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措施范文1
绪言
金属锻造是金属压力加工中最常见的一种加工方法,是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实现金属塑性变形,达到要求的金属(锻)件形状尺寸。近年来,金属锻造行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和水污染。因此锻造行业改进生产工艺、加强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普及是其发展趋势。笔者通过分析金属锻造污染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强调了污染治理的重要性,从原材料的使用、脱膜剂的选择、加热炉的加热介质改进以及锻造设备的改进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来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了企业的废弃物的排放。
一、金属锻造产生的污染现状分析
金属锻造使用的原料较多并产生较多污染,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和水污染等。近年来,金属锻造行业的迅猛发展使空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人体吸入后造成慢性疾病或者直接致癌。金属锻造产生的工业噪声对人们的生理提出新的挑战,越来越严重的噪声污染给人们带来头晕、耳鸣、嗜睡等多种健康问题,严重者引起神经系统紊乱。金属锻造产生的水污染是影响人体健康的直接因素,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增加了水资源中有机物的含量,甚至一些有毒性的废水排放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
二、清洁生产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清洁生产的生产模式可以最大化地降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从源头上)消除危害。清洁生产是生产者、消费者和社会三个方面利益最大化的集中体现,对金属锻造企业来说,首先,清洁生产促进了企业工艺的改进,生产原料成本下降;其次,金属锻造通过对新能源的使用,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使锻造能源的前期投资成本降低。
三、金属锻造行业的环保举措
1、降低金属原材料的使用
如图1所示为传统的下料方式分类,其中使用较广的金属切割机床下料会得到较高的下料精度,下料精度的提高,如胚料直径一般比模具小0.2mm,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可以大量节省原料使用。原材料使用量降低,符合工业化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降低了废气废水的排放,固体废废物的产生量。
2、锻造有模锻的脱模剂
在脱膜剂的选择过程中,既要保证质量高又要价钱合理,降低前期投资成本,使用较多的脱膜剂是由汽油和废机油制成。以混凝土结构构件脱模举例,为克服模板和(锻)件之间的内聚力,限制接触面积,可降低拆模过程中的粘结力,减少碎屑等污染。其它的脱膜剂如油漆类、乳化油类、石蜡类等多种脱膜剂,根据生产的(锻)件选择合适的模锻,模锻与脱膜剂的合理搭配是提高(锻)件成品率的主要因素。金属锻造在机械加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模锻的脱膜剂工艺提高了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效率,脱模过程顺利,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声污染。
3、改进加热炉的加热方式
传统的锻造加热过程是使用燃煤加热炉、重油加热炉,它们会产生较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气体中包括多种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因此,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应改善加热炉的燃烧工艺和加热介质。使用天然气加热炉、电炉、轻油反射炉等先进技术和发热介质代替燃煤和重油,使其生产过程更环保,同时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减少热损失。以炉膛的改进工艺举例,传统的炉膛形状都为矩形或正方形,在形状方面的改进可以将其改造成无死角的椭圆形或者圆形;炉膛内部镀有耐高温材料,为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可在炉膛内壁加一层反射能力较强的材料,即可增强炉内反射吸收多余热量,增加燃料利用率,又能保证燃料充分燃烧,燃料充分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如CO、NO、SO2等也会大大减少;,此外还要加强供氧系统,鼓入足量的空气保证燃料充分燃烧。
4、锻造设备的改进
锻造过程根据设备使用的动力不同分为空气锤、电动螺旋压力机、水压机、油压机、电液锤等,因此,选用的设备类型直接影响锻造过程产生的噪声类型,从而,对于设备的选型应按照低能低耗、节能环保、维护方便、安全高效的原则,对使用的空气锤进行升级改造(如改造为电液锤等)或予以淘汰,对于新建项目涉及到锻压设备时,应尽量避免采用空气动力锤,按照产能要求选用液压锤、电动锤或电液锤等,可有效改进设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等问题。
四、金属锻造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锻造行业要研究新型的节能技术,对于金属生产材料的加热炉膛形状对加热温度的影响也是今后锻造节能技术研究的新课题。节约能源就是降低原材料的使用,并实现加热炉的节能改进,不断实现精密锻造,研究新型的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全面智能化和信息化。
环保措施范文2
关键词:环保措施;施工现场
