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技术实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实验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综合设计能力
一、引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校信息工程电子类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性、应用性,因而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设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动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该实验课程的重中之重。
目前高校中大都采用实验箱的方式开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的教学,对芯片功能多进行验证性或设计性实验,很少进行创新性实验的教学和研究,为此实验教学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欲望。针对以上现象,本文给出了如何利用微机实验箱进行综合性创新实验的教学。
二、教学改革思路
下面以具体的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例,进行教学思路和方法的探讨。本实验项目主要完成的功能如下:完成多路模拟信号的采集;结合小键盘实现信号通道的选择;采用多位数码管显示采集通道及采集数据等。该实验项目内容建立在本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接近工程的实际应用和该课程的发展前沿,并结合理论课程的教学,由部分功能模块逐渐形成一个包括软件和硬件的完整系统。同时该实验项目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便于学生创新设计。
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指导学生完成该综合性创新实验的设计:教师课前指导,学生课上认知、自我提高、能力拓展、创新意识培养等。
1.教师课前指导
教师给学生提出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做到课前很好的预习,包括实验中所用接口芯片的资料查询,了解与本实验中有关部分的实验箱电路设计,并完成实验项目的初步设计,等等。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参考书籍和专业网站,教会学生学会独立进行资料的收集、分析,并从中了解课程的最新资料和发展趋势。
2.学生课上认知
教师通过课件讲解,让学生了解本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目的,并对本次实验提出模块化设计思想。这是实验的初级阶段,力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通过熟悉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对本实验中用到的接口芯片有一个初步的体会,逐步提高对本实验的兴趣,并对系统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学生自我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对本实验项目进行功能性的划分、给出具体设计思路。在此过程中,教师检查学生设计方案并给出必要的指导。当学生设计方案有问题时,应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避免指责学生,只要方案可行,就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通过此阶段的训练,学生的模块化设计思想可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加强。以下为某同学的设计思路:(1)完成多位数码管显示实验的调试。(2)完成单通道数据采集,包括启动A/D、查询采集结束、读取数据、显示数据等。(3)显示采集数据的同时,如何显示通道号?
加入开关K,实现数据采集的启停。⑸加入按键,不同按键按下,采集不同通道,并把采集数据及通道号显示在数码管上。⑹模块整体功能联合调试,协调各部分,完善系统功能。从中不难看出:学生的设计思路更加的清晰,模块化设计思想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完成模块功能划分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完成对实验台的接线,以下图1为某同学的硬件接线,通过此部分的训练,学生更加明确了各所用芯片在本实验中的任务和作用,为下一步编程和调试打下了基础。
4.学生能力拓展
在以上三步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各功能部分程序流程图,对自己的预习程序进行分析,按功能模块逐步调试,进而得出预期的结果,此为学习的提高阶段。此时大部分同学会迫切希望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综合性实验,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将会有较大的帮助。
5.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学生经过认知、解惑的阶段后,便产生了自我创新的欲望。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实验台的条件下,还能够实现什么样的功能,使得本实验项目更加的完善。此阶段课可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得到的方案也不同,这样可很好避免学生在书写实验报告过程中的抄袭现象,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本实验的体会,创新意识将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结束语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综合创新性实验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很好的配合,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改变教学观念,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求教师努力学习并提高自身的能力,为培养跟多的具备创新性意识的人才而终身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甘俊英.谈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J].五邑大学高教研究与探索,2004,(1):28-30.
[2]陈友宣.微机接口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7,(3):7-8.
[3]黄海萍.汇编语言与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教程[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4]陈建荣,陈惠滨.《智能仪器》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尝试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74-75.
