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美行业的认识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医美行业的认识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医美行业的认识和总结

对医美行业的认识和总结范文1

[关键词]美容行业 专业纤体 服务营销

一、美容行业发展现状及预测趋势

我国美容服务行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作为发展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的美容行业,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极其迅速,从简单的几个美容项目发展到现在的美容,美发,美体,医疗美容,专业美容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产与服务相互统一的一个庞大产业链。并且,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就走过了相当于欧美国家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直接、间接从业人员1500万人,营业收入约3000多亿元,对GDP的贡献为1200亿元,纳税近200亿元。美容经济还在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发展,美容市场需求日趋旺盛、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商机。2010年,我国美容机构总数220多万家,继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

与此同时,伴随着全球化商业连锁经营模式的普及盛行,国内外美容业为了做大做强,抢占市场份额,纷纷采取连锁经营的模式,美容连锁顾名思义就是多家美容院统一名称、统一管理、统一采购,使用同一类美容产品,其主要特点是在同一个城市经营或者跨地区经营。基于此,可以认为,当前美容行业的确是一个朝阳行业,而连锁经营模式更是美容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中国美容连锁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尚未完全成型,这与此行业的特质有关。美容行业的发展最早是以产品为向导,整个产业链对于终端特别是美容连锁的研究比较少,仅仅关注到纵向单店的盈利,忽视了横向的规模经济。一些美容机构通过多年艰辛的打拼,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业神话,如克丽缇娜、佐登妮丝、自然美、思妍丽等,这些美容机构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些传奇的故事和别人无法复制的机遇及模式。这些驰名全国的美容机构,无一不是通过连锁这一商业模式取得辉煌业绩的,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上,连锁无疑是美容机构成功的必由之路。美容连锁进入了战国时代,经营者要想做成品牌、做强做大,必须顺应潮流,单店做强,无论是业绩还是管理,形成自己可复制的成功模式,然后开分店过渡,分店将自己原来的管理运营系统进行复制,在经营过程中进行调整改进,成功后进行连锁扩张。有的连锁机构在取得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后,为了快速占领市场,采取了特许加盟的商业模式,虽然扩张很快,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加盟店不按规矩出牌,诸如文化、理念、技术、促销等不能传承或延续,甚至有的打着总部的旗号,售卖低劣的产品,原料以次充好,让总部管理失灵。近年来,美容特许经营逐渐转向直营专业连锁,虽然特许经营前期投入,运营成本高,同时风险也较高,但是随着消费者对美容品位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有知名度、有实力、有技术和有规模的大型美容连锁机构才是顾客选择的目标;二是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整顿规范美容市场,让美容行业重新整合的时代已经到来,相比之下,直营连锁更容易管理及规范品牌的发展。因此,美容经营走向专业化,由特许经营转向打造美容品牌的直营连锁逐渐成为美容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美容行业服务营销现状分析

1.美容行业监管缺失。美容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国家和地方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行业内也没有统一标准的美容行业服务规范。导致了进入美容行业的门槛很低,鱼龙混杂的现象。出现了种种以欺骗消费者的营销手段,给美容行业整体上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美容行业的诚信危机。

2.美容院客户满意度低,老顾客流失率高。美容院采取会员卡等促销折扣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导购人员以免费体验,虚构夸大其销售产品和美容项目的功效来诱导顾客,但往往顾客消费一次后,并没有选择再次购买。

3.从业人员知识水平、综合素质低下。美容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大多数美容企业的从业人员所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的约占 38%,高中专学历占50%以上,大专以上的仅占 11%左右。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健康、亚健康、疾病、衰老非常重视,如何抗衰老,如何抵御疾病的发生,如何把亚健康调节到健康状态而使其不向疾病发展,成为了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就对美容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他们既要懂得医学基础知识,又必须经过医学美容、生活美容专业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美容项目操作技能。医、美融合的趋势对美容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业人员结构复杂、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低下的现状则成为制约美容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正因为如此,从事美容行业的人员缺乏基本的美容服务意识或者自身的服务意识淡薄,如基础的服务礼仪规范、专业的产品,设备知识的掌握、与顾客交流沟通的方式等。

三、 美容专业线连锁服务营销策略(以CICI纤体美容集团为例)

2011年底,作为英国英伦之花旗下的高端纤体瘦身品牌—CICI纤体美容连锁集团在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设立了国内的第一家直营店,运作一年多时间以来,已经在上海发展了超过十余家直营的美容连锁,在总公司的统一指挥下,利用自主研发和自行生产各类行业内高端美容设备与辅助产品和“自营渠道”等先天优势,逐渐树立起自身在国内美容业界的良好高端品牌形象。作为国内倡导科技纤美的业界先行者,CICI立志将全新英式舒适型纤美模式推广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CICI纤体能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快速成长,原因之一是因为该集团注重专业直营美容连锁的服务营销理念。

产品策略。CICI纤美采用全新英国科技纤美理念,引进全套英国苏醒和美颜仪器,配合高素质的专业美容美颜纤体顾问,旨在为每位选择CICI纤美的女性带来全方位,高科技的塑形和美颜体验。CICI纤美依托本集团美学研发机构先进的物理塑形专业仪器,如体雕方面的旋转型扭力负压技术、RF技术、聚集超声PEELING技术、中强度LED技术和逆转肌肤衰老的微爆技术等,给顾客提倡了一种全新的美颜塑形的尝试。CICI纤美根据不同细分群体,一对一沟通,有针对性的给每一位量身定制适合于自身的美颜塑形的项目和专业辅导课程。如好评度较高的纤美精品项目:Body-Star体质检测仪、SRS纤体蓝牙、LPS智美塑、CRS大力神、CCmax卡鲁伊、V8维纳斯、N9基因光和CP2000离子暴等,同时,顾客在整个体验过程中不同时期,配有专业的美颜,塑形顾问、中医技师、营养师和心理辅导老师的全程辅导,让顾客在纤美中,纤体后得到身与心的全面释放和轻松。

定价策略。CICI纤体的整体项目都是定位在专业美颜纤体,吸纳高端客户群体。由于CICI纤美全程美颜、塑形的专业仪器和辅助产品都是采用英国英伦之花集团内部研发的产品和通过集团公司统一培训的专业化员工,因此定价较高,但由于在本集团掌控从上游设备仪器,辅助产品到下游的连锁经营,课程培训的整个产业链,所以针对高端顾客的定价还是在高端中的中等水平,定价旨在让顾客在享受中满意我们的服务,成为CICI的忠实的老客户。

选址。CICI 纤美在这一年多来,主要集中在上海中心城区发展,一种是沿街设在高端人群比较集中的高档公寓集群和别墅,另一种设在高档办公楼区域和商圈,并在重要的高端社交场所设有自己的纤美旗舰店。店铺规模一般在170-200平左右,统一的以白色为基调的欧式清新淡雅的室内装修风格,简约,明亮。整个店面分为三个区域:a.前厅:接待初次来访的顾客,介绍CICI纤美的主要项目和课程的场所。b.等待室休息室:顾客独立的休闲空间。c.操作室:d.课程辅导培训室 e.检测室:检查顾客的体质和脂肪分布和含量。

促销策略。CICI纤美促销活动通常是由总公司市场部统一计划安排,由于在直营连锁发展初期,我们通过pop广告,展会和重点商圈的发放纤美宣传手册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CICI纤美这个品牌,开发更多的潜在顾客。另外,针对已在CICI纤美连锁销售过的顾客,根据顾客过往消费的类型和情况,赠送不同额度的仅在本连锁内使用的不限个人不限时限的美颜塑形消费券。

人员及培训策略。CICI纤美连锁的每一个员工从入职培训到下店正式上岗,都有一套规范化的标准流程,这是由集团总部不同国家和地区设立美颜塑形连锁这几十年来的经验的总结,成为了树立集团品牌,也是在国内打造CICI纤美品牌的重要因素。

CICI纤体单店标准配置有一名店长,一名店长助理,一名美颜师和5名美体师。CICI纤美的每一个员工都是有总公司统一招募和培训。新员工入职时,都要经过总公司系统化的流程的4P培训。

A.专业(professional):根据不同职务设计不同的培训项目课程。

店长:确保店铺的正常营运,监督管理对店铺日常工作分配、出勤考核、人员配置、教育培训、员工工作规范、行为规范、卫生管理的执行情况,了解并收集生意圈的动向,竞争对手的情况,美容业的市场动态(包括项目、仪器设备、价格),顾客情况、产品使用问题的反馈,员工情况问题的反应,及时书面汇报公司共同采取相应的对策;掌握并审核单店的日营业报表,费用支出报表,监督管理单店的硬件设备,美容仪器,防盗、防火等安全措施,环境维护及灾害的防预;掌握客户资料,加深与重要顾客之间的情感交流,拓宽业务范围,全面提升美容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树立良好的信誉;组织好每周的例会,全面贯彻不同阶段的经营方针及销售策略,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员工的月业绩情况给予奖评。布置下月目标及工作安排计划,协助员工达成目标,以及提升员工的专业技术和销售能力;做好美颜师和纤体师的思想工作,抽查工作日,经常与员工谈心,关心她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广泛听取下属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定期娱乐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团队凝聚力;及时对每阶段的计划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将月工作总结,季度工作总结,年工作总结报告上报总公司,用以修正下步计划。

