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准分析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准分析方案范文1
1精准医学现状
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提出“精准医学计划”,并于当月30日宣布启动该计划。我国政府也启动了相关的规划部署,如:科技部组织成立了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决定在2030年之前投资600亿元人民币用于此项研究;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又组织召开了精准医学专家研讨会,研讨精准医学研究计划的实施原则、目标及重点内容。目前,精准医学的实施和应用主要集中在恶性肿瘤领域,且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在肺癌、乳腺癌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精准医学的癌症研究也有很多阻力,如难以解释的耐药性、肿瘤组织的时空异质性、疗效评估体系的不完善以及肿瘤复发因素的复杂性等[4],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更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调查显示,目前国内临床医生对精准医学理念普遍缺乏深刻了解[4],医学教育中加强精准医学理念的传播成为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基于现行医学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体系中尚未涉及精准医学的专门课程,理论教学中,授课老师应结合本专业课程,积极传播精准医学理念;临床实践教学中,适时实施个体化诊疗方案,促进精准诊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医学教育措施
2.1改革教育格局,优化教育体系
在传统医疗体系中,对疾病的诊疗过程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内容,由此导致我国临床医学教学体系侧重于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及药理等基础医学与内科、外科、妇产科及儿科等临床医学的培养。精准医学本质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大数据实现精准的诊断与治疗,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因此,精准医疗体系在传统医疗的基础上还涉及如何采用测序、荧光定量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分析疾病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本质;如何根据疾病的分子分型针对性地选择靶向药物;如何利用多维数据去揭示疾病的病理生理状态。显然,传统的教育体系已不适应精准医学的发展需求。在精准医学体系下,医学生培养内容除了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外,还应加强对化学、生物学、遗传学、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及计算机技术等交叉领域的培养,建立适合精准医学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
2.2加强学科交叉,培养团队精神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医学模式是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精准医学依然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而且其对科学证据的要求更全面、更深入,因此,可以说精准医学是循证医学的升华。但精准医学关注的不再是疾病本身,而是患者本人,其核心理念是“个体化”,即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综合判断,尽可能认识和把握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本质,定制出针对患者个体的一套诊疗方案[5]。基于疾病的复杂性和各个学科的专业局限性,单独一个学科很难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疾病复杂的病理现象,这就要求不同学科之间加强合作,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未来医学将更加重视“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医学模式,因此,精准医学的突破性进展不单单依靠医学内部多学科的交叉,亦有赖于医学与生物学、工学等学科的结合。基于这种背景下,我们的医学教育必须让每位医学生、医务人员认识到精准医学是一个多学科交融的新兴医学发展领域,提倡团队作战精神,培养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意识,这样才能有效打破技术壁垒,融合多元数据,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3加强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
精准医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①疾病防控体系研发:积极开发前瞻性的、探索性的疾病预防体系,建立个体化疾病预防模式,以期达到治病于未病、防病于未然的目标。②分子诊断体系的完善:分子诊断是精准医学的重要基石,其研究内容涉及基因组、表观遗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多个层面,研究目标旨在发现在临床诊疗过程能发挥指导和参考作用的生物标志物,如:一些与疾病关联性、特异性强的标志物,可以用于疾病的筛查、早期诊断及复发监控;一些与药物疗效密相关的标志物,可以作为指导个体化用药的参考和依据;一些反映疾病预后的标志物,可用于疾病预后和转归的预测。③分子影像学技术研究:包括研发分子标志物为指导的MRI、CT、超声等多模态图像融合技术,以实现微创或无创的精准诊断。④临床精准医疗研究:精准医疗的核心即治疗方案的“个体化”,以患者分子诊断结果、个人全面信息、影像学以及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为依据,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开展回顾性及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全面评估精准治疗方案的疗效、优势和不足,作为开展精准治疗的循证医学依据[6]。精准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革新,生物信息学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亦有赖于生物芯片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分子影像、微创等生物医疗技术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医疗技术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学教育中除了让广大医学生及医务工作者意识到精准医学的战略地位外,更要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精准医学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整个精准诊疗体系的各个环节尚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充分调动广大医学生及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和研究热情,积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同时各大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并加大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建设,为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
3结语
精准医学将改变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并使疾病的分类、诊断、治疗及后续健康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指南和规范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对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科研环境的支撑都提出了新要求。医学教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加强精准医学理念传输,优化医学教育体系,加强学科交叉培养,灌输团队精神,激发科研和创新意识,深化精准医学人才的培育,以期促进我国精准医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RichardsonPE.DavidSackettandthebirthofEvidenceBasedMedicine:HowtoPracticeandTeachEBM.2015,350(3):2382~2383.