Abstrac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to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afety, saving precious resources construction, mak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nd thorough popular feeling, and can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and provide good environment.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Construction site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大力加快发展经济,大兴土木建设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建筑垃圾、污水以及噪音等污染环境,而现场环保工作的效果不仅仅影响到施工现场内部,而且影响到市区的环保,因此施工现场的环保工作是整个城市环保工作的一部分,施工现场必须满足城市环保工作的要求。其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涉及到防止大气污染、防止水污染、防止噪音污染和现场住宿及生活设施的环境卫生等。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应把环保施工列为重要内容之一。
施工现场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危害.“三废”污染施工现场中的废渣主要来源于拆除废弃物、施工过程中大量产生的建筑垃圾等。
废气的产生一般是化学建材的热熔加工,最主要是现场施工人员生活炊事用火,以及燃煤取暖造成的污染。以柴油作燃料的建筑机械,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污染也是废气的主要成份。
噪声及光污染这类污染几乎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如基础施工中的打桩工程,主体施工中的塔吊、电锯、搅拌机、振捣捧、电焊机、钻孔机等各类建筑机械发生的噪音大都超过标准几倍几十倍,以砼搅拌机、振捣棒为例分别为1.5kdB,3kdB.据统计建筑施工噪声占综合城市噪声源的8%以上,近年来扰民现象频繁发生,造成不少矛盾纠纷。光污染主要是加工焊接钢材构配件产生高强闪光,更易对人身造成损伤。
(1)施工环境保护措施.现场文明施工与管理措施增强环保意识。施工人员应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认真学习国家对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环保素质。(2)开展文明施工,创建文明工地。(3)加强现场管理。各类污染源的形成与施工现场的管理有着直接关系,如质量管理跟不上,会造成返工而产生大量返工废弃物。要高度重视,下大气力来抓,环保靠管理,管理出效率。
(1)防止“三废”污染措施,防止大气污染施工现场垃圾要及时清运,适量洒水。高层或多层施工垃圾,必须搭设封闭临时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洒。(2)水泥等粉细散装材料,应尽量采取库内存放,如露天存放应采用严密遮盖,卸运时要采取有效措施。(3)施工现场应结合设计中的永久道路布置施工道路,道路基层做法按设计要求执行,面层可采用礁渣、细石沥青或混凝土以减少道路扬尘。(4)运输车辆不得超量运载,运输工程土方、建筑渣土或其他散装材料不得超过槽帮上沿,运输车辆出现场前,应将车辆槽帮和车轮冲洗干净。(5)施工现场的搅拌设备,必须搭设封闭式围档及安装喷雾除尘装置。(6)施工现场要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洒水设备设专人负责现场洒水降尘和及时清理浮土。(7)拆除旧建筑物时,应配合洒水。
(1)防止水污染凡需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的现场,必须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在沉淀池内经两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人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2)凡进行现制水磨石作业产生的污水,必须控制污水流向,防止蔓延,并在合理的位置设置沉淀池,经沉淀后方可排人污水管线。施工污水严禁流出工地。(3)施工现场临时食堂的污水排放控制,要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道排放要经过隔油池,加强管理,定期掏油。(4)施工现场要设置专用的油漆和油料库,油库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体。(5)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以防污染地下水和环境。
(1)防止噪音污染施工现场应遵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90)制定降噪的相应制度和措施。(2)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噪声作业,必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建立施工不扰民措施,若遇到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应按规定办理夜间施工证。(3)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和制作作业应放在工厂、车间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n-r制作产生的噪声。(4)施工现场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5)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特别要杜绝人为敲打、尖叫、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1)严格限制或禁止使用高噪声的气锤打桩方式,推行混凝土灌注桩和静压桩等低噪音新工艺。(2)采用干挂花岗石、大理石,克服使用水泥粘接。(3)采用流水作业增加有效作业班次是避免夜间施工的有效方式,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作好安装与土建配合施工,消除剔凿造成的噪声与废弃物污染,做好成品保护,及时回收处理废物。(4)建水冲式厕所可有利于防止粪便污染。(5)改进革新噪音高的建筑施工机械。(6)推行工厂集中加工现场组装施工方法,尽量减少现场用地及人员,可有效地减少各种污染。
(1)加强回收处置与重复利用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砂、石类可作砼的骨料,碎砖头作三合土或回填料,落地灰、碎屑等经粉碎后作砂浆骨料,塑料桶、箱、盒、编织袋等可处理给废品收购站。(2)生产碎石,用作混凝土骨料,修筑道路、广场、飞机跑道以及用作铁路道渣等。(3)生产水泥。(4)生产硅酸盐建筑制品。(5)在混凝土搅拌机及冲刷集中的地方建贮水池、集水井及时回收废弃水,经沉淀处理后再用于工程或冲刷。(6)人员较多的大型施工场地,可在厕所附近建沼气池,处理垃圾、粪便,用产生的沼气烧水、做饭、照明,既减少了污染,还节省了施工成本。(7)将废机油回收用于模板工程作隔离剂或用作防腐剂。(8)金属类、木材类、纤维类等废弃物尽量重复利用。(9)塑料废渣的回收利用:①废渣加热加压成型,可得再生塑料;②废塑渣经粉碎,微波溶解、加热分解,然后冷却,提取石油燃料。
