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的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政策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政策的特征

教育政策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语言政策;国外语言;比较研究

一、法国的母语保护政策

1.法语特权地位的丢失

17世纪后半叶至18世纪末,法语在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逐渐代替拉丁语成为国际上的外交语言。法语国际外交特权地位的丢失始于1919年的《凡尔赛条约》。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举行会议,起草《凡尔赛条约》。这次会议打破了近两百年来会议文件只用法文文本的惯例,美国、英国都坚持要用英文和法文两种文本,法语在国际外交上的特权地位从此结束。

2.英语“入侵”法语

如果说《凡尔赛条约》是法语在国际外交特权地位结束的标志,诺曼底登陆则为英语“入侵”法语打开了缺口。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部队在诺曼底登陆;8月25日,巴黎解放。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美国为了挽救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复兴欧洲经济的“马歇尔计划”。法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得到了经济援助,同时也受到了英语和美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在经贸往来中,法国认为英语作为经贸语言有利于经贸交流,英语词汇随着进口的美国货一起被引进法国,广播、电视、报刊中大量使用英语语词,许多人认为这是时代的需要。美国不断扩大英语的影响范围,动摇了法语在国际外交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这些引起了法国政界和文化界人士的警觉。他们认为,法语是法兰西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法国人的精神财富,而且是所有使用法语者的精神财富,因此要采取措施保卫法语和法兰西文化的地位。

3.法国政府采取的保卫法语的措施

法国成立了“国际法语理事会”“法语国家和地区高级委员会”“法语高级理事会”“技术用语研究委员会”等,这些机构在法语规范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法国还颁布了一系列旨在保护法语的法律和法令。为了遏制英语的“入侵”,国民议会议员勒杜荷赫和巴斯等人联名向议会提交关于保卫法语的提案,该提案于1975年12月31日经议会一致通过,人们称它为《巴斯――芬里奥尔法》。该法律规定,商品名称及其使用说明书、招生广告、劳务合同、财务登记、节目预告、新闻报道都必须使用法语。

二、新加坡的华语政策

1.新加坡的基本语言状况

新加坡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具有引人注目的多种族以及多元文化,是世界上除中国以外华人最集中的地方。新加坡社会一直是华族、巫族(包括马来人和印尼人)和印度族三大民族的语言在不同社区、不同场合中通行着,再加上原先殖民者的英语,这些是新加坡名义上的4种官方语言。三大民族的语言本身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方言,中国移民自然也就说着属于闽语、粤语、客家话、吴语、北方话等多种不同的方言,因此,新加坡素有种族博览会和语言(方言)博览会之称。

2.新加坡重视推广华语运动

国家的语言政策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政治敏感问题。语言问题处理不好,可能会引起民族冲突,从而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新加坡政府对敏感的语言问题一直是持慎重、灵活和实用主义的态度。

1979年,新加坡政府发起了常年性的“推广华语运动”,以便使华语最终成为新加坡华族同胞的通用语言,加强华人乃至整个社会的语言交际。为此,新加坡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措施。比如,规定政府及法定机构的华裔员工在办公时间内要用华语交谈;电台、电视台逐步取消方言节目,代之以华语节目;华裔新生儿的出生证、国民的身份证等重要证件也要加上汉语拼音;等等。

3.新加坡语言政策的特点

传承性。政府把殖民主义者强加给殖民地的语言(英语)维持下来,把它规定为官方语言之一,并且逐渐使它生根于全社会进而成为家庭语言。

实用性。新加坡语言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的多语言政策,既考虑到国家的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又考虑到国家的现实状况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既兼顾了国内复杂的族群关系和利益平衡,又着眼于各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平衡性。新加坡的语言政策体现了国内各种族及其语言的平等,避免了任何形式的语言沙文主义,又有助于各种族文化及其语言的传承和发展。新加坡在语言政策上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虽然不能满足所有种族、所有人的需求,但大多数新加坡人能够接受这种政策。

三、美国语言政策的主要特质

1.排他性

20世纪末美国出现的“唯英语运动”,集中代表了美国主流文明的语言文化,导致20多个州制定了“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政策,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排挤和打击非主流语言。印第安语的灭亡就是在以英语为中心的美国语言文化排挤和打压之下,迫使印第安人逐步放弃自己的母语转用英语造成的结果。

