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现代化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现代化概念范文1
1.1教师创设问题场景,实现现代化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背景下,要求物理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角,为学生提供和创设与教学相关的问题背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物理教师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学生兴趣如何得到提高;其二,课堂气氛如何营造。实际上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教学技术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使传统教学中生涩难懂的物理概念变得十分清晰。通过问题创设,学生能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多媒体技术进一步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使其为学生创设的背景更符合物理教学的目标,也使物理教学更加动态化和直观化。问题的创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首要条件,需要物理教师改变自身的观念。
1.2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的构建在问题背景创设后,教师应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的建立作为教学任务。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技术平台的构建进行分析。
1.2.1实现物理教学由抽象化到具体化的转变
物理教学中概念较多,较为抽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将其具体化,这是现代化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在物理中力学基础的讲解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相关课件的展示,还要将其具体化。这要求物理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物理教学中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目的,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作为教学重点。其次,在二者结合的实践过程中,要以物理教材和教学目标为主要依据,并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在情景创设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重视学生角色的分配,使其在主动思考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是物理教学中,现代教育平台构建的基础,学生是教学主体,他们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才具有可行性。
1.2.2重视物理教学中的动态过程
物理教学涉及大量的实践,因而具有动态特征。受限于课堂教学的空间性,一些大型教学模型无法在教学中进行展示,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导下,可建立相关概念的动态模型,并且可建立可视化的物理教学平台,通过动态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物理概念。其优势还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使其具有整体上的物理观念,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物理教学中,空间思维能力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力学学习中,空间思维决定了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因此,想要构建完善的现代化教育平台,就要注重物理教学中的动态过程。
1.2.3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
物理教学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科技带来的教学变革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个性思维,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但在现代技术应用过程中,要不断地实现创新,以使学生真正接受这一种教学方式。另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物理的实践性与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结合在一起。当然物理教学中的现代化技术应用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包括不能忽略物理实验的作用,掌握多媒体课件的操作方法和使用频率等问题。
2.结语
教育现代化概念范文2
一、理念在团员青年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思想是人之所以为人并区别于动物的表象所在,没有思想就没有思考的出发点,没有思考就不能使思想得到累积和丰富,所以思想既是始又是终。理念是理性思考的产物,它一经形成就在人们头脑中长期存在,成为指导人们行动的内在精神力量,但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思想的丰富与开阔而逐渐变化,因此理念是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们的论述中更进一步地说理念就是思想。教育是一种活动,无论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还是逐步得到倡导的主体间性的师生互动关系,都无法改变教育本身的物质动态性质。团员青年的教育是教育的特殊侧重点,仅仅有文化知识的叠加是远远不符合团员教育的本质规定性的,这种教育更体现为对于人的内在精神的熏陶,对于人格的塑造。所以科学的、精确的、符合人的心理律动的、合于时代步伐的教育才能达到目的。这里我们必须澄清的事实是,教育与理念的搭配并不适宜,理念是人的思想,教育是活动,在关于人的精神与身体的二元对立观没有被破除之前,我们仍然要承认二者属于不同的范畴,“教育理念”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指导教育活动的理念”。
二、传统团员青年教育理念的误区
关于团员青年的教育的确已经有很多人在探讨,从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可以用见仁见智来评价的。这里大概有两种倾向:第一种是从宏观的层面,如加强对青年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塑造、近年来广泛提出的素质教育的话题;第二种是从微观层面,如关于团组织的制度化建设,团日活动(又称团组织生活),第二课堂活动等。对于团员青年的教育每一种提法都有一定的切合度,但又不完全恰切,这也许就源自于我们只能在认识论的语境中去探索世界。事实上,当我们去认识世界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根本性困难:一方面,世界乃是生命的流动,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东西。然而,当我们去认识世界时,却无法把握它的流动性,我们只能通过时间、空间,通过各种范畴和概念去切割世界。于是,我们陷入到一种无法回避的悖论中:一方面,我们的目的是认识作为生命之流的世界,但另一方面,我们实际上认识的却是已经被我们的概念工具切割肢解的、死去了的世界。所以我们不打算对以往的团员青年教育的研究做彻底否定的清算,因为我们也一样要用概念切割历史,但我们的重点在于关照未来。当代团员青年学生批判性思维增强;感情脆弱、意志薄弱、依赖性强;具有强烈的相对主义色彩的爱情、婚姻、性等道德观念;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增强;具有出世与入世的双重个性;而且在思想、观念、意志、情感、心理、行为和能力方面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和个性色彩。但他们却又囿于传统氛围而导致的主观世界碰撞而产生的强烈的冲突,内心感到十分的痛苦、茫然和无所适从。于是我们再一次声明着眼未来,把历史还给当代,把现代还给青年。
