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新媒体的感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新媒体的感想范文1
10年10月10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李主任带领09年和10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在玉山中心小学一起交流了许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我有幸成为青年教师代表在这次的座谈会上谈了工作两年来的一些体会和感想,说是谈经验,其实自己也感觉有点心虚,毕竟两年来的工作好坏只有自己最清楚,又一次去整理和疏通我的教学生涯中的两年来的酸甜苦辣,我感觉最多的是满足与快乐……
会议中又一次对教育教学管理进行了学习,感觉自己还是有许多不足和需要学习的地方,通过李主任对教学上提出的要求,反思自己,通过“是金子就要发光”这句话来勉力自己,来警示自己,来提醒自己,懒惰的后果可能是永远藏在沙粒里的普通金子,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的追新求进,我相信“是金子就会发光!”
现在教育形式的发展使得教师不得不追新卓越的去追赶教育的步伐,在座谈会中,李主任说到多媒体教学,现在的教育使得学生的知识面临又一次的改革,在这项改革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位老师不可忽视和不可丢弃的一项教学手段,而怎样把多媒体使用的“手到擒来”就成了我现在教学上的一个重要突破,把多媒体的形式多样化,创新化使得学生愿意学,乐意学,并且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的途径便显得尤为重要了。新型教育体制要求教师要用现代化的教育方式来进行教学,会上李主任的“四个一”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成为一个教育的亮点,而这个亮点中让我最为之喜欢的便是博文的使用,把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感想与大家分享,共同进步远远要比自己摸索要快乐的多!
总之,又一次的学习使得我对教育的认识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我将会继续努力,不断的超越自己,使自己尽快的成长成一名优秀的教师,并为了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
对新媒体的感想范文2
为了了解和分析本土微博的受众使用特征,我们在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微博平台上进行在线访谈,并投放网络问卷,总计回收有效数据789份,调查内容涉及调查对象获取信息的偏好和使用信息的基本状况等。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和资料整理,初步形成了以下一些观点和认识。
微博中“拟态环境”的建构
在微博世界,信息海量庞杂,用户对感兴趣的个人或组织添加关注,接受关注对象所发的即时信息。长此以往,这些个性化定制的信息给用户营造了一个了解和认识现实的微环境,即“拟态环境”,用户也往往把这个微环境当作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并通过塑造的微环境来对现实的社会环境做出调整。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微博中“拟态环境”在建构方面的媒体特征及用户使用情况。
第一,微博用户的年轻化。问卷结果显示,18-29岁的微博用户占调查总人数的71%,18岁以下占调查总人数的16%,可见微博用户的年轻化,这些人较多接触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且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是互联网的资深用户,也是微博的绝大多数用户。
第二,微博用户的平民化。调查显示,学生和公司职员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9.33%和32.67%,说明微博用户平民化程度相当高。而在他们“加关注”的人群中,亲朋好友占60.33%,文体明星占53%,学者专家占31.67%,传统意义上的所谓“明星”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可见,微博主要还是为普通大众提供一个表达、分享和沟通的平台。这些普通网民在关注别人的同时也在被关注。追星并不是微博的全部,虽然微博运营商借助名人来抢夺市场,但微博成长的动力还是在于广大普通网民的社交愿望。
第三,微博使用粘性高。微博虽是新鲜事物,但是用户的使用粘性却很高。从调查结果来看,34.67%的人开通微博半年左右,26.33%的人开通微博不到一年,但他们使用微博却非常频繁,有42.33%的人每天都会登录微博,32.33%的人随时会登录微博,可见使用程度之高。用户不仅使用频繁而且每次使用的时间也相当长,有26%的人每次使用微博达一个小时左右,17.33%的人每次使用微博两个小时左右,更有23.67%的人每次使用微博达四个小时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微博控”,而一个人越依赖于通过使用媒介来满足需求,媒介在这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因此媒介对这个人的影响力就越大。
第四,微博的替代性满足。调查显示,获取新闻、发表个人感想、娱乐休闲成为微博最主要的使用目的,其中获取新闻占67.67%,发表个人感想占67.67%,娱乐休闲占61.67%。获取新闻和发表个人感想占有相同的比例,这种知情权和表达权的伸张也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传统媒介的某些功能缺陷。传统媒介在新闻报道中需要经过采访、写作、编辑、制作、播出,工序复杂,时效性会受到一定影响,而且,由于层层把关,最后能够公开的信息也是极为有限的。而在微博上,信息传递可以说是秒速的,速度之快、真实感之强都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同样,在娱乐方面,传统媒介由于自身的娱乐向导,在娱乐上有所限制,但是微博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天堂,是匿名的狂欢,是没有把关人的自娱自乐。
微博中“拟态环境”的解构
微博中所构建的“拟态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拟态环境”实际上悄然发生着变化。根据调查显示,在300名调查对象中,有21.67%的人表示现在登录微博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有10.34%的人表示现在每次使用微博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些都揭示出另一种趋势。同样,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Alexa的监测数据也显示,2011年8月后,新浪微博流量趋于平稳,但用户页面浏览量却从9月开始持续下滑。用户每天平均在线时长大幅下降,由7月下旬的29分钟/天直降到19分钟/天,降幅高达34%。10月和9月相比,降幅为11%。
