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的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主学习的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主学习的教案

自主学习的教案范文1

主体与客体是一对关系范畴,是就特定的活动而言的。每种学习方式或教学方式指导下的教与学都不可能用一种简单的模式去“戴帽”。就自主学习而言,其自身也包含了多个层次。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教师仅仅是一个辅助者的角色。

自主学习特别注重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自主学习中的学生是自己目的的制订者,是自己学习策略的选择者、执行者、监控者,是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者。因而毫无疑问,自主学习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自主学习养成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研究,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自我效能感和认知策略。

二、如何处理自主学习中教学主客体关系

首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学习中的学生主要靠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和制订学习计划,对学习过程和进度进行监控、评价和调整。

其次,应该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性,自觉地把握好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为前提和依据。

再次,主客体关系仅仅是一个认识论范畴,它不承担一种道德和法律的规范。自主学习中对学生主体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在道德上和法律上更加合理,对教师主体性的强调也并不意味着道德和法律上有什么不当。

三、教学案例

师:(实物投影)同室四人各写一张贺卡,先集中起来,然后每人从中拿出一张别人送的贺年卡,则四张贺年卡的不同分配方式有( )

A.6种 B.9种 C.11种 D.23种

请同学们思考这一问题。

问题给出后,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一位上课后一直不动声色的学生站了起来。

学生A:我认为,不同的分配方式有9种,用的是列举法。因为四个元素的全排列共有24种,我把这么多种全排列列出来后,发现其中符合条件的只有9种。

个别同学小声嚷道:“如果条件中四人改成五人或六人,甚至更多,怎么办呢?”

(本题的讨论研究本可结束,这种近乎刁难的提问却是学生自己看出的问题,这就是自主学习的起点了。)

教师:同学A的想法很好,方法也选择得恰到好处。但大家刚才也发现,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数目不太大的问题。如果将题中同室人数变成五人,怎么办呢?为了便于描述,我们不妨作一个约定:将a1,a2,…,an这n个元素排成一列,其中a1不排第一位,a2不排第二位,a3不排第3位,…,an不排第n位的排列称为全错位排列,其排列数记为Dn,大家有什么办法求D5吗?

刚才热闹场面一下子冷清了下来。作了片刻的等待后,教师开始启发学生:既然同学们一下子得不出结论,谁来猜一猜,D5大致是一个多大的数。

学生B:我认为D5

学生C:我认为D5

教师:很好,我们在一步步向真理逼近,能不能再接近一些呢?

片刻之后,学生D站了起来。

学生D:我算好了,D5=75。

教师:你能揭示一下是怎么思考的吗?

学生D:当仅a1,排在不允许排的位置时,剩下的四个元素必定是一个全错位排列。所以有D4个,我们已经知道四个元素的全错位排列的个数是9,因此逐一考虑五个元素有45种。且这45个排列中任何两个排列都不相同。所以D5=120-45=75。

学生E:我认为D的思考有漏洞。他仅剔除了恰有一个元素排在不允许排的位置的几种情形。还有恰好两个元素、三个元素、四个元素、五个元素排在不允许排的位置上的各种情形也应除去。

教师:很好,那就请大家计算一下,还应除去多少个不符合条件的排列。

学生F:恰有两个元素排在不允许排的位置上的有C25D3个,其中C25表示从五个元素中任取两个元素的组合,而D3则表示剩下的三个元素在另外的三个位置上作全错位排列的排列数。同理恰有排在不允许排的位置上的有C35D2,恰有四个元素排在不允许排的位置上的有C45D1个,……

话未说完立刻引起一阵哄堂大笑。学生D自己也觉得讲得太滑稽了,马上纠正说道:四个元素排在各自不允许排的位置上,也就是五个元素都排在了各自不允许排的位置上,有1种排法。所以可以得到的五个元素的全错位排列的排列数为D5=A55-C15D4-C25D3-C35D2-1。

教师:怎么计算出D2、D3呢?

学生:用列举法。

教师:让我们把最后的几步完成吧!

于是得到:D5=A55-C15D4-C25D3-C35D2-1=120-5×9-10×2-10×1-1=44。

教师:D6怎么求?

学生:先求出D2、D3、D4、D5即可。

教师:如何求Dn?用什么样的关系式?

学生:先求出D2、D3、D4、D5…,Dn-1再利用关系式Dn=Ann-C1nDn-1-C2nDn-2-…-Cn-2nD2-1。

教师:类似这种求Dn的方法我们以前用过没有?

