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主学习的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主学习的原则范文1
Web2.0时代的交流和学习呈现快捷高效的特点,以“微博”为代表等传播媒介工具不断推动着“微”标签的不断蔓延,“微电影”、“微音频”等新名词不断涌现。这些 “微”事物不断地挖掘者可被利用的零碎时间,人们的交流或学习方式正经历着一场“微”革命。
“微课程”的概念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作为被冠以“微“标签的产物,其体现着“微”的短小精悍特点:短小精悍的时间、知识、内容等等,有利于学习者利用琐碎的时间,随时随地地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体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学科教育中,“微课程”尚未有明确的定义,这常常引起了设计者和开发者对于“微课程”概念的不当延伸,误认为任何与学科课程相关的短视频就可以称作“微课程”。
在学科领域中,“微课程”应体现学科知识以及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然而也并不意味着“微课程”需要像学校课程教育那样必须在课堂上进行。相反,在根据学科知识体系的条件下,应该发挥“微”的特长,挖掘学习者可利用的零碎时间,让学习者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学习,形成自主学习模式的学科微课程。
以下本文将论述对于自主学习模式的学科微课程的三点设计原则,分别是1)紧扣学科特点;2)适当地选取和分解知识;3)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设计和分析,以期为学科微课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一、紧扣学科特点,让学科微课程具有使用价值
学科的特性决定了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学科微课程也并不例外,其设计与开发也充分地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否则将会脱离学科,失去了使用价值。如何做到以许可为依托?应该从学科的内涵、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内容作考虑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学科内涵是该学科的知识体系中最本质的内容,体现着该学科学习养成后的内在涵养或素质;其次,学科的培养目标是该学科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自身教育对象和教学环境的特点,按照学科教育目的制定的,其本身体现着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环境三方面因素;最后,学科的实际教学内容是该学科课程内容的直接体现。
可见,学科内涵、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内容体现了学科从建设到落实的特点,故笔者认为,学科微课程应该以学科内涵为依托,以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实际教学内容为依据,才能切实做到紧扣学科特点,发挥使用价值。
二、适当地选取和分解知识,让学科微课程“微”得有道理
微课程之所以能做到“微”,除了在表面上的时间短,实质上更是指紧抓某个知识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划分和选取知识点以形成微课程,因为这样做会造成课程内容指令破碎,违背课程的整体性以及系统性。
笔者认为,要做到适当地选取分解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依据入手:1)要充分考虑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根据它们的难易程度,按照教学要求合理地划分选取;2)要考虑学习者的出发点,充分了解学习者学习准备情况,包括是否具备学习该内容的先验知识、认知能力等。做到根据学习需求选取知识点或提炼教学内容。3)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分析学科知识外所需的从属知识和技能,把这些知识或技能合理的划分选取,形成微课程。
三、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科微课程顺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
自主学习模式的学科微课成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其设计与开发必须考虑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真正做到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内容来学习。而另一方面,作为自主学习模式的课程内容,应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习支架,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巩固。除此之外,课程应该尽量做到把复杂的知识利用简单的图画展示,使其变得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案例分析
自主学习的原则范文2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网课设计取向
1.高校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建设
1.1网络自主学习
上世纪六十年代,自主学习风潮开始在西方国家兴起,并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领域的深入思考与研究。国际上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有很多:语言学家Holec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是人们“控制自我学习的能力”;Dickinson从学习责任的角度切入,认为自主学习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其学习所作出的一切决策和对实施这些决策要全权负责”;我国教育学者韩清林则从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认为自主学习是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发展等。从以上列举的国内外各专家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对于自主学习的概念和内涵,国际教育界存在的分歧不大,只是不同的学者研究的角度与方向不尽相同。
本文将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通过独立思考进行的自主选择、自主执行、自主理解、自主控制的创造性学习过程。由此可推及网络自主学习的定义:利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者在一定的规则与方法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的自主选择、自主执行、自主理解、自主控制的创造性学习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活跃的主体,可以在知识(而非信息)的中任意汲取提升自我所需的营养。在这里,强调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客体是知识而非信息,要将学习知识与获取信息二者区分开来。在各种信息急速膨胀的今天,人们在网络中要面对的可接收的信息尤为纷杂,学习者如何在巨量的网络信息库中科学高效地找到自己真正需求的知识,成为教育体系中所有人员密切关注的问题。再者,强调自主学习是一个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意味着其并非只是知识的单线运动,学习者在接收外界知识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理解,对此知识进行创新再造,以反馈的形式赋予知识新的血液,丰富现有知识体系。
