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会计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会计的特点范文1
在《金融会计》课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是为了培养和提高金融专业学生的金融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将已经发生或已经结束的金融经济事件作为个案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金融经济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金融会计》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一)《金融会计》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
《金融会计》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主导因素。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并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前应该事先向学生布置题目,要求学生阅读具体的金融公司的会计案例,让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案例中学到知识、锻炼才干。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点名提问具体的会计操作,引导学生发现会计操作背后隐含的东西,使学生能够用简练通俗的语言总结相应的会计学和金融学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
(二)《金融会计》案例教学教师应该布置任务,引导学习积极主动学习
《金融会计》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金融企业实际的会计处理中去。要求学生真正从一名金融企业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启发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进行金融会计理论讲授。《金融会计》案例教学中把学生发言和表现也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方面,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金融会计》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金融会计》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其提高会计处理能力
《金融会计》案例教学法要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对金融企业实际的会计案例分析,和会计处理,促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能锻炼自己的思想,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会计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运用会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金融企业会计问题的能力等。(四)《金融会计》案例教学立体透视案例,体现因材施教《金融会计》案例教学中,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金融企业会计处理的能力,培养的学生要符合广州工商学院的办学宗旨———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培养的不是金融专业的“知识分子”,但必须是“能力分子”。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工商学院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优势,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达到使学生具有在进入金融企业后立即就能动手处理会计业务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金融会计》课程中的优势
金融会计的特点范文2
金融工具尤其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从国外的巴林银行、富士银行、雷曼兄弟等到国内的万国证券、中信泰富等,都曾因金融交易而出现巨额亏损,甚至倒闭。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低下,金融会计教育导向弱化是主要原因之一。会计准则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要求金融会计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培养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的会计人才。然而目前金融会计的本科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为:
(一)“法规导向式”教学模式 审视我国金融会计教育现状,基本上仍然拘泥于“金融制度+会计制度+解释”的法规导向式教学模式,这与当前的金融自由化和会计改革环境极不相称。
(二)教材框架与应用型滞后,与实务脱节 金融会计教学内容大多以教材为主,而教材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很难及时随着有关金融市场的变化、金融产品的更新、会计法规、准则等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修改。如未考虑电子化对商业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的影响,联行往来核算理论与实务脱节等,这就很难保证学生所学到的金融会计知识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完全衔接。
(三)学生缺乏主动学习能力 传统的“知识传递型”教学方法下,教师大多数只是把“包装”、“封存”在课程计划和课本之中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教给学生,学生不必独立思考与自主构建,只需接受、吸纳、牢记就行了。作业、考试也是封闭式的,有清晰准确的答案。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不利于学生会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金融会计本科教学中的意义及构建思路