环保措施范文3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1引言
公路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也将对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公路工程项目的修建势必消耗资源、改变地形地貌和原有的自然景观,建设和运营过程还可能产生各种污染,这些综合因素严重地影响着沿线的自然环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不同于一般的厂矿企业,具有范围广、时间长、因素多及难于弥补性和难于预测性等特点,因此,公路工程的环保工作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工程前期、施工期和营运期等各个阶段为契入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公路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公路工程对环境影响分析
2.1工程前期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与评估、勘测设计等。长期以来,公路的规划、设计人员主要以满通功能要求、降低建设造价和维护费用、节省交通时间和运行费用、减少交通事故损失等为目标,进行路线方案论证及勘测设计,而对于公路的环保问题如何解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论文百事通虽然,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也要求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但由于公路工程可能对沿线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景观资源等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多没有量化的指标(难以用价值或价格来衡量),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管理层到设计人员,往往忽略工程建设与使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公路规划与设计在环保方面的“先天”缺陷。尤其对于高等级公路,为了满足技术标准,这种“忽略”引起的后果更甚。
2.2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主要包括施工放样、场地清理、征地及拆迁安置、建立施工驻地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和正式组织施工两大活动。
施工期间拟建项目由于挖土填土、借土弃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各种混合料拌合、借土开挖及弃土堆放、土石方调运等活动会造成短期内粉尘污染。另外,由于施工期增加大量机械作业的尾气排放,使空气质量恶化。
运输车辆的增加和调整运土石方的落土也会使相关公路交通条件的恶化,对原有交通秩序产生较大干扰。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较大噪音,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当的临时施工用地安排(如施工驻地、预制加工场所、储料场和仓库等等)也会额外增加对自然环境的侵害。
2.3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开始意味着项目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发挥作用,同时也意味着对沿线环境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的开始。随着交通量的与日俱增,噪声和汽车尾气及粉尘污染逐渐加剧,噪音对沿线居民、学校和机关单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尾气、粉尘、油污对沿线居民生活、农田、土壤、水质等影响较明显,呈逐步加重的发展趋势。
3环境保护措施
3.1工程前期环保措施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考虑好工程环保方案和措施至关重要,首先要提高项目规划决策人员、勘察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环保的政策法规,其次,在认真做好沿线自然环境资料收集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以科学态度进行工程环境影响评估,做好环保设计工作。
3.1.1珍惜自然环境,规划好公路用地范围
对于工程方案,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外,还要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使路线规划有利于环保。
①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珍惜现有资源价值。合理产生新的生产用地,保护和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
②路线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一方面尽量减少项目与城镇规划相干扰,又要有利于城镇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方便车辆进出城镇,尽量保持项目与城镇的合理间距——“靠而不近,离而不远”。
③避开环境敏感性区域。如学校、工厂、医院、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湿地和鸟类栖息地、精密仪器基地和军事设施等等。
3.1.2设计要结合自然地形
①平面线形: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较低技术指标是使路线顺应地形的一个好办法,多采用各种类型的曲线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②纵面线形:合理设置纵坡和竖曲线使纵面线顺应地形成渐变、顺滑的纵坡线,避免大填大挖。深开挖路段要多考虑隧道方案,可避免山体开挖,保护森林植被和水土资源。许多山谷不仅是流水,而且是大气流通的通道,可考虑选择桥梁方案来代替高路堤,这样可避免阻碍大气流通,不会威胁到冷温植物的生长。
3.1.3重视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
