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质量发展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质量发展方案

高质量发展方案范文1

会计备选方案是指会计准则中对同一经济事项所提供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处理方法或程序。近几年来,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事实,学术界、实业界、政府部门纷纷怀疑会计备选方案的存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负面影响,一致呼吁建立高质量的会计规范体系。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就将“只允许有最少(最好没有)的备选会计程序(包括明确许可和默许的)”作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属性之一。FASB近年发表的《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未来的一种设想》报告中提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特征之一就是“应尽量减少甚至避免会计程序的备选方案,因为备选方案的明确许可或默许,可能都会影响可比性和一贯性,也会影响可理解性。”我国也在废除行业会计制度、制定会计选择范围较大的企业会计准则之后不久,又颁布了缩小会计选择范围的《企业会计制度》。尽管会计规范变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目的只有一个: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我国会计规范制定指导思想的反复性来看,关于会计备选方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问题,显然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是“条条道路通罗马”。这种观点认为,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会计规范应提供不同会计方法。企业只有选择了符合自身实际的会计方法,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才能更真实可靠。而另一种观点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认为单一的会计方法产生的会计信息更具可比性和一贯性,只有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才具有真实性。可见,关于会计备选方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会计规范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分析会计准则是最常见的会计规范之一。FASB认为,尽管定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确很困难,但还是有一系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属性可以识别。“尽量减少甚至避免会计程序的备选方案”就是高质量会计准则属性之一。它要求“相同的交易和事项,按相似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不同的交易和事项则按不同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显然,这一规范是基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一贯性考虑的。1.会计规范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从理论上来看,会计准则质量与准则规范下生成的会计信息质量应是密切相关的。劣质的会计准则下自然不能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然而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下是否就能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呢?也不尽然。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尽善尽美的事物,绝对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肯定是不存在的,真正高质量的会计准则需要人们不断创造和修正,并一直向前发展。即便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确实存在,也未必就能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因为“所应计量的交易或事项的鉴定,或是能够确切传达相应信息的计量或列报技术的产生与运用,存在内在困难”。所以,就大多数财务信息而言,都可能存在不足以真实反映所拟反映情况的风险。即便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由于准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分离,他们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也会存在偏差,更何况高质量会计信息的生成还需要相应的支持系统。这些支持系统包括:高质量的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解释和应用会计规范的监管机制;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竞争力和接受过专业教育的管理人员;对高质量财务报告的需求;商界普遍存在的有关诚信的人文精神等。会计准则和会计环境本身的局限性,使得绝对真实的会计信息几乎不可能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依然存在。2.基于可比性考虑的会计信息质量分析。尽管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真实,但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只能从真实性的角度来进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了会计实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特征是真实性,而不是可比性和一贯性。可比性与一贯性应是基于真实性基础之上的。只有真实的会计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只有可靠的会计信息,才具有可比性。只有当会计信息具备真实性、可比性、一贯性等所有质量属性时,才具备有用性。而并不是说,可比的会计信息自然就会具有可靠性、真实性与有用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性质分析一些学者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违法性失真、规范性失真和技术性失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1.违法性失真。违法性失真是指有关企业或个人故意违反会计准则或制度等会计规范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经济学的委托理论认为,由于委托双方(企业股东和管理者)信息不对称,有信息优势的人(管理者)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由于利益的驱使,管理者不好好经营委托人(股东)的资产,甚至侵犯委托人的权益,他们会隐藏真实会计信息而使虚假数据进入会计系统,造成会计信息失真。2.规范性失真。规范性失真是由于会计准则本身的缺陷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由于主客观条件和认识工具的限制,加之经济业务发展日趋复杂,往往使会计规范滞后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如公司重组涉及无形资产评估等问题,融资业务和衍生金融产品变得越来越复杂,物价变动以及跨国合作经营产生新业务等。要现行的报表准确地反映这些业务的本质,的确是勉为其难。会计准则的缺陷和滞后性为会计信息生产者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既然会计准则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创造、弥补和修正的过程中,会计信息生产者有机可乘的现象就永远无法消除。3.技术性失真。技术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只要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会计人员就永远处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也就处在不断提高但同时总有待提高的状态中。会计规范执行者与制定者对规范的解释不一定趋同。然而,由于会计备选方案的存在,会计信息生产者可能会进行错位选择。我们将错位选择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称为错位选择失真。我们可以对这种错位选择失真的性质进行分析:①会计准则使用者基于对准则认识上的偏差进行了错位选择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属于技术性失真。②会计准则使用者明知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应选择准则提供的备选方案中的某一种,而且除该种方法外,会计准则中其他备选方案均不应选用,但企业因某种目的故意进行错位选择。这就是明知故犯,由此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则是违法性失真。由此可见,存在备选方案只是会计信息生产者进行错位选择的表面原因,导致错位选择失真的根源是会计信息生产者的专业水平不高或有不良行为动机。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以原则导向为代表的美国和以规则导向为代表的我国虽然都限制了会计备选方案的使用,但仍无法避免会计欺诈。可见,在会计信息生产者的专业素养和诚信问题得不到解决前讨论备选方案存在的不当性,实际是本末倒置。可以说,即使不存在备选方案,会计信息生产者规避准则的目的同样会达到。既然无论备选方案是否存在,都不能消除或减少技术性和违法性失真问题,“最好没有会计备选程序”的会计规范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正因如此,尽管会计理论工作者和会计准则制定者对会计备选方案颇有微词,但没有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准则不使用会计备选方案。美国FASB《关于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异同的报告》第一版中发现对27个例子默许存在会计备选方案,其中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允许19个事例有备选方案,美国允许另4个事例有备选方案;两者对剩下的4个事例都允许采用相似的会计备选方案。て会计备选方案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飞雪