店长助理:协助店长管理店里正常的店面运营,若店长不在店,负责店长的工作。

美颜师:学习皮肤及皮肤病理专业知识,学习和操作关于面部抗衰,如祛斑除皱,换肤美白等仪器,学习如何和顾客交流使顾客愿意,放心的让其为顾客开展关于美颜的项目疗程。

塑形师:学习皮肤及皮肤病理专业知识,对纤体,塑形,产后修复等仪器学习操作,学习如何和顾客交流使顾客愿意,放心的让其为顾客开展关于纤体塑形的项目疗程。

B.礼仪(polite)工作时间着装要求:统一着整齐干净的工作套装;接待顾客的礼仪规范,如:接待顾客礼仪话术。

C.积极(positive)心态决定一切,每个员工在工作岗位上要怀有积极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去工作,去个顾客沟通,让顾客在每一次的体验中满意。

D.实践(practice)通过不断是实践操作、培训师和员工,员工员工之间的沟通练习,让每个员工在培训中从生疏到熟练的使用和操作每一台仪器和沟通技巧,让每位员工都能在培训中克服对下店后操作客户的恐惧心理,让员工在正式下店时就可能成功的开展第一个顾客。

员工通过总公司标准流程化的系统培训,让每个走向正式工作岗位的员工都能轻松自如的服务好不同要求的每一个到店来访的顾客。

在激烈竞争的专业化较高的纤美行业,CICI纤美能够快速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因为CICI纤美的服务营销策略,其策略是以消费者为向导的品牌服务理念,提供专业科学人性化的纤美服务,让顾客安心,放心,舒心,通过一次体验,让顾客将CICI纤美牢记在心是该公司的一贯秉承的服务宗旨。

五、 总结

对医美行业的认识和总结范文2

2014年2月24日,三星公司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推出新一款智能手机Galaxy S5,这款手机的亮点主要包括:使用了指纹识别技术,同时还内置有监测心跳的传感器以及安装了健康保健类的应用。无独有偶,苹果公司也正在全力打造医疗方面的硬件产品,同时加速招聘医疗传感器专家,力争在智能医疗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两大科技巨头的动作,印证了移动医疗在世界范围内的良好势头。事实上,对于电信运营商、医疗设备商、芯片企业、软件商和系统方案商等产业链上游参与者而言,移动医疗已经成为一座富含发掘潜力的“金矿”。美国和日本等国已经先行一步,诞生了Epocrates、WellDoc等经典应用,不同的商业模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也有不少发展移动医疗的独特条件。首先,我国人口老龄化造成医疗需求的急剧增长。其次,我国医疗资源供给严重短缺,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人们在医疗上的需求以及现实中医疗条件的不足形成冲突,为移动医疗深度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最后,移动终端在医护人员中已达到一定的普及,且中国拥有全球最大且发展最迅猛的手机用户人群。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通过移动互联网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养生知识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APP的发展前景不言而喻。据艾媒咨询于2013年4月的《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医疗健康类APP已有2 000余款。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到2017年底,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市场的增长率会达到74.5%。

赚不到钱的尴尬

有利益就有逐利者,有逐利者就有纷争,其结果就是国内医疗APP的井喷。早在2012年7月,生物谷创始人、董事长张发宝就曾说当时国内正在开发医疗APP的公司已经有500~600家。时至今日,这个数字恐怕已经翻了一番。遗憾的是,虽然众多创业者和投资者前赴后继地投身于移动医疗,但这个行业并没有因此红火起来。目前,国内医疗APP主要分为五类,每一类都出现了一个或几个知名度较高的应用,其开发者之间明争暗斗不亦乐乎,但他们中并没有胜者,因为几乎整个行业的从业者都在“高投入、零盈利”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名利双收”者寥寥无几。

面向患者类

代表APP:《春雨掌上医生》

2011年底,“专注于医院围墙之外的健康咨询与简单问诊”的《春雨掌上医生》正式上线。几个月后,春雨天下公司获得蓝驰创投的300万美元融资,而第二轮融资为700万美元。目前,《春雨掌上医生》客户端用户数达到了800万,其中有5 000名专业医生。遗憾的是,即便用户群体庞大、APP功能完善,春雨天下也并没有因此盈利。“我们有零星的商业机会,但尚未发现成熟的商业模式”,春雨天下CEO张锐坦言。一面是赚不到钱的尴尬,另一面却是高额的投入。以2012年11月为例,医生通过《春雨掌上医生》共获得了约25万元的问诊费,其中97 800元由用户支付,其余近乎15万元则由春雨天下自己买单。

更残酷的是,张锐还得面对同行间的激烈竞争,而其压力目前大多来自于巨头腾讯。来自多个渠道的消息显示,腾讯已经悄然进入了移动医疗市场,且合作对象不止一家。国内最大的医疗网站之一好大夫在线便已经与腾讯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腾讯开放数据接口。在病人和医生中颇有影响力的好大夫在线,无疑是腾讯进入移动医疗行业的最佳跳板。借助好大夫在线开发的医疗APP,腾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而这恰恰是春雨天下的噩梦。有业内人士认为,“腾讯牵手好大夫在线,已经让春雨天下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不过,与腾讯联姻的好大夫在线也未必能高枕无忧,谁也无法保证善于模仿的腾讯会不会过河拆桥。

面向医生类

代表APP:《医学文献》、《用药助手》

作为移动医疗领域的新进创业团队,杏树林的口号是“让行医更轻松”,目前已获得美国风险投资几十万美元投资,并推出了《医学文献》和《医口袋》两款为医生提供业内资讯和实用工具的APP。其中,《医学文献》的用户已经超过30万,覆盖了国内超过10%的医护人员。与春雨天下一样,杏树林现阶段也没有实现盈利。杏树林创始人张遇升预计,当杏树林的产品覆盖中国250万医生的一半以上时,盈利的大门才会开启。“现在医疗APP领域大家都是做一步看一步,只是知道方向在那里,说到盈利模式,其实大家都还在摸索”。张遇升的认识很客观也很无奈。

与杏树林相比,《用药助手》开发者丁香园的资历更老。这个成立于2000年的老牌医疗互联网公司,在业内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腾讯曾有意收购。2010年,丁香园从阿里巴巴集团挖来冯大辉担任CTO,开始涉足移动医疗行业,相继推出《用药助手》、《丁香客》、《医学时间》和《家庭用药》等移动应用产品。在这几款APP中,前三款都是面向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等专业用户。显而易见,冯大辉与张遇升的想法不谋而合。当然,他们面临的困境也是一样的。

面向医院类

代表APP:《就医160》

“看病难”,从“挂号难”开始。在我国,到大医院看病排长队已司空见惯,一边是患者因看病难而苦不堪言,另一边却是医生面对看不完的病人而心存委屈。医生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稀缺资源,这种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看病难的问题短期内只能通过技术缓解、无法根治。罗宁政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创立了就医160网,并推出了同名APP。

如果说《春雨掌上医生》是利用智能手机互动的即时性和医生的碎片化时间来实现轻问诊,还处于“扫”医生的阶段,那么《就医160》则直接“圈”起了医院。用罗宁政的话来说,就是“得医生、医院者得天下”。他的看法未必错误,患者挂号的需求也确实强烈,但“得天下”仍言之尚早,至少要等《就医160》盈利。

功能细分类

代表APP:《大姨吗》、《美柚》

在一些创业团队求“全”求“大”时,也有一些创业团队独辟蹊径,将精力放在了某一细分领域,如以女性生理期管理为主的APP产品:《大姨吗》和《美柚》。有意思的是,这两款APP都是由85后男性创业者开发的,即柴可和陈方毅。柴可喊出的口号是:打造全世界最懂“大姨妈”的公司。目前,《大姨吗》拥有千万用户,曾先后获得徐小平的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资和贝塔斯曼A轮数百万美金的融资。而《美柚》于2013年4月正式上线并获得A轮投资,2014年1月完成1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目前安装量已经突破3000万,暂居细分市场龙头位置。

尽管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柴可并不看好移动医疗。原因是“大家在没有看懂的情况下,都在往里跳”。他认为移动医疗行业不成熟,盈利模式的方向和机制也不清楚,是资本堆出了高山。

面向药物类

代表APP:《康康买药》

据中国网上药店理事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的医药B2C交易规模超过了16亿元,而整个药品零售市场的规模则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如果药品零售实现互联网化,那这块领域将是充满诱惑的。目前,已有不少医疗产品电商APP问世,如《康康买药》。20天近10 000的下载量,对于团购类、社交类、游戏类APP而言,发展速度并不算快,但是对于非高频需求的医药O2O类APP而言,这个数据还是相当可观的。不过可观的数据换不来客观的利润,《康康买药》也与其他医疗APP一样短期内看不到盈利的可能,千亿级别的市场依旧只存在于从业者的憧憬之中。

谁在阻碍医疗APP的发展?

