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产计划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产计划的建议范文1
一是农民的小规模分散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导致市场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新技术接收难,生产成本高,使养殖业户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是畜牧业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矛盾。一方面畜牧业区域布局相似,专业化程度低,农户生产分散,经营规模小,使社会化服务缺少坚实依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资金、物资、销售等社会服务滞后,又直接制约了畜牧业专业化进程。
三是畜牧业产销矛盾异常突出。畜牧业的经营体制还没有根本解决,产销脱节、部门分割的情况依然存在,难以使产、加、销统筹规划,合理结合,具有牵动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和养殖户结合的不紧密,致使畜产品的价格忽高忽低,畜牧业生产极不稳定;
四是各级政府对畜牧业重视不够,抓的方法不对,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的规范发展。
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实质在于畜牧业的产业化水平过低。市场风险较大,产业链条短形不成规模效益。
畜牧产业是畜牧业一体化的简称。所谓畜牧产业一体化是指畜牧业经济再生过程的环节,即产前、产中、产后,结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其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千家万户为基础,以合作制等中介组织为纽带,对一个区域的畜牧主导产业实行饲料、养殖、加工、产供销、牧工商、牧科教紧密结合的一条龙生产经营体制。
畜牧产业化的核心是形成畜产品生产与经营一体化的体系。从实践角度看,畜牧产业化表现为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综合特征。目前畜牧产业化有三种类型。一是“松散型”,“龙头”凭其传统信誉为农技户提供各种服务,联结基地和农户,主要是市场买卖关系,没有其它约束关系,该种类型可谓产业化雏型,有希望向一体化的过渡,实质没有形成一体化经营;二是“半紧密型”,龙头企业与农牧户或基地有契约关系,但不够稳定,属过渡类型;三是“紧密型”龙头企业与农牧户或基地有较稳定的合同契约关系或股份合作关系、股份制关系等约束方式,进行一体化经营。
解决当前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办法:
一、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加快转变“松型型”产业化为“紧密型”产业化,着力建设好加工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因为龙头企业是产业化发展的重点,龙头企业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的特殊功能。
二、建设和保护好商品生产基地
畜禽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整个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要围绕主导产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相对集中,建立长期、稳定、优质、高效的畜产品生产基地,有效地促进当地畜牧业产化健康稳定发展,保护好基地,要成立各种协作组织,做到信息共享。
生产计划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生产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一、引言
发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经近150年,经过萌芽发展期、缓慢停滞期、高速发展期,目前已进入稳定成熟期,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都已经开通地铁,许多其它城市的地铁也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之中,广州地铁发展伴随着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共同作用稳固扎实的前进着。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发展,广州地铁的生产管理工作也正在加快生产计划管理信息化的实施的步伐,全方位发展,以此与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水平接轨。
二、广州地铁的生产计划管理状况
(一)运营管理概况
广州地铁多条线路的开通,势必会对运营生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广州地铁在运营线路增加的同时,管理架构也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减少管理幅度、管理接口和界面,通过设置各个运营中心,构建区域化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其一体化资源优势,实现信息共享。而伴随着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和地铁线网的逐步扩大延伸,公司需要着力探索更适合线网发展的管理模式。
(二)生产计划管理现状
广州地铁生产管理工作按照高度集中、统一协调、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生产任务的落实以各单位对口业务负责的原则,生产计划的编制按照自下而上逐级申报、审批,生产计划的执行按照自上而下逐级下发、落实,计划管理的全过程通过人工操作。