高质量发展方案范文2

中小学学生心智还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建立,教师的培养与引导对于此时的中小学生的成长来说是极为必要的。高质量的教学队伍,对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一、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

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相关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并且使每个老师深刻的认识到其中的内涵。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教育作用。更加切实的促进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等相关法律知识,让教师认真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使教师养成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同事,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为人师表。

二、在备课管理方面下足功夫,提升备课质量

逐渐形成了设置教学问题,采取相关教学行为,有效接收教学回馈,及时采取教学反应的教学模式。课本中的每个章节,依据教学大纲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围绕着学生究竟应该学什么,学生们应该怎样有效学;教师应该如何教,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课堂应该练什么,学生课堂应该如何练;教师应该如何思考,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来确立共性问题。形成共识后整理一套完整的详案,教案要求呈现出导学的目标,导学的内容和方式,教学的重点与方法,当堂训练的题目与目标。让教师最大限度的开发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的备课质量。

三、全面实施参与式研究模式,提高课堂质量

众所周知一堂高质量教学课,不仅要求教师的积极付出,还要求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构建出“发现问题―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总结反思”的专题校本教研模式。教师先独立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调整;(即发现问题)然后专业研究人员评课、反思、合作研讨备课、调整提高、上课观摩(M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最后观察探讨、反思积累、研讨升华、总结交流。(总结反思)通过以上三个过程的研究,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明显的改进了教学效果。

四、继续坚持基于问题的行动研究

在参与式研究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先点后面,全员参与,逐步推进”的校本教科研“行动研究制度”。重视专业引领、合作分享和实践反思的结合。研究主要经历“问题――行动――研究――实践――反思”五个过程。围绕两个课题,以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改进教学效果。为提高研究的深度,我们主要采取 “导师制”引领,“解决问题会”和各项教学活动来提高研究的效度,继续通过过“五关”来指导教师进行备课、上课。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实践,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认识大大提高,产生了自主发展的动力,形成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了合作研究的精神,让教师建立起较强的进行教学研究的事业心和自信,使教师在这样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成长,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

高质量发展方案范文3

备战China Print

2013年5月14日,在即将揭幕的第八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上,小森公司将携带三部配备完整的胶印印刷机、一部数字印刷机以及其他的印后加工设备一起参加展会。小森公司希望透过展台上推荐的印刷技术与解决方案,帮助小森用户扩大经济效益、提高生产能力,成为客户值得信赖的业务合作伙伴。