1.2高校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如果说网络自主学习限定了自主学习的渠道与途径,那么高校网络自主学习便限定了自主学习的主体,即自主学习者。高校是一个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等教育的发展事关整个国家的未来。自中国接入互联网尤其是近十年来,各高校为了变革教学模式和丰富教学资源,纷纷进行网络课程的建设,高校网络课程成为高等教育中向普通高校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机会的重要方式。然而,网络课程的建设进程需要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些高技术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网络自主学习发展的进度与水平。但这一短板很快被发现,各类专业的网络学习平台应运而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高校能够顺畅地建设网络课程,学习者能够便捷地获取所需知识,从而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及知识的无缝交流。
由于高校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服务对象是普遍具有较高独立思维能力与专业知识水平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更加强烈,对于所获取知识的要求更高,因此,相关网络课程的设置也应更加的优化高效、科学合理。
2.高校网络课程设计取向
2.1高校网络课程设计现状
通过在网页中搜索“高校网络课程”等关键词,可以搜索到很多高校的网络自主学习课程开放平台(以下简称高校网课平台)。高校网课平台众多,不同的平台建设主体根据具有不同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将网课平台进行大体上的分类。本文主要提出两种网课平台分类方法:
(1)根据其面向的学习者的范围不同,可将网课平台分为封闭式网课平台、开放式网课平台与半开放式网课平台。封闭式网课平台是指只对本校教学人员开放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开放式网课平台是指所有课程完全向社会开放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半开放式网课平台是指课程只向特定社会群体开放或只向社会开放部分课程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网课平台都属于半开放式网课平台,在满足本校师生自主学习需求的同时,有选择地向社会提供自主学习服务。
(2)根据其课程设计的取向不同,可将网课平台分为通识网课平台与个性网课平台。通识网课平台主要以学科中心设计为设计取向,重视课程的分类教学与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度,它的实质是传统课堂教学在网络平台上的延伸;个性网课平台则主要以学习者中心设计为设计取向,重视学习者个人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关注学习者个性发展,它的实质是开辟一片严谨学科体系之外的网状知识交流空间。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开通的网课平台都属于通识网课平台,以学科教育为主,方便学生在传统课堂以外对于学科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补充巩固,这与中国高校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模式是相契合的。
2.2高校网络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对设计现状的分类,本文分析得出部分高校自主学习平台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总体而言,目前国内高校自主学习平台建设成熟度不高。各高校网课平台的建设力度与建成水平不尽相同,许多高校的课程设计方案针对性不强,课程设置未能体现出本校的特点及优势,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网课平台条件下,无法使校外学习者迅速精准地获取自己所需知识。同时,网课平台建成后的维护与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许多网络课程不能根据该领域最新学术成果进行及时更新,由此丧失了网络自主学习的部分优势。
(2)就其面对的学习者的范围而言,部分高校网课平台的开放性与兼容度不够,不能满足社会广义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需求。很多学校出于保护本校教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避免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外流等角度,不愿将核心研究成果到网课平台,不愿把网络课程向全社会自主学习者免费开放,设置知识壁垒,这必不利于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平衡,不利于国家高教行业的总体发展与进步。如何在有效保护本校教学工作者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网课平台的利用率,使知识在整个社会顺畅无阻地流动,是高校在构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时需要注意思考的问题。
(3)就其课程设计的取向而言,即使运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部分高校的网课也未能走出传统课堂教学的范式。这样的网络课程模式同传统课堂一样强调知识的传授,教师输出知识,学生输入知识,知识仍然呈现单线传播的特点。它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学习者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及知识体系,但在本质上并未实现根本性突破,只是将课堂上可以学到的知识简单地搬到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容易造成教学资源的重复与浪费。因此,要真正实现学习者对知识的自主选择、自主执行、自主理解、自主控制的创造性学习目标,未来网络课程的设计必须逐步走出传统理念的禁锢,逐步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取向,在一定规则与规范的基础之上,就学习者某个感兴趣的课题,为其创造与全国乃至全世界学者进行相关知识交流的渠道与空间,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逐渐模糊教者与学者之间的鸿沟,人们可以自由交换自己对于某领域或某课题的理解,真正实现网络式的自主学习。
2.3高校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强调自主学习者的自主性,高校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建设的过程强调高校设计网课的自主性,即高校在设置网络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时应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有选择有重点地提供网络自主学习服务。然而,自主性并不意味着完全自由,各高校在设计网络课程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知识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高校在设置网络课程时必须严谨甄别课程内容,向学习者提供知识而非不辨真假的信息。