长期以来,生产单元的生产计划并没有很好地把实际工作任务管理起来,没有形成计划派工执行评价的闭环管理过程,使得管理人员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停留在对报表的管理上,管理效率较低。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一直将管理简单的理解为通过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各种职能的发挥,保障企业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完全忽视了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会导致公司管理运营效率低下。为此,以“规范、减负”为目标,建设一套完善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既是基层班组减负的需要,也是规范、提高生产计划管理水平的需要。
三、广州地铁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的建设思路和实现方式
(一)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点
相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更能调动公司内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更好的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的整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可获资源,以实现公司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的一切活动。
1.改变传递方式。
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传递,改变了手工环境下的传票、报告、电话等方式,利用电缆、光缆、无线电波等以光速传递信息,而且传递的信息量远非传统方式可比,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基础。
2.提高信息集成。
在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各级计划管理人员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在电脑屏幕前对各类计划的实施情况了如指掌,促使管理者对关键节点进行控制并及时提供相关支持,帮助生产单位更好的执行计划,提高计划达成率。
(二)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建设思路
通过建立高度集中的生产计划管理的信息系统,预先制定工作计划,定期更新完成情况及调整情况,实现计划的完成率、月度及季度的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方便各级计划管理人员对日常工作的各个过程进行把控,及时发现进度问题,以便进行有效的改进,提高各部门的反应速度,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以及规范企业多层次多方位的管理,缩短交流的时间,确保总体运营工作顺利开展。
广州地铁生产计划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是企业未来管理的必然趋势,要真正实现生产计划的信息化管理,就要重新梳理集成化管理、柔性和扩展性管理、改变传统的计划管理理念工作。
1.集成化管理
“现代化集成”的管理思路是考虑利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将现有的人工管理模式、各职能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系统集成起来,实现生产控制层、管理优化层、经营决策层的信息有机集成,才能根据年度工作目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在追求整体效率和效益提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才能够成为适应企业现代化集成管理需要的产物。
2.柔性和扩展性管理
生产计划系统的运作可以由若干个业务流程来完成,在对系统构建时必须对各类计划业务过程进行梳理、提取和归纳,抽象成反映各业务管理的通用模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对软件结构进行设计,使得系统的底层数据结构和企业的业务模型能真正的对应起来,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构建。
通过生产计划系统的应用支撑新的业务流程,可以说,信息系统作为一个重要手段起到了一种催化剂的作用,系统的应用和业务管理的改善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当某项业务管理发生巨大的变化时,必须重新设置生产计划系统的某类计划模块,只需要对相关的极少数模块调整功能即可,这就要求信息系统在软件设计规划时,要保证模块的强内聚性和模块间的弱藕合性,使得某些模块在升级或改变时,对其它的模块影响减少到最小,可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和组件开发技术来实现。
3.改变传统的计划管理理念
针对现行生产计划管理中暴露出以“救火”为主的指导思路,提出6SIGMA管理思想,通过PDCA,即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的不断开展,持续改进,贯彻以追求完好无暇为目标的管理理念,构建一个生产计划系统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集成,驱动生产单位不断优化生产计划,获得柔性敏捷的自我调整和纠正的能力,解决计划编制中由于各业务的相互独立运作模式导致的计划偏差问题。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到信息化管理所涵盖的不同转变方式和灵活多变的业务管理模式。可以说,信息化管理囊括了这一上几点!所以,进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而信息化会逐步成为各企业内部今后首选的管理模式!
