓手、环境建设第一载体”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强势推进工业经济的浓烈氛围,形成“资源向工业配置,政策向工业倾斜,精力向工业集中”的共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突出存量企业的培育和壮大。加大行政推动和政策引导力度,促进存量企业加大投入,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提高存量企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二是突出项目建设。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更好地发挥重大项目对稳增长、促转型的引导、支撑和推进作用,不断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三是突出协调服务。围绕创造良好环境、破解要素瓶颈、强化职责落实到位等竭尽所能为企业和项目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
(二)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相关举措
1.狠抓存量企业的培育和壮大。一是抓规模企业、亿元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培育。突出存量规模企业、亿元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培育,镇区牵头培育规模企业和亿元企业,每年年初与培育企业签订发展责任书,内容包括应税销售、技改投入、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等,每季度公布培育及完成情况,并按目标实现情况给予相关政策扶持;龙头骨干企业由市级层面牵头培育,镇区配合,每年市政府会同各镇区与龙头骨干企业签订发展责任书,提出培育目标和要求,内容包括应税销售、技改投入、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等,并给予“一企一策”等优惠政策。每季度召开现场会和推进会,公布培育结果。二是抓板块经济及产业链培育。认真分析我市产业链的现状,进一步明确板块及产业链培育的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制定完整的板块经济及产业链培育的政策和体制机制;建议板块经济和产业链培育由市领导分别挂钩推进,同时由市级机关相关部门分别牵头落实;制定专项考核办法,考核内容包括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应税销售、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等;考核对象为板块经济及产业链培育牵头部门和实施镇区。三是集全社会之力服务企业。引导全社会进一步聚焦工业经济,深化“千人联千企”活动内涵,扩大“千人联千企”实施范围,组织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联系一定应税规模的企业;实行严格的考核,把企业运行、技改投入、科技创新、品牌建设、资本运作、协调服务等工作列入考核,每季度考核一次。四是完善服务企业机制。梳理已有政策,重新制定规模企业、亿元企业、骨干企业培育、特色板块培育、“千人联千企”、企业“排名升位竞赛”等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出台相应的考核办法。落实好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问题发现及交办督办查办机制;进一步深化银政企帮扶企业机制,拓宽服务内容,并认真组织考核和奖惩兑现;完善企业运行中的信息收集与整理机制,在用工、用电、搭建营销平台等方面做好服务。
2.强势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四个一”活动。加强开展“四个一”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重大项目领导挂钩机制,凡5亿元以上项目由市四套班子领导挂钩,10亿元以上项目由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挂钩,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推进班子,全程开展项目的推进服务工作。二是开展“项目检阅”活动。每月对各镇区新开工项目、新竣工项目进行检阅,检阅活动可单独进行,也可结合小康会议进行。检阅活动的参加对象为市四套班子领导、各镇区党委书记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检阅项目分主功能区、重点镇、一般镇三个层次分别提出数量和质量要求;项目集中开工可结合“项目检阅”活动进行,以片为单位,由各片轮流落实项目集中开工点;对在建项目采取录像或图片等方式在活动中进行展示,对已检阅项目一律不再组织二次检阅。三是严格考核。对参加检阅的项目严格考核,重点考核项目规模和质量,项目规模按土地投入、设备投入、厂房面积三方面明确认定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项目,一律下调规模档次。项目质量重点突出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技改投入项目等。严格节点控制,每月公布项目进展,每季度进行阶段性考核,重点考核项目数量、规模和质量。在季度考核的基础上,年终加上新增装机容量、设备抵扣税、技改投入等内容进行全年综合考核。把推进引导存量企业技改与招引新项目放到同等位置,根据各镇区规模以上企业情况,下达技改投入数量和质量任务作为项目投入重要考核内容。
工业经济汇报范文6
1、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1-8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313.32亿元,同比增长25.3%,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工业经济将再次迈上新台阶。一是轻重工业快速协调发展。重轻工业比重为65.6:34.4。二是各经济类型企业稳定快速增长。三是制造业支撑作用增强。1-6月份,制造业完成增加值6063.39亿元,增长28.61%,占全省工业的82.9%。四是多数市生产保持快速增长。1-8月份,各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都在20%以上,其中烟台、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6市增长30%以上。半岛城市群完成增加值5063.54亿元,增长25.2%。
2、经济效益保持高位增长态势。前8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44亿元,同比增长37.28%;实现利税2872.03亿元,增长46.46%;实现利润1782.75亿元,增长44.7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3.29,提高26.68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1-8月份,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户数9.4%的2887户大中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占全省工业的58.5%、63.1%和61.4%。各市主要效益指标保持较好增长水平。17个市中,有11个市主营业务收入前8个月超过1000亿元,青岛、淄博、烟台、潍坊、威海5市超过2000亿元。9个市利税、利润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重点行业生产效益总体上保持稳定较快增长。1-8月份,重点监测的14个重点行业中,有8个行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7个行业利润增长50%以上。从与上半年增长情况对比看,轻工、机械、化工、电子、纺织、汽车、建材等行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钢铁行业生产稳定增长,效益出现回升;黄金、有色行业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有所下降,生产效益出现波动。
4、规模以上企业继续增加。到8月末,全省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633户(我市1782户),比上年末增加3766户。从4月份开始,规模企业户数环比明显增加,4月份比上月增加646户,5月份增加212户,6月份增加1255户,7月份增加421户,8月份增加555户。各市规模以上企业都有不同程度增加,青岛、济宁、临沂、德州、聊城5市增加都在300户以上。其中青岛市800户。
5、电力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到8月末,全省装机容量达到4278万千瓦,比年初增加536万千瓦;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665小时,比去年同期下降33小时。1-8月份,全省累计完成发电量1518.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2%。在经过8月中旬用电高峰后,全省电网运行平稳,9月19日最高负荷和日用电量分别为2429.1万千瓦和4.98亿千瓦时,分别为今年最高水平的85.2%和84.8%。