(2)及时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高校提高对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重视,学科内各自安排专人及时跟进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网络课程内容,避免形式主义。
(3)学习者为中心原则。这一原则要求高校转变传统知识大纲教学模式,将网课设置的重点及目标由学科体系重现转向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上,以人本主义为宗旨,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作风。
(4)开放性原则。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它的开放度比传统课堂要高许多,因此,这一原则要求高校打破死板的闭门造车学术模式,将更多的目光转向社会,以优质教育资源帮助更多的社会学习者获得自我提升,同时积极接收来自社会的知识反馈,启发思维。
(5)个性化原则。这一原则要求高校尊重学习者的个性选择,满足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开发学习者的个性潜能,真正给予学习者自我选择、自我执行、自我理解、自我控制的思维空间。
3.结语
本文以国内高校网络课程的建设为切入点,界定了自主学习与网络自主学习的概念,并着重分析了我国高校自主学习平台课程设计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基本原则。我国高校自主学习平台建设事业方兴未艾,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多路径多方位多主体的现代创新型高等教育已成大势,高校师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将极大地影响高教行业的总体水平。本文希望通过对高校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课程设计取向的研究与探讨,为未来高校科学规划设计网络课程、助力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积极借鉴。
参考文献:
[1]汪杰.关于高校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建设的分析[J].电子商务,2012(12):90+92.
[2]刘玉丰,王乐为,鲁峰.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调查[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08(2):107-108.
[3]施莉莎.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自主学习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4]杨良治.搭建自主学习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6-01(2):283-284.
[5]王奕标.构建新一代互联网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和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4(08):36-39+70.
自主学习的原则范文3
关键词: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 教师角色
教育部2004年新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应重视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化潜力,培养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其别强调英语教学要向个性化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主性。由此看来,大学生学习自主性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同时,也应成为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因此,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原则以及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一、自主学习的原则
“自主学习”在过去的20年里是教育实践的一项重要的改革和举措。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主要强调的是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以及学习决策上的自我负责、自我反思,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是一种理想化的目标,因此在开展自主学习时我们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
Morrow曾说,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的主动参与。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
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其内在规定性为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主体在与他和社会的关系中表现出自主性;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即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中,表现出能动性;主体在与自我关系中表现出超越性[1]。传统的教学,教师为主体,学生是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依赖教师,处于很被动的状态。但是当代的建构主义者却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主动地根据原有认知结构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创建者,且提出真正的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的积累,而是包含有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自主性即独立性,相对所学的内容而言具有能动性,相对过去知识而言具有超越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也就是说,自主学习实现的一个最根本的前提就是提倡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各种决策,自我组织、实施以及测评自己的学习活动。如果不树立学生的参与意识,那么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学过程应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尊重客观实际,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增强其内驱力,使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活动都能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以求赢得学生的全面配合。