研究性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与“储蓄式教学”、“复制式教学”等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研究性教学具有教学的目的性与创新性,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学习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教学与研究、教师与学生的同一性等根本特征。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金融会计本科教学中的意义 金融会计作为是一个实践性、逻辑性、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方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能适应金融行业的变化,具有创新精神的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过硬、懂国际惯例的应用型金融会计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金融会计教学应以金融学科体系为向导,充分发挥金融理论和金融实务研究以及教育在金融会计教育改革中的导向作用。应密切关注金融理论的最新发展,尤其是金融市场和金融工程的发展动态,在教学中着眼于金融理论和金融实务的讲解和分析,同时结合中外会计准则,让学生知悉和掌握金融会计的完整体系及其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金融会计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训练,也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必须采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在金融会计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金融会计的内容和方法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大学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仅靠课堂讲授远远达不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金融会计教学改革为研究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金融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是当代会计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发展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二)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金融会计本科教学中的构建思路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深入研究社会对金融会计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金融行业、金融学科、会计学科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发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要将金融行业与产业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复的问题。紧扣国内外金融行业业务发展动态,增加公允价值计量、理财等新方法新业务的内容。增加一定量的金融学科课程,如《投资学》、《金融市场学》、《国际结算》、《风险管理与控制》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研究金融理论和金融实务,提升学生的金融会计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如在现金章节可增加一些假币识别方法,在支付结算部分可增加问题票据案例及识别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实用性。再次,在教学方法上,研究性教学应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科学思维活动,通过发现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教学、案例教学、随机访问教学等形式,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最后,在教材的选用上,鉴于金融改革和会计改革的国际化趋势,应积极引进流行的金融和会计教科书,开拓学生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对国内的金融和会计教材选择,应选用高质量的并不断再版更新的金融和会计教科书。
三、金融会计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金融会计研究性实践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按单门课程设置、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单项实验――课程实验――拓展实验――基地实践”的金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单项实验 单项实验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单独进行模块实验,目的是解决金融会计专业课学习中某一方面的实务操作问题。 这一层次的实验应根据专业课的进度、难易程度以及教学需要,有选择地进行, 并贯穿于整个金融会计学习过程中。如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银行汇票、银行本票、信用卡、信用证等有关票据的基本构成和申请、流转程序等。
(二)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为了全面掌握某一门专业课而设置的系统实验,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一般在理论课结束后开设。课程实验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核算技能,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熟悉金融会计循环系统,了解金融会计工作的特点和流转程序,理解金融会计信息生成原理及内涵,如银行会计课程实验、保险会计课程实验、证券会计课程实验、基金会计课程实验等。开展课程实验,可以利用模拟银行实验室,采用与现代商业银行业务一致的模拟银行软件,使用凭证和票据,全程仿真模拟操作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储蓄业务、信用卡等业务,并针对银行会计的各个岗位分别学习培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拓展实验 可考虑以下几种方式:
(1)金融ERP实验。ERP是“企业资源计划”,将金融企业搬进课堂是金融ERP实验的灵魂,将金融企业ERP管理搬入实验室,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到“真实的金融企业”工作,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更好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金融会计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是在主要专业课全部完成后,把相关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一项实验,包括金融会计专业知识、财经法规知识和经济业务知识等。金融会计综合实验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与单项课程实验相比,它更系统,更有深度,内容更广泛。综合实验要充分考虑向核算内容之外拓展,其培养目标不只是核算技能的提高,而是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3)金融会计专业教学案例。针对金融会计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成功或失败案例,编写系列《金融会计专业案例分析》。为了增强案例的可读性,在编写过程中,要突出网络和多媒体,特别是编辑相关声像视频,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思考。