一是设计时注意填挖平衡,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借土弃土;二是做好边坡防护设计工作,应根据地质情况多采用种草植树的绿化护坡方法;三是做好沿线排水设计;四是合理取土、规范弃土、保护耕地,少占良田。应尽量在荒地或低产耕地集中取土,取土后对取土坑进行后期利用。弃方应集中堆弃,不占农田,堆弃后应上覆表土,播种绿化。
3.1.4注意保持原有的灌溉系统和自然水网体系
①桥涵设计尽量避免影响河流水文、水流特征;
②避免改移或堵塞大型河沟;
③对小型排灌系统如遭破坏应予以恢复或加以调整,合理设置小桥涵位置,必要时对原有排灌体系进行优化合并或改移;
④做好项目自身的排水系统,增加必要设施以防止路基路面排水对农田水利的冲击。
3.1.5合理设置临时施工用地
减少或避免占用农田,避免用地范围以外的耕地被机械碾压或堆放材料。临时用地在竣工后应及时复耕还田,恢复植被。
3.1.6做好道路沿线景观设计工作
①公路选线、定线时,要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②重视路线空间造型设计,包括路线线形(平面、纵面、平纵组合)和其它景观因素(边坡、挡墙、分隔带、护栏、路面标线、标志牌、广告牌、收费站及服务区建筑等)的造型设计。③做好沿线绿化设计工作,利用绿化来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如边坡尽量采用种草植树的护坡方式。
3.1.7做好道路降噪设计工作,可通过沿线种树绿化达到减噪目的,必要时设置隔音屏。
3.2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组织广大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学习环保知识和有关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在施工准备工作阶段,认真调查收集沿线相关资料,制定详细有效的环保措施,施工时加强环保管理和监测。
3.2.1减少水土流失
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设置边坡的坡度;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
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合理开采砂石料场,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
3.2.2减少噪音污染
禁止噪音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平时注意机械维修保养;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尽量减少施工活动对沿线居民集中点的干扰。新晨
3.2.3防止大气污染
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挡风措施,减少扬尘。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防止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材料运输宜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用覆盖措施。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
3.2.4防止水质污染
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处理,严禁将其直接排入河道水流中;对路基清除淤泥表土应回收到路上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弃;弃石弃土应运到合理地点,不得任意堆放,更不能淤塞河道;对桥梁围堰施工,应注意围堰土在施工结束后的清除工作,避免阻塞河道;桥梁施工机械还应避免油污的污染。
3.3营运期环保措施
⑴加强公路管养工作,对路面和边沟应定期清理。加强边沟、边坡、涵管、急流槽、导流坝和路田分界墙的养护维修工作。对沿线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垃圾及污水要进行环保处理。
环保措施范文4
关键词:公路工程;勘察设计;环保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态环保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追求的主体内容之一。作为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人员,必须在勘察设计过程中融入现代勘察设计理念,采取针对性的环保措施,从而更好的适应时展的需要。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几点仅供同行参考与交流的浅见。
一、在公路工程整体规划中与自然地形紧密结合实现生态环保化
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是一项十分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不仅包含了诸多方面,而且涉及的因素十分复杂。因而在公路工程整体规划设计过程中,首先必须合理掌握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模式和技术标准,同时全面了解全线技术指标应该如何整体应用,确保横面、纵面和平面三者之间的组合合理化,从而组成立体线形,并尽可能的确保全线连续性,且与公路沿线的地形、文物、自然环境等因素的结合相协调,从而减少因拆迁导致耕地被占用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环境敏感点的保护和保持水土等工作;其次是在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中,应确定取土与弃土位置的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处理,确保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同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之间结合的紧密性;最后就是在线路设计方法方面应及时更新,利用曲线法替代导线法进行定线,确保路线随着地形而改变,将公路路线变得更加贴切和自然,从而极大的降低工程造价,从而在公路工程整体规划中与自然地形紧密结合实现生态环保化。
二、加强水土保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一)加强水土保持的必要性
由于在公路工程中经常会占用大量的耕地,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生态平衡都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在填埋或挖坑时都会导致大量水土的流失,当公路施工时,由于需要开采建筑材料,加上施工机械与汽车排放的废气和产生的噪音都会对人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有时还会由于修路和对原地切割导致地形和水系统遭到破坏,因而在勘察设计时必须从这些方面进行考虑和研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二)加强水土保持的策略