小森公司这次的参展主题承自2012年德鲁巴的“KomoriOnDemand”,以“按需印刷引领者”为诉求。这几年来小森所推行的“按需胶印”(OffsetOnDemand)是指在保持胶印的高质量印刷与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又可以进一步缩短印刷作业准备时间、减少纸张耗损、缩短印刷工时等措施,来满足“小批量、短交货期”作业需求的全新解决方案;而所谓的“按需数字印刷”(DigitalOnDemand),是指以胶印印刷为核心,有效地结合各类数字印刷与印后加工而推出的最新解决方案。将两者有效融合为一体就是小森公司倡导的“KomoriOnDemand”。

在本届China Print中,小森公司所推出参展的三部单张纸胶印印刷机与一部POD印刷机,将在现场实机演示KomoriOnDemand的精髓;将去年在德鲁巴才刚发表的各项印刷新科技与新应用,直接地引进市场,让大中华地区的客户得以与世界的潮流无缝接轨。小森公司所推出的各项印刷解决方案,深获全球各地用户的认同,因此小森公司希望藉此机会将这些解决方案介绍给的用户,由此可见小森公司对大中华市场的重视与用心。

悠久的公司历史与文化

小森公司创立于1923年,至今已有90年历史,现在小森公司不只服务中国的用户,更在江苏南通设立印刷机制造工厂。因为中国市场是小森公司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因此除了印刷机的销售外,小森公司更重视客户的培训及如何提高客户的生产效率。

小森公司自1996年在中国设立中国小森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以来,便积极参与中国印刷产业的发展,在各大印刷展会中也从不缺席,十多年来,中国市场的小森印刷机保有量也达到千余台。小森公司的印刷机除了胶印机外,还有日本造币局以及其他国家所使用的小森印钞机、商用轮转机等,另外,使用凹版的PE(印刷电子)设备也在发展。

现今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传播媒体,印刷纸张的传播方式也渐趋于高质量、少量多样及个性化的不同需求,因此商业印刷也必须转型才能生存;在这次的北京印刷展上,包装印刷的各种解决方案都朝全方位的方向发展,因为全球各大市场都在发展包装印刷。小森公司所提出的PESP(Printing Engineering Service Provider)是超越印刷机提供者的工程服务,代表的是工程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协助用户达到更便利的数字化管控。

值得期待的展会效果

小森公司的感动:超越期待(Kando: Beyond Expectations)的口号,也就是提供超越客户所期待以上的附加价值、效能与质量的信赖。因此在小森公司提出的Komori OnDemand的诉求中,是结合“按需胶印”(OffsetOnDemand)与“按需数字印刷”(DigitalOnDemand)两大解决方案,以胶印短版快速、减废按需生产,以及使用数字打印的电子成像按胶生产与喷墨按胶生产;因此KomoriOnDemand成为小森公司往后发展按需短版或个性化商品印刷的主要发展方向。

按需胶印是在保持胶印印刷高质量和高速生产特色的同时,还可以缩短印刷作业准备时间、减少纸张耗损、并将印刷工时缩到极限。小森公司的按需胶印是以KHS-AI智能化的快速调墨系统、H-UV快速干燥系统、以及CMS颜色管理系统为技术的核心,可以灵活满足小批量、工时短的印务需求,尤其是在应付短版与交货期紧迫的印刷作业方面,能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数码技术与IT技术在印刷领域的结合已经愈来愈广泛,操作的便利性也愈来愈重要。本届北京印刷展,小森展台的另一特色就是以高规格的胶印机为核心,配合运用各类数字印刷印后加工工艺,开发出一系列最新按需胶印解决方案。小森公司以此展会为平台,推出了一套按需印刷(POD)系统,展示出Komori OnDemand解决方案的强大优势。

高质量发展方案范文4

从政策问题分析到政策的制定和评价是个复杂的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可获得的证据、社会的价值取向、利益相关者的施压、可用资源甚至政策制定者的个人经历[1-2]、专家的观点、现有统计资料以及科学研究,都是对政策制定过程有重要影响的证据类型。[2-3]近年来,科学研究证据在政策分析和制定中的运用,即循证决策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1,4]