为何巨大的需求确实存在,医疗APP却始终火不起来?其实,这与我国的独特国情和移动医疗本身的一些局限息相关。

第一,医疗APP涉足了比较特殊的领域,受到很多其他行业不会遇到的政策壁垒。例如根据国家政策,尤其是处方药领域,是不允许患者私自购买的。多数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政府在医疗资源分配上的限制,许多医疗软件的业务处于灰色地带。由于政府对医疗资源的控制,当这些医疗APP发展到一定程度,用户积累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必然面临与法规相抵触的困境。《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就曾表示,“好大夫试图利用技术创新介入医疗程序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但政府管制无处不在,与医疗资源相关的方方面面都是难以触碰的敏感地带。”

第二,移动医疗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以及法律规范。目前一些医疗APP在智能手机的支持下,已经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医疗,这当中存在误诊的风险。如果通过医疗APP诊断,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将非常棘手,相关法律文件也尚无参考案例。2012年7月,作为移动医疗策源地的美国已正式通过对医疗APP的监管法案,而我国尚无明确消息。此外,等到我国出台相关法案后,医疗APP的开发成本必将上涨,这对一些中小型开发团队来说是雪上加霜。

对医美行业的认识和总结范文3

一、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美国哈佛大学一位前任校长曾指出,“大学的荣誉不在校舍和规模,而在其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学校要站得住脚,教师一定要有特色”。的确,师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根本。学校办学水平高低,取决于师资水平优劣;学生品学兼优,取决于教师德才兼备。师资状况,关系学校兴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迅速提高师资水平,是任何高校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我国高职旅游教育起步较晚,师资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有专家以“三不”来概括高职旅游师资状况:一是“不熟”,不熟悉职业大学的教学特点与规律,缺乏高职旅游教育的经验积累。二是“不足”,师资来源渠道不畅,专职教师不够,具有高级职称者更少。三是“不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一般不够高。因此,高职旅游院校必须把师资建设工作摆到特别重要的位置上来。

高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是目前高职旅游院校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最主要的是客观上的原因:其一,社会地位低。目前,社会还存在着鄙视服务行业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崇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认为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也就有了高低优劣之分,认为服务行业职教教师是低层次教师。其二,待遇不高。国家对高职教育投入有限,主要靠学校自筹资金。“生源即财源”,有了学生才有收入,由于人们鄙视职教,家长不想把自己的独生子女送到高职学校,学生也不愿来校就读,结果是生源严重不足导致资金短缺,教师待遇也就上不去。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低下较严重地影响着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对此,学校应大力提倡尊师重教的风气,努力为教师创造必要的、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条件,营造留人、留心、爱岗、乐教的氛围,以利于教师全身心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应实行严格的聘任制和课时津贴制。聘任教师不能只看职称、资历,要看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以利于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应当确立并肯定教师的成就感,鼓励教师努力向“三名三高”(做名人、名家、名学者;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方向发展。同时,要考虑老中青的师资结构,发课时津贴,以鼓励教师在校内多上课,上好课。对教师除定期评选优秀教师外,还应设立教学优秀奖。还应鼓励和支持教师搞科研,特别要支持与教学结合的科研,对优秀成果应给予奖励,这些奖励应与晋升工资、评定职称、出国进修、分配住房挂钩。

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要求很高。作为高职教师,除了应该具有普通高等院校教师的基本素质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德国,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除了要具有博士学位外,还必须有5年以上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在我国,目前活跃在高职旅游教育战线的主力军是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他们几乎都是一毕业就直接到学校工作,仅有几个月的工作实习经历。时下,高职旅游院校也有一批所谓的持“双证”教师,即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的同时,还持有行业技能等级证。但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因此,学校亟需建立一支真正的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广大教师必须要到实践中去学习。学校应定期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旅游企业去挂职或参与他们的管理和决策,去有关政府机构了解方针政策及全国的发展状况,以利于开阔视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有活力、吸引力及实用性,同时,也为他们开设新学科提供素材。当然,学校也可以到旅游企业中去“挖墙角”,聘任一些在实际行业部门担任过职务者讲授相应的课程。被聘的兼职教师的课往往很有特色,言之有物,生动形象,实用性强,且可以把行业中新发展、新动态、新问题带进课堂中,引进案例教学。另外,学校可以通过签约的形式,在不变更其所属人事关系、户籍等前提下,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需要吸引知名专家、教授来校工作,让他们讲授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上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及技能培养。

二、强调实训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按照高职教育CBE/DACUM模式,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和考核都应在实验室或车间中进行,以“学会做”为标准。很显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安排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转化,而实践又为学习理论提供感性认识。但遗憾的是,当今我国高职旅游教育中对实训问题普遍解决不力,缺乏可靠的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践场所。有的虽有成功经验,也缺乏总结推广。目前,我国高职旅游院校基本上一个模式,教室加示范操作室,这样简单的模式是难以培养出一流的服务和管理人才的,并将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楼是完全按酒店的模式设计建造的,目前全校在校生逾千,其中一半在世界各地酒店实习,一半在校内。全校有300余间标准客房,7间具有不同特色的餐厅以及相应的厨房、酒吧、宴会厅、网球场、健身房一应俱全。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举止谈吐、衣饰一律按酒店工作实践要求严格训练。由于经济等条件的制约,我国大多数高职旅游院校不可能走“洛桑模式”之路,那么,路在何方?

首要的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联合,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实现校企联合,可以实现校企两方的“双赢”。对学校来说,最重要的是在不需动用多大资金的情况下,学生的实训课有了保证。东北财经大学和大连渤海饭店管理携手共建的渤海酒店管理学院拥有一座四星级的渤海明珠大酒店作为实习酒店,学生在每年7—9月既是假期又是旅游旺季的时间里到酒店实习,并实行岗位轮换,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能进行3—4个月的管理实习,直接进入饭店的管理岗位。学生通过在企业的见习、实习而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企业是他们走向社会的窗口。

其次是加强建设模拟职业岗位的实训基地。前已述,我国各旅游院校已经具备简单的示范操作室。但我们要使示范操作室的设施设备更完备,以使模拟场景更接近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

三是除了保证学生正常的实训以外,学校和老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学校可以将部分礼仪接待、食堂服务、环境卫生工作交由他们来负责。可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技能、文艺表演等比赛,并推荐他们参加省级、国家级的同类大赛。帮助学生成立诸如“旅游协会”等社团组织,让学生在自己组织旅游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该鼓励学生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寒、暑假期时间多出去旅游,要求学生在亲身经历旅游者的角色后对旅游服务各项工作做出评价。此外,在班级管理中,不妨按照宾馆中的人事体制组成班委,班委采用宾馆饭店里面的人事编制命名,班主任为总经理,班长、副班长担任经理,下设主管、领班若干名,班务会议也以饭店部门经理例会的形式举行。

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具有实训特点的“模拟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和学生模拟教学内容中的不同角色,感受他们不同的心理,站在他们的角度讲话。如在讲授餐厅服务时,教师和学生可分别模拟客人和服务员进行正式的问候、迎宾引座、推销菜肴、上菜斟酒、收银找零、送客引路等,模拟一个完整的服务过程。另外,我们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和相对廉价的仿真实训手段。如在旅游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图片、幻灯、录像等手段创造良好的模拟情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三、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100周年校庆的讲话中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其次,教育信息化有利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的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的实现,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这种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也为人们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保障,为全体国国民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再次,教育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学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实现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旅游教育必须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应该包含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应用服务三个方面。

1.硬件建设。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包括与外界互联互通的公共网络建设和本地本校的局域网络建设两个方面。公共网络建设由专业的骨干网络提供商负责;而各地各校对于本地本校的局域(城域)网络的建设热情很高,并已建成大量校园网和城域教育网,但对各自之间的互联互通却很冷淡。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2.软件建设。教育信息化的软件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开发出支持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平台,包括:教学及管理平台、教育管理平台、教学信息交互平台等三大综合应用系统;二是要开发足够多的优质教学课程和相关资源。但纵观当前市场上的各种教育软件,(包括学校自行开发的软件),都有不足之处:首先是,缺乏以教育信息化发展理论为指导的整体建设规划和目标,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以当前需求为导向的建设模式。其次,这些教学系统或平台的开发的参照模型存在着极大的谬误。这些问题应引起教育信息化软件开发者的重视。