第二、合作原则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的问题或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知识的缺陷,这就要求学生间进行讨论、交流,以及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古代,学者们也提倡做学问也应该与他人切磋合作,才会相得益彰。如《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陆九渊也强调学习中与朋友共同浸染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能否与他人切磋,效果大不一样。他说:“自为之,不若与人为之;与少为之,不若与众为之,此不易之理也。”“与众人焉共进乎仁,则其浸灌熏陶之厚,规切磨砺之益,吾知其与独为之大不侔矣。”[2]也就是说,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由于发展水平和个人经验背景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对同一事物理解的差异性,无疑是自主学习中的宝贵学习资源。而这些资源可以通过交流、讨论与合作被每一个学习成员所吸收,从而促进所有学习者的意义建构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三、自我反思原则
《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主学习离不开元认知过程的参与,也就是说,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展和结果作出自我监察与评价。自主学习的评价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终身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自主学习评价还是学习自主性的一个表现特征,是自主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评价中,学生根据自己对先前学习表现的观察、记录,评价自己在某一具体学习任务上的表现水平、能力倾向以及情感体验,记录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监控的各个方面。从而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可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归纳和综合,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又可提高他们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习品质和个性学习的形成。
二、教师在自主学习中扮演的角色
根据自主学习的定义,学习由学习者自我负责管理,自主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么说来,在学习过程中还需不需要有教师的参与?教师在学习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怎样开展教学呢?事实上,从语言能力角度看,教师的作用增强了而不是削弱了,自主学习模式对教师的创造性要求高于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技巧知识。
朱熹对教师的作用作了规定,他说:“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尔……既有以喻之于始,又自勉于中,又其后得人商量是正之,则所益厚矣。不尔,则亦何补于事?”[3]依他的看法,师友有两种:其一是示之于始,即在学习开始时,指示研究的方法与计划;其二是正之于终,即在学习完结或告一段落时,指正或批评研究的结果。朱熹又说:“某此间讲说时少,践履时多。事事都用你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个引路底人,做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4]在这段话中给我们诠释了教师的三种功用:第一引路,即在学习开始时,指示学生的学习目标与途径;第二证明,即在学习结束时,证明其结果是否正确,给学生提供学习反馈;第三解疑,即在学习中遇到障碍时,与学生共同商议以解除疑难。这样,既体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扮演所谓的“权威”,而是作为帮助学习者提高自主能力的新型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首先,教师作为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虽说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但是由于学习者经验和语言认知能力的缺乏,所以在自主学习之前,教师首先应该引导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自主学习的基础,是关于个人自身特点的认识。学生应该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全面、细致地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优势、劣势、情感、语言能力等特点,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并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另外,在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后,应该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环境以及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等学习活动。由此可知,教师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引路人。
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所谓“促进”,根据《柯林斯英语词典》的解释,就是促使某个行为容易发生或某道工序容易完成。在学习中,教师必须具有关心、支持、耐心、容忍、同情心、豁达等个人素质,另外要激发学生主动性的能力,鼓励承担义务、消除消极因素,帮助学习者克服障碍、随时交流,避免操纵、干预或控制他们的学习进程和学习内容等;其次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能力,即帮助他们认清学习者与教师的角色,帮助他们认识自主学习的作用和必要性。最后要通过分析学生的需求(学习和语言需求)、目标确定(长短期目标)、工作计划、选材、组织交际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计划并开展独立学习;还要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包括学习初的水平测评、监控进步过程、同学测评等;从而使学生做到能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
由此可知,教师在自主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能指引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习,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们要正确把握自主学习的内涵,准确定位教师在其扮演的角色。
参考文献:
[1]肖川.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4).
[2]陆九渊集・语录.