这些数据都表明微博的使用粘性和活跃度在下降,原有的“拟态环境”正逐渐遭到削弱,解构在将来或许会成为一种可能。具体来说,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明星形象的自我解构。不可否认,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自己崇拜和仰慕的对象,在普通大众心目中,社会名流风光耀眼、光鲜亮丽、高高在上,但是在微博时代,明星却用自己亲手编织的“围脖”解构着自己的英雄形象,实践着一场日常生活的回归。在明星的微博中,大多是插科打诨、鸡毛蒜皮的口水,比如新浪微博女王姚晨就经常介绍她的两只宠物猫八顿和二宝如何如何,小S毫不回避地对1000多万粉丝说“要去上大号”,赵薇则经常发自己卖萌的素颜照,腾讯微博刘翔也在自己体检之前发搞怪照片,抱怨飞机习惯性晚点……一方面,名人在晒自己的真实生活的同时,也在将自己的神秘感渐渐瓦解,当这种瓦解达到一定程度,普通大众就有可能失去兴趣而取消对某名人的关注。当然,这一点对于热衷于猎奇名人生活、喜欢八卦的狂热粉丝来说就另当别论了。
用户的非理性现象。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存在非理性现象。调查显示,使用微博获取新闻信息的用户占72%,这表明微博用户很希望在微博平台获取到新闻信息,但真正添加传媒记者或官方微博的用户却只占29%和15.33%,本身的新闻信息需求与实际添加对象出现不平衡。同样,使用微博获取社科知识的用户占53.36%,表明他们很渴求社科方面的知识,然而,添加专家学者微博的用户只占到31.67%,本身的知识需求与实际添加对象同样出现不平衡。一方面,微博用户期望在微博平台获取到他们所需要的新闻信息和社科知识;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兴趣、冲动、直觉、情绪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真正能够添加相应关注对象的用户却比较少,用户期望得到的信息与实际得到的信息出现了背离。
对新媒体的感想范文3
一、通过范读,提升朗读水平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充分利用范读去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可以让学生在品读、体悟的前提下,获取大量信息,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其次,范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航向,对学生正确的朗读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教师范读时的言行举止都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朗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再次,范读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对课文的感悟、接受、体味能力。教师进行范读,是融入自身情感的阅读,这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很好的引导和训练。通过多年的朗读教学实践,范读成为我的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们也通过我的范读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提升了阅读水平,爱上了朗读。
二、创设情境,感悟朗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朗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实际的朗读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常常采用一些标准答案,把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领悟统一为一致的情感体验,这无疑就给学生的朗读情感体验蒙上了一层阴影。有时候,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的理解力差等多种原因,导致自己无法真正地体味到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所以并没有真正进入课堂教学的角色当中。因此,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是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的基础。
1.使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指导朗读
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每个教师都强调的。但是读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感情,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够读出感情。针对这种情况,我积极探索,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我发现这是一种好方法。
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尝试着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指导学生朗读。由于学生对圆明园并不了解,对当时清政府的社会环境也不了解,朗读的时候很生硬,没有什么情感。于是,我用多媒体做了以下准备:(1)展示了若干幅圆明园完好无损时候的照片。(2)播放了一段列强欺凌中国人民的影片。(3)播放了一段列强的电影片段。(4)展示了一些当时清政府昏庸无能,任人宰割的资料。当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完以上的背景资料后,思绪好像一下子就穿越回了当时圆明园毁灭时的情景,心情悲痛,义愤填膺,朗读的时候满腔热情,字字饱含深情,读得恰到好处。
2.开展角色扮演,指导朗读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能让学生融入课文的角色中,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一课时,邀请学生分别扮演爸爸、大孩子、妹妹,还有白杨,按照课文中的对白进行角色演练。当学生们表演结束以后,我请所有的学生思考:白杨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从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移情体验,然后说出各自的感想。学生们很快就领略到白杨所具有的精神,以及爸爸想要表达的感想,文中体现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精神。当学生们再次朗读课文的时候,体会加深了,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三、理解和朗读相结合,有效指导朗读
讲解是死板的,就像解剖一样,然而朗读却是活的,就像给予作品以生命。教师在教导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要注重朗读和理解的联系,抓住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性的朗读。
抓重点就是要重点学习一些关键词、关键句子。在指导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的朗读时,我重点指出文中父亲说的话:“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产生爱慕之心。”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对于这些句子,朗读时要注意语调、语速,突出父亲借花生的品质教育人们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们也体味到了阅读的趣味,感受到了做人的道理。