3.应用服务。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是指对用户进行如何将硬件、软件设施与实际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服务过程。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的核心,即是当前人们常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也是我们开展教育信息化的两大根本目的所在:对全国而言,通过互联共享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对各地和各校而言,通过课程整合实现各地各校教学效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四、搞好教材的开发工作,突出高职特色

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因素之一,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近年来,高职旅游教材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远不能满足高职教学的需要。在已出版的部分高职旅游教材中,高职特色反映不够,内容过于肤浅,还没有真正过渡到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体系上来。另外,高职旅游院校许多课程仍在借用本科教材。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较大的差异,普通高等教育教材与高职教材的内容侧重肯定是不同的。因此,本科教材根本不可适合高职的教学要求。同时,因借用的本科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也给教与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综上所述,搞好高职旅游教材改革与建设工作刻不容缓。在高职旅游教材开发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统一组织编写。高职旅游教材如果由学校自编是很难保证质量的,主要原因是职业技术师资队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实训指导教师的比例是前者过高而后者太少;二是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平均学历偏低,数量亦是严重不足;三是教师本身缺少实践经验,缺少实际操作能力,离岗位太远。所以,教材的编写最好由有关机构统一组织文化、专业、实训指导等三方面教师共同编写。校内专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企业第一线管理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二者结合编写教材能更好地体现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同时,我们在编写的教材的还要坚持国内外结合,从国外同类教材中汲取有用的养料。

2.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教材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方法论,指导学生实践创新。高职旅游教育十分强调实践性,这就决定了高职旅游教材要把实践性的知识放在突出位置。高职教材应根据高职培养目标要求来建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学生所应具备的相关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行业职业能力训练模块,加强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培养。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应以必需、够用为度。

3.以行业部门要求与标准为依据。高职教材的开发应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导向,具有直观性、现场性特点。高职教育的毕业生要求送到旅游企事业单位各部门的生产第一线,而且是一上岗就能胜任工作,不再要求有岗前培训。所以行业部门的要求与标准是进行课程改革,制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在制定计划和编写教材时,特别要与行业部门颁布的标准靠近、最好要有行业技术人员的参与。

4.体现一定的超前性。面向21世纪,我国旅游行业在迅速的发展过程中,必将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加以及时总结和提炼。这部分反映新时期、新特点、新观念、新方法的前沿知识,需要在教材中不断充实。学生要经过3年的学习时间才能到岗服务,而现在我国旅游行业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为此教材必须要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前瞻性,否则,3年过去,教材即显陈旧。

5.开发计算机辅助教材。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加速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受到新的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所以,在教材形式上,除了继续抓好传统的文字教材外,还要注重开发计算机辅助教材。

五、加强礼仪道德教育,提炼职业之美

礼仪,是人类文明社会交往时的基本修养。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得体优雅的礼仪,包含着对人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具体表现。每一位旅游从业人员都必须要有良好的礼貌修养,加强对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首先,礼仪教育是改善我国旅游业软环境的重要环节。现代旅游业,本质上是一个依靠现代文明和现代礼貌礼仪来保证企业外部环境和谐与内部统一的新型服务行业。它不仅需要大量资金和生产资料的硬件投入,更需要“软件”的投入——高素质的人,即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思想和掌握现代规范化礼貌礼仪的员工。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礼貌礼仪作为现代文明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正在创造价值和利润。

其次,礼仪教育是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起点和催化剂。礼仪教育既从旅游从业人员的外部入手,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又结合实践,从旅游从业人员的自身出发,强调旅游从业人员应当加深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员工在进入旅游业之前必须经过一定的基础礼仪教育,否则对职业道德的建设就无从谈起,而且在员工的进一步工作中,随着客人类别的增多和复杂化以及酒店业自身的发展,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礼仪再教育。

再次,礼仪是一个人风度与气质的综合体现。旅游业是“窗口”行业,其从业人员的风度与气质很重要。所谓风度是指一个人精神、气质、举止、行为以及姿态的外在表现,是以内在素质为基础的长期生活习惯、性格、品质、文化、道德和修养的内在流露。优美的风度来自于优美的心灵,但优美的心灵不一定自然产生优美的风度,它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一个人的气质美,是美的全部表现。用培养气质来使自己变美的人,比用服装和打扮来美化自己的人,要具备更高一层的精神境界。一个具有良好修养和高雅气质的人,他优秀的内在素质会通过仪态、举止显示出来,他的气质与风度也会别具风采。

另外,在现代社会的旅游服务行业,优质服务的标准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需求。在客人的各种需求中,求尊重的需求始终处于第一位,而礼仪的“退让以敬人”,恰恰满足了客人的这种需求。所以,每一位旅游工作者必须有良好的礼貌修养,向客人提供礼貌服务。

礼貌服务是指在向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的过程中,出自对客人的敬重和友好,从而注重礼节、礼仪,讲究仪表、服饰、语言、举止、风度,做到微笑服务。向客人提供礼貌服务是旅游工作者的礼貌修养决定的,因此,在旅游教育中必须把礼貌修养作为必修课。通过礼仪课的学习,学生们应知道在与人交往时应有怎样的精神面貌和理想形象;在社交活动中,怎样的行为符合社交礼仪;作为一名旅游工作者,在工作中应有怎样的行为和规范,应有怎样的神态和举止。另外,还要求他们的个人气质和行为习惯有明显的改善,能从社会流行风气中提炼出旅游工作者真正的美,追求严谨、进取、朴素、大方、乐观、善良的高尚品质。

参考文献:

[1]彭青.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探索[J].旅游学刊(基础理论与教育增刊),1999.

[2]冯巍等.高职教育与饭店管理专业办学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基础理论与教育增刊),1999.

[3]程荣福.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与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4]田喜洲.转变旅游教育思想,提高旅游教学质量[J].重庆商学院学报(增刊),1999,5.

[5]毛爱华等.旅游专业礼仪课教法改进的初步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9.

[6]张建宏.优化高职旅游教育的若干思考[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对医美行业的认识和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医学 人文素养 回归人文

中图分类号:R326 文献标识码:A

医学人文素养是一名合格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是提高医务工作者技能水平的前提保证,是当代医学生提高医德水平的重要的教育方式。正如“教育部、卫生部联合拟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也明确提出,培养既有精湛技术又有高尚医德的医学人才,已经成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 提高医学人文素养重在自觉、贵在行动、功在“诗”外、难在升华。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已刻不容缓,大力促进医学回归人文是当代医学发展的理性选择、必然选择。如何培育、提高医学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确没有办法开“万能处方”,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对如何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人文素养提出以下几点建设性意见:

一、从认识和态度上开启敬畏医学人文殿堂之门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对此,要有高度的自觉。即把提高医学人文素养化为自觉的意识和行动――是“我要提高”,而不是“要我提高”,更不是“给谁提高”。从认识论的角度说,不开启这样的思想认识“闸门”,人文素养就会处于“自生状态”。因为一个事物的重要程度,往往是由它所处的地位作用决定的。对一个事物的重视程度、自觉程度也往往是由认识和态度决定的,现在是到了对医学人文与人文素养给予高度重视的时候了。分析认为,卫生人员的人文素养的高低、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素质的高低和人才竞争力的强弱;从团队的意义上来看,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队伍形象的好坏和战斗力的强弱。对于一个从事医学事业的人来讲,人文素养也是关乎“定向、定性、定位”的问题。这一点已经被无数医学大师、大医用自己的人生礼赞和生命的强音做了生动的诠释。

医学先哲和白衣天使彰显的以爱心、双手、红十字为背景的医学人文精神是一部鸿篇巨制,犹如巍巍珠峰须仰视方能见顶。毫不夸张地说,医学、包括医学人文博大精深,正因为如此,如何理解人文素养和任何提高人文素养绝不是一个“教与学”的问题;医学人文的导师和先生不是别人,正是一代又一代医学前贤和今天苦战奋斗、拼搏奉献在医疗卫生战线上的“白衣天使”!提高人文素养绝不是简单抽象的定义、概念能够解决的问题,除了其他因素外,还需要依靠我们自己的感悟和发现。

二、从树立精神理念上矗起人生的座右铭

相对于专业技术来讲,人文素养犹如一个“软件系统、软件工程”。尽管从严格地意义上说,任何比喻都可能是蹩脚的,但我们还是要打个比方:如果说人文素养是人的无形资产,那么,它的核心价值部分就是人文精神;如果说人文素养是一座金字塔,它的核心层就是思想、理念、精神。如果我们从人格化的视角看一所大学、一个企业、一所医院的话,那么,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学校校训、医院精神就是它的灵魂。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是一个内涵丰富、常说常新的古老的哲学命题,从提高人文素养的角度,需要树立人文理念、需要煅铸人文精神,这是一种狭义的“精神”,犹如人生的座右铭,是立志、是信念、是“灵魂”。澳大利亚墨尔本博士山医院著名心脏病专家林延龄教授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一位画家朋友为我写过一首诗:‘冠动脉图天地线,余辉苦短悲情牵;仁心华佗降人世,誓把良心还民间。’所以无论我当医生还是培训医生,我都坚持把良心还给老百姓,这是我一贯坚持的理念和目标。”可能有人会问:有没有人生的座右铭与提高人文素养、树立人文精神有关系吗?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既是提高人文素养、煅铸人文精神的一种方法,也是弘扬人文精神、展示人文精神的一种载体,还是积淀人文素养、传承人文精神的一种方式和精神硕果。

