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主学习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主学习的培养

自主学习的培养范文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必然。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1.转变观念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观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且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实现从传统教育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2)教师也要教育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根据现代教育学的观点,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教师与课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学和课程是开放性、互动性、交互性、对话性的,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传递知识,而且还具有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意义。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可能是什么,这样才能去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在学习中,学生要主动选择和探究,要增强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2.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不能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必须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也就是说学生要学到扎实的知识,首先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而学生的参与意识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培养。

二、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所必备的各种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因此,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注意逐渐培养其自主学习的素质,在教学中逐渐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这些能力中,自学能力是关键的,它关系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成败。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

1.要培养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调整自己学习的理念与指导思想,激发“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做自主学习的主人。

要指导学生主动确定学习目的,制订具体的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自我奖励等。

2.要培养自我识别能力。如指导学生通过章节测验、学业考试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学习差异和学习风格,找到最适合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转贴于

3.要培养自我选择能力。教育学生要善于选择学习工具,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自主决定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学习材料,如要学会在网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4.要培养自我组织规划能力。计划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因此,学生科学、合理地自我组织、制订学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5.要培养自我培养能力。教育学生要主动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不仅要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对知识的思维和运用能力。要加强自律能力的培养,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情感进行控制和调节,以保证计划的实施。

6.要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即培养学生控制整个自我学习过程:识别—规划—管理—评价—修改的能力。在学习中要尝试自我识别、自我组织、自主选择学习策略,要学会自我评价,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和方法,积极探索构建适合自己特点、最佳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能力。

7.要培养协作学习能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主动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协作,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若能优化课堂教学,将有助于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

2.鼓励学生自我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总要等着别人来解决,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以各种方式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3.指导学生自学方法

自主学习的培养范文2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和能力,使更多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真正自主。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需要。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质,受到美的熏陶,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地学习。创设情景要根据教学内容作灵活安排。如《飞向蓝天的恐龙》可以用图片、动画再现情景等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力。

2、巧施方法,情趣盎然。对于神话故事,如《开天地》,由于其情节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可以通过“边读边想象”的方式;对于古诗词,如《望庐山瀑布》,可以采取“边读边悟”的方式;对于有大量篇幅图画的内容则可“边读边观察”的方式;还可利用电教手段演示、听录音,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视听效果,让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感到轻松愉快。

3、巧妙组织教学,以“多思”激发学习激情。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质疑,同时,又要有一定难度。当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从探索中有正确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种成功感又会反过来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以达到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境界。

二、教给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大胆放手,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如在阅读中教给预习方法,先让学生要有明确的预习目的,要积极开动脑筋,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要边读、边想、边做记号、边做笔记。刚开始时,可制定导读目标,先扶着走引导学生怎样预习,教给预习方法,再放手让其在阅读的课堂中探究。

在教新课之前,又设计一定的导读目标,让学生进行预习,如教《赵州桥》时,因为学生对赵州桥了解较模糊。因此,在课前,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读目标让学生进行预习。(1)请教家中的长辈了解关于李春修建赵州桥的故事。(2)查找有关图片资料并收集整理,自己试着解决。上课时,先让学生在班上交流他们所收集的信息,然后再学文。学生有了自己的实践感知,就能体会赵州桥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教师在备课前,要通过引导预习来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学生通过预习明白了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什么?把导学引向重、难点,或学生疑惑的地方。

探究的方法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就是指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具体到探究的过程也就是激情诱趣、整体感知;提倡质疑、自主阅读;倡导合作、鼓励创新;积极探究、拓展能力。这些方法,要针对语言文字的具体特点和学生个体的具体实际。同时,学生也需要在教师的指点下逐渐掌握。因此,实现这一探究过程学生需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当探究方法的得到引导后再经过不同课文的实践后就可以让充分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不单是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探究的问题,还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探究的方法上。

三、开发学习资源,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改倡导开发学习资源,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只会利用手中的一本教科书和一本教学参考书,教科书上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参上怎么说,教师就怎么教。教师必须突破教材的局限,引导学生多渠道学习。就阅读教学来讲,自觉主动阅读,是小学生的必备素质,它是丰富知识,开发智力,陶治情操,完善人格的一种过程。语文教学不能只围绕课本转,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办了“班集图书角”,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班上办起了阅读手抄报,组织了读书报告会,让学生讨论,畅读读书心得。教师还充分利用晨会时间,和学生共同体会古诗蕴含的优美意境,共同体会读“成语故事,名篇佳作”所给孩子带来的感受及快乐。