教育现代化概念范文3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师;概念重建;课程创新
【基金项目】2012年周口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概念重建课程创新――构建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河南省教育厅2012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概念重建课程创新――构建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
【作者简介】何新(1970-),女,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表演与教学。
对于现代化教育来讲,教师最主要的推动资源,也是义务教育得以保障的前提。无论是哪个国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能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国民。当前,高师院校的音乐专业毕业生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最主要的来源。所以,为了确保音乐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就应当构建现代化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模式。
一、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模式的内涵
在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模式的运行中要把握几个特点,一是教学模式是处于动态的环境中,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实际运用离不开教师的能力和智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发展;二是注重构建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要真正地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配制、整合各种现有的资源让学生容易接受,便于自主学习。教师的任务在于通过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影响学生的知识建构;三是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过程是团体的作战过程,提出“音乐教育建设带头人”就是团体运作的体现,教师将在教学过程中达成合作。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是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依据《教师法》和教育方针通盘考虑、整体设计的结果。
二、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模式研究――概念的重建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都是延续使用专业院校所制定的教学模式。但是在面对现代中小音乐教育时,却出现了无法满足、适应需要的情况,也同音乐教师培养规格存在一定差异。师范院校在培养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时受到了专业音乐院校体制的影响,虽然对学生音乐专业技巧、技能方面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却遗忘了教师教育师范性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如今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同专业音乐院校学生的观念基本一样,都是为了将自己学习的主要项目当成今后发展的唯一目标,进而出现了一大批忽视理论学习,重视技巧、技能训练的学生。例如:在基本功大赛当中,很多大学生都能拥有相当不错的单项成绩,但是综合成绩始终不够理想。想要将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加以转变,我们就应当认识到: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培育的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为了培育现代化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教学概念上,为了适应现代化发展,就需要进行概念重建,提倡师范性,重视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构建出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
这里说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指的是能够将创新性、应用性、师范性、综合型相互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主要是强调研究教与学的多边关系,也包含了学生的学习、今后的实践。从整体素质上来看:创新型和综合型指的是音乐本体内部,其中包含了理论基础知识的创作、器乐、声乐等,能够均衡各个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应当具备一定的美术、影视、舞蹈等相关的知识和鉴赏能力,能够理解除艺术知识以外的其他学科知识。师范型主要是说从教育理念、培养规格以及指导思想等方面区别出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同专业音乐院校之间存在的差异,确保实现现代化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创新型则要求具备一定的音乐创造能力,并且通过音乐教学的促进和启发,从而不断地发展创新精神。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以音乐审美作为整体,将音乐文化和创造作为双翼,音乐表现作为载体,以音乐教育作为基础,从而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侧重的课程体系原则。
三、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模式研究――课程创新
在现代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研究当中,将教师培训的内容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这也带来了新的契机供中小学音乐教师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培训的新挑战。因此,为了强化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就应当做好课程创新,构建出新型的、系统的、科学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模式。
(一)课程创新――注重音乐类课程的综合
在现代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研究中,应当对其必修课和选修课加以调整,将音乐技术同音乐学内容、表演等结合起来,构建出具有综合性质的学科专业机构,将音乐文化素养、音乐教育素质的培养作为最终目的。紧密联系中小学课程标准设立的四大教育领域,在课程设置上,高师院校音乐教育应具备:音乐审美类、创造类、表现类、教育类以及与相关文化类课程。适当调整必修与选修课程门类,尽量压缩课时,做好课程的精简,通过新设立和合并等方面做好课程结构设置的优化,将选修课和自修课的比重增加,这样也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视野的开阔,也有利于理论思维的拓宽。加快音乐学科教材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充实课程内容,如此才能够将音乐学科最新的成果及时地反映出来。
(二)课程创新――应兼顾学术性与师范性