水土流失是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在美化环境和防护路基边坡时应结合路基的填高和挖深以及地质等因素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为实现节约用地和预防水土出现流失和环境不被破坏,就必须确保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例如常见是利用土进行路基的填筑时选用取土场应适当,从而达到不占或少占高产地农田,在林地占用时选取微丘地形中的岗地和坡地作为取土场,对于必须破坏的高地和林地,当取完土,应及时将腐殖土覆盖在土层表面,并进行新植被的栽植。
(三)确保“双排”衔接的合理性
在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路基的排水系统与当地的排水系统称为“双排”,为确保“双排”衔接的合理性,就应在确保路届排水畅通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的农田水利建设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没有影响,特别是在设置涵洞时,必须加强与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加强沟通和交流,从而一致确认涵洞的相关设计数据,如孔径、标高等等。
三、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标准确保公路与景观环境的协调性
(一)勘察设计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最佳设计模式就是把所要设计的对象与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实现与环境的协调性,因而在选线时应尽量减少对待建公路附近的地形地段、建筑物、天然林木等等,并尽可能的避免深挖高填,并结合公路等级的不同进行相关技术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二)合理有效利用当地景观
为确保驾乘人员能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感受到置身于自然的感觉,就必须确保公路沿线的风景优美,从而降低驾乘疲劳,从而更加集中精神开车,给乘客带来愉悦感,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将自然景观与公路融为一体,在提高驾乘舒适性、安全性的同时实现绿色和低碳出行。
(三)精心选择线路
在进行线路选择时,肯定会遇到诸多需要保护的植物,因而作为勘察设计人员,必须在设计过程中全面考虑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性与生态条件,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线路选择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
四、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的具体环保措施
(一)积极推广和应用现代环保新技术材料
一是在勘察设计过程中,应用防噪音屏障能降低汽车行车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但由于其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价格相对较高,这就需要设计人员结合工程需要和实际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声屏;二是加强路面水的处理,由于车辆在公路运行过程中不仅会排放废气,还会出现漏油以及车轮磨损等产生的颗粒物质,当雨水与其混合时流入天地就会对当地土壤和水源以及农作物等产生污染,这就需要加强路面水的处理,把农田排灌系统与路免税分开,并设计相应的集水池,将路面水经过净化处理之后排入相应的污水排放系统;三是加强推广并应用土工织物类材料,在减少圬工砌体的同时便于绿化,从而将公路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就下边坡来看,如用地紧张,应采取加筋土技术替代圬工挡墙,从而确保其具有斜度又能绿化,且经济占地小,当坡度缓时,应采用三维植被和土工格栅替代圬工砌体和六棱花饰护坡,同样经济又便于绿化,而就上边坡来说,将护坡墙更换为经济适应的三维植被和土工格栅,并在下层铺上腐殖土,从而加快植被生长,尤其是石质路段和土质较差的地段尤为适用。
(二)加强绿化设计中的“环境保护”
合理的公路绿化可起到安全驾驶、美化和保护环境等多种功能,特别是在“保护环境”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降低噪音,还可减轻车辆尾气、扬尘带来的污染。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讲,绿化带应有足够的宽度,乔木品种不宜单一,要做到有高有低,在绿化带两侧要种植一定的灌木,其作用是保持绿化带内土壤湿润,避免强风折断树木的枝杈。
(三)不断提高生态优化意识和环保意识
生态是指自成体系的循环系统,这个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影响其系统的存在,其恢复几乎不可能,或者说极为困难。由此,公路勘察设计面对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从拟定公路走廊开始,到具体工程措施皆应把“生态选线”置于首位,优先考虑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公路勘察设计应从人类改造自然的教训和经验中醒悟过来,在“生态选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详细分析研究每一路段对环境的影响,研究选择影响面最小最轻的路线方案和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保留“一草一木”的思想。
四、结语
总之,在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勘察设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紧跟时展的需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人本原则,着力提高勘察设计工作的有效性和环保性,助推我国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的完美转型和升级。
参考文献:
[1]江一川.浅谈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0,(18).