对新媒体的感想范文4
1. 挖掘德育素材,丰富德育渗透内容
初中英语教材包含的英语基础知识更加细化,对学生的阶段性发展有隐含性的引导作用,其中丰富的德育资源是教师开展课堂授课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大多数教师对英语教材分析不够深刻,倾向于形式化,细读课本挖掘德育素材从而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做到全面发展。在英语教师对课本体现的一切德育思想的解读下,让德育贯穿课堂不仅可以充分地向学生灌输德育思想学会做人的道德根本,还可以深化学习记忆提升学习效果。例如:
①在讲解How are you?Good morning!Thank you very much. You are welcome.等英语礼貌用语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将我国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传递给学生,然后对比美国与中国礼仪的不同,拓展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学生使他们杜绝不文明行为。
②在讲解Mother’s Day, Father’s Day相关知识时,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报恩,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用心给父母准备礼物,或者帮助妈妈收拾房间,给父母洗次脚等,从而可以培养学生感恩的心。
③在语法教学中也可以渗透人生哲理,如: It is always morning somewhere in the world.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等正能量句子的魇诳梢允寡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 规范教学语言,创新德育渗透方式
①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向标,他们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以身作则文明用语,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学生,从而规范学生不礼貌行为。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中,应该用委婉的语气约束学生维持课堂秩序,可以采取“Let’s ..., shall we?" Will you ...?" It’s not polite.”和May I ...?”等句式询问进而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可以用“I believe...”和“I wish…”等短语来表达教师寄于学生的希望。或者采取“You are the best one.”等激励性言语时刻鼓励学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② 将多媒体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如在讲解“Family”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PPT课件播放温馨的家庭照片,让学生们更加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知足,感受父母给予的每个温暖瞬间,学会心怀感恩,明白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之理。通过PPT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给学生布置感恩父母的作业并写出英语短文的感想。另外,在英语课堂讲授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国内外名人的励志故事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励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成长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但又是快乐的,想要走向成功要有坚定的意志,遇到困难不逃避,想办法解决问题,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多媒体在课堂的投入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防止使德育以枯燥的方式渗透。
3. 将德育渗透与英语课外活动相结合
德育渗透要体现在方方面面,除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外,还要在课外活动中渗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方式而言,英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背诵课文、口头表达、口述复述和快速阅读等有关德育的文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或者,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通过解读角色扮演形象生动的渗透德育。
再者,可以借助英语角、英语报刊以及日记鉴评等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展示自我,同时可以提高他们英语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另外,英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英语话剧表演、演唱、演讲和朗诵比赛等活动来拓展视野,带学生们陶冶情操。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随时都能够收获到不懂的感想,通过点点滴滴的德育渗透潜移默化学生的品德,提高德育渗透的质量。
4. 结束语
对新媒体的感想范文5
关键词:机械制图 结合 职业教育 感想
《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的入门课程,它是职业教育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读图和制图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把一个具体的机械零件绘制成平面图形,再把一个平面图形想象成立体的机械零件,这一教学目标和要求,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难的。高职学生源大都是高中筛选后的较差生源,尤其是近几年由于生源数的下降,乡镇一级的高级中学也加入到职业教育竞争的行列中,生源的质量逐步下降,这门课程大学生学起来都有点难度,对于职校生来说就更不容易了。目前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在《机械制图》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诸多的尝试,普遍的做法是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到了多媒体课堂,将CAD与《机械制图》两门课程融合到一起,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对教学质量改进很有帮助,但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过程中应注意几个结合。