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师主要是面对学生。所以,作为教师,就应当具备如何教、教什么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也就是说,在职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中,应当将学术性和师范性的天平放平,做到平等对待。因此,课程创新中,要做到:第一,教育目标上应当突出师范性。相比专业音乐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课程,还是教育评价上,中小学音乐教学都有其独特之处,这也就要求了在课程创新中要摒弃以往“重视专业教育,忽视教学科研、重视知识教育,轻视德育教育”的观念,牢牢的树立“以德为本”,将专业教育同素质教育相应的结合起来;第二,教学内用上,考虑学术性与实用性的并重。对于师范音乐教育而言,应当精心设计课程,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就是说不仅要注重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也要看重其教学能力的提升,如此才能兼顾学生基本音乐知识与全面发展的同步;第三,教育方式上,注重灵活性。在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自身实际,通过丰富的课程创新、灵活的教学模式来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在多元化与师范性突出的同时,重视设置教育科学课程。另外,设置专业教学法、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课程,也有利于学生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熟悉今后所面临的教学,也能提升文化修养,让其出色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不断地拓宽其知识面。
(三)课程创新――需要强化教育实习工作
在课程创新中,教育实习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虽然很多学校都会组织进行岗位实习,但是在创新方面应当如何处理,却存在差异。例如:流于形式、实习时间短等,都是国内师范教育的主要弊端。想要改变这一切,做到实习课程的真正创新,就需要从本身认识的提升处罚,积极转变自身观念。作为政府部门、学院,都应该明白实践对于未来的工作存在的意义,能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从而增添相应的经费,确保实践能够无后顾之忧的开展下去。另外,教育实习的时间应当适当延长。如果在最后一学期集中进行教育实习,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正确的面对实践难题,也会让实践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收获。所以,实践教育应当分散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将教育实习的时间延长。最后,稳固的实习基地必不可少,稳固的教育实习基地对于师范院校来说既是应用和推广教育科研成果的中心,也是教育实习质量的物质保障,应当选择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小学作为教育实习基地,为教育实习奠定物质基础。
总之,构建现代化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模式,离不开概念重建,也脱离不了课程的创新。只有做到两者的兼顾,才能够真正地满足现代化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模式构建提出的要求,才能够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为了造就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而服务。
【参考文献】
[1]尹娜,李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3).
教育现代化概念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
一、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基础
1.微课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观看学习课本内容,因此微课内容有时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1]对具体知识点进行教学,微课就是其中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各大学校认识到微课的巨大作用后,都纷纷加入制作队伍,丰富微课资源。微课以其直观感受和便于认识的特点,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课堂形式得到丰富。
2.几何画板软件
几何画板软件的应用也十分广泛,经过人民教育出版社汉化过后,它的教学优势更为明显。它利用工具将各种元素进行无限组合,展现数学问题,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3.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密不可分,它是依赖计算机才得以完整的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处理,多媒体能够为学生呈现文字、图片、声音和动态画面,激活学生大脑,提升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应用现状
现代化教育技术以现代教育设备为基础,因此学校基础设施需要在现代化脚步中不断更新。当下很多教学体系中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电子信息设备没有得到普及,现代化教学水平较低。此外,老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现代教育水平,教师需要提高应用能力,这样可以极大减轻教师的备课任务和教学任务。但是老师在教学中缺少对学生的引导,使得学生对于新的课堂形式产生不适应,从而排斥课堂,教学效果反而不佳。
三、初中数学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应用
1.微课辅助教学
微课具有录制时间短的特征,因此可以针对具体知识点展开教学,保证知识点内容完整。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微课内容解释核心概念、演示方法。在数学中,学生常常不容易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2],因此微课可以直观形象展示抽象内容。微课丰富了课堂形式,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在后续备考阶段,也能极大提升学生复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现代教育能力,更要端正学生态度,将新的教学方式当作常规性教学内容,而不是图一时新鲜,在教学中要注意互动,注重学生体验,体现以学生为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2.几何画板辅助教学
对于数学中有作图需求的内容,老师需要借助几何画板软件进行展示,为学生演示更多可能性。例如在教学几何内容时,学生可以在软件中清楚观察到图形变形过程,这便利了老师的作图工作,减少了课堂作图时间[3],也让学生形成了立体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升了教学效率。此外习题还有变式教学,老师也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展示变形题,一题多变,让学生从多种层面看待数学问题,加强学生对数学题本质问题的认识,以不变应万变。在学习立体几何时,需要学生具备充分的空间想象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向学生展示空间概念,而几何画板能够通过三维展示,刻画立体图形,让学生直观了解立体概念,便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极大程度省去了教师的板书工作,利用丰富的表达形式和表达元素为课堂增添色彩和活力,是有效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方式。多媒体技术利用视听元素,引发学生的收看兴趣,有利于老师导入课堂内容,深化教学知识,使课堂效率大大提升。使用多媒体设计,其中的元素能够使画面呈现动态变化,强化了学生的视觉感受,增加了对学生大脑的刺激。多媒体教学着重前期工作,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精心准备,在制作上花费时间和经历,从而才能在课堂上产生较好效果。
