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范文1
(2019.6.25)
今年以来,渑池继续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和考核指标,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推动农村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城乡环卫一体市场化运营实现全域覆盖,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有效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有序推进,农村“一户多宅”治理全面开展,农村“脏乱差”问题得到初步有效解决。
(一)实施垃圾清零行动。以抓巩固促提升为方向,以抓结合集中攻坚,抓督奖重罚为手段,抓住春节前后和夏收后关键时间节点,实施农村垃圾清零行动,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由行政村、中心村向自然村延伸推进。目前,全县236个行政村1297个自然村卫生死角逐步消除,每年投资近4000万元的城乡环卫一体市场化运营实现全域覆盖,垃圾收集设施、转运设施配置到位,近1700名保洁员全天在岗,农村保洁长效机制运转顺畅,农村环境卫生管护实现常态化。
(二)全面开展农村“一户多宅”治理。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农村宅基地规范整治实施意见,着力治理“一户多宅”“空心村”、闲置宅基地占地行为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村容破败,重塑田园风光,提升村庄整体面貌。累计拆除旧危房屋10450间,平整土地2000余亩,复垦、绿化1810亩,建设游园22个,农村空间格局趋向规范。
(三)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污水治理。以贫困村、乡镇政府驻地村、旅游景点周边村、人口相对集中的村为重点,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采购设备、统一组织施工、统一验收”的原则,精心选择设计图纸,招标采购优良厕具,全面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启动县域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先期陈村乡西段村、苜蓿2个100户试点正在改造,全县2.4万座改厕设备正在采购。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范文2
一、考核对象
20个社区居委会
二、考核项目设置
(一)综合类
1.城市社区(9个)
2.农村社区(11个)
(二)单项类
1.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2.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单位
3.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先进单位
4.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5.党建“三化”工作先进单位
6.绿色殡改工作先进单位
7.卫生与健康工作先进单位
8.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9.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三、奖项设置、表彰名额及奖励标准
1、综合奖
一等奖: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各1名,各奖励3万元。
二等奖:城市社区1名、农村社区2名,各奖励2万元。
三等奖:城市社区4名、农村社区5名,各奖励1万元。
2、单项奖
(1)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单位、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党建“三化”工作先进单位、绿色殡改工作先进单位、卫生与健康工作先进单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各3名,各奖5000元。
(2)其他工作(重点项目服务等),需要特别奖励的,党委另行研究。
四、考核办法
1.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第一副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
2.考核方式
实行“四评”考核机制,每半年考核一次,全年累计评先。
(1)各线、各科室初评
参评人员:各线、各科室分管领导、科室全体人员
各个科室必须按文件要求,实事求是,综合打分,拉开打分档次,严禁打满分,至少形成三个评分档次,打分时要备注扣分或造成分差的依据,经主管领导和科室长签字后再上交。
(2)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复评
参评人员:机关科室长
(3)考核领导小组审评
参评人员:相关班子成员
(4)班子会总评
参评人员:全体班子成员
3.督查考核办法:
①交办——事前告知,安排部署(作风督查除外)。对上级交办和街办部署的工作,以点到会或下发任务清单的形式明确任务、责任、时间进行交办。
②落实――事中察看,微信曝光。各科室社区按照要求,抓紧时间进行落实。督查办采取多种形式掌握进展情况,及时记录在案,并向主要领导汇报。
③督办――事后反馈,通报督促。对工作推进不力的,由街道党委、办事处主要领导签发督办单,要求限时办结并启动问责预警。
④销号或问责。对在督办时限内完成整改的,进行销号;
对督办后仍不到位的,启动问责,列入“负面清单”,并以备考核使用。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范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0sjs”为你整理了这篇消薄化债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2020年“消薄化债”工作
1、2020年度“消薄化债”目标任务
今年我镇的消薄目标任务是“3020”即村集体总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化债三年目标任务是全镇23个行政村完成化债总额8873万元,2018、2019年已化债7320万元,今年需化债1553万元。
2、“消薄化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经过年初对各村“一村一策”摸底排查、落实,截止目前,我镇23个行政村村集体总收入均达到3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也达到2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收入30万元以上村10个村(横塘、长六、闽坞、周云、桂芳桥、对石、告岭、西游、一都、白鹤);23个行政村共化债1557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00.25%。
3、工作举措