四、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

营造和谐、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轻松完成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尊重期待和热爱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为此,作为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

1、尊重、信任学生: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师必须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被关注的。教师的言行在无形中起到导向作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一个微笑、一次鼓励、亲切的目光、真诚的信任,都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

2、互助互爱:在学习小组中,给每个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在小组展开讨论,发表见解时,教师应要求小组成员认真听取,并帮助修正,形成小组意见。在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要先肯定他人优点,再发表自己观点。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会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

自主学习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缺乏;自主学习;学习;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46 文献标识码:A

一、 问题的提出

反思我自治区特别是边缘,贫困,落后,宗教气氛浓厚,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支持严重不足的于田县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课堂教学依然过分突出和强调学生接受学习,冷落和忽视了他们自我发现与探究学习,学生问题意识十分淡薄。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填

鸭式”教育很难张扬起人性的光辉。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

二、研究意义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包括自己学习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强化学生主动学习与反思相结合的课程改革理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变革,这是摆在我们每个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三、研究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什么我们很勤奋,学生很刻苦,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教学效果还是不好!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是影响孩子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一名真正的教师是一名学者,是一名能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学者

优秀教师的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巨大动力,强迫学生学习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他才会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第一,提升和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如今的的学生需要你成为他们的成长伴侣,对你的为人师表产生敬仰和自豪。目前高中校园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只有学生爱上了老师,他才会爱上该老师所任教的学科。可亲才可信,才会出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应。对于一个老教师而言,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广博的知识面都是引起学生高度兴趣的有力条件;相对于老教师,新教师也有着自身的优势。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爱岗敬业,充满激情与梦想。不管怎样,教师都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努力专研业务,好好利用自身的优势,让师生间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学生就会由对教师的喜爱和信赖转化为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变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教师可以这样做:每次上课之前提前几分钟到达教室,走下讲台,观察学生在课后都在干什么,主动微笑,主动攀谈,真诚沟通。时间一长,学生会觉得教师没有架子,非常亲切。其次,如果察觉学生情绪低迷或者困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间隙给他们讲个小笑话或者小故事,刺激一下学生的注意力,鼓励他们笑着面对一切,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这会极大程度的刺激学生对教师情感的增长。另外,教师不能以考试分数来评定学生,不能歧视差生,对待差生更要鼓励。这样,学生会喜欢上教师,所以愿意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错了。

第二,充分利用学科特色。化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日常生产生活,创设化学情境,引发学生兴趣。下面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举例说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例如:在学习“原电池”时,教师可首先创设化学情境,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用到的电池图片;干电池、手机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引导学生进入化学的世界;接着创设问题:“同学们知道这些电池是怎样发明的吗?他们的工作原理又是这样的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求知欲;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化学的神奇魅力,带着兴奋展开本节课的学习。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主动探求、理解所学内容的兴趣浓厚,学习动机得到稳定和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发挥评价、激励功能。在教学中老师应利用充满激励性的语言、手势来鼓励和表扬学生。比如,“你真棒”、“你很聪明”、“你的进步很大”、“继续努力”等等。教师的评价和鼓励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更大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不仅如此,学生之间也可以开展平等的对话,相互评价,相互勉励。这些面对面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使他们充分体会作为学习主人的感受和乐趣。另外,每次测练后,对进步比较大、成绩前列的学生进行小奖励。例如:一支笔,一本作业本,一根棒棒糖等,也会成为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总之,自主源于兴趣,兴趣源于成就,成就源于被认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围绕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研究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策略。

第一,前自疑、自学。“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适当预设问题,提前准备导学案并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提前思考即将学习的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课堂自觉、自调。对于学生而言三分钟的热情是很容易达到的,但是要保持一堂课持续的专心是很不容易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觉的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如何让学生在不专心的时候进行自我调节,是每一个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在学生自学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的对教学重难点及时做出调整。对于学生自己都能看懂的知识可以简略带过,不能再反复嗦导致学生注意力下降;而对于学生不好把握,难理解的知识要有条理、有耐心的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延长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当学生注意力下降时,可采取多种方式提醒学生进行自我调节,集中注意力。例如:上课时,语速偶尔放慢或变快,引起学生关注;或者偶尔声音突然变大,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学生在困倦时主动到教室后排站一会以达到醒神的目的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会让学习变得事半功倍。

