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主学习的弊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主学习的弊端范文1
一、行为:构建合作小组,进行合理分层
新课标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所谓自主学习,是区别于一般的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小组的建立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小组中的成员具有各自的特点,一般来说,我会将课堂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中有一个组长,这个组长不论在管理、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是相对优秀的,小组其余的成员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这样一个小组大概6人左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自主学习小组的成立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博采众长。
一般来说,成立后的自主学习小组成员是相对稳定的,当然也会存在着调换的可能,比如有的学生进步很大,可能会成为新一轮小组的组长。每个组的小组长会在每个月里由民意重新选举产生,这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分层教学法非常适合英语教学,在教学中,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达到“人尽其能”的目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再回到自主学习,这是一个不可省略的过程。
二、认知:合作融入课堂,提升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自主学习小组按照分层的原理成立之后,就要引导小组开启合作,让他们融入到课堂中,以提升教学效率。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合作小组的组长进行培训,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具体的培训中,可以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和义务。
比如曾经在学习《Good friends》这一课的时候,自主学习小组的参与和融入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一个小组长在课前都对组中的成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培训,通过预习,小组长跟成员们讲述了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各小组分别参与到对话中来,每一个小组都在全体组员的出谋划策之下设计好了场景,这样每一个小组在课堂上都进行了精彩的表演。下课铃声响起,意味着一堂课结束了,但是对于自主学习小组来说,学习还没有结束,自主学习小组可以在平日的课余一起用英语开展对话,复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小组其他成员可以相互督促复习,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标。一般来说,在课后的复习中,自主学习小组通过合作复习,会产生一些疑问,这些疑问可以通过几个小组长一起讨论并解决,让小组与小组之间也能够充分沟通、交流。
三、情感:进行科学评价,进行合理奖励
评价改革是新课标所强调的一块内容,评价改革对于自主学习小组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我每一周都会为小组准备一些小奖品,每一周评选出最佳小组、最佳组长等,并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小组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也会进行相互评价,一般来说,小组长会对每一个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与其他成员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评价。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相互督促,并且相互支持、鼓励。有的小组中会有个别后进生,但是通过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这些后进生会渐渐恢复自信心,并且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的弊端范文2
一、培养自主学习者的价值立意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关于自主学习的思想,强调所学应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来获得。先秦时期的孟子认为,一个人要获得知识必须通过自己刻苦钻研,自求自得。只有积极主动学习,知识才能牢固掌握、丰富积累,在应用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所谓“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得之也”(《孟子·离娄下》);到了宋代,程颐对孟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阐述,认为自主学习才是善于学习的表现:“义有至精,理有至奥,能自得之,可谓善学矣。”大儒朱熹更是直白如话:“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他认为做学问主要靠自己主观努力,以积极的态度去掌握知识或寻求真理。到了近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提出的“不教之教”,目的也是培养儿童成为自主学习者。除了我国教育传统之外,西方教育界也同样指出自主学习的重要价值。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和引导学生走自我发展的道路。”由此可以看出,一切的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一切的学习本质上都是自我学习。要成为终身学习者,首先就必须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尽管自主学习的理念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当下教育中被动学习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依旧没有获得根本性提升。就个体而言,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的焦虑状态是缺乏自主学习素养的真实反映。而随着互联网时代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面对价值的多元化,信息的海量化,科技的自主创新化,更需要我们成为自主学习者,学会辨析、处理和驾驭信息。由此可见,无论是立足目前新形势下的学习样态,还是着眼于中华民族未来的持续发展,自主学习者的培养都有着当下与未来的双重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学习者个人的能力提升与思维发展,而且从长远看,它也是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之一。
二、自主学习者的人格特征
区别于传统对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等的研究,“自主学习者”更多指向“人”的发展,指向自主学习者“人格”的培养,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的特点。我们认为,自主学习者具有以下五大人格特征。一是“价值认同”,具有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主体思辨的品格和能力,能够充分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意义;二是“成长心态”,具有积极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心理品质,遇到失败会更加努力,倾向于寻求挑战和机会;三是“高阶思维”,具有深度学习和认知的能力,不满足于知识的简单获得,能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创造;四是“自省品质”,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具有规划、指导、控制和调节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五是“适应能力”,具有适应不同环境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促进持续有效的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在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我们认为,自主学习者是一群生命力勃发、具有强大学习意志的学习者,他们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不断通过自我塑造、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完成一种动态、积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从而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质,形成对真理价值进行永恒追求的完整人格。自主学习者不仅具备近年来提倡的“终身学习”特性,更应当成为当下学校着力培养的主要类型,其对于个人成长、教育变革、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自主学习者的育人范式
“育人范式”回答的实际上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自主学习者培养是目的,育人范式是内容、途径和方式。两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
1.品格养成教育为自主学习者培根
