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理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改革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改革理念

教学改革理念范文1

关键词:CDIO模式;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国内工科教育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高职工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培养出的人才仍就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主要原因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惯性强,更新滞后。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与行业转型升级,寻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案成为我国教育界改革的目标和热点,基于CDIO理念的先进国际教育模式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工科教育界诸多专家的认可[1],如果能对其加以分析并合理应用,将对我国的工科教育起到积极有益的改革和推动作用。

CDIO简称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最早于2001年提出,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主,与瑞典林克平大学和皇家技术学院等合作开发的创新教育理念,它是“基于项目的教育学习”(Project based education and learning)和“做中学”(Learn by doing)原则的集中体现[2]。CDIO 理念下的高等工科教育模式注重构思、设计、实践及运作的均衡发展,以培养和完成学生的工程能力为目的。

一、改革前“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材内容更新滞后,所用教材的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工程发展的需求。传统测量占据很大篇幅,现代测量新技术、新方法涉及较少。

现有教师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毕业生,缺乏测绘工作经历。由于教学任务重,很少有时间在测绘生产一线实践的机会,下厂实习也是流于形式,导致教师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难以适应工程需求。

(二)课间实践存在的问题

实训课时偏少加上实训仪器严重不足。目前学院招生人数居全校之首,平均每年有800多新生入学,实训仪器缺口较大。而实践课由于开设学期、周次以及课时偏少等客观问题,一位教师2个班级合班上课,至少6位同学一组且组数不少于12组,在这样的工作量压力下,教师实践课的演示和讲解只能粗枝大叶,无法讲细讲透;由于教师顾及不到每位学生,不自觉的学生就掌握不好实践内容,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综合实习存在的问题

专业多,测量教师相对较少,人均授课任务重,难以做到按专业特色组织教学,导致各专业的测量教学内容基本相同,不够细化,不能突出专业特点。

缺乏专业的实习基地。一方面,学生实习场所主要在校园及其周边,难以确定与生产场地相同或类似的实习项目,模拟生产实践难度大。另一方面,传统测量仪器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由于时间不够,很多测量任务只能做表面文章,实习效果很不理想。

二、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一)“工程测量”教学内容的改革

通过改革使经典测量知识得到了强化,现代新兴测绘技术得到了应用提升。课堂上既要打好经典测量基础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新仪器新方法灵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把各章节知识模块化,以基础—应用—提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全面构建新型课程教学内容新体系[3]。

教材选用自编教材,内容取舍得当,摒弃了一些理论性较强而实际在工程中运用很少的内容,加强了新仪器的介绍和使用。同时强调项目案例,突出了专业特色,内容体现不同专业施工测量的要求。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进行教学模式转变,在掌握基本理论前提下,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理实一体,注重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学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同课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发性

在教学方式上根据测量课程和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启发式教育,多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学习知识和动手实践的乐趣,体会到自己在整个项目中的价值作用。注重发挥教师的调动作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动手操作机会,布置具体的工程案例让学生完成,使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4]。

2.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传统教学之外,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与网上视频录像。相比传统板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变抽象为直观,信息量大、图文并茂。例如在测量仪器介绍教学时,采用三维图像可以更直观的看到仪器的内部构造细节和外部控制设置,教学效果非常好。

在仪器实践运用教学过程中,播放相关视频。例如水准仪测站测量方法、经纬仪一测站测回法、全站仪坐标测量和地形图碎步测量等,借助真人演示视频模拟实际操作,可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全方位学习测量过程中的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问题。

对于重要的公式计算推导,比如闭合差、误差及限差等,仍以传统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例如水准测量成果计算、测量误差基本理论知识和导线测量内业计算仍采用传统板书讲解。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

“工程测量”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由于实践内容多课时少,组织教学时必须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熟练操作仪器的技能和运用测量仪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间实践教学与综合实习两部分。具体改革如下:

1.测量实验室建设

学院对测量实验室进行了重新规划。首先,考虑到测量成果的精度主要取决于仪器精度,而传统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精度都比较低,因此学院测量实验室先后引进数台高精度电子水准仪、全站仪。目前就GPS的仪器还没有购置到位,CASS地形地籍成图软件还需进一步落实应用。其次,充分挖掘现有仪器设备的潜力。比如,传统光学仪器有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操作传统光学仪器,就能更容易的使用电子测量仪器。

2.建立灵活的实验室开放制度,对提高实践教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满足学生实践的要求及培养主动实践学习能力,实验室全天候为学生免费开放,借用仪器自由方便,这样学生在完成指定的实践内容以外,还可自行安排设置感兴趣的实践项目;参加实践的人数自行组合,学生自主选择组员,不受年级和班级的差异,可以提前和高年级的同学一起实习,这在以往的实践课是没法实现的。

3.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采取实践教学单独考核的方式,将实践成绩考核细化

在实际操作中,将实践成绩分成三部分:实习任务及解决方案(30%),得分由现场提问判定。现场操作部分(50%),实行单独考核、测量、记录、计算和校核,由教师根据学生全过程操作给分。实验报告部分(20%),着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的理解,以及测量数据的处理及精度。考核方式的改革,不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4.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将教学实习和工程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学校模拟生产实践,到企业以工程项目任务开展实习。通过具体项目的测量实践,使学生感受真实情境实践,完成项目的同时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根本,国内外工科院校课程改革的成功案例离不开CDIO的主体思想,实践证明CDIO理念的“做中学”是确实可行的,完全契合工科测量教学过程。经过教学改革实践,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些良好效果。我们还将继续完善细化“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勇于改革探索,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实践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绩超,刘晓蕾.CDIO理念应用于“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24).

[2]薛婷.面向CDIO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1).

教学改革理念范文2

《汽车设计》课程内容涉及广泛,概念、名称繁多,仅教材罗列的常用符号表就有63个量的名称。该教材具有悠久的编著历史,属“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主要内容有8章,除了第1章是汽车总体设计外,其它7章都是各总成设计,分别是离合器设计、机械式变速器设计、万向传动轴设计、驱动桥设计、悬架设计、转向系设计以及制动系设计。由于现代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材也增加了一些汽车电子技术设计的相关内容。

2《汽车设计》传统教学分析

由于《汽车设计》课程内容涉及面广,需要多门相关课程的知识作为基础,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和《优化设计》等课程,因此,该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三、大四专业学习期间。由此可见,如果学生基础没打好,会严重影响授课质量。从内容介绍可以看出,《汽车设计》理论性强,又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此,传统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学为主,部分院校辅之以专门的汽车设计实践环节,许多高校(包括福建工程学院)采用的则是完全的理论教学,没有专门的实践周,需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再完善与强化。从课程的重要性来说,《汽车设计》是车辆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汽车专业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学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能不能融会贯通地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科学地解决各类汽车在设计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连续多届的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解,学生们普遍反映该课程的综合性太强、理论深度太深、公式太多以及某些章节过于抽象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得课程的预期目标无法有效地达成。这是《汽车设计》课程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方面已无法满足课程的需要。

3“211”理念

“211”理念是福建工程学院车辆工程教研室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教学理念,是针对福建工程学院学生特点提出的对策,在《汽车设计》这门课的教学中率先采用并推广而成的。所谓的“2”是指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一是“洞察力”,另一是“执行力”。洞察力(insight)是指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洞察力是人们对事物认知、情感、行为的动机与相互关系的透彻分析。通俗地讲,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而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讲,洞察力就是变无意识为有意识。其实洞察力更多的是掺杂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可以说洞察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执行力(execute)可以理解为: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而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个人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团队而言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团队的战略目标,其表象在于完成任务的及时性和质量。“211”理念中的前一个“1”是指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的意思是自己相信自己。福建工程学院是一所二本高校,在全国高校中排名靠后,在高考所录取的学生属于“不怎么自信”的一类。“学不好”是它的体现之一。“211”理念中的后一个“1”是指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团队(Team)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的构成要素总结为5P,分别为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现代社会许多工作都是靠团队去实现的。