二、1-8月份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积完成工业增加值509.9亿元,同比增长23.89%,比上年同期加快1.45个百分点。从增长特点看,重工业依旧是拉动我市工业发展的主力。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3.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9.1%,比上年同期提高1.8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5.3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9.84个百分点。
2、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0.14亿元,同比增长30.38%;实现利税162.86亿元,同比增长31.61%,其中利润78.25亿元,同比增长30.6%,三项指标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8.47、17.26、16.34个百分点,高于生产增幅6.49-7.7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4.05%,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3.08%,同比提高6.7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5次,同比加快0.21次,资产负债率为65.21%,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
3、非公有制经济贡献进一步增大。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达到1422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87家;完成工业增加值212.9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1.73亿元,利税79亿元,利润46.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41.76%、47.63%、48.51%和59.2%;增幅分别为29.94%、34.1%、38.42%和39.72%;分别拉动我市规模以上工业11.92、15.79、17.72和21.98个百分点。
4、六大产业集群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截至8月底,全市过亿元企业达到207家,合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3.2亿元,同比增长30.69%;实现利税118.3亿元,同比增长27.96%;其中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24.85%。六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1287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72.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3.5亿元,实现利税134.2亿元,其中利润63.4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1.07%、81.04%和82.38%。
5、煤电供求基本协调。截至8月末,我市重点用煤企业累计购进煤炭700.2万吨,消耗675.27万吨,重点用煤企业煤炭库存46.26万吨,比年初增加3.61万吨。8月份全市电网最大负荷为286.2万千瓦,1-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为110.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其中工业累计用电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5.4%。
三、当前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宏观调控对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次调控,重点是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一个门槛”,关键在于控制固定投资的过快增长。这对重化工业占很大比重、主要靠投资拉动的我省工业来讲,将面临投资增长回落的挑战,将面临信贷紧缩的挑战,面临用地收紧成本上升的挑战,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处于回落趋势,投资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我省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原材料行业、装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工业等行业主要产品面临的产能扩张与需求回落的矛盾将更加突出,生产效益将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对全省工业支撑带动作用减弱。二是企业资金供给更趋紧张。今年以来,国家分别两次连续提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多次发行定向票据,银行信贷不断紧缩,企业资金供给形势趋紧,部分大企业出现项目建设基金和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比较突出,中小企业资金供应更趋困难。三是进一步收紧土地“闸门”,将使工业用地需求与用地计划的矛盾更加突出,新项目落地更加困难,影响项目上马和后期项目储备。深化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改革将使工业用地的出让价格有很大提高,势必影响工业投资成本。四是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对部分重点行业、企业项目规划和建设设置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投资和发展。同时,国家贸易政策由以往鼓励出口转向更加注重进出口的平衡,这将与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摩擦增加等相关因素交织在一起,影响出口的进一步增长,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行业如轻工、纺织,以及正迅速成长的机电行业,将面临新的挑战。
(二)部分行业、企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下滑、内部管理不善、资金运转不畅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亏损增加。到8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70.16亿元,比去年全年69.54亿元的水平高0.62亿元;同比增长48.41%,增幅比上半年上升9.78个百分点。从亏损情况看:一是重工业亏损增幅高于轻工业。主要受炼油行业亏损增加的影响,8月末,重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48.12亿元,占全省亏损企业亏损额的68.6%,同比增长53.58%;轻工业达到22.04亿元,占全省的31.4%,增长38.26%。二是中央企业亏损增长高于地方企业。8月末,中央企业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18.95亿元,占全省亏损企业亏损额的27%,同比增长2.13倍;地方企业达到51.22亿元,占全省的73%,增长24.27%。三是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亏损合计占全省9成以上。四是多数市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较高。8月末,全省17个市中,亏损额主要集中在**(8.04亿元)、青岛(26.88亿元)、淄博(17.03亿元)3市,3市合计亏损51.96亿元,占全省的74.05%。五是亏损大户占全省亏损额比重较高,微亏和处于亏损边缘的微利企业较多。8月末,全省前100户亏损企业亏损额合计44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2.7%。亏损额在5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1448户,50~100万元的有411户,两类企业合计1859户,占全省规模以上亏损企业户数的68.9%。利润在5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8564户,50~100万元有4363户,两类企业合计12927户,占全省规模以上盈利企业户数的46.3%。
(三)主要生产要素价格上调,企业增支减利因素增多。受电价、油价、水价及银行利率上调的影响,企业成本将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