[2]肖飞.从循证医学到精准医学的思考[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4,3(3):123~128.
[3]ReardonS.Precision-medicineplanraisehopes.Nature.2015,517(7536):540.
[4]CollinsFS,VarmusH.Anewinitiativeonprecisionmedicine.NEnglJMed,2015,372(9):793~795.
[5]李雷,郎景和.精准医学[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6,43(4):365~376.
精准分析方案范文2
近几年来,许多美容会所的经营仿佛迷失在“途”。在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美容会所每个月都得绞尽脑汁制定促销方案,希望能提升业绩。而顾客对美容院五花八门的促销却根本不接招,甚至越来越反感。美容业界老板也对此一筹莫展,只有不断寻觅提高业绩的绝招。
成功企业,仍逃不过经营窘境
沈阳市碧海蓝天美容连锁机构,在辽宁开设了八家美容连锁直营店和一家医疗整形美容会所,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曾荣获“诚信经营单位”、“消费者满意单位”、“中国化妆品业先进单位”、“辽宁省星级美容院示范单位”、“沈阳市十大慈善企业”、“中国十佳SPA美容会所”等荣誉。但是这样一家成功企业同样面临着运营成本越来越大、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经营风险,和顾客流失率越来越高、信任度越来越低的经营管理窘境。沈阳市碧海蓝天美容连锁机构负责人李总面对经营压力,近年来一直在探索最有效的,即不伤客又能快速提升业绩的营销方案。
求助爱莲,“病因”分析一针见血
李总不辞辛苦的到全国各地学习考察,最终与香港爱莲管理咨询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爱莲的专业顾问团队,分别与院长、店长、顾问进行深入访谈,了解该机构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与困惑。通过专业的诊断分析,为碧海蓝天做出完整的《店务运营诊断报告》,报告显示:
顾客维护方面,存在高端顾客少、满意度低,中低端顾客多、流失率高,新客少、拓客留客难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美容师不关注顾客需求和护理效果,还经常硬性推销、强势推销、过度推销,让顾客产生反感,伤客现象严重,才造成顾客忠诚度越来越低。
员工管理方面,美容师不重视专业技术与服务,缺乏专业的诊断分析和护理专案,顾客信任度越来越低。店长、顾问都忙于业绩,美容师社会阅历浅,盲目自大,不懂人情世故,不善察言观色,常常在服务细节上得罪顾客。这种忽略客户感情关怀的做法,最终导致顾客到店率越来越低,流失率越来越高。
项目设定方面,产品或项目结构很乱且配套不齐全,无法与顾客需求相匹配。缺乏科学、系统的定价策略,盲目定价,导致性价比低。还出现同一类产品或项目,以不同价格,卖给不同类别的顾客。过度推销高端项目,常规项目普及率低,留客养客项目少,拓客项目少,导致顾客到店率低。
爱莲《精准营销》完美逆袭,兼顾机构长短期利益
针对碧海蓝天连锁机构的问题与症状,爱莲咨询团队提出了“运营系统+管理系统+营销系统”三位一体整体解决方案。这套在美妆行业独创的三位一体的《精准营销》整体解决方案,是对营销模式的全新的创新,与传统营销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精准营销》的概念
首先是理念上的创新:精准营销更关注顾客的长久利益和终身价值。其次是技术上的创新:在落地执行策略上,精准的进行定性营销指标和定量营销指标分解,在执行层面真正实现了成本最小利益最大的结果。最后是理论上的创新:精准营销真正实现了客户价值创新。更细分的顾客定位,叫精准。细分后的顾客满足,叫精准。满足后的顾客满意,叫精准。满意后的顾客忠诚,叫精准。持续的满意与忠诚,叫精准。一对一的顾客价值营销,叫精准。持续拉动顾客消费,叫精准。《精准营销》整体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营销的终极目标即低成本、持续赢利的企业发展目标。
二、《精准营销》的价值长期利益
建立持续增长的业绩钱流系统――钱流是企业持续盈利的核心目标。
建立持续保有的拓客留客系统――客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无形资产。
建立持续有效的顾客培育系统――顾客培育是顾客保有的长期策略。
建立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营销系统――营销系统是业绩倍增的长期策略。
三、《精准营销》的价值短期利益
有效唤醒沉睡顾客和流失顾客――企业存在的价值是开发新客户,留住老客户。
有效培育老客户的常规项目――常规项目是留客养客锁客的客源保障。
提高常规项目普及率和消费额度――常规项目普及率是项目盈利率的保障。
提高员工心态,技能和销售技巧――员工的业绩持续倍增的核心动力与根源。
四、《精准营销》的执行策略
爱莲执行团队把《精准营销》分为前期准备阶段,中期追踪阶段,后期冲刺阶段和十个执行步骤――
顾客分析阶段:导入顾客分类分析系统,顾客管理系统,分析目标顾客的消费需求与喜好;
调研访谈阶段:导入顾客满意度调研系统,分析顾客流失原因,针对性制定营销策略;
制定营销策略:导入项目营销系统,分析顾客的消费能力与需求,制定相匹配的项目套餐;
目标制定与目标分解阶段:导入目标管理系统,一对一目标分解与责任人,公众目标承诺;
制定员工《即时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个人和团队激励政策;
召开《精准营销》项目启动大会:调整员工心态,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行动;
每日员工“专业技能与销售技巧演练”PK阶段:技术手法、邀约话术、异议处理与成交技巧;
每日“顾客分析会”执行阶段:每日分析目标顾客,精准产品解说,精准异议处理,绝对成交;
每日“业绩追踪会”执行阶段:导入《业绩追踪系统》是目标达成的GPS追踪定位系统;
项目结束“总结表彰大会”阶段:精准营销45天执行结束,进行项目总结与表彰、分享。
五、《精准营销》的实施效果
在碧海蓝天美容会所的《精准营销》执行的45天内,取得了满意的业绩与丰厚的成果――
完成业绩:45天,8家美容会所,共完成现金业绩1278万,耗卡业绩达652万元;
目标达标率:一家店目标达标率120%,一家店目标达成101%,其余店80~90%的目标达标率;
项目普及率:常规项目普及率60%以上,高端项目普及率30%以上,拓客项目在13%左右;
顾客到店率:顾客到店明显提高,单店月均客流量同比增长40%以上,人均护理客数3~4人;
顾客升级培育:拓客372人,唤醒沉睡顾客207人;挽回流失顾客87人,BCD客升级129人;
员工技能提升:持续45天的技术手法PK,产品解说PK,销售技巧PK,专业能力明显提升;