4《汽车设计》改革的方法与实践

在《汽车设计》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以团队模式在一个学期内模拟设计一辆汽车。针对《汽车设计》上课的学生人数一般是60人、两个行政班的特点,采用的具体方法是:第一堂课即向学生提出设计任务并向他们灌输“211”理念,要求每个班级选择实验室已购置的教学用车中的一款为样本进行模拟设计(便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摩、测绘甚至拆装)。这样,这门课就要完成2款车的设计任务。每个班级再细分为7~8个团队、每个团队3~4人,每个团队完成所选择车辆的某1个总成的设计任务。一般情况下,根据教材和实验条件规定的总成有: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驱动桥、悬架、转向系、制动系、车身等8个总成(这8个总成实验室也具备相关的零部件)。团队形成方式不是自由组合而是以宿舍为单位,便于及时开展相互探讨。团队负责人是以自愿报名或集体推选方式产生。为激励大家的积极性,称这些团队为“公司”,相应的团队负责人为“老总”,其它成员为“股东”、“总工”、“总设计师”、“工程师”等,“公司”可以自由任命,“公司”还可以制定自己的名称、LOGO、章程……要求各“公司”将倡导的“211”理念落实到项目执行过程中。为增强现实性,要求要签订“合同”,在规定的时间(一般规定在本学期结束前1周内)内完成规定的任务。采用的方法是1班的“公司”和2班具有同一设计总成任务的“公司”互签。合同样式完全采用科技部的“四技”合同模版。教师在适当时机(一般至少在期初、期中、期终各1次),组织互查,了解各“公司”进展情况,了解履约情况。签约双方既是甲方乙方关系,也是监察检查关系,更是相互学习交流、相互督促提高的关系。提出的终极任务主要有:

1)技术开发合同,重点了解学生对任务掌握的程度;

2)市场调研与分析,重点了解学生对产品开发的定位与思考;

3)组织结构与分工、进度表,重点了解团队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4)设计说明书(含总成图)——包括总成设计说明(每步计算需给出出处、依据)和软件设计说明(含程序框图),重点了解学生掌握理论、运用理论的水平;

5)周记(个人的工作总结:收获、体会与建议),重点了解学生的洞察力与执行力;

6)组长与组员互评表(相互评价,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及结果的评价),重点了解团队关系,了解学生的洞察力;

7)所负责总成对应教材章节的课后作业,重点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

8)所负责总成对应教材章节的中英文专业词汇,重点了解学生进行中英文文献查阅的能力与水平。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能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但也有例外——允许学生另立相关课题,譬如曾经允许一组学生自行设计管道小车、玻璃清洁小车。主要是通过交流了解到他们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从第二堂课开始即进入正常的教学流程。教师除完成授课计划规定的任务外,还要有意识地利用课堂、课间休息与学生就“公司”业务进行沟通,有意识地提出一些设计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工作,譬如签合同、市场调研、结构分析、细节设计等内容。学生一旦进入角色,就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教师并不一一现场解答,而只是给他们指一条路,譬如复习一下什么课程、找什么设计手册、查阅什么文献资料、向什么人进行咨询等,提倡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团队解决,小团队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大团队解决,大团队解决不了的问题再上升到教师处解决。通过种种手段,不仅仅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鼓励他们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手段,提高学生的洞察力与执行力。由于任务紧迫,迫使许多“公司”纷纷提前行动,因为不可能等到教师授完课后再开始设计,否则就有可能无法完成任务。这样一来,促使学生自学,使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学生已经开展了自学工作,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好转,学生听课的效果异常的好,师生互动也非常具有针对性。在总成设计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以前的学生根本不可能想到的问题,涉及现代设计方法的问题。作为任课教师就要顺势而为,指导学生进行现代设计方法的自学,譬如学习adams、ANSYS、advisor、CRUISE等软件,通过应用体悟现代的设计方法,不少学生由此而进入了更高的学习阶段,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作为教师,此时需要做的只是鼓励、引导而已。在学期中间、项目接近尾声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中期检查、验收,采取的形式有学生汇报、答辩,此时坐在讲台下面的每一位学生都是评委,而站在讲台上的“公司”成员,则要如实回答每位评委的提问。事后,留有一定的时间余量,要求各“公司”就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提高设计质量、提高项目水平。