教育现代化概念范文5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把教学内容中的相关图像、文字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不是直截了当地讲方法,而是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用多媒体演示一面圆镜子被摔碎的情境,然后只出示边缘的一块碎片,让学生根据边缘碎片来制造出一个和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并且让学生用纸片替代镜子,自己动手,小组探索,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寓教于乐。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
巴甫洛夫说过:“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器官参加,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尤其是一些数学概念更是如此,我们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之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例如在讲授“黄金分割比”时,我先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美的建筑物、美的人物让学生欣赏,然后品析美的原因,从而引出数学上的美的标准。在进行“平行线”的教学时,我先将生活中的一些有平行关系的物体运用多媒体展现出来,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平行概念,再用直线代替图形中互相平行的部分,并运用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平行的两条直线永远都不可能相交的概念。这样就把简单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为形象的图形,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枯燥的数学计算趣味化
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但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差,加上计算速度又慢,无形中让计算变成了一件很枯燥的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介入,改变了这种现状。如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借助课件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创设按题意制作的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例如在教授“运用轴对称图形找运算关系”时,我先出示了大量的对称图形并配以舒缓的音乐:故宫、北京天安门、玉湖公园内的建筑物………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让学生充分感受美、鉴赏美,在认识到建筑物中蕴含的对称美的同时找到了相应的运算关系式,进而准确计算,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索中解决了实际问题。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静止的几何图形动态化
“几何图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普遍较差,很难找到解题途径,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态化,动静结合,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例如,在教授“组合图形面积”时,我事先设计一组图片,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割补、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动画方法分散难点找到突破口,让学生形象理解,找到简便方法。同时辅以加线法、平移法、旋转法等,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在教授“角的概念”一课时,我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的显示,可以使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二、结语
教育现代化概念范文6
一、“音乐艺术”与“音乐文化”概念的提出
严格的讲,“音乐艺术”所指代的是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即由有组织的音乐所构成的听觉审美对象。对这种艺术形式的价值判断,尤其是审美价值的判断,无论是在不同的民族之间,还是在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之间,都难以形成一个划分高低优劣的统一标准,只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因此,在“音乐艺术”这个概念所限定的层面上,我们可以说:“音乐的价值是相对的”。
然而,“音乐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已远远超出了“音乐艺术”所限定的范围。音乐文化包含音乐艺术,但却并非指音乐艺术。“音乐文化是多种性质不同、形式不同、作用不同的音乐现象的综合物”,他所指代是一些特定的文化现象,这些现象与音乐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们也有着自身的特征、性质和作用。总之,“音乐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而“音乐艺术”是一个较小的概念,我们不能用小的概念来涵盖大的概念,我们必须懂得,我们探讨的是“音乐文化”这个概念属下的诸多文化现象,而不是某种艺术形式的审美属性和艺术品位。
文化,按照广义,通俗的理解,就是指人类的创造,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音乐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它必然也是物质、制度、观念的综合体。从历史的,文化人类学的全部观点来看,审美价值是音乐文化多种价值中的一种,而不是其全部价值或唯一价值。因此,我们不能够仅仅从意识的,艺术的,审美的层面去看待一个国家的音乐文化,更要结合着物质的,制度的,观念的层面去看待一个国家的音乐文化。
二、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音乐文化发展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到了二十世纪初期,音乐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应用于课堂。但是,中国的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从近现代到如今近百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世界音乐文化发展。这也就是说,中国音乐文化与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音乐文化之间存在着水平上的差距。
中国的音乐文化无论在物质的,制度的层面,还是在观念的,意识的层面,都没有能够适应当今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没有能够充分的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以音乐教育为例:就物质层面而言,教育设施的匮乏,办学经费的短缺,师资力量的不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就制度层面而言,中国的教育体制亟待改革,大量音乐人才的分布与流动极不平衡,一些专业音乐院系人满为患,而大量的音乐普及教育岗位则无人问津;就观念层面而言,音乐教育观念陈旧、闭塞、学术视野短浅、狭隘。以上三个层面是阻碍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新音乐文化与传统音乐文化之间的摩擦