四、广州地铁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产计划信息化,从一个角度上看,一是要重视信息化在管理中的作用;二是从资源角度,深刻认识到信息也是重要的企业资源,信息本身在资源中的位置应该体现在企业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之上,信息的重要程度将被提到更靠前的位置;三是,要切实学会驾驭信息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在企业快速发展和竞争的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这个手段;四是信息化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延伸;五是,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辅助手段,推动企业不断地对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
生产计划的信息化管理也是广州地铁信息化管理历程中的一项新的尝试,在推行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优化,不断进行完善,提升管理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快与员工的接受程度要匹配培训,不能硬性的改变固有的操作模式,循序渐进的渗透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生产计划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出口产品结构 出口相似度 产品附加值
中图分类号:F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98-03
近十多年来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增长迅速,2011年浙江出口总值达到2163.6亿美元,位居全国第四。然而随着要素的全球化自由流动速度不断加快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出口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要巩固和提高浙江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效益,必须十分重视解决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问题。笔者利用了五种不同的出口产品结构指标分析了浙江省出口产品的结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浙江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浙江省出口产品结构概况
1.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结构。改革开放之初,浙江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占比约为75%,1984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首次超过一半。在2005年,浙江省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首次超过95%,高达96.34%。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与改善,目前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基本稳定在95%以上,浙江省出口已经基本形成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要出口产品的形势。2011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为2074.47亿美元,占全省总出口的95.88%。
2.上下游出口产品结构。随着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产品结构层次逐渐增多、制成品出口逐步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出口产品附加值随着加工的深化而增加,另一方面出口增长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也随之降低,产业与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见表1)。
用机械类与初金属之比来表示金属的深加工程度,相比上海市,浙江省的金属深加工程度较低,并在近两年中仍然呈现一个下滑的态势,在2011年仅为2.28;用服装/纺织之比来表示纺织工业的深加工程度,浙江省的深加工程度也明显低于上海市,并且连续两年呈现下滑态势;浙江省在印刷品和玻璃制品出口的附加值高于上海市,且增加较快。浙江省出口产品上下游内表现出一定的加工深化趋势,但是对于浙江省某些重要行业而言,其深加工程度较低。
3.高耗能出口产品结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中,认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为六大高耗能行业{2}。根据2010-2011年杭州市海关公布的浙江省主要出口产品数据,将主要出口产品按照行业分类标准整理归类,计算得出浙江省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出口数据(见表2)。由于数据获取的困难,表2在核算时未考虑机电产品中高耗能出口的相关数据。
根据表2可知,浙江省出口产品中高耗能产品出口比例很大,2010和2011年,六大高耗能行业总出口分别占标本出口总值的68.59%和68.90%,2011年除了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出口值有所回落外,其余五大高耗能行业出口增幅都比较大,有的行业甚至翻了一倍,大部分高耗能行业的生产都存在能源的浪费,高耗能产品出口占比不利于出口结构的集约化进程的开展。
二、出口地竞争结构
1.出口相似度比较。Michael和Kreinin首次提出出口相似度指数,通过计算两省市出口结构的相似性来判断两省市的经济结构相似度。具体公式如下:
ESIij=100■min(Stie,Stje)(1)
其中,Stie,Stje分别指地区i,j在t时期内主要出口产品e在各自总出口中的份额。由于各地海关公布的列表中,机电产品、农产品等大类中包含了表中其他大类下细分种类的产品数据,因此笔者将出口总额设定为海关公布的所有主要出口产品的总额。笔者结合浙江省出口产品的实际情况,选取上海市与江苏省两地作为对比,计算之后得到三个地区的出口相似度(见表3)。
由表3可知,2008-2011年三个地区两两之间的相似度均在60%以上,说明三个地区的出口结构都较为相似。2008年各地之间的ESI指数位于几年来的最高值,意味2008年三个地区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从2008年,2009年两年数据可知,浙江省与上海市的出口结构相似度远不及江苏省与上海市的相似度高。究其原因,在于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与江苏省和上海市相差较大。
2.浙江省出口产品集中化分析。产业集聚的自我强化效应有利于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产业集聚通过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集群,进而细化集群内产业链垂直分工,促使水平分工多样化,从而形成更大的产业集群。笔者定义一个地方出口产品集中化指数,具体公式如下:
Sij=(Eij/Ej)/(Ei/E)(2)
生产计划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文化产业;安徽省;投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1日