5结语

教学改革理念范文3

【关键词】生本理念 中职数学 教学改革

一、生本理念下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反思

1. 生本理念下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通过大量的调查测试,学生差异大、厌学现象严重、起点低等是当前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较长存在的问题。很多同学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通常对数学采取回避战术;在中职教师中又存在不重视自身教育的多重性,未能准确地把握好生本理念的尺度,采用福特式生产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只关注学生成绩不注重发展,只关注知识不关注学生个人,知识传授得较单一,教与学不连接,达不到教学效果,这些问题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2. 生本理念下中职数学教学问题分析

导致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产生许多问题等的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是在师本化的知识本位的模式下,使中职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因为只注重知识的中职教学中,教师们就会普遍形成这样一种思想观念,就是只从自身角度来设计数学教学的方法、目标、进度和内容,只关注优等生,将成绩较落后的学生遗忘在角落中。由于不受重视,这些学生在学习数学课时有问题无处解答,在学习中暴露出的不足又得不到有效的更正,这样的情况一点点地积累,使他们与优等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进而导致他们学习信心和兴趣的逐渐丧失,甚至对所有的学科都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作为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为得到较高的文凭,他们中的大多数不得不选择进入中职学校中,可以说把知识定位成根本的做法,是导致很多中职生不能成功的根源。

二、生本理念下中职数学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 将师生之间合作、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

生本理念就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根本,不再把课堂当作主导。教师定位成一种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与学生形成一种合作、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关系,改变传统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可以进行角色互换,也可以共同讨论、共同探索,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老师的充分参与,如此一来,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喜欢上学习,获得知识。

2. 促使学生通过对学习的主动探索构建并掌握知识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主战场,使学生成为学习教学的主导,充分开发学生们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缩短对学生的教授时间,积极地从多方面调动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去主动地学习和思考,自主地形成适合自己的知识构架。使学生喜欢上在生本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形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推动生本理念的改革。

3.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互动交流的课堂气氛的营造

课堂中的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教师通过改变传统中沉闷无趣、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使课堂教学变得有趣轻松。进行师生间互动,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对教学内涵进行丰富,对课堂气氛进行活跃,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调动,深度挖掘学生们在数学方面的才能和天赋,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质量,获得理想效果。

三、生本理念下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正确定位

1. 优化教学过程,依靠学生潜能

有效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最大化地投入学习当中。对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优化,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提供多种学习背景。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并设法营造出多种学习背景,通过动觉、听觉和视觉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有机会可以展示其学习成果,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合作、讨论;学生自己要主动地去说、去做、去问,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下去学习。此外还可以通过制定有效的策略,强调教学意境,关注学生参与等方面优化教学过程。

2. 优化考核机制,围绕学生发展

围绕学生的发展,对考核机制进行优化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进行多次的考核机会,尊重学生的差异;时时关注体验,对考核机制进行动态考查;通过多种形式对考核机制进行考核,彰显出多元的考核形式。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可以理解所学知识,增强自信心,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提高成绩。

3. 优化教学目标,尊重学生差异

在掌握学生各自的差异后,才能够对症下药,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通过优化数学教学的目标,克服对数学课程的狭隘理解,防止形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数学基础知识起奠基作用的观念;了解学生的基础差异,根据不同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在学习数学上所处的水平,对他们分别制定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方案,然后再不怕慢、不怕差、不怕烦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 教学结合课程,一切为了学生

教学与课程的结合,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机会均等。改变过去对专业化内容进行改造的数学教学方式。保证数学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学会。从学生们所熟悉的生活方面着手,利用学生们常见的有兴趣的事物,结合数学教学的内容组织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至于使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因无用武之地而被束之高阁或是丢弃遗忘。