品格养成是自主学习者培养的基础工程。所谓品格,是指人们在个体生活与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品性与风格,因此品格养成教育要改变传统道德教育脱离生活、重在灌输、缺乏体验的弊端,对家校、师生、社会等各种关系要素进行整合,建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育人场域。我校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紧密联系现实生活,重视学生自我体验,强调学生实践参与,培养学生的“小当家”“小主人”和“小公民”意识。小当家教育,实现家庭自理。把家庭作为品格养成教育的重要场域。通过“理一屋、清一室、洁一家”等活动,自主开展物品整理、参与家务劳动等,培养学生生活自理的意识和能力,做好“小当家”。小主人教育,实现学校自治。把学校作为品格养成教育的主要场域。通过“一日校长”“一周班长”“‘六节’我来导”等活动,自主实施班务、校务管理,组织开展活动等,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做好“小主人”。小公民教育,实现社会自立。把社会作为品格养成教育的必要场域。通过“社区走访”“精彩百团”等活动,自主遵守公民道德,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意识和能力,做好“小公民”。
2.课堂范型建构为自主学习者启智
课堂教学是自主学习者培养的主体工程。要改变课堂教学知识零散、被动接受、思维浅层、缺少合作等弊端,建构问题导向、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范型。大问题驱动。将学习内容进行情境化、问题化改造,提高问题的思维容量。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核心性的好问题。通过设置总揽类问题、综合类问题、专题类问题和自驱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需要,拓展探究时间空间,驱动学生积极思考。自组织学习。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学习过程,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教会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能够在常规学习之余自主组织学习内容,更全面地拓展学习任务。当学习遇到困难时自主调节学习策略,更有效地推进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目标与自身特点自主管理学习时间,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高互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对话,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己学习。课堂是一种交往,师生双方在平等、互信、支持的教学情境中获得碰撞、融合、交换,从而产生新的价值追求。这样一种开放式学习情境,形成了马丁·布伯所说的“包含”状态,意味着关系中的双方进入到彼此的本质之中,从而建构出富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乐于分享、敢于表达的习惯,促进学生深度合作,让课堂产生思维的“交响”。
3.项目课程实施为自主学习者奠基
项目课程是自主学习者培养的重要工程。要改变传统分科课程的割裂化、知识化等弊端,聚焦核心素养,融通学科边界,发展高阶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主题选择。项目课程的主题是现实生活和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复杂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问题,值得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和有能力探究的问题。可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内的资源优势,从当地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自然风景、发展现实中寻找探究主题。比如我校毗邻中国历史古街——苏州平江路,学校便以平江路的名人、名居、交通、文创等作为主题进行研究。目标定位。要防止片面理解项目化学习“活动性”“生活性”和“跨学科”的倾向。项目化学习的主体是学科,但不是学科的简单拼盘,而在于融合。因此,要注重项目主题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连接与融通,制定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比如苏州园林中的文化之养、文学之意、数学之美、科学之理、艺术之韵。过程组织。区别于课堂学习,项目化学习的场域是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挑战性、探究性、实践性特点。要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开展实地考察、调查走访、资料搜集、课题研究、实践创造等。研究的内容、方案的制订、参与的过程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评价实施。项目化学习的评价以表现性评价为主,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真实表现,比如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是否善于与人合作,是否能提出观点、找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考查学生学习成果的呈现,比如作品制作、研究报告、成果展示、节目展演等。
4.学习环境建设为自主学习者护航
自主学习的弊端范文3
关键词:课堂效率;好奇心;主动学习
一、自主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进度的一致性,每个孩子都接受同样的知识,做出相同的答案。然而这种模式却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弊端,一方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孩子们的个性;另一方面,课堂效率也不尽如人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就像是一个局外人,听着老师讲,然后死记硬背数学公式,不免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发生。
然而,选择自主学习的模式,学生组成小组,根据老师的引导,一步步地去探究,所有学生加入探究的行列里来,这样在老师的指引下研究出来的公式和运算方法,更会使学生印象深刻,课堂效率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自主学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老师告诉你什么就是什么,很难激发出好奇心。而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在探究的课题中不断地提出疑问,这种疑问也就更提高他们对课题的兴趣,正是这种好奇心促使他们一步步地走近最终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结论,学生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这样的探究方法也让学生逐渐地养成了数学思维的习惯。
三、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有着极大的不同,主动学习的孩子,他们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成绩通常都高于被动学习的孩子。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就是被动受教育者。他们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而不加以思考,因而提不起兴趣,也就印象不深。数学讲究的是记得牢、记得准,而这样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而是要主动学习,自主研究,了解每一个公式、每一种运算是如何得出的。而这种自主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的弊端范文4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网络自主学习 终结性评估 形成性评估
1.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简介
高校的扩招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高校的公共课面临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学生数量的激增也必然导致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面对如此庞大差异的教学群体,教师往往感到课堂效果不够理想,倡导的交际教学和情境教学难以实现,而学生们也普遍反馈课堂互动效果较差,不能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如何使大学英语教学摆脱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根据这种情况,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应运而生。
“学习者自主”(learner autonomy)的概念最早由Henri Holec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2004年在试点学校实施以来,已为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在网络自主学习条件下,学生可接受的语言信息量增大,网络视听资源丰富,且这种教学模式不对学生的学习时间、任务及进度作统一要求,它使学习朝着自主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符合大学英语教改的宗旨,对应对扩招后的大班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已经适应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一旦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督机制,面对纷繁芜杂的网络资源将会感到无所适从,这迫切需要一种公正、合理、有效的评估体系来对学生进行监管。
2.终结性评估的弊端
传统的终结性评估(summative assessment)主要依赖于考试来考核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受到考生的心理因素、水平的发挥等因素的影响,单凭一次期末考试难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整体水平。传统的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新型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酝酿一种新型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3.形成性评估概念