第三,课后自查、自省。课堂教学固然重要,课后同样也不容忽视。课后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何利用课后,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反思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应留设相应的作业,及时批改作业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达到自我检查的目的;并通过自我反思,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培养独立学习精神。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之间对模糊的知识进行讨论,对笔记的整理进行细化,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让学生制定周末学习计划,落实学习方案。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达到监督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作业的布置等进行课后反思,以达到不断精进的目的,也对教师自我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三)总结归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的培养范文4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如果培养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肯定是一个好老师。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说明培养兴趣的重要性。那么如何配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教师应该在上每一堂课之前,都应备好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新颖独特的的课程内容。是学生情不自禁的被课本身吸引。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上采取激励性评价,哪怕发现学生的细微的进步,也要及时地鼓励他们,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愿意主动地学习。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举个例子来说吧。小琪,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从小跟随父母在打工地就读,三年级下学期转入我校读书,可以说是回到家乡读书了。可是,他的自主学习习惯非常差,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这一次,布置下去的家庭作业依旧是空白带回来。我目瞪口呆,难以置信,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仔细观察他在接受我检查时的表情:面不改色,头高高昂起,大有一副挑衅的架势。我强压住心头的怒火,尽量用平和的语气询问其原因。他一言不发,依旧是那种木然的表情。镇静!我在心里提醒自己。一定会找到办法的!我试图使自己的心里好受些。“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我们好好谈谈!”我做出了决定,转身去上课去了。下课后,他依旧是低着头走进了我的办公室。我看他缓缓地走近,心里不免有一丝丝的痛意。他可能是自卑,于是我把准备好的一大堆批评的话咽了回去。我打开他的作业本,耐心地教他做起作业来。在教导他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反应还是挺快的。作业终于做完了,我捶了捶自己有些酸痛的腰,笑着对他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你长大了一定会有出息的!”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笑着说了声“谢谢老师”,就飞快地跑出了办公室。从此,课堂上多了一双高高举起的双手,家庭作业也比以前完成的好了,那好无表情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碰到不懂的问题,也会向我提问了!看着他在自主学习方面的进步,我喜在心头。我常常在想:假如我当时是一通叽哩哇啦的批评,他后来又会是什么表现呢?

2.分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不好的原因,对症下药。

学生为什么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种:

(1)跟家庭背景有关。有的父母根本不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有“新读书无用论”:“读了大学还不是照样打工”“大学生的工资还没我高,读书多又有什么用”“我不要求孩子有多么会读,认得几个字就行”如此一来,学生当然也认为“读书没用”,当然就没有自主学习的欲望了。还有一部分家长,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家长,迫于生计,远赴发达城市打工挣钱,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让这些学生成为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跟祖父母居住,娇生惯养,容易滋生懒惰、自私等不良习惯,学习上当然就“能懒则懒”,就更谈不上自主学习了。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必须勤做家访,跟家长做好沟通。前者让他们明白读书并不是没用,读书能使我们生活得更好。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他在气质、谈吐以及将来的发展前景来说,都有更多的优势。后者建议他们多与父母孩子沟通,不要让隔代教育,影响孩子的未来。同时也多与留守儿童的祖父母沟通,使他们认识到养育孩子不是只有吃饱穿暖,还应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2)跟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有关。有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是父母要求他们学习的,他们是在为父母而读书,所以学习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更别谈什么自主学习的习惯了。还有的学生虽然不这样认为,但是对学习没有太高的期望,只是想认识几个字,会算几个数,以后可以出去打工就行了。所以学习起来,根本就没有冲劲,更别谈什么努力刻苦了。为此,必须从思想上改变学生的这种认识,使他们明白,学习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学知识、学本领。打工也需要一技之长,需要勤劳刻苦的学习精神。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我们还可以多跟学生讲讲名人小时候立志成才的故事。比如总理,从小就下决心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诺贝尔从小虽然体弱多病,但意志坚强,不甘落后。从小一边下地干活,一边读书。以名人的事迹感染学生,相信一定会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3)跟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有关。我觉得这也是影响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其次,教师要有切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当然,不同年级,不同个体也应区别对待,做到因材施教。