1)积极开展调查指导,做到消薄工作家底清、措施准。年初时,我们及时对全镇23个行政村开展专题调查指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全面梳理各村情况,准确把握各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弄清各村在新的一年里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情况,并向镇党委政府提交消薄一村一策方案和新一年扶持政策建议,并提出“创新、挖潜、找陈”三项工作措施,全力帮助各村发展集体经济,以实现精准消薄。比如向镇党委政府提出天目、月亮桥等村,应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和 “村落景区”建设,结合“一户多宅”清零工作的开展,利用闲置和没收的农户住宅进行改造成“民宿”出租,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周云、徐村等村,应依托农村“三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寻找合作伙伴,利用土地确权的成果,积极推进土地整村流转,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等等切实行之有效的建议,这些建议都得到了采纳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加强小微权力管理,做到消薄工作路子正、数据准。今年来,对全镇24个区镇消薄项目进行实地了解基础上,制订落实了村级负债警戒线、消薄考核等等制度,严格村级小微权力管理,积极开展财务清理,还对各项村级集体收入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认真审核,规范民主决定,加强民主监督和财务审计,有效防范对集体经济利益的侵害和弄虚作假的行为。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村集体能增收的资产、资源缺乏,经营性收入渠道仍然比较少,如不是依靠镇财政采购购买服务,今年我镇仍有6个村(严家、对石、九狮、徐村、交口、武山)不能完成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的消薄任务。
2、明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要达到30万元以上问题较大,如今年有几个村的经营性收入是靠农民建房选位费、自来水费等收入,因我镇自来水都采用集中供应、农村建房安置地安置已饱合等原因这类收入明年都不可能再有了
3、有的村对“消薄”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够有力。个别镇村干部对“消薄”工作存在任务观点,村民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意识逐渐淡薄,没心思去发展集体经济,未从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高度来考虑。个别村主体意识不强,内生动力不足,思想停留在“要我消薄”而非“我要消薄”,存在“等、靠、要”现象,等着靠财政拨款“输血”;镇村干部之间工作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存在研究不深、办法不多等问题;对消薄工作的重视也存在不平衡情况,没有个性化分析研究,存在简单化现象。从近年消薄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村是通过加强集体资产监管、内部挖潜、调整账目来完成,真正通过项目带动消薄的村为数不多。
4、村级各类公益性支出持续增长,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不畅,今后要继续减除村村债务困难重重。
三、2021年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充分发掘自身优势,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采取有效措施, “千方百计”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健康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消薄”项目建设。对已完成而产生效益的项目加强管理,使项目达到收益最大化,如杲村、桂芳桥、闽坞等光伏发电项目和周云村土地流转合作建立粮食生产基地项目。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范文4
在第2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庆祝暨表彰大会,纪念教师的节日,对我县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两基”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这对于我们牢记教育事业的光辉历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加快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辛勤耕耘在全县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离退休教职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借此机会,我讲两点意见:
一、上下联动,全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二十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把“教育兴县”确立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之一,不断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格局,全县教育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
——“两基”目标如期实现,基础教育快速发展。我县“两基”工作于1993年实施,1998年实现了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目标。2002年7月29日州人民政府在我县召开全州“两基”工作现场办公会后,要求我县必须于2003年10月全面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并解决我县“两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面打好“两基”攻坚战。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我县“两基”工作于2003年10月如期通过省州验收,2003年12月经国家教育部审核认定,并公布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推动了全县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教育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全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全县教育工作坚持以扩大教育教学规模为重点,以强化素质教育为根本,全民受教育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县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省定二级进修学校),职业中学1所(省定二级合格职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6所,小学101所(其中完小41所、村小60所),教学点(一师一校)20个,幼儿园3所。有在校生23586人,其中职高402人,高中669人,初中6465人,职业初中班1042人,小学14314人,在园幼儿676人。有教学班738个,其中职高班5个,普高班15个,初中班128个,小学班544个,职业初中班21个,幼儿班25个(含社会力量办学6个班)。学校总占地面积39.8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全县累计扫除青壮年文盲2.3万人,文盲率下降到1.37%。
——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显著提高。按照“稳定、充实、提高”的原则,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全县有教职工1543人(有20人为社会力量办学教职工),其中高中专任教师36人,初中专任教师373人,小学专任教师885人,幼儿专任教师41人。全县小学教师合格率达93.9%,初中教师合格率达95.8%。初中毛入学率达96.4%,小学入学率达99.67%,初中巩固率达98.28%,小学巩固率达99.21%,初中完学率达92.98%,小学完学率达76.1%。今年高考又创新高,1人获南部六县理科状元,夺取了“红烟奖”。