1系统综述是高质量的证据

循征决策最重要的环节是获得系统、全面和可靠的科学证据。在过去几十年间,卫生政策研究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要从大量的、分散的、质量不等的原始研究中提炼出决策所需要的高质量证据,系统综述(systematicreview)提供了很好的工具。系统综述,又称系统评价,是高质量的综述,它本身是一种科学研究,用预先设计的方法,通过明确、透明、可重复的步骤综合某一主题相关的原始研究。[5]系统综述在发展中更多地运用在临床医学领域,ArchieCochrane的著作《疗效和效能》促进了临床医生实践系统综述生产的证据。[6]近年来,在包括卫生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分析领域,系统综述逐渐得到了关注和应用。相对于单个的原始研究和传统文献综述,系统综述的以下特点使其可以为政策分析和制定提供更高质量、更全面和相关的证据[7-8]:

第一,系统综述产生结论的过程是透明和可重复的,可以尽量减少研究者个人意识或操作过程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系统综述首先要根据政策问题的类型确定综述主题;然后制定系统综述研究方案,在其中要明确原始研究的检索方法、纳入标准、信息提取内容和质量评价标准以及研究结果的整合方法;系统综述过程中需要至少两名研究人员分别进行原始研究的纳入、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需要对不同的分析结果进行讨论以达成一致意见;在系统综述的最终报告中要清晰呈现每个步骤的操作过程,若在实际综述进程中没有执行研究方案中的方法或标准,也需要在报告中加以指出,并说明改动的理由。

第二,全面检索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原始研究,使系统综述的结果不被原始研究的语言或可获得性的难易程度影响。系统综述研究方案设计和综述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卫生政策主题专家和检索专业人员合作,以根据综述的主题和纳入标准设计明确、专业和全面的检索策略;系统综述报告中要对原始研究的检索时间和过程、检索结果和全文追索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和分析。

第三,评价原始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尽量控制单个原始研究偏倚对系统综述结论的影响。虽然系统综述方法学上对试验性研究、观察性和描述性研究的质量评价标准都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但在系统综述方案设计和综述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纳入的研究设计选择或设计一组原始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并通过对低质量的研究赋予相对低的权重或者以直接排除的方法来保证系统综述结果的可信性。第四,合成原始研究的结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可靠、全面和有实用性的研究结论。单个研究往往样本量有限,存在作者对研究结果的主观解释,其研究地区的背景也有特殊性。通过结构式叙述、表格归类描述、统计学合并(Meta分析)和定性整合方法等方式对原始研究进行分析整合,可以提高研究的统计效力和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并且将不同原始研究的结果与其背景特征结合,能发现同样的政策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问题或效果,这对于政策制定者无疑是更有实用价值的证据信息。

2系统综述可用于卫生政策分析的各个阶段

系统综述方法在发展中较早运用在医学领域[4,9],通常用来评价临床防治措施、诊断措施或某些暴露因素的效果,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方法学,并成为实现循证医学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卫生政策问题的类型却不仅局限于政策效果的评价,从政策阶段的角度,卫生政策分析包括政策问题确定、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价四大类型。[10-11]不同类别政策问题的分析都需要高质量研究证据的支持。[1]学术界对系统综述在这些政策分析问题上的作用仍在探讨之中,虽然目前卫生政策系统评价更多地用于为卫生政策制定和政策评价提供证据支持,但也有学者认为随着系统综述方法的发展,不同类型的系统综述可以为四个政策环节都提供证据支持[1,7],并有研究者实践了这些不同类型的系统综述。四个政策环节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需的科研证据类型不同,因此相应的系统综述问题需要纳入的研究设计也不同(表1)。卫生政策研究者要通过系统综述为决策者提供证据时,首先应明确系统综述要为分析哪一类政策问题服务,然后再相应地界定其需要检索、纳入、评价和综合的原始研究类型。

2.1政策问题确定

政策问题确定阶段的目的是发现政策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10],在这个阶段政策制定者需要分析的具体问题包括:了解政策问题的覆盖范围和严重程度;政策问题在不同人群中分布状况;与过去相比,与其它国家或地区相比或者与原本的发展计划相比,目前政策问题的发展程度;政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等。这些信息是进一步制定针对性政策干预措施的依据。描述性研究、观察性研究或定性研究可以满足分析上述问题的需要。相应地,系统综述可以通过纳入、评价和综合这些类别研究设计的原始研究来为政策问题的确认提供更全面、客观和高质量的证据信息:通过综合评价对某一主题的现况调查分析、纵向数据趋势分析等描述性研究,能全面了解相应政策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整合一个主题相关的队列研究、前后对照研究等观察性研究,可以全面地总结影响此政策问题的因素,进而探索该政策问题产生的原因[12];通过综合对政策问题看法和感受的定性研究,则可了解不同政策实施对象、各类利益相关者对目前政策问题的感受和态度,以综合地反映此政策问题的严重程度或对不同人群的影响。[13]Munro的系统综述纳入、评价和综合了有关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14],对病人、服务提供者和管理者各方提到的依从性阻碍或促进因素进行归纳并做了系统展示;从此系统综述的结果中,政策制定者可以全面地了解结核病治疗依从性差产生的原因。