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2010年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中,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将文化产业列为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一、安徽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
1、实现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安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以新兴产业代替传统产业,而发展文化产业正是一条可行的出路。安徽省应该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安徽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更加繁荣”体现了对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安徽要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更加繁荣发展,使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文化产业发展与投融资的关系
投融资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物质保证。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正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原动力,文化要实现产业化,其资金、人力、物质的投入会呈现出更为大量的需求。因此保障必要与充分的投资,是文化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
1、通过立法来调整与规范。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与微观经济杠杆两方面确认国家与企业在文化产业投融资方面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从而保证文化产业投融资有法可依,使文化产业投融资活动从单纯的经济行为变成法律行为,由最初的利润冲动转而成为利润冲动与法律责任的共同活动。
2、在政策方面,应鼓励文化产业领域投融资多元化主体的形成与运行。在保证国家、企业这两个文化产业投融资主体的职责的前提下,国家应允许并鼓励个人、社会团体、海外企业与机构以及各种基金组织共同参与我国的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扩宽文化产业的资金渠道。
3、从实施上应予以充分保证。只有充分、有效地保证巨额的资本投入才可能使产业快速发展,并进而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与促进作用。如果只有法律与政策的规定而没有实施上的措施、监督与保证,文化产业投入仍然可能停留在口头,成为华而不实的表面现象。
三、安徽省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安徽省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但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单一在某种程度上将制约其持续高效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政府投入不足。“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各级财政坚持将文化建设作为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持续加大投入,全省文化体育与传媒财政支出174亿元,年均递增24%。但是,整个“十一五”期间,全省财政支出累计完成8,539亿元,年均增长29.1%。可以看出,文化体育与传媒财政支出仅仅占了2%,政府投入的不足是制约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2、投融资渠道不畅通。表现在:一是无法保证文化产业发展所必需的资金;二是文化企业用于银行信贷的抵押资产有限,可信度不高,导致银行融资渠道的不畅通;三是资本市场融资难,对于中小企业的文化企业来说,很难实现上市融资;四是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准入领域不够宽阔,所享受的待遇还有所差别。
3、法律保障机制不完善。目前,安徽省的文化产业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诸如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所关注的法律地位、权益保护等核心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了投资风险成本急剧攀高,令投资者望而生畏。
四、加强安徽省文化产业投融资管理的建议
1、转变观念,合理划定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资领域。政府通过制定文化政策对市场进行规置,由市场对企业的投资进行引导,明确投资主体的分工和投资责任,将文化产业建设项目划分为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尽快减少竞争性项目的投资,集中力量,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大型的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投资。
2、有效的制度设计是保证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畅通的根本。建立银行业对文化产业的介入制度,通过流动资金的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循环贷款、项目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解决文化产业资金短缺的问题;鼓励文化产业企业向资本市场融资,争取股票直接上市或买壳上市、兼并收购扩张壮大,通过债券或向社会集资等方式募集资金;降低门槛,吸纳民间资本,取消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种种限制,鼓励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3、建立健全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要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降低文化产业税率,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中的差别税率政策;确立不同投融资主体平等的法律地位,有利于文化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文化产业发展法律环境,消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
主要参考文献:
[1]卡西·布里克伍德,邱慧译.文化产业投资与文化产业发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余晓泓.美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及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8.12.
