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金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金管理制度

现金管理制度范文1

大家下午好,我叫,现在我的岗位是信用社出纳,具体工作为:全行的现金管理工作、重要空白凭证实物的领入和发放,反洗钱的汇总上报以及支行印章的管理工作。在从事以上各项工作以来在等班子领导的带动下,在其他同事的帮助下,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积极主动的履行岗位职责,按时完成社领导给分配的各项任务,现将去年一年来的工作向各位作一述职,不到的地方还请领导、同事们予以批评指正。

一、首先在出纳工作方面

(1)我为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积极的参加总行和支行多次举办的现金管理培训,随后又利用时间学习了一些新的现金管理方面的业务书籍。随着人民银行对现金管理检查力度的加大,我多次召集分行临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下发了人手一册出纳学习笔记本,使每个临柜人员真正掌握有关现金管理的各项制度与规定,更好的搞好柜台服务,树立我行的良好形象。在残币的管理方面能严格按照总行营运管理部的规定去执行,督促各网点对收回的残币及时整点及时上交,实行一个分社残币集中一个柜管理,净化了各柜的现金库存。根据总行要求给分社配其了残币兑换半额、全额印章,及有关假币收缴的业务用具。

(2)严格执行大额现金的备案及上报管理制度,杜绝不法分子利用现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通过培训使分社临柜人员都能真正掌握了大额现金管理的有关知识,并能自觉遵守有关规定,为规范大额现金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每月及时合理的核定库存限额,做好各网点现金的调整工作,做到既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又不能出现现金闲置压库存造成资金浪费及安全隐患。去年一年我行所有网点没有一次违规超库存现象的发生。

二、在凭证管理方面

我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去执行,做到双人管库,帐实分管,时常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还根据规定,规范了各网点凭证领用的操作程序,禁止单人到总社领取凭证,杜绝安全隐患。

三,在管理印章方面

能严格按总行规定执行,逐级审批,只要手续全,不怕跑腿,及时为每一位办理盖章业务,做到绝不拖延,推诿。

四,在反洗钱方面

现金管理制度范文2

一、金融机构在监管制度演变下的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的监管是指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形成较为健全的法律制度,在法律制度下国家的相关机构管理监督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通过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监管金融机构产品的数据,以减少金融产品在交易过程中的经济损失,并对金融机构中的风险进行判断和规避。我国的金融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类别的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的产生和交易使整个金融环境变得复杂,潜在的金融风险越来越多,这些金融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这些风险的联系紧密,出现一个风险可能就会引发一系列反应,产生难以估量的风险,扰乱市场秩序。如流动性风险很容易引发信用性和生产性风险。这些风险彼此联系、相互结合,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有破坏作用,也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金融机构在监管制度演变中一定要重视对金融风险的管理。

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1.防范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蔓延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带来损失大,如果金融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的话,很容易产生金融危机,对金融危机的控制不力会给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使国家的金融行业和经济实物遭受损失。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金融危机的重视和防范,加强金融监管。

2.调节市场

金融市场经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等的现象,这会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很可能会产生很多潜在的金融风险,这些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就很可能导致经济体系崩溃,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督促金融市场中的监督人员工作的规范化,使其能够为金融企业提供正确、对等的信息。金融产品在交易过程中应用正确的信息,可以很大程度上规避金融风险。此外金融市场的机制还存在着很多错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就很容易产生并扩大风险,因此政府要对其监管并进行干预,纠正金融市场机制中的错误。

三、如何加强我国金融机构在金融监管制度演变下的风险管理

1.建立完善监管法律体系

要想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具有灵活性、有效性,国家的有关部门就应该分析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金融行业监管体系的相关法律政策,形成一个完善的金融产品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这个体系,使其具有监管能力,从而使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产品发展速度快,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但是针对金融产品的法律还不够健全。这就迫切的需要我??完善相关的法律,通过法律的完善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并使我国的金融交易的权威性增加。如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能获得足够丰富有效的有关于金融产品的信息,在金融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面对日益创新复杂的金融产品,很容易陷入“投资陷阱”。有的金融产品销售者通过对金融品的不当陈述来误导消费者,甚至出现欺诈行为。这种情况不但使消费者遭受巨大损失,还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日本制定了《金融商品销售法》规定金融产品销售者在销售金融品时有告知说明的义务,这种方式打破了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状态,让消费者的知情权得到了保障,减少了市场中的欺诈行为,改善金融市场的发展中的不规范。