[2]佘艳华,苏华友.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07,(04).
环保措施范文5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线路设计
合理选择路线方案,进行综合论证比较。在路线方案选择时把保护环境、减少破坏作为控制因素来衡量。充分做到地形选线、地质选线和环保选线。路线尽量绕避不良地质路段,充分利用地质条件选择线位。对于穿过不良地质条件的路段,应不出现挖方高边坡。同时要加强地质勘查,查明地质状况,进行综合防护设计。路线布设要避免穿过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文物保护区、水源地、物种保护地等保护区域。对自然风景区采用靠近而不穿过的原则,可以结合旅游区规划和开发进行设计,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尽量减少永久占地,最大限度避免占用良田和经济林。重视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路线经过城镇附近时,要结合沿线城镇规划合理选择设计方案。在城市边缘或有景观要求的地方经过时,要选择造型轻巧、结构美观的桥梁结构型式。
二、坡度及路面设计
经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已明确CO、NO2等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危害作用。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监测中,已发现环境空气的上述污染物中,车辆排放量占有较高的分担率。在公路附近地区上空,往往形成一浓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排放污染物区域,对人体健康形成危害,同时亦将对动、植物和水、土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另外,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噪声中,公路营运期交通噪声影响是长时间的而且是较严重的。在高等级公路设计时,如何在考虑上述环保问题的前提下优化设计路线坡度及桥面坡度也是值得研究的。这里所说的优化应从如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坡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以小为原则,这是因为公路交通噪声的产生与车辆发动机的功率输出状态有关的,其声级值(dB)与坡度的大小成正比的。第二,确定坡值时应考虑地区影响,如对空气质量问题沿海地区空气扩散比内地平原地区好。第三,在一些复杂地形确定坡度时,除要考虑坡度值外还要考虑坡向问题,因为污染物的浓度值与风向有很大关系。在了解基本风向的前提下,对废气较难散开的地形如公路依傍峭壁处,应尽量减少汽车由于爬坡而造成的大量废汽排放。
高等级公路中的路面设计在环保问题上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路面等级应为高级,因为高等级路面表面平整,汽车驶过时可以避免较大灰尘。第二,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较,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时设置的搅拌站对环境影响较严重,应设在距环境空气敏感点300m以外的区域。第三,设计时可设计低噪声路面,国外近年来提出一种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可降低车辆的轮胎噪声,也可借鉴。
三、公路交通环境设计
1.绿化设计
高等级公路都有绿化设计,这些绿化设计也可以兼顾环境保护问题。
第一,绿化设计的主要功能是防护、美观、净化空气,如果考虑到环保问题就应有针对性地绿化树种、绿化结构和层次,提高绿化防治措施。第二,道路两侧的树木除引导视线、美化环境外,还可以起到对交通噪声的衰减作用。当预测点的视线被树林遮挡看不见公路,且树林高度为4.5m以上时,当树林深度为30m,噪声衰减量5dB当树林深度为60m,噪声衰减量10dB。第三,坡度栽植应主要为了防止边坡侵蚀、加快恢复自然的效果,通常载植树苗、植被类或种草。第四,为保护公路占地内和相邻地带原来保存的植被,通常在四周栽植,即所指“篱笆围墙式栽植”。第五,栽植设计时,要在考虑现在和未来沿线建筑物种类、户数和按环境标准确定的地区划分用地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栽植形式和规模。
2.视觉环境设计
公路是供汽车行驶的交通设施,由于公路视觉环境污染而引起的交通事故日益增加。所以在公路工程环境设计时,要考虑用路者的心理和生理要求,以满足司机对视觉环境的需要。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中,司机的心理要求是能不断地获得新鲜而清晰的信息,惬意而优美的公路外观,以减轻自己的疲劳,集中精力。但是,在汽车行驶中,司机观察外界空间的深度感和立体感,只在近距离有效,远距离无效。虽然由于司机视觉的作用,他也可以知道远处许多物体的状况,哪怕行驶前方视野中有细小的不适和障碍物,如线形扭结、断背、折断;隘口山崖险情,以及小半径超高、加宽等等,都会使司机变换车速和方向,改变操作行为,如减速、刹车、停车、急转弯等。但是这种操作变化多了,汽车就不能匀速前进。这不仅影响运输效益,而且会增加交通噪声和废气污染及交通事故。
可见,公路结构设施在运输和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在汽车行驶中,司机视觉环境中有很多物体在移动,这些物体既可以吸引司机的视线,也经常使其脱离视线。在静止的环境状态情况下,虽然行车道上的分隔柱、隔离带、中边行道树,标志牌都是静止的,但对驾驶汽车司机的眼睛来说那些静止的物体却都在移动,并且呈现着一定锥度向后移动着。这种能引起视觉运动的物体,称为诱导体。公路上的标线、路旁标志牌、建筑物行道树等景物,都是诱导体。
3.环境美化设计
环境美化则是一种技术美,即经过人工加工的自然美。这种自然美的物体既要符合自然规律,也要符合人们感官功能的愉悦感。道路和建筑之所以美,是人这个审美主体,通过感觉器官对它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也是人对自己的认识。所有道路和建筑物,都是人类战胜、征服、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所创造的产物,是人们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利用了客观规律达到自己目的的结果。也只有当客观规律被人们创造性地加以运用的时候,才能创造出与人的目的相一致的成果来。而且,这种成果越能体现人的智慧、才能和力量,越能唤起人的美感,成为审美的对象。