值得注意防止的是,如果让座右铭停留在选择格言警句装点门面或标语口号上面,而不化做理想信念、行为准则、精神情操、人生信条――灵魂,那就是自欺欺人,就毫无意义,甚至适得其反成为笑柄。

三、从长期实践和具体行动中谱写人文素养的华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启了思想认识之门,有了科学的态度,有了正确的理念或座右铭,并不意味着就具备了人文素养、树立了人文精神。更重要的一环还在于实践锻炼、行为养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人文素养、彰显人文精神。

著名胸心血管外科专家、曾任医院院长、北京市卫生局局长的孙衍庆行医六十载。他的理念是:“做医生要凭良心做事,道德是第一位的,为病人着想,取得病人的信任是职业对你的要求。”关于如何对待病人的感激,他是这样说的:“其实治病救人本是医生的职责所在,并不值得夸耀,可对患者来说,确实是关乎性命的大事。治好了病,他们就对医生充满感激。当医生能为病人做多少就做多少,医生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给予病人极大的勇气和力量,一点努力都可以挽救病人的一生。要正确对待病人的感激,真正的医生还要敢于为病人担风险。” 他至今仍坚持出门诊,指导疑难手术,被人称为“用一生践行做良医的承诺”。

在医疗卫生事业中,无数先辈们为医学教育,为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树立榜样。“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医学院校,必须搞好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重视医学课程设置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切实把医学人文课程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夯实医学人文基础。把发扬医学人文精神视为医学生的知识架构中的重要部分,成为将来医疗实践中发挥知识力量和智慧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而在临床上彰显医学与医学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特点和品格。防止出现‘在校该学不学而到临床补’的现象”。

马克思说过: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是否可以这样说:行动一生,实践一生,追求一生,奉献一生,演绎的是伟大生命的“人文纲领”。

四、从爱心和责任上锁定人文精神的坐标

对于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白衣天使来说,爱心和责任心是点亮职业精神和人生境界的两只火炬,是支撑人文素养“大厦”、树立人文精神“丰碑”的“两根金梁玉柱”。

医务工作者为救死扶伤奉献爱心与责任心的感人事迹数不胜数,从抗非典一线到汶川救灾现场,从日日夜夜守护在医院、病房那忙碌而疲惫的身影,到玉树救灾前线,可敬的白衣天使就是这样在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诚心、专心、细心、热心――“菩萨心”去呵护生命和健康!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世间好语书说尽”的世间和书中,唯独把“白衣”和“天使”组合在一起用来赞誉医护人员的原因吧!正如赵美娟教授所说:医学的故事,一开始就是从心灵关爱层面讲起的,一开始就是基于人与人情感交流的需要,一开始就被笼罩在宗教普世情怀的终极关怀里。而我们说医学是“人学”,就在于它的向善、向爱、向美。借用十九世纪英国生命哲学家狄尔泰的名言“人是思想的产物”,我们不妨说“医学是爱的产物。”医生这个行业与众不同,其职责是“处置”生命,医生可以全力挽救生命,也可以轻易毁掉生命,因此责任重大。对生命,我们应怀有敬畏之情、悲悯之心,它比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直接影响到每一位医生的行医行为。

提高医学人文素养,促进医学回归人文。既是医学本质的要求,又是时展的呼唤。 认真研究与实践医学生人文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医疗卫生事业和医学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去不断探索、总结、完善。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662

(作者:吴皓达,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冯丽华,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注释:

对医美行业的认识和总结范文5

(一)围绕一个中心

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当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卫生工作,加快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区人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达到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卫生工作的新跨越。

(二)把握两条主线

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线。国家即将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即将陆续出台并组织实施,根据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省人民政府将出台符合浙江实际的一系列配套改革政策,我们要做好相关准备,坚决贯彻执行好新医改方案在我区的积极推进和实施。

二是构建民本卫生、和谐卫生主线。今年国家“两会”的主旋律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这些议题已纳入各级政府今年工作的重要施政日程,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必须突出“重民生”,努力构建民本卫生、和谐卫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提高卫生发展认识、创新卫生发展方式和增强卫生发展能力,不断加强卫生人才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强化卫生服务能力、改善卫生行业形象、实施卫生强区建设,着力构建民本卫生、和谐卫生,以群众信赖、人民满意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卫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三)做好三项重点工作

1.夯实社区卫生服务基础,实现硬件过硬、软件不软

经过几年努力,我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达到和超过省定硬件标准,包括医疗用房面积(大部分已超过)、配置了较先进的医用设备和仪器,今年要继续加大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硬件的投入,加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去年全国招收一批本科生充实到社区卫生服务一线工作,收效很好,今年将继续招一批本科毕业有执业资格的“村医”,提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继续深化站点布局,科学规划,对建站确有困难的行政村,可以设社区卫生服务点,开展流动服务、隔日服务、签约服务等来满足边远地区农村的健康服务的需求。

要继续坚持城乡“牵手工程”富有成效的做法,不断创新服务途径。在原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级医院一对一领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医院业务科室一对一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区级医院骨干医生一对一带教社区责任医生的制度;今年要扎实抓好人员下派工作,在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区级医院要积极输出和支援,局要制定出台相应政策予以推进和保障。

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协调发展。制定分级管理办法,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大人员下派到服务站的比例,责任医生团队、责任医生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效能,推行招宝山街道分级量化管理的工作长效机制,要加强量化考核,要完善对下派医生的通信补贴、交通补贴,对做得好的要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让责任医生在农村安心工作。今年要认真抓好在庄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上新台阶。

2.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做到沉着应对,处置有方

首先要加强公共卫生三级网络建设。在行政组织管理指导上要充分发挥卫生局(公共卫生科)——镇或街道(公共卫生管理员)——村或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的作用。一是提高卫生局对整个网络的统筹协调能力,能够及时发现、有效调度、及早控制全区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二是提高公共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村联络员队伍要提高质量,镇(街道)管理员队伍要提高工作责任性和工作能力,区应急机动队、应急小分队要提高业务素质和应急能力。三是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局公卫科、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要从业务上切实加强监管对象系统工作,加强指导监督,加强对各部门的工作考核。

其次,公共卫生工作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摸清家底、抓好重点,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摸清全区有多少家化工企业,生产什么化工产品,存在何种职业危害,有多少接触有毒有害的从业人员,中毒后怎么抢救,这些情况要摸清楚,要细化相应二级预案(即局与企业),做到心中有底,遇事不慌,处置有方,提高防范工作针对性和处置有效性。抓好重点,就是要抓好食品卫生和职业卫生这两个重点,今年重点抓好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贯彻工作,充分发挥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作用,不断提高设备、人员能力,保证居民食品卫生安全;同时把《职业卫生法》执法工作作为重点,保障好化工企业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既要考虑稳定,又要做好工作。

第三要进一步提高应急能力,平战结合。强网络、整队伍、抓重点,为提高应急能力服务。*区域虽小,但化工企业众多且情况复杂,要树立随时准备应急意识,做好应急准备,提高企业内干部职工应急意识,开展民众应急知识普及,开展医务人员的急救知识和能力培训和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同时要做好应急药品、医疗器械、住院床位和医务人员的准备等等。

3.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达到纠纷减少、满意率提高

建重点学科。医疗机构在满足基本医疗的基础上,要树立品牌意识,培植特色专科,综合性医院尤其要多调研、多思考,如龙赛医院要拓展大内科特色,建设中的龙赛医院新城院区要把大外科作为发展方向,中医院要发展中医小儿科特色,小儿科争取达到市领先水平,炼化医院在化工急救上要成为全市的领头羊等等,从实际出发拓展自身学科建设。局将在调研基础上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各医院要为学科建设提供资金,为学科带头人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适当向重点学科倾斜,争取通过我们共同努力,使我区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有较大的提升,建成几个市内广为人知的部分特色品牌科室。

抓医疗质量。要理直气壮抓好医疗质量,创建平安医院,保障医疗安全。建立每季一次的医政例会制度,分析医案,吸取教训,改进工作,警钟长鸣。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培养和提高医患沟通的能力和水平。