——科教兴县战略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县有6所学校建成计算机教室;建成教育卫星宽带网站1个,1600多名学生接受了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进一步加强。
我县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各项措施的提出,我县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一是教育负债大,学校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二是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偏低;三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这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二、坚定信心,努力实现教育发展目标
当前,随着全国全省全州教育形势的发展,我县教育将迎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县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巩固“两基”、实现“普实”和发展高中教育。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抓好“两基”巩固提高,推进“普实”进程,突破高中教育“瓶颈”制约,加强“职成”教育,努力构建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四位一体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根据全县教育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我县教育工作需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发展
树立改革求发展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红河州被列为全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州为契机,坚决贯彻执行《红河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六个配套实施意见,抓好全县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落实。加大教育综合改革力度,重点实施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阶段的办学体制、人事管理、学校内部分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衔接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
(二)强化措施,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我县虽然如期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但由于“两基”工作基础差、底子薄,巩固“两基”任务还很艰巨。因此,要认真按照《屏边县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工作措施,扎实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一是要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浓重氛围。二是要认真落实省《关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若干意见》,继续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在教育指标、学校建设、管理、服务、育人等方面做到软件从优,硬件从实,在水平和质量上精益求精,为后续发展作好充分准备。三是要抓好贫困学生救助工作。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继续坚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三定三包”责任制度,抓死入学率,控制辍学率。积极争取中央、省、州的支持,做好中小学生“两免费”工作,继续开展好“心系特困学生捐资助学”活动,结合勤工俭学,通过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对口帮扶等,组织发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开展重教、抓教、兴教、支教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不断加大救助特困学生力度,控辍保学,巩固义务教育成果。三是要做到“两基”工作机构不撤,人员不散,任务明确。要严格按照《云南省“两基”巩固提高复查年审项目及指标要求》,做好档案资料和申报复查材料的充实完善工作。四是要认真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确保学生不因学校乱收费辍学和失学。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普实”进程
普及实验教学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州教育局推行“实验教学普及县”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是“两基”、“两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普实”工作的领导,把“普实”工作列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制定了《屏边县“普实”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普实”摸底调查,并完成了四中、徐屏中学、白云中学实验室仪器装备的配置。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小学自然实验室、仪器保管室及实验准备室建设,加强实验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健全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使之达到《云南省普通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规范》规定的标准。力争2004年9月底向州教育局申报,完成州级验收,11月完成省级验收,确保如期实现“普实”目标。
(四)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加快高中教育发展
随着我县“普九”推进和近年来高中班大幅度扩招,我县高中教育特别是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高中教育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已成为制约我县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瓶颈”。因此,要做好我县高中教育发展规划,加快高中布局的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实行初、高中分设办学,促进高中教育的发展。力争以拓展优质高中为重点,三年内规划新建一所高级中学,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建设,扩大规模,形成标准高、体制新、办学活、质量优的示范高中学校,带动初级中学,辐射全县。
(五)以服务为根本,进一步加强“职成”教育
坚持开门办学和为“三农”服务的方向,继续发展职业教育和以农民培训为重点的农村成人教育。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和乡村化技术学校的综合功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办学效益。认真组织开展对内地市县职业学校办学的调查研究,围绕深化教育改革各项要求,明确发展方向,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在探索办学新路、招生改革以及建设骨干专业等方面着力研究和探索,推进职成教育发展。2004年下半年,实现职业中学招职高班200人,职初班200人。