2.2政策制定

政策制定阶段是针对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最优的干预方案。[10]在此阶段政策制定者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包括:了解目前解决此类政策问题的所有可选干预措施,评价和比较目前相关干预措施的正面效果和负面后果,评价各种可选干预措施的成本效果,分析可选政策在本国或本地的可行性。对于解决某类政策问题的所有可选干预措施,无论是描述性研究、观察性研究、效果评价性研究甚至是政策文件分析,只要证据中有政策内容的客观描述,均可提供有用信息。系统综述可通过纳入和评价这些类别的原始研究,总结、归纳尽可能多的政策干预可选方案。[15]但是,要评价可选干预措施是否对解决政策问题有正面效果,则需要较严格的研究设计来控制各种偏倚。对临床干预效果评价,只有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可以提供可靠的信息并被纳入到系统综述中。不过对于卫生政策这类宏观复杂问题的干预措施,较难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Cochrane协作网EPOC(EffectivePracticeandOr-ganizationofCare)组的方法学专家界定了几类既能较好地控制偏倚、又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卫生政策效果的原始研究设计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准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有对照组的前后对比研究以及有间断的时间序列研究[16];纳入、评价并整合这四类研究设计结果的系统综述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客观和全面的有关政策效果的证据。要全面评价干预政策可能导致的各种负面后果,系统综述可以纳入和评价上述四种效果评价研究,也可以纳入队列研究等观察性研究,因为试验性评价研究比较少用于评价负面效果。政策可行性分析是一个复杂宽泛的问题,需要评价各种可选方案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很多方面的约束条件[10],系统综述可通过综合相关政策方案的经济学评价研究来分析政策干预在经济上的可行性;通过纳入和综合反映利益相关者观点和感受的定性研究,分析干预方案在政策、社会文化方面的可行性。[17]目前的卫生政策系统综述中,大部分是用于评价和比较现存政策干预的效果。例如,对各类支付方式的系统评价发现[18],相对于工资制和按人头支付,按服务项目支付下的卫生服务提供者确实会提供更多的诊断和治疗服务,其病人的满意度更低;按绩效支付的系统评价通过比较各种绩效支付方案的差别发现,针对个人的绩效指标、评价服务过程质量的绩效指标以及较频繁地支付绩效工资都有利于提高按绩效支付对改善服务质量的激励作用[19];在支付方式的选择和设计上,这些系统综述分析结果已经为不少地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或卫生保险部门的管理者提供了参考。#p#分页标题#e#

2.3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确定之后,将政策干预转换为现实的过程。此过程中政策制定和执行者更关心的问题是政策执行中可能的阻力和动力,以便更好地推动政策执行。[10]单一的原始研究可以通过观察性研究、定性研究甚至专家讨论性分析来定量或定性地界定、探讨政策执行的推动和阻碍因素。通过纳入、评价和整合相应政策干预措施领域的观察性研究或定性研究的系统综述,可更全面、客观地总结政策执行的推动因素,或者发现政策难以实施的障碍因素,为完善政策执行过程提供可靠证据。[20]Thomas的系统综述纳入了青少年对健康饮食看法的定性研究[21],从中提取综合了导致健康饮食这项公共政策推广困难的因素;相对于证明健康饮食有效性的政策评价系统综述,这类系统综述反而能为健康饮食的有效推行提供更直接的政策建议。