公路工程不仅要满足汽车运动力学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司机和旅客的审美要求。因此,在对这些景物设计时,应该很好地将它与周围的自然景物结合起来,协调一致,整齐、多样、和谐、连续,使其真正起到步步引入的作用。可见,公路环境设计是保护环境、消除视觉污染、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产生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和改善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技术措施。
四、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或减缓对环境空气、声环境、水环境的影响,并符台下列要求:(1)做好施工便道的调查与设计。(2)应采取临时工程措施,以确保受干扰地段的排灌系统不被中断。(3)应采取预防措施,使施工作业产生的粉尘污减至最低限度。(4)沥青混台料拌和厂与二灰碎石拌和场。(5)限定产生高噪声施工机械的作业时间。(6)对爆破作业应采用能保证路基与边坡稳定并可能减少对环境扰动的施工方法。
结语
环境保护是每个行业乃至每个人的事情,公路勘察设计时除应考虑满足技术要求外,还应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设计,应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保护土地资源,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适合人民生活及经济发展的生气勃勃的自然环境。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努力建成环保之路、景观之路、生态之路。
【参考文献】
环保措施范文6
摘要交通运输行业是国务院确定的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公路运输的能源消耗是交通运输的重头,本文提出了温室气体排放、运输效能较低、运营集约化程度低以及燃料消耗量的相应法规的不够完善的公路运输行业的运营问题,并从这些观察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政策、加大对汽车制造业减排研究的扶持、提出发展多式联运以及合理的物流网络规划五个方面入手对低碳环保战略和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公路运输环保低碳战略措施
一、概述
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既是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交通运输业体制改革的需要,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中央和各地早在“十一五”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中,已经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形成城市的重要因素,而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最重要的环节,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综合运输体系中完成运输量最大,所占比重最大的一个环节[1];公路运输企业资源的减量化属于输入端,是循环经济的第一原则,也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环节,公路运输行业有更多的方面需要细化。实现公路运输战略化的低碳与环保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二、现状观察和问题的提出
1.温室气体排放加大的总体现状
中国既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又是公路运输业迅速发展的国家。虽然目前我国公路运输业温室气体排放占社会总排放比例低于发达国家,但排放规模的迅速扩张将使这个比值急剧增长。
2.运输效率较低
路网的通过能力严重不足,运输效率不高;对道路运输节能减排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节能优先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道路运输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仍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
3.较低的集约化程度
我国自交通部等部门1996年提出开展集装箱牵引甩挂运输业务以来,甩挂运输一直受到诸多环境制度的制约,导致甩挂运输业务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2]。公路运输企业的集约化程相对很低,个体货运增多,缺少集中管理,这也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加大。
4.燃料消耗量的相应法规的不完善
燃料消耗量调查方法不合理,导致货运量指标应用价值不大。现行调查制度是按车辆隶属地取得货物运输量统计指标,只代表本地区道路货运车辆对本地区的经济贡献程度,它既不代表区域运输量,也不能代表地区发送量,应用价值不大[3]。
三、战略的提出与措施的实施
1.完善法律法规
在中国虽然关于环境的立法还并不完善,但相关政府部门一直在不断努力[4]。之前一直未能实施的国4排放标准。在中国,低碳经济通常被概括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形态。加大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道路运输节能标准体系标准化,公路运输行业作为社会服务型产
业,针对制约低碳物流运输发展的因素,表明低碳物流运输发展不仅取决于产业自身,还需要外在条件的辅助实施:政府要加强对物流行业的低碳宣传和引导,要求鼓励道路运输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这为道路运输规模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制定国家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和规划[5],在公路运输规划时,首先必须处理好交通设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其次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来控制和减少交通公害,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布局道路系统、增加绿化。在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本着节约土地,实用高效的原则,不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指标,避免重复建设,注重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