(六)加强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范文5
我县于1980年被列为国家“老、少、边、穷”县,1986年被列为国家贫困县,1993年因农民人均年收入超出国家界定标准13.6元退出国家贫困县。近年来,在中央、省、市的关心支持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扶贫攻坚和强农惠农政策,自我加压,奋力追赶,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大力实施“强攻工业、主攻旅游、产业兴县、富民强县”发展战略,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面貌不断改观,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1.5%;财政总收入增长30%,连续四年实现“三年翻番”。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8亿元、财政总收入2.5亿元,分别增长10.6%和28.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4.6%和1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5个指标增速列全市首位。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村庄整治推进。一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扶贫攻坚整村推进的有效载体,以做优做大村庄规模为突破口,突出抓好村镇联动、村落连片、综合示范区建设、公路沿线整治,着力改变农村面貌。截至目前,全县先后共完成了589个省批建设点村庄整治任务(含2013年68个省批建设点),涉及23600多户农户、92000多人直接受益,改路、改厕、改水“三改”基本到位,16200农户改造了住房。打造了一大批如古井、古松、客家源、大畲旅游新村等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新村、文化新村、生态新村。二是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作为贯彻《若干意见》、促进扶贫攻坚的首要大事、开局工程和民生工程,2012年完成了4770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2013年市下达我县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为14410户(其中新建和维修加固9063户,拆除空心房5347户),截止到9月6日,全县落实改造对象9208户、已开工6184户、完工1431户,拆除空心房3985户。全县规划建设的50个危旧土坯房集中改造点已全面启动建设。
2.坚持产业发展推进。一是做优农业产业促农业增效。通过多年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基本形成了“田里烟、莲、稻三分天下,山上油茶、果业、香樟三业并举”的农业产业格局,今年种植烟叶3.2991万亩、白莲4.5万亩,收购烟叶9.4773万担、预计收购干莲3500吨以上,白莲、烟叶两项产业可实现农民人均增收约1500元。此外,全县油茶面积达10万亩,香樟面积达5万亩,成为新兴农业产业,我县被列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油茶产业项目示范县”,并连续多年在国家、省组织的年度油茶发展业绩考核中名列前茅。二是突出“一村一品”促农民增收。通过科学规划、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并将科技扶贫资金、扶贫贴息贷款等向重点村集中投入,各重点村已逐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如:木兰乡东坑村63户农户自行组织成立了“县山地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该社山地鸡年出栏量达30万只,年产值达1500万元。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进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疫、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种源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小松镇瑶上村建立蔬菜种植基地300亩。带动基地农户500户,其中贫困农户240余户,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仅带动企业的发展,也使农民增加了收入。琴江镇大畲旅游新村,依托通天寨景区,捆绑新农村建设、旅游、扶贫开发、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努力打造一个“客家气息浓郁”宜居、宜游、宜业新型村落。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为当地农民创收人均达3000元以上,使该村农民既改了房又致了富。2012年,琴江镇大畲旅游新村被评为全省首批4A级乡村旅游点。三是发展旅游带动服务业和农产品销售。依托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已建成通天寨4A级景区、大畲乡村旅游示范区、九寨温泉、赣江源漂流等四大核心景区,成功举办两届乡村旅游文化节。今年1-8月,累计接待游客87.3万人次,同比增长29.8%,旅游总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32.4%。旅游促进了城乡餐饮酒店业的发展,使农村一大部分人员转移到服务业脱贫增收。通天寨景区、赣江源景区周边农民依托旅游的驱动,经营宾招酒店和经销土特产品,增加了收入。
3.坚持项目建设推进。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目前,我县共有国家和省级贫困村2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2%,上级下达整村推进资金1216万元,其中:省级贫困村项目资金290万元,国家贫困村项目资金66万元,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420万元,2013年整村推进(村庄整治)440万元;截止目前,贫困村申报项目140个,已完工项目109个,占申报项目总数的77%。二是加强项目对接工作。我县根据《若干意见》出台了35条实施意见,编制了《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强项目储备,目前已编制重大项目385个,总投资达476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80个;积极申报争取国家、省扶持资金或报批的项目102个,总投资128.9亿元,为把国家政策尽快转化为项目、促进新一轮扶贫攻坚尽快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4.坚持社会扶贫推进。一是推行“三联系一挂职”机制。全面推行县领导联系乡、县直部门联系村、干部联系户、新列后备干部和新聘工作人员到村挂职锻炼,全县29名县领导联系10个乡镇,每人挂点一个国家或省级重点扶贫村,落实“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有力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落实。二是成立县老区促进会。加强与上级老区促进会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为争取更多的社会扶贫资金提供了平台。2012年,钨业集团公司向县老促会捐助5万元作扶贫救助资金。三是积极争取上级帮扶。省委、省政府“四个一”组合式扶贫举措,省财政连续十年每年100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将为我县扶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四是深入推进“三送”工作。积极推行“三代”、“六民”工作机制,开展“五进农家五同步”活动。今年,县财政出资2000万元,分两批实施376个交通、水利等“三送”民生工程项目,项目覆盖全县131个行政村。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