2.4政策评价

所谓政策评价是检验政策的效果,以确定政策延续、修正或终止的政策阶段。[10]此阶段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政策执行是否达到了期望的正面效果、政策推行的成本以及是否产生了负面影响。一项政策推行后,往往有不少原始研究利用试验性研究、时间序列研究、前后对比研究甚至干预后的描述性研究来分析政策的效果。单个研究的研究地区、样本量有限,并且很难控制作者个人观点、研究质量对结论的影响,系统综述可以通过纳入和整合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准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有对照组的前后对比研究、有间断的时间序列研究等效果评价研究来帮助政策制定者全面、客观地评价政策干预的正面效果;也可以通过纳入、评价和整合观察性研究、成本效果评价研究的结果来综合地分析政策实施的负面效果和成本。[22-23]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为实现基本卫生服务全面覆盖,在卫生筹资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政策,如降低或取消使用者付费、推行社区医疗保险、对需方提供现金补贴;已有系统综述对这些政策的效果进行了评价[24-26],发现降低或取消使用者付费在短时间内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增加有明显效果,但长期效果是不明确的;提供现金补贴提高了贫困人群对预防的利用;社区医疗保险的推行降低了参保者的疾病经济负担,但是其对服务质量的影响是不明显的。这些系统综述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已推行或准备推行类似政策干预的决策者提供科学证据参考。

3系统综述方法应用于卫生政策分析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目前,国内外卫生政策领域应用系统综述提取科学研究证据都处于探索阶段。上面探讨和总结了针对各种类型政策问题,系统综述可以起到的作用以及需要纳入的原始研究类型;事实上,要做到为卫生政策问题分析提供更可靠和有价值的信息,系统综述方法还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

第一,系统综述方法源于对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临床问题往往相对具体和概念范畴明确,而卫生政策问题却比较宏观和复杂多样,因此要为宏观卫生政策问题提供循证支持,并不适合像临床治疗问题一样直接进行干预评价系统综述。利用系统综述分析卫生政策问题时,可利用“两段式系统综述方法”。[27-28]首先针对宽泛的问题做“描述性系统综述”(scopingreview),用清晰的框架分类叙述此类政策领域的相关研究,从不同维度对相关原始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类型进行分析与整合,包括政策问题的现状、解决此政策问题现有的干预措施、干预对象、干预结果的指标、相关研究的地区分布、所用研究设计等。从描述性系统综述中,发现有待深入评价整合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可以作为下一步“评价整合性系统综述”(systematicsynthesis)的主题,例如评价某项干预政策的效果、整合政策实施对象的感受和看法以总结政策实施的推动和障碍因素。“评价整合性系统综述”不能只局限于用逻辑框架对原始证据进行分类描述,更需要深入评价原始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定量或定性地合成研究结果。

高质量发展方案范文5

一、就业形势分析

现阶段,高校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正逐渐成为衡量各高校办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强烈关注并为此出台了各种帮助学生就业的计划。根据教育部官网毕业生数据统计,预计202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909万人,各高校毕业生依旧呈快速上升趋势,同时,部分行业高校人才需求逐渐饱和、高校人才培养跟不上行业结构性调整需要和企业招聘时效性低的情况仍然存在,极大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目前,大数据技术早已加入国家发展战略计划中,社会就业情况也加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就业方面的运用更是为高校提升学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方向,为高校精准就业服务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技术指导。近年来,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社会行业发展状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与实现学生和企业精准对接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学生与企业线上“智能配对”线下“精准就业”的高校智能就业平台,探索培养更符合行业所需的个性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与适应新时代行业发展的精准就业服务新模式,为各高校学子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信息,已成为新时代各高校学生就业服务的目标。对此,高校应该基于大数据技术精准把握行业发展状况,以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为目标,进行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制定。因此,高校智能就业服务平台的出现,不仅可以解决社会上企业招不到所需人才和学生所学知识已被淘汰的问题,而且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具有显著作用。

二、大数据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定位

现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正在教育领域引发一场全新的革命浪潮,为提升高校培养人才质量和办学水平,使学生更加快乐、高效、智能地学习知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大数据作为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阶段的推动力也推动着教育的发展,其数据科学思维和技术促进了教育决策的科学化、高校发展的智能化、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大数据技术将重新定义高校就业生态系统,高校知识将更加满足行业需求,学生在校就能接触行业发展的最新消息,学生都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就业中的应用,将突破传统高校就业推荐方式的次元壁,为高校大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带来新的机遇。