2.建立合适的监管模式

建立以金融产品为监管主体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产品监管机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也至关重要。通过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实现对我国金融行业的有效管理,使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规范。如我国的金融业经营模式在改革开放时期是混业经营,由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监管。这是因为在当时“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的影响下,五大国有银行都开办了证券、租赁、房地产等业务,这时的经营模式是“混业经营”。但是这种方式的自律性和监管力度不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潜在的风险不断加大,出现了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泡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对金融业进行了改革,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分业经营并不是绝对的分离,而是有限的分离。这种经营模式可以促进证券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可以控制经营市场的发展,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

现金管理制度范文3

    一、偿付能力和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关系分析

    偿付能力与保险资金运用具有内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对立的一面体现在,严格偿付能力监管也就会严格保险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必将会通过资产认可等规定限制保险资金对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投资,从而降低资金运用的收益;反之,若要提高资金运用的收益,必将提高保险资产的风险,也势必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其统一的一面表现在,充足的偿付能力需要建立在高效的资金运用基础上,而高风险资金运用也必须以充足偿付能力为前提。如何不断地优化二者之间关系,寻找其最优的平衡点,是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重要任务。

    二、中外偿付能力和资产认可相关监管制度比较

    (一)中外偿付能力监管比较

    1.美国风险资本(RBC)监管方法

    RBC方法以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与风险资本的比率作为指标,通过指标值的变动,决定应采取的监管措施。其中,风险资本的衡量考虑了影响偿付能力大小的主要风险类别,得到各类风险的大小之后,再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计算出最低风险资本要求的大小。影响偿付能力大小的主要风险有:关联企业风险、资产风险、定价风险、利率风险和经营风险,其中和资金运用最直接相关的风险就是资产风险。资产风险指保险公司持有的资产,包括对股票、债券、抵押贷款和房地产等资产的投资,所面临的违约或市价下跌的风险,但不包括由于利率波动造成的资产损失。资产风险影响资产价值,但不影响负债,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各种投资风险的特性,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高质量证券以保持稳健的投资策略来控制资产风险。通过考虑各公司的具体风险构成,风险资本方法不再拘泥于对保险资产与盈余的固定要求,而是针对风险状况确定最低资本要求。

    2.英国偿付能力额度监管方法

    英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属于比较宽松的监管体系,它考虑的因素比较简单,操作起来很简便,但其保险监管对行业自律及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要求很高。英国对偿付能力额度的监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保险公司必须维持与其承担的风险相一致的法定偿付能力额度。二是寿险业务的风险由其准备金和风险保额来计量,非寿险业务的风险由其保费收入或赔款支出来度量,每类风险的系数通常在精算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经验修正确定。三是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为其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在英国,一方面,通过立法严格规定资产和负债的评估办法,即规定最低法定责任准备金的计算和认可资产的估值;另一方面,对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进行科学谨慎的评估,以合理、科学、准确地评估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额度。

    我国2003年颁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在偿付能力监管方法上,主要借鉴英国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方法,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作了具体规定。主要内容分为偿付能力额度规定和偿付能力额度管理两大部分。

    (二)中外资产认可标准比较

    保险公司实际偿付能力额度等于认可资产减去认可负债的差额。因此,保险资产认可是确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保险资产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1.应收保费资产认可标准的比较

    美国纽约州对应收保费资产认可的标准是,非寿险公司没有超过到期日90天的,扣除应付佣金后的收取过程中的保费。除寿险公司保费外,按有关规章规定的期交保费。英国和应收保费资产认可的相关规定是,应计利息和租金,其他应计收入和预付款。我国规定应收保费指长期人身险业务以外的保险业务,按保险合同规定应向投保人收取而暂时未收取的保费。账龄小于1年的应收保费为认可资产,账龄等于或大于1年的应收保费为非认可资产。