强人才队伍。一方面,全区卫生系统2009年将新增医务人员编制200名,各单位要落实细化卫技人才引进规划,对引进的适用优秀人才要奖励。另一方面,对连续两年不能考取执业资格的医生、护士要优胜劣汰,同时,鼓励全系统员工刻苦学习、奋发向上,鼓励在职自学、轮流进修、出国深造、继续教育、岗位成才,多管齐下,使全系统卫技人才队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需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正医德医风。抓教育、抓制度、抓监督、抓查处,不断提升我区卫生系统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实施医德考评制度,不断改善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建立行风工作例会制度,不仅仅是医务人员参加,要让群众参与,行风建设好不好,群众说了算。重视看病贵、看病繁问题,尽我们的能力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继续抓好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合理处方、合理检查,替病人特别是困难、自费病人精打细算,努力缓解看病贵矛盾;二是抓好减少看病程序,在让病人方便就医上下功夫,解决或缓解看病繁矛盾,特别关注低收入外来民工等弱势群体的看病贵问题;三要坚持“四有服务”有效载体,入院有人引,检查有人陪,住院有人送,出院有人访,重点抓好“一引”、“一访”,设导医,勤回访,发挥党团员作用。

(四)要加强四个方面工作

1.“清洁美化家园行动”和健康促进工作

全区70%的行政村达到“水清、路洁、庭美、地绿”的要求,全面完成“行动”工作三年目标。在全区全部达到区级卫生村基础上,确保市级卫生街道在我区的创建面达到100%。力争新增省级卫生街道1个。

调整充实“健康教育讲师团”队伍,在农村社区积极推行“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促进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开展,进一步增强市民的卫生防病意识。大力开展“灭鼠、灭蚊、灭蝇、灭蟑”工作,努力营造健康环境。

2.农村合作医疗和健康体检工作

今年参合农民人均筹资达到320元,提高了补偿封顶线(从3万到5万元),增加了李惠利医院为区外定点医院,住院分娩也纳入补偿范围,对部分特种疾病的门诊纳入补偿支付范围。我们要切实加强监督,管好农民的救命钱,保障农民的健康。

同时,要切实加强农民健康体检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科学安排体检时间和体检人数,不断提高体检质量,二年体检率确保70%以上。

3.红十字会与无偿献血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工作的通知》,理顺和完善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加强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场地,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扩大并加强基层红十字组织,在村(社区)试点成立红十字小组,拓展红十字会救助领域,强化红十字会救护培训,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认真贯彻《无偿献血法》,把献血和用血相结合,抓好对全区临床医师的用血培训,对用血医疗机构进行依法用血工作检查。建立3000名无偿献血志愿者名库,献血工作要吸纳新*人并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对医美行业的认识和总结范文6

[关键词]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自我发展能力;三元合作治理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2)11-0066-07

一、 引 言

2000年1月“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十年间西部地区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人均收入水平和各项经济指标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1]。2010年,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2],要破解资源和环境硬约束、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发展。当前,西部地区在争取优惠扶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更要从自身自我发展能力着[,减弱对中央政策的过度依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西部地区新能源资源种类多样,储量丰富,有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包括沼气、酒精、生物制柴油和生物制甲醇等)以及煤层气、页岩油气等多种非常规油气资源,目前的勘探程度和总体利用水平低,具有巨大的可供勘探开发潜力[3]。过去几十年来,国家在西部地区重点部署的电子信息、航空工业、航天工业、核工业、常规武器工业、新材料工业以及大型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军工大专院校,建成了产学研一体、国防科技工业门类齐全、重点突出的产业基地,人力资源丰富,为西部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在技术层面上奠定了基础。要改变西部地区长期处于“欠发达”的境地,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西部地区发扬自身优势,开创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基于历史积累和时代机遇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4]。

全球化视角下,环境保护、低碳减排的绿色经济增长模式已成为各国共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思路应顺应时代潮流由过去掠夺性开发转向可持续性开发、由资源依托型开发转向市场导向型开发、由国家推动型外源开发转向自我发展型内源开发。培育和发展西部新能源产业的核心问题,是在当前全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区域内产业自我发展能力。

二、 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限制因素

新能源产业在我国西部的发展目前受制于三方面因素:一是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二是西部以及我国的整体经济情况;三是西部的产业发展环境。具体而言,面临以下7个发展障碍:

1.西部经济发展仍然落后

在我国区域经济板块中,尽管西部地区这十年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和东部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西部地区的人口占全国27.5%,而消费份额占全国消费市场的份额只有18.4%。西部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是贫困地区,现在全国年收入在1,196元以下贫困人口,有66%在西部地区。此外,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经济发展面临不确定性,作为后发地区,西部地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更弱,正如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地方财力薄弱,还要承受劳动力市场不景气带来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压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西部地区应对金融危机的回旋能力弱于东部地区;从整个周期看,西部地区应对金融危机面临的困难将更加突出,付出的努力会更加艰辛。”[5]

2.东西部互动面临新困难

首先是政府观念问题。与中央政府大力推动相比,地方政府对东西互动的积极性显然较弱,东部一些地方认为企业西进是经济资源和财富的流失,会影响本地的经济发展,因而推动力度不够,更多把东西互动视为政治任务或扶贫措施;而西部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承接东部企业转移的意识和能力,办事效率较低,服务意识不强,政策不能保持连续和稳定,还存在着地方保护、市场封闭等倾向,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跨区域合理流动。其次是产业层次问题。东部转到西部的很多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低端,无法实现西部的跨越式发展;如果仅遵从正常的产业发展规律,西部必然要陷入中国在全球产业结构中一直承受的产业低端发展之痛——微利,难以形成有效的资本积累和快速发展。还有环境成本转移问题。少数东部地区企业无视国家产业政策,借国家鼓励产业西移之机把资源利用水平低、污染严重、技术水平落后的产品和工艺转移到西部地区,在西部地区形成新的污染源。

3.环境保护难题待解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在设计上存在较大问题:一是环境责任主体不明确,目前中国生态环境管理分别涉及林业、农业、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部门分头管理现象严重,导致部门利益化和利益部门化,区域补偿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部门补偿,这导致了补偿不到位,农牧民得到的实际补偿少。其次是补偿方式设计不科学,采取“项目工程”的补偿方式,主要对农牧民退耕、退牧进行补偿,而缺乏产业结构等生产、生活方式调整的补助,导致生态脆弱区的农户主要依靠补偿金生活,当补偿结束后,农户丧失生活来源时,面临“要温饱还是要环保”的两难选择,不可避免又要造成新一轮的生态破坏,政策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对比陕北和甘肃就可发现这一点,陕北由于资源产业发展引导农户向采掘业转移,生态保护成效显著;而甘肃缺乏这样的产业支持,生态保护效果极其有限。最后是生态产权界定困难进而引起跨区域生态补偿困难。尽管目前中央确立了“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补偿原则,但涉及到具体补偿行为时,难以确定生态效益的提供者、受益者,特别是在国家层面上实施东西部大尺度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时,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4.民营经济发展不快

目前制约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首先,民营经济发展舆论氛围不足,自然经济观念、计划经济观念和做法仍大行其道,缺乏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更有甚者,部分地方自己没能力发展经济,对外部引入的非国有经济存在排外心理,对其发展设置各种障碍。其次,部分地方政府缺乏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意识,习惯于以公有制经济为服务对象,行为不规范,对民营企业干预过多,角色错位,政出多门,政策缺乏连续性、公平性、稳定性。再次,当地缺乏企业家。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人才大量外流,从而造成发展的人力资本不足,加大了企业家创业的成本,再加上舆论氛围不利,导致企业家产生的土壤不足,有个说法是:在西部是条虫,出了西部就成龙。人们只津津乐道于西部地区出了多少个有全国影响的大企业家、大经济学家,但往往忽略了这些人虽在西部出生、学习,却不是在西部创业并发展起来的。最后,资本市场不完善,企业缺乏必要的融资手段。西部民营经济起步较晚,规模小,内部积累不足,不管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其资质都比较有限,融资渠道不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西部尤其突出。

5.重点工程、产业发展对地方经济拉动不强

大开发以来,国家在西部地区投资建设数百项重点工程,但这些工程往往与西部地区本土经济的关联性小。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为东部地区发展服务的,工程承包商、主要设备与材料、技术人才主要也来自于西部地区之外,西部沿途地区的政府主要提供附加值不高的辅助材料和非熟练工人,不仅产业关联度和直接获益小,还要付出土地成本,贡献与收益极不对称。就重点产业而言,“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西部地区重点发展能源化工、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特色农牧产品加工、旅游六大产业,前四项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度高,对劳动力就业吸纳能力有限。事实上,西部地区以资源采掘、军事工业、装备制造为主的工业产业结构具有一定封闭性特征,对地方产业配套要求少,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性一向较弱。