1.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贫困面较大。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31.06亿元,仅占全国的0.06‰、全省的2‰;财政总收入3.9亿元,是全省唯一一个财政未过4亿元的县,绝对值仅占全国的0.03‰、全省的2‰。实现人均生产总值11085元,仅为全国的28.8%、全省的38.5%;人均财政总收入1226元,仅为全国的14.1%、全省的2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18元,仅为全国的40.4%、全省的49.9%;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仅为全国的44.9%、全省的45.4%。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76935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9%。
2.基础设施欠账大,自身“造血”功能弱。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仍有15个行政村不通客车,有四级以下低等级公路460公里,四、五类危桥38座;仍有757个村小组、1251个自然村未通公路。二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还有24座及393座重点山塘存在安全隐患,有20座小(2)型病险水库需要除险加固,4000多座山塘需要加固整治,还有60%的灌区需要配套改造。三是农村人畜饮水极不安全。还有77个行政村、1255个村民小组、1745个自然村、38847户农家不通自来水,涉及人口75900人,多数农民的饮用水基本上是溪水、河水、井水、塘水等不安全用水。四是电力供应能力差。只有110KV输变电站,高峰时期突然断电现象时有发生。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农民增收的主要传统产业烟、莲、稻,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影响,效益不高,特别缺少技术研发和产业培训支撑,产业深加工跟进难,农业产业附加值低,农民持续增收难。此外,我县人均耕地仅为0.63亩,外出务工者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少,大多从事体力型劳动,收入微薄,务工要脱贫也很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切实加快扶贫攻坚工作,是推进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县将紧紧抓住国务院扶贫办对口支援我县发展机遇,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努力为振兴发展当好“助力器”。
1.以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按照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总体要求,将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土坯房改造有效衔接,加大贫困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每个点改造整治到位,贫困村人居环境得到更大改善。
2.以“建档立卡”落实扶贫到户政策。提高扶贫精准度,对国家新扶贫标准下农村扶贫对象基础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
3.以模式创新加快移民搬迁步伐。通过与新农村建设、危旧土坯房改造、生态建设、圩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提升移民搬迁工作。到2020年,计划投资5720万元,完成4084户14300人的深山移民及地质灾害避灾移民任务,精心打造100个集中移民安置点。
4.以产业扶贫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争取开展中央彩票公益金、贫困村互助资金、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等试点工作,重点培育壮大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努力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特别是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大旅游扶贫工作力度,努力将打造成旅游扶贫示范县。
5.以智力扶贫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坚持“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到2020年,实现农民培训全覆盖,普遍掌握1-2门实用技术。
6.以专项扶贫营造浓厚氛围。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全社会参与扶贫工作机制,组织好县直单位(企业)定点扶持贫困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围绕中央开展行业扶贫的新要求,着力推进行业扶贫,积极推动行业部门支持扶贫的责任全面落到实处。
五、几点建议请求
作为全省、全市发展最落后的县,人民常常为自己拖了全省、全市的后腿感到不安,感到自责,我们做梦都想尽快甩掉倒数第一的帽子,早日脱贫,与全国人民同步迈进小康社会。但要实现这宏伟目标,仅靠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上级给予我们高度的关注与特殊的扶持。
1.逐年增加扶贫重点村个数。131个行政村中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被列为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只有50个,占总行政村的38.2%,还有81个行政村未实施整村推进工作,这些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差,村容村貌亟待改善。为此,请求上级对实行差异化扶贫,帮助老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逐年增加贫困村的数量,力争到2020年全县131个行政村都能享受到扶贫重点村的扶持政策。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范文6
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商务工作会议精神,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商务工作会议。分析掌握当前面临形势,谋划布置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我市商务经济再上新台阶。刚才,洪波同志回顾总结了市“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商务工作,分析了当前商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安排了2011年的商务工作,讲得很好很全面,完全同意,希望同志们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就全市商务工作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市商务经济发展成果