    2.固定资产认可相关标准的比较

    美国纽约州对固定资产认可的相关标准是,电子数据处理仪器及其相关设备构成的数据处理、记录储存或会计系统。前提条件是任何一个上述系统的成本大于或等于5万美元,并且该项成本可以在不超过10年的时间里被摊销。飞机,认可条件是事先批准已经得到监管者根据监管标准的确认。英国对固定资产认可的规定是,土地、建筑物和不动产所有权;有形固定资产,土地和建筑物除外。我国规定固定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保险公司按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金额确认认可资产。固定资产确认为认可资产的最高金额为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三项之和的50%。

    3.股票、股权投资资产认可标准比较

    美国纽约州对股票、股权投资资产认可的相关规定是,已宣告并且未付的股票红利,除非其金额已经在其他方面被允许作为认可资产。英国对股票、股权投资资产认可的规定是,股票和其他可变收益参股。我国规定股权投资指保险公司作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以获取股利收入或资本利得为目的所进行的权益资本投资。短期股权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并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按历史成本计价并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股权投资为认可资产,但《保险法》或《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后违规持有的股权投资为非认可资产。

    总之,我国认可资产在细节上与纽约州保险法和英国《保险业法规汇编》的认可资产有些区别,但是原则和设计思路是一致的。

    三、国外保险资金运用相关监管制度启示及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的比较分析,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工作,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我国资金运用监管。

    (一)借鉴英国通过偿付能力对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经验,不断完善保险资产认可标准,强化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与偿付能力间的联动关系

    英国主要通过严格监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来保证保险资金运作的安全与效率。保险公司每年需向保险监管当局提交财务报告,保险监管当局也定期到保险公司进行现场检查。一旦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低于规定标准,则被禁止从事投资活动,并受到其他处罚。随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和资金运用比例的放宽,相应新增渠道的投资资产认可工作需要跟进和完善。并且,对资金运用比例放宽后的投资渠道,根据其风险变化,资产认可风险折扣比例做相应调整的问题也值得研究。例如,我国2010年8月31日起施行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新增的股权和不动产投资,其相关资产认可规定需要配套和完善;股票投资比例放宽后,是否需要根据风险变化情况调整其资产认可风险折扣率也值得研究。总之,这些资产认可工作可以将资金运用风险的变化在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上体现出来,并且也可以通过严格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来促进保险公司控制资金运用的各种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从而有利于控制保险资金运用风险。

    (二)借鉴美国RBC监管方法,建议我国逐步完善采用RBC监管方法所需基础条件

    我国要采用风险资本法,建议主要完善三个方面的基础条件:一是探索确定我国资产风险的风险基础资本系数。投资风险在国别之间的差别很大,我国不可直接套用美国对资产使用的风险基础资产系数。探索我国资产风险的风险基础资本系数要克服以下困难,一方面,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各种投资工具可能在未来发生较大的改变,这种变动的可能性为量化风险造成一定障碍;另一方面,我国保险行业内的评级机构和评级体系还有待完善,需要其为风险系数的确定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参考。二是逐步细化负债分类。风险资本法要求对负债进行细致而精确的分类,根据不同种类的负债的特征以及经验数据确定不同的风险系数。我国需要细化对承保风险的识别、分类和计量工作。三是逐步完善资产负债管理技术。资产负债管理理念与技术在我国有待完善,资本与资产的分配需要进一步明确,以便于度量利率变动对于偿付能力的影响。