学生:用过,利用递推关系求通项。

教师:同学们能否将Dn直接用来表示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课后思考吧。

自主学习的教案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是目前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教学方式,其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升,促使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日常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将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点思考的内容,对此下文就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落实措施。

一、明确导学案的具体目标

依据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特点认知及其自身的水平能力,针对导学案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的具体应用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从而给小学数学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促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切实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并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促使学生能够形成更加积极、主动的高效化学习方式,并加强广泛的沟通交流及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能够得以达成。

二、做好导学案的课前设计

(一)集体备课

在开学初期,每一年级组的相关学科教师均会在学科组长的领导下,分配本学期相应教师所要承担的备课内容。每一周学科教师还应当在学科组长的领导下编制出下一周的教学进度计划表,组织教师参与教学内容的探讨。教师则需依据新课程标准共同制订出每一节课程中所需要应用的导学案目标,并就其中的重、难点部分进行讨论交流,积极进行合作交流以弥补自身的不足,最终在学科组长的领导下产生出具体的导学案教学思路,明确每节课程所需制订出的教学内容,并由备课教师制作出电子版本。

(二)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写工作是导学案制订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导学案编写教师应用依据集体备课所探讨出来的结果指导备案工作,同时再融合以具体的实施细则。需要导学案编写教师同时遵循导学案的编制原则及对学生实际问题的引导与解决,并基于这一前提开展教学内容、方法、方案设计及问题等方面的安排工作,最大限度确保导学案的完备性,促使其能够实现对于学生具体问题的有效解决。

(三)审核导学案

先通过数学学科组长针对教师所制订出的导学案予以审核,而后再经由年级主任予以审核。在进行审核时应当针对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及时改正,例如,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能够被学生很好的理解,导学案是否起到了合理的引导效果等,针对导学案中的教学内容、方法及活动设计等均要及时予以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确保导学案的应用能够具备良好的基础。

(四)反思导学案

无论是何种事物,其发展的过程均是在实践生活中不断完善的,因而通过导学案后的教学反思对于更正导学案的错误问题并加强改进与完善十分必要。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于每一周集体备课之时对前一周的导学案的应用状况加以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更正处理,以期促使导学案课程能够得到持续性改进。

三、抓好导学案的课堂落实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索动机

依据心理学的研究观点,人的心理情绪是基于主w与周围环境的互相影响过程中不断发展、改变的。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融入学习环境之中,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创设符合学生日常实际生活的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行为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预设:促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平均分”问题,并做到学以致用。)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关于“平均分”的问题时,可于教学课程开展前采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出具体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进行户外郊游。这当中便包含了此项课程所需要探讨并解决的各项问题情况。教师便可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存在的数学问题。这不仅能够良好地体现出数学源于生活,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教学主旨,同时还可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提供良好的素材资源。

(二)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对于数学学科应当使学生能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产生阶段,并利用统计思想、空间观念以及数学思维来思考具体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形成应用数学方法来处理具体问题的观念,对于数学知识应用意识的培养应当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教学预设:促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解出课后习题。)

例如,在教授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时,为了处理这一问题,学生需自主探究新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知识积累并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真正促成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是基于自主体验并探索的阶段而并非被动的接受过程。基于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之上,促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将自身的思维方法充分展示出来,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以实现互相补足的目的。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三)评价交流体验,增强学习动力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掌握好开展合作教学的时机,尽力为学生营造积极、和谐的合作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促使学生能够在互相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在培养学生倾听他人发言,不断吸取各方长处的同时,也应当培养学生形成自身的观点,并针对他人提出的意见进行思考而并非盲目跟风。(教学预设:使学生正确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概念,并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

例如,在教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部分内容时,对0.59÷0.31=59÷31≈1.9,在起初绝大多数学生均认为是正确的,只有部分学生存有疑问,这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探讨,寻找问题的本质。

(四)巩固课后练习,拓展学生思维

在探究及评价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内容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巩固,并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积极有效的拓展。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开展以下练习:(教学预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之间存在的规律性。)

(1)要求学生自主出题并进行计算,完成之后互相批改。

(2)学生计算:25×62 31×50 14×82 28×41

学生在做完之后向学生提问,你能发现这当中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在观察、分析并同其他同学探讨后发现每一组算式的乘积有如下规律:

25×62=31×50 14×82=28×41

通过此种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算式组合计算,能够有助于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开展日常课堂教学,能够促使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被有效地激发出来,真正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实现团结合作,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处于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对学生自主意识、探究精神及自主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李行兵,李立兵.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导学案教学模式[J].中华少年,2016(17).