三采用多鼓励,多奖励的办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形成。

自主学习的培养范文5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与老师关系不好,与老师处于对立面,就会不信任老师,老师说的话布置的任务,学生都不会听不会认真完成,对老师所教的科目也会有厌学的心理,就更谈不上自主学习了。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

1.教师要以身做责,率先垂范

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有分辨的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心理也清楚,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应该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要带手机进校,老师上课就不要带手机,更不能接打手机;要求学生不吸烟、不骂人、不迟到、不早退,老师就要在学校不吸烟,在学生面前注意言行,上课铃响前就到教室门前候课。这样样老师用自己的言行,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形象,树立威信,就能够拉近师生关系,受到学生尊敬。

2.爱心、耐心并重

学生在校住宿,离开父母身边,加上食堂的饭菜肯定不如家中的饭菜可口,学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照顾,心理总会有失落感。这时做为老师就要多关心学生,嘘寒问暖,哪个学生生病了,关心的问问情况,在校外买些药给学生;哪个学生,放假回家没路费了,借给学生一些路费,嘱咐学生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哪个学生遇到困难了及时给予帮助;哪个学生有不会的问题,问到老师,就是再忙,也要给学生详细讲解,一遍没听懂就再讲一遍,直到学生听懂为止,一定不要言语挖苦,如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你真完蛋”等类似的话,应该鼓励地说:“有不会的问题再来问,继续努力,加油”。这样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自然就爱学了,而且有不懂的问题也会追着老师问,自己有什么想法也愿意和老师说,有利于老师深入地了解学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感兴趣,就会主动去做。比如玩手机,即使学校再禁止学生带手机,有的学生还是秘密带进校园,晚上睡觉时偷着玩,因为他对手机上的游戏等感兴趣。怎么让学生对所学课程象手机游戏一样感兴趣呢?笔者认为:

1.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

人在兴奋时,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对所学的东西就感兴趣,也容易记住。一项学习效果的调查表明,学生只通过读能记住知识的10%,只听能记住知识的20%,看和听相结合能记住知识的50%,如果自己主动做计划并完成学习能记住知识的90%,而且不容易忘记。所以老师要想办法多调动学生用多种感官协同学习,设计好每堂课,最好给学生布置相应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计划并实施,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检查评价,这样学生能自己学会学习,也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灵活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很快,网络媒体应用也很广泛,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创新。教师要多学一些网络媒体的应用方法,多搜集相关信息知识,研究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适合课程,迎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能力,使学生得到综合发展。如我校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活动。活动前指导学生自愿结组,以语文书上学的课文内容为剧本,每小组自己选题,自己改编,自己安排角色,分析把握角色特点,组内同学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都尽力要把自己的角色演好。比赛中有一个小组表演《窦娥冤》,演窦娥的女同学极好的把握了人物的形象,与人物融为一体,她的动作、哭声真实,感动得在场的观众流下了热泪。该小组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只能提高学生兴趣,更能锻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写作技巧,效果肯定比老师在课上分析人物一点一点讲给学生听要好的多。

三、指导学生选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

根据学科特点,学生自身特点,选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正确解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记忆的方法

教师讲解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知道记忆的规律、遗忘的规律,记忆的方法,如联想记忆、口决记忆、对比记忆、图文结合记忆等等。指导学生根据记忆内容选用记忆方法,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就能潜移默化的应用记忆方法,记住所学内容,从而更加深入地学习。

2.注重动手操作的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就懂得书本知识要和实践相结合能更好的理解书本知识。如在数学中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引导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圆,用笔当做直线,拿着笔在纸上移动,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观察笔与圆的位置变化及笔与圆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从观察中归纳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代替教师的苦口婆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学生能更深刻地掌握知识。在学习其它类似的知识时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从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

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给学生布置课前小研究任务。如语文课可以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生字生词,利用网络可查阅成语典故,作者详细经历等,既可达到对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对课文有不明白处,可提出相应问题,课上有针对性的解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学生网隐,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及时复习,可以帮学生巩固知识,把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可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养成习惯,体会到预习、复习的好处,就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4.阅读理解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培养范文6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技能;问题意识 