    (三)进一步细化根据偿付能力充足率对保险资产投资分类监管的相关规定

现金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 应收账款;业绩评价;内部控制

西方发达国家90%以上商业贸易通过商业信用方式进行结算,我国商业信用交易方式只占商业贸易交易额的20%左右。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为5%~10%,应收账款拖欠期平均为90多天;美国企业的平均坏账率只有0.25%~0.5%,账款拖欠期平均只有7天。我国企业应收帐款占流动资金比重在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我国企业逾期应收帐款占应收账款总额的60%以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这一比例还不到10%。企业应收帐款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受业绩评价机制激励,应收账款存量居高不下。目前不少企业把应收账款的管理责任不适当向企业市场开发部门集中,一方面用劳动报酬与销售业绩挂钩的业绩考核办法激励市场部扩大销售;另一方面要求市场部承担回收账款的责任。其实,这种制度安排通常会产生严重的账款拖欠问题,原因是这两个目标存在利益冲突。市场部以销售业绩最大化为目标,而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一旦销售业绩与收款任务相冲突,市场部会为了保全业绩目标而牺牲收账目标。即使市场部不承担收账责任,受销售业绩驱动,市场部也会不断给信用部门施加压力,以期放宽信用标准。

2.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坏账风险有增无减。(1)风险意识不强,控制环境薄弱。相对于信用管理水平较高的银行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风险意识普遍淡薄,信用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很多企业对应收账款风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常常认为账款拖欠是一种正常现象。事实上,客户拖欠账款对债权人企业造成的损失比坏帐损失还要大,企业不但要承担高额的资金占用成本,还会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这一点是不难证明的。(2)职责分工不当,应收账款风险较高。应收账款管理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需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信息管理、账龄控制等,这些工作不是一般销售人员所能胜任的。企业安排销售人员负责收款,还会导致另一严重后果,就是销售人员具有接触现金的机会。销售职能与收款职能相结合,将会使企业随巨大的现金流失风险。另外,一些企业由财务部承担收账责任,这一安排同样也不可取,原因在于财务部门不了解客户信用和交易状况,而且财务人员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3)控制理念落后,管理方法粗放。控制理念是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落后的控制理念必然在内部控制中有所反映,控制理念落后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控制流程模式落后。如应收账款管理从信用调查到商业交易完成的整个管理流程属于职能式,职责分工没有打破职能部门限制,各控制环节由不同的部门分管,在业务流程每一个关键环节的节点上决策都由各部门经理分别做出。职能式流程管理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各部门只关注自己或本部门工作,对其他部门掌握的信息漠不关心;(2)沟通协调困难,各执己见,都认为自己的决策正确;(3)更关注本部门的眼前利益,不是公司的长远利益。控制理念落后的另一表现是应收账款管理方法粗放。利用应收账款明细账管理应收账款是中国大多数企业通行的做法,人们对此习以为常,没有意识到该方法的局限性。一是应收账款明细账缺少客户信用方面的信息,无法判断应收账款是否超出客户信用期;二是从应收账款发生、开具发票、账务处理,到明细账最终形成,一般都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导致应收账款明细账信息滞后;三是应收账款数据的变化不能及时反映到财务系统中,明细账信息不及时。

3.信息沟通不畅,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应收账款管理实行职责分工后,内部控制能否取得效果,关键取决于各部门或岗位之间的沟通效果。因为职责分工导致控制被部门分割,会在各部门之间产生信息阻隔。如销售部门只关心销售扩张,财务部门只关心资金回收,没有一个部门能够和愿意全面掌握客户信息及应收账款形成和变化的全过程。客户信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离不开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作,如信用部门、市场部门及法律部和财务部门等,特别需要市场开发部给予信息支持。销售业绩考核指标只与单一的业务量挂钩,销售人员在开发市场时完全可回避客户信用,客户信用管理所需的信息得不到市场开发部门的有力支持。

