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自主学习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由于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他们一直所思考的命题。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中,初中生一直在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这样初中生会对学习产生厌恶,课堂效率也不会提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初中生的学习才态度会更加积极,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升。因此,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培养十分必要,这也是政治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紧抓教学重点内容
教师在政治课堂进行授课的时候,不仅仅要教给初中生政治事实和时事内容,还要运用恰当的语言与语气带动学生,使初中生产生共鸣,从而产生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可以通过一些政治书本中简单易懂的知识点引导初中生进行主动思考与学习,比如说初中政治课本中的许多名人的励志事迹。教师在初中政治课堂进行授课的时候要通过重点知识向外扩展,利用照片及影像等相关资料向初中生展示瞬息万变的政治格局,以及政治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在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自由的教学氛围下,引导初中生主动思考与学习,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初中政治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十分重要,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影响。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如果足够和谐自由,那么会加快课堂上的教学进程,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想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氛围和创建一个健康良性的环境,还要及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政治课程的理论对于初中来说只是书本里的内容,没有真实感,而且政治学科的政治理论高度集中,这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所以,教师在政治课堂上不要只是机械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吸收程度。政治书本里的知识点不要只做简单书面化的讲解,要找出与政治生活中相贴切的切合点,应用于实际政治生活中的知识点。结合实际与理论进行讲解,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与吸收。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设计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解答
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求知过程中一个答疑解惑的过程,在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从课堂上开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的提出问题,所有学生进行思考问题,学生可以自由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答疑解惑来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会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在教科版教材中“学会拒绝这一课”教师对于应该拒绝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举出没有拒绝与拒绝了的实例,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更好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开展课堂活动
教师要多组织开展一些与政治书本内容相关、与学习主题相符的课堂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初中生学习政治的热情,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制定与知识点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与其他同学讨论分析,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的活动可以有辩论赛、舞台课本剧、模拟法庭等等,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过程中能够自主的思考、议论,这就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这门学科的积极性。比如说,在教科版教材中有一节课是走近父母,政治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创作课本剧,课下进行排练,课上进行表演,这样就可以带动课堂的氛围,使气氛更为活跃,最后老师再根据课本剧情况进行总结与表扬。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度,提升课堂效率,更加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着初中生日后的发展、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所以政治教师的授课方式十分重要,要教会他们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要传授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比如说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他们未来的生存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洁. 初中政治课堂对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措施[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1.
对自主学习的理解范文2
论文摘要: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负责管理自己的学习,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策略,从而获得有效学习的认知能力。第二语言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的习得过程。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语言输入过程中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对语言学习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试从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自主学习理论出发,分析如何在语言输入阶段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从而实现学习者语言知识的自我构建。
在自然语言习得机制的作用下,足够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可以使语言学习者自然地掌握语言。然而,第二语言学习不是学习者机械被动地接受语言输入,而是要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调控学习手段。近年来,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进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者是参与语言学习过程的主观能动者,其个体差异及其参与程度直接影响语言习得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语言输入阶段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习者内化、吸收语言输入,主动构建语言知识。
一、语言输入与自主学习意识的理论基础
1.输入假说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包括五大假说的“监控理论”。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在输入假说中,krashen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且输入的量是足够的,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krashen著名的“i+1”公式。“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i+1”是学习者下一阶段要达到的语言水平;“1”代表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与学习者下一阶段要达到的语言水平的过渡距离。
2.自主学习理论
现代自主学习理论是伴随着人类思维的成熟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有着坚实的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人知识结构与社会交往互相补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和体验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1]其基本观点包括:(1)作为学习者的个人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并建构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2)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建构活动,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即新知识的过程,是发挥学习者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过程。(3)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交往过程。[2]
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和终生必须具有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在国内外教育研究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界定。首次正式提出了“学习者自主”概念的holec(1981)指出,学习者自主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3]zimmerman(1994)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自主学习的六个理解维度,即自我激发的学习动机、有计划的学习方法、定时有效的时间安排、对物质和社会环境的高度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总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愿承担学习责任,根据自身语言学习情况和客观物质条件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估,并根据目标的实现程度不断实施学习目标或方式的自我调控。