2.一致性

美国语言的一致性也就是英语一统天下,坚持英语统一北美大地上的其他语言。美国政府认为,保证英语的统治地位就是保障国家统一、社会平等,否则就会导致国家分裂、社会不平等。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除印第安人外,美国人都是外来移民及其后裔。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民族在美国都有其移民或后裔。一个民族的移民通常会带去一种文化和语言,然而不管先来还是后到,移民们都不得不进行自我调整,迅速抛去原来的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尽快地变成美国人。

美国语言文化及其政策对维护美国多民族移民国家的语言一致和国家统一来说,是一个极为有利的因素。美国语言政策的力量并不在于政府明文规定的法律、法令以及规定,而是在于基层的、迂回的、隐性的政策。显然,美国的语言政策有利于其倡导文化的发展。

四、法国、新加坡、美国语言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不管是政治家还是国际语言学家都在不同程度地思考如何完善国家语言政策,为维持和开发走向全球化的语言资源奠定基础。

法国政府在法语保卫战中,不仅保卫语言,而且捍卫法国文化,捍卫它的民族性,捍卫它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法国主张多极世界,法语是法国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单极世界的重要工具。新加坡面对多元语言、多元文化的语言政策不仅值得语言学家研究,而且值得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们认真思考、探讨和借鉴。美国的语言政策是维护英语的绝对权威、排斥和打击其他语言,以“褒扬英语、排贬他语”为特征的美国语言文化及其支撑的语言政策构成了一个能熔化、消解其他语言的熔炉,有效地维护了英语的地位及其世界霸权地位的扩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经验至少可带给我们如下三点启示。

其一,在语言观念和意识方面。语言是国家的资源之一。在国家语言政策中要把语言与国家的经济和贸易发展联系起来。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以上三个国家语言政策制定者高远的政治和经济眼光。

其二,国家语言政策充分考虑和尊重所有国民的语言权利,在大力加强本国母语教学以提高全民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尊重、引导语言文化的发展,努力维持语言生态平衡。避免由于语言问题可能引起的民族冲突或社会矛盾,也是建设和谐的多语言和多元文化社会的需要。

其三,重视语言学习以及语言人才的培养。政府在语言政策制定和语言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均投入了大量资金来进行语言项目的研究和开发。这不仅使人们掌握了全面参与国家建设所要求具备的语言技能,而且使人们学会了新的思维方式,既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又增强了国民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教育政策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多动症儿童;学前期;注意缺陷

多又⑹茄前期儿童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其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为3%~7%,男女比为4~9∶1。我国通过对1983―2011年已正式发表的中文调查研究资料进行系统回顾,采用Meta分析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用Meta回归探索发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儿童ADHD总体发病率为5.7%(95%CI=4.9%~6.6%),男童总发病率为7.5%(95%CI=6.4%~8.8%),女童总发病率为3.4%(95%CI=2.7%~4.4%);我国近年儿童ADHD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发达地区发病率最高,小学生大于学龄前儿童[1]。

由上可见我国目前多动症患儿数量逐年增多,形势不容乐观。目前亟需的是对多动症儿童的尽早鉴别与及时的教育矫治。

一、认识度的提高

对于多动症,多数家长、教师在对其认识上存在很大误区,单纯认为孩子“上蹿下跳、不老实、爱动、不专心”这些状态与行为就是多动症的表现。另外还有一些家长、教师只从片面观察和最终表现结果入手,将孩子实际上由于多动症而产生的不良结果安插到其他疾病、障碍上,如:孩子专注于自己的小活动缺少社交即是自闭症的表现;课堂上东张西望听不懂教师和同伴言语指令即为智力障碍典型特征。”这些认识从根本上就混淆了多动症的现实表现及其真实类型,并未科学认识多动症。

实际上,在学前阶段,多动症儿童是有其明显的心理、行为表现特征的:

(一)注意缺陷

即注意力难以中,主要表现为与年龄特征不相符的注意集中困难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极易受外界环境刺激干扰,如:即使正在游戏中,听见开门声便扔下玩具跑去看是谁在进出。进入小学课堂表现症状更为明显:上课时东张西望、心不在焉;难以按时完成作业,总是拖拉延迟;经常忘记带文具、遗忘老师的各项安排等。

(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学习困难、感知觉障碍

患儿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觉等发育较差。如翻手、对指运动、系鞋带和扣纽扣都不灵便,左右分辨困难。表现为视觉―运动障碍、空间位置知觉障碍、左右辨别不清、经常反穿鞋子、听觉综合困难及视听转换困难等。