二、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1.强化内部控制,规范应收账款管理工作。(1)以职责分工为基础,实施应收账款集成管理。由于应收账款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应收账款管理流程复杂,需要信用、市场等多部门人员配合和参与,涉及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学科知识,建议企业设置独立的应收账款管理部门,配备称职的管理人员,对应收账款进行专业化的管理。独立的应收账款管理部门可以越过各部门利益,拥有全局观念,其角色是风险信息沟通者和部门利益的协调者,它有助于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及时识别和管理应收账款风险。(2)完善控制活动,提高控制效果。标准的内部控制流程要求按岗位设置关键控制节点,而不是按部门设置控制节点,以克服部门利益,保证全局利益。按照这一要求,应收账款管理模式应当是矩阵式,即专门设置一职能部门或岗位管理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管理的各个关键控制点与各岗位职能相对应。为了削弱部门利益的影响,各职能部门经理只能在应收账款反聩会议或沟通中发表应收账款管理意见,不能做出任何决策,应收账款的管理决策只能由应收账款经理做出。(3)加强信息与沟通,及时识别和应对风险。应收账款风险是指应收账款逾期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信息与信息沟通对识别风险和控制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信息沟通是内部控制的必然要求,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分工,分工之后,信息被分割,信息沟通出现障碍,建立决策能力能够跨部门的管理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2.创新管理方法,提升应收账款管理水平。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应收账款风险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征,如债务人通过破产重组等方式逃废债务等。因此,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并不断地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如定期召集部门主管以上人员例会,交换风险信息;通过具体的应收账款管理案例分析,交流和分享应收账款管理经验。又如引入应收账款危机管理方法,运用账龄分析技术锁定具有重大风险的应收账款,并确定应收账款风险程度(收回的可能性),进而选择相应的收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应收账款债权,减少坏账损失。

3完善业绩评价体系,正确引导销售行为。因为应收账款的风险产生于销售业务,所以业绩评价的关键是销售人员。建立风险导向型的业绩评价办法,激励销售人员关注坏账风险,谨慎销售,并激励销售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沟通。销售作为企业各项业务的龙头,是应收账款管理的第一道关口,激励政策应严格同结算业绩挂钩,如按照应收账款的分布情况确定市场部人员的业绩水平。

由于应收账款具有扩大销售功能,企业不应回避它,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工具。利用信用工具的前提是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先进的管理方法,其实,国内外企业有不少成功经验可资借鉴。应收账款管理的核心是控制拖欠风险和坏账风险,其手段是信息管理,为此,需要建立标准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信息充分沟通的前提下,进行职责分工,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杨迎春.联邦快递应收账款管理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9

现金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大学 管理制度 行政化

[作者简介]魏加登(1976- ),男,湖北随州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政社会事务。(重庆 40133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027-02

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高校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时至今日,高校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瓶颈制约――大学管理行政化日趋严重的问题。如何改进大学管理制度中的过度行政化问题,已经成为学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此出发,就大学管理制度行政化的现状、存在的弊端以及改进思路等方面谈几点看法,就教于方家。

一、大学管理制度行政化的现状及其弊端

随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和我国高校改革的深入,建立现代化大学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我国高校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建立现代化的大学管理制度也随之成为建立现代化大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大学的管理制度是否适当、完善、科学,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关系到其能否承担起相关的科研任务,关系到其是否能够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大学。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我国高校中管理制度过度行政化的问题十分突出,这就阻碍了现代化大学的正常建设步伐。

一般来说,所谓大学管理制度行政化,是指不顾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完全依靠行政权力,按照行政手段、行政方式、行政运行机制管理教育、管理学术。从内容上来看,其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之分,广义的大学管理制度行政化,涉及两大方面:一是与高校紧密相连的外部机构(主要是对高校负有管理权的政府部门)的行政化,二是高校自身内部在管理上呈现出来的行政化。狭义的大学管理制度行政化乃是指高校自身管理上所呈现出来的行政化。本文所探究的大学管理制度行政化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上来讲的,即大学在管理过程中,用过度行政化的方式管理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科研人员的学术活动等,致使大学的种种管理制度纷纷被打上“行政化”的标签。

内部行政权力部门繁杂过多,行政权力过大,干预、管理领域泛滥,是当前我国不少高校在管理制度上凸显出来的行政化特征。大学管理行政化的弊端业已随之显露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高校的宗旨来说,大学在性质上属于培育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在功能定位上则是从事教学、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机构。作为大学管理体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教学管理体制本应该在尊重大学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和进行,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被深深打上了行政化的烙印。如管理过程中,作为教学计划的决策者,相关领导阶层始终围绕完成行政指令、教学计划任务而采取被动的、僵化的、封闭式的管理,忽视了具体的教学管理和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管理目标多元化、管理手段多样化、管理环节多层次化,导致决策制定者很辛苦又不被理解,管理者执行者很无奈又无力改变局面,而处于被管理对象角度的大学生,则既被磨平了个性和积极性,又被压制了创新动力和能力,最终被塑造成千人一面的“标准模样的大学生”。