(四)基地实践 积极建立学生金融行业的实践基地,加强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实习教学基地,在用人单位考评的基础上,以实习促进就业,形成有相应特色的研究性教学实践模式。
(五)创新活动 大学生参与研究与创新活动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会计教学过程中应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创新活动,注重金融行业的特殊需求,对知识结构的构造着重于金融学科的交叉,特别是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知识,投资理财、金融资本市场等学科知识的融合,关注金融会计与金融监管、金融会计与金融审计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在进行金融会计领域学术研究的同时,让学生做科研助手,直接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通过科研助手的锻炼,使学生有机会体验自身业务成长的过程,懂得探究学问的方法,学会数据采集方法和实验技术,培养初步的探索性研究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自主提出课题项目,包括研究性项目、创造性设计项目以及社会公众服务性项目等,借此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锻炼,培养科研的能力和创新的兴趣。
(六)研究性教学的评价 学生学业评价和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构成要实行多元化,要将各种形式的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成为课程总成绩,特别重视与评价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及其成果。每门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应在开课时公开地告诉学生,甚至引导学生参与方案的制订过程,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评价,及时了解其在自我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取得的进展和成功,又能真实地知晓其不足,找到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使考核评价成为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对于教师教学绩效评价,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和教学方式应有不同的评价内容,实现评价指标的多样化。评价指标的构成既要有课程组织、信息传递、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激发兴趣等常规指标,又要有展示金融会计理论发展前沿、评介不同流派学术观点、引入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等指标。同时应加大学生对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力度,由于金融会计课程教学的学术性特点和教学质量评价的潜在性、滞后性特点,又决定了仅靠学生评价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教学水平,需要开辟金融行业专家以及同行、领导参与评价,与学生评价一起按不同权重综合评分。
金融会计专业旨在培养植根金融土壤、服务金融事业的应用性金融会计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在培养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的会计人才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系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立项资助的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TS1205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洪银兴、谈哲敏:《研究性大学的研究性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王章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张建林:《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及其实施》,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胡田庚:《高校文科研究性教学的价值定位》,《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5]刘伟忠:《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24期。
[6]李福华:《高等学校研究性教学初探》,《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第6期。
金融会计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 会计信息系统;系统安全体系;金融会计
一、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含义
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网络环境,包括两部分:一是金融企业内部网络环境,即内网,通过组建金融企业内部网络结构实现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二是国际网络环境,即通过互联网使金融企业同外部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可以说是基于内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即金融企业的内联网和互联网连接,为金融企业内各部门之间,金融企业与客户、税务、审计等部门之间建立开放、分布、实时的双向多媒体信息交流环境创造了条件,也使金融企业会计与业务一体化处理和实时监管成为现实,原来封闭的局域网会计信息系统被推上开放的互联网世界后,一方面给金融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会计与业务一体化处理和实时监管的优越性,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系统的分布式、开放性等特点,其与原有集中封闭的会计信息系统比较,系统在安全上的问题也更加突出,互联网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性更大。
二、当前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一)金融会计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金融企业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安全设计方面缺乏总体考虑和统一规划部署,各系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规划建设,技术要求不规范,技术标准各异,技术体制混乱。国家标准制定严重滞后,法律法规不能满足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现行计算机安全法律法规不能为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提供完整配套的法律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法律漏洞、死角和非一致性。