1967年,美国哲学家斯克里芬在论及课程改革时首次提出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的概念,之后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形成性评估运用于教育评估实践。特别近年来由于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盛行,使得形成性评估一改终结性评估的主导地位,开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监控作用。按照评估方式,形成性评估可划分为学习档案(portfolio)、自我学习反馈(feedback)、调查问卷(questionnaires)、教学座谈(conference)等。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间的相互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这种形成性评估在实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点的多媒体教学中尤为重要。”
4.我校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形成性评估的具体实行措施
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我校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形成性评估的具体措施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建立学生档案袋,档案袋由学生自己建立,内容包括设定每学期的个人学习目标、网上信息反馈和PowerPoint课件展示、在线单元测试、网络形式递交作业、学生的在线课时、自主学习过程、课外阅读量及学年度小结。学生档案由任课老师负责保管,以便老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态。对于课件展示一项,学生可以自行利用自主学习课时亲自动手制作课件,然后在课堂教学环节用英语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对其他同学进行提问。二是教师观察记录,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师生访谈记录、作业完成和班级网页;其中师生访谈一项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需利用课余时间对全班65%以上的学生(30人以下小班要求100%)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交流,每次谈话的内容需由老师提供书面的记录。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师生们面对面的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也便于老师及时追踪学生的学习动态,发现不同学生的问题所在,这是单靠课堂互动环节所无法实现的。三是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估(self-assessment)、同辈评估(peer-assesssment)和教师评估(teacher assessment)。
在我校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实施形成性评估策略后一个学年,一项以我校2010级两个本科班共89人为对象的问卷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形成性评估策略是持认可态度的,但其中也有少数学生的学习动机弱,存在着抵触情绪。情况如下表所示。
5.结语
高校建立一个网络自主学习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而这部分教育成本要得到收效,一个合理有效的监控体系是关键所在。目前部分高校的网络自主学习呈现出了“投资大、收效小”的特点,如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估需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调整两种评估体系的比例,形成动态的整合模式,以完善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岳喜华,翟舒.网络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8.3.
[2]王登文.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形成性评估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06,(9).
[3]卢艳梅,高俊丽.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形成性评估与教师角色探析[J].内江科技,2008.12.
自主学习的弊端范文5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优势 弊端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高度发展的时期,信息技术已经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教育也是如此,并处在信息技术及其运用的最前沿。自从信息技术进入普通课堂后,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冲击。由于信息技术传输的信息量大,而且绘声绘色,有很强的视听效果,弥补传统的模型、挂图等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过多地使用也会产生很多弊端,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好信息技术,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呢?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对此问题谈谈看法。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喜欢看多彩的影像,而多媒体可以播放生动、清晰的影像,因而深受学生喜爱。在化学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一幅幅引导学生思维的影像,或者播放一张张物质结构的图片,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给学生形象、具体的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化学知识。比如,在学习碳单质的时候,由于初中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一时半会很难理解金刚石、石墨等原子的结构,更不要说理解C60的结构了。这些碳单质的结构,老师也不方便做出模型,即使向学生展示挂图,学生也是看得云里雾里,但多媒体课件,却能惟妙惟肖地向学生展现出来,甚至对碳单质的结构进行放大、旋转,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化学上有很多内容,在课堂上是不方便向学生展示的,比如,璀璨夺目的金刚石;工业上提炼氧气时,要液化空气;舞台使用的干冰营造的雾气腾腾的效果,这些都是在课堂上不好展示的内容,但利用多媒体课件能轻而易举地“展示”给学生看,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大力倡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因为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终身再学习能力,是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教学方式。在具体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比如,影响气候变化的温室效应,老师在课堂上费尽口舌也讲不清楚,那就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告诉他们如何在网络上进行查询,如何就各种查询的信息与同学交流。交流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发送电子邮件,也可以用聊天工具。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得更有劲,还能很快掌握什么叫温室效应,在生活中如何做到“低碳”。化学实验现象是具体的,但化学原理是很抽象的,而且很多的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着
3.信息技术能扩容增效
课堂是师生交流、相互传递信息的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常常用语言、小黑板、讲义等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这些传输方式,信息量小,清晰度差,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各种信息的优化处理,传输的量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几何倍数,并能包含图形、声音、动画,还可以将文字做成各种效果,放大也行,闪烁也可,特别是在各章节复习的时候,可有很方便地归纳知识点的结构,有利于学生认识知识的脉络,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4.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是研究化学问题的必须用到的手段,它可谓是化学教学的利器。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很多没有条件进行的实验,比如,利用空气液化分离氧气,这是无法在实验室里做的,但学生很想看看淡蓝色的“空气”,也很想看见氧气是怎么从液体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此外,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结构及运动情况,钢铁的炼制,沼气的开放,等等,都是学生喜欢、关注的化学问题。这些在实验室里没有办法的实验可以用信息技术作处理,老师可以将此做成课件,进行逼真模拟,同样能给学生“想看看”的满足感,而且能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有些化学问题即使能做也无法做的,比如,CO的中毒,浓稀释的操作错误,等等,也最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这样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弊端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有利也有弊。比如,利用信息技术讲解化学题目的时候,尽管它有慢放、回放的功能,但它没有老师边写边讲引导学生的思维来得容易;用它模拟化学实验是可以的,但不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更不能用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动手能力必须通过学生亲自操作才能逐步形成。当前,化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包含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而利用信息技术,弱化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时,我们要尽量扬其所长,避其短处。