教学改革理念范文4

现阶段,部分中职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开设,若不是基于经营类专业开设的,其教学的重点更偏向于经济类的课程;若是基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其教学重点则偏向于计算机类的课程教学,而这些均同电子商务专业开设本身意义存在一定差异,从而使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理论和实践本应有机结合在一起,然而就目前国内教学现状而言,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实施,更多的是侧重单纯课本知识的传授,突出对概念类、理论类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得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单一固定的记忆模板,产生一种挫败基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电子商务教学改革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黄金章感。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也多是强调说理论知识的习得,缺乏必要的多元化课件,且学生实践的机会也较少,无法真正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同时,在实际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方法的采用,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此外,在课程考核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从本质上来说,电子商务本身就属于一门比较灵活的学科,若仅仅是依靠单纯的概念知识考核,根本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理论和实际操作是完全不一样的。为此,在电子商务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创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以此从整体上提升教学的效果。

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下电子商务的教学改革

(一)形成现代电子商务教育教学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子商务教学应该是一个集教育理论、教学理念与学科知识于一体的师生友好互动的过程,其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培养与知识发展。基于此,新时期中职学校的电子商务教学,其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设计,乃至教学过程的展开,都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将其贯穿并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以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有关电子商务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需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与自主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其次,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要表现出教学的主体意识,不仅需挖掘出教材本身所涵盖的知识,还需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入手,多角度地进行教学设计,以确保各方面教学目标的实现。最后,在课程教学方面,体现创新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疑问意识与探索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积极展开技能与思维的训练,最终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全面展开教学。

(二)落实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结合

当前中职生在信息素养与接受能力方面的特点,中职教育中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面向生产、基层与服务、管理第一线需求的综合技能型人才。为此,新时期,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中职学校应充分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强化中职学生的电子商务实训教学,全面提升教学效果。首先,充分应用学校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开展电子商务实训提供条件。如今,商品的电子化交易已经成为了电商的最大特点,为此,要想确保学校电子商务教学实践活动的有序展开,构建一个健全的校园网是其关键所在。现如今,大多数的中职学校也多半拥有自己的校园网,并配有电脑机房,各场所通过网络的连接,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各部门间的友好联系。故在展开电子商务教学时,教师就可充分运用校园网这个平台,分享一些教学内容、课件或是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获得各方面的资源。其次,借助电商软件,为学生开展电商模拟练习提供有利平台。如在学校机房中装设电商模拟系统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电商模拟练习,而且电商软件的应用,还能为学提供一些比较多见的网络服务平台,比如网上商城、网上支付等,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商交易的进行。其具体功能有:(1)实现B2B、C2C与B2C是等交易;(2)让学生扮演物流企业、厂家或消费者等相关角色,并参与到系统实际运行操作中来完成对相应业务流程的习得,如成立个人网站、申请EDI与在线支付等。通过这样一种电商软件的应用,不仅可帮助教师实现对相关电商问题的探讨,还可为学生模拟交易练习的实现提供有利条件,使之全面了解电子商务进行的相关流程与操作,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实践能力。最后,借助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众所周知,现代教育技术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多媒体化。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教学过程,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革新教学方法

第一,案例教学法,即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典型案例,通过团体或小组探讨,抑或是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强化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并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为学生创造一个类似于真实情境的教学方法。但是,中职电子商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案例的有效选取是展开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故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案例。比如,在讲解“电子商务分类(模式)”内容时,可以选择阿里巴巴来讲解B2B模式,选择淘宝网来讲解B2C与C2C模式;在讲到“电子支付”问题时,可以选择支付宝来具体分析其支付的原理和应用;在讲解“B2C”模式时,可以选择淘宝网或当当网来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购物流程与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此来加深记忆。(2)案例阅读。选择并设计案例之后,教师就需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案例,并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来熟悉案例内容与相应的背景资料等。(3)案例课程。在学生阅读案例之后,就可引导其进行小组讨论,继而展开案例教学。比如在讲授“电子商务物流”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探讨包裹、联邦物流等的做法;或是采取体验式的案例教学模式,通过角色的扮演或情境的模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给出问题解决方案。比如,针对一家不知名的B2C企业,安排学生扮演企业运营者,使之思考应该如何规划与运营,才能使企业脱颖而出,并提出相应方案等。(4)案例分析报告。在完成上述环节之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本次案例教学,完成一份案例分析报告,重点分析案例,对其进行总结,以此来加深对问题的解决与对知识的理解。第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即引导下学生围绕一个共同任务进行主动的探索与协作,并完成任务的一种学生实践活动。在该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合理设置情境与提出问题是其关键所在。如针对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利用C2C网络购物”这个内容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就可这样进行:首选,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C2C流程图,使学生对该内容有一个直观上的理解,认识到该购物流程的主要对象就是卖家、买家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了解到买家可自主选择商铺或商品进行交易,并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这时卖家发货,待买家确认后,进行再次付款确定与评价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讲解C2C购物的目标,并具体结合购物目标设置相应的情境。