第二,高校管理部门行政化的增多泛滥,还有一个隐性的表现,那就是学术机构也被潜移默化地行政化。这种现象也可称之为学术行政化和学术组织行政化。其结果就是行政权力明显地高过学术权力,以行政权力来指挥学术研究,导致行政指挥者往往不顾学术研究的规律,常常随意下达学术研究必须完成的成果数量,而忽视了学术成果的质量,这种局面在大学中非常普遍。这种管理制度的结果往往会致使高校权力横行,学术研究应该享有的资源被浪费,学术力减弱,从而使得高校所应有的大学精神丧失殆尽。由此而形成的恶性循环,将使得高校教师无心科研教学,学生无心读书成才,高校管理者无心服务奉献,最终导致人人追求行政权力。

第三,纵观当今为数不少的中国高校,其管理机构臃肿不堪,效率低下。这些机构多的不是学术研究或教书育人的机构,而是行政化的机构。多数的机构,诸如组织部、宣传部、财务处、人事处、团委等部门在职能上只承担行政任务,却占据着大量的学校资源。此种管理制度所衍生出来的种种社会弊端也应引起重视。例如,伴随行政化的权力腐败现象日益扩散在大学管理制度中,进而滋生出学术腐败、职称评定腐败、高校招生腐败等。又如随着大学宗旨和职能的丢失,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之摇篮”的美誉将不复存在,由此导致处于大学生在审视人生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时候,往往以权力价值为标准,而大学生又常常是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承载者。这样一来,社会上民众的价值观也势必因此而受到他们权力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二、大学管理制度行政化的改进原则

现金管理制度范文6

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工作是进行工程建设整体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建筑企业施工人员以及质量监督部门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内容。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作为整体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证工程项目得以在预先计划期限之内完成,同时也是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效益的基本保障。施工进度的控制效果对于工程的工期、工作量以及资源消耗等都有着直观的影响。所以,加强建筑施工现场进度控制管理工作是目前的必要之举。本文阐述了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工程进度的几点主要原因以及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和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备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控制;管理

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进度控制管理工作造成干扰的因素相对复杂,想要保证相关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就需要建筑企业、施工方以及工程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同时还要针对导致工程进度受到影响的因素进行明确,随即制定最佳应对措施,以保证工程建设能在达到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如期交付使用。

1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意义

想要保证一个工程项目的有序进行,就一定要针对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因为施工工期、工程的施工量以及所要消耗的相关资源等因素都会直接受到施工进度的影响,而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最终能否按照施工方案预定的期限完工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就代表着是否能如期竣工并且交付使用,这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形象具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在整项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某些问题而导致工期的延误,那么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以及施工成本的控制来讲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从而致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损。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以及进度都具备其固有的规律性与科学性,应当以遵守施工发展规律为基础,切忌过度拖延施工进度,更加不可以不盲目冒进,片面追求工程进度而合适客观发展规律必将会使工程的整体质量大打折扣[1]。所以,想要保证建筑施工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就要全面加强针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双赢。

2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分析

建筑工程一般都需要很长时间的耗时,并且在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材料以及技术工艺等都比较复杂,这些都是可以影响工程整体进度的原因。因此,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施工进度控制的时候一定要针对以上相关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能够按计划如约完工,一旦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方案发生偏差,就应尽早对其展开分析,并且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纠正。因为可能会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的因素来自多方面,例如技术原因,人为原因,自然灾害以及环境变化等原因,这些都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工程进度的发展。但是相比而言还要属认为原因的影响更大一些。还有一些因素也对工程进度造成一定影响,例如战争以及工程事故等不可预见的问题。除此之外流水施工组织不合理、劳动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平面布置不合理,施工单位采用技术措施不当,施工中发生技术事故;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缺乏经验,不能保证质量等等因素也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总的来讲,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的原因来自不同方面,在针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针对进度超出计划范围内的情况应进行合理分析,并明确对其造成影响的具体原因,从而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2]。