中国的音乐文化,需要在物质的、制度的、观念的各个层面上,全面地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从而尽快跟上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步伐。现代化的音乐文化是开放的,其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交流范围的广泛性,足以使任何一种传统文化中的人们带来各种新意的、富有个性的艺术形式。中国近百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变迁事业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不向世界敞开国门,如果彻底拒绝现代化的进程,或许我们的音乐文化会保持更纯正的中国口味,会赢得那些喜欢异国情调的老外们更多地赞叹。但是这样以来,我们中国人就必须放弃发展的机会和选择的权利,我们就只能为别人去做传统的守护神,而不能为自己去做新文化的创造者。
当然,新文化的产生并不意味着必须将传统文化一概“淘汰”。举个例子来说,一对年轻人结婚,如用传统的拜天地,坐花轿的方式来举行他们的婚礼,这一举动显然有着传统的中国味道,从而得到旁人的赞美和羡慕。但是,假如一位家长不顾“婚姻自主”的原则,硬要按照中国传统的老规矩为自己的儿女包办婚姻,这就有理由遭到人们的反对。再假如那位先生还想效法旧时代“一妻多妾”的传统,要给自己添上几房“姨太太”,那么这一行为不仅要为已经“西化”了的中国人所不齿,而且还要受到国际法律的制裁。这个例子说明,传统文化中与现代文化不相抵触的东西,自然可以继承和发展,反之,便决没有不被割除的道理。
四、中国音乐文化发展道路探索
20世纪的中国新音乐是整个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选择“新方式”来做事情,过生活的结果之一。“新学堂”的建立,“学堂乐歌”的兴起以及其成熟的发展,中国的无调性作品,中国的十二音作品的陆续出现,等等。所有这一切,均说明我们中国人“听音乐”,“做音乐”的方式有了明显的质的改变。这些行为令那些不习惯接受中国新音乐的外国学者感到费解。其实赵元任先生早已说得明白:“中西音乐有异,中国音乐有自己的‘国性’,只得保存跟发展。但我们中国人得在中国过人的日子,我们不能全国人一生一世只穿了一种学博物馆的服装,专预备你们来参观。”可见,那种要求我们中国人的音乐文化永远停止在1840年以前的想法不仅是不现实的,更是“不人道的”。
自宋代以后,中国音乐主要是以本土繁衍、变异的方式在发展。直到清末,外来音乐文化,尤其是西洋音乐文化与日本近代音乐逐渐传入,音乐由此兴起。而这种现象确实为中国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发展加剧了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弘扬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使中华文明在信息大潮中绽放异彩是音乐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电子出版物和远程教育的发展,东西方音乐文化将形成全方位的碰撞,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命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方面各民族音乐文化在冲突和融合中会增加统一和普遍性;另一方面,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繁荣和生存面临着威胁。全球信息网络一体化极易使西方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长驱直入。在这场以文化渗透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新的“世界大战”中,中华民族的文化、文明和社会价值观关系到国家的兴衰、统一的成败。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产力。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革命的英雄气概,中国人民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为此,我们要主动出击、积极应战,大力开发音乐文化信息资源。将伟大的民族精神、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信息送上国际互联网,使中华灿烂文化绽放异彩;激浊扬清,用中华文化抵御外来腐朽的文化的侵蚀,在我们民族的精神广宇里筑起思想文化的万里长城。
五、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伦理思考
但是,还有一些人反对将音乐纳入现代化进程,这类人被称为“文化相对主义者”。他们以“文化相对主义者”作为理论依据。在这里,我们应当看到,“文化相对主义者”原本是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各尽所长,共同发展。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应当赞同。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一些“文化相对主义者”否认存在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否认人类文化发展的共性,否认社会历史进程的阶段性、规律性、否认生产力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对此,我们必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深入细致地分析,弄清那些文化现象以及这些文化现象的哪些价值具有相对性,共通性,普遍性,进而在中国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相比较中,分清哪些是“不同”的不同,哪些是“不及”的不同,决不能一概而论,人云亦云。
然而,一些信奉“文化相对主义者”的学者们却没有这样去做,以至于“文化相对主义”在他们的手上完全变了味,走了调,成为一种妄自尊大,盲目排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借口。他们以一种对立的心态,来看待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彼此通融的历史与现实,以虚无主义的观点来否定现代化对于人类文化的普遍意义。由此可见,这些学者手上的“文化相对主义”,其实只是,狭隘民族主义及“国粹”论的结合物,它既不新鲜,也不先进,用它来解释文化历史现象,或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必将造成观念上的混乱和行动上的失误。
总之,文化、音乐,都是为了人而存在的,20世纪的中国音乐文化首先是为20世纪的中国人民而存在。中国音乐文化朝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自主的,正确的选择,同时,也是21世纪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化进程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新型的、开放的,有生命力的同时也是在审美趣味上更加多元化的音乐文化。它是中国音乐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之间完美的交融。中国的现代化任务任重而道远,而中国音乐文化的现代化则是整个社会现代化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
摘要本文通过当代中国音乐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针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并将伦理学融入音乐文化的思考中,提出了不仅要树立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伦理的观念,还应该以此来指导音乐教育行为,从而真正实现中国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音乐艺术音乐文化文化文化相对主义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