教学改革理念范文5

引言

“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是“人本观念”的有效延伸,该理念的核心在于尊重学生、关怀学生、信任学生,其作用在于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过渡。高校会计教学实际中,我们应该认清教学之不足,并树立起“学生为本”教育概念,有的放矢的制定并实施教学改革策略,则无疑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一、高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目标功利化

我国高校会计课程教学之教学目标大多以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为主。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考核形式,大多也趋向于理论考试,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明显不足。如此一来,就容易导致学生过度重视理论知识,而不善于结合实际问题加以运用。

2??本教学影响学生参与度

高校教学应该积极解放学生思想,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个体潜能。然而纵观我国高校教学实际情况,师本位教学模式依然盛行。于会计专业教学中,诸多教师也沿袭着传统教学理论,依然实施着灌输式教学,从而致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难以积极参与课程学习之中。

3.实践教学力度较弱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变化,企业对应用型、创造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也持续提高。由此,可见,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也应该切实有效加强实践教学力度,从而有效培养应用型、创造型、复合型会计人才。然而纵观我国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实际情况,也不难看出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实践教学内容单一,现目前我国诸多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甚至还有的高校会计实践内容还仅停留在“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以及“正确核算成本”等简单实践运用层面。第二,会计实践活动信息化程度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实现教育活动信息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现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信息化程度并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学生对会计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局限性,即部分学生仅仅能够使用少数常用的软件,而一旦换了别的软件则显得无计可施。

一言以蔽之,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功力化、教学模式的师本化还是实践教学的形式化等因素,都严重影响着学生个体潜能的发挥。在“学生为本”观念下,我们就应该结合实际教学问题,从而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改革,以此提升教学实效。下文我们就将对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策略进行有关探究。

二、科学设置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是高校会计教学高效、有序开展的关键所在。“学生为本”教学观念下,设计会计专业教学目标时,首先我们需认识到“生本”教育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即:探索――发现――实践――运用,而做好教学设计并突出重点。根据高校会计专业培养应用型、创造型、复合型人才的有关要求,笔者认为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1.建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

所谓三维教学目标体系,实际上是指建构起“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的综合教学目标。高校会计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对于“知识与能力”教学内容的设计,一方面是要立足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契合人才培养要求的切实落实理论教学要求;另一方面,也需结合时展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而针对“过程与方法”教学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首先应该跳出“师本位”思想窠臼,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即在活动设计中更多的创设学生探究、交流、实践环节。最后为有效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目标设计时,就应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譬如在加强会计理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即有效实现会计教学理论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受会计知识运用的魅力。

2.建构动态化的教学目标

“学生为本”观念下的高校会计教学目标设计,就应该积极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情感、情感体验、知识内化效率等具体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目标。由此可见,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而及时调整,譬如教学实际中,我们创设“提问环节”进行反馈信息的收集,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则可以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即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实现“学生为本”的动态化教学。