3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具体措施

建筑施工进度的控制是施工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一般情况下都是以针对工程项目的阶段性工作进行全面掌控与总结为途径,首先严格评估施工部门的具体施工进度方案,完善各项动态控制工作,全面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关系,针对工期索赔的问题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有效预防,进而促进实际施工作业的进度能够满足计划方案的标准。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现场施工管理控制工作相应环节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成本投入以及施工质量情况,与建筑企业的信誉度与企业形象等有着很大的关联。由此可见,施工现场的控制管理责任重大,务必要对其进行谨慎处理和严格把关。通过对控制性进度计划的分解、细化以及优化调整的手段深化针对施工部门申报的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评估与审核工作,加强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情况的全程跟踪,对项目进度予以动态性控制的同时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内部业务讨论,可以由部门领导层负责以周为单位或者以月为单位开展进度分析会,进而针对工程进度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性的研究并及时采取最佳措施进行有效解决,除了对项目的关键路线以外还要对工程整体施工进展予以全方位的分析和评估,同时将各环节的工作责任逐一落实到人头上。施工部门内部还应结合阶段性的施工情况而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对工程进度加以控制,全面协调建筑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施工进度关系,对工地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合理控制,在此环节上效果最佳的就是经济干预手段,利用能够对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直接影响的方式进行工程进度的控制,例如建设银行以调整客户投资的投放速度来深化项目建设发展进度的控制,将有关工期与进度的相关条文添加到项目承包合同书的内容当中,构建单位的进度优惠条件以及工期提前完成的奖励与工期延误的罚款,利用物资的供应加强对工程进度的控制。在针对可能会对工程施工进度造成干扰的因素进行全面明确之后,就要依照各相关因素而拟出最佳应对措施,从而保证工程能够按照计划期限竣工[3-4]。(1)经济措施。资金建筑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建设的力量源泉,想要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务必要进行项目资金评估,切实保证资金计划的合理性。建筑企业要注意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工程建设成本的控制,工程监督部门要保证相关款项的及时落实,进而全面促进项目得以如期进行。以保证项目能够如期竣工,同时辅之以有效的工期赏罚制度作用,如果是因为施工方的原因而导致工期延误,就应参照制度相关规定予以相应的处罚,相反的,如果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缩短了工期而将工程项目提前交付使用,则应按照规定而基于相应的奖励,从而有效激励施工部门如期完工[5]。(2)节点措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应根据工期等相关具体要求预先明确施工进度节点控制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落实对应保证措施。换言之也就是把项目整体划分成不同阶段,随即参照工程实际对不同阶段的施工作业予以明确的工期限制,从而不断推进施工进程。(3)指导思想。一个合格的工程离不开科学而合理的指导思想。工程的施工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团队的指导管理,所以,工程项目是否能够在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也是项目管理者的工作职责,作为项目施工的管理层,一定要所有工作人员贯彻明确的指导思想,深化员工工作责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进而使工程在保证施工速度的基础上提高工程质量,妥善处理好施工质量和进度之间的关系[6]。

4结语

由此可见,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进度控制管理工作造成干扰的因素相对复杂,想要保证相关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就需要建筑企业、施工方以及工程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同时还要针对导致工程进度受到影响的因素进行明确,随即制定最佳应对措施,以保证工程建设能在达到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如期交付使用。

参考文献

[1]尚中兴,周正双.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0):206,208.

[2]林永生.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管理[J].河南建材,2016(03):64-65.

[3]李栋.工业建筑施工现场进度管理与控制研究[J].建筑知识,2016(02):129.

[4]蒲德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及质量管理研究运用[J].四川水泥,2015(06):167.

[5]范庆喜.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控制管理[J].门窗,2013(06):262.