员工心态提升:即时激励政策在策略上“奖励结果,激励过程”、“奖励优秀,激励后进”;
精准分析方案范文3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燃气专业
[FL(K2]“订单式”培养模式适应了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了以需求促培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原则,形成了学生、学校、企业多赢的局面。我院分别与山东奥德燃气公司于2011年起开始合作成立“奥德订单班”,与港华投资有限公司从2013年起合作成立了“港华订单班”,与蓬莱渤海燃气有限公司从2014年起合作成立了“渤海订单班”。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山东省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在省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期间以订单班为基础,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优化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工作,优化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深化订单培养机制,订单培养初见成效
“订单式”培养是根据订单企业的需求,校企双方联合招生,共同制订或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技术、设备、场地、信息等办学资源方面进行合作,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的一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成立了由院系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燃气行业主管部门、燃气行业协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作机制。借助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平台,学院准确掌握燃气行业的人才需求,与港华燃气投资有限公司、山东奥德燃气有限公司、蓬莱渤海燃气有限公司分别签订校企合作暨订单班人才培养协议。协议中明确了合作方式和内容,校方、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奖学金发放等内容,用于指导订单班的培养工作。订单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即可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接触,考核合格后进入燃气企业相关岗位实习,实现“学习―实习―就业”一条龙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得到了行业企业的认可。
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燃气企业订单班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符合订单企业发展、燃气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符合人才自身发展的需求。
订单班燃气专业的毕业生面向各订单燃气企业。燃气企业具有鲜明的行业和专业特性,为能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对行业企业和有“订单式”培养的院校、燃气专业毕业生及在订单企业学生进行调研。通过多次调研和研讨,人才培养目标从注重培养燃气专业知识转向燃气专业能力,掌握燃气行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燃气工程施工管理、燃气管网运行与维护、燃气场站安全管理等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优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专业调研为基础,就业岗位为导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多次召集燃气行业专家、燃气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等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针对不同的订单企业有针对性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内容包括人才培养规格、毕业生的职业范围及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燃气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及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等。
订单式人才培养与企业紧密合作,为合作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使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现无缝对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制订了基于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
[TP73杜彦 宋克农 曹辉.tif;%100%95.5,BP#][TS(][JZ]图1基于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TS)]
[KH-+3mm]
四、以职业能力为根本,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采用“专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确定课程体系专家论证调整完善”的技术路线构建订单班的课程体系。
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全面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了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工学结合的“岗证结合,四层递进”的课程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通用职业基础能力学习领域(第一层)、R岛诵哪芰ρ习领域(第二层)、职业能力拓展学习领域