(二)网络金融会计信息数据不安全
网络金融会计数据是记录在各种单、证、账、表原始记录或初步加工后的会计资料,它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对外具有较高的保密性,连接互连网后,会计数据能迅速传播,其安全性降低,风险因素大大增加,网络金融会计的信息工作平台是互联网,在其运作过程中,正确性、有效性会受到技术障碍的限制和网络与应用软件接口的限制,如网络软件选配不合适,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没有及时升级,或安全配置参数不规则,网络线路故障导致工作站瘫痪、操作失误等,系统间数据的大量流动还可能使金融企业机密数据无形中向外开放,数据通过线路传输,某个环节出现微小的干扰或差错,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互连网结构的会计信息系统,由于其分布式、开放性、远程实时处理的特点,系统的一致性、可控性降低,一旦出现故障,影响面更广,数据在国际线路上传输,数据的一致性保障更难,系统恢复处理的成本更高。
(三) 网络金融信息泄露导致金融会计信息失真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己经成为金融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甚至决定了金融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成败。而金融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是对金融会计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由于金融会计信息是金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全面的反映。金融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仅关系到金融会计信息系统,还影响到金融企业管理的其他系统,目前利用高技术手段窃取金融企业机密是当今计算机犯罪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构成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重要形式。其主要原因:一是电信网络本身安全级别低,设备可控性差,且多采用开放式操作系统,很难抵御黑客攻击;二是由于电信网络不负责对金融企业应用系统提供安全访问控制,通信系统己成为信息安全的严重漏洞,但许多金融企业对此未加以足够重视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受到侵害,造成了信息的泄露,使金融会计信息失真。
金融会计的特点范文4
金融企业作为特殊的企业,以其为主体的会计核算本身就具有直接完成性、广泛社会性和会计核算电子网络化等特点。针对金融会计课程开设的实验教学由其理论课程的特殊性也衍生出自身的特征。
(一)知识联系的广泛性
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的构成主体,其业务活动与往来客户有着密切的联系。商业银行日常的柜面业务与一般工商企业日常会计核算是分不开的[2]。例如,在银行结算业务中,转账支票这一业务流程包括了出票人对银行存款的日常核算、银行对活期存款和银行往来核算,还包括收款人接到收账通知时对银行存款的日常核算。因此,在金融会计实验中,不仅涵盖了金融机构会计核算的方法,也包含了与其往来的各种工商企业会计核算的知识,他们都是金融会计实验课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二)实践性
金融理论的应用性和技术性要求进行金融实验教学。金融会计实验课程主要是通过仿真模拟各金融机构的内部环境,给学生提供实践金融会计处理和操作的平台,使学生很方便地掌握和熟练操作商业银行、信贷、会计、结算及证券交易的基本程序,让学生有机会实践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三)实验操作的合作性
金融会计具有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在会计部门的组织形式上往往需要按照自身经营规模和业务特点设置互不兼容的岗位,分工协作完成各项会计处理。相应的,金融会计实验课程中,也需要通过设置不同的会计小组,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通过同组及不同组之间的合作完成实验项目。
二、目前金融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和金融专业实验教学都是目前尚待进一步研究、完善的领域,在金融会计实验教学中还未充分认识到上述特征,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
(一)各模拟实验相互独立、分散
目前各高校金融专业的实验教学多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的设置相对应,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各自独立,不同的实验课程在不同的实验室进行,由各理论课程的老师负责实验指导,相互之间互不关联,更没有能够联系相关学科内容的实验教学方案。这种分散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挥,不利于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内容的引入,更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实验教学内容单一
由于分散模式下的实验教学体系无法实现相关课程实验内容的相互衔接,在一般企业会计实验课程中只能接触到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在商业银行会计实验课程中就只能了解商业银行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使得实验内容相对单一。
(三)扩展性实验模式运用不足
目前在会计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基础性实验教学模式,即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实验原型,并在实验原型的帮助下模仿原型逐步完成实验作业,而激发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扩展性与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无法开展,使实验教学的一些基本要求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
三、金融会计综合实验体系设计
就金融行业而言,银行会计是各金融性公司以及一般工商企业资金运转的枢纽部门,银行结算业务的核算与这些企业日常核算是密切相关的。目前“分散型”和“独立型”的实验教学方式显然已无法适应实际的需要,更无法培养出发展型和复合型的会计通才与会计专才。因此有必要探讨银行会计、企业会计证券业务、证券业务等金融业务进行结合实验的新的实验模式。
(一)体系结构
由于金融会计课程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关渗透性强,金融会计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旨在已有的各分散实验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以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为核心,融合企业会计、证券业务会计、保险业务会计和信贷业务会计核算为一体的金融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为金融学和会计学等专业的学生提供验证有关理论知识、综合掌握基本技能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载体。该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特点是使会计实验完全模拟银企之间交互式的业务往来核算,充分体现企业会计与银行会计的结合,让学生体验到与各关系人的业务交往,从而增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金融会计综合实验体系操作流程设计