自主学习的原则范文4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动机;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2-0013-02
传统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数字化生存时代的学习需求,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自主学习平台颠覆了传统教学的概念和操作方法,是对课堂授课和传统的课下自习方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和提升。然而,以往的研究重视自主学习平台的技术开发与应用,但对学习主体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平台开发的影响有所忽略。因此本文拟从自主学习的动机出发,构建更具可操作性和更具科学性的自主学习平台。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1981年,Holec的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将自主学习界定为一种担负起自己学习责任的能力,认为自主学习能力表现在五个方面:(1)确立学习目标;(2)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3)选择方法和技巧;(4)监控学习过程;(5)评估学习结果[1]。Littlewood把自主学习看成学习者独立做出选择的能力和自愿性,强调了学习者的自愿性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2]。Benson认为自主学习应涵盖六个方面内容:无时空界限的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材料、真实交际需求下的自主学习、协作式自主学习、自我监控、自我及相互评估[3]。其理论对真实交际需求予以充分关注。Holec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潜在的、特定环境中可以实施的能力[4]。以往的经典研究由于年代所限未全面分析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及其影响。本文将自主学习界定为,从学习动机出发,利用多种媒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自主监控和评估的一种能力。对于大学英语学习者来说,自主学习应该作为课堂学习的一种有益补充。
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认为,网络多媒体交互式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英语综合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因此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是一种必然的路径选择。
二、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自主学习不仅仅是教师引导的结果,它还反映了各个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需求,而不同的学习动因决定了学习需求,同时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网络构建之初,应该对不同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因进行分析。
学习取向对于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不同学习者通常取向各异。“学习取向是指由学生个人的目标、意图、动机、期望、态度及对学习价值的认识等方面所构成的一个整体。”[5]学习动机在整个学习取向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元素。
Gardner & Lamber将自主学习的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入型动机是指对目标语言和文化抱有好奇心和兴趣,可以成为掌握一门语言的长期动机。工具型动机指学习新语言的实际好处。语言学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动机作为驱动力,因此融入型动机会更持续有效。数字化时代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通过课后学习活动夯实巩固这种动机,使之成为学生勇攀学业高峰的持续源动力。
“动机不但是影响学习结果的原因变量,同时也受到语言学习结果的潜在影响,而且随着学习行为的强化而变化。动机与学习经历和成功之间呈动态循环关系”[6]。因此课上有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必须和课后活动形成有效互补,使动机与学业形成良性动态循环。
三、基于学习动机的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的构建
有效教学的四个基本原则是:主体化原则、学习化原则、结构化原则、最优化原则[7]。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分析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构建网络辅助平台,勾勒学习认知地图,不断更新指导方式,提高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契合度。
(一)分析学习动机,构建网络平台
1.分类学习界面。教师可以按照学习者的动机和需求创建几种类型的自主学习网络,包括:基于课程的自主学习网络,例如体验英语交互式网络平台;基于学习目的的自主学习网络,如考研、雅思、托福等考试的学习网络;基于体裁的自主学习网络,如根据商务、科技等不同体裁的分类分别创建学习网络;以及满足学生对目的语文化诉求的英美文化学习网络。不同类型的学习网络应该包含内容丰富且用户友好的超文本及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超链接。不同需求的学生可以在相应的界面登录,各取所需。这种分类学习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有明确的指向性,学习者可以较快取得成效。
2.学业求助系统。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常遇到各种认知难题,因此网络平台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业求助需求。教师应构建在线帮助平台,建立畅通的沟通体系,如电子邮件定期收发、定时电话解答、论坛沟通等。同时还应优化系统支持工具。先进的内置系统支持工具可提高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投入。基于计算机的交互式学习环境ILEs中的求助设计则属于这一类。ILEs环境包括电脑辅助教学、智能导师系统、问题解决系统、多媒体材料适应性应用、引导发现学习的系统等[8]。设计学业求助系统的同时,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遇到学业困难时的内在行为选择,以缩短求助等待时间,提高帮助效率。
3.休闲学习系统。学习者的成功经历对于进一步学习有重要促进作用。课后与学习相关的休闲娱乐活动同时也有助于自信心的树立和成就感的增强。因此自主学习网络中不能忽视积极休闲学习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外语电影库、外语新闻库、在线聊天工具等都可以作为休闲学习系统的一部分,让学习者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外语学习的乐趣和魅力。网络平台中应包含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料,如名师讲堂、多媒体课件、影视资料等,学生遇到学习阻力时可自主地利用丰富的语料。
(二)加工内容,列出认知地图
教师为增加学生的选择性,通常充分挖掘潜在资源,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内容。但是大量的信息如果未经加工,就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为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应该给学生列出大纲,画出导图,从而促进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识记。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可以列出雅思、托福、托业等测试复习的导图,然后列出学习材料中相关的概念、原理、方法等,以及前后的承继关系,让学生按照科学的步骤和方式在课外复习旧知、学习新知。
(三)测量偏差,更新指导方式
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宽自主学习的渠道,丰富自主学习的方法。