二、语言输入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只要学习者接触到大量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向学习者提供足够数量的可理解输入,语言习得就会自然产生。保证真实语言材料输入的数量和质量是二语习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者可以获取的信息资源不断丰富,数量巨大,获取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输入形式的多样化要求学习者具有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形成自主学习态度、选择略高于现有水平的可理解输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或策略、通过对主动的知识构建完成对输入语言材料的内化,是实现有效语言输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自主学习态度的形成
在与自主学习相关的个体学习者等诸因素中,对待自主学习的态度被认为是促使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行为承担责任的心理因素,在自主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语言输入的有效吸收,学习者必须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态度。一方面,学习者需要端正关于自身学习角色的观念,逐步减轻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学习者需要具备关于自身能力的正确观念,培养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理论之一,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在选择语言材料的自主输入之前,学习者必须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态度,以便在语言输入过程中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对自己学习负责。
2.可理解输入的选择
自主学习是以学习者具备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为前提的。实现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要求教师明确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手段来满足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然而,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一个班级学生的语言水平总是参差不齐,在提供“i+1”公式时,教师更多的只能靠直觉和经验,很多时候照顾不到每个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最多只能做到照顾符合大多数学习者的目前水平。同样的语言输入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学习者来说可能会困难重重,增加失败的经验,降低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对语言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来说则可能会因为输入质量过低而对语言学习产生枯燥情绪。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习者在课堂外充分发挥语言学习的主体性作用,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和兴趣,合理利用各种图书、网络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可理解性输入是外语习得的重要条件。学习者进行语言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时,可以自行判断输入材料的难度,进行有选择性地输入。这就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的语言学习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策略性,不能为减少学习难度而选择对自己没有任何挑战性的语言输入,也不能因急于求成而选择难度过大的语言材料。同时,只有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新的输入方式、新的输入源,才能更好地调动起他们的自主性,激发起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习者有效地吸收、消化新知识,实现语言输入的内化和语言习得的发生。
3.自主选择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认知策略是指语言输入过程中信息处理和运用的能力;元认知策略是指语言信息加工过程中监控、调节和自主指导的能力;社会/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合作及对自身情绪的调节,如降低焦虑等方面的能力。三种策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与学习者的自主意识密切相关,对语言学习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语言输入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客观物质或社会条件等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并不断进行调整。如果个体认知加工时倾向于以外部信息作为参照依据,容易受外界环境信息的影响(即依存性的认知风格),学习者可以在选择符合自己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材料后,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和语言水平相当的同伴共同探讨,再寻求教师的意见,逐步实现语言输入的意义构建,并不断监控自己的语言输入,以便更有效地习得语言。
4.输入过程中的主动构建
“可理解性输入”虽然是一个重要的语言习得条件,但不是一个充分条件。在强调外界输入对二语习得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学习者的主体性作用。语言输入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外来输入,而是主动选择、同化、顺应输入的信息,使新输入的材料与已有的信息相互作用,重新构建,形成新的结构。因此,除了保证可理解性输入自主选择外,还需要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有意识地关注语言输入对二语习得是非常必要的。语言材料的输入首先面临的是主体的选择性注意。语言输入的材料只有被注意,才有可能被理解,从而转化为吸收。输入假说强调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其实,不管输入如何可理解,最终有多少输入材料被理解并吸收,还要取决于主体的选择性注意。输入的材料如果没有得到主体的选择性注意,就谈不上吸收,更谈不上成功的习得了。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可理解性输入主体选择性注意的重要条件。
三、结语
语言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4]如何有效地习得语言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家和教师所关心、研究的问题。语言学习必须经历习得的过程才能达到运用的目的,而语言的习得离不开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语言习得的最终结果取决于习得者本身的自主学习意识。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环节,研究语言输入阶段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无论是对语言习得研究还是对当今我国外语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晓琼,华立群.网络自主学习与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相关性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0):208-210.
[2]陈青松.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对自主学习的理解范文3
一、自主学习现状
(1)现在自主学习的方法模式,主要是通过个人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从而进行提炼.然而,这些方法主要是个人的,缺乏广泛性,不具备系统化的特点,并且缺乏理论性,不适合进行深入的倡导和推广.
(2)近十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自主学习的理论逐步结合到实际教学中,使得很多学科(如,英语、化学等)的自主教学模式得到发展与创新.关于此类的很多高质量论文的发行,也大力推动了学科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发展.
(3)众学科之间的差异很大,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心理学对自主学习的研究更是有很大的帮助.利用心理学,对自主学习的内心感受,控制自我的能力以及自我认知等进行研究,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测量提供了有效措施.
二、 自主学习模式
(1)确定数学概念的学习目标 在当代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基本上没有建立学习目标的经验,一般都是听从教师的安排指导.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制定数学概念的学习目标时,不能只限于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列出,也应该尽量的使其更加具体,更加明确,方便学生更好地利用和学习.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概念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始终保持兴奋、积极的状态,关注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适时地进行赞扬和激励,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更加追求进步.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指导学习尝试自主学习.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数学之后的故事背景,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数学概念.