也是自2005年4月市商务局组建以来,商务经济规划发展的第一个完整的五年,同时也是形势变化最快、政策变化最频、经受考验最深的五年,更是商务工作得到各级领导重视最多、各方支持力度最强、社会关注水平最高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商务经济在市、区(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全市商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商务工作各项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推动增长、增加税收、带动就业的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十分突出的重要贡献。十一五”期间,市酒类产业强势崛起,销售收入及利税等主要指标总额连翻两番,年均增幅超越40%一举奠定了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的重要地位,十一五”期间是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国家的一系列中心和活动在建立举行;市场体系建设效果显著,商贸物流中心初见雏形,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已初步形成;对外贸易逐步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亿元大关,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入驻;商务经济发展内在动力继续增强的同时,市商务工作各项指标也在快速增长。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市商务战线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打造成渝经济区、建设川南经济区的重大机遇,切实落实酒类产业、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促进外贸增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了全市商贸工作的快速发展。酒类产业继续坚持较快增长,累计完成产量98万千升,同比增长16.4%实现销售收入352亿元,增长40.3%实现利税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9%主要指标几乎占据了全省酒业的半壁河山”酒业集中发展区顺利实现产值和服务性收入100亿元目标;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02亿元,同比增10%实现税收56亿元,服务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达57.7%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市场消费呈较快增长势头,累计实现社消零259.3亿元,同比增长18.5%居全省第七位;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西南商贸城等市场建设,生猪定点屠宰换证规范工作效果突出;进出口总额达1.32亿美元,入口1.05亿美元,增幅均超过60%实际到位外资3051万美元,同比增149%外经合作、民生工作等工作也有序推进。
取得的效果令人鼓舞,回顾“十一五”市商务工作效果显著。市委、市政府对商务部门的工作是满意的对所取得的成果是充分肯定的这些效果不只为我市“十二五”商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我市商务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贵经验和宝贵积累。效果既可喜可贺,也来之不易,既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通力协作、拼搏进取的结果,凝聚了商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辛劳。借此机会,代表市政府,向大家取得的突出效果和受到惩处的先进集体、先进单位、优秀品牌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商务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准确掌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是严峻挑战前所未有,当前我省商务发展形势面临两个“前所未有”一是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但总的看,商务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商务工作机遇大于挑战。要抓好“十二五”时期的商务工作,就必需正确认识和掌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商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但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的趋势不会改变,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继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形势不会改变,市的区位、资源和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依然存在从宏观层面分析,今年我市商务经济面临四大机遇。一是整体经济形势回暖。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从急剧滑落到缓慢复苏,世界贸易出现局部改善迹象;从国内看,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形势向好。二是市场环境趋优。国际产业转移重新开始活跃,外资向中国流动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尤其是具有较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的高层次产业,一)准确掌握当前我市商务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尽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速度也呈现出继续加快趋势,这对区位和综合商务利息优势突出的市极为有利。三是宏观经济政策向好。今年,中央将坚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重点在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特别是首次把拉动内需放在三驾马车”首位,为商务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四是成渝经济区打造启动。省委、省政府“一极一轴一区块”发展战略和成渝经济区整体打造全面进入了实施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推进,为我市对接川南经济区,融入成渝经济区,发展壮大区域经济提供了有利时机。
今年经济发展环境总体向好,但形势依然严峻。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定,多数国家经济出现回升主要依靠强力政策安慰,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明显缺乏;国际金融领域风险尚未完全消除,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难度加大,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仍不稳定。从国内环境看: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科技效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需要一定时间,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条件尚不具备;世界各国贸易维护呈现升温趋势,引进来”和“走出去”面临多方面制约;通胀预期强烈,企业投资意愿和消费者信心缺乏,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趋缓,坚持国内消费快速增长的难度明显加大。从自身看:纵向比拟,开放型经济一年一个台阶,商贸物流发展一年一个突破。但横向来看,市开放型经济总量与周边地市相比仍然偏小,商贸行业组织化水平仍然较低,二)深刻认识当前我市商务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新型业态发展仍然较慢,继续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