6.地区创新体系建设的意愿与能力差距大

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四川、重庆等西部地区的主要省份均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高新技术发展计划,建立起多家国家级高新区,此举被认为是实现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是破解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约束难题、加快提升发展质量的迫切要求。但由于发展基数较小,目前西部高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仍然很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对地区创新体系建设的支撑能力有限,主要问题在于科技与产业的脱节问题比较严重。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主要环节,西部地区的科技成果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和国家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多数不设研发机构,科研、生产独立运行的体制和机制导致了科技与产业相脱离的现象,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程度比较低。尽管西部在许多产业领域拥有一定技术优势,但由于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的渠道不畅,以至于科技优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7.人才外流问题比较突出

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储备与人口比是全国最低的。造成西部地区人才(除企业家外的人才)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客观原因在于条件较为艰苦、待遇较低,经济较落后,吸纳聚集人才的能力较弱,客观上造成长达近30年的“孔雀东南飞”现象,而因经济落后造成的教育投入不足进一步造成人才不足;其主观原因在于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政策规定多而落实少。虽然国家近年来通过对口支援,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投入,鼓励大学生、留学生、东部人才去西部开发创业等措施,加上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西部人才流动的宏观环境不断改善,人才大量外流的现象已经得到了初步遏制,但从整体看,目前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基础不够雄厚、高层次优秀人才紧缺、科技队伍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的形势仍比较严峻。

结合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自身限制因素,可以将西部发展新能源的限制性因素总结为:西部经济总量和发展动力都不如东部,当地市场机制不成熟,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在东西部互动—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难以摆脱产业链低端陷阱,且新能源市场尚处幼稚期,产业利润难以支撑产业的自我发展,无法大力支持地方建设,由于缺乏企业家发挥的空间,民营企业成长较慢,人才外流严重,创新不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在提高,环保机制尚待健全以形成环保与新能源产业的双赢而不是矛盾。这些限制因素都是局部的,而真正的限制是在局部因素之上的、整体性的。解除前述产业限制,专项措施必不可少。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有即时性和专业性,弊病也不少。缺乏整体的体制支持,问题会层出不穷。

三、 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自我发展能力理论分析

1.自我发展能力理论分析框架

自我发展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系统内部的经济效益和地区积累能力。它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的自身基础或造血功能。它并不排斥外部力量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相反,它是外部力量发挥积极作用的基础。”[6]但是如果过度依靠外部资金的扶持和帮助,会增加自身经济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而且如果一个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很差,也不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来发展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7][8][9]。其构成包括要素凝聚能力、资源组合能力、科技进步能力、制度创新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五个方面。概括总结广义的自我发展能力发现,其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特性[10]:

自生性——在没有外部推动的情况下,能力主体可以在某种制度下适应该制度的“选择标准”而生存,但没有外部扶持不等于不能利用外部资源。

扩展性——能力主体在规模和范围上扩大,可比照哈耶克的扩展秩序。

内生性——依靠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创新,使能力主体的结构升级和改善。

持续性——能力主体的存在是持久的,短期和长期都能够适应环境(广义的环境,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生态)。

由此可以得到两点启示:

第一,“自发性”不是自我发展能力的必要条件。例如,一国的某一产业,由于外力(国家政策、国外的技术创新)促使而生成,一样可以培育出自我发展能力,否则后发优势就是空谈;又比如一个区域,它的经济起飞是靠外力促成的(国家政策、特殊时机、外资涌入),但一样可以培育出四个特性,进而形成区域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这样的例子在区域发展研究中比比皆是。新能源产业在发展初期理应借助外力(如政府扶持)。美欧日各国发展新能源的过程中,就没有寄希望于自发性。

第二,要素禀赋不是培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如果能力主体的要素禀赋具有比较竞争优势,则主体在短期内会较容易加强自生性和扩展性,而内生性和持续性受益不多。主体需要利用先发(或自生)优势,积极加强内生性和持续性,才能真正培育出自我发展能力,否则只会是昙花一现,甚至于陷入“富饶的贫困”。如果能力主体的要素禀赋不具有比较竞争优势(例如,没有顺应“其所在经济体的要素禀赋”,或要素禀赋在多个竞争者中都不占比较优势),它在短期内自生性会很弱,进而在放任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在起步阶段很容易被后发劣势限制发展。但制度提供者可以通过人为设计,靠后天弥补先天不足,借助后发优势培育、加强扩展性、内生性和持续性,培育出自我发展能力,获得长期竞争优势。这就为政府通过制度设计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新能源产业形成自我发展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美欧日等国目前着力作为的。加强研发、促进技术进步就是要弥补自然资源要素禀赋不足,形成内生性和持续性。

综上所述,在理论上,自由放任经济的拥护者们所批评的产业保护、扶持政策是“可以”有积极意义的,关键在于目的和路径的选择、设定。在实践中,由于市场机制发展的不成熟和市场本身的不完美性,唯市场主义之外的制度安排(例如法律、政策)就是经济管理者培育、增强个人、企业、产业、市场、区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国内外制度安排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中,尚未发现普适性的“好制度”。这就需要制度制定者针对特定能力主体的个体情况,在一定的原则下(例如总体战略)进行制度设计。根据自我发展能力的四个特性,注重要素禀赋和技术创新两个基本能力因子的作用,尤其是后者。还要注重在不断学习、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完善制度。

2.三元合作经济治理体制

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关系历来就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经济治理框架的基本元素(见图1)。

在已有的经济理论中,大都会提到政府、市场和企业,但是真正研究三者关系的理论并不多。新古典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的,关注的是市场—企业关系,但是企业不是治理制度的主体,只是在市场上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黑匣子”,市场才是经济资源配置的制度主体。新制度经济学将市场和企业并列为经济治理的主体制度,交易成本是区别二者的根本因素。新古典和新制度两种理论范式构成了当代主流经济学,但是都没有对政府在经济中的治理关系进行深入探讨,而仅仅是坚持古典经济学“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排斥“积极有为的政府干预”。所谓的大市场小政府,其实并不是指在经济治理中的比例大小,而只是单纯规模上的横向比较(与其它类型经济体制的比较),因为二者根本就不是对等的制度主体。无论是凯恩斯式的政府干预,还是福利国家式的公共经济,都是如此。

在经济实践中,政府和市场成为主要的治理主体。日本的经济学家[11]总结了三种政府干预模式:市场友好型(market-friendly)、市场替代型(market-substituted)和市场增强型(market-enhanced)。主流经济学中的政府是市场友好型的,是维护市场的制度供应主体。另一个极端是古典社会主义(东欧剧变之前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强调市场替代型政府,弥补、纠正市场的不足和错误,是国民经济治理的绝对主体。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这种全能型政府并不能取代市场经济。而20世纪下半叶东亚经济腾飞使得市场增强型的政府颇受重视和赞赏。这种理论总结认为,政府和市场并不是对立的,至少在实践中政府是可以促进市场机制的发展。

基于对政府干预经济的理念不同,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也是多样的。在主流经济理论中政府和企业可以用比赛中的“裁判员”和“运动员”来类比,而市场则成为比赛场所和规则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企业(firm)未必都是私有的,例如公共企业、混合经济企业、NGO等,但是都遵照私有制下的市场规则追求自己的目标。在市场替代型政府治理体制中,企业几乎都不是私有的,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国有企业,仅仅是政府在微观层面治理经济的工具。这种经典意义上的国企在古典社会主义时期比较流行,但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国企显示出极大的不适应性,目前也多数成为了市场上的商业行为(逐利)主体。在市场增强型政府治理框架下,企业也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为主体,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是变化的。

我国当前的经济大环境正处于一种意识模糊状态,企业并没有成为治理主体,市场被当作一种不成熟的、有规则的竞争场所,而政府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治理主体。但是,这种模糊是主体和主体功能含糊不清,与三元合作治理机制提倡的模糊(fuzzy)的内涵是不同的,后者强调的是摒除非0即1、非对即错的二分法,避免极端化,接近于中庸的理念。三元合作治理模型并不是作为渐进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工具来设计应用的,而是融合了市场替代型政府治理的一种经济体制。在当前设计大政府还是小政府时,与主流经济理论相比,意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应是从全能的政府治理转向政府—市场—企业的三元合作治理,而非转向纯粹的市场友好型政府。当然政府的经济治理主体地位是可以与社会管理功能兼容的,二者不必然发生冲突。

至今为止,我国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设计政府职能改变时,受市场友好型政府治理理念影响过深,恰恰丧失了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微观经济的促动作用。实践中,地方的经济增长是地方政府及官员业绩考核的重点指标,但是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上被税制束缚,财力短缺,同时禁止干预地方经济,而只能将短缺的资金投入到“商业环境”的改善上,以便招商引资。这就造成了重复性建设过多、同质化竞争过度的困境,而招商引资在短期内是零和博弈,欠发达地区更加无法与发达地区竞争。地方政府虽然对经济负有责任,却没有干预的权力和能力;市场会加剧极化效应,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尤为不利;企业以逐利为目标,不会自动开发地方经济潜力,进一步强化了极化效应,这些共同造成了地方层面经济治理的失效。