金融会计综合实验体系是以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为核心,涵盖了工商企业会计、金融会计的相关知识内容的新型实验体系,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流程和实验内容应该充分体现金融企业与工商企业频繁、双向的交互式业务往来模式。在实验操作中,首先将学生分为企业组和银行组。企业组学生登录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后,根据系统模拟案例完成从建账———基本业务处理———成本核算———利润计算及分配———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下年财务计划等程序;各企业组将其中涉及到银行存款账户的业务处理结果以凭证形式打印(或手工编制),汇总到资料汇集与发放总台,由银行组的实验学生到总台领取这些资料作为银行业务的原始凭证,按照登录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凭证审查———业务处理———输出回单———总台的程序进行处理,再由企业组的学生领回本组回单,通过企业会计系统进行账务处理。
四、综合实验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的设计
上述综合实验教学体系要求在金融会计实验教学实现银行会计、工商企业会计和金融业务知识的融合。因此在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都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
(一)实验教学模式的运用
在实验教学模式方面应同时运用基础性实验教学模式和扩展性实验教学模式。基础性实验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学生对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各组成模块的了解。要求能够阅读并理解实验原型,并在实验原型的帮助下模仿原型逐步完成实验作业。扩展性实验教学模式的运用是综合实验体系的关键和特点,此模式是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性实验后,将各模块实验资料汇集,依次序完成某一综合实验方案的各步操作。运用此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设计各独立部分的实验内容和综合实验部分的实验方案。
(二)实验方案的设计
各独立部分的实验内容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针对综合实验部分,本文提出一个实验方案:
1.实验人员分组。将参加实验的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大组中又可以分若干小组。企业A组分配到工商企业会计实验模拟系统,证券公司B组分配到证券交易模拟系统,银行A组与银行B组分配到商业银行会计模拟系统。
金融会计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金融 会计案件 防范 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而金融会计案件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如何使金融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会计案件成为当今金融业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金融企业的会计制度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会计案件的防范,笔者下面将针对这些不足,对金融会计案件的防范和对策进行具体阐述。
一、金融会计案件的产生原因
(一)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落后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企业的会计制度已经相对落后,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有效地进行相互支撑、制约和衔接,另外受一些财务制度的影响,导致金融会计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相应的控制作用,从而易引发金融会计案件。
以商业银行为例,其部分费用支出没有体现稳健经营原则,具体表现在:
1.应付利息计提方式及适用利率不明确。
2.表内应收利息核算期限长、核销难,利润虚增,要交纳营业税。
3.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按年末贷款余额的1%差额提取投资风险准备金率是1%,坏账准备金率3‰。可见,该比例偏低,不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加之过分严格的核销条件,影响了呆账的及时核销,从而增加一定的潜在风险,为金融会计案件的发生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二)金融企业内控机制不够完善
会计制度职能的发挥,不仅需要先进的会计制度,也需要完善的内控机制。内控机制是一种自律机制,如果金融企业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内控机制,就会引发金融企业的诸多问题,增加风险,从而不利于金融会计案件的防范。
另外,金融企业内业务人员众多,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也影响着金融会计案件的发生。而且,如果业务人员不熟悉相关的会计制度,相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约束机制不健全,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
二、金融会计案件的防范和对策
(一)建立起以风险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机制
金融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是货币资金的运作,其资金密集且充裕的特点决定了金融企业的风险性。因此,金融企业应将风险管理做为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核心,建立客观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制度,合理建立风险资产与资本的良性配置关系,控制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企业内部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构架具体完备的风险管理制度,为会计制度的职能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金融会计制度
1.改革应付利息相关政策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改革商业银行现行的应付利息计提核算方法,使商业银行能对定期存款按合同利率逐笔计提应付利息;以负债形式筹集资金,不再计提应付利息,改为由利息支出科目直接列支。
2.调整商业银行呆坏账准备金相关政策
呆坏账准备金计提应采用按照贷款风险程度计提呆、坏账准备金;提高呆账准备金计提比例,金融风险资产不仅是呆账或坏账,还存在被确认的其它不良资产,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可考虑结合贷款五级分类办法来计提特殊准备金;进一步扩大计提范围,计提呆坏账准备金的范围还应包括同样存在风险的透支、同业拆借、融资租赁和存放同业款项等;对银行实际的呆账核销额,允许银行税前扣除,不作纳税调整;逐渐放宽对呆账确认的条件限制和审批权限,进一步简化对呆账核销的手续。