(三)情绪和行为障碍

多动症患儿喜怒极易形于色,外显行为突出且夸张。如:一兴奋就手舞足蹈,忘乎所以;稍不顺意就大发脾气,哭闹不止,甚至对上前安慰的父母拳脚相加。

(四)社会适应不良与品行障碍

患儿表现为个性倔强,不愿受人制约或排斥小伙伴,难以与同龄儿童相处、游戏,也因此常被群体活动排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的共病率高达30%~58%,品行障碍表现为攻击,如辱骂、打伤同学、破坏物品、虐待他人和动物、性攻击、抢劫等,或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离家出走、纵火、偷盗等。

二、早期及时鉴别、诊断有助于抓住关键期,及早施教、治疗

是不是上述我们所提到的一些典型心理行为特征一旦儿童有符合的条目就可以判定为是多动症患儿呢?1987年,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了多动症儿童诊断标准,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方面来鉴别多动症儿童。

1989年“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提出了诊断多动症参考标准。

教师一般可以使用《简化的康奈尔教师用儿童行为量表》来筛查多动症儿童。

三、对多动症儿童的有效教育与干预

治疗上,根据患儿及其家庭的特点制定综合性干预方案。药物治疗能够短期缓解部分症状,对于疾病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则更多地依靠非药物治疗方法。

(一)行为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

主要由心理医生设计治疗计划来改变多动症儿童存在的异常行为,以建立正常行为。需要利用患儿的日常生活习惯特点,发挥儿童在治疗中的积极、主体作用。针对不同患儿症状,选择和运用不同治疗措施。行为治疗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及时对患者的行为予以正性或负性强化,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先前不适当的行为模式。认知行为治疗主要解决患者的冲动性问题,让患者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

(二)药物治疗

药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短期内改善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1.中枢兴奋剂

一线治疗药物,目前国内主要是哌甲酯及其控释片。

低剂量有助于改善注意力,高剂量能够改善多动、冲动症状,减少行为问题。中枢兴奋剂仅限于6岁以上患儿使用。因有中枢兴奋作用,晚上不宜使用,药物副作用有食欲下降、失眠、头痛、烦躁易怒等,尚不能确定是否影响生长发育。

2.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代表药物托莫西汀,疗效与哌甲酯相当,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已被列为ADHD一线治疗药物。特点:每天给药1次,疗效可持续24小时;长期服用,无成瘾性;该药起效时间比中枢兴奋剂缓慢,一般要在开始用药1~2周后才能出现疗效,不适用于需要急性治疗的ADHD患儿。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需餐后服药。

(三)心理治疗

1.自我控制训练

通过一些简单、固定的自我命令让儿童学会自我行为控制。如列出一道简单题目,要求患儿在说出答案前进行以下四个过程:停―停止其他活动,保持安静;看―看清题目;听―听清要求;说―说出最终答案。坚持这一过程对缓解儿童冲动有很大帮助。在进行自我控制训练中,要注意训练顺序,任务内容由简到繁、完成时间由短到长、自我命令由少到多。

2.放松训练

由于多动症患儿身体各部位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如果能让他们肌肉放松下来,多动现象就会有所好转。可采用一般放松法,如:带儿童深入大自然,亲近自然环境,充分挥霍兴奋情绪与紧张感。

(四)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在导致多动症的原因上,有人认为与脑内神经递质数量不足有关。也有人认为,脑组织器质性损害是导致多动症的原因之一。由于大脑活动时会不断地产生一些微弱的电信号,脑电反馈疗法利用仪器将个体觉察不到的脑电活动转换成直观的信号,并让患儿理解这些信号的意x。在患儿体验到这些直观信号与各种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后,学习按要求改变这些信号――实际上就是随意控制脑电活动。临床研究显示,脑电生物反馈疗法与药物疗法长期相比较而言,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在认知功能上控制效果更显著,改善幅度较大,且无反复现象,并具有持久性。

当家庭中孩子患有多动症时,往往就不只是孩子一人之事,牵动的是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神经。儿童ADHD不管治愈与否,其中60%~70%的患儿到了成人后仍然遗留有症状,部分可达到成人ADHD的诊断标准。成人ADHD的临床表现与儿童ADHD有差别,以“注意缺陷”为主要表现,“活动过多”会减少。