3.创新三元合作治理体制,推动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自我发展

设计三元合作治理体制,首要的是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强调市场经济的体制性要求和普遍规律,紧紧围绕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主体功能进行开发。结合前文对自我发展能力的探讨,可以从其四个特性分析西部的三元合作治理框架。

西部经济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中不具竞争力。而新能源行业也由于技术限制而不具有经济可行性。但是二者在长期来看,是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因此,关键是如何在短期存活并与长期效益对接。在主流的市场经济规则中,这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新古典的边际效用理论计算出的长期效益最优是基于短期效益的不断最优的。西部发展新能源必须要走新路。而市场增强型的政府治理就成为必要条件。通过改变区域市场的“优胜劣汰”标准,使暂时不具有经济效益的企业起步,企业借助起步之势扩大经营规模和范围,获取短期的生存能力。这恰恰是我国政府与市场友好型政府相比的优势所在,目前大多数政府也这样做了。关键是起步后,企业要依靠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创新,提高内生能力以获得长期的生存能力,当然这种技术进步也可以是政府部门和企业(包括各类科研机构)共同完成的。只有具备了内生性,企业才能利用自身掌控的资源“生产出外部市场”(即供应满足需求),发展市场,并在市场中进一步增强内生能力、扩展能力和自生能力,同时减少对政府的依赖,并做好适应长期发展的准备,形成良性循环。

三元合作治理应用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可具体关注三元的各自职能设计:

(1)市场职能。从经济角度而言,市场是供需关系的集合,其本身具有“优胜劣汰”的竞争性,当经济成本成为优劣胜败的标准时,部分有潜力但暂时成本高的产品就不具有市场优势,市场本身无法纠正这一竞争程序和结果,只能依靠政府干预。市场的有效性是基于竞争和要素回报,合理分配资源。在推动市场化的过程中,应理顺要素价格和投资回报机制。

市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普世的,市场本身就是制度,是一系列规则的集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受时代环境的限制,无论是自生的、还是催生的(如我国人为设定向市场经济转型),都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经济体制的要求。因此,我们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努力必然是对规则的设定,即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未必和其他各国的市场经济是一样的,我国的市场规则必然要服务于我国的宏观—微观、产业—区域经济。

西部市场必然受欠发达的地区特征影响,在价格机制和回报机制上不如发达地区完善,因此,就地区市场的竞争(比较的是市场的效率)而言,西部不具有优势,要素流出是正常的。要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发展西部,就需要政府干预。国际贸易中的保护条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在国内使用,虽然有地方保护主义的质疑,但是,这种保护是对资源禀赋高而技术资本实力弱的欠发达地区的保护,既有经济上的积极意义(根据中心—边缘理论,国内的区域经济差距过大不利于国家总体经济效率的提高),又有切实的社会效益(维稳)。

(2)政府职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尚处于起步前阶段,即便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也无法摆脱“幼稚产业”的先天不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有共同认识: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新能源产业仍然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政府的有效作为是新能源行业、企业和市场发展的唯一可见的助力。

简单再生产能力的过剩使得低技术水平的规模扩展极为容易,却在拥挤的市场中竞争激烈。要摆脱低端产业链无利竞争的陷阱,政府的资助方向应有所选择,着重投向西部难以独立完成的新能源科技研发,而非投入简单再生产。目前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中央财政应对新能源科技专项投入(尤其是回报不确定的基础研究投入)做好规划,同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科技转化和技术商业化。政府的投入不应过于追求短期高回报,在研—产过程中的成本、利润分配上应秉承政府投资预算控制、企业投资利润导向的原则,进行公私合作。

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推动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资产重组的同时,还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央政府应为西部大开发和新能源资源的开发提供战略指导,抓好重点区域开发,构建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加强引导,构建东西互动与合作双赢平台,广泛推进东部和西部之间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和产业合作;地方政府应根据地区优势,探寻适应国内外大市场新态势、适合西部区情的发展战略与对策,发展各具特色的新能源产业,切实辅助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搞重复建设,防止简单照搬、盲目攀比,更不能头脑发热、制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提一些假大空的跨越式口号。

目前非常规油气正面临迅猛发展,例如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正在改变全球能源行业、市场格局。我国西部也有巨量的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是否可以在产业规划中适当扩大当前新能源的范畴,纳入非常规油气?如此,针对非常规油气的诸多优惠以及良好的产业发展预期和现实经营收益将极大弥补其他新能源行业发展的乏力,并以优势带动弱势,为其他新能源行业提供共享性配套政策、设施、技术。

针对缺乏发展动力的各新能源行业,政府除了补贴生产方,还应在公共采购中适度倾向于新能源产品,一方面可以保证基本需求量;另一方面可能会带动(而不是挤占)民间需求,并获得低碳减排的效果。例如,政府公车可全部采用电动车。

中央政府出台“全国一刀切”的产业扶助政策有四个弊端:一是对尚未全国一体化的诸多地方市场扭曲严重,不利于全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二是在具体的地方操作上会出现很多政策不对路的情况,降低政策的效率;三是容易被国外政府在进口我国新能源产品时以过度补贴、不正当竞争、贸易保护等违反WTO原则的理由处罚或设限;四是同样的扶助政策,会在发达地区获得更高的效率,进一步导致西部的资源流出。因此,中央政府专门针对西部发展新能源的优惠政策,或者给西部的地方政府授予更大的产业政策自,可以使西部出台适合自身的扶助政策,当然这些优惠政策必须加以期限。另外,中央政府应调整财税体制,在新能源相关税项上除了进行削减之外,还应加大地方财税的留成比例,使得地方政府有动力扶持发展新能源。

(3)企业职能。企业是利润导向的,从事新能源也必然要满足资本回报的要求。新能源产业在短期内的利润几乎是依附于设备制造和能源生产上,可以由简单再生产完成,但容易出力不讨好,低利导致激励不足。要想改变这种不利的市场环境,把政府仅当作“裁判员”是肯定行不通的。哪怕政府不作为,让企业在合法的前提下随意发展,企业也无法找到利益突破。“看不见的手”在当前新能源的发展上是无力的,企业必须和政府合作。如前所述,在科技研发和商业化上与政府各负其责,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收益模式不同)。

向政府寻求政策扶助和资金支持,这只是自我发展的基础,更应借助政府的支持和国内外行业内合作拓展技术的应用并开拓市场,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用供应刺激需求。另外,投资回报可以是混业经营的商机,例如企业可以利用在新能源产业中的投入向政府交换部分受限制产业的经营权,这也有助于打破其他产业的行政垄断。

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发展战略,是技术研发—创造市场需求,还是着重于技术应用转化、商业化。前者虽然有极高的盈利期望,但是风险也高,而且对技术水平要求很高,目前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即便在国际上,技术瓶颈仍然亟待突破。后者更适合目前国内的企业。国外很多技术受制于当地的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和人口、文化等因素,无法投入到实际应用中,更无法商业化、产业化。例如,欧洲很多新能源车已有技术和原型,但人口少、基建不足,无法大量投入使用,无法形成规模效益。而这些缺陷在我国却不存在,我国缺的主要是相关技术。这就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目前,已有不少国外的新能源技术、设备供应商进入我国,独立或合作开发市场,我国的政府和企业应抓住机遇,共同致力于对外开放、国际合作,真正把握市场换技术的本质,在当前国内尚不成熟的新能源市场和国外较成熟的新能源技术间找到结合点,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西部经济2010年发展报告及2009年西部经济形势预测[R].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9),2009.

邓全伦.西部大开发新十年[N].时代周报,2010(18).

国家能源局.国家重点能源基地开发战略研究[R].国家能源局2010年度软科学研究优秀获奖成果选编,201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战略性框架设计和相关政策研究[R].2010.

西部开发司综合处.国家发展改革委杜鹰副主任出席陕西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座谈会并讲话[EB/OL].西部开发网,2009-04-08.

鱼小强.对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思考[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3).

张瑞华,阴 慧,徐 志.落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报,2008(3).

罗晓梅,何关银,陈纯柱.从生存方式变革看待发展西部生存方式改革与自我发展能力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王 科.中国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解构与培育——基于主体功能区的新视角[J].甘肃社会科学,2008(3).

朱 凯.对自我发展能力理论的规范性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2(1).

Aoki Masahiko, Kevin Masahiro. Beyond the East Asia Miracle:Introducing the Market-Enhancing Wing View[M].Oxford:Charendon Press,1996.

On Self-development Capacity of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in Western Region

Zhu Kai1, Wang Na2

(1.West Development Center, Sichuan Social Sciences Academy, Chengdu 610071,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9,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