今年我市的商务工作,可见。机遇与挑战同在优势与劣势并存。商务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对经济工作的决策布置上来,切实增强做好商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敏锐的视角、抢抓的意识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捕捉发展机遇、赢得发展优势、扩大发展效果,不时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我市商务经济“高位求进、加快发展”
三、围绕重点工作精心谋划
刚才同志在工作演讲中已经进行了具体布置,关于今年的商务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这里不再重述。对于下一步工作,各级、各部门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包括商务经济在内的第三产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肯定趋势和推动一、二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我市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占的比重还不够大,还需要进一步做强做大。同时,与周边乡村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非常小,离区域中心乡村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这就要求我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弥补经济结构中的这块短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三产业发展,连续出台了加快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意见,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促进商贸业发展。各级各部门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奋力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切实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商务工作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引擎,更要挑起发展第三产业的大梁,承担更多的任务。
强势推动酒类产业发展。省委、省政府对白酒产业一直高度重视。并将出台《省酒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同年6月,奇葆书记莅临视察时,也特别要求我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中要有所作为。要继续强龙头、培巨人,建名酒名园名镇名村,实施品牌战略,走优质高效之路,做优做强做大酒业。要加大对老窖、郎酒两大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势资源的配置上尽量倾斜,促使其健康运行、加速发展,真正成为酒业发展的航空母舰”要加快酒业集中发展区南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白酒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实现园区产值和服务性收入年年超百亿元,成为全省品牌“百亿园区”要加快二郎名酒名镇建设,打造建设独具特色的世界名镇。要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品牌酒,积极引导原酒企业向瓶装品牌和名酒企业股份合作转变、瓶装品牌向知名品牌转变,着力发挥“酒”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效应;大力实施品牌振兴计划,继续鼓励酒类企业争创品牌,全面提升泸酒品牌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要加大名酒知识产权维护和酒类企业的监管力度,促进泸酒产业优质高效健康发展。
着力推动商贸物流业发展。构建川滇黔渝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今年的工作重点是继续加快西南商贸城建设,以培育白塔商圈和商贸龙头企业为重点,完善商业功能空间布局。要认真研究白塔商圈各个商城的发展定位,实行错位发展,防止过度的同质化竞争;要认真落实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汽摩下乡”等促进消费政策,不时活跃城乡消费市场;要完善城乡市场网络,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扩张市场能级;要加大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方面有所突破。
努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当前。仍是当前我市商务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必需坚持以大中型入口企业为龙头,以衔接产业转移、硬件设施建设和保税港区打造为抓手,积极培育我市入口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要大力支持协助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轻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和泸县中小企业守业园区衔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和外商投资项目,着力把园区培养发展成为开放型经济产业园区。当前,要紧紧抓住产业转移契机,推动与长三角的战略合作;要做大做强赫克力士天普化工、南方硝化棉、天宇油脂、长江起重机、邦立重机和老窖等大中型入口企业,切实增强龙头带动作用;要加快建设港集装箱码头二期续建工程,力争建成进港铁路专用线,推进港集装箱码头围网、仓储等硬件设施建设,力争完成保税仓建设,积极申报保税物流中心,为建设保税港区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工作措施。着力营造商务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职能重要,商务工作关乎百姓利益、关乎经济建设、关乎社会发展。责任重大。但是市商务部门又是新组建部门,随着国家“稳外需,扩内需、调结构”等若干政策出台和我市“四个四”战略的推进,商务工作的任务将会越来越繁重。推进商务事业发展,单靠商务部门一家还不行,必需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和商务企业的支持和参与,这样才干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为此,也借此机会提三点要求:
充分认识商务工作在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全市重大战略实施和保证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商务工作。日常工作把商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着力解决机构不健全、职能不到位、人员不落实等问题,确保机构、班子、人员、经费的保证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