一、高校现有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生获取资助政策信息途径不对等。“奖、助、勤、贷、补、减、免”涵盖了现行高校学生资助的各种方式。一方面资助政策逐年完善,资助方式不断变化。以助学贷款为例,2012年以前,由学生所在高校贷款直接发放,2012年以后改为生源地贷款。另一方面,资助形式多样,资助渠道不同,具体操作方法有别。
调查显示,对于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偏远山区的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媒体宣传及政策知识普及,导致相关学生对助学政策和获取资助的途径知之甚少,与发达地区学生相比,存在信息不对等的现象。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与程序不完备。目前高校比较普遍使用消费平均水平界定法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比照界定法来界定经济困难学生。具体操作程序是,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然后到当地政府相关民政部门审核盖章,最后报学校审批。一方面,这种流于形式的做法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部分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往往由于自尊心过于强、害怕泄露个人隐私等因素放弃申请,导致相关学生无法享受国家资助。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相关学生生活情况的动态管理与监督,无法真正确定学生的实际家庭经济状况,最后仅凭对学生的主观评判甚至私人感情来确定对贫困生的资助额度,导致资助金额分配不合理。
3.管理服务受助学生的机制不健全。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总体局面停留在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脱贫”,通过经济资助,缓解相关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帮助学生解除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但缺乏对于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能力培养,没有真正了解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需求。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指导,给予学生相应的心理疏导和技能辅导,帮助他们顺利成长成才。
二、构建精准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必要性
1.基础环节:精确识别困难学生。构建精准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基础环节是精确识别,通过一系列精准化程序精准甄别资助对象,资助工作才有意义。当前高校普遍存在资助对象识别不精准、学生贫困程度鉴别不准确等问题,导致资助工作针对性不强,最终影响资助的效果与效率,因此,现阶段实施精确资助能够从源头上为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打牢基础。
2.关键环节:精准帮扶困难学生。构建精准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关键环节是精准帮扶,通过个性指导、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帮扶,确保困难学生在学业上有进步,在生活上有成长,帮助他们顺利成长成才。
3.核心环节:精准管理困难学生。构建精准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核心环节是精准管理。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困难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拼搏意识和感恩意识,在学生顺利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传递爱心,帮助他们,真正达到资助育人的终极目标。
三、构建精准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路径
1.完善评定指标及程序。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环节,是制约精准化资助工作体系构建的关键所在,也是最容易被诟病的环节所在。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当改善现有评价指标,建立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科学化水平。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应将生源类别、生源地收入水平、就学地消费水平、健康状况、家庭人口及供养关系、家庭收入、消费数据、资助需求、已获资助等信息作为主要参数,建立贫困程度的量化评定公式及分类办法。
同时,应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动态管理与监督,通过观察记录其日常生活开销支出费用及用途,实时掌握其日常消费水平,并将相关数据纳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评价指标,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灵活性。
2.强化工作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需要有专业的资助工作队伍作为支撑点和发力点,以保证资助工作顺利有序开展。一方面,需要不断强化资助工作机构。专业机构主要负责宣传普及国家相关资助政策及措施、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价指标、建立资助工作管理服务平台等。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强化资助工作队伍,主要指从事资助工作的经办人及学生辅导员。资助工作机构及各高校应统筹资源,搭建平_,加强对资助工作队伍的业务培训与指导,不断提升资助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引导资助工作人员树立精准化工作理念,从而确保资助对象的精准化。