信息技术实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中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作用和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信息丰富、传输速度快且能及时反馈。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通过声形图文等各种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提炼和创设情境,形象生动地展现完整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和理解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为教师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势在必行。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应用
(一)创设物理情境,物理知识具体化
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在于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而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颜色、形状、图画等各种展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并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物理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在学习左手定则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软件模拟,可以展现通电导线受到的作用力方向和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三者之间动态情境,而不是教材上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降低了物理学习的枯燥性和抽象化的难度,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主动学习。
(二)辅助物理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影响实验效果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例如,在“摩擦起电”的实验中,空气湿度和器材的干燥度都是影响实验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是在阴雨天做这个实验,结果就不会理想甚至失败。而有的实验可见度低,学生很容易观察不到,如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楚的话,就要轮流逐个实验观察,但受器材数量和时间的限制很难实现。实验过程一闪而过,可视度低,加上实验误差性大,没有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往往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实验,能加强实验现象且可以重复演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实物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时间和速度很难控制成实验理想状态,而且实验过程非常快,实验效果也不好。通过多媒体利用动画形式,把小车的运动过程放慢演示,可以让学生根据直观的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定律内容,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提炼知识,提高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往往只是片面地表现某一个物理现象和知识点。由于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要对知识点归纳总结后进行提炼,让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理解透彻并融会贯通,才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应用多媒体手段提炼知识,可以摆脱传统的语言描述性的归纳总结,通过更多、更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来形象地对知识进行提炼。特别是在系统复习阶段,备课时将要复习的重点主线框图集中突出,利用幻灯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对相关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有系统的认识,突出物理知识的关联性,梳理物理知识主线,加强理解和记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比如,对发电机和电动机进行对比学习的时候,通过构造、判断方法等决定因素各方面的比较,运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展现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磁场的动态物理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并对其物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提炼知识的学习中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
三、整合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信息技术的辅助地位
信息技术在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中主要是起辅的作用。首先,要确立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而信息技术知识作为教学工具的一种,利用多媒体功能进行师生交流和互动,对所学知识进行组织设计,进行教学策划实施教学方法。教师对其要进行合理利用和控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次,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不可完全取代物理实验。实物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的实验态度,这些都是多媒体展现的模拟实验所不能代替的。
(二)信息技术应用的实用性
信息技术作为众多教学工具的一种,并不是适用于全部的物理教学内容。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和资源,创设物理情境合理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动力,是信息技术实用性的体系。教师要对不同的教学工具进行合理运用,丰富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用模拟实验来形象表现天体运动、核裂变等这些现实中不能做的实验。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科学有效整合推动了物理教学的进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也为扎实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哲,张安.浅谈信息技术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理科园地,2014.
[2]王冬兰,教育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J].考试周刊,2012.
信息技术实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实验教学 数字化 信息技术 整合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实现了实验手段多样化和现代化,能够创建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体验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以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为目的,对实验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综合科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实验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演示实验,教师操作,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理规律。由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及实验仪器、实验设备的性能制约,多数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及物理现象可见度较低,无法让全体学生同时获得有效的刺激,难以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
新课程理念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演示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关注所观察的实验现象,同时要求引导学生理解该物理现象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和怎样说明问题的、了解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独立操作,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使学生能正确使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仪器和工具,获得准确的实验信息,避免刻板的技能训练,以适应对技能要求的不断变化。实验是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是信息获取、信息演绎、归纳的过程。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获得直接观察经验,体验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生分组实验采用探究式教学,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增加学生在实验室的活动,练习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实验设备,尝试实验设计,收集实验数据并归纳、总结实验规律。
二、有利于学生探究物理本质
1.动画模拟与真实实验相结合。
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可利用实验模拟动画,展示实验现象发生的全过程,利用交互功能控制过程的进行,强化观察主体,引导对物理现象的分析,增强实验效果;可应用信息技术叠加分析性信息,搭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桥梁”,使学习者更深刻地理解客观物理规律及其应用。在“平抛运动”的教学中,利用实验演示平抛运动的物体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同时开始运动、同时落地,得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的结论,现象不明显,结论的得出略显牵强。而利用Flash动画模拟、重现运动过程,过两个小球连一条直线,使直线随小球一起下落,放慢动画速度,发现直线始终保持水平,学生自然、合理地接受了实验结论。