三、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是实现“学生为本”教学的基础

高校会计专业实施生本教学,需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然而据实际而言,大学会计专业课程是十分紧凑的。那么为了给予学生探究机会,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压缩课程,甚至加快教学流程。在此情境下,如果学生没有进行充分有效的预习活动,就难以跟进教学节奏,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则难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正所谓有备而无患。诚然在学习过程中,有效预习则无疑是高效学习的开端。对于学生而言,做好自主预习工作能够学习新知识同时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高校会计教学实际中,为深化“学生为本”教学理念,就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认知特点,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然而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我们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教授科学的预习方法,譬如教授学生三段式预习方法,即是指进行“通读”、“熟读”、“精读”三个层次的预习活动,并掌握基础性知识、学习重点知识、探究疑难问题。第二,做好预习提纲,明晰预习流程。第三,检查评价预习效果,认清预习过程中的问题。总而言之,“学生为本”观念下的高校会计教学,应该全面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才能为教学奠定基础,并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良好的契机。

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正如上文所言,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然而面对现代企业对应用型、复合型、创造型人才的需求,为了实现“学生为本”教育观念,我们就应该全面加强实践教学,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实际实际要求,以及“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

1.建构与会计专业知识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有效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在设计高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时,就需要突出应用性、复合性特点,就实现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同时也实现会计理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在建构复合性实践教学体系时,我们要将眼光置于,企业经营实际环境之中,在将企业经营管理环境融入会计实践教学设计中,从而保证会计实践教学综合全面。如将ERP、创业投资等学科内容与会计理论交叉融合,并设计有关实践教学,这样便能够将商务策划、税收管理、企业管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金融管理等多元化的知识与会计理论相融合,并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应用性、复合性能力。

2.建立会计仿真实验课程

根据会计专业特点而言,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到岗位进行实际操作。然而据我国企业人才需求而言,多数企业并没有会计实习生的刚性需求,同时也不太愿意让学生参与实习,更加不会让学生顶班操作。那么在此情境下,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校企合作,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习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也需建立校内仿真模拟实验室,从而解决实习岗位短缺这一问题。在建立校内仿真模拟实验室时,我们就要建立起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财务管理模拟实验的平台;同时也应该保留手工实验的功能,让学生一边进行信息化模拟操作,另一方面也进行手工实验,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此外,随着VR技术的全面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必然也有机会建立起实景化的会计模式实验室。

3.建构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缺乏以及其教学模式的特殊性,则使得“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显得极为迫切。所谓“双师型”教师,即指教师既具备专业知识教育能力,同时也具备任务指导能力。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我们通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第一,院校培养,即各个院校要健全教师资格遴选制度,擢拔专业知识、任务指导能力俱佳的优秀教师,此外对于优秀教师我们还应通过全面的培训活动,实现教师教育终身化。第二,校企合作培养,即院校应该积极与会计单位协商沟通,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对年轻教师进行授课培训,抑或与企业单位合作让年轻教师脱产或半脱产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此全面提升其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

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沿袭的程式化,单一化教学模式,通常难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并且在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也难以得到发挥,那么这样自然也就难以实现“学生为本”教学目标。鉴此,高校会计教学亟待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突出学生主体性。

1.采取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管理方法,该方法能够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具有以下几点益处:其一,体验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其二,体验式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学习成就感。体验式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形式则是角色扮演教学,所谓角色扮教学即是根据教学内容从而设定相应的教学情景,并让学生通过扮演有关角色,从而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入分析、理解知识。譬如在讲解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偿债基金”内容时,我们则可以创设出一个以角色扮演教学为核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首先我们假设一个情景如“张x同学计划在大学毕业后与几个同学一起创业,假设他计划从大一到大三一直存够5000元创业所需的启动资金,如果按每年银行的存款利率为3%,试问其每年需存入银行多少钱。创设完情景之后,我们则可以让两个学生扮演张x及理财顾问角色,从而通过情景演绎有效完成上述练习。如此一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课堂探究学习是推动教学进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有效措施,于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实际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是实现“学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有效措施之一。于教学实际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创设出有趣的探究学习模式,譬如在进行“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有关内容教学时,我们则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辩论的形式,探究“放较高股利”与“放较低股利”,辩论哪种模式的经营效率更高。在激烈的辩证氛围下,学生的竞争意识便能够激发起参与热情,从而提升其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改革理念范文6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 教学法式改革 音乐审美教育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像春天的雨露,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勃勃生机和远大的前景。为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必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探索音乐教学中的奥妙,充分发挥音乐在提高人的素质中的作用,培养受教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及音乐审美创造力,并积极大胆的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以课改实践为依据,重视渗透审美教育,并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和改革,形成了系统而独到的见解。