3.拓宽资助育人机制。资助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实施学生资助政策,主要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并使其成长成才。学生资助工作不能停留在经济资助层面,还要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把党的十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人成才”教育目标融入资助工作的全过程。
(1)开展诚信教育活动。高校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中,应有重点地针对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引导相关学生自觉树立诚信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按时还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普及相关还款知识,确保相关学生及时还款。
(2)开展励志教育活动。高校应正确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通过挖掘广大学生身边的典型学生,宣传受助学生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学生向先进看齐、向先进学习,激励广大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立志成才,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逐步培养学生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的精神。
(3)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国家、社会及学校等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不图回报、无私奉献的,但作为受助学生应心怀感恩,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在点滴行动中传递爱心,帮扶他人。
四、结语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育的好坏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高校学生资助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经济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构建精准化资助工作体系,有利于达成上述目标,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文迈华.浅析大学生资助体系建构的精准化[J].时代教育,2015(3).
[2]刘云博,白华.精准化资助: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思维[J].教育评论,2016(2).
[3]伍冬云.大学生精准资助问题研究[J].管理研究,2016(2).
精准分析方案范文4
随着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由此衍生的新行业“电子商务”,也被众多国际著名风投所重视,成为资本投资的新领域。我国的电子商务在近年来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趋势,各种电子商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萌发,尤其是07年马云的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之后一鸣惊人,缔造了“电子商务”行业的一个神话。而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就有当当、麦考林、搜房网等国内电子商务企业先后上市,对此很多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不断催生的电子商务模式,正在引发一轮新的资本效应。
马云曾经谈到阿里巴巴的成功经历时,曾得意的说到,“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得中小企业者得天下”。阿里巴巴曾经因为为无数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商机,而获得了广大中小商企的青睐,如今,在广州、深圳、温州等地,一个新型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客多推广”,引来了当地商家的热捧,并大有席卷全球的趋势。从会员管理到提升品牌影响力,从拓展企业渠道到提供精准营销解决方案,“客多推广”为当地城市商圈经济中的商家们提供各个方面的帮助,解决特别是中小商企面临的经营难题,为中小商企吸引客源并维护其对品牌的忠诚度。
更为独特的是,由客多公司提出的,打造“商圈异业消费链商盟”的独特商业模式。作为商圈精准营销的专家,商圈异业消费链商盟商业模式的倡导者、领先的城市消费行业精准营销解决方案供应商,客多公司一方面凭借“客多推广”将整合的商家及优惠信息通过优惠联播网传递给目标消费者,从而帮助服务业商家实现“让客户来找您”的精准营销效果;另一方面把消费链上构成商圈异业商盟合作的多个独立商家,通过客多独特的推广服务模式在无形中整合为一个坚固的联合体,以协助服务业商家构建异业消费链商盟合作关系,利用整合的优势,相互之间互通互联的口碑相传方式,在为消费链商盟中的盟友们赢得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拓宽了他们自身的营销渠道,获得了更大的商机。
精准分析方案范文5
讯:2012年1月11日,由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11年互联网产业年会——不怕2012:在变革中洞察机会与北京拉开帷幕。悠易互通COO郭志明出席本次年会并担任现场互动嘉宾,在“气候瞬息万变:从数据中挖掘新商机”互动板块与在座嘉宾就互联网营收模式、消费者需求、微博在数字领域的营销价值及网络营销公司的优势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帮助品牌主了解如何更好地实现精准营销效果。
年会上,悠易互通4@受众营销解决方案被授予“媒体眼中2012最看好产品”的殊荣。2011年,悠易互通凭借“中国受众网络概念”在互联网广告领域率先吹响受众营销的号角,并适时推出4@受众营销解决方案,将广告网络从媒体购买引领到更为精准的受众购买上来,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飞速发展。