2.加强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政策
正确划分道路运输车辆车型是实施核查的基础,正确把握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期间定义并实施核查,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工作,涉及行业管理部门、车辆生产厂家、车辆检测机构、道路运输企业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团结协作是切实的共赢之路。所有需要申报燃料消耗量公告但是没有申报成功的车辆产品将一律不发营运证,需严格执行。并加强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查询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化建设。
3.加大对汽车制造业减排研究的扶持
对于每一个运输公司来说,充分展示其在环保方面的成就已经变的越发重要,有研究数字显示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十分之一,燃油效率可提高5%-10%,每省一升油可减少二氧化碳排量2.5kg,在50万公里生命周期内,可减少二氧化碳排量约28吨,减排效果显著。研究出客车轻量化、发动机热管理、全铝车身、新能源客车四大途径能有效的节能降耗。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优点精确控制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度之间、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减少风扇的功率消耗,降低油耗调扇转速,降低车内、外噪声降低冷却传动机构的负荷,增加风扇轴承、传动皮带等的使用寿命[6]。
4.发展多式联运
即发展发展低碳物流,树立低碳物流价值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单纯地依赖压缩原材料、燃料、设备及人力资源成本获取利润的空间日益狭小。提高和改善物流甩挂运输的软硬件环境。第一,改造传统运输场站,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第二,优化道路设计,改善道路行车条件。实行甩挂运输,必需具备良好的道路运输条件。第三,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为甩挂运输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综合信息平台,建立企业诚信体系。以物流园区和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为契机[7],规划我国货运走廊,尽快搭建物流信息网
络和信息共享平台。
具体实施方案有:共同配送指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来提供配送服务,要求配送中心要进行统一计划、统一调度;发展甩挂运输,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车辆空驶和无效运输,降低能耗和废气排放,其它先进运输方式包括集装箱运输、滚装运输等,通过发展先进运输方式,推动现代物流和综合运输发展,促进节能减排。
5.合理的物流网络规划
选址问题、物流设施内部的设施规划和物流设施之间物流活动的安排以及整个网络结构的建立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其中物流设施选址和物流路线设计是物流网络规划考虑的主要问题和核心部分,提高资源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时效,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8]。同时,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应注重经济效用,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保证企业的投资有所收益类似的有建立以三级的物流网络,第一级为工厂,第二级为物流中心,第三级为客户需求点为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此类方案还在积极探索中,尚未能实现大规模应用。在新建项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结语
本文从提出问题到提出战略和实施举措进行了公路运输的低碳环保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评述。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大前提下,基于提出的低碳经济理念,发展低碳物流运输是全
面发展低碳物流运输已成为公路运输行业的共识,虽然低碳物流运输的高层环境和技术基础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但是在发展全球低碳经济的环境下,只有敢于进行革新的企业才能率先获得发展的机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甩挂运输是物流运输实现低碳化的有效途径。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加大对汽车制造业减排研究的扶持,发展多式联运和合理的物流网络规划是解决公路运输能耗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付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8.
[2]戴定一.物流与低碳经济.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21):24-25.
[3]鞠颂东.物流网络理论及其研究意义与方法.中国流通经济.2007(8):10-13.
[4]杨帆.新经济政策下发展甩挂运输的对策.中国市场.2009(4):93-94.
[5]李延晖,马士华,刘黎明.基于时间约束的供应链配送系统随机模型.预测.2004.23(4):46.
[6]戴定一.物流与低碳经济.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2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