首先,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应相互促动。课堂教学目标是以国家总体教学思想和理念为出发点的,课堂教学目标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是以个人的学习和需求动机为出发点,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决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内容。两者不应互相矛盾,而应该相互反映、相互支持。然而,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需求与自主学习内容会具有偏移度。教师应根据经验和对个体学生的了解,对不同学习需求所对应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测量学生自主学习需求与学习内容的偏移度,并在课堂和课后进行引导和纠正。学生随着学习困难的加大,也可能会动机减弱,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干预和控制,通过指导学生掌握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使之对自己的学习适度调节。
(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契合度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具有共性,即不同的学生所学的内容是统一的;而自主学习的内容具有个性,即随着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其自主学习的内容也不同。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的契合度决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内容与自主学习内容契合度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完全统一,第二类是课堂内容包容自主学习内容,第三类是自主学习内容包容课堂学习内容,第四类是课堂内容与自主学习内容出现分歧。因此教师应提高二者的契合度,进而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根据课堂教学指导自我掌控自主学习的能力。
讨论学习动机对于学习者和教师都具有深刻意义。动机的激发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的科学化人性化的多方考虑。准确把握学生的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是建立合理的网络平台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更新观念,了解自主学习网络平台构建的新发展,构建合理的分类界面,及时测量自主学习和学习目标的偏差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创建更为科学的自主学习网络,研究课堂教学内容与自主学习内容的契合度,从而使课上课下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共同促进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严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程[M].哈尔滨:黑
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3.
[2]Littlewood.W.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Oxford Press,1999.
[3]Benson 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Harlow,England:Longman.
2001.
[4]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Pergramon Press,1981.
[5]陆根书,于德弘.学习风格与大学生自主学习[M].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49.
[6][8][爱尔兰]D.Little等;邱永忠等译.自主学习方法
与途径[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217.
自主学习的原则范文5
[关键词]高中政治自主学习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068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高中政治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帮助学生高效完成政治学习任务,有效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明确自主学习目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为了组织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的,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的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因此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首先分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买方市场、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等概念,了解影响物品价格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消费进行总结,分析影响这些消费品价格的原因。高中生对于日常生活比较熟悉,开始概括家庭日常消费的种类、影响因素等。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为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最后,教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与同桌讨论的方式完成了这节课的自主学习。学生在清晰的目标指引下,受到了学习情境的感染,产生了自主学习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由此看来,自主学习需要围绕着高中政治教学目标展开。教师通过制定清晰的自主学习目标,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完成学习任务,顺利实现政治教学目标。
二、关注自主学习过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尽管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能力基础,但由于很多学生受到多年学习习惯的影响,缺乏主动学习意识,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需要密切注意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抓住重点,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
例如,在学习“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并不复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有关WTO的成立、原则等。学生对于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比较顺利,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WTO的相关信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概括总结出了WTO的基本原则,并且对每项原则进行了基本的解读。最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对教材中案例的分析,结合自己之前对世贸组织的了解,对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在教师这种层层深入、细心引导下,学生提高了阅读、分析、总结、概括等方面的能力,自主学习比较顺利地完成了。
由此说明,学生在政治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直接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及时地帮助学生攻克难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效果。
三、评价自主学习效果,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体验