4@受众营销解决方案中的4@指的是建立在受众数据基础上的四大营销工具:Y@受众洞察引擎、Y@受众精准营销、Y@受众监测系统及Y@受众数据管理。通过这四大工具,广告主可以在悠易互通的的帮助下突破媒体属性,直接找到目标受众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受众营销”。同时,还能够对目标受众进行全方位的实时分析和监控,并且根据用户的兴趣等特性,进行广告的个性化展现,最终实现实时广告的有效投放。4@受众营销解决方案的基础是受众(Audience)数据,悠易互通多年来积累的庞大数据库是4@受众营销体系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截止到2011年年底悠易互通的“受众”数据库中的用户总数为3.09亿,覆盖了60%的中国网民。
更重要的是,悠易互通一直坚持开放策略,希望和更多的商业伙伴一起挖掘受众数据的应用,尽快实现广告投放向受众实时购买的方向转变。据郭志明透露,悠易互通目前已经完成以实时竞价为基础的DSP技术搭建工作,并成功与谷歌Adx和淘宝Tanx对接,广告主可以利用悠易互通的DSP平台管理多个数字广告和数据交换账户,在广告交易平台(Ad Exchange)对在线广告进行实时竞价(RTB Real-Time Bidding)。此外,依靠悠易互通的数据优势,该平台还可以实现基于CPA的成本、收益计算、受众数据的人群兴趣效果分析及多维度的re-targeting等功能。
正是考虑到悠易互通4@营销解决方案背后蕴藏的“技术+数据”的深厚底蕴,互联网业界媒体一致将“媒体眼中2012最看好产品”殊荣授予了悠易互通,这也意味着在2012年里,悠易互通的4@受众营销解决方案及其DMP和DSP平台将得到更多的关注,也将获得更好的机会帮助广告主实现营销的需求。(来源:千龙网)
精准分析方案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教师培训;移动培训课程
一、引言
伴随不同国家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教育领域越发关注当下以及未来社会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等核心问题。这些核心问题的解决则离不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教师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从国家、地方、到学校,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开展的如火如荼,然而仍然存在着各类问题。王阿习、陈玲等[1]提到教师培训内容的设计缺乏针对性、脱离真实的教学情境,培训知识缺乏实践转化。赵德成、梁永正[2]指出不少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观念更新,但对教师教育行为转变和个人绩效提升的影响却十分有限。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根本、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个原因是未能做好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笔者曾在2015年对北京市2213位教师就培训的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67%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很难在教学现场得以应用转化。从教师培训的一般流程来看,培训的需求分析直接决定了培训目标的界定、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实施与后续的效果评估。可见,培训从需求分析开始,如果无法体现教师的实际需求,也会导致培训课程的应用效益,与教师工作实践难以有效对接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发现教师的真实需求,并精准匹配教师发展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值得深入研究。
二、确定教师培训需求存在的问题
笔者访谈了北京市级以及十几个区级培训机构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负责人,发现目前教师培训课程的需求确定多数是在培训开始之前,通过对教师代表以及学校管理者等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进而确定课程内容。通过问卷与访谈等方式来确认培训需求,限于问卷、访谈提纲设计能力、答卷人解读能力以及答题人心理因素的制约等因素,所得需求常常不能完全反映教师的实际需求。教师是实践性极强的职业,其在工作情境中所遇到的问题与需求多是多元化与立体化。通过问卷或者访谈的方式无法反映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变化的动态需求。赵德成、梁永正也指出了上述的培训需求确定方式存在的局限性。首先通过问卷等方式基于教师的主观愿望来确定需求可能失之主观,教师自我报告的需求未必都是真正有意义的培训需求;其次,简单地从校长等管理者的角度提出的绩效差距识别培训需求又可能失之笼统,分析者需要对绩效差距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只有通过取长补短,将两种理解整合起来,既关注教师的主观愿望,又重视绩效差距及其原因的深入分析,才能更为准确、有效地识别培训需求。基于此,如果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仅仅以问卷、访谈的方式来确定课程内容则显得不够全面、真实,不能够满足教师动态的需求,其使用效果与效率也会受到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存在着个性化、生成性、情境性、复杂性与模糊性等特征,很难通过问卷调查或者短时间的访谈等完全体现出来,这也给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然而,通过大数据技术与移动终端的普及与应用,教师在工作现场遇到的各类问题、问题背后对应的专业发展显性以及隐性需求,都能够被捕捉、记录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作为设计教师移动培训课程的基础。
三、大数据技术为确定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带来的契机
(一)通过教师行为数据分析发现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隐性需求