[2]管德军.对小学数学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思考[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1):72-73.

自主学习的教案范文3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 学案教学 自主学习

“学案教学”是目前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课程改革中的一股新潮。笔者结合自己中学地理教学工作的经验,就如何使用地理学案教学,谈几点体会。

1.地理学案的设计、编制

编制出高质量的地理学案是实施地理学案教学的基础,而较高水平的地理学案设计是编制出高质量地理学案的关键,因此设计和编制学案尤为重要。

1.1 地理学案设计。

一是设计原则。以教材为依据,紧扣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因此,教师备课、编写学案要紧扣教材,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增减、合并或重组。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学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产生主动学习建构知识的欲望。

1.2 地理学案的编制。

学案的编制良莠不齐,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学案的编制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根据学生特点,认真编写,认真审核,编制出较高水平的学案,让学案成为学生高效学习的第一手资料。笔者认为地理学案编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一是编制学案初稿,分工合作,提前编制。备课组长将授课内容进行分工,至少提前两周分配给主备教师,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把学案初稿交给备课组长及各地理教师。二是形成学案正式文本。每周安排一次集体备课时间,在地理学案使用前一周的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对学案初稿进行研究讨论,主备教师根据教师们的反馈情况对学案不足之处进行调整修改,修改后制成正式文本,胶印,发给学生使用。

2.地理学案的高效运用

编制出高质量的地理学案只是地理学案教学的第一步,而要使地理学案发挥功效,还必须在学案的课前完成和学案的课堂使用上做出要求。

2.1 地理学案的课前使用要求。

一是教师提前发放新学案。地理教师必须在实施新授课之前将学案发给学生。实践证明最好在新授课之前两到三天发放新学案。太早,学案易丢失;太晚,学案则不能高质量的完成,从而影响课堂上学案的使用效果。二是学生独立完成学案。新学案发给学生后,学生应独立完成学案上的知识梳理、问题探究、巩固练习等内容。教师要严厉查处学生抄袭他人学案、弄虚作假的行为,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只有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教师才可以真实地知道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使课堂讲授更具有针对性。三是教师提前批阅,及早发现问题。确保学生最晚在新授课的前一天完成学案并交给教师批阅。教师根据批阅情况了解学情,对学案进行灵活调整,优化教学策略,进行二次备课。

2.2 地理学案的课堂使用。

一是运用学案,自主预习。学生根据学案要求,研读教材,并完成学案所提出的学习任务,完成对教材的自学。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自学活动及时了解调控,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为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做准备。因为已有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所以这一环节用时较少,主要是让学生再熟悉一下本节要学习的内容。二是问题探究,小组研讨。学生完成地理学案自学后,教师根据之前分好的地理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是一个“生生互动”的环节,教师要做好组织协调。通过学生的讨论研究,使学生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研究,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组织学生在小组间开展讨论,全班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留给教师精讲点拨。三是小组展示,教师点拨。对学案上的问题探究及习题巩固,学生都有一个“自做-讨论-总结”的学习过程。做完这些工作之后要作必要的展示,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四是反馈总结,当堂消化。学习完新课之后,要求学生自己归纳所学的知识,总结答题规律和学习方法。五是学以致用,课外拓展。这一部分是本堂课的拓展延伸部分,设置在学案的最后一部分,以思考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作为一项课外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等,拓宽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学会用地理知识解释一些社会现象。

3.实施地理学案教学的效果评价

3.1 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地理学案的使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纯的课堂听讲、课后作业变为课前自主预习、课堂讨论和探究、课后反馈和总结,学生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在实施学案教学的学校,为了自学,学生必须熟读教材和学案,标注出疑点难点,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明显可以看出,学生的自学习惯要比没有实施学案教学的学校好。

3.2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利用学案作为媒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的学会自主学习。以地理学案来说,通过学案上的“知识梳理”、“问题探究”、“巩固练习”、“知识拓展”等一个个环节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预习、学习和复习,虽然老师的讲解时间变少了,但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却没有变少,而且学生的自学能力、地理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所以,在实施学案教学的学校,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扎实,知识也更能形成体系,自学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更强。

3.3 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

地理学案教学,使学生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从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从对概念的简单了解到对知识的迁移应用,一步步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简单引入深刻。

3.4 有利于“教”与“学”的角色转换。

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案教学符合这一理念。学案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教师在教学难度较大的情形下给学生指导、帮助。所以,学案教学有利于“教”与“学”的角色转换。

地理学案教学让教师转变了“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地理学案教学为地理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元素,也让课堂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学生真正有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和愉快学习的宽松环境,再加上课堂上老师的激励评价更给学生的探究学习增添了无穷动力。“把课堂还给学生”由理想变为了现实。

参考文献

[1] 郝赟.“学案教学”的应用浅析[J].内蒙古教育,2011,(6):48-49.