科学评价自主学习的效果,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不足,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政治知识时,教师需要准确地点评与总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表现,帮助学生巩固政治知识,反思自主学习活动,加深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增强政治自主学习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消费及其类型”的内容时,教师帮助学生确定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为了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巩固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最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进行了点评,表扬了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的学生,并且对这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让学生总结了消费及其分类、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等,还让学生结合自主学习说出自己的收获。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加深了对这节内容的理解,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于自主学习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自主学习的原则范文6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自主学习
阅读文献可以了解,西方发达国家对教育过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对教育目的定位的把握也有类似的历程。一开始,教育理论把我们学生的作用局限在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层面,而现在教育目标强调全方面提高我们学生的素质,增强我们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双方努力的过程,一方面需要老师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学生发挥能动作用。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
一、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理论是与传统的被动学习理论相较而言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学习理论在20世纪开始引起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将自主学习理论与具体的学科体系相结合的探索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对于我们学生而言,自主学习理论最大的特征在于对学习过程的重新定义。学习是一个充满兴趣并且可以发挥自身作用的过程,我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扮演主人的角色。
1.自主学习理论的源起
自主学习理论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只不过在以前的时代中,并未起到主导作用而已。早在古希腊文明中,我们就可看到自主学习理论的身影。伟大的哲人苏格拉底认为学习中老师不应该扮演知识搬运工的角色,局限于将教科书上的知识传授给我们学生的层面,教育更深一层的寓意在于强调我们学生的反思和领悟。这可以说是对自主学习理论最早的认识和阐释。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的兴起和知识信息加工技术的成熟,自主学习理论才开始迈向成熟而系统的发展时期。
2.自主学习的过程分析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的,首先,我们在分析和了解自身特长和不足的前提之下,对学习任务进行深入解读。其次,我们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确定学习目标,并将学习目标细化为几个可操作的子目标。再次,我们需要了解完成子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包括物质技术支持、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完成此目标所拥有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将执行结果与既定目标进行比较和分析,了解存在的偏差以及应对偏差的解决办法,在自我评估和检测中成长进步。
二、物理实验分析
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体系和研究方法。
在自主开展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着重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1.教师指导原则
物理实验的一大特征在于其复杂性。我们只有对某个知识点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之后,开展实验才是安全的、高效的和有价值的。因此对于实验课程的学习,我们一方面离不开老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就实验本身而言,需要老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具体地,就开展高中物理课程中自由落体这一知识点的实验而言,前期,我们需要老师讲述自由落体的相关课程,掌握什么是自由落体、什么是加速度、自由落体有何规律、自由落体的知识有何应用等基础知识。中期,我们在进行实验时,需要老师提醒需注意的事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如何应对类似的问题。后期,老师的作用表现在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和提高,对学生发现问题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动手解决问题能力进行深入解析。
2.学生主体原则
在提高物理实验学习效率的诸多原则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的便是主体性原则。自主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与环境发生联系,并实现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具体体现即是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学生并非自发地接受来自外部的信息,而是自觉地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学生对于外部信息秉持一种独立创造的态度,而非简单意义上的不加区别而全部予以接受。
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不同,自主学习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提供了平台。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与老师之间天然地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教学大纲》中的难点未必是我们实际遇到的难点,更不一定是我们每个学生的困难之处。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数量上是极不平衡的,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寻求老师的帮助,就自身遇到的问题与老师开展讨论,获得针对性的意见。
三、具体案例分析
就摩擦力实验而言,我们在实验之前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摩擦力在生活中有何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法来逐步改变实验的条件,在对比和分析结果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进而解答上述问题。
具体的实验过程:首先,把书放在粗糙的地面上,给书一个水平方向的力,观察是否存在摩擦力。其次,将书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给书一个同样的水平方向的力,再次观察摩擦力是否发生作用。最后,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初步得出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
将自主学习理论运用于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对于优化学习效果十分有益。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正确的态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思索相关的问题,预想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