家长的耐心陪伴与教师的悉心关注是对多动症患儿的最大支持。一些家长当得知自家孩子患有多动症后,往往抱有失望情绪,对积极的教育措施并不持乐观态度,甚至归咎于患儿,也因此未能及时觉察孩子患有多动症的症状而进行早期治疗。患儿由于在群体中不如意或被孤立,本身情绪状态就阻碍了其健康成长,如果父母亲不能无条件的施予爱护,始终如一的坚守,对患儿将是莫大的打击。而作为教师,则要在幼儿园、小学校园中悉心观察,注重个别差异,及早科学地鉴别与预判多动症患儿,同时积极与家长沟通互动,提供支持与帮助,切勿不理不睬,忽视患儿的“与众不同”。当患儿表现不尽如意时,多给予体谅和接纳,如:教师将患儿座位安排在相对靠近自己的地方,注重平时患儿良好、规律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好榜样示范,利用好活动时间让患儿可以宣泄剩余精力。

而专业医护人员及相关医疗部门也应该做好力所能及的有效工作:对导致ADHD病因中的环境因素进行早期的产前识别、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进行预防和治疗;对幼儿园和小学儿童进行ADHD的早期筛查,在社区和学校对重点人群加强ADHD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家长、老师、基层保健医生对ADHD症状的早期识别水平,及早让患者诊治;提高ADHD的早期识别水平和诊治水平,减少疾病对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加强科研与研讨,致力于开发新疗法。

参考文献:

教育政策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特点 对策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急需加强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能型实用人才。由于对技能型人才的错误理解,一般高职院校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重技能、轻思想教育的倾向,都努力突出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上的特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素质被简化为职业道德、礼貌礼仪等就业必备的知识。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是从中专升格而来,许多“两课”教师理论水平不够,教学手段单一,不善于将高深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现实,不能使学生获得理论上的享受、生活中的顿悟、心理上的释放,使“两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许多专业课教师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很好地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许多高职院校从企业聘任一批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充实了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完善,但这部分人员虽然是技术能手,但缺乏教学经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额育的效果。

3. 高职学生自身特点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高职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高职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但他们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定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高职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心理上存有自卑感,不少学生认为上高职实属无奈选择,感到前途无望、低人一等。心理上的失落感,必然带来学习上的动力不足,再加上不少高职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化基础知识差,学习失去信心。面对社会的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缺乏辩证的对待。不少高职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很多学生在入校以后,暴露出很多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管理成为高职院校最头疼的问题。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增大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 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首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实施教育。要调查研究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摸准他们的思想脉搏,只有对症下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其次,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用“我讲你听”,或者思想政治教育者居高临下,强制、片面灌输的简单说教方式。这种方式方法,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人为地拉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只有在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理解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容易接受教育,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将灌输与疏导结合。疏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应按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疏通和引导。只有坚持疏导方针,释疑解惑,才能排除学生思想上的疑惑和阻塞,才能把学生不正确的思想引向正确的轨道。

2. 更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使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局限于课堂教学,理论高高在上,与学生的实际相脱离,远远不能适应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其实,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讲些空洞的大道理,思想政治教育也并不仅限于政治教育,学生学习上的苦恼、交友过程中的困惑等等都应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群体,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性、人道、人情等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同情心、公益心、良心等心理教育结合起来。按照“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的理念,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理论素养、在活动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3.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应当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精深的理论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业务知识不精,理论研究不透,就无法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当前一系列重大问题缺乏深刻的研究,对学生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解释不透,就容易造成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思想政治教育者还要率先垂范,做一个知行统一者,言必信,行必果,不能当面讲一套,背后做一套,否则就难以取信于人,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育政策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内涵;特征;策略

在“十”的报告中强调,要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明确指出给每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们通过接受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简称基础教育均衡,即指以教育公平思想为原则,教育相关部门在教育活动中以平等的教育理想对待受教育对象,依照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等实现公平和公正。最本质的是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

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特征

1.具有“公平”特征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新型教育发展观,其实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是追求教育公平,因此具有公平性特征。

2.具有“责任”特征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政府责任:一方面,其应该成为政府发展教育,特别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政府推进教育发展的主要职责是为教育,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以及宏观调控等行政决策中,要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教育均衡的实质即政府作为控制社会运行的中枢与公共资源分配的主体,对全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确保受教育群体和个体的权利平等。