教师专业发展的隐性需求是指无法被行为主体主动发现并清晰表达,需要通过其他主体挖掘、引导来确定的需求。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用户隐性需求挖掘与引导方面已经体现出了很强的优势,尤其是基于行为的大数据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到自身潜在的需求。如移动互联网领域通过对用户的行为、兴趣、爱好等进行分析,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并与需要营销的产品、业务、内容相匹配,实现精准营销。在教育领域,以Cousera为代表的慕课平台运行商,通过深度分析学习者在课程资源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海量行为数据,能够发现哪些资源学生点击率最高,哪些讲座视频的片段重播率最高,哪些内容学生的出错率最高等等,然后将上述结论及时反馈给课程资源的研发团队,用以指导改进之后的工作。这种做法表明大数据技术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需求诊断[3]。目前,也已经有通过对教师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形成对教师专业发展潜在需求分析的探索,如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等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记录、分析形成对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需求分析报告[4];上海市闵行区恽敏霞等通过对全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录制、分析形成对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分析报告,进而发现对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隐性需求[5]。这些需求因教师的自我认识与理论素养限制等原因,其在问卷、访谈等自我报告中无法主动提及,而借助于技术设备对教师大量教学行为的观察、记录,进而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则能很好地确定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隐性需求。
(二)通过教师面临的问题数据分析发现教师
在专业发展上的显性需求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显性需求是指能够被行为主体明确表达的需求,如在2016年由笔者所在单位组织的北京市几个区的新教师培训中,新教师明确表达自己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存在问题,在有效的班级管理上存在问题。当对新教师群体反馈的问题数据逐年加以收集,并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时,能够有效发现某一特定的教师群体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在教学现场所面临的各种类型的问题也直接地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上的显性需求。罗滨指出关键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实践的现状及困惑,通过关键问题的解决能够帮助教师突破教学困惑,实现专业发展[6]。因此,以教师逐年提供的问题数据为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对问题数据加以收集、归类、分析,进而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实现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与显性需求。
(三)通过对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数据分析精准满足教师需求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麦格雷戈医生通过对近十年的病患数据进行分析来确定应对某一类问题或者病症,应该提供哪种类型的治疗最为合适。这种推荐正是基于对病患数据以及诊疗方案数据进行了常年累月的积累,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起了病患数据与诊疗方案之间的精准匹配关系[7]。在教师培训领域,以往无法大规模采集教师主观反馈的问题、客观发现的问题以及专家团队提供的解决方案,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案是个性化地存在于提供解决方案的专家头脑中或者小范围地存在于某个组织中。伴随着对教师问题数据逐年的收集、分析,能够形成特定教师群体(如新教师)的共性问题、特定组织的共性问题(如某区的新教师都存在着课堂管理困难问题)以及教师个体的个性化问题,专家团队将针对这样的问题清单形成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伴随着问题数据与解决方案数据的不断积累与完善,后续的教师将能够在提供了自己的问题数据之后得到系统推荐的更为精准的解决方案,满足其个性化的专业发展需求。
四、移动终端将成为连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与培训课程的重要载体
在已有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开展教师培训的研究中[8-14],多数更为关注将移动终端作为培训课程的载体,而很少将其作为发现培训需求的载体,笔者认为以移动终端作为载体发现教师的需求,相较于问卷与访谈这种短时、切片式的需求分析方法而言,更为凸显需求的情景性、动态性和生成性。教学现场是教师真实需求的发源地,在教学现场,教师要面对来自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各类问题,伴随着问题的产生也形成了教师各种类型的需求。罗滨提到要鼓励教师表达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对问题加以提炼、归纳形成关键问题清单,通过专家、教师共同研究,形成关键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而帮助教师完成专业发展。根据笔者所进行的面向北京市各区4539教师的移动终端使用习惯调查数据显示,63.4%的老师有随时随地使用移动终端的习惯,其中有随时随地进行记录、拍摄行为的也已经接近53%。