(3)引导学生课前自学 在确立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结合学习目标来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概念的意义、价值.
(4)要求学生自我检查 通过自我检查,学生可以自己检验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由此可能为学生提供下一个学习目标.自我检查是检查数学概念自主学习效果的关键.
(5)学生互动交流 学生进行自我检查之后留有的问题,自行解决不了的就可以与同学商讨,尽量通过相互的交流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并且,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同学的练习题进行互相点评,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与创新,来产生更加优秀的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部分困难.
(6)教师讲解 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可能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教师的讲解.由于学生相互讨论之后,学生遗留的问题较为统一,因此,现在教师讲解比较有针对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7)小结 讲课结束后,学生需要将这一过程进行反思,用系统化的结构表现出来.小结要求学生在叙述基本概念的同时,描述概念的形成过程,更重要的是反映其思想方法,对数学概念的价值和意义进行精简的概括与反思.
三、 自主学习策略
1. 认知学习
(1)授之以渔 在让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自主学习之前,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数学概念的属性和提取方式,使学生了解一定程度的对数学概念学习的知识.第一,要求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主要描述概念的本质属性,一般就是定义.外延包括概念所涉及到的所有对象.第二,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概念.第三,要求学生掌握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方式.
(2)超链接 在最初接触一个数学概念时,这个新概念的理解是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来达到深化的.要掌握一个数学概念,并不能只限于对概念单纯的背诵,还应该学会联想,将其在整个的数学概念体系中来理解、辨别,将概念进行类比.这种方法就是超链接,每一次链接都会使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入.
(3)概念图 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学习的概念太多,而混淆遗忘.这是因为,学生只是一味地学习各种概念,而没有将概念放在整个概念体系中,系统地进行分类学习.绘制概念图就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2. 元认知
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自主学习应具备对自己行为反思、控制、调节的能力,而这一系列过程就是元认知学习策略.
(1)自我监控 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关注,就是自我监控.自我监控的方法是随着对象的改变而改变的,是一种自我记录的技术.
(2)自我调节 通过学生对自己的自我调节(即自我指导、评价),学生可以利用书面的方法将学习过程呈现出来,来监督、引导自己的学习.通过自我暗示,来保证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3.利用学习资料
时间是一种很宝贵的学习资源,因此,合理、科学地分配时间有利于数学概念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进行数学概念的自主学习时,应合理地安排并且充分利用学习时间,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自主学习时应进行时间的预算和结算,有意识地节省时间,合理分配各阶段的学习时间,达到最高的效益.
对自主学习的理解范文4
教师要在精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科学的划分课堂环节,尽可能的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内容和时间,并且把合作学习环节设置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既保证自主学习能有所收获,也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Whichisthewaytothepostoffice?一课中的SectionC的学习中,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明确“Talkabouttrafficrulesandstrengthentheconscious-nessofkeepingsafeontheroads.”“Beforewecrosstheroad,wemuststopandlookbothways.”等四个目标,在Step2Presentation中,教师首先出示了七幅道路安全事故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并回答Whatshouldwedotomaketheroadssafe?这个问题,学生观察图片,自主思考,非常形象地理解情景并掌握目标语言,为下一步的课文阅读作铺垫。
接下来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在组内交流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复述课文。整个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有了自主学习的良好基础,理解课文非常有效。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结构也非常科学,达到了自主学习奠基———合作学习解疑的良好循环。
2.时间科学———提高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
思维的激活与能力的提高是合作学习的本质,也是自主学习的检验与延伸。在中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就要提高时间的规划和使用效率。
在自主学习上,除了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把能够通过学生的个人思考解决的内容也设置为自主学习,教师要加强对自主学习内容的点拨和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上,内容具有一定的思考难度、通过探究能够完成的知识点要设置成合作点,教师要督促学生全面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引导学生在预设的时间内能得出应有的结果。由于英语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因此教师要灵活掌握课堂内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根据课堂的进行而适时调整,着眼于课堂学习的高效和学生的能力发展,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例如Whenisyourbirthday?一课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12个月份的学习即1b和3a的学习设置为自主学习,让学生首先理解生日的时间表达;“出生”的表达法beborn的学习设置为合作学习,通过对话,让学生合作练习,理解“beborn”的用法和意义。接下来学习含有一般过去时的句子时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听录音之后根据教师的提示总结系动词be的一般过去时句型及其中be的正确形式,理解am、is、are的过去时形态,并能够进行运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搭配合理,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3.总结
对自主学习的理解范文5
论文摘要: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就是重要的学习形式之一,因为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作用,是适应现代教育改革需要的。于是,本文我结合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对自主学习数学的理解和做法,即:1. 对自主学习的理解。2. 为什么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数学。3.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数学。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则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呢?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自主学习的理解及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数学。
一、对自主学习的理解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容化为自觉的行为或倾向。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不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学,其最根本的特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改变原有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走出要我学的困境,自觉养成我要学的习惯。
自主学习也是以目标为依据,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自主学习能力则又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获取知识。
二、为什么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1.21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谓“持续”,意为:有再提高的底蕴,坚实的基础,有持久性、有后劲、有发展的空间。因此,要求在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2.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动手和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是数学教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是这项工作不同于工人生产产品,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充满朝气、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课堂教学活动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动态过程。基于此,这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三、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数学