 

在多年的中职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如何对待“学差生”,是一个教育思想问题。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尤其是“学差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为中介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因此,需要从研究“学差生”的学习心理入手,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中职学生 

在多数人眼里,中职学生根本不具备好好学习的条件和素质,在中职学生身上下功夫,费力劳神,见不到效果。甚至有人认为中职学生“不可救药”,对他们重视不够,甚至放弃,致使不少中职学生对学习更加不感兴趣,失去了求学信心。而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只要采取符合教学规律的措施,教育得当,大多数中职学生是可以转变的,其中教育转化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应本着“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先天的‘学差生’(生理原因除外)”的观念,在思想和实践中改变对中职学生的认识。 

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改变中职学生的不良自我认识 

“学差生”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因素,有家庭影响,有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也可能因教师做法不当等。归纳起来,“学差生”大致有以下几种状态:(1)“因为不会,就不爱学了”,这是“学差生”普遍的心理反映。(2)教师瞧不起他们,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注意学习好的学生,对“学差生”很少理睬。(4)学生因父母离异,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厌学心理。 

上述“学差生”的各种状态,反映出他们学习落后和失去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问题上:一是多数“学差生”由于有些知识点没及时学会,“坎儿没过去”,又遇到不止一个“坎儿”,学习赶不上进度,就放弃了。这是导致“学差生”学习落后的关键所在。二是少数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自觉性不高,抱着混日子的态度,不好好听课,不复习,抄袭作业,学习成绩必然落后。 

由于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能正确认识,这些学生普遍形成了不良的自我意识,对学习无信心,认为自己缺乏学习能力,“努力也学不好,还不如不学”,成为了他们放弃学习的借口。 

提高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逐步提高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中职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首先不应使中职学生在精神上有压力。一般而言,中职学生心理多少都有些自卑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嫌弃思想,甚至对他们说些带有讽刺性的话语,就会使一些中职学生感到压力沉重,抬不起头,进而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多给予关心,多给他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在课堂上,笔者注意经常让学生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浅显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即使答错了,也不轻易加以否定,而是引导他们逐步得出正确结果,再加以肯定。教师可经常进行一些基本知识小测验,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一定的增强,并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动力促进下,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渴望去追求下一次成功,进而逐步增强学习自信心。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听讲,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因此,多给学生创造成功和发展的机会,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二)带领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主学习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个人或小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不断提出问题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探索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善于挖掘素材,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究问题,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也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同时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教学就能取得最佳效果。 

(三)教师对“学差生”要有感情,多与中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 

关心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转变中职学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与认识相互影响,同时对非智力因素的其他方面,如动机、兴趣等都有密切关系。教师真诚地热爱学生,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使学生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使他们乐于接近教师,与教师讨论学习上的难点问题、谈自己的思想情况,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劝告。学生还会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所学的学科上,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师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给予中职学生情感上的照顾和关怀,给他们尊重和信任。这样会有效地消除学生紧张、自卑或抵触的情绪,学生往往会因此认为“老师瞧得起我”或“老师眼里有我”而放弃不合作的态度,服从教师的管理和教育。有了这个基础,教师再针对学生学习上的薄弱环节给予耐心指导,就能帮助学生树立进步的信心,努力争取好成绩。 

教师应满腔热忱地关心、爱护和帮助“学差生”,不要歧视他们。因为歧视容易使学生心怀不满,或“破罐破摔”,产生自卑感,不再努力求进步。教师不要总是强调学生的基础差,要多从自己的教学上找原因。为此,就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思想,研究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四)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笔者在教学中相应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适当降低教学要求由于中职学生认知基础水平低,笔者只要求他们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时机成熟时再逐渐提高教学要求。 

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差,思维能力差,如教学节奏太快,他们跟不上。笔者在讲课时,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情、动态,发现问题,就适当调整节奏,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放慢讲课语速,多给学生留些理解时间。 

注重教法的改变为适应当前职业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的形势,笔者注意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对教材去粗取精,讲解时突出重点,时刻暴露自己真实的思维过程,教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考、分析,指导他们观察、归纳、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的方法。 

(五)加强实践教学,培养专业技能 

中职学生毕业后通常直接进入生产第一线或基层单位从事操作性、指令性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专业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就显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