三、大数据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

将大数据应用于高校就业的实际问题,将突破传统的就业方式,为广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便利,最终实现既定的双赢目标。在以往的就业模式中,对于应届大学生的就业,通常是由学校建立关系,然后由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进行双向选择,最后签订三方协议。但这种就业模式也存在“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不匹配的问题。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协调好学生、高校和企业的关系,应全面实现高校学生培养至企业人才供给的流程化信息服务,从而满足大学生对行业就业信息了解和个性化咨询服务的需求,提高学生就业教育的精准性,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匮乏、与行业把握不精准的问题。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社会上海量就业创业信息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获取精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从而解决人才培养与市场就业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为了满足上述业务需求,建立采用分层结构的智能就业平台,其通过不同的主题库,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业务需求。

(一)为学生检测学习服务

大学生首次注册登录时,平台将收集他们的兴趣、专业、特长、爱好等基本信息,为每个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职业生涯规划,然后帮助用户设定学习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目标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企业招聘服务信息库中的招聘需求,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会应用,学以致用。同时,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会随时更新,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提升目前适合企业的能力。

(二)为企业招聘服务

企业用户通过企业账号登录,不定期向智能平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后台通过企业需求分析,将其招聘需求更新为学生私人定制的学习目标,相当于企业直接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同时,将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后台大数据推送到企业分析行业,供企业选择,从而减少招聘过程中人力资源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为高校教育理念提升服务

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账号登录,关注本校学生和留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企业招聘的需求信息,使高校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地教育学生。同时,学校还可以分析自身的优缺点,提高竞争力、知名度、就业率。

四、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就业趋势展望

高质量发展方案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要求建筑结构有更高质量和更完善功能的要求。这些要求还包括了许多实际应用中需要满足情况,比如说实践过程中要满足最基础的居住功能,与此同时也要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建筑工程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有关电气工程的安全施工,这会影响房屋整体居住的结构,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操作中,必须要严格把握质量,制定哈控制的措施还有管理的方法,较好地完善处理基础性管理的工作,提高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

1电气工程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

经过详细的研究和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其中的电气安装部分发展情况也亟待解决。因此,必须尽早找到合适的质量控制措施,去解决当前现状下存在的种种问题。前提是要对实际安装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有所了解。基于此,本文仔细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中电气安装和质量控制里涉及到的一系列问题。

1.1缺乏技能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士

技术向来是各种工程建设开展过程中的支柱,建筑工程也不例外,电气安装同样要依靠技术来保障安全的质量。良好的技术可以让整体工程的施工有着恰当的沟通要点,整个安装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可以极大程度地避免工程中出现安装不当的情况。然而,技术的实施者是社会中的人员,那么从事电气安装工程的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显得尤为关键,素质较低的专业人员无法了解具体的电气安装程序,无法避免质量难以控制的情况和问题。之所以会有这些素质、水平低的专业人员存在,就是因为有关部门无法做到对人才的有效管理,随之而来的责任感大幅下降,工作人员,最终无法保证建筑工程的电气安装质量,产生不良影响[1]。

1.2工程安装的设计方案不科学

电气工程的安装必然需要设计电气安装的施工方案,这是工程安装的重要环节。有了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应用的过程才有了相应的理论依据。然而目前电气安装工程的现状是不合理的设计方案导致后续没有正确的理论依据来支撑整个电气安装过程的开展,从而出现安装程序有较大缺陷的情况,这会大幅降低施工的质量还有效果。因为确切的设计方案会让具体应用时的整个过程都有合理的系统设计,可以很好的避免综合规划不完善的情况,为日后的建设和维修降低难度。