1.营造氛围,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对学生来说,他们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应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课堂上老师不能以权威形象自居,要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位学生,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中的朋友和同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才能敢想、敢问、敢于创新,从而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那些潜在的力求学好的内在动力,变为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要,从而学好数学。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创设一个较好的问题情境,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串,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地提出问题,揭示问题。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到“我想学”的主动状态,引他们“入景入情”,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求得快乐。
3.给予学生自由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起到主导作用。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就应把课堂上的学习自由"还"给学生。做到让学生独立思考,热烈讨论,踊跃交流,我的尝试是: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进行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的条件和机会,有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展示思维,激励其主动探究问题。同时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创造思维活动。
如:我出示是非题: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我先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时间,然后用手势作出判断,我不直接分析或简单宣布答案,而是请小组内有不同答案的学生互相辩论,互相说服对方,然后再一次手势判断,最后请学生说明思路。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能够在思维活动中体会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真正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例如:已知在abc与def中,∠b=∠e,ab=de,问增加什么条件能使abc与def全等。这一题目为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在学生的思考、讨论、比赛中归纳出所有情形,激起了学生思维的高峰和创造的兴趣。
4、重视操作过程,在“做”中自主学习
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学习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内容的需要,有目的的开展操作活动,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5、参与探究过程,在“探”中自主学习
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思维模式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进行活动,达到深刻理解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培养探究品格的目的。另外,数学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并非“朝夕之功”、“立竿见影”,但我们坚信,只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在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理想“彼岸”的沟通上架设起一座桥梁,达到“自能读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对自主学习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自主学习 数学 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则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呢?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自主学习的理解及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数学。
一、对自主学习的理解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容化为自觉的行为或倾向。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不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学,其最根本的特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改变原有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走出要我学的困境,自觉养成我要学的习惯。
自主学习也是以目标为依据,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自主学习能力则又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获取知识。
二、为什么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1.21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谓“持续”,意为:有再提高的底蕴,坚实的基础,有持久性、有后劲、有发展的空间。因此,要求在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2.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动手和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是数学教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是这项工作不同于工人生产产品,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充满朝气、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课堂教学活动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动态过程。基于此,这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
习。
三、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数学
1.营造氛围,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对学生来说,他们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应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课堂上老师不能以权威形象自居,要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位学生,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中的朋友和同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才能敢想、敢问、敢于创新,从而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那些潜在的力求学好的内在动力,变为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要,从而学好数学。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创设一个较好的问题情境,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串,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地提出问题,揭示问题。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到“我想学”的主动状态,引他们“入景入情”,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求得快乐。
3.给予学生自由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起到主导作用。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就应把课堂上的学习自由"还"给学生。做到让学生独立思考,热烈讨论,踊跃交流,我的尝试是: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进行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的条件和机会,有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展示思维,激励其主动探究问题。同时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创造思维活动。
如:我出示是非题: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我先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时间,然后用手势作出判断,我不直接分析或简单宣布答案,而是请小组内有不同答案的学生互相辩论,互相说服对方,然后再一次手势判断,最后请学生说明思路。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能够在思维活动中体会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真正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例如:已知在ABC与DEF中,∠B=∠E,AB=DE,问增加什么条件能使ABC与DEF全等。这一题目为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在学生的思考、讨论、比赛中归纳出所有情形,激起了学生思维的高峰和创造的兴趣。
4.重视操作过程,在“做”中自主学习
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学习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内容的需要,有目的的开展操作活动,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5.参与探究过程,在“探”中自主学习
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思维模式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进行活动,达到深刻理解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培养探究品格的目的。另外,数学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并非“朝夕之功”、“立竿见影”,但我们坚信,只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在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理想“彼岸”的沟通上架设起一座桥梁,达到“自能读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优化呈现方式 满足学生需要》作者卜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