[2] 山子.“学案”,需要一点冷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1,(8):22-25.

自主学习的教案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外科护理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b)-0174-02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能够在临床尽快适应工作。该院在2014年把外科常见病编成经典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运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某高职院校2014级大专护理专业一个班级6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师准备

教研组教师集中编写该课程所有教学用的案例分析库,以供在教学中采用。根据授课内容准备案例,设计问题。每个案例教学法总学时分为4个学时,即教师讲授理论知识部分占1学时;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占1学时;案例分析占1学时;补充和总结占1学时。学生小组讨论后,每组要交1份案例分析作业,教师给予评价分数,了解学生对知识得掌握情况。

1.2.2 学生准备

课前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提前查找资料,并预习该次课相关内容。上课前5 min,学习委员把学生分为5组,每组同学13人坐在一起,并选一名组长和副组长,且有自己的组名。接到案例后,小组每个成员要根据提前制订的小组分工,团结协作,查找并汇总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准备发言。

1.2.3 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共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方法、课程导入、知识讲解阶段。授课内容以肠梗阻为例。教师首先把案例内容告诉学生,比如:一名患者突然腹疼,伴恶心、呕吐、腹胀、不排气和排便一天来就诊。设定问题:该患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然后教师从肠梗阻的概念、分类、病因病理、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体征和治疗方法结合案例进行讲解。第二阶段,采用护理计划的模式对该病例进行整体分析。护理评估:从哪些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是否还有补充内容?假设将患者收治入院,采用角色扮演法,一个学生作为“护士”接诊患者,另外一个护生扮演“患者”。让“护士”与“患者”交谈,收集患者的资料,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患者除了这些临床表现还有哪些症状?该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急腹症患者有哪些区别?如果做辅助检查有哪些阳性结果?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思考,巩固所学知识。让扮演“患者”的学生体验到作为患者需要的护理服务。第三阶段,这一环节为肠梗阻的治疗、护理加强巩固阶段。根据患者的健康史、临床表现及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出护理诊断:列举患者的主要护理诊断有哪些?护理诊断的依据是什么?护理计划:根据护理诊断提出该患者的护理预期目标是什么?护理措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护理?有什么注意事项?护理评价:从哪些方面对该患者进行护理评价?是否达到了护理目标?每组派代表抢答问题,其他组学生的代表对问题进行补充或质疑,教师总结并补充整个案例的讨论内容。最后进行延展内容介绍,如,介绍该疾病的预后与预防、怎么样预防患者复发等。

2 结果

2.1 可以提高教师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能力

教师在编写案例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补充新的拓展知识,而且还要和临床紧密联系,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不断从临床实际中选取适宜教学的经典案例[1]。

2.2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外科护理学》案例讨论式教学中,督促护生积极参与学习,加强了师生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护生分析病例及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中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而教师仅起着指导和总结的作用。以小组为一个团体来进行讨论,锻炼了护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护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学会了制定护理计划,结合临床实际思维模式去护理患者。

2.3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创新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对整体护理运用能做到活学活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会到了病人的感受,使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能够结合临床实际,关爱病人,有助于总结综合知识。在讨论分析过程中体现了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不足的是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4 案例教学法不足之处

所需课时多,课时紧张,需要多个教师配合。适合部分章节内容使用。个别学生讨论不够积极,有依赖小组其他成员的心理。

3 讨论

3.1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正确选择典型案例,做好问题设计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实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对案例进行细读,深度思考,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的查阅和总结。最后,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独立判断,并最终得出结论。教师必须明确,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自己的身份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讲授者”[2]。教师要首先分析学情,根据高职高专护生水平设计经典合适的案例,并定期根据医学发展更新案例,科学设计课程实施过程,准确分配理论知识讲授与案例教学的课时,把握学生学习动态,使学生能迅速关注案例,并能按照设定的问题,一步步对所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深刻理解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和所必需的思维方法,巩固所学知识,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3],在寓教于乐中完成教学目标。

3.2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案例讨论分析中,让学生主动思维,发挥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针对个别学生讨论不积极,可以采取教师和组长共同鼓励学生,分组时明确到人,规定每位同学都要回答问题,使学生能够尽快融入讨论中。学生抢答的施行可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小组配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最后教师对该次课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表现给予总结,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肯定的评价和鼓励,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严彩君,董全斌.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6):65-66.