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1.制定法律,依法均衡

国家虽然有《教育法》等法律,但是在实现教育均衡上还没有法律。因此,国家应在充分调研各区域的基础上,制定一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法》基本法,来贯彻执行党的“十”精神,必须均衡配置。

2.主管部门,忠实执行

教委、教育局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按相关法律,忠实地执行:一是从教育质量检测的手段引导教育均衡,包括考核制度、教育评价、教学效果和结果等来引导教育均衡;二是开展教育改革,考题由教育部门全程负责。

3.学校执行,不折不扣

教育政策的特征范文5

【关键字】初中数学;学困生;特征;教育策略

数学是所有课程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其他课程的基础性学科。新课程指出:“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到必要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都足以说明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困生是让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感到头痛的学生。如果数学教师不能采取有效的策略促使他们早日走向数学学习的正规道路。对数学学困生的个人成长来讲,肯定会影响到他们的全面发展;对整个民族和国家来说,肯定会影响到劳动者素质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正是因为如此,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将其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必须认真分析数学学困生的一般特征以及成因,然后针对一般特征和成因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困生的转化,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1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一般特征

初中的数学学困生不仅具有一般学生的特征,而且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特征,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对学习数学缺少良好的品质

学习成绩优劣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就是学习品质的好坏。学习品质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勇于探索、认真细致、善于研讨、自觉创造、踏实勤奋。而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的心理状态是懒于动脑,认为难题都是为学习好的学生准备的,和自己没有关系,即使去做也肯定不会做;容易点的问题认为太容易了,自己肯定会做,所以就不用做。而且他们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上课时注意力分散不集中,情绪也不稳定,动脑、动手能力比较差。这种状态对他们的影响结果就是敷衍应付,态度消极,成绩下降。

1.2对学习数学缺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数学关键之一就是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初中数学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麻烦,例如:不会答题,看不懂书,怕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烦数学,缺乏毅力。越不学学习成绩也就越差,成绩越差也就越不想学习,这样对学习数学更没有兴趣,越感觉学习数学乏味枯燥。甚至有的同学产生了一种应付和自卑的心里,他们涂改分数,抄袭作业,欺骗老师和家长,考试作弊的行为经常会出现。

1.3对数学类活动缺少参与的意识

数学学习经常会通过数学类的活动来完成,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积极主动的参加数学类活动,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来。而初中数学学困生往往只对结果感兴趣,对重视过程的数学活动根本不感兴趣。他们不明白,在数学活动中,通过参与分析、观察并推导出数量之间内在的关系,揭示出他们的共有属性,能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律进行全面的认识。但是数学学困生对这些根本不重视,不愿参加探讨的过程。这种心理阻碍了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形成,阻碍了他们形成寻找结果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4缺乏成功的体验

初中数学学困生怕吃苦、怕解题、怕动脑,失败的经历多于成功的经历,数学成绩难以满足他们的期望,学习数学对他们来说就成为了一种负担,长期处在这种苦恼、困惑或者失望中,就会产生自卑、沮丧、退缩、抑郁、被动的情绪,并最终导致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对自己严重的否定观念。

2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2.1没有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一般来讲,初中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对较差,没有形成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只重结果不重视过程,做题不注重总结,对已经学过的知识不善于进行总结,处于一种散乱状态。此外,有些老师只重讲授,不顾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2.2基础不扎实

初中数学学困生一般在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就很差,在数学算法中准确度低,不会使用简易方法进行计算,甚至有的学生四则综合运算都搞不明白,经常性的出现许多低级错误。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该学会的没有学会,该牢记的没有牢记,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长此以往,数学成绩就越来越差。

2.3自学能力比较差

数学学困生在探究问题时通常找不出问题的难点和重点,不知道哪些是该学,哪些是不该学,哪些要认真的研读,哪些要通过习题巩固,学习比较被动,阅读的时候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作业马虎应付,遇到难题不问、不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甚至杂乱无章。

2.4学习意志比较薄弱,而且缺少数学学习的兴趣

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难度增加了,教学的方式也改变了许多。有些学生适应能力比较差,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学习情感比较脆弱,遇到挫折和困难就逃避,没有信心,这样学习成绩就会一直下滑。