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制图教学中,借助动态旋转,切割,放大等功能,使操作得心应手,教学形象生动,节约了教学时间。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是用电子教案代替了一切,电子教案中文字图像什么都有,讲授知识点、画图等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在电子课件上展示给学生,殊不知这样教学教师省了不少事,学生也跟着省了不少事,这样课上下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甚少。制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投影的结果,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是怎么投影得来的,没有动手的过程,只是眼睛看了精彩,那只能是过眼云烟,看了就忘,进不了大脑。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于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单一以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图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是画龙点晴,而是画蛇添足。
例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者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模型,还可以让学生按三视图尺寸用橡皮泥、萝、土豆块等自制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多媒体课件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需要有线条,哪儿无线条?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以人为主,以机为辅,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二、《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
CAD技术是现代化制图的需要,它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有摆脱手工绘图的功能,但仍然需要有机械制图知识的支持,机械制图是训练学生的识图和制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树立三维图形和动手绘图能力的课程,是CAD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机械制图知识,即使会使用CAD,也将仅仅是一个描图员,因为他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应用图形及机械图纸。目前基本上所有的职业学校已经将《机械制图》与CAD作为一门课程来教,但如何安排其顺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是学过Ⅸ机械制图》后再学CAD,这种教学的结果是把课程割裂开来,仍然是作为两门课程来处理,不能做到用CAD绘图及时地巩固所学的机械制图内容。而将两门课融合为一门课讲授,以CAD为主,《机械制图》为辅,以《机械制图》为线贯穿始终,在讲CAD时与《机械制图》结合起来,时时不忘《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用CAD带动Ⅸ机械制图》,每讲一节CAD时,对机械制图作相应的简要介绍,尤其是要按照机械制图知识建立三维立体图形去体会cAD作法,在CAD作图完成即初步检验图形,并应留一定量的作业,全部要用CAD来完成,最后训练出来的是能够结合机械制图且熟练掌握应用CAD的人材。这样做的优点是两者兼顾,既应用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又适应了CAD的先进性,既在头脑中建立了三维立体图形,又应用计算机绘制了图形,并且可以较早甩图板绘图。使学生结合机械制图作图法,进一步深入与透彻理解CAD命令。
这样一种《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法应是CAD与《机械制图》教法的发展方向,两者合二为一,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形成职业技术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相结合
对新媒体的感想范文6
闻此新闻,笔者只能惊呼:无知者无畏!又一个以企业的“蚍蜉”之力妄想撼动消费者心智“大树”的失败游戏。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张柏芝能走出“艳照门”的阴影,重新扬起新生的风帆是值得庆贺的。但“艳照门”中放浪形骸的张柏芝彻底摧毁了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青春玉女形象,她永远被钉在了消费者唾弃的“耻辱柱”上,永不得解脱。
笔者猜测此家纺品牌重新请张柏芝代言,有三种可能性。第一就是用新的错误来弥补旧的错误。据称此品牌是在张柏芝怀孕之前用五百万重金签下的代言,因艳照门事件而不得不搁置了张柏芝的代言活动。大钱已经花了,真金白银都交了,估计是覆水难收,这笔代言费很难要回来,不如死马当活马医,将错就错,还是请张柏芝代言,好歹也曾是个当红明星;第二种可能性就是企业希冀消费者是健忘的,都过去快两年了,还把人一棍子打死,“艳照门”事件该被消费者渐渐淡忘了吧;第三种可能性是张柏芝复出代言是个很好的炒作热点,会吸引媒体和大众的眼球,品牌的知名度起码可以借机炒作起来吧。
用新的错误来弥补旧的错误只能使自己的品牌“窟窿”越补越大。五百万丢了并不可惜,可惜的是重新启用张柏芝代言可能给品牌带来的损失远远不止五百万,不知消费者,特别是床上用品主要是结婚前的女性消费者,看了张柏芝代言的床上用品作何感想?可想而知,品牌联想不会很妙。
不错,消费者是健忘的,但对他们不能忘记的事情除外。很不幸的是,张柏芝的“艳照门”就是消费者不能忘记的那种。一旦张柏芝被钉在消费者心智的“耻辱柱”上,就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做再多的努力,纯属徒劳。
张柏芝复出代言是能吸引大众的眼球,能引起媒体的热议,品牌知名度是增长了,不过是负增长,品牌资产的积累也是负积累。
不可否认,张柏芝本人可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消费者对品牌就没有这么宽容了。曾经红极一时的爱多想东山再起,始终是难有作为,终极原因是消费者不会再给一个失败的品牌任何机会。一旦品牌成为失败者,那永远就是失败者!除非另起炉灶,另立品牌,像史玉柱一样:如再用“巨人”品牌肯定是死路一条,另起炉灶的“脑白金”让他东山再起,再续辉煌。蒙牛的牛根生是聪明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在媒体上再不露面发表只言片语,因为任何表白都是苍白无力的,最好选择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