2.利用动画技术模拟无法用传统实验演示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创设生动形象的物理情境。在“波的形成和传播”的教学中,仅利用绳波的演示,学生很难发现质点的运动与波的传播的关系。而Flash动画演示,绳子被形象地分解为一个个质点,动画模拟波的形成和传播、质点的运动,清楚、直观地演示质点的运动与波的传播的关系,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模拟实验规则不允许操作或进行的技能训练。模拟物理实验不受实验一般规则的限制,学生可自由地进行模拟实验的“操作”。在虚拟物理实验室中利用相关课件,可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去独立“操作”。例如观察课件所模拟的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接线柱接反、测量值超过了量程、电源短路等误操作情况下发生的现象,既保护了仪器又规范了学生的操作习惯。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操作环境,如学生在虚拟场景中拆解游标卡尺,练习测量(如测量圆柱的直径、圆桶的深度和内径等),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测量方法和读数)进行针对性训练,完成了对游标卡尺的结构、测量方法及读数的意义建构。
三、有利于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信息技术能使实验信息处理高速化和智能化,一些通用软件(如Excel)的数据处理界面非常接近实验数据的分析方式,数据以图表的形式显示,有利于分析实验数据。如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用记录表中的数据创建Excel数据表,生成点线图,有助于学生发现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DIS可以替代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计、压强计等仪表,可以测量传统仪表无法测量的物理量,如测量瞬时速度(光电门)、磁感应强度(霍尔传感器)、微电流(微电流传感器)等。替代不是简单的功能重复,而是测量范围的扩展,是测量精度、速度的提高,是对电磁学实验中暂态现象的观察与记录。
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发挥传统实验与信息技术各自的优势,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实验总结范文4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115―01
小学科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验意识,虽然小学科学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在简单中发现科学规律,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是科学教学的根本。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科学教学在量和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需要长期观察才能得出的结论,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原本有危险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得到结论。同时对知识量的积累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扩充和完善,从而大大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信息技术丰富了科学的知识含量
在传统教学时,通过教师的“讲”往往并不能对知识进行极大的拓展,相关知识仍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而通过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有效融合,则可以最大化地扩展知识面,让学生不仅能掌握所要学习的基本知识,还能够结合现代研究的最新成就,让学生感受到新技术、新科技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从而培养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热情,让学生以最大的激情投入到科学探究中来。在教学预设时,教师可以将所学知识的相关信息在课件中建立链接,当展示到相关内容时进行扩充与拓展,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探究欲望更强烈。
二、信息技术将长期观察变得直观化
小学科学中有好多知识是需要进行长期观察发现的,如春夏秋冬的星空,种子的发芽与成长等。这些知识的获得既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还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展现,这对于科学教学来说是一个难题,有的内容需要提前很长时间就进行布置,而中途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信息技术正好弥补了这一教学缺陷,通过视频或课件展示可以将长期观察的过程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看的同时进行思考、总结,从而得出结论。但是这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动手实践,这只是教学的补充,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和观察才是科学教学的有效方式。
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时,对于我们来说,观察得出结论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一个不可能的事件。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地球运行的规律及其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向学生进行展示,将长期观测的结果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一年四季季节的交替和一天24小时的道理。同时利用北斗七星在星空中的变化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天文的常识,如古人云: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这是对天文现象的总结,也是激发学生更好地向太空探索的动力。
三、信息技术避免了实验的意外发生
科学实验有好多需要接触到危险的化学药品,有的实验还会产生有毒的气体等,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强,有的同学甚至将老师的有效提醒当成耳旁风,所以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一些意外事故。而对于这样的实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看”与“思”来得出相关结论,这比亲自实验要安全得多,对于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流程、掌握实验步骤等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然这只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毕竟科学实验需要的就是亲自尝试,但是通过将实验步骤和方法向学生展示也就为下一步动手实验提供了最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让学生在实验时不出现意外,保证实验的绝对安全。
信息技术实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教学应用 教学效果
引言: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物理教学更加需要信息技术的加入,因为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低下,而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无疑可以弥补物理教学这方面的不足。
一、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物理的学习可以说是“晦涩难懂”,加上传统教学理念中“填鸭式”、“生搬硬套”等陈旧观念影响,使得大部分高中学,尤其是女生,对物理提不起兴趣,以致于高中物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大多消极对待[1]。信息技术就像剂一般,调和学生与晦涩的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信息技术可以扩大有关物理的信息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接收信息资源的窗口。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物理知识一天一个新内容,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涉猎自己感兴趣的物理知识,跟踪国际最新的物理发现,了解物理学家的生平或趣闻轶事,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开阔了眼界,接触不一样的世界。
(2)信息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介入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将难懂的高中物理知识以直观简洁的图片图像或视频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们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3)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习效率。正因为信息技术形象生动地解释了物理知识,给高中物理课注入了生机,使得学生们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平时的课堂不再沉闷,课本知识不再枯燥,学习氛围不再低沉,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得到提高,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不论什么学科,老师们多年来养成的教学习惯大致分为以下三步:备课、课堂教学、课后总结与交流,此三步对高中物理教学同样适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就要从这三步下手,以此三步来体现。
(1)信息技术应用于备课之中。备课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需要大量的资源素材,网络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相比于自己去开发整理,网络资源拥有信息量大、查找便利、更新快等优点[2]。同时Excel表格可以让教师的教学规划一目了然,而且信息技术还为教师们的备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形式,例如PowerPoint、Excel、Flas等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都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就拿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中《牛顿第一定律》来说,小车在摩擦系数不同的表面以相同初速度释放的小实验,完全可以用Flas来完成,这样不仅减小了实际实验的误差,形象地教授了知识,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也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以往的物理教学演示实验本是最有效直接的学习方式,但受到诸如安全问题和常规实验器材本身的限制,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便解决了类似问题,虚拟实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的整个过程。