[2] 邓安春,杨桦,梁小军,等.案例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3):322.

自主学习的教案范文5

【关键词】数学;学习型课堂;教学技巧

学习型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作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学案导学引导教学、以展示交流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多次构建、教学在预设的基础上逐步生成、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可见,构建起有效的学习型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互助学习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我们将共同探讨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学习型课堂,期望能通过个人经验的总结为广大数学教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一些借鉴之处。

一、恰当的备课

学习型课堂的教学模式以“五项修炼”的理论为基础,因此,它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最终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备课作为教师教学的起始步骤,是初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首先要做好的工作,也是构建有效的学习型课堂应当首先完善的教学内容。

要构建有效的学习型课堂,教师的备课就要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设计,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知识内容逐步深入,并在讲授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备课的最重要载体就是教师的教案,它贯穿教师教学的整个环节。不论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还是学生学习的检测与评价,都包括在教师教案的范畴内。它不仅能指导教师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还能引导学生在课前或者课后预习与复习,帮助教师与学生了解学习中的自身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同时,在教案的引导下,教师能恰当的把握教学进度,对课堂上临时发生的事件做到灵活处理。

具体来讲,教师的备课内容要根据初中数学教材所要求的内容分类展开教学。例如,从宏观方面可以分为代数、几何,从中观层面可以分为数、方程、图形等,从微观层面就可以按照教材每一小节的知识内容进行分类。有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技巧、教育原理有一定的差别,学生不能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就掌握教师当堂课教授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分类设计有差别的教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当然,教师应当将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作为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教案使彼此又相互衔接,从而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

我国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案之所以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主要是因为教案是在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脱离的状态下撰写的,是教师心目中的教案,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乃至身心特点。因此,它不能达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的目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制定新的教案,不一定要求学生看得懂,但是一定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水平、身心特点制定的。同时,还要改变过去教案中模糊的目标内容,例如,将“理解”、“了解”实数改为“学会应用”实数等。这不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讲都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制定合理、恰当的教案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要求就是在教案中为学生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如果还是按照原先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导向撰写教案,仍然改变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更无法建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说明,新的教案为学生创设必要的认知压力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不仅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的精神。这样,才真正发挥了教案在教学中的导学作用。

二、教学有“法”

构建有效的学习型课堂,最关键的就是要培养起学生自主、互助的学习状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及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更扎实的掌握数学知识。而受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影响,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构建学习型课堂的过程都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转变过程。

在起初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在班级内建立固定或者随时变化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一项有难度的学习任务,这项学习任务的难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使学生通过共同努力可以完成或者能有自身的见解。同时,这项学习任务的结果必须是可以测量的,教师能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了解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贡献程度。切记不要只夸赞和奖励表现好的学生,对于在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差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找到相关知识点中存在的漏洞,帮助他/她完善知识体系,鼓励其今后继续努力。而且教师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进步时适当的表扬与奖励,退步时及时的给与学习方法乃至心理上的帮助。

自主学习的教案范文6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不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普遍存在学生厌学、学习主动性差、无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21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质量高低的衡量标准最终是学生学的质量的高低,而学生学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教的质量的高低。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入手。这就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其重点又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

我校致力于研究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发现我校处于农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欲望低,成绩差,尤其是学习的主动意识差,这迫使我们不断地思考,怎样通过我们的数学教学,尤其是使用学案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托勒密也曾说:“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在打破传统的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在于探索数学学科学案的结构、内容,学案编写的方法、原则,形成可供操作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让数学课堂动起来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所谓“学案导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学案导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主题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借助学案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目标导向教学”等。这些研究在实践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尽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从教学模式来看,并没有触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学生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上也没有显著的改变。学案导学是利用学案导引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也是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名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这其中的合作交流非常重要,包括师生、生生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但一定要尽可能地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方法注重的是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的探究与自主学习过程。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这里的自主学习概念不仅强调了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元认知和自我监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也同时强调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这就使得我们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标得到了极为具体的落实。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已经使我们对学习过程有了更加本质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较充足的理论依据。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学案导学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