3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3.1培养初中数学学困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在学生学习中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掌握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积极的参加数学类活动,亲临感受数学知识产生的每一个过程,对学习数学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实践证明,如果老师一味进行讲授就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枯燥的感觉,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数学学困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基本上保持一种厌烦的抵触心态,学习数学让他们感觉到乏味、无聊、没劲,学习数学是被逼无奈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幽默的语言、有趣的例子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参加数学活动,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学困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让学困生得到转化。

3.2教师改变教育观念

虽然有升学一定会有淘汰,但是淘汰绝对不是教育教学的目的。要使教育教学目标得到实现,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一定的更新,要优先面对数学学困生,这样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共同发展。

3.3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

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动力。没有学习目标是数学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确立的学习目标进行科学的指导,使其具体化和适应化。适当的目标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同时对增强学习动力具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加快其他方面的进步;具体的目标在短期内可以让学生找到明确的目标,在刚开始就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可以让学困生实现更高的学习目标和承担更加困难任务,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3.4组织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中的成员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样对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才会有帮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就近结组和自愿结组的方式进行结合,考虑到同一小组内的成员的差异,让数学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分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互补和共同发展。在课后练习时,将能力和水平相当的学生安排在一组,一方面可以使合作学习内容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照顾到学生自尊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习内容达到一致和连贯,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实践表明:这样的学习分组方法让许多初中数学学困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出错现象明显得到减少,学习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4讨论

教育就是为了帮助每个学生成才。对待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现象,我们要放平心态,及时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深处,帮他们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参考文献】

[1]叶志勇.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语数外学习:八年级,2013,08.

[2]白永潇,高起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

教育政策的特征范文6

新媒体对于当今媒体市场发展可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媒介不断融合、新媒体的环境变革已经给未来主持人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播音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发出挑战,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清晰的认知当下新媒体环境节目发展特点,从而更好的将它融入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中。

一、新媒体环境的特点

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人群占比85.8%,手机客户端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1.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网络、客户端也将作为新兴媒体逐渐在媒体传播中占据一席之地,其需求量与传统的广播电视不相上下。因此,主持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勇敢的接受挑战,清晰的认知新媒体环境。

首先,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需求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到如今的主动“发声”,这一传播途径的改变在新媒体的应用中得以轻松实现。公众话语权的增强迫使每一位具备一定新闻能力且信息应用水平的人都成为了信息的制造者,因此,方便、快捷、多渠道、多途径的信息传播便成为挑战传统媒体的最大对手,同时它也成为分流受众接受信息的主要力量。

其次,主持人需身兼数职,独立完成节目的各种工作。现如今,电视已经不是人们获得信息与消遣娱乐的唯一方式,手机、电脑、IPAD(平板)都成为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同一件新闻的报道中,新媒体节目往往能从更为新颖的角度切入,创意主体的低成本运作加之快捷、高效的播出平台,使得不同年龄层级的用户选择大大增加,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师林白创立的网络脱口秀节目《麻辣书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档节目开播于2009年11月3日,录制地点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公寓,每期约为15分钟。林白老师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对每期节目的主题进行评论,创意链接的手法对新闻进行调侃,整个节目制作过程由林白老师一人承担。截止2014年,《麻辣书生》在各大门户网站的点击率已突破千万,而整个节目的制作仅花费百元,林白老师在评价自己的《麻辣书生》时这样说道:“21世纪什么最贵?创意!”

最后,新媒体环境下要求主持人必须清晰的了解受众的喜好与需求,加深对受众的理解与互动,随着节目类型的不断丰富,“订单式节目”的发展才会更好的满足受众需求,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也会赋予主持人更大的空间与影响力。

二、高校播音专业的教学调整

(一)增设应用技能课程

根据近两年招聘信息的专业要求,需要培养学生相匹配的专业技能,首先是播音专业领域中的基本技能,除此之外,可以增设的课程见表1。

播音专业不同技能的培养应从入学时就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着眼于自我培养,发挥优势,培养强项。主攻播音语音的同时,写作与策划能力也不可忽视,声音、形体、创意、逻辑思维等综合训练,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在媒体的不同栏目、不同节目样式中,都能找到适应点,开拓就业门路,力争成为当下媒体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修炼内功,展示“语智”

在播音专业的培养中,主持人文化内涵与基本技能的融合是完成节目的必要保证,也就是说观众现在更关注主持人“说什么”,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必须开设相关门类的基础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融会贯通,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在授课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尽量运用现实性的实例来指导概论性的课程,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内涵。

(三)专业技能与现实运用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