生产计划的建议范文5
计算机网络 中职学校 实训基地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2005年7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职教腾飞,实训先行”的建议。而目前实训基地建设仍然是我国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客观地说,要想办好职业教育,就要充分认识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切实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的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
现代企业中信息技术与管理结合,计算机与网络是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是现代企业人才必备的技能,也是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然而,大部分中职学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十分薄弱。其主要表现是:不会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安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未掌握,局域网络连接与组网络技术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实训的机会不多甚至有的学生连简单的网线都不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资金不足,对新开设专业的投入无能为力,有网络设备也是老型号且数量不足。其结果是:学生只会说、不会做。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工作不能迅速上手,这对于目前用人单位的“上岗即可用”的要求相差甚远,学生一旦进入企业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所以,这又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网络专业学生毕业时就业质量差或是找不到对口工作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分析与调研,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人才需调研报告;系统设计、制定计算机平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综合素质养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进一步明确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职业岗位培训目标,以职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增加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使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更有针对性,提高毕业生从业上岗的适应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仿真―生产”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
建设计算机网络“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即建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能大赛、生产、技术服务、职业素质训导于一体的共享型计算机网络“仿真―生产”一体化实训基地。
1.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实际操作的平台,使毕业生走出校门就能达到用人单位的技术要求,为成功就业提供保障。
2.计算机网络“仿真―生产”一体化实训基地,必提高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贴近计算机网络企业的需要。
3.实现为社会服务的功能。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短期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建立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的目的就是全面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毕业后在就业市场竞争增添关键的砝码。
三、计算机网络“仿真―生产”一体化实训基地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有:交换机实验,其中包括两层交换和三层交换;路由器实验;服务器实验;无线局域网络实验;网络防火墙实验;国际互联网接入实验。
四、计算机网络“仿真―生产”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的硬件设备
校内网络实训基地建设需要的硬件设备有:设备管理控制器RG-RCMS-8、路由器RSR20-04、模块SIC-1HS线缆CAB-V.35DTE-V.35DCE/POS26-POS26/1m、交换机RG-S3760E-24、交换机RG-S2628G-I、防火墙RG-WALL1600-CC、无线APRG-AP220-SE、无线控制器RG-WS3302、无线网卡、适配器RG-E-130、交换机柜、实验台、控制台、投影机或大屏幕液晶电视机、实验座椅。
五、计算机网络“仿真―生产”一体化实训基地的功能
校内网络实训基地既可以是仿真实训基地,可以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又可以是“仿真―生产”一体化实训基地,它的功能既可以确保学生就业上岗之前在校模拟企业工作环境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又能为合作企业“生产产品”。学生不仅在实际操作水平上能实现质的飞跃,更能确保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就能练就一套过硬的本领,符合企业“上岗即可用”的用人要求,毕业能到企业顺利工作。这不仅能顺利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确保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今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而现有校内实训基地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实现校企双赢局面。聘请行业专家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实践教学、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参与实训室建设、参与计算机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创建由学校、企业、行业共同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校企联合制定《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标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指导教师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积极探索和实践学校、企业共同管理、共同评价的校企联合办学共享机制。
校企合作模式一:“项目引领,引企入校”。将企业引进学校,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创建真实的职业环境。这样就可以在校内实现“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是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多赢途径。
校企合作模式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创建企业工作环境。
可以采用“下企业顶岗实习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的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大致要采取如下三种:
第一,学生在第二学期开始到校企合作单位实习两至三周,亲身体验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这已成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实习后,学生回到学校,学习目的会更加明确,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第二,工读轮换制。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企业顶岗实习,按学期或学季轮换。
第三,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学生在企业被全日雇佣,顶班劳动,工余学习,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实现理实一体化学习。
总之,中职计算机网络“仿真―生产”一体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势在必行,这也是中职教育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经之路。这是实现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的一个良好途径,也适应了企业“上岗即用”的用人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
生产计划的建议范文6
>> 基于产业集聚区的河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研究 高铁对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的空间结构的影响 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及对策 河南省红色文化集聚区建设浅谈 河南省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对河南省的借鉴意义 关于河南省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高铁对河南省旅游集聚区项目布局和功能的影响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品牌建设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优化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顶层设计的路径探析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壮大主导产业集群的思路与对策 河南省金融产业集聚研究 浅析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地域文化营销策略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研究 河南省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探 议豫剧文化对河南省非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之策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生态环境的和谐性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许正林.上海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科学发展,2010(7):96.
[4] 中国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长205%[EB/OL].(2012-01-18)[2012-10-20]..
[5] 中国日报.年均增长25%远超GDP[EB/OL].(2011-12-29)[2011-10-15]..
[6] 新华网.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达52个 园区呼唤更多创意集群[EB/OL].(2012-05-02)[2012-10-20]..
[8] 上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EB/OL].(2012-10-20)[2012-10-20]..
[12] 金融界.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EB/OL].(2011-11-15)[201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