总之,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十分强大,它具有现象、生动、直观、具体的特点,也能模拟各种的化学反应及化工厂的生产流程,真可谓无所不能,但它也存在明显弊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避其所短,发挥其所长,合理运用,就会为新课程的化学教学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整合.广西2011年中学教师全员培训教材.
自主学习的弊端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自主性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自主探索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对数学的情感,特别是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1]。
1传统数学教学的弊端
传统教学主张学生课前预习,但我认为,这种做法也有弊端,因为,很多东西需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如果学生提前预习,没有一个探究的环境,学生直接就获得书上的结论,那么上课的时候,即使教师创设了探究的环境,但预习过的学生因为已经获得了这方面的知识就会直接给出结论,这样不但自己失却探究的过程,也使得其他同学丧失信心和兴趣。因此,对需要探究的课题,我主张可以不要学生预习,让学生在一个完全未知的世界里进行探索知识和方法。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将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兴趣调动到,而且"双基"也得到落实,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注重知识形成的探索过程,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教师都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么做的","谈谈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在学习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不但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从中体验到数学发现的乐趣。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与自主性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人类科学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终身需要。古人说,"授人一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自主学习,是个体获得终身教育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以教师为定向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正常需要,小学生应该更多地采用以自我为定向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从而获得工作、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未来的学校必须把受教育者作为教育的主体,努力实现受教育者把别人的教育变成自己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进行自我教育。其中在数学课堂教学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具体表现在[2]:
2.1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其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意识集中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上。自主学习的本质要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要能够体现出其主体性,并且能够完全独立自主的学习而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或者指导。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界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这是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传授--接受"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方式转变,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其主体性,从而落实主体教育思想。
2.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适时地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原本单调、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有利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学数学教学的兴趣与自主性能力培养的策略
《课标》明确提出: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务必改变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探索学习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投入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的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3.1培养学生教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十分重要。我对新课,采取课堂趣味教学,即用生动有趣的故事,生产、生活中有趣的问题引出新课,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提供有利各层次学生展开思维的信息,创设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的条件,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他们参与的信心和勇气。对学生采取手段"小步子,多成功"的原则,善于发现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失败了,积极引导学生寻找原因,并挖掘失败中存在的成功因素,从而保护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3]。
3.2开放联想,使学生的探索得以飞跃
课标中提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适当增加一些联想与开放题,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多联想,多思维,多创造,教师的观念应该是开放的,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教师的课堂应该足开放的,鼓励学生上讲台,教师作观众,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足开放的,答案可以不唯一,过程可以不唯一,方法可以不唯一,思路也可以不唯一,把这几个开放引入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有利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定势,也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在多方位的联想中探索,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便于学生在尝试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4]。
3.3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会在心理层面发挥学生积极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在本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提问、谈话、讲解,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讲述生动有趣的数学应用现象和数学家的奇闻趣事来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借助本身具有信息量大、活泼直观、多感官刺激等优点的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结论
从以上教学过程可以看出,不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了知识,落实了知识性目标,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青建,李铁安.数学娱乐的理论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0年04期
[2]朱悦.新课改基础教育下的数学课堂更富有生活气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