例如高中物理《电磁感应》中有一个“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的实验,该实验共分三步,每一步都要求测量电流、磁场等,干扰因素太多,误差太大,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够让同学们直面感受实验过程和细节,实验结果也精确得多。
(3)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后总结与交流,主要包括教师与教师的交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的交流。现代信息技术拉近了教师间的距离,为同行的合作交流创造了更好的平台,促进共同进步,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使得同学、教师、家长更方便快捷地交流,教师可以解答学生的问题,可以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可以给教师学习反馈,家长可以给教师意见。总之,方便了交流,拉近了距离,实现了共赢。
(4)除以上几点外,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还体现在专业性上面。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一系列专业的模板道具、多媒体材料、网络资源也应运而生,有关高中物理方面尤为突出。由于高中物理已成为学生学习的短板,信息技术在此方面的应用更趋于专业,而且教材内容也与互联网相呼应,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推动物理教程的进展。
比如高中物理所学《牛顿第三定律》一章中,有关汽车前进的作用力的思考题就可以有专业的多媒体模型来演示,课后练习也明确提到上网查阅资料,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结语:高考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在提倡素质教育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成绩仍然重要。对大多数高中生来说,高中物理俨然属于高难度学科,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解决了学生学不进、吃不透等弊病,是新型教学方法的体现,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欢迎。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实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59-01
0.前言
在整个高中教学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可以说是相当困难的,主要原因是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内容是物理老师无法向学生进行解释或是描述,因此,将相关的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内容进行融合十分重要的,尤其是物理实验的教学。因此,本文将从信息技术融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以及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希望能不断改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从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1.信息技术融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
通过对相关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功范例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主要内容如下。
1.1知识表达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的教学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一直都不高,尤其是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大部分的高中生都不重视物理实验内容的学习,认为物理的实验教学可有可无。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相关知识,让真实的学习变得生动形象,从而不断提高高中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不断地提高物理教学的水平。
1.2统筹兼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建立较为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同时还可以建立多层次的物理教学水平,从而不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不断营造协作的学习氛围,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其实从历年的物理高考试卷上来看,每一年的物理试卷中的实验题目都是较为灵活,几乎都是一题多解的,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创新我们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通过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发散性思维是一对多的形式,它主要是要求学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能够从一个问题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答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可以使得学生再遇到难的题目时,可以换一个思考方式去分析问题,从而找出解答问题的方式。这样,学生在面对高考的时候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从而可以不断的促进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
2.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通过对相关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如下:
2.1教师没有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通过对相关物理老师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有一部分物理教师没有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这就导致相关的信息设备都被闲置,从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2部分高中生不适应信息技术的应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部分高中生不适应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原因是在应用相关信息技术时,那么老师进行教学的方式就必然后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就会从被动到主动,因此,就会使得一部分高中生不适应信息技术的应用。
3.信息技术在高中实验教学中融合的建议
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以及实地考察,同时结合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从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希望对老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能改善现状。
3.1将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信息化
在进行相关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会发现,有一些实验内容是我们无法做的,但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解释,例如,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就无法进行解释,那么我们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例如多媒体、投影仪等,同时结合实验室的器材来模拟天体的运动,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对天体的运动进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
3.2创造物理实验情境,以学生为本
通过相关资料的研究,笔者发现,在进行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融合时,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从而设计物理实验的教学情境与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物理实验,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3.3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
通过笔者的研究可以发现,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就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促进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多媒体教学环境创新。我们可以将 CAI(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引入到物理实验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实验展示,仿真与模拟物理实验,化复杂问题层次化,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等,解决实物难以演示的困难,弥补常规实验仪器不足。例如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体积较小实验器材通过投影设备,将物理实验的具体的操作过程放大,如布朗运动,这样,我们就可以增强实验效果,从而针对性的突破物理教学的相关难点。
4.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相关高中在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通过对其进行树森入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上的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不断的改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融合,从而不断地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娜.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任务型英语教学的融合[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182-183.
[2]任友群,吴F瑜,刘欢,郭海骏. 追寻常态:从生态视角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J]. 中国电化教育,2015,01: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