1.3缺乏合理的安装规范

从最佳预期出发,工程的建设会想方设法提升工程的进度,现有的安装规范多可以辅助这一目标的实现,作为其研究的标准,保证整体设计的过程都会预设所需设置,保证过程的系统性和完善性,从而完成实际安装的整个过程[2]。但是当下的工程建设情况并不如此乐观。眼下的具体应用中没有什么规范的体系,设计方案时缺少规范体系来辅助、支撑。进入基本配电线的应用阶段时,多不会采用正确的接头方式,最终造成后续因安装不合理而引起楼板下塌的情况。安装规范不合理、程序不规范的问题主要由分承办方负责,他们之间有着一些联系。因为分承包商还有承包商的安全意识不够强,淡薄的安全意识让承包商多愿意追逐经济利益,不重视安全防护工作。为了压低工程的建设成本,提高最终的所获利润,不惜一切代价,偷工减料,无视电气安装的施工规范与标准,胡乱设计、建设,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2有效控制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在上文我们列举了一些在建设过程中进行电气安装施工时,影响整体质量的相关因素。具体应用和建设的过程中务必要坚持以整体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出发,以固定的应用程序为依据,详细、认真的分析控制措施,下面我们会对建筑工程电气工程安装提高质量控制的有关措施展开探究。

2.1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

专业技术人员较低的从业素质极大的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具体应用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现有的固定应用模式,顺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关措施去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第一,创新各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方法,抓住各种机会,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开展专业教育活动,比如说专业知识讲座、技能培训;除此之外,国家制定的应用标准和规范必须得到严格遵守,持续进行强化管理的模式,按照这样固定的国家程序规范来全面分析当下现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培训措施。缺乏责任感是无法完美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技术人员同样如此[3]。只有具备一定的责任感,才会保证工作更好的开展。所以除了开展培训来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巧外,提升道德、素质工作显得同样重要。如果可以拥有一支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又不缺乏比亚的责任心的技术队伍,队伍中每一位成员均持证上岗,这样的队伍可以有效地减少工程安装中的操作失误。较高的责任感让技术人员主人翁意识、精神强烈,可以及时地发现各种问题,联系相关负责人,整个团队彼此协作,共同完成这一建筑工程的建设。当然最后必须要注重把握好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关系,提前准备安装调试等工作,准备好所需的各种材料以及相关施工人员,这样可以使工程在预定日期前高质量完成安装任务。

2.2确定科学的施工方案

我们曾多次强调,施工方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电气工程施工的理论依据。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要符合实际的建设情况,选择更好的优化方式,同时符合之前确定好的操作程序。想要良好的电气工程效果必然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不可一味坚持之间确定的施工方案,需要我们根据实际变化的趋势来严格审核施工图纸,一旦有控制不当的情况发生,就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正和调整。如果想要尽量避免多重复杂的修改程序,可以在设计过程中便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重视对方案的挑选。施工人员以固定的审核模式还有应用的发展机制为依据,合理分析技术规范,确保设计出来的图纸可以与电气安装工程管理良好匹配,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经过之前对会影响电气工程安装质量的因素分析,排除不良因素,优化选择过程,不受原有模式的限制,真正做好有效的质量管理[4]。

2.3提出明确的操作规范

会影响建筑电气工程安装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施工的操作规范,整个发展的过程都不可离开技术支撑这一出发点,并且依据实际情况提出明确的操作规范。第一,施工人员要确定好质量管理的内容,这一内容确定需要以电气安装的规范机制为依据,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安装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完成这一工作。第二,严格遵守电气安装的标准和国家制定的管理机制,不可脱离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合理控制整个施工程序。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可以避免操作失误,必须将各个环节分属至个人,包括管理还有执行的责任归属,采取定量工作、确定职责的形式,这样的机制会使大家自觉强化执行规范体制的行为。做好宣传工作,让大家知道,只要不严格执行上述提到的施工机制,就会按照相应条例对其惩罚,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第三,采用定人、定位、定职责的工作方法,把整个质量管理的工作分解到每个人身上,强化大家的主人翁意识,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第四,大力推广电气安装的规范化程序、规章制度,严格推行,提高质量。

3结语

电气安装的施工质量真正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效果,只有按照固定的形式和方法,分析发展过程,打破不利因素对工程的限制,努力达到规定的管理标准。因此,施工人员要以原有的控制形式还有管理制度为依据来实践工作,避开不利的影响因素,保障整体建筑中电气安装的施工质量。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控制目标想要固定,就要研究结构体系,不断建设优质的工程,合理且科学地安排施工程序,从而可以及时、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和电气安装。

参考文献

[1]何科奇.关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研究[J].工业,2017(3):57-57.

[2]蒋泰山.有关建筑电气工程的科学设计与施工探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3):116-116.

[3]李建国.刍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3):26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