在针对西城区两所学校的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很多教师认为平时工作中确实会遇到教学、科研、管理以及人际沟通等各种类型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记录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自然被纷繁复杂的各类事物所淹没。可见,多数教师已经具备了通过移动终端去记录的行为习惯,如果能够帮助教师形成随时随地记录其所遇到问题的意识,即可通过移动终端的辅助,帮助教师随时随地记录问题,上传问题,进而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库。如以北京市新教师培训为例,入职1-3年的新教师,要求其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记录其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上传到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库,伴随着问题库数据的累加,通过大数据分析即可发现北京市入职1-3年的教师群体存在的共性以及个性化问题,这些问题是反映教师需求的起点,更是培训课程设计的起点。移动终端成为了动态连接教师群体发展需求的载体,克服了通过问卷或者访谈片段性、片面性反应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局限性。在已有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开展教师培训的研究中,多数更为关注将移动终端作为教师培训课程的呈现载体,很少将其作为教师制作培训课程的工具。DonPassey提到移动终端可以记录在课堂中的各类音频、图片与视频,以及教师是如何完成某项工作的过程性音频、图片或者视频,进而按照记录的内容进行反思哪些是关键要素,反思工作过程是否有值得改善的地方[15]。笔者曾在西城区一所小学中开展了以移动终端作为教师制作生成性培训课程工具的研究,研究以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提供的移动课程模板,教师用移动终端收集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视频、文本、图片类的过程性资料,并整合成为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呈现的生成性案例课程。相对于预设类的主题培训课程,教师从学习者转变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与提供者,教师对培训内容的转化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研究显示参与了基于移动终端生成性课程制作与讨论的教师,其所负责指导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以及教师对培训内容的理解与运用三个方面的效果,要显著好于只参与了主题培训的教师[16]。以移动终端作为教师制作与呈现培训课程的载体,调整了教师作为被动接受课程内容的客体角色,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培训课程内容建设者与贡献者的主体地位,也连接了教师的需求与教师工作现场各类情境性、生成性的解决方案。
五、基于大数据的教师移动培训课程设计模式
综上,从教师个体的角度,伴随其职业生涯历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应对的是其显性的专业发展需求,教师可以使用移动终端记录自身遇到的问题。此外,借助教学行为记录系统记录并由专家团队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其在教学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应对的是其隐性的专业发展需求。随着教师主观反馈问题数据与客观观察其行为所形成的问题数据的不断积累,对两类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确定教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以关键问题为基础确定教师的真实需求,进而帮助教师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新教师培训为例,依据该模式,要求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在移动终端上记录自己的问题并上传到大数据分析系统。此外,通过教学行为记录系统上传自己的课程视频,专家团队将对上传视频加以诊断。通对新教师群体主观反馈问题与专家团队客观分析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伴随着从主观反馈问题到客观发现问题的增加,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新教师群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关键问题将作为教师生成性移动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起点,专家团队、教师团队将针对关键问题协商形成问题解决方案,教师在实施整个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借助移动培训课程模板记录对解决方案的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收获等,进而形成基于移动终端的生成性案例培训课程。最终,通过“关键问题—针对性解决方案—生成性案例类培训课程”的模式形成精准满足教师需求的移动培训课程。课程中包含了某一特定教师群体(如新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系统推荐的解决方案以及实践后形成的生成性案例,真正做到了精准匹配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从教师群体的角度,伴随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需求与关键问题的确定,教师专业发展关键问题库、解决方案库以及生成性案例库的不断完善,基于大数据的理念,当教师的关键问题、专家的诊断分析方案以及形成的生成性课程逐渐累积形成彼此之间的应对关系后,教师通过移动终端再次发送相关问题时,系统即可自动反馈给教师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有着相同需求教师形成的生成性培训课程,实现精准对接教师的需求。正如前面案例所描述,当医生基于对近十年的病患数据进行分析后就能有效确定应对某一类问题或者病症,应该提供哪种类型的治疗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