3.增加表外业务相关政策
随着金融企业的不断发展,相应的金融业务进行了许多创新,商业银行所开展的表外业务逐渐增加。由于表外业务本身的一些特点,如自由性强、风险隐蔽,在会计处理中不计人资产负债表,而在会计报表中以附注的形式反映。
由此可见,表外业务的增加不容忽视,其隐蔽的风险也应引起金融企业的关注。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增设“表外业务情况表”,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一样可以把具体的表外业务情况呈现出来,从而使表外业务中隐蔽的风险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来,以便商业银行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内控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有效防范金融会计案件的关键,也是相关对策中重点。
1.完善相关内控制度,如分级负责制度,使得财会人员责任分工明确,从而增强其责任感以及自我约束能力。同时,金融企业应合理分配员工,既要使整个管理体制不要过分冗杂,易于导致信息失真,又要使每个岗位都有专人负责,责任划分清晰,不给作案人员留有任何可乘之机。
2.金融企业各部门之间应互相监督,互相牵制。
3.加强对于金融企业各级领导的监督及其权利约束。作为领导,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不应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另外,相关领导应提高对金融会计案件的重视程度,有效地加强内控,更好地防范金融会计案件的发生。
4.为有效打击相关业务人员的侥幸心理,金融企业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违法违纪事件进行惩处,并适当加大处罚的力度。
5.内控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在我约束。因此,从事金融企业相关会计业务的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法律法规意识以及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金融企业还应定期地对其进行专业培训。
参考文献:
[1] 邢立新,林本华.如何做好基层央行会计资金案件防范工作[J].吉林金融研究,2009(07)
[2] 曹广才.现代化支付体系下会计核算工作案件防范探析[J].西安金融,2006(12)
[3] 王春林.重在防范——对农行东台市支行加强会计出纳管理防范金融案件的调查[J].现代金融,2003(01)
金融会计的特点范文6
1.1外部原因企业金融机构制度不完善和监管措施不足是导致发生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外部因素。从目前金融行业整体来看,针对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我国现在所采取的态度和原则还是比较保守的。首先,在实际的企业金融活动中,针对企业金融安全,我国所建立的相关保护制度在谨慎性和规范性方面还不够充分。面对快速发展的金融行业,我国所秉承的传统保守的会计原则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其次,在监管方面,相关监管部门对企业的金融活动只是形式上的监管,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往往是计划很多,执行很少。最后,企业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内容存在重复性。在相关监管部门进行企业金融监管活动的时候,所监管的范围和对象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金融监管工作人员往往不具备全局监管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必将导致监管的内容出现重复或不到位的问题,既造成监管部门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也造成监管缺失,不利于企业金融监管工作的进行。
1.2内部原因企业内部的金融会计管理制度与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也存在着一定的密切关系。同级领导体制依然存在于现如今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金融会计工作中,这种体制有着一定的缺陷,在会计管理工作中缺乏独立性,管理团队不稳定,也不能为企业金融会计管理工作制定安全有效的管理办法。另外,企业金融会计存在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普遍低下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当前一些企业金融机构中,金融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专业知识技能方面有所欠缺,有的没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有的工作不够积极主动,还有的思想道德觉悟不高,这就极易导致金融会计人员在金融活动中的乱作为或者不作为,从而引发企业金融会计风险。
2.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方法
综上所述,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存在于企业金融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同时,在新形势下,现代企业金融会计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也将接受多种多样严峻的挑战。有效防范和控制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是搞好我国金融企业经营、确保金融体系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当从下面几点来制定相关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2.1建立健全金融会计制度体系,适应企业金融发展要求在防范与控制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过程中,应当参照和采用现代会计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充分利用好会计管理职能,对一些高风险经营的金融企业业务经营,诸如信贷业务,必要时实行全程监控和跟踪,对金融企业的经营决策要积极参与,适应企业商业化的经营理念,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地建立管理型金融企业下的金融会计新体系。第一,必须尽快建立新的会计核算体系,将分级授权核算与集中统一管理结合起来。全方位地整顿企业金融会计的工作秩序,强化金融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对金融会计工作中的假报表、假凭证和假账簿等现象进行及时治理,尽力提高金融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完善企业金融经营的管理体制,提供真实可靠、全面及时的金融会计相关信息,切实提升企业金融会计防范与控制的效果。第二,必须杜绝账外经营和违规经营,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企业金融会计管理机制。现如今还有许多损失和风险存在于我国的金融企业机构中,基本上都与账外经营和违规经营有着一定的关系,主要是由于不统一的企业金融会计管理体系,这不但容易延误金融会计信息的正常及时获取,还会导致会计职能的发挥失常。从而造成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甚至是被隐藏,耽误风险的分散和化解,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所以,必须尽快适应企业金融的发展要求,在企业金融机构内部,建立健全统一的金融会计管理机制,从而有效杜绝账外经营和违规经营,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企业金融会计风险。