一、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

音乐教师都要进行心态调整、进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师。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对新形势下如何上好音乐课的几点倡议:

(一)选择正确的音乐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结合。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由于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下面就音乐教学的特点谈谈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选择教学方法要与学科特点相适应,要依据该学科教育活动的目的、任务。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唱歌、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音乐课又是一门技艺性较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练习法、欣赏法和示范法。

(二)我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教学体会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也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也是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的欣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怎样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上好音乐欣赏课有着如下几点体会:

1.针对其年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

小学阶段,从6、7、8岁至11、12岁,属儿童期或学龄初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小学阶段的音乐多以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为主,他们的思维还比较单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比较浅显,因此他们接触的音乐应该是比较形象具体化的,便于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去理解语言。

2.好的欣赏音乐的方法,可以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怎样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倾听,是训练具有音乐耳朵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三)打破传统的教学陈规,让孩子走出课堂

有学者对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稳定性进行研究,发现7~10岁儿童的注意力可维持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维持30分钟。一般来说,学生到第三节课时大脑左半球已处于疲劳状态,所以就必须使这个优势兴奋中心转移到大脑右半球形成新的优势兴奋中一个新的环境,变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大脑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正由于这种兴奋状态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发散的状态,有利于进行创造,如在学习音阶时,我设计了《跳格子找伙伴》的游戏,我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在室外进行游戏教学。要求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只能调和自己头饰一样的音符,同学们有的单脚跳,有的学兔子跳,边跳边唱,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很快就掌握了音阶知识。

(四)完善评价机制

我根据课改理念、课程目标,改变了过去那种一张试卷一首歌定音乐成绩的做法。进行综合性音乐期末测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采用了唱歌、打击乐器、律动、歌表演、欣赏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评,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在测评中允许学生任选一项。在唱歌的测评中允许学生在课本里任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课本以外思想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小学生演唱的影视歌曲。

二、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应更注重审美教育,善于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

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逐渐提高以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核心的审美能力,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教学中我们音乐教育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实施审美教育。

(一)在欣赏中提高审美想象力

在欣赏教学中,我们要把有声的音乐变成学生无声的情感体会,让学生静静聆听,引导学生实现审美想象,在聆听美妙的音乐之声的同时,陶冶内心的情操,架起音乐与心灵的桥梁。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的教学中,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首先采用播放课件、听故事的形式导入,把握音乐的形象性,接着听录音,树林里清脆的鸟叫声和百鸟唱歌跳舞为凤凰庆祝生日的场面就化为了美妙动听的音乐,流进了孩子们的心田,他们审美想象的翅膀也随即张开,飞向了热闹、欢腾的树林。

(二)在律动中提高审美体验和审美表现

律动使学生一开始接触音乐就习惯于同时从身心两方面去体验音乐,从而提高学生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我们用进行曲让学生精神饱满地学踏步,体会四分音符的节奏;让学生模仿爷爷行走体会二分音符的节奏;学做小鸟飞,学生不仅从中掌握三拍子的节奏,同时也弄清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从而使学生“飞”得那么富有起伏,具有韵律感。

(三)在乐器教学中培养审美情感

传统的器乐教学注重技巧的训练,忽略情感,尤其是审美情感以及相应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而通过创造情境进行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演奏能力。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不难发现,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审美教育的方式实现的,我们要使音乐教育的全过程成为一种审美的过程,贯穿所有的审美因素。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的发展。

柏拉图曾说过:“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让我们记住这句话,以满腔热情走进新课程,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投入实践,努力发觉教育过程中的审美因素,构建审美心灵结构,构建音乐与心灵的桥梁,促进音乐与人的心灵沟通交融。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生生不息的,教育的理念也是与时俱进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去探索研究,不断地提高自身,在理论指导下积极大胆的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地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明燕、彭志修:《音乐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