2.2在企业金融的运行过程中加强监控针对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制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分析反馈这些指标,属于事前控制。这些指标体系由资产收益率、资本情况、不良贷款率、流动性状况、利率风险率和贷款收息率等所构成,它们可以反映出金融企业所面临的来自不同方面的风险情况。但是,只有完善信息反馈体系和建立有效的金融会计分析制度,才能真正发挥这些指标的作用。在进行企业金融经营的过程中,动态地监控它的稳健性,这个属于事中控制。考核指标的制定,既要重视考核利润,也不能忽视监督稳健经营,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各个责任部门都能承担一定的风险指标,监督落实到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为了避免违法违规造成的风险损失,维护统一和严肃的法规制度,还应对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和金融业务的规范情况进行事中监督。完善包括财务在内的各种相关制度,全面复核检查金融企业是否稳健经营,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关的应对整改措施,这些都属于事后控制。包括检查分析账簿、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和各种报表,全面复核检查金融企业是否稳健经营,对各单位控制防范企业金融会计风险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提出相应的整改办法和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另外,还必须建立健全金融企业内部严密的稽核和控制制度,使之能够在金融企业经营上的各个环节有效填补金融会计风险漏洞,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企业金融会计风险。
2.3采用联网电算化,实行责任金融会计,强化防范与控制企业金融会计电算化系统风险有效防范与控制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手段之一就是实行责任金融会计。由于划分责任中心有利于分散风险控制,且小范围地充分结合权责利,这样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如果计算机没有协助处理这些产生于责任中心的大量报表和凭证,加上在日常的核算过程中,金融会计工作人员又无法兼顾责任会计的工作,只有在进行业务处理时运用联网电算化,才能帮助增强竞争力和改善服务。同时,运用联网电算化还能减少违规和差错,并且规范金融会计的操作流程。但是,如果金融企业的每个管理部门都采用联网电算化进行金融会计工作,那么各个管理部门将对金融会计联网电算化系统所计算出的会计报表和记录越来越有依赖性,而这些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却完全由内部控制功能是强是弱来决定的。然而,相比于手工金融会计信息系统,金融会计联网电算化系统在控制问题上,要显得更为复杂繁多,也要求更高的技术性。所以,将会带来一些诸如易于毁坏和被篡改,以及系统文件不可读等等不可避免的新风险。面对日益增多的产生于金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金融会计信息,只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才能保证及时准确地进行企业金融会计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才能利用这些有效消息来安排各项企业金融经营活动。只有根据企业金融会计电算化的特点,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研制与维护,以及数据的输入输出,硬件与系统软件控制,系统安全和鉴定,职责分离等方面来制定相应措施来控制企业金融会计电算化系统,才能获得可靠的企业金融会计电算化系统。企业金融机构的情况各不相同,内部的控制制度也不尽相同。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说,为了获得安全可靠的企业金融会计电算化系统,指导建立完善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国家应当规范金融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进行统一指导,各个金融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的金融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更有效地防范与控制企业金融会计电算化系统带来的风险。
2.4提高金融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加强企业金融会计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金融会计的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一支拥有专业技能、优秀知识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金融会计队伍。因此,第一,必须加强金融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第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位培训,深化金融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第三,挑选好各级主管人员。会计主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组织能力强,还要有较高政治素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以身作则,坚持自己的原则,树立榜样并起到示范作用。第四,对金融会计从业人员,要严格挑选,定期考核,发现违规违纪者,及时清除出金融会计队伍。同时,应当不断与国内外优秀金融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借鉴或者引进先进的企业金融会计的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和工作效率。
2.5妥善处理并正确认识金融企业风险与业务发展的关系金融企业机构的发展方向是增强自身资金实力,扩大金融业务规模的关键。当然,无论是扩展业务还是风险防范都是建立在稳健的金融活动的基础上。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实现效益的前提条件。金融会计风险可能会导致金融企业的损失,所以,有效地防范与控制金融会计风险实际上相当于为金融企业创造效益。在扩大金融业务规模的时候,既要考虑人员成本,也要考虑投资成本,比如撤销一些高险低效的营业网点,既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又能防范控制风险。因此,必须严格防范控制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为金融企业扩展各项业务保驾护航并保障其稳健发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